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一篇】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源、市场与区位等因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已不同于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全球的资源与市场正在优势互补、走向统一.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一轮的区域角色定位与全球性的分工、合作正在形成.我国正处在由计划向市场、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进程,如何根据新的形式、结合各区域的特点,进行新的角色定位与区域分工意义重大.本文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进行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必要性,并就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工作过程与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应遵循一体化原则、动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与不平衡性原则.

作者:黄利民刘成武作者单位:黄利民(咸宁学院,城乡规划与资源科学系,湖北,咸宁,437005)。

刘成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名:咸宁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xianningcollege年,卷(期):24(4)分类号:f321关键词:区域分工角色定位流程原则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二篇】

俗话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多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叶澜等著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全书由导论、教师德性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它那独特的研究角度一下子吸引了我。正如叶教授在导论中所说的,这是一本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

书中还阐述“育人”固然重要,但“育己”却不容忽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育己”应先于“育人”。因为它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另外作者站在教师的立场,相信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我想我既然从事了这一专业的职业,就要学会不断自我更新。首先我要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专业的评价与反思。因为评价与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工作中,我应对所教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种综合性的判断,反思教学效果的利弊,发现不足及时改正,从而拓宽专业视野,追求质的飞跃。其次,我要学会多元化的专业合作。教师不是孤独和封闭的职业,在新课程多元体系下,教师的专业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同事及其他老师和谐相处,共同商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与孩子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声,深入他们的世界;与家长沟通,构建完善的教育平台,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发展。这种合作,我的专业视野将会更加宽广,成长将更快。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更是本人需不断努力的方面——终生的专业学习。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面临着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的挑战,我只有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了解时代发展的动态,随时制定并修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有效发挥自己的`专业潜能,不至于面对变化束手无策。

我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么理解百年树人呢?准确地说,是一种树人的文化的养成,而不是说某一个人要接受一百年的教育,要形成一种育人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直接的驱动力。目前,国家的竞争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学校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而这种学校文化最核心的就是教师的发展,就是有没有向上的、研究的气氛。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历史的潮流,是势在必行的。这个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核心在于教师正确把握角色。只有正确把握好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才能避免“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才能不会出现因重训练,而肢体语言文字,破损语言形象。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等现象我们才能顾此失彼,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

读了这本书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增添师德魅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深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才能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三篇】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认为通过教师各种有意识的教学组织而非单纯的教,使学生在语言理解、与中文的细徽差异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进免、至少是减少某些中介语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一、引言。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语口语课程的特殊性,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更多的重视;毕竟,教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因此必须设计适于学生彼此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员。应该说,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获得自主权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有的英语讨论成了汉语交流;即使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他们的中介语中也有很多的母语负迁移和其他错误。

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新时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本化的教学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适当干预,以保证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而不是浮于形式、浪费时间。

二、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很多学者(corder1973,杨文秀,范烨2000等)对学生的中介语错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我们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教师也难逃其咎。特别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主要定位于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英语的环境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殊不知,很多问题却出现了:

(2)学生没有足够的l2(第二语言)知识,尤其缺乏l1(第一语言)和l2的对比知识,经常会产生母语的负迁移。

(3)对l2的文化了解不够,经常发生语用错误。这就告诉我们,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师生,特别是教师必须真正理解这种教学理念的真谛,不能浮于表面,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让学生自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在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大,其任务也变得更重。同时,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授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没有矛盾。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加强学生对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l、英语口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音环境。

由于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错误理解,一些老师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彼此互相交流,就算是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任务。尽量让学生开口讲英语,自己尽量不说或少说。至于学生的语音错误,他们也很少关注。这样,学生的中介语错误一次一次重复,长此以往这些中介语错误形成石化(fossilization),最终难以改变。笔者认为,良好的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使用英语顺利进行沟通的保障。因此,教师有必要花时间和气力来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花太多时间来帮助学生正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适当增加教师的讲话时间,同时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英语浸润的时间(英语电影欣赏等)。

教师增加自己的.讲解时间,并不意味着取消学生的练习时间。英语口语课终归是学生练习提高自己口语的课堂。因此,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对于学生的语音错误,教师不能姑息迁就;应该每隔一段时间集中归纳,并给予纠正。关于是否纠正学生口语中的错误这个课题,很多研究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很多研究者从口语的交际目的出发,认为不应纠正;因为纠正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削减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但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在定期集中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之前,教师应把这种做法的利害关系讲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相反,他们会努力模仿教师的标准发音,并享受进步带来的欢乐。

2、英语口语教师应增加ll和砚两种语言的对比,使学生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

须经常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语用等各方面的差别。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获得肤浅的了解,而且这些知识很难内化为自己语言中的一部分,而语感是内化的语言能力中的一部分。就如同我们在刚开始打羽毛球时,尽管对各项规则了然于心,但真正打起比赛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而在我们经过训练之后,球感会慢慢增强,这样打起来也不那么不协调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表现也会非常惊讶:因为连自己也无法想象自己居然能够将一个很高难度的球打回去―这就是球感在发挥作用。随着学生对于两种语言差异了解的深人以及语感的增强,其口语中介语中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少。3、英语口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awareness),避免中介语中的语用错误。

学习语言也是学习另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只是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一些片面的了解;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是扭曲变形了的西方文化形式。而即使是对于这些知识,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因此,口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culturalsensitivity),对于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有深人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至于因为文化的无知而发生语用错误。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问题已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具体实施文化导人的探讨还不多见。针对口语中出现的与文化差异有关的中介语问题,除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在这里,最佳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视听媒体来实现:教师可以准备彼此有差异的中外两种语言的节目或短片,让学生自己观看后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以点拨。这是一个非常缓慢、但却很有效的过程。但是,教师必须起到过滤的作用,对于那些片面的描述西方文化的影片必须指出来,使学生不致于形成文化偏见(stereotype)。此外,王守仁和刘振前提出的通过隐喻的文化教学方式也可以借鉴。同时,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学习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外,还要对词语的文化含义有所了解。譬如,中国人认为走狗是不好的意思,但如果翻译成runningdog则会让外国人产生完全相反的感觉;因为runningdog给外国人的印象是一只非常可爱的狗,没有任何的贬义。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关于dragon的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却会给外国人一种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感觉,因此如果直接翻译过去,势必造成一些误解。因此,词汇的文化语义教学至关重要。

4、英语口语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口语错误,英语口语教师应经常进行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局限于口语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学习者口语中介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单词或词组的使用不当。除了口误的原因以外,主要是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某些作法所导致的。学习者习惯于参考英汉单解(即使是双解字典,查阅时也仅看中文注释);同时,在阅读各种英语课本及读物中也习惯于以汉语注释的方式给出词义。这种作法一方面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很多方便,但另一方面却为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带来很多问题。

外语学习者接触的可能是片面的、抑或不准确的词义注释。同时,关于语法的讲解(尤其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也是以条条框框来给出。这些人为的、硬性的规定使语言丧失了活力,同时也是学习者某些中介语错误产生的原因。以词汇为例,学习者在开始阶段习惯于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识记单词的意思,如master和machine分别记为掌握和机器的意思。当遇到掌握机器这一中文词组时,他们往往翻译称materthemachine(而不是。operatethemachine)。当然,这里有母语负迁移(中英习惯表达和搭配的不同)的原因,但是机械的、缺乏语境的词汇教学方法也难逃其咎。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学习英语知识(leamaknowledgeofenglish),请医生(please/inviteadoctor),价钱太贵(thepriceistooexpensive)(王寅,:249一250)。针对这种现象,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使用英语教学,尽量在情景中学习词语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法的学习,也应该摒弃传统的框框方法,让学生通过句型的强化和长期的浸润来摸索;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出详细的解释。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要突出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尽量在学生没有作出母语迁移之前,就已经了解这种差异;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负迁移现象的产生。

三、结语。

本文在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偏差。“以学生为中心”在强调学生参与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在这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2]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j]。外语界,。(2)。

[3]王宜。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守仁,刘振前。位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l)。

[5]杨文秀。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四篇】

传统的说法中,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人梯”、“铺路石”,这些无疑是对教师甘愿默默传授知识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的赞颂,但是这些说法是否非常贴切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充其量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吐丝、发光,受到的制限太多,其功能相当有限,其结局也不免有些可悲;““人梯”、“铺路石”过于默默无闻,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缺少回报的欢乐,其处境也不免可怜。作为教师,真的只有把自己放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欢乐吗?对此,身为教师,我真的不敢苟同。

人的灵魂是内化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常常受到环境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有谁愿意把自己送给别人:“请你为我塑造灵魂!”况且,人不是图纸,这是你能设计得了的吗?所以,还是别夸大的好!

那么,教师应该充当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日渐提倡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今天,我认为,教师除了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力争做好以下的角色:

一、课堂上的主持人。

大家看电视时会发现,一场精彩的演出中,主持人虽然是贯串始终,但是并不是大包大揽,由自己亲自表演的。他们用简洁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话语,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在舞台上,演员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歌声、舞姿、器乐演奏或各种形式的表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心声。

可以说课堂也可以是一个大舞台,教师或是激趣,或是设悬,或是点拨,或是指导,而不必长篇大论,大包大揽,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人才。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五篇】

国家《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纲要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学轻教,以学定教;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重指导,轻传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重视个性化教学,轻模式化,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避轻就重是教师定位的基本标准。本人结合新课程标准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走进课堂。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知识、情感交流、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能力,又不一味地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把知识“倒给”学生,视学生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英语课文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后,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发现重点和难点,发现有用的短语词组和句型,而不能老套地把重点和难点直接给学生阐明,学生得来的不费功夫,遗忘也快。但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充满了发现重点后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经过大脑思维,记忆深刻,也不易遗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并不断地创造更多的机会,把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学生则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作为一个合格的组织者。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重教学过程,即教师把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把真正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组织课堂步骤,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如对话课的教学,在引入对话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理解这个对话了吗?有没有搞懂对话发生的可能情景,他们是否还需要帮助?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适时点拨,予以正确指导.如创设一定的'情景,先让两个好的学生表演示范,再小组训练涉及全面,把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

三、教师充当一个成功的引导者,积极的促进者。

[1][2]。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六篇】

传统的说法中,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人梯”、“铺路石”,这些无疑是对教师甘愿默默传授知识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的赞颂,但是这些说法是否非常贴切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充其量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吐丝、发光,受到的制限太多,其功能相当有限,其结局也不免有些可悲;““人梯”、“铺路石”过于默默无闻,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缺少回报的欢乐,其处境也不免可怜。作为教师,真的只有把自己放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欢乐吗?对此,身为教师,我真的不敢苟同。

人的灵魂是内化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常常受到环境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有谁愿意把自己送给别人:“请你为我塑造灵魂!”况且,人不是图纸,这是你能设计得了的吗?所以,还是别夸大的好!

[1][2]。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七篇】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读一本好书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

这段时间我读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重新认识了教师职业,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充分地认识,感受颇深。这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它从教师的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做了新的诠释。从“教师德性论”到“教师审美论”再到“教师发展论”,把教师职业的形成、教师与其它职业的区别及教师应达到的理想境界多角度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的特点在于把教师如何“育己”作为著作的重点加以阐述,把教师职业提高到具有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师生命质量决定性意义的高度来认识。

它将教师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师?”不知道有多少教师想过这个问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到底抱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心情,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对教师职业不感兴趣,只是在履行职责。这样的教师多悲哀啊。因为这些教师是些没有给自己找到职业乐趣的不幸的人,他们也使孩子们成为了不幸的孩子。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生活。然而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满怀热情的投入工作。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但同时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快乐。正如特级教师于涟说的那样:“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一崇高的而又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想想自己,有些时候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面前,会感到烦躁,甚至有些厌倦的情绪,真是不该。难道我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单纯的为了生存,只是把它作为工作而已吗?回想自己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特别是学生在我的教育帮助下学习有了进步;在我的指导下,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当他们看到我,亲切的喊一声老师的时候,……这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那时候我觉得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吃苦也是享受。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当然“享受型”教师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时代在发展,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引《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是,我自己呢?学校里布置了教师要写课后反思,我把它当成作业,完成就好;学校里布置教师暑假要读一本好书,我就去读一本好书;学校里布置写论文,我就去写论文……想想自己哪一样是主动要求去做的。教育学生去做,自己却没有做到,真是惭愧。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因而“发展型”教师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我们教师应该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不断地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除了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外,根据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结合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我会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我更快地成长。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学生,更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关心的环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同事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我们教师要把提高自身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外,也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有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自我充实与完善,才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总之,以上对教师角色的零星思考,源于阅读叶澜先生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一些感受,也源自于自己教学的实践。对于新课程,我觉得,阅读教育名著,主动接受教育圣贤思想和智慧的辐射,是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石。同时从亲身实践中丰富感性经验,总结理性经验,更是教师成长的实践关键。从理论到实践,这可能也是这次读书活动的初衷吧。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大全【第八篇】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一,“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40 2198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