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和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特别要完善城乡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提升基层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必须着力完善体系、提升能力,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一、深刻认识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是构建国家应急管理理念、体系和能力三重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对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是维护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贯彻落实的真实写照。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重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管理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其列为基层坚守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底线,尽可能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和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为维护灾后基层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尤其强调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的有效途径,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为维护灾后基层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要求树立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意识,重视全周期风险管理、综合减灾和科技赋能,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还有助于构建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部门协同、政社合作的综合应急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社区村居前沿阵地作用,增强社会各方参与度,为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石。

(三)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我国基层社区分布广,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隐患多源,防不胜防。基层又是灾害发生的主要承受地区。因此,基层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发展,应该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

二、充分肯定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效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基层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相继颁布,关于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建立。应急管理部印发的《乡镇(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和《村(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聚焦基层应急预案编制涉及的工作原则、程序步骤、指挥机构、预警传播、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关键内容。基层应急管理领域法规政策和制度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为全国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加强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标准指引。

(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责任进一步压实,持续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将主体责任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各行业各领域各单位分工负责机制初步建立,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等能力持续增强。基层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灾害事故特点、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基层应急救援力量配套得到完善。新技术新手段在基层应急预防保障、应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处置和事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以及多技术手段的协同能力得到进一步重视。

(三)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积极稳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为推动基层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2年,全国乡镇街道建有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3.6万余支、105.1万余人。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成为日常风险防范和第一时间先期处置的重要力量。

三、多措并举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一)深化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基层应急管理要牢固树立“抓早抓小、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早排查、早预警、早响应,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把握灾害事故致灾规律,科学统筹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持续深化解决思想认识、体制机制、配套保障等方面难题。

(二)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开展的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应急指导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灾救灾的强大动力。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确保上下贯通、一体应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灵活高效的基层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贯通衔接、多部门有效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基层应急指导体系中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沟通机制,以及各部门在灾害防治、信息发布、抢险救援、物资保障、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形成应急工作整体合力。

(三)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基层应急工作者的能力培训和组织管理。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着力建设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四)加强公众应急教育。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着力提升基层自救互救能力。在学校、社区、重点行业广泛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包括备灾、减灾、突发事件应对等内容,也可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广泛性和实战型的公众应急教育。此外,要夯实基层应急保障基础,利用各种安全科普平台和公共宣传渠道,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广泛传播应急知识技能,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完善灾害信息发布和问题反馈机制。精准拓展信息发布渠道,通过电视、广播、社交媒体、实地宣传等多种渠道,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灾害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公众覆盖率。灾害信息发布要及时、公开、透明,又要表达对受灾民众的重视,积极宣传防灾救灾正能量。同时,要畅通公众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和倡导受灾群众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吸收群众代表参与灾后处理与重建相关的区域重大事项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

 

46 3108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