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汇总14篇
质量管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何有效实施质量管理策略?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质量管理论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质量管理论文 篇1
一、卫生统计质量的新概念
卫生统计质量一共包括卫生统计服务质量和卫生统计工作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一个来解释,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也可以说是卫生统计的服务效果,他包括多种质量的特性,可以反映卫生统计在技术方面的水平、在整体管理方面的水平和在统计服务方面的水平。卫生统计工作质量其实就是和卫生统计有关的管理工作,包括与统计服务质量相关的人员配置、设备的采购和经费的多少等。还有技术工作和思想工作能对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保证到什么程度。其实,这两方面并不完全对于对方而存在,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由工作的质量决定,而服务质量又是卫生统计在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卫生统计既要保证服务质量又要保证工作质量,应该在以工作质量很好前提下,来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影响卫生统计质量和控制的因素
(一)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部分单位对于卫生质量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既没有足够专业的人员来专门进行卫生统计的工作,而且工作的环境、设备都不够齐全,待遇也不够好,所以有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愿意去干。但是,卫生统计的最初阶段是对于数据的收集,而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卫生统计最终的质量。以医院为例,目前有些医院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在填写统计报表时存在填错空或者漏填空的情况,使收集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最后医院或卫生局的卫生统计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而且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就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二)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卫生统计是一项对专业技术性要求高、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它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活动规律,而且还要遵循统计学的一般规律。以医院为例,医院不仅要找统计学专业好的,还要考虑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但我国目前卫生统计人员大多分成两类,一类是医疗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或老护士,转行来做卫生统计人员,但是他们没有统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类是刚从经济类或是统计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拥有卓越的统计学类的知识,但是医疗经验和知识基本为零。这就导致我国卫生统计人员在医疗和统计方面的知识结构不够统一,不能保证医院的卫生统计质量。
(三)卫生统计的环节和资料过于分散
比如,医院的统计环节包括挂号、就诊、拿药、检查、住院等一系列的看病过程,十分繁杂并且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都与最后卫生统计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环节的数据不够准确就会影响整个统计的最终结果。但是在一些医院的统计室里,只包含上述所有环节中的一部分环节的数据,其他的数据都在与其相关的不同的科室,这就使得统计的数据资料过于分散,不利于统一的比较核实,这就容易引起最后卫生统计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卫生统计信息化程度不够全面
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有些单位网络服务不够发达,不能将信息及时共享,而且缺乏信息统一的标准和信息一体化的设计,统计的信息不够全面,信息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法形成共享,就难以被有效的利用,降低了处理信息这项工作的效率,所以信息系统整体的功能也被影响了,也就是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视程度
应该大力向各个单位宣传卫生统计的重要性,特别是领导要重视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适当的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资来吸引一些专业技能十分优秀的人前来应聘。并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加强现有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素养,健全相关的机构,使卫生统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增强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各单位应该将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卫生改革的情况结合起来,对卫生统计人员进行医疗方面和统计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的培养,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班,分为与卫生统计有关的基本医疗知识培训和统计学知识两门课程,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培训所有的课程,只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来上课,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人员的知识强化,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再就是要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每一次数据处理都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这样可以通过减少人为的失误,来提高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建立专门的卫生统计资料管理室
因为过于复杂的环节和过于分散的资料都不利于最后数据的统一处理,所以应该先让各类统计数据来源于各单位,所以应该先在各科室登记好原始数据,然后设立专门的人员将其放置在专门的地方并进行定期的检查,这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准确的原始数据资料,最后在需要进行卫生统计最后处理时,相关的科室就可以相互结合起来,将数据作比较和核对,使资料可以统一起来,这样可以加强卫生统计的管理,确保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深入普及卫生统计的信息化
实现信息的统一共享,各个科室应该定期的一起举行一个会议,将这一段时间所产生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和共享,使这些统计数据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圈,并在其中快速传递,并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可以在网络上设立一个平台,有专业的人员在那里。在相关人员遇到问题时能有处可寻,大大的提高了卫生统计工作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卫生统计与各个单位的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各单位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卫生统计的质量的管理并加强对其的控制,使卫生统计质量在现在的基础上能有较大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各个单位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卫生局进行统一的管理。
作者:刘慧影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卫生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质量管理论文 篇2
摘要:本文描述了企业质量管理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没有有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造成现状的基本原因;评析了进行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几种方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
1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内涵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关注的是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确定出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通过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使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结合,可以确定出质量形成各个环节最经济的或最适合的质量水平,并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种最佳结合既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又可使企业和社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2)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必须以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作为最终评价标准。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如果企业和全社会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活动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是无效的。由于质量经济效益将专门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因而开展质量管理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是否有效,便很容易理解。
(3)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仅仅依赖于研究和推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片面注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技术和经济两大方面加以综合研究,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
(4)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来迅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正是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这种研究,可以使相关人员掌握质量与经济,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明确了提高和改善质量是迅速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2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1)质量成本分析。1956年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应用质量成本概念来分析质量的经济性问题。对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进行了划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成本理论体系。但是,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质量标准反映用户需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指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一段时间内反映多数用户需要的质量标准在另一段时间内可能只反映少数用户的需要。另外,没有考虑到质量成本各部分发生时间的差异,而且预防成本的界定是很困难的。因此,质量成本理论需要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改造和拓展。
(2)质量损失理论。质量损失函数是田口玄一博士在开发针对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经济性的三段设计法时提出来的。其数学表达式为:L(y)=k(y-m)2;m为理想的目标值,y为实际值,当y偏离m越小时,质量损失越小。质量损失函数为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方便和易于操作的工具。该函数在本质上表达了质量波动和质量损失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质量特别是质量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仅仅表示了偏差会带来的损失,而没有把在质量上的投入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质量损失理论主要是站在用户和社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得出的结果有时是生产者所不能接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
(3)过程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是产品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从质量的变化和其所发生成本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研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取得产品质量与其费用支出之间的正确组合,以确保投入能够获得期望的产出。过程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
(4)价值工程方法 。它是以产品的作业为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研究用最少的成本或费用来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价值分析的基本公式为: V=F/C。F表示产品的功能,C表示产品制造的总成本或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总费用,V表示产品的价值。当V>1时,表示功能较重要而成本支出偏低。价值分析法是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促使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寻求最佳质量经济效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
3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概念的创始人费根堡姆曾统计过,一个从未对质量成本进行测量并加以控制过的公司,其质量成本的平均值是销售成本的25%甚至更高,而其中,内外部失效成本又占总量成本的70%,鉴定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25%,预防成本至多不超过5%,这样的质量管理模式,必然造成经济效益的低劣。质量成本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是衡量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工具,ISO9000标准过程要素所发生的成本,可以分解为四类质量成本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效成本,外部失效成本,因而通过对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就可以有效评定和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分析质量成本的目的在于寻找改进质量的途径,达到降低总成本,争取达到最适宜的质量成本,并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张欣.基于质量链管理的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候龙文,邓凤祥等. 经营质量论[M]. 经济管理出版社,
[3]陈勇.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4]?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编.?基础工业工程(IE).?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质量管理论文 篇3
摘要: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始终是不变的关键性管理目标,是建筑施工企业已有综合能力的客观呈现。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不同角度入手采用可行的施工管理方法,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因此,本文作者立足于建筑工程实例,多角度客观阐述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多层次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质量管理 方法。
在新形势下,民用建筑与公共设施建设工程都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各类建筑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加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立足于建筑市场,随时关注建筑市场动态发展变化,通过不同渠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效解决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与质量问题,确保工程项目按时保质竣工,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益。
1 工程实例。
以某城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为例,该建筑属于高层建筑,建筑结构类型为现浇剪力墙,地上有 26 层,地下有 1 层,建筑总面积为 18845 平方米,现已投入到使用中。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筑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顺利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运营目标的关键所在,关乎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来说,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项目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质量控制活动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真实写照,施工企业需要多角度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其次,项目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在管理工程项目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有利于促使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也就是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强化自身乃至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要优化利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不断提高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打造品牌效应。最后,项目质量管理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道路。在新形势下,不同行业、领域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必须注重项目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以此,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壮大。相应地,下面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与方法结构示意图。
3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与方法。
3. 1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全面、深入了解工程项目建设各方面情况,熟悉整个施工流程,运用发展的眼光,注重统筹兼顾,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准确把握工程项目整体运行情况,清楚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气候、交通管道等情况,认真核对线路照明、暖通等,全方位客观分析工程施工图主体结构、节点构造、工程施工进度与造价,仔细审核施工图纸,有效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此外,相关人员还要科学编制工程项目指导文件,要客观分析工程项目一系列问题,比如,质量管理、各施工环节,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明确施工设备型号、检测客观要求等,并在工程项目监理阅览提议之后,加以优化完善,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避免施工中出现返工现象。
3. 2 优化完善工程项目质量保障体系。
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运营情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情况等,优化完善工程项目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指导工程项目施工,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预测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质量管理意识,借助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合理化的责任制,层层分解,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有效防止出现“一岗多人、一人多岗”的现象,避免“权、责、利”混淆,动态控制施工现场秩序、施工进度,避免各施工环节施工成本的增加,为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要借助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完善工程项目各个方面,比如,施工生产、施工准备、施工材料采购、施工交验,符合工程项目建设具体规定,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
3. 3 做好工程项目责任规划管理工作。
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工程责任规划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工程质量职责准则,以工程项目细则为基点,安排对应的管理负责人员,有效管理施工人员,确保他们清楚工程施工责任制度,规范操作,安全施工。施工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施工安全教育,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培训,强化他们的质量意识,注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可行的责任制,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权利、职责,科学规划整个工程项目,提高各施工环节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要相互探讨各工序、各工种等技术流程,安排相关人员以土建工程进度为切入点,做好预留、预埋等工作,确保各环节紧密相连。此外,在施工之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一定督促施工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检查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看其质量是否合格,优化完善各工序而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以施工图纸为基点,根据对应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要特别注意建筑物容易出现缝隙问题的部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出现裂缝问题,工程管理人员要动态监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施工结束后,要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媒介,做好检验工作,确保建筑物具有较高的质量。相应地,下面是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的流程结构图。
3. 4 建筑工程施工中与施工后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一定要将质量监理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审核工程项目施工图纸,避免和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不吻合,有效解决其存在的质量问题,成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企业要加强建筑关键性位置、特殊工艺的质量管理,结合施工工艺性质、难点等,全方位管理这些重要部位,安排专业人员做好巡视工作,避免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要做好工程项目技术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工程项目竣工之后,要及时将一系列资料交给对应的档案管理部门。而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企业仍然要将质量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做好通电试水工作,根据工程项目标准,客观评定分项分部工程,并做好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在验收过程中,一旦发现工程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避免工程项目存在质量隐患。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中,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作,难度较大,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做好工程项目施工前准备工作,加强工程项目施工中与施工后质量管理,做好各方面的规划管理工作等,动态管理工程项目各方面。以此,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使其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秉坤。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及方法探讨[J]. 江西建材,20xx( 22) : 255 - 256.
[2]刘爱斌。 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及方法[J]. 河南建材,20xx( 03) :30-31.
质量管理论文 篇4
摘要:物资供应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等需求的关键,而这一活动结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完成的速度及其质量。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物资供应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变的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就企业物资供应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资供应;质量管理
一、企业物资供应质量管理的问题
(一)物资质量管理在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物资供应的源头在于采购,采购过程中对于供货单位的选择,以及对于物资质量和价格的把控可以说是决定物资供应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往往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最多的,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权钱交易。采购部门的相关领导对于物资采购的决定权很大,有些与供货商之间进行私下的金钱交易,出卖手中的权利为供货商最后的中标提供便利,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供货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对物资在材料上偷工减料,对物资的品质上放松要求,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给企业造成损失,甚至在消费者使用产品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
2、亲情关系。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传统国家,每个社会人都会有各种亲情,朋友,同学的关系,如果有心人利用这种关系来进行攻关,会使得采购变的很被动,造成的后果是企业可能进了不需要的'货或者进了不满足要求的货。
3、采购各部门职能分配不清。整个采购的过程应该有三个部门协调工作,分别是物资采购计划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物资采购执行部门,这个三个部门在进行物资时,缺少充分的联系和制约,一旦采购出现问题很容易发生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二)物资质量管理在库存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没有系统性。虽然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和细化,物资的库存管理也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是还是存在着库存管理主观性强的问题,没有综合考虑企业对物资的需求,造成的后果是不能物尽其用,没有充分利用好物资,进而影响企业的资金的有效流动,给企业造成一定的隐形的损失。
(三)物资质量管理在供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物资情况反馈机制。现在的大型企业物资的使用面很广,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对同样一种物资都有需求,但是使用的量往往是不同的,采购部门如果不能及时从各个部门获得物资使用情况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一种物资的缺少和富余同时存在,使得物资不能得到有效配置。
2、物资供应相关部门缺少调研。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及时反馈使用情况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作为物资供应的相关部门,缺少及时的跟踪调查,对每一个部门对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收集和整理部门对物资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物资供应的质量。
(四)物资质量管理在约束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供应各部门职权不清。物资供应系统由多个部门构成,包括物资采购计划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物资采购执行部门和仓库保管部门,各个部门在进行物资采购供应的过程中会存在职权不清的情况,往往各个部门会相互推诿,给企业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
2、不能从企业整体效益考虑资源供应。物资供应部门没有从企业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考虑物资供应情况,不能使各个部门物资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减少企业在物资投入上的库存成本,从而增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3、物资供应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物资供应部门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企业采购物资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另外一方面也是统筹企业物资,合理有效分配物资,为企业高效运作提供重要作用的部门,但是其往往把重心放在了采购储存物资这一作用上,第二个更加重要的作用没有体现,他们认为只需要保证企业的物资不缺乏就算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他们一般都会购买很多的物资,一方面企业不会因为缺少物资而问责物资部门,另外对自身而言也省了很多的功夫。对于这种情况企业没有有效的机制来约束和考核。
二、企业物资供应质量提高的策略
(一)加强对物资采购计划的质量管理
物资采购的第一个环节即是制定物资采购计划,计划的制定决定了后期采购物资的多少和要求,以前的计划都是临时性的计划形式,也就是部门需要哪个物资了,进行报批,审核,通过后,再由物资采购部门采购,这其中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没有计划性,造成物资的严重浪费,等等。
所以物资的采购需要有计划性,企业的各个部门应该按照自己部门一个阶段或者一个季度实际的工作量,根据以往的真实物资消耗在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就有针对性的制定好物资使用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来采购,在此期间除非特殊情况不能再有其他的物资申请,这样做以后能够让部门员工在使用物资的时,有安排的使用,而不是随意使用造成物资的浪费。
(二)加强对物资采购过程的质量管理
采购过程的管理应该规范化、制度化和公开化,而不能由部门领导或者个别人来决定。现在实行的比较多的也比较成功的是招投标制度,这种制度下面,对物资的采购要求都以书面的形式规定下来,后通过各家企业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竞争,综合条件满足要求的企业中标。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权钱交易和人情交易得到最大化的限制。
同时要加强监督,对于政府企业的招投标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对于私人企业而言也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做好监督工作。
(三)加强对物资仓储的质量管理
物资采购完毕对物资进行仓储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制定仓库储存保管制度,对仓库物资的出入进行及时准确的登记和验收,对不满足质量要求的物资坚决不能入库,物资入库后需要进行分类管理,经常进行清点,实时了解仓储物资情况,及时对消耗大的物资进行补充,对库存多的物资进行处理,从而最大化的减少仓储的成本,增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出库和装卸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保证进入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物资都满足质量要求。
三、结语
在物资供应中,质量管理对物资的有效使用,对减小企业物资使用成本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制定好物资采购的计划,把握好物资采购的过程,控制好物资仓储过程中的检查和验收,从公司制度层面设计物资使用的反馈和考核制度,物资供应的质量保证就能得到充分实现。
质量管理论文 篇5
摘要:当下公路桥梁施工水平在时代化,功能化,艺术化等方面上日益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公路桥梁建设的质量问题是我们所应当着重关注的首要问题。不仅要杜绝一切所建设的的公路桥梁虚有其名,而且还要保证能够切实有效的投入使用,才能将公路桥梁的建设价值体现出来。在公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的合理性和严格性以及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则是提升总体工程质量的具体保证。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管理;施工项目;管理人员
伴随着我国经济力量和科技水平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关于公路桥梁的工程施工水平也在持续不断地攀升,然而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现有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庆贺但是在国际上而言我们掌握的相关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在施工管理和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层面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规范,严格,合理的保障公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和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是提高工程水准的的重要措施。对所有的技术难点,工程要点都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结精密的计算,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施工管理及监理,这样才能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安全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公路桥梁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公路桥梁类型与国际接轨,多元化的类型和国际化的设计都彰显着我国公路桥梁领域的朝气蓬勃。总结归纳我国的公路桥梁现状主要符合以下几个特点。(1)桥梁类型多元化。我国公路桥梁领域不断学习和采纳其他国家最新的材料,工艺和设备,使得我国公路桥梁类型层出不穷且桥梁的跨度也在逐渐增大。(2)桥梁安全性强。我国现阶段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都会完全严格遵守标准的设计施工图。一切施工过程满足科学,规范的施工守则,使得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可能的保障。(3)归纳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对一切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并把这些问题全部记录在案并留下备份,为以后再次遇到相同问题后的解决留下经验,这会大大提高之后的工程施工效率。根据我国目前的公路桥梁发展现状,据分析推测未来公路桥梁的施工情况将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首先,公路桥梁的跨径会持续增大。现阶段随着科学结束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都在不断地建造大跨径的公路桥梁,我国也会引进国外相关技术,积极建设大跨径公路桥梁。其次,桥梁类型多元化。根据桥梁发展的历史来看,公路桥梁的类型在一直不断的创新变化,例如,混凝土梁桥、斜拉桥、拱形桥、钢索桥等,根据情况,公路桥梁的发展一定要满足时代的变化需求和人们的视觉需求,所以在桥梁类型上面一定会不断地推陈出新。最后,公路桥梁结构轻型化。科学技术是服务于将人们的生活便捷化,同样这也适用于公路桥梁的发展规律,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融合与延伸,公路桥梁的发展方向也势必会趋向轻型化。
2公路桥梁项目管理中的特殊性
公路桥梁项目是以公路和桥梁为生产产品的建设工程,所以存在一些公路和桥梁所存在一些特殊性,主要是以下几点:
2.1项目管理复杂
首先是因为公路桥梁作为生产产品其功能并不单一,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被设定为不同的功能来建设,所以需要为其制定所对应的施工方案和管理计划,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有需要对其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进行确保和管理,所以会增添复杂性。其次是公路桥梁项目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工程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直接导致施工过程出现诸多突发事件来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
2.2项目管理难度大
公路桥梁的建设施工有别于一般的工程,它不是仅仅局限在单一的一个施工地点,而是需要在很多个施工地点以及不同的施工环境下进行施工作业,这无疑就给公路桥梁的施工增添了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施工过程是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影响施工的的质量和进度。但是为了保证所有的公路桥梁工程都保证质量的按时完成,所以必须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在工程出现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管理和管理,这也给项目的管理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3加强施工管理
针对前文所说的公路桥梁项目管理中复杂性高和难度大的特性,所以一定要在施工管理和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相关措施来管理和控制公路桥梁的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来保障工程高质量的完成。
3.1明确施工目标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之前为了保障施工管理的切实有效,必须先对工程设定一个预期的工程质量控制目标,让施工管理的计划围绕着该目标制定,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各个细节做到科学且合理的控制与管理。
3.2施工成本的管理
对于公路桥梁项目的管理,节约施工成本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将施工方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施工成本管理最主要的环节体现在相关公路桥梁的项目投标阶段,在充分依照法律和项目投标的规则下,结合项目施工的组织形式,项目投标报价,项目施工策划方案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尽可能的节约项目施工的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在整个施工项目过程中在最初的项目预算和最后项目竣工后的结算中达到平衡,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3提高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人员素质
公路桥梁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过程的灵魂就是监理人员的主体,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审核能力等自身基本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项目工程的监理质量的好坏。所以为了确保监理工作人员能偶在公路桥梁项目施工过程中能够专业,严谨地完成相关工作,所以对于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的提升。主要的方法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确保其基础专业技能素养的达标,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训,以提升整体素质水平。最后对监理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考核评定,来保证他们能够很好的胜任其工作岗位。
3.4严格审核工程设计图纸
公路桥梁施工项目的基础就是相关的工程设计图纸,它决定未来整个工程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工程设计图纸的确定需要结合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以符合当下工程条件和预算的前提下满足所有的工程预期目标。对于工程设计图纸的细节把握更是要落实在整个工程的每一个重点,难点上面,力求保证万无一失,以免在具体施工中造成很多可以避免的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损失。并在具体项目施工中时时根据项目的进度和具体情况即使修改工程设计图纸。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事业走在一条高速发展的正确轨道上,这条轨道的原则和基础就是要保证公路桥梁建设的质量达标。在整体我国公路桥梁领域不断地发展创新过程中,更应该坚持对于工程施工管理和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不断强化,来对整个工程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在各个方面遵循着严格审核制度来避免使项目工程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个项目工程质量的下降,影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始终本着以科学合理为旗帜的观念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和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使其项目工程中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从而为国家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陶家禄.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改进研究[C].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xx.
[2]杨斌.项目施工管理在市政道路桥梁中的分析[C].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xx.
[3]刘士禄.浅析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C].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xx.
[4]朱海丽.浅谈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C].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xx.
[5]任雪荣.浅谈如何提高公路桥梁工程设计质量[C].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xx.
[6]冯绍攀,郭小华,陈佳宇.震后混凝土梁式桥快速评估及抢通技术[C].第四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检测鉴定与加固修复研讨会论文集,20xx.
[7]陈守坤.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C].“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20xx.
质量管理论文 篇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精细化护理对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肾内科精细化护理实施前(20xx年10月-12月)和精细化护理实施后(20xx年1月-3月)递交至检验科的标本各100份为研究样本,实施前递交标本为普通护理标本采集组,实施后递交标本为精细化护理标本采集组,对上述两组标本的质量合格率加以比较研究。结果精细化护理标本采集组递交标本的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普通护理标本采集组(P;)。结论加强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运送知识培训,将精细化护理理念融入于标本采集工作之中,可显著提升标本质量合格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护理;标本采集
护理人员在医学检验全过程中扮演着标本采集者、收集者、保存者与送检者等重要角色,高达60%的标本检验结果误差均来自于护理人员的采集处理不当行为,故而加强护理人员的标本采集处理质量对于医学检验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1]。本研究选择我院肾内科精细化护理实施前(20xx年10月-12月)和精细化护理实施后(20xx年1月-3月)递交至检验科的标本各100份为研究样本,观察分析精细化护理对检验结果质量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材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肾内科精细化护理实施前(20xx年10月-12月)和精细化护理实施后(20xx年1月-3月)递交至检验科的标本各100份为研究样本,实施前递交标本为普通护理标本采集组,实施后递交标本为精细化护理标本采集组,两组标本在检验项目、检验仪器等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可做比较。
方法
普通护理标本采集组标本均按常规采集模式取得,精细化护理标本采集组具体方式为:
①精细化采集前准备。采集前行个性化的采集准备宣讲,并对采集对象的生理与精神状态加以必要的询问和关注,确保采集对象生理与精神状态符合相应检验项目的采集要求;严格核查医嘱与采集对象、采集标本容器、采集时间等的一致性,确保于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采集对象开展合乎采集标准要求的采集护理活动。
②精细化标本采集。以检验项目内容为据逐一备齐并检查标本容器,快速复习所采集标本采集要点与注意事宜;严格遵循采血顺序将各类标本采集容器顺序性摆放,以规避采血顺序不当所致检验误差,以采集对象年龄为据审慎择取适宜血管,成年人以肘静脉为佳,婴幼儿以颈静脉/股静脉为佳;采集后初步观察标本质量,如肉眼发现存在脂血现象,则提醒采集对象坚持三日清淡饮食后再行复采。
③精细化标本收集。标本成功采集后分类放置,与标本运送者仔细交接,对某些具备特定检测要求的标本(如对时间有要求等)提醒运送者及时按要求送达。
④精细化标本运送。运送者熟知各类不同标本对运送途中环境条件的明细化要求,如冷冻、避光等,注意标本运送途中安全性,切实执行生物防护措施,标本送达后与检验科接收人员详细核对交接。
⑤危急情况的精细化处置。护理人员接到检验科对不合格标本/存疑标本的澄清询问时,以积极态度进行标本采集情况追溯与问题发现,共同沟通探讨问题所在,以用于复采合格标本与质量持续改进;接到危急值通知时立即于第一时间全面记录与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确保标本结果所提示的危急病情得以及时处理。
观察指标
以精细化标本采集护理实施前后的标本质量合格率为观测评定指标。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为工具,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精细化标本采集护理组递交的标本质量合格率显著较普通标本护理组递交标本为高(P;)。
3讨论
医学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治方案必不可缺的数值依据来源,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与诊疗精准性、治疗方案适宜性息息相关,错误或低准确率的检验结果对于患者来说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故提升医学检验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
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是决定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检验前标本主要由临床护理人员负责采集运送,这使得提高检验前标本采集护理质量的重要性与日俱增[3]。临床护理人员全面负责医学检验标本的检验前质量控制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医学检验标本采集护理活动各环节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在较高程度上确保了标本采集对象准备的充分性、标本采集容器的齐全有效性、标本采集的合理有序性、标本运送的及时安全性,尽最大努力提升每一份送检标本质量的合格率,以使其切实发挥积极的临床诊疗活动指导效应,同时尽可能降低标本采集对象的痛苦感受与经济负荷,成为提高标本采集护理质量与医学检验管理质量的重要助力[4,5]。
精细化标本采集护理组递交的标本质量合格率显著较普通标本护理组递交标本为高。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检验标本送检前的各环节,加强对标本采集及运送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检验与护理的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指标。
参考文献
[1]吴豫,唐古生,沈茜.实验室自建项目在现代医学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xx,38(1):10-12.
[2]唐绪容,吕秀兰,刘露.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手供一体化器械的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xx,9(6):678-679.
[3]王翠兰,黄玉双.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6(2):116.
[4]刘忠民,余琳,林勇平,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26(6):834-836.
[5]李峥嵘,唐继海,朱林涛,等.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xx,9(17):2126-2127.
质量管理论文 篇7
一、工程档案的价值
对施工企业而言,各施工单位可以借助过往形成的工程档案,为以后的施工进行良好的准备与学习。对组织内部而言,施工组织也可以通过各时期形成的工程档案,对内作为凭证、参考、沟通和互动的工具;对组织外部而言,工程档案可以说明该组织的施工情况与发展历程,了解其施工效果与效率。事实上,作为信息世界的一份子,工程档案是珍贵的一手施工记录物,其功能包括累积先前的施工经验与知识、证明施工组织的运行效率、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与凝聚、以及提供施工权利的合法正当性,同时也是了解和认同组织自身、社会要求的来源,也是传播市场、社会与文化价值的媒介。由此看来,工程档案不仅只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更是形塑施工组织资产与先前施工情况的重要材料。因此,若是没有编制并保存完整确实的档案资料,除会造成知识与经验的断裂和证据凭证的消失外,更重要是许多历史发展脉络与事件真相将可能无法原貌在未来无法重现,使得施工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整体记忆与资产丧失其原有的真实与完整性。
二、工程档案编制质量管理的提升措施
(一)完善工程档案编制的制度与责任体系
首先,完善档案编制的相关制度。目前在工程档案的编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制度方面的不完善,难以做到依法管理、依规编制。因而有必要在制度完善方面下功夫,这需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一是对于编制程序与管理程序进行强化。建设单位在整个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的过程中,应当在标书与合同中添加关于工程档案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二是构建档案的临时检查规范。这种制度体系应当由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进行领导,进而将档案编制部门、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等的工作融合进来,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档案编制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及早发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三是配备必要的工程档案编制与管理体系。不管是建设单位或是施工单位、管理单位,都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岗位,进行定期的沟通与合作,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确保落实好档案编制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其次,完善档案编制的责任体系。建设、施工单位及各参建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自觉履行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档案的职责。建设与施工单位对工程档案的重视程度,是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是否完整、准确的关键因素。建设单位要做好工程前期文件材料的收集,并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成竣工档案及竣工图的收集与整理。施工单位要在布置施工任务的同时,安排布置工程竣工文件的收集与编制工作,确保竣工文件的形成与施工进度同步,工程验收交接与建设工程档案同步交接。对于设计修改较多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做好竣工图的修订编制工作。
(二)强化组织宣传工作
一是在工程档案编制中加强倡导职能分析。工程档案的编制决策主要是以档案编制者职能为出发点,因此了解档案来源的职能内容与性质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也即在现行以内容为主、职能为辅的编制方式中,职能分析成为形成档案编制和保存决策的基础,因此档案部门应加强倡导职能分析的作用与功能,让档案编制人员了解其对档案编制与保存的重要性。其次,在实际的档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工程内容进行分类,并根据工程不同工作的特征来进行分类编制。在这种背景下,工程档案编制过程中,有必要在编制规范中明确工程内容的类别,从而以指导具体编制工作的有针对性。二是强化档案编制部门的主动权。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档案部门扮演重要的角色。除行政程序上的限制外,档案部门的'心理因素会影响编制工作的进行。基本来看,档案部门通常会认为自身对具体的施工业务知识与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无法在档案编制的内容上扮演积极的功能。此外,档案部门也会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只是一个档案保存单位,只要确实保管好业务单位所需的档案即可。再加上档案部门也普遍认为工程管理人员并不重视他们,在工程组织内部的地位低微,更使得档案人员认为档案部门的角色与功能都不如具体的施工单位重要。尽管外在因素能够限制档案部门的角色与功能,但档案人员也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因素,积极加强本身在工程档案编制内容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加强与业务单位人员的合作,多加培养对工程业务专业性的了解,让自己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争取在档案编制内容方面的主动权,这也可以使其在工程组织内部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三)提升档案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是协助工程档案人员建立工程内部的职能轮廓。除强调和倡导职能分析的重要性,改变编制标准重点外,档案部门还应制订相关的分析方法或策略,积极协助各施工团体进行本身的职能分析工作,并进而将这一工作与档案编制工作相结合。此外,档案部门还可扮演协调的角色,借助协助各施工单位建立职能轮廓,从宏观或全面的角度提供可能的全面保存建议,让各施工单位除从本身的角度思考档案的编制之外,还应从企业整体的立场着眼,决定其档案编制的优先级。二是推广档案专业培训与教育。普遍说来,工程档案人员的档案编制意识薄弱,并且对工程价值的内涵、形成过程与应用等方面的了解有限,使得他们在工程档案的编制决策上无法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因此,加强工程档案编制人员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之认识到档案编制与管理工作不仅是为工程提供施工上的参考,更要为日后的相思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建议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开办相关课程,提供工程档案人员更多进修的机会,来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也建议档案管理部门与大专院校相关科系合作,通过设置学科的方式,在正式教育机构当中培育更多的工程档案编制专业人员。
(四)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
在档案编制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的突出体现是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来对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编码、储藏等工作。这种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档案编制的效率。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做好防火墙技术,避免档案信息资料的外泄;二是提升员工信息化技术的水平,从而能够确保各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结语
总体而言,新时期档案工程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跳出档案框框看档案。树立为工程建设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立足建设工程档案,抓好档案质量。
质量管理论文 篇8
1大坝灌浆技术的应用
将灌浆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施工中,是因为大坝的建造并不仅像房屋建造那么简单,其受到地质构造影响的同时还受到了水文地质的影响。而且作为大坝地基的构造不可能完美无缺,通常这些地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通过人工处理才能将该地基建造为适合大坝施工的坚固地基,在对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灌浆技术的应用。灌浆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基的抗震性、抗渗性及稳定性,其主要应用就是通过将配比好的浆液注入裂缝之中,待浆液凝固硬化,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帷幕灌浆、接缝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固结灌浆等为灌浆的主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达到水利坝体或其他防渗工程的有效加固、防渗、堵漏等。而在这些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是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最显著的特点是防渗,因此帷幕灌浆也是水利工程地基防渗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三峡大坝为例,通过帷幕灌浆技术,就可以保证其地基防渗透,帷幕灌浆可以在大坝的地基内部形成多个连续防渗透的幕墙,从而保证大坝地基不受水的侵蚀与渗透。
2大坝的主要灌浆技术
钻孔施工技术
在大坝的灌浆施工过程中,要将泥浆灌入就必须有灌浆孔,因此对于灌浆孔的要求十分严苛。由于灌浆孔是灌浆施工的基础组成部分,各个灌浆孔的横截面大小应当保持一致,且要保证各个灌浆孔都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正直状态。
裂缝施工灌浆技术
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不断突破已有技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裂缝施工灌浆技术,并在近几年运用中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改进,因此该项技术不仅在大坝中得到大量应用,还在大梁的建设、工业厂房的'建设、吊车的施工辅助等方面起到作用。
无塞灌浆施工技术
无塞灌浆技术之所以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节省施工时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该项技术能省略等待泥浆凝固的过程;其二是无塞灌浆技术可以防止灌浆过程中出现堵塞现象而引发的施工漏水,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不当而造成返工浪费时间,无塞灌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时间。
3大坝灌浆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内部质量管理
(1)完善内部监督体制。首先就应当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各项施工流程应当按照顺序进行,各部分要符合施工要求后才能开始施工,对于未达到施工标准的应当进行改制达到标准后再进行施工。其次就是设置监督责任制小组,各小组成员对整个施工环境及人员进行监督与考核,对施工规范程度依次考核。
(2)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在进行内部质量管理时,除了要对内部质量监督外,还应对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其有效性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外部质量管理
(1)外部监督体制。质量监督单位应加强其监督力度,除了不断完善监督设备外还应完善各监督人员的配备。质量监督单位应当对已有的监督设备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对于已经报废或破损的设备应进行维修或者丢弃,购置新的精确性高的设备。
(2)监测人员专业知识。质量监督部门的监测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从多方位监测,因此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督方法和管理理念,并对培训的结果定期考核。质量监测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对大坝灌浆施工质量进行监测。
质量检查分析
经过了内部与外部共同质量管理后,大坝的工作人员应当对质量管理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考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资料与图表要展开研究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和更正施工图纸。最后的质量检查分析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质量管理之后必然会有相应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又为整个施工过程带来新的改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坝灌浆施工是大坝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一个繁琐复杂的施工系统,由于现代社会的需求,人们对该工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灌浆施工在进行中可以运用到各项技术,就要进行后期的质量管理。因此不仅要加强灌浆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运用,还要各工作人员、监督人员和监督单位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保证大坝的高效、顺利的进行。
质量管理论文 篇9
1建筑电气工程中应当要遵循的原则
1.1积极采用标准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施工也要按照建筑电气标准的设计要求,进行全面的推广与使用。同时还要实行先进的改造方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更新老旧设备,并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整顿。只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才能积极促进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设备上的创新与发展。
1.2控制好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
加强对建筑电气材料的检测工作,并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施工材料,真正实现质量与施工的共同进步。同时对于建筑方案来说,也要及时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在实际施工中积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
1.3要坚持合理化开发
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施工或是改造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做到施工与规章制度的统一,还有利于做好发展与建设,真正实现合理化的开发。
2做好施工前的计划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工程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就必须要做好施工前的计划工作。且对于施工图纸来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际施工以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计划与调整。在建筑工程中想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师来说,在对图纸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就要立刻进行改正。同时还要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编制好具体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还应当要保证所制定的方案不仅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要求,还要保证做好各个环节的安排工作。真正实现每一件事情都有人在管有人在做,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进程与灵活的调配。
3真正做到防范为主
在对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以前,要明确建筑的质量目标,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要进行严格规范与要求。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求施工人员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同时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其次对于电气工程的控制人员来说,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再次在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真正从源头上做好把关工作。且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安装材料是否合格直接影响整个电气工程的质量。所以就必须严格控制好工程的材料,保证材料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于规范要求。最后,要规划好施工的进度,如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控体系等,这样也就实现了从整体上将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纳入到整个建筑系统工程中,并进行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
4增强电气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中,大多数并不是因为电气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存在问题,而是因为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而造成的。因此可以说,增强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中,要求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组要及时对电气安装施工企业进行审查,保证安装人员具备一定的电气安全意识。因此在项目开展以前,必须严格要求安装人员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这样在后续的安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事故责任人。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让安装人员认识到安装责任与自身经济利益挂钩,在此种情况的影响下,也就增强了安装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安装人员的实际操作中,要配带好绝缘设备,对线路检查完以后,在保证设备没有其他问题的前提下,才能正常的投入到使用中去。如在阴天下雨季节中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就要求安装人员必须要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不能有接头。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先检查有无破损处,使用前还要先进行检测,只有在保证没有问题以后才能使用。其次在工程中想要提高质量意识,就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坚持保质保量的完成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任务,控制好各个环节。而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则应当要坚持到岗到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经理也要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在检查后要对检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出解决措施。其次是要成立一个技术培训组,加强对安装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保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安装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将管理与服务提升到同一阶段。这样也有助于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向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对于电气安装人员来说,则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保持严谨的作风,在安装中也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把握重点环节,做好控制工作
一般来说,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所进行的施工都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好的图纸与文件进施工。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要严格把好电气材料,并填报审批,只有在监理部门同意以后,才可以运入到施工现场中。第二,要控制好施工环节,如直接影响建筑安全的避雷带与均压环等,避免发生遗漏的现象,同时还要保证焊接长度与质量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工作,才能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能避免后期出现问题。
6做好调试工作
针对建筑工程来说,调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要保证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做好线路的调试工作。如做好接地线与配电箱的调试,尤其是针对一些不同的线路转换与连接来说,必须要做好测试工作。第二,要做好金属防雷的调试工作。对于建筑外墙中的金属门窗等来说,必需要进行调试与防范工作,避免出现遗漏的现象。第三,要做好设备之间的调试工作。在电气安装工程中,对于一些可调元件来说,则要遵循先空载后负荷与先单体后联动的原则,保证设备具有稳定的使用性能。第四,要调试好发动机与双电源末端的调试工作。虽然表面上看这一工序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常常因为安装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出现了协调不好的现象。
7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由于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因此必须控制好工程的质量,更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后的检验。如可以培养出第三方进行监理工作,这样也就实现了从客观与公正的角度出发,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进行监督。其次从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上来讲,尤其要控制好薄弱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每一项环节指标都能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因此在工程作业面宽、时间紧等的情况下,要分轻重缓急,避免出现人力、财力与物力的浪费。此外在监控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与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要注重总结经验,分析现场的实际情况,找准电气工程的关键点,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如针对配电装置来说,在电气工程中,配电装置属于核心工程之一,若是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安装人员与施工设备的进行,从而降低供电的可靠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求安装人员要严格控制好配电装置,从设备的进货到后续的安装与调试工作都要严格进行检验,规范施工图纸。
8建筑电气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电气安装施工以前,安装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要针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尤其是对图纸中所预留的洞口部位进行反复核对,以避免发生错误的现象。另外,在实际施工以前,还要检查好土建工程中的预埋件以及管道的位置等,只有在验收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如基础施工阶段在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工程的要求,提前做好进户电缆预埋管等工序。同时还要在保证预埋精准度的基础上,施工人员要先掌握好各项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9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建筑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电气安装工程在建筑中的地位也突显了出来。因此在实际是施工中,就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目标。真正推进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做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最优化。
作者:李繁生 单位: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论文 篇10
摘要: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保障和提高MBA学位论文质量是MBA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本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MBA学位论文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从加强过程管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MBA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 提出了全方位提高MBA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综合能力;
MBA诞生于美国, 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 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 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我国MBA教育是从1991年开始的, 至今有20 多年的发展历程, 已培养20 多万优秀管理人才。随着MBA教育的不断发展, 现在我国MBA培养院校已超过200所。MBA学位论文是培养MBA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提高MBA学位论文水平是MBA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构建MBA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MBA人才培养质量。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我国第九批具有MBA培养资格的院校, 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学资源。学校现有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26 名, 教学由本校名师和国内外学者、企业家组成的师资队伍承担,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着确保质量、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精神, 逐步形成了具有黑龙江科技大学特色的MBA文化。
通过探讨并构建黑龙江科技大学MBA教育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有利于强化提高MBA教育学位论文质量的意识, 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真正保证MBA学位论文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办学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在未来激烈的MBA教育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一、MBA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教育培养过程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是学生将所学进行整合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做好学位论文工作, 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黑龙江科技大学对MBA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MBA毕业论文的写作内容必须要理论联系实践, 突出MBA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要具有决策性。
二是MBA学位论文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 反映出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要有新见解, 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是强调选题要仔细斟酌, 要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反对“大题泛作”, 没有实质内容的学位论文。
二、加强MBA学位论文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 有助学生端正态度。攻读MBA专业学位学生生源复杂, 分布区域广, 对攻读学位的认识千差万别, 加强过程管理,论文研究过程中正确认识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内涵, 通过学位论文撰写, 提高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
加强过程管理, 有效缓解“工学”矛盾。MBA生源来自各行各业, 学生实践性强。针对专业学位学生“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各高校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但学生在读期间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课程学习效果不易保证。学生们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的论文研究达到了消化吸收的效果,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加强过程管理, 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导师对论文撰写质量的作用举足轻重。高校传统的导师遴选方式、知识结构和指导经验等无法完全满足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所以特别提出制定“双导师”制, 增加了具有实践经验的、熟悉学生所选论文题目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指导, 可以有效缓解因学生工作单位与导师所在学校在空间上造成的沟通交流不畅的困难。完善导师队伍, 对指导专业学位硕士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1.严格把关开题环节
严控选题及过程, MBA学位论文选题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 应当面向MBA学员所在的管理领域, 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 分析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学生的研究方向, 并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其次, 学生应对此选题有研究的兴趣, 能够对企业或单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改进措施等相对有益的论文内容;最后, 选题切忌大而广, 应小而精, 务实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严控开题环节, 在MBA学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并得到导师认可之后, 举行开题报告会,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开题答辩。
2.增加中期检查环节
检查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确定的内容及计划撰写论文, 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检查了解研究中还存在哪些困难,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所拟定的后期研究计划与论文修改方案, 是否切实可行、措施是否得力。
3.规范论文预审制度
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每篇学位论文请该研究方向的二位专家匿名预审, 论文评阅中内外双管齐下。目前, 黑龙江科技大学MBA学位论文评审 ( 盲评) 采取的是1篇MBA学位论文送审两位具有副高以上外校MBA导师评阅的方式, 并且两人均要持肯定意见方能通过。
4.严格控制重复率, 严禁学术不端
预答辩前周将学生论文进行查重。重复率不超过15%者可以直接参加预审;重复率大于15%小于30%者修改后参加第二次查重, 第二次重复率仍超过30%者本次答辩申请无效;重复率大于30%者不能参加第二次查重, 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三、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1.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专业课的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 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要求, 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和论文的质量都有促进作用。应该增加课程的前沿性, 建立健全的选课制度。课程内容要紧密把握学科前沿, 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科技成果。改革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的种类越多越好, 并且能体现学科发展前沿, 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及工作实际进行广泛的选择, 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
2.增强导师的指导作用
导师的指导对论文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还处于学习摸索的阶段, 对于MBA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导师的启发和引导。导师的学术水平以及导师对论文的指导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优秀的导师不仅能够判断课题的研究价值, 而且能够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 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如增加导师出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鼓励和支持导师广泛参与学术会议。
3.大力培养MBA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适当地引导, 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主观自主能动性, 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加强引导, 合理调整课程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和调适, 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时间安排上合理规划工作、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比例。学生要树立创新的思想观念。学校只有在发展创新的先进思想带领下, 为研究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恰恰反映在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上。
四、提高MBA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MBA学位论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又重要的工作。MBA学位论文管理涉及面广, 涵盖了多方面的因素,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MBA学位论文的管理人员要树立超前的创新意识, 在具备管理和研究能力的同时, 更要具有创新意识, 持续增强变革创新的实践能力;要增强管理理念, 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 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使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的流程运行, 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要提高服务质量, 在管理规范化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服务性。在这一过程中, 学位论文管理者就应突出其服务职能, 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 创新性的开展服务工作。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需要良好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严格管理, 又善解人意, 构建心灵交流的桥梁, 优化育人环境, 充分实现高校“服务育人”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何跃勇, 李烨, 等。贵州大学MBA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及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文化论坛, 20xx (5) :47-52.
[2]刘志鹏。高校EMBA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xx:22-25.
[3]温洋, 刘荣乐, 等。加强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推广硕士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 20xx (7) :60-63.
[4]刘爱东。MBA学位论文指导中的创新与素质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 20xx (3) :34-35.
[5]陈祎鸿。论MBA学位论文的撰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xx (11) :35-38.
[6]黄兆丽。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以H大学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xx:24-26.
[7]梅红, 宋晓平, 等。使命与责任:从完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机制的视角看MBA论文质量评价[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xx (4) :67-72.
质量管理论文 篇11
该文阐述了白城市疾控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如何从质量控制到质量管理的转型。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从质量控制转型为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纳入了质量体系的运行,在运行中通过人员培训和管理、样品采集质量控制、监测检验原始记录和结果上报与控制、食品风险监测项目纳入资质认定、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管理评审工作等质量活动得到保证。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食品风险监测质量管理活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定工作,对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价食品污染物数据,风险预警和政府监管及提高我国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修订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疾控中心重要工作职责。所以质量管理工作在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中尤为重要。
1 从质量控制到质量管理的转型
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质量控制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2]。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没有质量控制就没有监测工作。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具体的手段或措施[3]。
基本做法
自20xx年白城市疾控中心承担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以来,质量工作重点在于质量控制:针对采样,送样,检验,数据上报,审核每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选择关键点,确定质控方法和质控结果判断规则,质量控制量化,制成质控图谱,反映趋势,质量控制关键点相对稳定的,做稳定性分析;每年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做好期间核查,做好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过程结果质量控制,采取了加标回收实验,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测量不确定度。
根据《20xx年吉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为科学发展、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规范处置食品安全工作,有效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白城市疾控中心的食品风险监测质量工作纳入了质量体系当中,从点到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2 质量体系的建立
质量手册
将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规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制度》纳入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将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程序》、《食品风险监测样品流转程序》和《食品风险监测质量控制程序》纳入到《程序文件》。
在《食品风险监测工作规范》中,明确了组织机构、主要领导、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卫生科、综合管理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办公室、后勤保障科等相关科室的科长成为领导小组成员;划分了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实施部门、质量管理部门。
3质量体系的运行
人员培训和管理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和内部培训,培训人员有:采样人、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数据报送、质量管理等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应相对固定,以保证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质量管理人员应掌握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体系文件要求,了解相关监督对象的情况,熟悉监督依据和评价标准。在质量监督过程中,须按照要求进行监督并记录,应客观、公正地评价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发现影响监测数据的不符合规定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告机构监测负责人。提供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记录给数据管理人员,以便其能够利用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结果审核监测数据,避免有质量问题的监测数据影响。
样品采集
卫生科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方案包括采样依据、原则、方式、时间、地点、种类与数量、容器与包装要求、人员与要求、运输与保存条件;标识、记录要求、允许偏离规定;质量控制要求、任务分工和采样单位识别。
受理要求:样品唯一性编号、受理日期、样品名称、委托单位、商标、生产单位、生产批号、检测类别、型号规格、检测依据、样品总量、样品状态。
内部质量控制
综合管理科依据《吉林省食品风险监测计划》规定的白城市疾控中心检验的食品风险监测类别和检验指标及要求,制定内部的质量控制计划。内部质量控制要覆盖食品风险监测检验的食品类别和关键项目,利用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技术手段,必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进行定量检验的人员和项目的控制,整个内部质量控制工作贯穿整个检验的实施。
质控的基本方法包括:多人参加检验项目的人员比对;使用标准物质加标回收试验精心核查;针对多台设备进行同一实验或对设备稳定性产生怀疑时,要进行设备比对,同时完成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利用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进行评定;在必要的时候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验;使用稳定性较好的留样样品定期进行重复检验;每批样品做平行样检验及质量评价;进行质控图、趋势图分析和判定;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在每次实验过程中都带有空白、阴性、阳性对照、标注菌株或质控样品检验。
监测检验原始记录和结果上报与控制
受控管理所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关联的'内部、外部文件。均使用受控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按照国家和卫计委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结果,同时提供定量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内部质量控制与评价报告。每年7月12日前完成质量管理总结和分析报告,全面评价食品风险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为下阶段和下半年度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食品风险监测项目纳入资质认定
在20xx年4月24日白城市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工作中,将该中心承担食品风险监测的检验项目纳入计量认证。
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的对照审核,认为该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程序规范、各种记录齐全,不符合报告4项,事实清楚,定位准确。配置了与中心卫生检验监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物资、人力、信息资源;中心关键岗位人员及全体职工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全面践行中心的质量方针,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履行检验合同,完成卫生检验工作。按计划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理化检验科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了期间核查,设备的维护维修记录齐全,保障了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处于正常状态。微生物检验科完成培养基的验收、验证,标准菌毒种的期间核查、传代确认和运输、保存;实验室科学合理处置了实验室废弃物,保障了环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管理评审工作
为了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合理性,程序文件的充分性、有效性。对近期内部审核、资质认定检查自查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评价,对纠正措施可行性进行探讨验证。该年度的实验室内审报告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合理,实施了纠正措施,并且对事实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控制活动结果优秀、资源及人员培训以及今后工作量和工作类型都得到了确定。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要的基础。这项工作质量的核心是检验数据,监测机构保证检验数据质量是监测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以要重视人员教育与培训,组建人员队伍,加强培养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监测质控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培训、指导和督导;要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认真履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为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监测机构应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贯穿到整个监测工作始终,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审核各个环节,做好自查自纠,保证监测工作的严肃性、检测样品的代表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和国务院关于风险监测“四统一”的工作要求,加强部门沟通协作,逐步构建部门间协调统一的风险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按照工作手册和质量管理方案的具体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采样、检测、数据报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论文 篇12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1.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企业提出的质量方针,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所提供企业产品的等级;企业在质量方面的形象和信誉;企业产品质量的各项目标;在达到质量目标中所采取的措施;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人员的作用。
(2)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在制定时应考虑四个主要目的:实现消费者满意与职业标准一致;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回应消费者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3)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职责和权限,是对企业员工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所做的一些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必须与为达到服务质量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保持一致;同时,企业的质量职责,还意味着企业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是以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合作为基础。
(4)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质量评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是否适应在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等所做的正式评价。
2.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产品是在人即企业员工直接操作下所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开展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方面的教育,对新进员工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
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员工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是员工合作共事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沟通和有序作业的基础;对于企业外部,企业员工特别是与产品消费者直接交往的员工,在沟通联络方面应当具备适当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与外部组织和代表紧密协作。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一些基本物质资源,包括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软硬设备如计算机、储存器和数据库等;开展管理必需的基础性条件,如网络系统和通讯设施;开展质量评定的设备和计算机专用软件等。
3.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
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二、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般说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了目标、机构、制度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也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确立目标、建立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1.确定合适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从理论上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应能参照国内外通行的先进水平加以制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时应该因地制宜,追求质量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匹配和融合,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目标体系。中小企业在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时,还必须确定:所明确的质量目标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转变为现实。
2.建立专职质量管理领导机构
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上比较小,但是也需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个机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担任,并承担全面责任。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才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并实现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
3.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为保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质量标准、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也应通过文字形式明确予以表达,印成手册发到每一位企业员工。通过责任制度,保证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项程序以及每一个产品,都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覆盖之下。
质量管理论文 篇13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PDCA循环管理就是这样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是全球推广的一种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其特点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将PDCA循环实现质量目标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可以健全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要求1。基于不断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的项目管理,在“三级质控体系”实施的基础上,引入了PDCA循环理论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以期提升临床试验管理水平和效率。
1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基于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DoSee),后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Deming)改进为PDCA循环并运用于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首字母缩写,分别代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⑵。每个阶段都有其具体的内容:计划阶段应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和管理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对执行后的效果;结果处理阶段的重点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并依据标准执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计划提供资料。若该循环应用于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同样,每一个循环都可能会促使临床试验关键环节控制体系的持续质量改进,从而促进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2PDCA循环理论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提出项目管理计划和策划目标,并预计效果(Plan)提出项目管理计划、制定质量目标是质量管理策划的首要内容,根据GCP法规的要求,预先制定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质量目标,并预计达标效果,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完整,试验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保障受试者安全。
分阶段对项目实施管理按照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流程及GCP要求,将临床试验全过程进行有效地分解,可分为项目立项、审批、组织实施、监察稽查、数据采集及管理、分析报告、总结等阶段。启动前,充分讨论可能影响临床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要素,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和预案,其中主要包括研究团队人员构成与资质、伦理审查、方案依从性、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不良事件记录及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应急预案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等内容。
制定各环节质控管理计划提供项目质量活动情况及结果,确保试验过程有效运行和受控。机构办公室在项目启动时会同专业组及申办方监察员根据项目要求和特点讨论质控的实施要点,制定质控计划书、监察员监查访视计划书。机构办公室质控小组制定各相关质控检查表,如在研项目质控检查表、试验用药品管理检查表、试验文件资料管理检查表等。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临床评价方法制定与试验方案相符的质量控制体系要素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基于依据试验目的及项目的具体要求,建立符合本试验规范的临床评价方法,将试验方案操作流程进行细化,形成各项活动运行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规程。通过明确研究人员的职责分工、提高研究者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规范知情同意签署、正确填写相关资料及表格、注重试验用药品的管理等内容来规范临床试验的实施。
规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通过会议或文件方式进行沟通,如机构办公室参加科室项目启动会,启动会后机构办公室通过相关协作部门进行沟通,将项目实施通知单及与试验相符的辅助检查要求等文件发放到相关协作部门,使参与试验的协作部门了解项目要求,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执行实施阶段(Do)本阶段是策划内容的实施阶段。研究团队人员分工协作,明确工作职责,按照GCP要求、试验方案规定的流程制定各项活动标准操作规程。
项目实施前的培训项目实施前对研究人员的培训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就试验方案中受试者入排标准、访视期的工作内容、试验用药品的使用、伴随和合并用药的规定、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培训使研究人员全面了解临床试验方案及特殊的试验要求,保证其按试验方案要求实施。
受试者知情同意过程筛选期研究者应确保知情同意过程的规范,严格遵从“完全告之、充分知情、自愿签署”的原则,对在试验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应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以保障受试者的健康和安全;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在规定时限内报告伦理委员会、申办者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并由主要研究者决定是否破盲(盲法试验)或中止该受试者的临床试验资格。
收集试验数据试验过程中,相关协作部门应支持和配合临床试验的规范实施,为临床试验的操作或检查开放绿色通道,保证试验数据的及时获取和收集。研究者按制定的访视计划表及时通知受试者在窗口期内进行随访和检查,收集临床试验观察数据规范记录于研究病历中,对偏离临床范围的试验结果予以解释和处理。严格遵照试验方案及GCP的要求使用和管理试验用药品,以确保试验用药品的安全。
实施监察和稽查按计划实施监察和稽查,启动机构办公室、专业组研究者及质控员、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按质控计划书的要求实施质控和监察,分别就项目实施质控检查表、试验用药品管理检查表、试验文件资料的内容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表。申办方派出有资质的监察员对试验全过程进行项目监察和稽查,切实加强与医院‘‘三级质控体系”人员的沟通和协作,对实施的监察和稽查填写监察访视报告和稽查报告。
文件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试验结束后,研究者应及时完成所有文件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负责对临床数据疑问进行答疑,撰写总结报告。试验用药品管理员对试验用药品进行清点,确保试验用药品数量与试验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并将剩余的试验用药品返还给申办者,并要求其提供剩余的试验用药品的销毁记录,试验用药品所涉及的操作过程均应有详细记录保存在研究者文件夹中。
检查阶段,加强质量检查,确保完成质量(Check)围绕质量控制体系要素进行检查,目的是要确定是否偏离质量目标。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是临床试验质量检查的关键。检验实验室严谨的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以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监测可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者及时规范地录入原始记录,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对显著偏离临床可接受范围的检测数据进行复核,尤其对用药前正常用药后出现异常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如为不良事件要进行记录,并进行随访至正常或基线水平。数据管理员在数据录入时再次进行核查,对有疑问的数据发出质疑表,要求研究者答疑,质疑表存档备查。机构办公室管理人员利用我院构建的“临床试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软件”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网络对发现的问题向研究者进行实时的提醒。机构办公室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临床试验进行质控,保持与监察员和研究者的沟通,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质控或有因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给研究者进行积极整改和总结,分析评价项目实施结果。监察员定期进行监察访视,全面了解研究机构的试验实施情况,监察频率应满足质量控制及试验进展的需要。监察员主要对试验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各中心研究进度,及时发现各中心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给申办者和主要研究者,以提供充足的信息保证试验的顺利实施。研究者应积极配合申办方开展的监察和稽查,对在监察和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说明并记录备案。
处理阶段,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是PDCA循环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临床试验过程中检查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避免问题的再发生。这对提高临床试验的水平、强化研究者质量意识以及规范今后的临床试验操作均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也是临床试验可持续进步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质量改进既要有预防措施也要有纠正措施,在试验进行过程中采取纠正措施极其重要,可以杜绝违反方案的问题再次发生。采用分阶段质控并严格执行试验前制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在首例受试者入组、项目进行至1/3~1/2时予以重点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后续的规范操作。改进措施应当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及风险相适应,依据制订的改进措施及预案加以实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记录。试验进行阶段对问题采取有效地整改和改进措施,主要研究者及研究团队成员应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重点评估,召集项目小组讨论总结,将讨论结果进行记录供专业组进行学习,以促进在该专业的项目质量可控。试验完成后检查评价临床资料的可靠性及临床试验操作的完整性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
3.结束语
持续改进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追求的永恒主题,基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平台的实施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I期临床试验病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实验室ISO15189认可和GLP分析实验室ISO17025认证等),我院制定了大量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更新和修订了临床试验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以实现所有临床试验操作的标准化。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再发生,从根本上提高了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对PDCA循环理论试用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初步探索,加强质量保证力度,提高研究者的质量意识,确保临床试验的完成质量。
质量管理论文 篇14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提高了对房屋质量的要求,所以管理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中,应保障其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但是这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会涉及很多施工方面,直接影响房屋质量的好坏。现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是建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管理人员应明确这方面内容。在房屋整体的建筑施工中,应了解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例如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施工方案规划和技术规范等,明确材料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守施工规范,避免施工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质量,因为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这种情况会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质量、安全、进度这三个方面的控制,充分利用有效手段,保证施工质量,这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管理人员应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可能会阻碍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
二、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水平,其施工质量管理应进行适当调整。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促使建筑行业改变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创新。比如政治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没有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造成施工质量得不到改善。一些施工企业在制定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中,没有明确规定质量评价标准,导致管理人员在房屋建筑进行施工质量评价时,缺乏有效的标准,导致管理工作没有依据,进而影响质量管理的进展。
(二)质量管理工作安排不合理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包含整体施工环境,例如施工材料管理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单位并没有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施工材料的买进和检查环节不够认真仔细,所以导致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质量不达标会导致整个房屋建筑质量受到威胁。
(三)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够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的影响。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房屋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且质量意识不适,并没有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性。这些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起质量规范意识,没有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在施工中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该房屋建筑留下了安全隐患。在我国的建筑物建设中,针对建筑施工的技术和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但很少有单位认真执行。这种情况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威胁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
(四)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监督
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监督工作不完善会导致施工管理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实际施工中,体现为质量管理工作过于松懈,质量管理形同虚设等等。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落实,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管理人员的力度不够,无法解决所有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力度,解决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
三、解决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健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让管理工作有明确的参考依据,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包含有效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进展更加明确,将其落实到实处。管理人员要针对细节和具体环节,做好质量管理,时刻遵守其管理体系,保障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安排
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确保其能够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方面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这些内容,确保管理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例如针对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并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仔细检查,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为施工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让房屋建筑施工得到顺利开展。
(三)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意识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具有重要作用,其管理与质量意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水平。所以相关单位对质量管理人员的意识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充分掌握质量的重要性,让施工管理体现质量管理的相应要求。例如相关单位可以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质量管理工作,应以一些法律法规为依据,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拥有明确的标准。管理人员应掌握国家的有关规定,并严格遵守相关调节进行管理,灵活运用质量管理标准,做好管理工作,保障房屋施工的质量。
(四)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监督
相关单位应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将这个内容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开始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开始施工后,严格对施工环节和施工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改正,避免留下安全隐患。监督工作还要在施工完成后,对房屋建筑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其施工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施工水平。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很多技术被应用到建筑施工中,通过这些技术力量,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例如在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有效的检验技术,针对材料质量和项目质量进行检验,通过这种方法节省人力支出,加快管理工作进程,确保建筑物质量不受影响。在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施工管理,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相关单位因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他们不但能够加快施工速度,还能提高施工质量,有效减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这些工作在房屋建筑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施工情况的评价。所以施工质量水平具有越来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树立质量管理意识,掌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规范,降低质量管理问题的出现几率,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