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热选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一篇】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

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最近,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项历时3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人表扬、没人关注。

笔者不由陷入深深思索,结合自己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这项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也绝不是简单的加强经理人员的沟通,尤其是反馈技巧的培训就解决得了的。这实际上一个员工关系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谈谈笔者对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解,以就教于同仁。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几个方面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员工进入企业、成为组织的成员后,就进入员工关系管理的框架。从理论上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就是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工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目标和业务特点,确定每个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和所应承担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管理关系和方式,以及承担这些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设计明确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员工异动,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员工为实现本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企业为保证业务运转的整个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以及满足企业和员工本人对工作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绩效评估、能力转化和提升过程。员工激励,指的是如何通过内外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内外部的激励手段,既包含报酬体系、福利体系,也包含其他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的结论。“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时常听到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我也时常听到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相互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笼统称做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这些问题或许尖锐了一点,但这样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和更进一步认清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和弄清楚的问题。惟有如此,我们管理者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寻找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体系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狭义的概念上看,即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况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

不论从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的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三个方面,还是从员工关系管理的广义和狭义内容角度,我们都会发现,沟通渠道建设特别是涉及员工异动的员工成长管理,我们姑且称之为“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一)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内容与目的:员工成长沟通可以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具体内容与类别浅析: 1、入司前沟通:(1)沟通目的:重点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加盟公司后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等情况进行客观如实介绍,达到“以企业理念凝聚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之目的。

(2)沟通时机: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招聘主管负责对企业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等初步沟通,对拟引进的一般职位负责完成“入司前沟通”;对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完成“入司前沟通”。

2、岗前培训沟通:

对员工上岗前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进行沟通培训,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知晓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知晓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帮助员工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3、试用期间沟通:

(1)沟通目的: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团队,度过“磨合适应期”,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即使新员工最终被试用淘汰应该是经过了企业努力属于员工自身的责任。

(2)沟通责任者:人力资源部、新员工所属直接和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试用期间的沟通;科室管理人员以外的新员工沟通、引导原则上由其所属上级负责。

(3)沟通频次要求:

a、人力资源部:

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第一周结束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新员工试用第二、三个月(入司后第二、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

b、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可以参照人力资源部的沟通频次要求进行。

4、转正沟通:

(1)沟通目的:根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作出是否转正的建议意见。系建议同意转正的,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建议和希望;系不同意转正辞退或延长试用期的,应中肯的分析原因和提出今后改进建议。

(2)沟通时机:

a、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进行新员工转正评价时,并形成部室意见。

b、人力资源部:在审核科室员工转正时,并形成职能部门意见。

5、工作异动沟通:

出自

(1)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原因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及希望,以使员工比较顺利的融入到新岗位中去,同时以期达到员工到新岗位后更加愉快、敬业的工作之目的。

(2)沟通时机:

a、人力资源部:在决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前。

b、异动员工原部门直接上级:在接到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异动决定通知后立即进行。

c、异动员工新到部门直接上级:在异动员工报到上岗之日,相当于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沟通。

6、定期考核沟通:

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绩效管理进行。

7、离职面谈: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2)沟通时机: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清楚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帐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a、第一次离职面谈:对于主动提出辞职员工,员工直接上级或其他人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向其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资源部落实专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拟辞职员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于欲挽留员工应进行挽留面谈,对于把握不准是否挽留的应先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汇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科长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主动辞职的,得到信息的人应先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便决策。对于企业辞退的员工,科长级以下员工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科长级以上干部(含科长级)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

b、第二次离职面谈: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下员工由人力主管进行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上员工(含主管级)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及以上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原则上企业谈话人应比离职者的职级略高至少应对等。对于科室员工以外的员工离职,第二次面谈可以采取离职员工填写《离职员工面谈表》的相关内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谈应技巧性让离职员工自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力主管负责完成,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分管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离职后沟通管理:

(1)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

(3)管理方式:

a、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c、一般应在员工离职后1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分别电话沟通关心一次。

d、每年给离职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总级以上分管领导亲笔签名。

e、把离职员工列入公司内部刊物邮寄名单(至少3个月1次)。

f、定期(原则上3个月1次)为离职员工寄发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矗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矗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员工关系管理。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二篇】

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在交往中产生意见分歧,出现争议、对抗,导致彼此间关系紧张,称该状态为冲突。

冲突可以分为有效冲突和有害冲突:

(1)有效冲突:

有效冲突的形式是大家集思广益,把自己的远见表达出来,可能有中间的冲突,但是越冲突,主意越多。有效冲突使内部的分歧与对抗造成一个各部门相互支持的社会体系;这种冲突的暴露,恰如提供一个出气筒,使对抗的成员采取联合方式发泄不满。否则,压抑怒气反而酿成极端反应;有效冲突能够增加内聚。两大集团的有效冲突可以表现它们的实力,并最后达到权力平衡,以防无休止的.斗争;可促使其联合,以求生存,或对付更强大的敌人,或联合垄断市场。

(2)有害冲突。

有害冲突是组织中具损害性的或阻碍目标实现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消除这种冲突。

有效冲突也可转化成有害冲突。有害冲突不仅能使人力、物力分散,凝聚力降低,而且还会造成人们的紧张与敌意,减低对工作的关心度。

总而言之,看待冲突要一分为二,冲突不多,就不利于团队和组织的改善提高,不利于适应新环境;而冲突太多太大时,则会引起混乱和组织的生存危机。

能够引发部门和员工之间冲突的原因很多,正如以上所示,目标、时间、工作性质、地缘、组织分工背景的差异以及缺乏沟通、争夺资源、团体意识都能导致冲突的发生。

(1)听完陈述后,就没词了。

(2)向二者这之一表示赞同。

(3)在其他人能听到你说话时,表示你不应在工作时讨论这种东西。

(4)阻止对方宣泄,建议双方冷静下来后再谈。

(5)认为双方都有错误,指出两者各自存在的问题。

(6)引导双方攻击你。

(7)缩小问题的严重性。

(7)建议举行一个你可能不是主持人的求借方法会议。

(8)换话题。

(9)当双方争执时,表达不愉快的情绪。

法律问题研究和支持,公司内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员必须通过学习进行法律问题的研究,以自身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掌握为员工以及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对法律问题的研究和支持主要包括:

(1)加强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的研究和学习;

(2)熟悉法律(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险、民事诉讼法等);

(3)组织专题研究(如如何支持兄弟企业、分公司等);

(5)员工违法问题处理;

(6)意外事故的处理(交通安全、食物中毒、意外伤害);

(7)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8)为员工提供各项法律文件(结婚、申请职称、购房、开介绍信、公证等)。

三、做员工关系的可能还要做员工发展、考勤加班管理等工作,所以,对继任者计划、任职资格、员工敬业度调查等等专业工作要有一定了解。

做员工关系,最主要的还是要善于沟通,在多与员工交流的情况下,掌握员工各种基本信息,心里状况,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等等一系列的信息。

做到及时引导思想跑偏的员工,开导心里有异动的员工,能及时、贴切的处理员工的一些关系,或者劳动纠纷。这个是作为员工关系最主要的工作。

而要做好这些,需要做以下的事情:员工档案熟悉、员工日常沟通,员工日常活动的参与、组织或协调。

某些公司还会让员工关系的人负责社保、公积金,员工入职、离职、转正、调薪的事宜。其实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员工关系管理人能跟全面,更及时的掌握员工情况。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三篇】

进入21世纪后,根据“冰山理论”,一个组织中位于海平面以上的内容,诸如一家公司卖什么产品、一年的销售额是多少、有多少人,不再是公司真正的重点。真正的重点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内容,那就是“人”,具体包括企业的文化、员工之间沟通、成长,部门之间的问题解决效率等,只有这些内容处理好了,才能保证海平面之上的内容具有真正的生机。所以,对当今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已成为了其考虑的重要问题。

日本新力公司创办人亚凯欧.莫李达(akio morita)在其自传“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中说到:“我们公司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当。”在他的公司管理中,首要的任务是与员工和睦相处,并在公司里创造出家族般的情感,管理者与员工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他的重要理念是:在把员工当作“家族成员”,而不是“谋利工具”,要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这其中隐设了一种积极、正面的人性观。基于“性恶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许能收效于一时,却非组织长治久安之道。如果公司的管理抱持“性恶论”,会造成的长期性弊病有:

1、老板不信任员工,投下大量人力物力来防弊;

2、员工不被信任,对企业缺乏忠诚度,公司需要不断投入资本来重新招募和训练新员工。

3、员工在执行公司政策时首先考虑个人利益,而非公司和集体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阳奉阴违。

一言以蔽之,公司无法收服人心,长久的培养优秀的人才,性恶论的管理模式会是组织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近年来,国内许多管理专家或者是企业家,都开始倡导“人性化管理”。“人性化”中的人性,当然是“善性之性”。人性本善在学理上还有待争论,但性善管理,合乎国人文化。公司希望员工能够卖力的工作,甚至能够以公司为家,而事实上若有好的工作环境,任谁都会珍惜。而在具体执行上,则需要给予员工压力和激励的两重动力,工作上给压力,并不断提供改善方案、制定目标,鞭策员工努力达成,“推”和“拉”的两重力量,激发员工向上。

在人事管理方面,需要做到

第一、员工关怀:

观察员工的情绪,时时关怀他、帮助他,了解他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并给予必要的协助,让他能有“以公司为家”的感受。

第二、充分尊重:

处处尊重员工,对工作上的问题多尊重他的意见,下班之后,以朋友相待,经常与他沟通工作上的想法。

第三、立即赞美:

员工有好的表现或工作卖力,应该当面立即的给予赞美,简单的一句赞美,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表达重视:

重视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对公司的贡献,重视他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被企业所需要的人,能够激励员工更加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五、适当授权:

在了解员工的能力之后,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一定要充分授权,员工被信任之后会受到鼓舞,对其工作定当全力以赴。能力与经验是可以培养的,尽量给员工机会,经常交付他未做过的工作来训练他、磨练他,如此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战略性员工关系管理。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四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在企业间流动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员工的离职,是“人走茶凉”、反目为仇,还是遵循“一日共事,终生为友”的信条,是考验人力资源主管的智慧和胸怀的关键时刻。离职员工也是企业重要的财富:一是离职员工能为企业提出客观而中肯的意见,可以说,离职员工的抱怨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二是离职员工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活广告。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员工一般都受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良好熏陶,对企业各方面较为了解,良好的关系可以促使其对外传播正面企业形象。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是通过与离职员工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建立离职员工信息资料库,并通过双向的价值交换和个性化沟通,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实施完善的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是发挥离职员工对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麦肯锡咨询公司将离职员工的有关信息编纂成册,称其为“麦肯锡校友录”。他们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离职员工就是他们遍布各处的“校友”,并从离职员工那里获得大量的商机。

一、离职面谈:建立关系的开始。

离职面谈是与离职员工建立关系的开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管理工作的延续,同时也是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能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离职面谈,给予员工留任或重返企业的机会,根据面谈中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改进企业现有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更有效地培养在职员工的忠诚度,帮助企业增强人才吸引力,防止人才继续流失,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离职面谈通常应在主管部门得到准确的离职信息备案后进行安排和处理。离职面谈的原则应该是:(1)了解面谈的目的,尽量得知为什么员工要离职,企业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改进,防止流失更多的员工,所以面谈不应该草草结束,沦为形式化的表面文章。因而在执行员工离职面谈时应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2)安排足够时间供离职员工畅所欲言,要适时保持沉默,让离职员工有时间可以思考。面谈时不要只是按照事先列出的问题逐项惯例式的发问,而是要积极地倾听,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仔细询问。(3)让离职员工感受到你的真诚,使离职面谈取得应有效果。如果他觉得你只是在应付,例行公事,就不会得到积极的、有价值的回馈。

面临离职的员工与企业再也没有利害关系,忌讳也少,会很自然地流露出对于企业的真实或长期隐藏着的评价和观点,尤其是一些在职期间由于顾虑难以说出的问题。即使管理者不找他,他也会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强烈的发泄欲望,甚至有些人希望得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其行为、表现给予评价、指导。此时,最好是人力资源部门或高层管理者出面,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高层人物直接代表企业与之交流,正好适应了他们的发泄需要,而对于企业来说是做了一次免费的管理咨询。由于离职者与企业的关联减少,在心理上对于管理者的防御心理与行为会趋于放松,在管理者的善意鼓动下会很自然地发表对于企业管理的看法——以第三者的立场针对他在工作中感到不满或令他失望的现象发表评论,有时甚至会是对于管理者的批评。

交流的主题应该尽量与离职员工利益直接相关,体现出企业对其的尊重与关怀,可以按照其心理适应状况逐步展开交流,如其在企业中的工作感受,对企业不满的方面及原因,导致离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今后打算是什么及企业能否提供帮助,企业在哪些方面值得努力等问题。交流过程中,管理者要及时做良性或补救性沟通,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如果他是抱着对企业怨恨的心理离开的,可能会是牢骚满腹,应尽量让他发泄出来,同时要找出令他不满的原因,以便让企业能够发现自身管理上的弱点与漏洞。同时尽量消除其中的误会,毕竟买卖不成情义在,减少他的抱怨也就为企业减少了一个“敌人”。

不少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离职面谈,坚持员工离职“意味着在人员管理上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性化理念。如摩托罗拉公司在员工离职时会进行一次离职面谈,专门有辞职表格供填写,并建立辞职档案,实行程序化管理。着重询问他们为什么离开?如果时间能倒退,摩托罗拉怎么做才能留住他?如有员工在辞职时由于某些原因而不如实填写,人力资源部会等他离开后一段时间再问他,那时候可能他已经没有顾虑了,会将自己真实的原因讲出来。

保留离职员工过去的信息资料和通讯方式,甚至建立离职员工数据库,是建立离职员工的技术平台的重要部分。这样在离职员工正式离开公司后,可以不断保持电话、信件等联系,把公司新的信息、新的发展战略及时告知离职员工,而且对离职员工在新公司的发展状况做跟踪记录,形成一个离职员工信息库。

在这一方面,国内外著名公司都有好的做法:北大纵横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公司的人事档案中不但包括了每个员工在此工作期间的相关资料,而且,在员工离开北大纵横之后,该人事档案依然会被保留。员工的去向、所做的工作、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等等一旦发生变化,公司都会对他的档案在短时间内做出更改,以便经常与员工保持联系和交往。他们认为离开公司的员工里,有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和这些员工保持交往,会为公司带来新的资源。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bain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其主要职责是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为记录这些变化情况,公司还建有一个前雇员关系数据库。该公司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存有北美地区2000多名前雇员资料,不但包括他们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公司也像麦肯锡一样,用“校友”一词来代替“以前的员工”这样的说法,并自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所有的“校友”经常收到最新的校友录,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同时公司还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校友”,让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三、用情感沟通维护关系。

由于关系是一种人际互动,这种互动包含相当程度的情感成分,因此在进行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时,要注意与离职员工建立情感联系。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一种体现,而且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品牌的建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正面的情感来自于一方成功超越了另一方的期待,负面的情感则是未达到另一方的期望。当然也可能你的期望仅仅是满足。这种情感会从离职员工与企业其他员工的交往过程中产生。

来,并没有因为他们离开ibm而对他们冷淡。在这种文化下,很多原来离开的员工又重新回到了ibm,并且回来后又做得很成功。ibm认为,从ibm离开的员工出去干上几年后会学到一些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回ibm,公司的门总是敞开的,他们会增加新的价值。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五篇】

我时常听到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我也时常听到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相互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

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 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笼统称做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能,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组织部门,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人力资源各项政策能够顺利施行的最大责任人,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在处理员工关系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最近,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项历时1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企业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员工关系处理紧张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我在此提三个员工关系管理技巧供大家参考:

技巧一:摆正心态,放低姿态

1、有句谚语说得好:“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所表示的意思是低头是一种谦虚的人生态度,一种真正懂得做人处世的意义后年表现出来的态度。有道是“人格无贵贱,人品有高低。”作为老板或管理者老把自己看作官,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逞威风,实则是把自己的人品降了三等。反之,不摆官架,低调一点,看似少了些官威,实则提升了自己的人品和威信。管理者应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怀若谷。把你的才智和谦虚结合地一起,保持学习的热情,时刻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

2、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多少。事实上比你高明的人有很多,你要放下管理者的`“身架”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融于常人当中,并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团队 中普通一员。永远与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平台。放低姿态等于抬高自己的身价,每一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不足和错识,所以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肯定和包容部属。

技巧之二:以身作则,履行领导职责

2、管理者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其观点、力量、信心和忧虑,都会影响组织,你必须在你所说和所做的所有事情中为你的员工树立一个标准,树立起一个高标准的榜样让他们学习。

管理者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是在于你带领部属完成了多少工作?在完成工作过程中你有没有以身作责,起模范带头作用。

技巧之三:识人于微,用人于长

1、“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微的意思是事态的微细变化,君子见到微,就应有领悟,有所作为。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其人的学识修养。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有叶落而知天下秋,饮一瓢而知河所在的本领。在细微之处来识别一个人的品性才华,为企业的人才选择把好脉。现代企业都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员工,一个意志不坚强的人,最终会被生活抛弃。而勇敢坚强的人,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言输。作为一个管理者,在选择人才时,应该注意对员工的心理素质的考察。

2、用人以长,适才适所。我们用人就是要用员工的长处和强项,把合适的人才放至最合适的地方,发挥员工最大的价值,一个不会用人的管理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因此他与员工的关系也处理得很紧张。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本身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1.目的意义

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持健康的劳动关系。

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针对性。

加强员工关系建设,全面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2.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

从广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体系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狭义上讲,即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况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

从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的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三个方面,从员工关系管理的广义和狭义内容角度,都会发现,沟通渠道建设特别是涉及员工异动的员工成长管理,我们可称为“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内容与目的:

员工成长沟通可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绩效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八个方面,构成这一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具体内容与类别:

入司前沟通:

(1)沟通目的:重点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入职后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等情况进行客观如实介绍,达到“以企业理念凝聚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的目的。

(2)沟通时机:在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人事分部经理对企业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等初步沟通,对拟引进的一般职位负责完成“入司前沟通”;对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企管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完成“入司前沟通”。

岗前培训沟通:

对员工上岗前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进行沟通培训,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帮助员工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试用期间沟通:

(1)沟通目的: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融入企业团队,度过“磨合适应期”,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

(2)沟通责任者:企管人事部主要负责对各部门人员进行试用期间的沟通;新员工的沟通、引导原则上由其所属部门领导负责。

(3)沟通频次要求:

a、企管人事部: 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第一周结束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新员工试用第二、三个月(入司后第二、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

b、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可以参照企管人事部的沟通频次要求进行。

(4)沟通形式:面谈、电话等方式外,企管人事部还应不定期组织新员工座谈会进行沟通,可与新员工岗前集中培训结合进行。

转正沟通:

(1)沟通目的:根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作出是否转正的建议意见。如建议同意转正,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建议和希望;如不同意转正辞退或延长试用期的,应中肯的分析原因并提出今后改进建议。

(2)沟通时机:

a、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进行新员工转正评价时,并形成部门意见。

b、企管人事部:在审核员工转正时,与员工面谈一次,并形成部门意见。

工作异动沟通:

(1)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原因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挑战及希望,使员工比较顺利的融入到新岗位中去,同时达到员工到新岗位后更加愉快、敬业的工作之目的。

(2)沟通时机:

a、企管人事部:在决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

b、异动员工原部门直接上级:在接到企管人事部的员工异动决定通知后立即进行。

c、异动员工新到部门直接上级:在异动员工报到上岗之日,相当于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沟通。

定期考核沟通:

(1)公司总经理每月必须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绩效考评沟通一次,时间不少于半小时,要求有沟通记录(沟通记录见附件1)。

(2)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必须与下属就考核情况进行沟通。

(3)各部门经理/企管人事部经理每月必须与部门考核排名首位及末位员工进行沟通。

(4)大区营销经理每月必须与大区营销员就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沟通。

离职面谈: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2)沟通时机: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

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理完毕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算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企管人事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事分部经理负责完成,报企管人事部经理和公司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离职后沟通管理:

(1) 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

(3)管理方式:

a、企管人事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事分部经理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六篇】

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本身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一些企业对员工关系管理往往不够重视,一个典型标志是很少有企业在人力资源部设置专门的员工关系管理这一职能部门,也很少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处理员工关系问题。当企业出现了员工关系问题时,企业往往会责成人力资源经理和员工的主管共同探讨加以解决;企业有了劳动纠纷,往往由企业的法律部门或者委托外部律师事务所加以应对。

当和-谐社会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的时候,“和-谐”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最为常见的词汇之一。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广大的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工会工作人员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健康的企业无论行业是否相同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拥有和-谐的员工关系,这种关系是管理者悉心经营的结果。

“员工关系”一词源自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西方,最初由于劳资矛盾激烈、对抗严重,给企业正常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劳资双方力量博弈中,管理方逐渐认识到缓和劳资冲突、让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正面作用。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人性本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企业越来越注重改善员工关系,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员工关系。

一种责任文化现代社会,在人才高度竞争的背景下,留住优秀人才,并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最大效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就需要企业与员工建立一种和-谐双赢的员工关系。

现代员工关系强调以“员工”为中心,员工关系管理是构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机制之下,通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各种制度发挥作用,合力营造组织内部良好的员工关系,维系组织与员工之间正面的心理契约,为组织的健康成长以及绩效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总之,改善员工关系也成为了企业发展前进的必备要素。

但平均来看,员工关系管理岗位的设置比例为1000∶1,即每1000名员工设置一名独立编制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这意味着,因为员工关系管理事务的琐碎性,即使在常常能充当标杆的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员工关系管理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同,而这正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极大挑战。

在胡老师看来,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意愿和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战略和目标的有效执行。可以说,员工关系是影响员工行为态度、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的关键因素,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和重视。但是具体来说,如何管-理-员工关系才有效呢?有如下几点:

1、处理好员工关系需要团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除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外,还面临着更多的需求。因此,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工作任务的执行效果,就应该对员工予以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员工关系,以更好地支撑企业目标与任务的'有效执行。

2、处理好员工关系需要全体成员参与和互动

员工参与和互动可以为组织中的员工关系注入活力,更好地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在做出貌似正确的决策后却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就是员工们并没有接受企业的方案。如果能让相关的员工参与到决策措施的制定中来的话,那么他们则更有可能接受企业的变革措施,并更有可能鼓励他人也接受它。

3、处理好员工关系需要领导者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

优秀的管理者至少应当具备专业技术、关系处理和概念设计这三项基本技能。管理的实践表明: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升迁,关系处理和概念设计技能变得愈重要。因此,要处理好员工关系,提升组织的执行力,企业的管理者就应当在实践中时刻关注自身管理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充分地把握员工的个性特征,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引导员工的心理和情绪,以促使良好的员工关系的形成。

4、处理好员工关系需要员工之间顺畅的沟通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管理的本质就是沟通。当员工之间出现争吵、矛盾和冲突时,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处理员工关系时,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如正式的书面报告、定期的沟通会、发行内刊、成立相关委员会)丰富沟通的形式,增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5、处理好员工关系管理需要关注细节

布鲁诺.蒂茨曾说过:“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员工关系管理这个复杂微妙的工作时,也应当十分重视管理过程中的细节。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员工抱以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理解,将为企业战略的实现奠定一个良好的员工关系基础。

可以说,员工关系是影响员工行为态度、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的关键因素,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和重视。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工作任务的执行效果,就应该对员工予以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例如,在讨论如何让工作执行更有力、让员工工作更努力的同时,也应当认真研究如何支援和促进员工的工作;在抱怨他人推诿、工作效率低的同时,也应当认真思考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员工关系,胡老师表示,员工关系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和-谐。建立健全维持良好员工关系的手段,表现在:

第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及时准确的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很多企业管理者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准确度低,不能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员工关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为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第二,员工参与管理。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必须重视员工对管理的参与。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员工代表表达意见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理解接受管理方案的过程。

第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员工关系的最直接的表现,这些具体制度反映了企业的人才观,即对于人才,企业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第四,慎重处理裁员时的员工关系管理。

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裁员或者变相裁员成为很多企业的应对之策。然而,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提倡要同舟共济,一旦遇到风浪就把员工从船上往水里推,这样的裁员只会让员工彻底看清企业的无情。

第五,建立员工援助计划。

在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企业伸出援手,会让所有的员工感觉到温暖。

总之,可以说,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内最琐碎而不易被呈现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却也是各种职能中最虚也是最实在的。这一工作能够而且确实对员工满意和生产率、管理绩效以及人才挽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当遇到组织动荡、裁员或其他难以应付的问题时,员工关系管理更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成为挽救公司的最后防线,希望各家企业处理好员工关系,成为和-谐企业的楷模!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员工关系管理理论。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七篇】

一是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争议处理,员工上岗、离岗面谈及手续办理,处理员工申诉、人事纠纷和以外事件。

二是员工纪律管理。

引导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员工行为规范起约束作用。

三是员工人际关系管理。

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建利于员工建立正式人际关系的环境。

四是沟通管理。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上下及时的双向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制度。

五是员工绩效管理。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执行合理的考评程序,考评工作既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成绩,有能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六是员工情况管理。

组织员工心态、满意度调查,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

七是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八是服务与支持。

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九是员工关系管理培训。

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员工关系管理制度。

活动策划与员工关系管理【第八篇】

在人才高度竞争的背景下,留住优秀人才,并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最大效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就需要企业与员工建立一种和-谐双赢的员工关系。

现代员工关系强调以“员工”为中心,员工关系管理是构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机制之下,通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各种制度发挥作用,合力营造组织内部良好的员工关系,维系组织与员工之间正面的心理契约,为组织的健康成长以及绩效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员工关系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和-谐。建立健全维持良好员工关系的手段,表现在:

第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及 时 准 确 的 信 息 是 企 业 决 策 的 基础,很多企业管理者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准确度低,不能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员工关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为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第二,员工参与管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必须重视员工对管理的参与。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员工代表表达意见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理解接受管理方案的过程,参与不是员工一切说了算,不是员工的盲目抵制,是“我们”兼顾各方利益共同决策的过程。

第 三 ,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员工关系的最直接的表现,这些具体制度反映了企业的人才观,即对于人才,企业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首先,希望这种观念是清晰明确并且强有力的;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必须能把员工个人利益统一到企业整体利益中去。

第四,慎重处理裁员时的员工关系管理。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裁员或者变相裁员成为很多企业的应对之策。然而,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提倡要同舟共济,一旦遇到风浪就把员工从船上往水里推,这样的裁员只会让员工彻底看清企业的无情。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把人员冗余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变废为宝。

第五,建立员工援助计划。在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企业伸出援手,会让所有的员工感觉到温暖。在建立员工援助计划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援助基金;二是明确援助计划的组织保障,这样的组织通常是工会或者人力资源部,这样的援助是企业职责的一部分;三是确立援助标准,什么事项、什么人有资格享受什么水平的援助;四是确保援助计划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

从长期看,企业应完善企业文化,形成上下共同的`愿景和梦想,为此,要做到:

第一,加强企业家自身的修炼。真的企业家是一个领袖,具有领袖的风采和极强的人格魅力,善于搭建团队并领导这个团队去管理企业,他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平台而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第二,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人性假设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即x理论与y理论。人是复杂的、多面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员工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的最终目的是从人性的角度确定对不同员工的管理方式。

第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去导向员工、协调员工、激励员工、约束员工、凝聚员工。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员工关系管理计划。

46 2462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