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咏教学设计范例最新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花之咏教学设计范例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篇】

第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3、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4、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1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第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

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1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二篇】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第3篇课文。这篇文章也是借花喻人――看似写花,实为映人,不过比这一单元中的第2篇文章《种一片太阳花》更含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四年级学生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和理解应能形成大致的共识。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应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1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

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1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

(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1、“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怎么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

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表演读。

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如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运用了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

点评:

1、抓语言文字,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花之咏》一课的设计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重视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扣住课题,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设计者没有按常规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意思,而是先设疑,然后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在学生已经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再来理解课题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3、教学设计的最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全方位的开放自己的感官,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与演绎中来。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三篇】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第3篇课文。这篇文章也是借花喻人――看似写花,实为映人,不过比这一单元中的第2篇文章《种一片太阳花》更含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四年级学生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和理解应能形成大致的共识。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应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1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

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1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

(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1、“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怎么理解?

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表演读。

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如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运用了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

1、抓语言文字,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花之咏》一课的设计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重视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扣住课题,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设计者没有按常规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意思,而是先设疑,然后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在学生已经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再来理解课题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3、教学设计的最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全方位的开放自己的感官,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与演绎中来。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1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1)出示生字。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四、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五篇】

我认为这是1篇散文诗。语言优美含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二 设计理念。

诗存在可解与不可解的矛盾。但教学必须作以解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价值,激发学生根据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意境的想像,尝试作多元的想像和个性化的解读。虽然任何对诗的解读都是误读,但是学生享受到优美的语言所带来的情感高峰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三 教学目标。

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掌握生字词。

2 通过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体会诗的语言和意境的优美,并能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受到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的生活态度的感染。

3背诵喜欢的段落,学会仿写。

四 设计流程。

a 鲜花招得伊人赏------导入新课。

1 出示四季花谣“一月水仙清水养……”,师生共同咏唱.

2大屏幕欣赏各种美丽的花卉。

3指名谈谈花儿带来的感受。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b好花不厌百回看------读中赏花。

1题目中的“咏”是什么意思?

2让我们仔细听听花儿唱的歌。看看谁是花儿的知音,能听懂花儿在唱什么?

3出示读书要求:

l 结合生字词,读通诗歌。

l 带着自己的体会,熟读成诵。

l 在书白处,标注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

4花儿的知音们,快去欣赏花儿的歌唱吧。

c 采得百花酿佳蜜------合作品花。

1异质分组,商讨表达感受的方法。如:

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诵一诵……。

2教师根据实际,相机激发学生想像,品味。

l 我是一句什么话?大自然为什么吐出又收回,还藏在心室里?说明了什么?

l 比较:“星星闪烁在湛蓝的天幕”

“花儿开放在碧绿的地毯”

这两句话有什么异同之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l 想像后填充:

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可以-----------------------。

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可以-----------------------。

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可以-----------------------。

可以-----------------------……。

l“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是什么?

诗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种追求?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诗歌。

d心心相印我成花-------花的遐想。

1自由发表感想。

2仿写一段,表达自己的感情。

3 师生再次诵读全诗。

e拓展练习。

1笔下生花,写1篇花的想像作文。

2 积累写花的诗句。

四.板书:

花之咏。

美丽 。

追求生命的意义。

光明 。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六篇】

本文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1883—1931)散文集《泪与笑》中的1篇。《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诗人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在前3段“我”分别把自己比作了“大地心中的一句话”、“坠落到草地上的一颗星星”、“大地的女儿”、第4小段讲了自己的用途“朋友间的礼物”、“新娘头上的鲜花”甚至是“祭拜逝者的赠物”,“花”是世上美丽事物、人间真挚感情的象征;在5、6段“我”又歌颂了自己从清晨到黄昏,从大地到空中与微风携手同百鸟相伴的幸福美好生活;第7段则表达了花的理想:追求光明。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物抒情,作者已与花融为了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的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诗人以流畅的语言,清新的文笔,愧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从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3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抒情、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较深的了解与感悟,而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借花表达自己对美丽对光明的追求,正是两种手法的有机结合。加上“花”是学生们身边十分常见的也是大家较为喜欢事物,学生对它们的形态外表以及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所以本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不难理解。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课文。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并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1、直接出示课题。

2、查字典,“咏”什么意思?(歌唱)。

3、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来静静的听一听。

1、录音示范读。

2、听之后有什么感受?

3、谁愿意代替花“唱唱”这首歌?(知名分段读)。

4、你觉得他们读的怎么样?(生生互相评价)。

1、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语言交流、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吟诵一首诗词)。

(在说到“我是一句话”这一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第4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第7段,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我”的幻想可能是对自己的孤芳自赏,希望自己更加的美丽,希望自己能和星星一样升上天空,希望自己永不凋零,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称赞等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

1、课下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更多信息,进行知识扩展。

2、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当堂仿写一段。进行交流。

3、读一读日积月累中“读一读”中的词语。

4、练笔:通过这首散文诗我们不但感受到花是美丽的,更体会到了花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其实大地万物还有很多东西也有着崇高的气节,你愿意像作者一样为它们作词歌唱吗?(学生进行练笔)。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七篇】

设计理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1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1)出示生字。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四、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dd“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文1d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第八篇】

4、积累词语。

5、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

理解“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的主题是什么?(花)。

(2)你积累了哪些带花的四字词语。

(3)听到了这些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4)谈话:是啊,多姿多彩的春天为我们捧出了锦簇的花团,绚烂的鲜花将春。

天装扮得分外妖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与花有关的诗歌〈花之咏〉。

(5)介绍作者:这是黎巴嫩的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作品,这位诗人最擅长借物抒情。

2、《花之咏》,借助字典查一查“咏”字的义项,解读课题。(指名交流,出示词。

意。)。

l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诵唱。

l用诗词等来叙述。

3、《花之咏》中该选哪个解释呢,我们学习完课文后就能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听了这篇文章的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字词。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学会了生字词了吗?

2、自由读书,同桌互听,读准字音。

3、指名读四会字,作小老师——全部掌握的站起来读——没掌握的再站起来读。

4、开火车读所有生字。

5、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了呢?

6、学生交流。(强调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四、理解感悟。

1、轻声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再读一读,想想为什么你最喜欢这些语段。

2、学生交流。

理解朗读品味美: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词语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理解准确用词的好处。

l吐、收、藏(爱)。

l湛蓝、碧绿(美)。

l孕育、降生、抚养、催(被爱)。

l一分礼品、一顶彩冠、一件赠物(奉献)。

l携手、宣报(追求)。

l舞姿轻盈、叹吁呼吸、芳香四溢、醉卧、招徕。

l啜饮、琼浆、聆听、仰目朝天(追求)。

3、感悟朗读表现美: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尝试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把自己读后的感觉表达出来。

4、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读——配乐读)。

四、明确人称代词。

1、你认识他们吗?

2、出示语句。

3、讨论理解。朗读。

“花之咏”——“花的歌唱”

六、发挥想象,创造美。

2、多好!我就是花,听,我在歌唱……花们,你还会歌唱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唱出你的心里所想,让它们也象这些花儿一样美丽。

2、读给同学听一听,请同学当小老师。

六、存疑、释疑。

1、讨论:为什么叫《花之咏》不叫《咏花》。

小结:这是当题目比较合适。

2、畅所欲言:说说你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3、提问题。

七、课堂练习:听记生字。

八、作业:

1、尝试背诵全文。

2、找一找,像本文这样用第一人称拟人化写法的文章来读。

花之咏。

我是(一句话、星星、女儿、)感受美好。

我是(礼品、彩冠、赠物)奉献美好。

草原上、空气里、黑夜追求美好。

宣报、告别、招徕、拥抱光明。

40 2272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