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范例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范例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1

关键词 ERP系统 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

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系统化、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物料需求计划阶段、中间的制造资源计划阶段、现在的企业资源计划阶段。ERP系统管理主要体现在:整个供应链资源;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同步工程;事先计划、事中控制。ERP系统起源于制造业,并且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一般包括四个模块:生产控制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1.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根据准确、详实的数据信息,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生产计划,随时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馈信息来修正生产计划,最终完成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而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使得这一段时间内的生产计划是稳定和均衡的,可以提高设备、生产人员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出现设备、生产人员不足或者闲置的情况。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控制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主生产计划确定后,就需要把这一时间段需要生产的产品分解成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涉及到四个方面: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录、提前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物料需求计划频繁改动。比如:订单改变、紧急插单、产品流程变化、设备故障检修、生产人员生病请假等。

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是ERP系统中重要的反馈环节,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能力进行核算,确定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生产能力是否匹配,提前发现生产中的瓶颈问题,采取对应措施,调整生产任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计划。

车间作业控制

车间作业控制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设备、时间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将车间作业进行排序,然后把作业下达到每个车间。主要任务是:按照物料需求计划控制生产作业;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无法纠正则及时反馈;对生产作业执行的结果进行汇总。排产问题是车间作业控制的瓶颈问题。

基础数据

ERP系统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需要把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进而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物料编码、物料清单结构、工作中心设置和划分、提前期、工序、制造日历、客户、供应商等。

2. 财务管理模块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功能,增加了预算管理功能、成本管理功能,把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集中和整合,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一般分为会计核算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两大模块。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总账模块: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分模块都以总账模块作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凭证处理为主线,提供凭证处理、预提摊销处理、自动转账、调汇、结转损益等会计核算功能,并提供账簿和财务报表。

应收账模块:商品买卖中,由于赊欠交易而产生企业应收的客户欠款账。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

应付账模块:企业应付的购货款。包括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

现金管理模块:控制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功能。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帮助管理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现状,提供管理固定资产的科学依据。

工资核算模块:进行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

成本模块:根据产品的采购、产品结构、工序、工作中心等情况对产品进行成本计算,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作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相应的财务预测和管理。

财务计划:预算与实际的执行情况总是存在着差异,财务计划在分析这些差异之后,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进而做出续期的财务计划和预测。

财务分析:根据会计核算得到的财务数据,通过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产生需要的信息,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依据。

财务决策:制定有关资金方面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管理等。

3. 物流管理模块

根据有关资料,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用于生产的时间占5%左右,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的时间占95%,导致国内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约15%~30%的物流成本。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采购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全程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供应商的履约情况。可以制定最佳的采购计划、筛选最佳的供货商,保证企业采购计划顺利实施和最低的采购成本。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模块,是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之一。物料的存储数量是库存管理中最棘手的难题,存储数量太多,会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存储数量太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也会面临物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是企业与客户的接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也是企业再生产的资金保障。所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4.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近年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人才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

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员工的试用、转正、退休、解聘等内容。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包含人员各种信息,作为企业员工的统计分析、调资、培训教育的依据。

人事异动管理

员工的变动情况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人事异动管理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反映出这种变化,为管理者及时提供相应信息。

考勤管理

员工的出勤情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与员工的工资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考勤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制度。包括员工工作计划、人力成本控制、假期额度控制、请假处理等功能。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所有员工的重要考核内容。以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作为考核标准,对部门或者员工进行绩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薪资管理

根据考勤管理和绩效管理提供的数据,作为员工薪资的依据。通过员工成本分析和预测,可以提供企业成本分析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浅谈erp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前沿,2007,(5):51-52.

[2] 汤龙飞。浅析ERP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0):62-63.

[3] 徐英平。ERP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6):75-76.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范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2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大客户营销策略 企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科研实力的提升,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质的飞跃。然而在国际市场中,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却始终不强。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不仅应当关注产业格局调整情况,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同时,关注国际先进营销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营销策略创新也是抢占国际装备制造业市场份额的重中之重。

一、装备制造业营销现状概述

大型装备制造业的众多企业由于其产品特性,在营销过程中,大客户化的程度较高,但由于产品工艺复杂,采购及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当前主要采用存货型生产和订单生产两种生产方法。存货型生产可以缩短交货周期,能够给客户更好的购买体验,但由于各大客户实际需求不能完全预测,因此装备制造企业的上游采购和库存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1]当市场受到冲击时,由于订单的大幅削减,企业购买和储存风险将直线上升。订单生产则是根据客户的订单和预期交货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地进行生产。此方法虽可以降低存货,但客户方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时间成本。

由于装备制造企业的客户群体中大客户化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兴的营销方式也在悄然进入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以求提升企业的营销综合能力。

二、大客户营销策略的重要意义

大客户(Key Account/KA,即重点客户、关键客户或优质客户等)营销策略是有关系营销理论延伸发展而来。关系营销理论(Relationship Marketing)以客户关系为中心,提出了忠实的客户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因此维系客户关系,提升客户忠诚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该理论主张要有长远的营销观念,通过持续与客户沟通并提供长远利益,来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创造企业价值。大客户营销策略由此而来。它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客户范围大,即客户不仅包括普通消费者,还囊括了企业下游的众多分销商、经销商、批发商以及商。二是指客户能够创造的价值大,根据管理学中著名的80/20原则, 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大客户,因此,企业应当更为重视高价值客户。三是指对企业营销战略有较大影响力的客户。[2]

三、当前装备制造企业营销策略问题

由于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较好的投资环境,大量外企也随之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加剧了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在提升我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营销对于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在大客户营销过程中,仍然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更新周期长、产业壁垒程度高等原因,该行业中,企业对于客户的个性化要求难以实现,因此在维系大客户以及营销反应速度等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短板,也成为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管理层缺乏现代化的大客户营销理念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在营销过程中多坚持传统的营销理念,在营销方面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大客户营销策略等新型营销理念重视程度不够。相对而言,三一重工作为民营企业,在装备制造业上凸显出敢为人先的革新精神,因此反而在国际上能够占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当前装备制造企业的关键在于打破僵化的企业文化,重塑现代化的大客户营销理念。

(二)沟通交流平台不健全

提升企业大客户营销能力的关键在于同客户保持持续的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并对客户的需求给出较为快速的响应速度。因此建立健全的沟通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在沟通平台上仍有所欠缺,对于客户资料和信息的获取以及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短期内难以达到国际领先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缺乏有效新颖的营销手段

传统营销手段的应用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客户营销信息的获取以及随后的沟通、服务质量等方面往往存在短板,这严重阻碍了装备制造企业做出正确、及时的经营决策。

四、装备制造企业的大客户营销策略

(一)结合行业特点灵活运用并创新大客户营销理念

装备制造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市场有相当的了解,并根据行业特点灵活运用相关营销策略。大客户营销理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例如,由于装备制造企业的大客户化程度高,因此可以通过客户定制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增强企业的营销能力。[4]在这一方面,戴尔通过PC组装业务给出了表率,并通过这种客户定制的方式迅速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应的,装备制造企业也可以参考此类客户定制服务,创新营销理念。

(二)构建完善的营销体系

完善的营销体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人员构建上,应当形成一个合理的机构。通过采用熟悉业务流程的人员构建专业的大客户管理营销团队,为企业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形成完善的营销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人员构建上,应当本着方便、优质以及高效的原则为大客户提供优惠、优先以及优质的三优服务,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与营销能力,在产品的宣传、维护以及咨询等方面才能有较大提升。二是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该举措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结合各位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于员工的工作计划完成状况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

(三)提升企业综合营销能力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自主品牌,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象征着企业的独特优势的较强的竞争力,有助于装备制造企业争取更多的潜在客户。而提升客户满意度也能反过来促进企业品牌的形成,让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更长久。另外,由于装备制造业对于资金、技术的要求远超其他行业,因此联合行业内其他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通过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有助于企业实现双赢,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 郭立。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营销组织的重组模式[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36-40.

[2] 林海峰。制造企业大客户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分析――以A公司大客户营销为例

[D].复旦大学,2009.

[3] 孙丽英。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3(2):182-185.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3

关键词企业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管理中的计划管理又是生产管理的龙头,是生产管理的枢纽,其与调度管理、外协管理、仓储管理共同构成生产管理系统。为充分发挥计划在生产组织过程中的统筹及决定性作用,充分协调、组织各方资源,经济、高效组织生产。针对多品种、小批量工业企业生产特点:需求少、批量小、需求周期短、上场频繁等等,有必要建立适应本企业特点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现在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都配置了ERP管理系统,及局域网信息快速传递的OA信息传递、处理系统,并针对以上系统运行,形成了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开发、管理、使用的现在网络管理系统。

1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合同、预测等信息拉动生成

在有些企业,受资金紧张制约及合同严肃性影响对合同的生效设置相关条件:如“预付款”交付生效等等,而合同形成前的评审又对合同有关的财务、质量、技术、交货期、运输、售后服务等进行了严格限制和保证,制式合同就是包含了以上各类内容严格格式化的合同。满足以上条件形成了合同。

2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构成

从公司到操作者,生产计划管理体系一般有三级构成,分别为公司级的出、排产计划及延伸出的装配计划、零件加工计划、毛坯出产计划、配件计划、产品外采计划、装泵物料外采计划、零件外采计划、毛坯外采计划、原材料外采计划、模型计划、运输计划、技术资料计划、生产准备计划等;车间级的工单计划;班组级的派工单或物料流转卡。

3计划的编制、评审

合同的传递和录入:营销部门在收到各网点传递的电子版合同后,立即用OA向生产计划部、技术部门传递:(1)标准订货合同:营销部门向生产计划部、技术部门传递,由技术部门迅速录入ERP系统;(2)特殊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营销部门用OA向生产计划部、技术部门传递,合同同时传装配车间、外购、质量部等相关部门,技术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涉及需由外购反馈信息确定明细表内容的适当延长)制订特殊订货明细表和编码,传生产计划部、装配车间、质量部。技术部门随即录入ERP系统。

合同特殊订货信息的分解下达:由技术部门负责合同和技术协议特殊订货条款的分解,通过“特订明细表”、“合同技术说明”下达到各计划执行部门;在分解合同和技术协议时必须准确、完整,不得遗漏,将协议中的特订条款逐条摘录出来,以本公司的标准术语表述,没研究清楚的条款必须研究清楚分解下达。每月营销部门对全部合同按照合同回款条件的优良程度分类排序后,传生产计划部。生产计划部按出产顺序排序的要求,制定滚动生产计划草案,下达至车间进行评审。并组织召开由生产计划部、行业营销部、车间参加的计划综合平衡会。

会议主要内容:生产计划部对生产能力、外协、外购配套、生产技术准备、主要原材料供应等对满足合同需求的不平衡情况进行说明;生产计划部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当出产不能满足排序要求时,要进行调整,形成会议综合平衡结论,从而形成正式生产计划并下发至各执行部门。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合同结算条件发生变化,营销部门应立即通知生产计划部相应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合同发生变更,应按照合同变更、评审、分解的程序执行,各相关部门应即时处理、即时传递,保证变更信息快速传递到执行部门。生产计划部每月中旬应进行一次计划中期平衡,展望期为六个月,主要平衡生产能力能否满足需求,以便于及早采取措施,针对瓶颈工序进行适应性调整,满足合同的要求。

计划执行部门评审要求:计划执行部门接到滚动计划草案后应立即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按规定的时间上报。车间的评审人员由调度员、技术人员、班组长等组成。

评审办法:对照计划草案中每项内容和完成日期,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审,要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对每道工序进行评审,对每项内容和完成日期进行确认,对于按现有条件不能如期完成的项目,提出完成计划需要公司解决的问题和条件,汇总后报生产计划部。计划执行部门对计划草案进行内部评审后,应进行生产前准备工作。

4计划的执行

计划分解,计划执行部门要按人员、时间对月生产计划进行分解。要特别注意新产品计划和出口产品计划的分解和执行。无论是自制、外协、外购,都应从最初工序、工作环节开始,作为重点进行组织和控制。实行日报制度。车间内部要建立日报制度,每天下班前生产调度员应将当天计划的执行情况(员工当天完成什么、完成量、未完成量等)通过OA上报车间领导及生产计划部,对未按计划完成的重新安排计划;职能部门对当月的生产工作计划也要进行分解,并将完成情况上报生产计划部。生产计划部调度负责生产工作计划完成进度监控信息的收集反馈。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技术质量问题时的计划调整。

5计划的考核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4

关键词项目采购管理;采购成本;成本目标

1.编制采购计划和制定采购预算

采购计划的定义

项目采购工作计划是以项目采购计划为依据的一个有关项目具体采购工作安排的细化文件,描述了项目采购有关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比如确定各种货物的采购方式,何时招标、何时询价、何时定货、何时签订合同、何时提货、何时付款等具体安排。以确保项目需要采购的各种资源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到位。

采购计划内容

(1)采购的设备、货物或服务的数量、技术规格、参数和要求。

(2)所采购的设备、货物或服务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哪一阶段投入使用。

(3)所采购的每一种产品间彼此的联系。

(4)全部产品采购如何分别捆包,每个捆包应包括哪些类目。

(5)每个捆包从开始采购到到货需要多少时间,从而制定出每个捆包采购过程各阶段的时间表,并根据每个捆包采购时间表制定出项目全部采购的时间表。

(6)对整个采购工作协调管理。

项目采购计划编制的目的

编制采购计划是整个采购管理进行运作的第一步,采购计划制定得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采购运作的成败。

因此,一项合理、完善的采购计划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预计材料需用时间与数量,防止供应中断,影响产销活动。

(2)避免材料挤压过多,挤压资金,以及占用存放的空间。

(3)配合企业生产计划与资金调度。

(4)使采购部门事先准备,选择有利时机购入材料。

(5)确立材料耗用标准,以便管制材料采购数量及成本。

采购计划制定的结果

采购管理计划

采购管理计划应当说明其余的采购过程将如何进行管理。包括:

A.应当使用何种类型的合同?

B.是否需要有独立的估算作为评估标准,由谁负责,以及何时编制这些估算?

C.项目实施组织是否有采购部门,项目管理组织在采购过程中自己能采取何种行动?

D.是否需要使用标准的采购文件,从哪里找到这些标准文件?

要求说明

要求说明,它相当详细地说明了采购项目,以便潜在的承包商确定他们是否能够提供该采购项目的货物或服务。要求说明的详细程度可以视采购项目的性质、买主的要求或者预计的合同形式而异。要求说明在采购过程中可能被修改和细化。

项目采购计划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为更好地组织好采购工作,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并保持领导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加强领导,保证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2)根据市场结构、供货能力或施工力量,以及潜在的竞争性来确定采购的批量安排、打捆分包及合同段划分。

(3)在确定采购时间表时,要根据项目实施安排,权衡贷款成本,采购过早、提前用款,要支付利息;过迟会影响项目执行。因此,要权衡利弊,统筹安排。

(4)及早做好采购准备工作。

制定采购预算

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不仅仅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它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的控制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2.搞好项目采购招标、评标,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

招标文件的编制

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招标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甚至影响授标后能否顺利完成合同。因此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基础工作。其内容必须力求完整、详尽,用词准确严谨,避免招标双方对文件的理解和解释产生分歧,增加评标工作量,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评标的原则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满足投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投标单位的投标价并非越低越好,合理的价格才能得到合适的产品。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决定了投标单位必然注重经济效益。作为供货单位不能无利可图,绝不会做赔本买卖。有些投标单位为了中标,尽量压低标价。一旦中标后,则在制造过程中想方设法追加设备款或在其他方面想办法得到补偿,形成钓鱼工程。即使采购方寄希望与自身加强监管来保证产品质量,也会造成项目延期。这表面上节约了采购成本的行为,实际上得不偿失。因此应以标底作为基准价,中标价应以接近基准价为宜。

评标价法

可供选择的评标价法有最低标记法、综合评标价法和以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的评标价法。需要在实际的采购中根据标的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标价法。

资格审核严格把关

对投标单位的企业等级、资质、人员、技术、财务、设备、信誉及同类产品制造业绩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是招标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严格的资格审核可确保参加投标的单位均具有履约能力和一定的信誉,减轻评标、定标阶段的工作量,加快招标工作进程,确保了设备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选择供应商的数量

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货源增加了项目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货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的控制采购支出。

3.结论

在探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58页)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品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速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项目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成本就像在U形管中的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而不顾及其它方面的反应,这种成本降低是不会体现在项目采购管理的利润之中的。所以,需要建立这种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来达到对整个项目采购管理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我们不应该仅仅只看到最直接的成本降低,还应该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衡量成本上的收效,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探求降低总成本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科]

参考文献

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5

关键词金融危机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第三利润

一、问题的背景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给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对制造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减弱。经历原材料和油价上升、利润下降,再到消费不足、生产过剩、产品积压、订单减少、业务量萎缩、客户丢失、人民币升值、资金紧张,我国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由于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同步性和依赖性,因此,受GDP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物流业也处于经济寒冬。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万亿元,增幅同比下降%;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万亿元,增幅同比下降%;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万亿元,增幅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出口下滑、运力过剩、运价下降,国内物流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据浙江省运管局的统计,2008年和2007年相比,货运业务量平均下降了20%~30%,2009年3月17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各地的货运场站及其入驻货运企业的业务量都出现下滑,其中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下降幅度达到了30%。与此同时,运价也在下调,浙江约有40万辆货车、25万多个物流企业,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货车辆。有关部门抽选了其中39家企业,发现有36家出现运价下降――运价下降5%的18家,运价下降超过5%的18家。

二、研究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原因

1、依据被国际经验所证明了的经济发展规律

在工业化初期,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当制造业规模较小的时候,制造业普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 的企业组织模式,即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所有活动。但由于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业务外包,由此产生了制造、物流等活动的相对独立。到了生产相对比较发达的今天,制造与物流的独立掩盖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的呼声日渐高涨。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的推进阶段,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发展不仅迫切和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

2、依据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而物流业又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两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当前,制造业物流没有转化为社会需求,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降低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同样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只有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互利共赢。1999年海尔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企业内部打破事业部的界限,把分散在各事业部的物流资源集中起来,统一成立物流公司,统一受理各事业部的所有物流业务,取得了较大成功,不少企业借鉴了海尔内部物流整合的成功经验。

3、依据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就是要促进制造业的服务业化,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而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对制造业的流程再造,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正好体现这一发展趋势。

4、依据两大产业长远赢利目的

从长远看,提倡风险共担,有利于两大产业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泉,提升两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两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从当前看,在经济环境偏紧、两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提倡风险共担有利于两产业通过发掘新的利润源泉,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两业合作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国家不仅在战略层面推动两业互动发展,而且在战术层面出台了具体措施,标志着两业合作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三、中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造业是三大产业中发展最快和比重最大的产业,因而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制造业的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确立了标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制造业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影响制造业赢利的因素很多,如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供应商管理、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市场准入、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等。似乎哪一个都比物流重要,物流理念认识落后,尤其是国营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有畏难心理,墨守成规,缺乏物流革新精神。

2、物流外包说比做容易

中国物流业的成本比国外要高两到三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华投资,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选择物流外包,而中国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左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沃尔玛的货物永远在路上,国内企业的货物总是在仓库里。其实,许多人做过不少制造业物流外包调查,结果表明,制造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都知道物流外包的好处,但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还是一直维持在15%以内,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是主流。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长城汽车,长城汽车控股的蚂蚁物流公司目前的总资产达到2个多亿,200多辆配送车辆,700多名员工。首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城汽车已经形成、建立了相对完善且具有一定规划的物流体系,不可能为了纯粹的外包形式而关停此等规模的物流公司。其次,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物流公司的介入可能会遇到企业内部某些部门或者领导的抵制,毕竟关系到自己的饭碗。再次,像蚂蚁物流这么大规模的公司,除了裁员之外,物流外包的实施可能意味着资产的出售,企业管理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3、制造业主宰供应链,发展不协调

谁都知道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组成了供应链,供应链应该协同。而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中国的供应链由制造业主宰,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供应链难以协同。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8年12月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为,比上月下降了个百分点。2009年2月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下降个百分点。

4、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物流业沿用传统作业方式多,创新少,“现代化”水平低。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来实现资源利用、运作效率的最大化,它强调的是系统性、协调性。中国物流企业大多停留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没有物流信息系统,缺乏面对新经济模式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数不多的、较为先进的物流企业往往只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之形,匮乏其实质,表现为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落后,不同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

5、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物流标准化滞后

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是中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坚强基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如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不能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多式联运迟迟得不到大的发展;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没有协调;代表物流现代化程度的信息化标准严重滞后……这种种缺陷直接导致我国物流成本比重居高不下,物流效率大打折扣,社会和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块“软肋”。尽快改变物流业的非标准化状态,加速物流标准化发展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鸣。

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发展对策

1、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改良发展

制造业物流的改良式发展模式针对传统老企业暂时没有条件进行企业再造和流程再造、无力进行物流技术革新的现状,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企业物流不合理的状况进行局部改变。如调整职能部门结构以求加强物流活动的协调统一性;改善物资存放管理方式以求降低管理费用;适当增加物流技术装备以求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加强库存管理控制以求降低资金占用等。同时,应加强物流意识,关注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蓄势待发,待条件成熟时进行物流系统的根本性革新。企业物流改良式发展可以采用物流系统诊断的方式,聘请有关专家并组成有各部门领导参加的诊断小组,通过广泛的宣传和调查,明确物流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作用和必须实现的功能。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摸清系统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到底是物流布局、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系统组成要素的问题,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等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还是物流作业方面的功能问题,是主观问题还是客观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或解决方案。

2、整合制造业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提升竞争力

鼓励制造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互动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应该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应做精做细,适应目前制造业由“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发展各方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互动协作。同时,现代物流业应该充分发挥已有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网络布局(中小企业仍以做强专线为主),减少物流响应时间,以更安全、及时、完好、优质的服务尽可能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技术(有代收货款或其他附加业务为更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有能力、利润逐步增加的物流企业还应不失时机地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仓库)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究力度,为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或其他行业,提升现代物流水平。

3、 协调供应链,互动发展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如果单纯停留在制造层面,其只能做大而不能做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应有自己的业务核心,专注于某一方面发展专长,与物流业合作,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效率。而对于物流业来说,应发展针对制造业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应该将发展物流服务作为利润重点,帮助制造企业制定销售计划、运输计划、订货计划、生产计划,以至对制造企业进行流程改造、再造等。当制造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生产计划时,物流企业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制定弹性工作计划,并相应地调整各个环节。这一切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使得物流服务商在整个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和稳固的位置,从而保证其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着力于提供其他高附加值的相关服务,尤其是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服务,如提供“门到门”送货服务,收集客户反馈信息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合作,实现双赢。

4、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统筹全局,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由于制造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制造业的供应链超越了国界,制造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球协同十分重要,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如今,中国的制造商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应用投入,根据有关材料,国家“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计划投资50亿元,2007年已经开始支持制造业的信息化实践,中石油等大型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GPS、RFID等一批物流设备广泛应用于神化、宝钢、上海华谊等企业。真正成功利用信息技术来统筹物流活动能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为企业节省成本,如浙江的弗玛物流就引用国外先进、成熟的软件来配合各项物流操作。

5、国家职能部门应尽快完善物流标准化

由于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对于现代物流业相关标准的拟定,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定物流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以及物流设施标准、物流标识系统标准等体系规范,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即由政府牵头,由上而下地推进我国物流正式标准体系的建立。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设置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行业管理组织,尽快消除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性障碍;加强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物流标准,制定国内物流标准;加强对物流标准的实施贯彻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结论与建议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克服资源要素的制约,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物流业业务的不断开拓,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在经济危机的今天,还应做一些工作:第一,小心管理供应链风险;第二,不管收入多少,以控制服务成本来维护客户的利润;第三,把库存和供应功能整合在一个供应链组织中,以此来提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节省劳动力;第四,重建价值链,使其可伸缩性更强,并且更为快速地反应由于生产力降低引起的不确定需求;第五,加强对需求的感觉,使得自己能感觉到底部(经济)位置,并且快速反应不可预知的上升(经济);第六,不失时机地寻找机会来销售附加服务,在已有基础上赶上竞争对手;第七,尽可能地通过降低投资管理和产业升级进度的费用为已经不多的研发省出经费。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Z].省略。

[2] DOUGLAS LAMBERT等:物流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0 543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