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一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了国家、社会和学者们的关注。请你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写1篇。

作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今年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们全国的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难更是难上加难。这次北京两会突显了十大热点问题,这十大热点第一就是反腐倡廉问题,第二就是就业问题。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稳定之源,引起了社会、政府、高校、家长的普遍关注和焦虑,应该拿出政策搭建平台,予以鼓励和支持,破解就业这个难关,保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经济的原因和国际的原因,现在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症。对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总结出下列五个原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困境。

从去年9月,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那么金融泡沫破裂之后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并迅速漫延的世界各各角落。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震中在美国,震源是次贷危机,在各各国家都形成了堰塞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这次金融危机直接带来了经济衰退,从金融业到实体经济都受到了重挫和影响。因为金融泡沫破裂和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品过多过乱,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那么金融领域从美国的华尔街一次性下岗27000人。随后波及到实体经济,美国的三大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收到影响纷纷要求政府的救助。最近波及到欧洲,从西欧到东欧引发了商业银行的大规模倒闭,专家称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轮冲击波。专家预测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远没有到底,第一轮冲击波来自于美国,第二轮冲击波来自于欧洲,专家预计在今年7月份金融危机才能最终见底。

金融危机带来的是实体经济的萎缩,出口经济的衰退。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出口企业大面积倒闭,因为出口企业大量的是中小企业,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它们的出口订单减少,市场在萎缩,开工不足,加上国内融资难和劳工力成本提升的压力,出口企业倒闭了11万家,造成20xx万农民工春节前提前返乡,变相失业。春节后在南方找不到工作,在本地安排有难度。今年恰逢大学生毕业的高平台年,那么这两重压力使北京两会首当其冲的热议就业问题。

二、由国情决定了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

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就业上可以概括为“一大、三多、一少”。“一大”是指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降到%,但是每年要新增1000万的人口。“三多”是指农民工多、国企下岗职工多、毕业大学生多。“一少”是指就业岗位少。按照就业局的调查统计我国每年正常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在1000万左右;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在1700万左右,这样就可以粗略的算出每年过剩700万。逐年累计,形成“滚雪球”效应,就业压力越滚越大。今年遇到了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在下滑,那么今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要缩减到800万到900万。一面是增加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另一面是金融危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那么供求矛盾会越来越大。

三、大学扩招增加了毕业生的供应量,也相对加剧了就业难。

十年前,在中国高校兴起了“大跃进”,并校风、扩张风导致招生能力成倍的增加。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八十年代比增加了15倍,大学扩招十年之后我们评价利弊。正面效应在于大学的扩招提升了我们高校的水平,提升中华民族的教育程度,促进了教育拉动消费,促进了教育产业化。负面效应在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增大了。高校贷款高扩招,造成现在高校普遍高负债、高贷款,纷纷陷入了财政危机。现在我们回头看,发现当时的大学扩招有一个误区,只讲扩招不讲转向,重数量扩张轻内涵增长。我国七十年代恢复高考的时候,每年录取大学生人数在20万到30万之间,那时叫精英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是社会天之骄子。随着扩招使大学生人数是原来的几十倍,但我们的教育理念依然是过去的精英教育,没有适时转向能力型的大众教育。严重的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造成大学生就业相对过剩。

我国过去基本是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三千年前孔夫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教育,五十年代学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搞专才教育、精英教育,这些教学观念在当今仍然挥之不去。我们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还是按照学科性引导这种评估标准,引导大学校长的热点在招生上为了创效益,在学科建设上为了争名气,很少有关注就业的问题。现在市场上人才的结构是白领过剩,蓝领短缺,缺乏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而学科型、科研型人才相对过剩。

五、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大学生就业呈现“倒金字塔”状况。

现在的人才需求是基层的多,机关的少,呈“正金字塔”形。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格局却是浮在上面的多,沉到基层的少,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大部分学生毕业都愿意留在城市,不想去农村去基层工作。这是城乡二元化结构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学习前苏联的模式,进行城乡分治,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待遇和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大学生就不愿意去基层工作。比如,县城一缺教师二缺医生,但是很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不愿意去县城,生活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和城市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造成宁可在城里待业,也不去基层创业的情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这个问题才能根治。

所以现在无论从社会的角度看、从政府的角度看、从高校的角度看、从大学生自身的择业心态看,都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和转变。解决我们高校过去培养人才高分低能的现象和大学生择业上眼高手低的问题。有健康的就业心态,才能使就业有健康的循环和发展。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今各个会议、论坛,及相关部门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随着外贸企业订单缩减,岗位重复情况日趋严重,各企事业单位也随之加大内部的裁员力度,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历年之最,加之往年累积,今年加入就业大军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10万人。目前两会召开在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都说就业难,可究竟难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牵扯到我国庞大的人口数目。首先,在经济科技并行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自动化日趋成熟,手工生产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机械生产取代,这样就减少了一大批劳动力的市场需要。而目前的现状是,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数目不断增长,文化教育的普及,以及全国范围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更无形中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以。

我的家乡。

新疆为例:据自治区办事处统计,20xx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约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余人,是历来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根据以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区毕业大学生人数不仅呈逐年递增状态,而且增幅也一年大于一年,尽管今年年初自治区人事工作会议已确保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70%,但由于岗位数量确实有限,就业上岗前景仍不容乐观。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xx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为168,000;而20xx年这一数字已扩大为20,000,并且预计明年的数字会更庞大。由此看来,在未来的几年之中,等待就业的人的数量还会有所飞跃。

从去年年底延续至今的经济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加深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了解到,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代表对此非常关心:“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的供给扩大了许多,而需求因为遭遇国际金融危机而严重紧缩,从目前的态势看,影响还没有见底,紧缩也没有到底,需求总量很不乐观。”但是问题来了,总要想办法解决。如何切实解决就业难问题,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水平择业就业,积极应对就业危机,从而转“危”为“机”,突破就业寒流,成了当今大学生关注最多的话题。

从去年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陆续出台。20xx年中央下达的文件明确提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排好就业,努力提高收入。”今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去年11月政府公布的总额超过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刺激方案,更为促进就业打下强心针。除此之外,各地和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等,可以说,全国上下已形成了积极应对就业危机的态势,对于这一点,作为大学在读生的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希望的曙光的。所以,对于未来,不能灰心,不要丧气,切莫因为一时的阴霾,而拒绝前进的步伐,作为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我们,应该找到勇气去拨开乌云,重新看见绚烂的彩虹。

除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僧多粥少”,人才的市场输出供过于求这一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大原因莫过于“眼高手低”“有业不就”。据国内某大学最新统计数目显示,毕业生签约率比去年同期还高出个百分点。其原因不过在于很多学生看到就业形势不好,不挑挑拣拣了。大,学生就业难中,有业不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方面,很多人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外企,而基层、中小企业、广大农村非常需要人才。没错,其实基层有着非常巨大的人才缺口,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而如今面临的现状是: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幻想一步到位的理想境界,希望走出校园就马上坐进办公室,可现实就是现实,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人还不能立刻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理性对待就业难的局面,认清现实的发展方向,调试心理同时树立起自信心,相信“我能行”。从底层干起,积累工作经验,汲取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与教训,不怕吃苦,不畏困难,为未来即将实现的梦想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危机面前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就像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这两年办事难,过两年会好转。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作为个体,必然要付出代价,我们要尽量缓冲,能做多少先做多少,等经济复苏后再充分就业。

就业难现象一直存在,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但目前及国家,政府有关代表,企业等多方合力的态势,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给就业问题提供了在机制、体制方面得以根本解决的契机。这次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还必然对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进行梳理和更新。现在两会在即,我们要绝对相信,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经过彼此的共同努力,一个更良性的就业市场、就业体制将会建立起来,以造福更多等待就业的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20xx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由此可见,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我国的gdp当中,第一,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少。同时,我国又以出口商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小商品为主,而这些产业并不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国外恰好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正是这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对大学生这种搞素质人才,才会大量要求。所以国外的大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就业要求。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电子产业,管理业都好似第三产业的范围,而这些产业正式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大的产业。20xx年的就业报告分析中调查社会对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大专生占49、16%,本科生占65、52%。研究生占66、66%。研究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业所热衷。在专业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别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机械、外域、土建、医药、法学、交通运输、化工、制药。第三产业仍是前列。

20xx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温家宝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在象牙塔和商海间连线助大学生画出人生彩虹。

看着周围大学生们在求职路上的奔波与忙碌,那种憔悴不堪的身影和饱尝艰辛的无奈不禁引起了我们对教育体制的深思。现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些高校无视社会需求,在学校仍旧进行一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而忽略“以社会为导向”进行一种能力型、实践型的教学培养,这种割断与社会的联系、盲目的培养方式往往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实、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不能顺利就业而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短缺也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很多毕业生存在着“非大城市、非高收入、环境不好不去”的错误就业观念,这往往使他们在就业门前徘徊不前,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首先,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该以社会、市场为需求来培养人才,而不是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种封闭式的教育。为改变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并且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地改革教育内容、教学观念,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其次,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不同岗位对学生素质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如果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必然会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碰壁,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处于一种劣势状态。因此,高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在日常学习中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第三,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现在,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从20xx年开始,高校毕业生连年大规模增加,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20xx年达到280万,20xx年达到338万,20xx年达到413万,20xx年达到495万,现在已多达559万,而与之相应的就业岗位确迟迟不见上涨,无法与就业人数相协调发展。而且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相重叠,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以疏导毕业生人数与就职岗位间的矛盾,缓解当前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统一规范、和谐健康的就业市场秩序。

锻炼、多长知识能力”的目的进行就业,从而为寻求到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满怀憧憬,走的时候也不能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信心,怀着一颗坚持、勇敢、奋斗的心,相信我们的学子之途会更宽、更广,明天会更加辉煌!

温家宝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就业压力来自于金融危机对两个群体就业的影响,一是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二是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急需在走出校园之后找到工作.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这两大就业群体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升而迅速缓解,甚至会再度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当前国家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然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形势并不那么乐观,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尽管经济形势良好,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较为突出.

实际上,20xx年以来,自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的政策措施.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开始制定并付诸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制定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优惠举措,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例如上海市比较早地开展了大学生见习制度,各用人单位以见习方式招收大学生,如果见习期间表现良好,很有可能转为正式员工.这一措施解决了大学毕业生从校园到工作岗位之间的角色转移问题,也非常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人力资本储备的效率.除上海以外,不少城市同样也开展了大学生见习制度,例如厦门,福州,武汉,南京,大连,杭州,宁波等地在这方面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大学毕业生见习制度也日趋完善.除了大学生见习制度以外,各地还有不少颇具地方特色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举措.

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地有效的举措加以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中受益.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应该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见习机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要有充分认识.大学毕业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就业规模的扩大,随着以上措施的有力实施,我国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一方面继续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另外一方面为各岗位充分输送大量人才,从而为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二篇】

敬爱的党组织:

xx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最近学习总结了“两会”精神,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特别想谈谈自己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感想。一方面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选择;另一方面了解就业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好就业和择业。大学生提前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剖析自身性格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又加上xx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同样的严峻。

首先,高校毕业生刚从象牙塔走向社会,自我认知度较低,不能充分融入社会,存在“眼高手低”这一现象。但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往往缺乏的是实际工作经验,而许多用人单位很看重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选择与被选择之间的矛盾;其次,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严重缺乏人才,而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一矛盾的始发点当然要从大学生和企业说起。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与现实的对垒中,很显然是后者的胜利,从而导致就业难的局面;再有,从中国整个大的就业环境分析,中国社会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人才,就是所谓的“蓝领”,而大学生的期望门槛是“白领”一族,这势必导致用人与就业方面的矛盾。

所以在这次“两会”中提到的关于安置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以下措施:

第三,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也是国务院提倡的以“就业推动学生创业,创业带动社会就业”这样新的就业渠道。

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择业问题,我觉得个人的职业规划很重要。职业规划的就是从现在就开始做起,使未来更成功。着手现在,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奋进的人生态度。规划未来,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在性格方面也各有差异,这就使得职业规划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职业规划不仅是对未来就业的指导,更是在鞭策我们该怎么度过大学生活。目标已经在前方,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新的任务,新的使命,让每一天的我们都站在梦想的路途,今天的一小步坚持或许会是明天的一大步飞跃。

在“两会”中提及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是我们在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时应当考虑的。端正自己的态度是前提,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将国务院倡导的在基层就业结合自身,进行规划。并且在大学期间,不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将被动的就业转变成主动的创业,真正为梦想而奋进,朝着目标向前。人们都说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在如今尤其艰难的就业环境中,我们唯有先进行职业规划,结合自身性格优势分析未来就业方向,再端正就业态度,最后在实践中努力,才会有成功的那天。我是经管系学生我很喜欢金融行业,所以我从进校开始就努力给自己规划,学习并通过了国家证券从业资格考试,xx年10月22号学院举办了大型的毕业双选会,就在这一天我面试上了一家证券公司。所以我认为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并努力去实现。

上就是我对就业择业方面的体会,请党组织考验我!

此致

敬礼!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三篇】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在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巨大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破解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难题,从年底开始,银监会开始陆续颁布关于村镇银行的设立、监管和业务开展方面的指导意见和暂行规定,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和意见。金融监管当局希望通过成立村镇银行促进农村金融竞争,改善金融服务。允许设立村镇银行,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具体行动,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各种挑战。

二、村镇银行的概念和性质。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就性质、规模、营业的地域范围而言,“村镇银行”大致相当于“社区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于年3月1日开业。此后,截至年10月,全国已经有村镇银行55家,村镇银行分支机构4家,注册资本总额接近20亿元,它们分布在21个省(市、自治区)。

三、村镇银行建立后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积极作用。

建立村镇银行对于形成多层次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对缓解当地“金融饥渴症”,解决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是一种有益尝试。但是,由于村镇银行试点时间比较短,实证的数据还不充分,现在还很难预测并确认它对农村金融的消极影响。就目前情况而言,村镇银行建立对我国农村金融有以下积极作用。

1、有利于在农村形成多层次、竞争性的金融市场。

对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理论界和监管层大致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但是,农村金融与其他金融形式相比,属于“薄利金融”,长期以来各金融主体大多不愿参与,使我国农村金融始终是围绕农村信用社展开的,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国家对农村信用社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尝试,可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现在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建立村镇银行,可以打破现有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给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人了新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加剧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

2、缓解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流失。

农业的“脆弱性”特征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农村缺乏金融资源,且存在资金外流现象。以往大量农村金融资源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流出农村金融市场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县域机构邮政储蓄改为邮政储蓄银行后,通过这两条途径输出金融资源的现象被有效缓解。但是,农村信用社进城展业意愿依然强烈,每年仍变相将一部分农业存款转移到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资金“瓶颈”限制。笔者经过测算估计,全国经过农村信用社从农村流出资金约4000亿元,占农村信用社总吸收存款的%,资金外流现象非常严重。村镇银行建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资源流失。《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金融资源应用范围作了很明确的限制,即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这进一步限制了农村金融资源通过村镇银行流失的可能性。

3、形成对民间金融的替代。

从金融机构角度讲,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渐渐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在。

农村金融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金融机构的稀缺,大量民间资金寻找不到正规的发展渠道,以各式各样“灰色”身份参与着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为资金所有者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村镇银行成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民间金融的替代。首先,村镇银行成立的相关规定明确民间资本可以入股,这对在正规金融业长期受歧视的民间资本具有很大吸引力。据报道,村镇银行在省市试点后,很多浙商看好村镇银行,有的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设立村镇银行的申请方案。只要政策一放开,他们就要“开始行动”。另外,建立村镇银行扩大了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队伍,在当地金融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将一定比例的民间金融资源纳人到正规金融体系中来。

四、农村金融的现状。

1、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不完善。

全国上千家农村基金会关闭接着四大国有银行开始大规模撤并31000多家县以下基层分支机构导致目前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已经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虽然规模很大但业务有限。农业发展银行是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承担者但只专营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业务业务范围很狭窄。进人世纪以来农村金融市场渐渐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局面。通过近几年的观察不难发现农村信用社这种垄断经营没有给自身带来“垄断收益”同时还限制了多层次、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是一个“双输”结果。因此,打破这种垄断局面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巫需解决的问题。

2、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失严重。

当前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不完善,造成现有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发挥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资源大幅度向城市集中,造成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缺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政策性金融职能在逐渐淡化。随着粮棉油等农产品购销主体日益多元化,农业发展银行也开始进行商业性业务试点,这与商业银行业务是同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某些政策职能正在淡化或流失。(3)合作性金融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当前,农村信用社已经基本脱离了合作本质,变成小商业银行,进城展业意愿强烈。(4)。

发挥商业性金融服务功能的金融主体非常混乱。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论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是民间金融,对农村商业性金融服务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加之存在利率政策歧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确定了“先农村后城市”的试点思路,这加大了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导致农村贷款利率浮动过高,农民贷款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城市。

3、民间金融非常活跃。

正规金融市场供给不足造成我国民间金融非常活跃。据调查显示,内蒙古一个地区农户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农业银行只能供应5%~8%,农村信用社供应13%~19%,70%以上的农户靠民间借贷和私人借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这种非正规金融不仅加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运行秩序。

五、村镇银行发展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以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为主。村镇银行成立后,面临许多困难,在很多方面无法与上述金融机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存款方面。

首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然有显著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而言,农村经济是落后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闲散资金少,在吸收存款方面比较困难。其次,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的服务是否及时、方便、快捷和多样也是吸引客户的主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成立,面临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困难等问题。另外,成立之初没有行号,致使村镇银行汇兑、结算业务无法正常办理,征信系统无法开通,无法开展对外业务,银联卡业务也因此无法办理。

2.贷款方面。

一方面,村镇银行面对的放贷需求较大。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资金短。

缺,农民、村镇企业是村镇银行贷款的主体。由于保险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户、村镇企业早已被传统商业银行排除在贷款客户之外,所以村镇银行无疑成为大批农村资金需求者的救命稻草,资金需求者纷纷向其寻求贷款,这种过大的资金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村镇银行的负担。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金限制。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根据规定,最大的单一客户贷款额不能超过银行净资产的10%,前十大客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单笔贷款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5%,商业银行存贷比不得超过75%,服务区域受限(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这使得村镇银行不可能拥有大集团客户。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仅仅超过底线。

3.竞争力方面。

银监会印发的《意见》要求村镇银行牢固树立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禁止村镇银行跨县(市)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因受到业务地域限制,村镇银行之间并不存在业务竞争,而主要表现为与原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即主要竞争对手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等。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拥有了庞大的金融网点和固定的客户群。而村镇银行20年底才开始试点,还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与信誉,大多数客户还采取观望态度,对其存贷汇等业务还不够信任,因此村镇银行在这些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

4.专业人员方面。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发展,非常需要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执业经验的人才。《意见》对村镇银行在人员素质上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农村的经济环境与第一文库网工资水平不利于村镇银行招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且符合要求的'金融人才也大多分布在已有的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并不能够提出更优厚的条件以吸引那些具有从业经验的人才。而经验不足及业务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存在着很大的操作风险。

5、村镇银行组织创新试点存在的问题。

中国银监会实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新政迄今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0。

和资金互助社并未得到应有的鼓励和尊重唯有村镇银行成为第一批试点中的重点。尽管如此,村镇银行自身发展却普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金融产品陈旧服务功能不完善试点村镇银行设立以后只开办了传统的储蓄存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等业务规模小,而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尚未开办代客理财等投资类金融产品也处于空白。二是社会公信度欠缺,吸储能力不强。农民对村镇银行的品牌认知程度偏低,导致村镇银行吸储难度较大三是运营成本高,科技应用率低盈利,空间小。四是存贷比例失衡,流动性风险大。一旦贷多存少的情况出现,则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都会发生问题从而使经营难以为继。

事实上前期成立的村镇银行,大多将其总部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理想,商贸较为发达。从客观来看,其并未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更有甚者,部分村镇银行不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再者,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被限制在县域,但是在村镇银行运行之后,有关扩大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的呼声较强烈。从股权设置看,由于其最大股东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仍然不能脱离控股金融机构的影响而独立存在。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主要股东则其是否能主动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小额,分散特点,转变长期“做大”的信贷模式,就十分值得商榷。

6、由村镇银行带来的监管挑战。

实行严厉的监管如用管人,管事,管机构的办法取代目前的银行内部关系人控制的模式,就很可能因统得过多,管得过死,而使村镇银行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而村镇银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并启动刚性市场退出机制,则其负面效应很难预料,金融风险的传导很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

此外,我国农村金融起步较晚,虽然目前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创举,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能否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应该同步思考的问题。

第一,为农村人口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是我国成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也是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同时,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如果只依靠村镇银行这一单一机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必须加强金融存量部分的改革,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逐步完善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实现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村镇银行能否常驻农村也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村镇银行建立的目的虽然是为农村服务,但它的性质仍然属于商业性金融机构,要保证其长期留在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亟须政策的引导。同时,由于村镇银行自身利益的存在,不排除部分民间资金通过幕后交易获得村镇银行的控股权,这种情况的存在可能会加大监管成本。

第三,能否在覆盖面与机构可持续发展中找到平衡点是实现整个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商业银行的经营来看,有规模才会有效益。村镇银行作为盈利性金融机构,如果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得不到投入,就难以确保其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争取政府正当扶持,减少政府不当干预。

之外,政府还要在法律上和行政上对村镇银行进行规范和管理。但是,政府不当干预也是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在具体操作上,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以使其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不能够单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要给村镇银行一个自由发展、市场化、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杜绝政府参股和不当干预,防止其成为地方政府控制的金融工具。

2.严格进行市场化操作,建立合理的银行制度。

市场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市场化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减少行政干预,优化资源配置。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在建立初期理应由政府统筹指导、宏观管理,但在它适应市场之后,政府应逐步退出,给村镇银行的发展留一片自由的空间和舞台,使其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也是其经营效率的保证。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信用危机。其次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理顺村镇银行内部的各种责、权、利的关系。再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将经营情况进行公开,方便存款人查阅。应建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最后,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扩大。

3.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展开错位竞争。

咨询服务,积极开发和引入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实行低利率政策,还民以实惠;创新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科学确定农业贷款周期,满足农民季节性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经营模式方便、灵活、快捷,在服务收费方面提供优惠等。这些都将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竞争力。

4、塑造健康成熟的企业信用文化。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之本在于累积信用。年幼的村镇银行目前最缺的是品牌,其实质在于信用累积不够,而信用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面对四大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的竞争,村镇银行当务之急要建立起取信于民的企业文化。格莱珉银行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有自己健康,成熟的企业文化,包括为穷人服务,建立成熟的信贷模式,注重对员工和放贷对象的培训,鼓励员工发挥自身潜质等。这些都值得我国村镇银行借鉴。

5、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风险防范。

相关部门的审核,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及时;最后是内部监管,要充分发挥银行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在银行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同样,村镇银行由于区域性、小型化等特点,增加了其因规模劣势而导致亏损的可能性,因此加强风险防范、保持其稳健运行势在必行。对于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的机构应作退出处理。加强风险防范和完善金融监管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努力做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后,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既不能寄希望于一种金融机构,也不是对局部领域的修补,而是要立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构一个功能完整、运行高效、多层次的新农村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农村金融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亚当斯.农村金融研究.北京:农业科技出版社,。

[3]杨斯友.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丁邦石.农村金融.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刘波,高歌.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集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6]蔡济群.农村金融手册.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7]高丽平.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

[9]李莉莉.村镇银行促农村金融发展[j].银行家,2007。

[11]刘明康,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达100家[n],21。

世纪经济报道,7月22日。

[1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

[13]谢玉梅.农村金融深化:政策与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四篇】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宗旨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推进,国家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也得到快速发展。但由此也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各种新的问题,学生的就业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遭遇就业难问题。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解决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2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通过走访调研高职院校、回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查阅就业资料、阅读分析文献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导致就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新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很容易导致就业问题的产生。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五篇】

近些年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各种民办院校涌出,导致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却有所减弱。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都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特别是以来,我国经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单位不景气,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

一个问题是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对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影响在这几年依然存在,致使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缺少劳动技能型人才和农业人才。其次是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失调。在国家加大力度的投入教育事业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也导致了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专业课程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高校不能准侧的预测出日益发展进步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而且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规划做的不够到位,学生们只满足课堂上所学的课程而忽略了对广博知识的积累和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导致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很好地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难学以致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总而言之就是就业准备不足。另外,目前高校灌输的就业指导方式导致学生们缺乏自己的特点,不能转化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转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缺乏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对市场的变化和的社会变化漠不关心的学生不在少数。还有一点就是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流动性、灵活性和主动性,学校不能引进真正自己需要的人才,师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也直接影响使毕业生被社会的认可。还有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家长的错误观念引导大学生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有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后找到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追求工作待遇,看中名利地位。而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却不高,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目标,无法做出相应的准备工作,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导致好多大学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就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年代,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大学生在就业市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他们除了要接受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挑战外,还要接受身高相貌歧视、性别歧视、户口歧视、地域歧视等。比如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有的毕业生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而失去了大好的工作机会。研究表明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性别歧视,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改变不了女生的弱势地位,男生优先或者只限男生的招聘条件经常能在各类招聘信息看到。所以即使很多女大学生非常优秀,也不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工作。

首先是高校做出的对策。高校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与世界各个高校交流与合作,掌握国际化的教育潮流,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其次高校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把教育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来培养跟得上时代发展进步的人才。高校在招生时还要考虑到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实行因材施教的策略,比如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以此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是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大学生们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经得住工作的辛苦。另外大家要加强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判断事物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另外大学生还要有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用清醒的头脑来面对现实,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过分关注工作待遇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后可以考虑先就业再择业。当前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必要的.时候大学生要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条路了,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是否理想,否则可能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我们可以先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为以后打下夯实的基础。用人单位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和性质合理选人,不要有用人歧视,不要只注意915、288等所谓的高材生,其实普通院校也有很多的人才。并且要根据科学的招聘程序来录用员工,根据制定考核内容择优录用。并且社会及政府也要做出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相应的总体性调整。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来调整产业结构,比如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来提高产业水平,以此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衔接好社会的人才使用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另外鼓励在校大学生入伍,这样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未祖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4.结束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正面临着就业难的局面,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旦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就可能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矛盾的局面,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雄,邓满.我国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保障研究[j].理论导刊.(05)。

[2]李怀军,杨志银.完善我国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初浅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六篇】

贷款利息收入是银行财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息收入如何,直接体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利润、费用率、人均创利额、收息率……等项财务指标的完成。因此抓好收息工作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欠息的主要原因。

关。从当前贷款大户生产经营状况看,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不景气,这是欠息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在收息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重视收贷,忽视收息。

全面调动起来。在工作中存在着重视收贷,忽视收息的偏向。

2.关注企业困难,忽视自身效益。

由于银行过去在较长历史时期中,一直不十分注意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有的职工自身效益观念较差。在处理银、企利益关系上,有向企业倾斜的现象。如:企业来了货款不积极组织收回贷款,或怕收欠息影响企业用款,过份照顾企业而忽视了银行的自身效益。

3.重视业务,忽视财务。

少。这几年虽然试行承包或经营责任制,效益与职工个人利益“挂钩”,但是毕竟因为挂钩的得失微薄,一部分人对银行效益漠不关心。

对职工的业绩考核、任务的分配往往忽视了收息的工作。应该根据本行的财务目标确定收支数额,将应收入额逐处、所分解落实,同信贷等指标一样落实到人头。过去,有一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将收息任务落实到人头。对收息工作的经验总结推广不够,全行职工的收息积极性还没有全部调动起来。

可见,影响银行经济效益是贷款收息率低,陈欠贷款利息逐年大幅度上升,客观原因是企业生产不景气,主观是工作尚有差距。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为了实现转亏为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抓好财务收入,进一步提高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应作好如下工作。

1.统一领导,统一认识,步调一致。

组织考核、指导检查各基层单位的收息工作。

各基层单位以主任为组长,信贷员、会计为成员,负责任务落实,组织收息工作,处理收息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正确处理收贷和收息,企业效益和银行自身效益的关系,负责宣传鼓动全体职工做好收息工作,并向上级行报告收息工作情况,考核与推荐收息成绩显著的.人员,推广外地和本单位的收息工作经验。

2.认真执行政策,强化管理,提高全行职工的效益观念。

在收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认真执行加息、罚息、浮动利息等规定,准确计息、正确处理银企利益关系,严格按国务院规定的企业货款“扣款顺序”在企业贷款中及时收回欠息,不准有款不收息擅自让利;不准擅自停息、免息。各行决策时,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少做或不做亏本的生意。

3.建立收息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收息责任和任务。

基层营业单位要建立“收息责任制”,信贷人员、会计、记帐人员、坐班主任明确分工负责。

会计、记帐人员对有欠息的企业存款帐户有款时及时与信贷员联系收回贷款或利息,不准擅自为企业支付贷款。计息期(或结息前)将无款偿息的贷款情况及时向包片信贷员反映。

信贷员要及时办理收贷(或收息)手续,对无款偿息的企业,要帮助筹措资金及时偿清欠息。协助企业安排偿息计划。对信贷员既要考核信贷计划完成情况,也要考核收息计划完成情况。

坐班主任要把收息工作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主要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做好督导与考核工作。

包片的信贷人员要把收息任务落实到企业各户,抓好收息的重点户。.。

4.发挥检查督导作用,强化收息监督。

市、县行会计人员定期检查各基层单位收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违背政策,擅自“让利”等问题要查找原因追究责任。今年下半年,中企处检查的重点是“让利”(有款不收息),因此要加强自查。

各级审计部门,也要加强对收息工作的审计,以推动全辖的收息工作。

5.建立“待交利息”存款专户。

品销售中,已分别将贷款利息摊入成本中,这样分别核算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或经营活动。

这个专户也可做企业筹集偿息资金的存款户,专款专用。比户的存款以保证按时支付贷款利息为最高存款额度,不必浮款过多。

6.对企业存贷款实行“按月结息”

对资金活动量较小,贷款额度较大的企业实行按月结息,可以及时收回贷款利息,使企业的偿息支付“化整为零”,不仅可以减轻企业集中偿息的资金支付压力,便于企业准确分摊戊本费用,也可使银行及时体现经营效益,减少“应收未收利息”。现在业务量较大的单位,都实行了微机办理对公业务,计息比较方便,因此,采取按月结息已经基本具备条件,可以全面推行或因地制宜在部分有条件的行处试行,这是提高收息率,避免欠息过多的有效措施。

7.改进“应收未收利息”核算办法,便于收息。

现行做法是计息期将无款偿息企业的“计息清单”专夹保管,待企业存款户有款时,抽出“计息清单”凭以收息入帐。这种做法,容易发生凑笔数金额的弊病,并且凭证日期与进帐日不一致,事后查考困难。因此可改为:计息时将“应收未收利息”金额凭“计息清单”记入该户的表外科目“应收未收利息”帐户,企业回单加盖“欠息”戳记交由企业记入“欠银行利息”帐户。如企业存款户有款,可凭“表外科目分户帐”另行填制凭证收回欠息。收息凭证可用“特种转帐传票(暂代)代替,在“收款原因栏填注收回欠息金额、复利金额、本次欠息余额,便于企业对帐和防止差错。这样,就可以随时地不受笔数额度的限制,及时收回欠息。

实行这种核算方法,将过去专夹保管的欠息凭证,逐笔与欠息户表外科目“应收未收利息”分户帐勾对相符后,加封装订保管。以后,则凭分户帐(表外)余额收回欠息。实行这种收息核算办法时,要逐户与企业核对欠息余额,做到银企帐完全相符。

8.试行收息“专项奖励”办法。

县行考核处、所;处所考核个人的方法,再经民主评议后确定受奖人员。

9.试行“弹性”利润计划。

对各行处核定的利润计划应以贷款规模、信贷资产质量与历年创利水平以及利润留成保底等相关因素而定。

如果各行处间同意彼此转让一部分计划,经上级行同意可允许转让,随之留成(基础留成)和超利分成也同时转让,由上级行进行清算。

实行此种任务协商转让办法,即可保证全辖区任务的完成,又可调节任务测算分配同备行处经营水平、管理素质上的差距,实行多劳多得,把全辖的经营潜力调动或发掘出来,以保证利润计划的完成。

这种做法各行之间年初任务下达后或近年终时都可进行。、

10.从帮助企业入手,奠定银行的收息基础。

银行的效益是企业效益的反映。企业活了,经营好转了,银行的收息工作也就容易完成任务。因此,要下力量帮助企业.减亏增盈或扭亏为盈,要从帮助企业入手组织收息。但是,帮企业不能靠“让利”、“施舍”,只能靠发掘企业内部的经营潜力,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扩大销路等去寻求出路。银行要以发挥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以有效地支持,使银行与企业的效益共同提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七篇】

网友为大家整理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201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2010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综上我们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由此可见,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第八篇】

敬爱的党组织:

xx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最近。

学习总结。

了“两会”精神,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特别想谈谈自己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感想。一方面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选择;另一方面了解就业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好就业和择业。大学生提前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剖析自身性格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又加上xx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同样的严峻。

首先,高校毕业生刚从象牙塔走向社会,自我认知度较低,不能充分融入社会,存在“眼高手低”这一现象。但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往往缺乏的是实际工作经验,而许多用人单位很看重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选择与被选择之间的矛盾;其次,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严重缺乏人才,而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一矛盾的始发点当然要从大学生和企业说起。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与现实的对垒中,很显然是后者的胜利,从而导致就业难的局面;再有,从中国整个大的就业环境分析,中国社会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人才,就是所谓的“蓝领”,而大学生的期望门槛是“白领”一族,这势必导致用人与就业方面的矛盾。

所以在这次“两会”中提到的关于安置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以下措施:

第三,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也是国务院提倡的以“就业推动学生创业,创业带动社会就业”这样新的就业渠道。

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择业问题,我觉得个人的职业规划很重要。职业规划的就是从现在就开始做起,使未来更成功。着手现在,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奋进的人生态度。规划未来,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在性格方面也各有差异,这就使得职业规划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职业规划不仅是对未来就业的指导,更是在鞭策我们该怎么度过大学生活。目标已经在前方,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新的任务,新的使命,让每一天的我们都站在梦想的路途,今天的一小步坚持或许会是明天的一大步飞跃。

在“两会”中提及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是我们在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时应当考虑的。端正自己的态度是前提,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将国务院倡导的在基层就业结合自身,进行规划。并且在大学期间,不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将被动的就业转变成主动的创业,真正为梦想而奋进,朝着目标向前。人们都说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在如今尤其艰难的就业环境中,我们唯有先进行职业规划,结合自身性格优势分析未来就业方向,再端正就业态度,最后在实践中努力,才会有成功的那天。我是经管系学生我很喜欢金融行业,所以我从进校开始就努力给自己规划,学习并通过了国家证券从业资格考试,xx年10月22号学院举办了大型的毕业双选会,就在这一天我面试上了一家证券公司。所以我认为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并努力去实现。

上就是我对就业择业方面的体会,请党组织考验我!

此致

敬礼!

尊敬的党组织:

身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我一直关注各种动向,尤其是现在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严重缺乏对毕业后人生路程的准备,对自己有多大潜能一概不知,到了毕业时就会出现就业恐慌现象。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只在30%左右。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抱有一种“赶集”的心理,无目标、无准备,碰运气,结果造成许多毕业生有意向而没有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的现象。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则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勇于投身创业。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也很少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另一方面,现实情况表明,从大学学到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缺乏联系。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但实际知识应用率很低,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40 1229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