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结合工作计划大全(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视听结合工作计划大全(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一篇】

我还是一名新教师,还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经过一期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对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有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英语入门阶段的教学有了如*会。

主要介绍初中英语的学习目的、意义、方法等。教师可用汉语进行教学。教师要努力创造友好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对上中学以及对外语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满怀信心、充满自信地迎接新的学习。

第一册课本头几个单元都是从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较大。围绕“问候”、“介绍”,说明人和物等题材教学日常用语,只要求听说,不要求读写。同时教学26个字母和少量单词,要求听、说、读、写“四会”掌握。

1、字母教学。字母教学可以通过例词、例句来帮助学生掌握音和形,并以快速听写和快速认读卡片的练习方式来加强字母的音形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开展各种形式的字母音形联系比赛。

2、书写教学。在教学之前可先让学生观看书上和老师在黑板上的`示范,在大脑里形成明晰的英语字母形象和老师在书写时的连续性,整体性示范动作形象。因此,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要使学生养成看想写三们一体,或动眼、动脑、动手一休化的良好习惯。

3、单词的拼读。语音与词江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忆单词。因此,首先要从教字母起逐步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其次是通过每课教学几个符合基本拼读规则的单音单词,使学生对拼读规则有个初步的概念。再就是以元音字母为中心,组合成更多的单词,设计不同的听、说、写的口头、笔头练习,让学生反复操练,可以达到看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就能念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就能写出来的程度。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入门阶段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昼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简笔画、挂图、表演等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味,调节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

1、首先要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初学英语时,要有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在心中建立成就感。.

2、正确拼读单词。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单词的拼法判断其读音,从单词的读音雇其拼法的能力,做到“见形知其音,见音知其形”。

3、大声朗读语句和课文。在入门阶段要求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运用语调、单词重音朗读句子,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句子重音朗读短文。这就要求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读,注意克服畏难、害羞、不敢开口的心理。

4、课堂内外多听多说英语。老师要尽量用英语讲课,这样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每堂课要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进行不同的形式进行对话。也可以结合实物、图片等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描术。多听录音磁带,要使听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听的意识和说的能力。.

学习英语一定要勤学苦练,要靠日积月累地坚持学习,要不怕困难,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达到能听懂、看懂英语,能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目的。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二篇】

教学成绩有待提高的教师确定为被帮扶对象。

采取^v^共同研究,集体帮助^v^的形式,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互相帮扶。

1、引导有待提高的教师学习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

2、引导有待提高的教师学习校纪校规,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引导有待提高的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引导有待提高的教师在学习学校优良的教育经验的同时,能够不断创新。展现自己的风采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师德、师品、师艺。

(一)指导教师职责。

1、全面关心被指导教师的发展,带思想、带作风、带业务。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去影响、引导有待提高的教师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2、全面跟踪被指导教师的课堂。结合学校听课制度,每周完成至少1节,课后及时交换意见,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地提出,并督促改进。

3、指导教师要本着对学校发展负责、对有待提高的教师的发展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根据学校对教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全面的指导和督促工作(如:指导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每月检查教案等)。

4、指导教师要帮助有待提高的教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指导、辅导他们上好见面课、汇报课和各类公开课。并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协助他们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5、指导教师做好示范和引路的作用。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学科辅导等。

6、了解有待提高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要求,尽力帮助解决。指导他们加强学习,进行教育教学的科研。

(二)被指导教师职责。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尊重指导教师,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不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工作体会和教学感悟。

2、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记录身边的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要有专用读书笔记、每学期期中期末各有一份学习心得体会。)。

3、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指导教师听课、评课,一学期至少上好一堂公开课,认真听业务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结合学校听课制度,每周完成听课至少1节,课后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并加以分析,在课堂中创造性实施。

6、熟知本学科课程标准,要钻研教材,跟随业务导师的指导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第一学期可以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对此有初步的了解(和业务导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第二学期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开展校级课题研究)。

7、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对业务指导教师的课应该随时进班听,听完课后虚心向业务导师请教,并在工作笔记上详细记录。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三篇】

根据市综治委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和县镇乡镇创建情况,为更好地做好帮扶创建工作,根据局综治办组织到县镇调查了解情况,决定帮扶工作重点。特制定20__年乡镇创建帮扶工作计划。

按照市综治委的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县镇的现有情况重点做好督促指导帮扶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创建,确保社会稳定。一是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全镇和谐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二是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建设好“一室两中心”,整合综治办公室和调处中心、和谐联动中心。三是开展综治“六进”工作,即:综治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进楼院。四是建立“六支队伍”,即:看楼护院队、治安巡逻队、治安志愿者、综治^v^、治安信息员、社区保安队。

二、提高技防含量,建立监控体系。在街范围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社会治安技防水平。局里计划给予一定经费补助。

三、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各村组、单位、学校等基层信息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变上访为下访。重点对征地拆迁、森林、水利、土地、矿产资源等权属纠纷和水库移民、乡镇辞退干部、“”之后代课教师、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和老上访户等特殊群体的涉稳问题,进行梳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镇稳定。

四、抓好重点时期、重点人员的稳控。密切关注新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的动态,确保奥运会期间的稳控效果,成立重点稳控领导小组。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5月份开展全镇创建集中宣传活动月,6月份举办一期普法学习班。

六、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认真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基本情况,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和早发现早处理,确保民事纠纷不激化,调处率达到100%,一般纠纷不出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七、帮扶工作中具体侧重办好三个方面的实事。一是在今年对镇的镇、村联动创建、技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上给予三万元的资金帮扶;二是对镇政府所在地出口处连接线1公里力争给予立项和适当资金支持,以利于更好地创建交通乡镇;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帮助建成一个新型乡村(社区)示范点。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四篇】

世上再没有比培养审美情趣更好的投资了,如何提高审美情趣呢?以下的方法或许能帮到你。

个人的品位与修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提高个人的品位,首先要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的素养,提高审美的眼光,提高鉴赏文化艺术的水平,在文化艺术的养分中熏陶,是从俗到雅的渐变过程。

提高个人的修养,其中已经包含了人的高品位,修养是人生的生活方法,生活策略,无论在意识和行动中,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始终贯穿有理,有节,含蓄,包容,诚信,热情,自信的美德。简言之一生都在“修身养性”。

何其善哉,何其难哉!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能有助于他们形成高尚情操,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和启迪智慧。将会使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获得更多的幸福,达到更高的境界。

孩子们将通过审美的新角度,新视野,去发现自己,开垦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去发现生活,开垦生活,创造生活。

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阶段:

1.输入各种美的信息。

家长可以简单传授一些审美的知识、理论和自己审美、饮赏美的经验等等,再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初步培养认为美的能力,使他能对各种美的信息表示关注。

2.进入审美状态。

孩子在审美过程中欣赏大自然美好,听一首乐曲,接触一个美的行为。一方面体验着审美的愉快感,培养了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和自己的想像、情感和理解十分和谐地融合,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培养着鉴赏美的能力。

3.升华为审美意识,经常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

审美状态反复出现,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自己的审美经验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不断提高评价美的能力,接着就会向高层次升华,追求更为丰富,高雅的审美对象和产生更为高层次的审美要求。

4.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

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创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

5.提高全面素质,形成完善人格。

提高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是美育的延伸阶段,也是完美人格塑造的最后阶段。

审美的意义。

文化传播之于审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形式下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更加速了文化传媒事业以及公民集体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人都对文化二字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认识,无疑这是好的。

不过审美是无法彻底培养的,从无到有的审美是不存在的。虽然我们每个人自身都拥有天生的“自然审美意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如同知羞耻懂礼仪,在各种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基本的“审美素质”是绝对不可以缺失的。在此基础之上,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正常途径去加强自身的文化发展,除了如今人人都重视的应用型技能型文化的学习,还要注重文化本身的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个人审美意识的发展和提升,有利于社会集体的审美以及公共道德意识的发展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推动。

所以重视审美是有必要的,重视文化发展更是重中之重。不过要在国家经济水平军事水平以及等等一切“硬实力”合理发展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发展文化这一门软实力。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五篇】

根据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2015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意见》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推进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顺利开展并求得实效,经研究,制定我局2015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县商务局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长、局党委(党组)书记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成员为办公室主任、女工委主任、团委书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明确目标,真帮实扶。

今年,我局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目标是:在曹家乡梨树村5组帮扶计划生育三结合新增户6户,在梨树村4组帮扶计划生育三结合帮带户12户,年人均收入增长500以上。工作要求是:认真落实帮扶工作“六个一”:建一个帮扶基地、完善一个帮扶基地标志牌、每季度开展一次帮扶活动、新增户门前有一个标志牌、每户人平均增收500元以上、片区内无一户计划外生育。

帮扶措施是:一是在联系帮扶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中做到领导重视,联系人员到位,联系工作到位。二是帮扶领导小组成员到镇、村、社及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户家中实地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生产、生活、生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有关情况。三是积极为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户提供信息、技术、政策法律宣传服务,使其都能自觉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无违法违纪行为,掌握致富技术。

三、加强宣传,搞好服务。

努力营造宣传氛围。一是围绕“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主题,在帮扶基地内制作计划生育宣传固定画一幅;二是在帮扶基地内树立基地标识,明确基地名称、帮扶项目、优惠政策、帮扶单位;三是给新增户挂牌,明确帮扶人员;四是会同党委政府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工具、阵地等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把中央、省、市、县的计划生育“三结合”政策、动态宣传到家喻户晓,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丰富农民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达到“有粮心不慌,有钱能办事”。五是将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中的典型范例总结出来,加以表扬和宣传,让农民自身教育帮助自己,从而扩大计划生育“三结合、三服务”工作面,使更多的计划生育贫困户加入脱贫致富的行列,不再进入茶馆牌室整天搓麻将、打牌,荒了山上、田头,穷了自己,饿了肚子。

切实搞好计生服务。加强同镇计生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切实为帮扶户搞好计生优质服务,全面兑现各项计生奖励政策,确保新建基地内的计划生育户及新增户、联系户、帮带户无违法生育现象发生。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六篇】

摘要:明朝中叶,政治环境的动荡使得文人士大夫对传统礼教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社会观念由心学与理学的对抗,发展到讲求“百姓日用”思想。

文人思想意识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对园林艺术的灵感。

发展至清朝,在崇奢鄙俭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对材料与工时不计成本的投入成就了明清园林的黄金时期。

明代文人思想的启蒙带来了设计观念革命性的进步,文人士大夫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的审美观念使得明清园林的设计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文人气质,清代对园林不计成本的投入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进而促成了明清园林的黄金时期。

文人“雅”、“逸”、“狷”、“婉约”的审美情趣在明清园林设计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明清园主及造园师叠石理水、移步换景、楼阁依倚、花木掩映的空间处理,以及通过门窗雕饰、铺地图案、匾额与楹联布置、琴棋书画点缀以表达美好寓意的装饰手法,更是使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形象大放异彩。

关键词:明清园林;设计;文人;审美。

明清园林是我国造园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其拥有者的不同,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因为皇家园林虽以体量庞大、气势磅礴著称,但它的设计技法依然模仿江南私家园林。

计成曾在《园冶》中指出园林设计“三分匠人,七分主人”。

作为私家园林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主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入木三分”[1]32,他们把园林建筑上升至艺术的高度。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主要拥有者集中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他们的教育背景、社交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都为明清园林打上了文人气质的烙印,并在园林风格、装饰与功能的设计之中清晰显露。

有鉴于此,本文所讨论的明清园林审美情趣也主要基于该一群体大力参与设计的私家园林。

一、明清园林中的文人审美情趣。

园林艺术是一种藉由造园来表达精神的产物,中国文人园林的出现,为自然山川和自身人格价值体系构建出某种更为直接的联系,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2]16。

在明朝后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影响下,园林艺术迅速兴起,且盛极一时,作为明清园林的主要参与设计者,文人“雅”、“逸”、“狷”、“婉约”的审美情趣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一)园林之雅。

园林之雅在园林艺术中体现为“优雅”、“雅静”、“别致”。

世道野蛮,文人自当以优雅与之抗衡。

他们远离政治,寄情于优雅的文人活动。

除了焚香、鼓琴、弈棋之外,他们亦沉湎于花木山石。

园中亭台楼榭的坐榻隐几往往是他们“鼓琴以舒其思”或“书画以舒其情”之处,建筑的通透性也可使园主及其朋友随时领略布局格调独具匠心的花木与山石。

他们把对花木山石的迷恋纳入生活范围,把它们当成一种寄托于生命的闲隐生活状态,文人们也以此自我标榜对世俗文化的抗争;世情喧嚣,文人自会寻求静境。

《沧浪静吟》诗:“独绕虚庭步石m,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3]12,这种雅静之境同样使人回味不已;世风浮艳,文人转而寻求雅致。

明代文人李日华追求的书斋环境为:“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

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该句反映这一时期文人对美的一种追求,它不在于过多的装饰,而在于一种朴实无华以及与自然景色的巧妙融合,方为别致。

比如拙政园的涵青亭倚墙而立、临水而建,该亭四个发戗横空出挑形似凤凰展翅,当红日西斜,背面粉墙即会出现建筑与湖石的剪影,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出一抹飞舞的动势,结合湖水的水波潋滟形成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为整体空间带来无穷的意蕴。

再如该园的梧竹幽居亭,设计者在它四周白墙上分别开具了圆形门洞,于不同角度可看到或重叠、或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等景观,身处亭中的不同方位往门洞外眺望则可以看到不同景色,或是身后长廊的花窗,或是代表夏季的湖景,或是春季的翠竹,或是秋季的梧桐、松树,一步一景,构思巧妙、极为别致。

(二)园林之逸。

“逸”的本义是逃跑,直至何晏《集解》中的“逸民者,节行超逸也”[4]4,“逸”字遂逐渐失去本意而指代人格上一种超尘脱俗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

在艺术领域中,人之逸也逐渐演化成艺之逸。

在宋初黄休复编撰的《益州名画录》里,“逸品”甚至被列为中国画品评标准中的最高品格,至此“逸”的审美品格最终得以形成。

[5]37这里的“逸”要求画家更侧重于书画的传神写意,以“简”、“淡”、“清”、“远”的笔墨展现自然天成、妙手偶得的意蕴,并以此传情。

延伸至园林艺术,“逸品”的审美意义集中体现为“野趣”、“生趣”。

中国古典园林代表――明清江南园林大量借鉴了山水画中写意的创作手法以展现园林的自然形态。

造园过程中园主尽量提取大自然中的“自然”元素建造园林,以示他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意,但这种自然元素的提取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全盘照搬,而是一种对自然“精髓”的提取,以土石营造“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园景,构筑出“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文人园林空间形态。

少胜多、简化繁的“简”、“淡”空间构筑手法,为有限的“雅”、“趣”园林环境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空间概念,是园主胸中意气之抒发以及对自然山水神韵之再现。

例如苏州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园东部叠山全部以湖石堆砌,其山洞的处理并不完全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的设计创意,假山造型也以佛经狮子座为原型进行了抽象与夸张,这种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园林设计出自明清园林设计师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地提炼与创新,是园林艺术“逸”的体现。

(三)园林之狷。

《论语・子路》中有“狷者,有所不为也”一句,这里狷者的字面意义指的是退缩而不敢作为的人,正与“狂”相反。

“狷”与“狂”这两种人格在儒家思想中看似两个极端,但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看似偏颇的行为是他们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行为态度,“狂者进取,意欲改变、创新;狷者退缩,意在矢志不渝、不随波逐流”[5]25-26,不论取何种处世方式,他们对理想的坚持是一致的。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或限制,狷者的人格是被迫形成的。

他们虽选择或隐于山林,或隐于闹市来逃避世俗的喧嚣,表现出轻视功名与利禄的态度,但其淡泊内心还是会被隐藏于深处的儒家济世情怀和忧患意识所困扰,这种在儒家和道家思想间的踌躇,导致了狷介一词的出现,而此词正是对狷者独有的耿直、不肯同流合污品格的高度概括。

明清园林建造中对自然美的追求无疑也是一种美的坚守,它的设计更多体现出对大自然的顺应,正如“狷”在经典儒家中所表达的,虽有来自外界的斧凿,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才是明清园林真正秉承的。

园林设计者对身外之物不多加干涉,对山水地势采用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6]36的自然创作思想,在园林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在造园设计理念上讲究“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7]36的设计原则,顺应自然本性进行创作表现。

(四)园林之婉约。

“婉”有柔美、婉曲的概念,“约”有缠束的含义,具体引申为精练、隐约、微妙[8]76。

“婉”“约”两字实际都有“美”“曲”之意。

“婉约”源于文人性格上的温婉、恬静,是一种性情上的内敛与矜持。

在明清园林的艺术创作中,“婉约”的审美情趣均以含蓄的手法进行表现。

这种含蓄或在表现形式上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但与先抑后扬的设计手法结合,最终给人以“柳暗花明”的震撼。

在江南园林建筑、景色的艺术处理过程中,设计者也常使用该表现手法,比如建筑大门的外观往往比较简洁、狭小,入口处还有影壁用以遮挡视线,所以即使大门敞开,外人对宅内的形态也一无所知,这种适当的遮掩以及由小及大的视线变化过程使得人们进入园林后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既增加了住宅气势,又很好地烘托了园林的氛围。

假山、怪石常作为这种“障景法”的主要实现工具,可起到对园中美景的遮挡作用,这使得园景不会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人的面前,引导人们探寻假山和怪石背面与众不同的风景。

当然,江南园林中曲廊、曲桥、曲蹊的布局与设计亦是含蓄表现手法的一种再现。

曲线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中常给人以柔和、动态的审美感受,在曲径中行走,宛如步入国画中的多视点构图,一步一景、以小见大。

因而江南园林在选地和布局时就充分考虑了曲折蜿蜒路径的预留,它是园林“婉约”意境不可或缺的表达部分。

正如计成所提出的,“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

二、明清园林于文人审美情趣下的空间布局。

几段独具匠心、有着新奇立意的文字可使整篇文章增色,同样,构思精巧的巧筑异构也能使园林景色丰富、立体。

明清造园师们在“叠石理水”、“移步换景”、“楼阁依倚”、“花木掩映”等方面殚思竭虑的设计思考,是其园林艺术审美情趣的生动体现。

(一)叠石理水。

我国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传统由来已久,秦汉的“一池三山”即为后代帝王御苑之滥觞,同时它也开创了中国园林叠石理水的先河。

山水中的水是流动的、温婉的,而山则是固定的、稳重的,流动与固定之间鲜明的对比使园景因变化而生动。

明邹迪光《愚公谷乘》曰:“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无论二者俱无,与有山无水、有水无山不足称胜。”由此可见山水在园林艺术审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山与水这两者间往往相生相立,互为有无。

江南地势多一马平川,但又河流密布,山峦丘陵相对少见,且由于自然山体占地面积过大,它们并不是造园的最佳选择。

这促使了江南园林多采用叠石造山的艺术加工手法来弥补其地形变化的不足。

这种叠山往往追求“色彩”、“造型”、以及“材质”上的匠心独具。

在色彩的艺术处理上,明清园林的园主和能工巧匠常会追求“青苔”的艺术效果,以沧桑旧色来获取古意;在造型的设计上,叠山的原意是出于对自然的模仿,追求山体的层次感与嵯峨之气势,发展至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对抽象美的追求;在材质的应用上,除了以土、石为材料的“筑土为山”、“叠石为山”,其构山形式还被另辟蹊径,出现了以木代山或泥塑山形之类的作品。

在木构假山之外,清《扬州画舫录》中甚至曾记载有“有色瓷山”,如扬州大盐商江春所建东园:“堂后广厦五楹,左有小室,四围凿曲尺池,池中置瓷山,别青、碧、黄、绿四色。”

明清园林在理水上的巧筑异构集中表现为水面的聚、分,水情的动、静,水体的曲、直。

“水曲因岸,水隔因堤”[10]24,园中水面在岸堤的分割下打破了水面的单调,形成水景的层次性;园中水体通过集中与分散这两种布局形式分别带有或开朗宁静、沉稳大气,或隐约迷离、无可穷尽的感觉。

此外,江南园林中的水体多为自然的曲线形态,岸边驳石高低错落、虚虚实实,以顺应自然的手法营造富于变化的自然形态。

(二)移步换景。

受占地面积所限,一般私家园林的设计要求在丰富景色的同时也能给人带来空间扩大的错觉,这可通过“地势起伏”、“分隔”与“渗透”等空间处理手法得以实现。

此设计手法打破了空间的固有格局,高低起伏、相互渗透的空间形式为观赏者带来了散点透视的视觉效果,并随着观赏者的移动,移步换景。

以苏州畅园为例,进门即是前院,穿过前院的桐华书屋进入院子的主体部分。

该主体院落是一个封闭形空间,面积不大,但随着顺势而筑的回廊在园中的高低起伏与蜿蜒曲折,既丰富了游人的行动路线,又分别为园区带来“仰借”、“俯借”、“互借”等借景效果,使得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游人产生不一样的景色,别有情趣。

具体而言,曲桥与回廊把园区不着痕迹地分隔为若干个不规则区域,其中回廊的一侧虽然是围墙,但另一侧的栏杆又使其具备一定开敞性,从而达到了园景之间的渗透,这种适当的分隔与渗透使得园林空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提到“渗透”,我们不得不提到园林中对洞门、空窗、漏窗的处理。

园林的私密性常借围墙的围合以达成,一般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面积较小,围合后的空间会因其密闭性而显得更加局促,从而为住户或游人带来压抑感。

各种形态以及排列形式的洞门、空窗、漏窗、景窗、围栏等建筑构件起到了户内外景色联系的纽带作用,它们使得各个空间得以相互延伸、相互渗透,进而产生虚实相间、层次丰富、园中有园这种具有变化的景观效果,随着游客沿着行进路线前行,景随人动。

(三)楼阁依倚。

中国园林建筑需要兼顾得景和成景两个方面。

以得景为主的建筑通常多建在景界开阔和便于观赏景致的观赏线路之上,用来观赏风景;以成景为主的建筑则建立于景观区域之中且与景观相辅相成,它们的造型各异、形态多样,为园林景观平添一抹亮色。

园林建筑和一般建筑的区别即在于成景建筑的巧思异构,它们往往采用非对称式布局,师法自然。

作为园林的“线景”,廊、桥等建筑在园林景观中或迂回曲折,或参差错落,起到了联系和划分空间的作用。

比如园中的爬山廊多顺应园中地势,高低起伏、蜿蜒曲折。

长且婉转的爬山廊灵活地把园景规划为不同区域,“透”、“漏”的柱中间隙也为穿行于其中的游客带来似隔非隔的观景效果。

园区内拱桥则势若飞虹落水,凌驾于水面之上,起到了良好承接普通园景与水景的作用。

作为景观的“点景”,亭、台、楼、阁更因丰富的造型与独特的形态为园景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

以亭为例,亭有圆亭、扇亭、四方亭、六角亭等,这些丰富多变的造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空间。

它们檐角部位的曲线虽然形态各异,但皆生动流丽,呈现出一定的动态之美。

同时这些形态优美的建筑在文人的生花妙笔下,为游客展现了园林景观独特的意境。

比如苏州耦园的主体建筑名为“城曲草堂”,取唐李贺《石城晓》“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之意,抒发园主不羡慕城中华堂锦幄,甘愿清苦贫居的.平民意愿;园中的“听橹楼”和“魁星阁”,一楼一阁,互相依偎,恰似一对佳偶,与“藕”合意。

(四)花木掩映。

花木于优美环境的构成,宜人氛围的渲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在寒冬季节会有盛开的梅花与积雪相互映衬,梅红、雪白组成一场视觉盛宴;听雨轩,在多雨季节常有雨水打在成片的芭蕉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富有节奏的雨声可使院内的人们感受别样的雨天氛围;而远香堂则在炎热的夏季散出清淡的荷香而使人心旷神怡。

古人云:“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11]89从文中山与树互为倚借的关系上看,配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园景中如果缺少花草树木的掩映,建筑、山水就会因此成为孤景而显得孤寡冷清。

在花木的配置上,古典私家园林主要采用点种与丛植两种形式。

“点种”多用于小型园林空间。

如果园林空间极小,孤植即可以其独特的造型“独木成景”,它们以优美的姿态和曼妙的外观吸引游客注目。

稍大点的空间布局则可以通过点种方式,栽植乔木三两棵。

此时乔木的布局需要注意它们的均衡性,方能与环境相称。

例如狮子林古五松园平面呈“凸”字形,园中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据院北,一据东南,大小不一且形态各异的乔木打破了园中的平衡,具有观赏性。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点种往往需配合丛植搭配种植,两者之间的主从差异以及疏密对比构建出一幅无比协调的画面。

当然花木除了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它们在文人眼中还有着深远的含义。

文人骚客常借花木抒情,传达他们高远的情怀。

如拙政园中听松风的松,倚玉轩、玲珑馆的竹,雪香云蔚亭的梅,远香堂的荷和玉兰堂的玉兰,无一不具美好的寓意。

其中的松、竹、梅自不必多说,“岁寒三友”的称号来自于这三者的经冬不凋,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竹子象征君子之道,梅花象征铁骨冰心。

除此以外,荷花、玉兰也有高洁品质的寓意。

三、明清园林于文人审美情趣下的装饰手法。

装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广泛的内容和形式,穿插于人们生活的绘画、建筑、家具、雕刻等领域[12]116,它对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加以美化从而达到设计师的审美要求。

(一)门窗雕饰。

门窗具备隔热、保温、增加私密性的功能。

当阁增加了窗体,即被称为暖阁,这正是因窗子的功能性而得名。

然而明清的文人雅士并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功能性,他们对洞门、空窗、漏窗的优雅造型或是漏窗、景窗内部的精雕细刻俱有文化底蕴的要求,并赋予门窗造型或户纹样以一定的文化内涵。

计成的《园冶》中曾有关于户的介绍:“古之户,多于方眼而菱花者,后人减为柳花,俗称不了窗也。

”[13]87这种简单疏朗的线条纹样极受清雅的文人所喜爱。

当然门窗图式还包括有其他具有文化内涵的纹样。

例如冰裂纹取冰裂效果,这种自然现象的纹样不具规则性,极具多变。

“冰”在古文中寓意为冰清玉洁、坚韧不可侵犯,正如王昌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玉壶”中所描述的一样,作者本人内心像雪一样澄净,不受外界流言蜚语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冰裂还表示冰雪融化,大地回春的自然现象,传达了一切不如意即将过去,美好即将来临的美好愿望。

有基于文人雅士兴趣爱好下所形成的独有的文人符号,例如“书条纹”、“四艺纹”、“折扇纹”等。

“四艺”通常指的是琴、棋、书、画,琴能端正人心、修身养性,棋能体现文人的聪明智慧和风度气韵,书、画则寓意书香传代,都是一般文人的追求与爱好。

有反映文人在特定时期精神追求的纹样。

明清时期,由于对社会时局的不满和担忧,文人士大夫形成了独有的“隐逸思想”,即个人的精神寄托于道教、佛教或回归田园、隐逸于山水之间以寻求内心慰藉。

[14]这种个人精神状态反映在窗芯纹样中以宗教的符号形式出现,比如常见贝叶纹、宝瓶纹、荷花纹、宝相花纹等佛教纹样,以及八卦纹、葫芦纹、灵芝花纹等道教纹样。

(二)铺地图案。

园林铺地亦是园林小品之一,它和其他园林要素一样可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按材质分有纯砖瓦铺地、不同石材铺地或广泛用材铺地。

纯砖铺地常仄砌,式样有人字、席纹、间方、斗纹等[15]72,由于用材单一,组成纹样被称为“素面纹样”。

它们能带来柔和的光影效果,有清远宁静的意境,深受文人青睐,在明清园林中常用来铺装庭院、直道与走廊等处,为整个庭院平添清幽之感。

石材铺装的特征是朴拙、大方,这类材料的粗糙性与耐磨性使得它们常被用于山地等空间,并与叠石相呼应。

广泛用材的材料形式比较多样,它有砖瓦、瓷片等人造材料,还有鹅卵石、雨花石等天然石料进行组合铺地,以提炼出的纹样或多种纹样的组合来反映园主的思想初衷。

比如白鹭和莲花的组合图案、花瓶和三支戟的组合图案,它们分别代表了文人科举进爵的心愿,即“一路连科”以及“平升三级”之意。

再如苏州拙政园“玲珑馆”内悬挂的匾额“玉壶冰”,取鲍照诗“清如玉壶冰”,意为玉洁冰清。

围绕这个主题,馆内地面铺设纹饰亦采用冰纹图案,在大片地面中以一个个三角形巧妙交叉成纹,用这种冰裂的形态呼应主题。

(三)匾额与楹联布置。

江南园林的匾额楹联涉及文学、哲学、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领域,是造园者或园主的艺术想象及其文化修养的直接展示,它们的存在为园林景观增添了阵阵书卷墨香,起到了对园林景观艺术升华的作用。

其中匾额多悬挂于园林入口或亭、台、阁、榭等建筑物的檐下,在园林中多为景点名称或体现为对景色的称颂。

如文中所提及的拙政园“远香堂”,堂北荷花池中的荷花盛放于夏季,在微风的吹拂下清香满堂,故名“远香堂”,它是一种对园中景色称颂的表达形式,该匾额文字的出处可追寻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之意,以荷香喻品格,抒发园主高洁的处世情怀。

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悬挂于檐柱或步柱之上,按内容可分为咏物抒情联、咏物喻志联、叙事联。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一副对联“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上联描述的是绿荫满地、燕子翩飞的场景,下联则形容了天晴后犹如积雪般的醉人梅景,该对联既有对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色描述,又有对冬季腊雪寒梅景色的向往,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景色的歌咏。

拙政园得真亭隶书楹联曰:松柏有本性,金石见盟心。

上联取自汉刘祯《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5]26歌颂松柏不畏严寒坚忍不屈的高尚情操,下联“金石见盟心”则体现了园主人重信守诺的君子德行,是一种以物言志的情感表达。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另一副对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全联以十四对叠字组成,上联讲述了一年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下联则以戏剧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来描述男女欢爱之情,是典型的叙事联。

匾额楹联的装饰使得古典园林更见立体与灵气,为有限的空间赋予了诗情画意。

(四)琴棋书画点缀。

古典私家园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搬入园中,彼时园主或造园师的胸中沟壑使得园林建筑、山水、植被之间穿插有度、井井有条,湖光山色尽显名士风流。

“寸山多致,片石生情”,可见,山、石等元素除了造景,亦能引发人们联想,使得游客在观看园中风景的过程中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然而古典私家园林的功用除了观景以外,还与文人的艺术活动发生关联。

崇尚隐逸的园主把琴棋书画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广邀友人于风景宜人的园内饮酒弹琴、吟诗作画,只因此情此景可使他们忘却烦扰与纷争。

古有闻弦音而知雅意,指代知音人听到对方一曲,即知他心里想的什么,或者他是个怎样的人,由此可见古人对琴的珍视,古典园林中也常有放置琴台的建筑,多为面水琴房。

例如如皋水绘园的镜阁是古人面水抚琴、听音之处,当年的董小宛常置琴于一黏土烧制的中空琴台之上,临水抚琴,琴音在周边水体的映射下格外清越动人、心旷神怡。

琴棋书画古人又称雅人四好,它既有动词技艺一说,又可指代名词这类艺术性文物。

这些艺术品不仅可修身养性,亦可烘托氛围。

苏州耦园藏书楼名曰“鲽砚庐”,储书数万卷,名重一时。

园主沈秉成自题对联有“万卷图书传世富,双雏嬉戏志怀宽”之句,还收藏著名碑帖如《淳熙秘阁帖》等。

以书画会友,更见园主的审美品位。

四、小结。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举世闻名,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准则和集传统文化与工艺等于一体的艺术综合特性,使得写意性中国山水园林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园林形式,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而闻名于世。

明清园林的设计之所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其园林设计的装饰手法、空间布局以及它们背后文人的审美情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此三部分进行了重点研究,希望借此了解园林设计过程中对待传统园林的正确态度,我们只有在深刻了解文人审美情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园林装饰、空间布局甚至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做出有民族特色的新园林设计。

参考文献:

[1]袁梦妮.明式家具设计中的文人审美情趣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蒋璐.《园冶》若干相地造园手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3]倪苏宁.论苏州园林空间的艺术特征[d].苏州:苏州大学,.

[4]初冬.逸之“情逸”――论“逸品”的内涵及审美追求[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5]周自高.中国古代文人审美人格之“狂”、“狷”、“逸”探析[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

[7]王月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设计的主要影响――论明代李渔“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2-43.

[9]李韫.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11]胡晓宇.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比较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

[13]周鸣鸣.明清江南园林建筑装修探析[d].重庆大学,2006.

[15]盛迪平.留园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七篇】

在xx年11月18日下午,来自北京润世纪总公司的幼儿教育专家刘老师为我们金童幼儿园的全体老师详细的讲解了《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听完刘笑宇老师的教研课后让我感触很深,同时对教研课后做出了总结;也对自己以后教育事业之路有了更好地计划。

一名优秀教师课堂是否能吸引孩子的眼球,主要是语言要连贯、精练,表情能根据课堂的情节而多样化,这样孩子们也能更快的理解知识内容。如:在一节故事课中,第一遍故事可以完整播放;当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停下来提问,也可以模仿故事中动物的声音、动作;这样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总之上课时要有技巧、要灵活,对孩子要有爱心、有耐心等等。

我们不能把对多媒体的喜爱变成依赖,我们应该把精力尽可能的用到教学的创新和改进中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具的操作学习中;更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精髓,大胆的创新,为孩子多设计一些延伸活动的教具。有组织的与孩子们互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从个人到小组到集体,也可以才用tpr教学法。

我觉得把一节课上的丰富多彩,可以融入其他的内容。如开心数学课:我们可以把简单的英语加入进去用音乐方式鼓励孩子。思维阅读课:我们可以把数学课中的点数方位融入进去;其它课程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因课而异;可以灵活但不离本节课的主题。

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孩子的习惯能力情意也是身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三点:

1.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2.能力: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运动能力和交往能力。

3.情意:培养孩子对事的态度与情感,对事的责任感与任务意识,对事的坚持与对抗挫折能力。

做为一名幼儿教育事业者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权利,开发幼儿潜能,实施汉英双语教育;创设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环境,激发幼儿与周围的人、事、物交互的作用;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萌发幼儿不同的语言思维;促进幼儿自我表现与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培育未来社会的“地球人”奠定基础!

视听结合工作计划【第八篇】

以“孝道教育”为基点,在家校合作教育中,注重孝道教育的落实与实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家长不仅重视子女的智力培养,而且更重视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品德培养和身心发育、劳动教育和现代观念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在学生中展开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并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心理的宣传,关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

1、强化家长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除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职能外,要充分挖掘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思路,将家长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指导实际。

2、提升家长课堂的教学实用性,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家长的反馈意见和教育需求,家长课堂将开展专题式讲座,家长学校也将及时发放问卷调查,对家长课堂的教育主题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

3、开设“家长论坛”,用交流增进方法,用探讨帮助进步。以“孝道教育”为主题,本学年将打造两期家长论坛,让家长学校学员在交流中获得教育的灵感与方法。

4、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丰富家长学校的内涵与形式。组织部分家长及孩子前往粤北山区进行体验式德育活动,并与符合条件的学校进行家长学校校际交流活动。邀请名师名家走进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为家庭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5、打造“亲子活动”品牌。利用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到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整合教育因素。

6、表彰一批学员,树立一批典型。通过对学员学习情况考核、孩子进步情况、个案分析调研等多种途径,树典型,传经验,对优秀的家长学校学员进行表彰宣传。

7、深化课题研究,打造研究型家庭学校。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及家庭特点,制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以个案研究为重点,进行立项研究,力争将本校家庭学校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40 337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