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29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加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合作交流,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数,比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 小学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xx

20xx-08-01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60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 实际问题。认、写20以内的数,读、会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习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习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习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习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习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习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习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习 复习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习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习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习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习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

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个别孩子经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习惯比较随意,可塑性较强,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体现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设置了“准备课”单元。准备课单元的内容为实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准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而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准备性。二是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行了一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五、教学难点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个别孩子经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习惯比较随意,可塑性较强,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体现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设置了“准备课”单元。准备课单元的内容为实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准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而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准备性。二是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行了一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综合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给家长发短信,要求家长配合加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和表达,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

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坚持放假前半小时安全教育,上午一分钟的认真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力争做到零事故。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做到每月一次。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出个数10以内的物或人,初在10以小黑板步学会用1~10各数内的物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或人数。教学挂图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了解分一、数1一一数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类数数从数的感受角度的方法1方法,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认识长教学挂图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短、高矮轻重。和轻重小黑板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含义,二、比1二一比活动,初步建立长短、体会比相关实物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较的一教具判断和般方法,2养初步的观察、推理的能力。初步学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会比较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物体的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长短、高积极情感。重视比矮和轻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重。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让学生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在观察中初步应用。和分一教学挂图分的活动中认小黑板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识分类三、分2三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相关实物培养初步的分感受分教具、图1的思想,类能力。类的作片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挂图小黑板2、使学生能按上下、指导学认2四位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生分清相关实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的图片2系,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位置关会使用上下、前后、左系。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数数、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认数、读教学挂图写数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数、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和数的小黑板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大小比卡片2至6五五、认数15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较。少,理解“同样多”和“多”2、认识“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本期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习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走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和”、“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习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习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习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习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习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习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习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习 复习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习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习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习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习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

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

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坚持放假前半小时安全教育,上午一分钟的认真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力争做到零事故。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做到每月一次。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出个数10以内的物或人,初在10以小黑板步学会用1~10各数内的物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或人数。教学挂图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了解分一、数1一一数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类数数从数的感受角度的方法1方法,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认识长教学挂图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短、高矮轻重。和轻重小黑板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含义,二、比1二一比活动,初步建立长短、体会比相关实物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较的一教具判断和般方法,2养初步的观察、推理的能力。初步学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会比较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物体的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长短、高积极情感。重视比矮和轻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重。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让学生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在观察中初步应用。和分一教学挂图分的活动中认小黑板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识分类三、分2三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相关实物培养初步的分感受分教具、图1的思想,类能力。类的作片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挂图小黑板2、使学生能按上下、指导学认2四位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生分清相关实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的图片2系,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位置关会使用上下、前后、左系。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数数、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认数、读教学挂图写数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数、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和数的小黑板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大小比卡片2至6五五、认数15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较。少,理解“同样多”和“多”2、认识“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 小学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xx

20xx-08-01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23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 方方面面都要俱到。 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习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

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x-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6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

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8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60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认、写20以内的数,读、会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9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 学 措 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

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

.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0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个别孩子经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习惯比较随意,可塑性较强,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体现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设置了“准备课”单元。准备课单元的内容为实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准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而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准备性。二是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行了一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1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习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走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和”“<”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9、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0、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1、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2、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13、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14、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15、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6、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7、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8、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9、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20、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1、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2、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趣味知识:跷跷板上的数学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比较法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5、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6、正确书写11——20各数。

7、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8、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9、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0、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1、正确书写11——20各数。

12、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3、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14、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趣味知识:奇妙的数字“2”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演示法

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5、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习惯。

6、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7、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习惯。区分时针和分针钟表的由来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观察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学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确计算9加几。

5、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6、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7、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9、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0、正确计算9加几。

11、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12、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5、数位对齐

16、进位的方法及熟练掌握。

趣味知识:聪明的高斯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激发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际操作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2

一、本班学情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个别孩子课堂上随意下位的情况严重。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体系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3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通过几个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4、掌握数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

5、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6、掌握数数的方法

7、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不能有序地进行数数。

8、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物体的多少。数字歌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操作法多媒体课件

第二单元

(位置)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左”“右“及其相对性数学常识“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实际体验法多媒体课件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会使用这几和第些符号和语言表示10以几的区内两个数的大小。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别。

6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让学生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通过观教学挂图体。察,直观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认识长小黑板的活动中,感受平面和方体、正认识6六图形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方体、圆相关图形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柱和球,教具、卡2较、方法,培养初步的观体会这片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些形体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的特征。

7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重点:通历2、3、4、5各数分过合作、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操作让教学挂图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学生自3、4、5各数的一种分主探究小黑板发。出各数的分与相关口算卡片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合。7至8七分与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难点:10能力。通过探索自己得出分与合的式子。

8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重点: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学生动解决实际问题。手操作自主探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索,合作卡片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交流。10以内9加至13和减法法的过程。难点:教学挂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理解相小黑板25力,推理能力。应的加、减法之4、使学生初步感受生间的联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系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9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重点:中产生兴趣。会读、会写11—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20各教学挂图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数。认14至15识八11—20各数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难点:小黑板培养初步的估算意是否知卡片7用,识发展数感。道20以内数的3、重点知道“个位”顺序。和“十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0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重点:计景中,了解20以内的算20以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内的进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位加法,程度。正确进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行口算,卡片20以内16的至19位加法十进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达到一实际问题。定熟练教学挂图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程度。逐步养成难点:在小黑板15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习惯,参与数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学学习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过程中,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分析:

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16

张小华13

吴力军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 16

张小华20 13

吴力军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3)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

(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5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1)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2)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3)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5)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6)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7)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8)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9)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6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23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 方方面面都要俱到。 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7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抓中间,带两头”养成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单元,日期,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

某月某日,十几减9,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一,1课时

某月某日,十几减8、7,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二,1课时

某月某日,十几减6、5、4、3、2,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三,1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一),1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二),1课时

第二单元

某月某日,认识图形,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四,1课时

第三单元

某月某日,数数,1课时

某月某日,数的读写与组成,1课时

某月某日,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五,1课时

某月某日,数的顺序,1课时

某月某日,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某月某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六,1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一),1课时

第四单元

某月1某日,复习(二),1课时

某月某日,月考

某月某日,我们认识的数,1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检测(一),1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检测(二),1课时

某月某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某月某日,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1课时

某月某日,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

某月某日,月考试卷讲评,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七,1课时

某月某日,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2课时

某月某日,求减数的实际问,1课时

某月3某日,练习八(一),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八(二),1课时

某月某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课时

某月某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2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九,1课时

某月1某日,复习,1课时

某月12~某日,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

某月1某日,期中考试

第五单元

某月1某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2课时

某月某日,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十,2课时

某月2某日,小小商店,1课时

某月2某日,复习,1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

某月某日,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十一,1课时

某月某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2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十二,2课时

某月1某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1课时

某月15~某日,复习,3课时

某月1某日,月考

某月1某日,作业讲评,1课时

某月某日,练习十三,3课时

某月2某日,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2课时

某月2某日,练习十四,2课时

某月某日,复习,2课时

某月某日,各单元综合测试,8课时

第七单元

某月12~2某日,期末复习,11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新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基础性教学掌握,再有就是在整式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运用。

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课后或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习。

三、学情分析

七年七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学生学习环境差,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照顾这些学生,课程进度缓慢。但部分学生学习仍非常刻苦,为了照顾这部分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也讲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不耽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平为参考标准。

四、教学要求与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同级同组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9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

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坚持放假前半小时安全教育,上午一分钟的认真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力争做到零事故。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做到每月一次。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出个数10以内的物或人,初在10以小黑板步学会用1~10各数内的物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或人数。教学挂图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了解分一、数1一一数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类数数从数的感受角度的方法1方法,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认识长教学挂图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短、高矮轻重。和轻重小黑板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含义,二、比1二一比活动,初步建立长短、体会比相关实物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较的一教具判断和般方法,2养初步的观察、推理的能力。初步学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会比较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物体的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长短、高积极情感。重视比矮和轻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重。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让学生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在观察中初步应用。和分一教学挂图分的活动中认小黑板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识分类三、分2三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相关实物培养初步的分感受分教具、图1的思想,类能力。类的作片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挂图小黑板2、使学生能按上下、指导学认2四位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生分清相关实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的图片2系,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位置关会使用上下、前后、左系。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数数、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认数、读教学挂图写数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数、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和数的小黑板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大小比卡片2至6五五、认数15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较。少,理解“同样多”和“多”2、认识“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 ”和”“<”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9、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0、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1、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2、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13、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14、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15、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6、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7、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8、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9、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20、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1、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2、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趣味知识:跷跷板上的数学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比较法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5、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6、正确书写11——20各数。

7、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8、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9、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0、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1、正确书写11——20各数。

12、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3、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14、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趣味知识:奇妙的数字“2”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演示法

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5、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习惯。

6、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7、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习惯。区分时针和分针钟表的由来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观察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学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确计算9加几。

5、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6、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7、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9、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0、正确计算9加几。

11、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12、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5、数位对齐

16、进位的方法及熟练掌握。

趣味知识:聪明的高斯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激发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际操作法

40 3815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