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应急预案 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汇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放射科应急预案 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汇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放射科应急预案【第一篇】

对2009~2001年在急诊科救治的群伤性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在群体伤救治过程中,伤员数量较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场面较乱,增加了抢救的难度。因此,确保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有效的顺利进行是急诊科的一项任务。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启动群体伤事件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院各个科室密切配合,过硬的急救技术和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

临床资料

16起群伤事件共90人,男70人,女20人,年龄4~65岁,其中车祸伤10起32人,幼儿园校车翻车致伤7人,CO中毒4起12人次,食物中毒3起伤19人,天然气泄漏中毒1起11人次,毒鼠强中毒1起9人次,经急诊科紧急救治,及时分流35人,送手术室紧急手术15人,人重症监护室9人,一般救护25人,处理转上级医院6人。

群体伤的紧急救治

启动紧急呼叫系统,统一指挥。接到求救电话及时掌握救援信息,何种伤害,伤员数量,立即通知院领导、总值班,护理部,由院领导进行全院范围人员的调度,调集专业组人员迅速到达急诊科、通知有关科室腾出床位,CT室、放射科、化验室做好应急准备。推担架到医院门口迎接伤者。

保证抢救器材、物品落实到位。如抢救车、呼吸机、除颤仪,大量的救治药品,确保各种机器的良好功能状态。

伤员到达急诊后,应对伤情进行病情评估,用腕带注明患者的姓名、诊断、伤及部位,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用红色腕带,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活动性出血,多处骨折的用黄色腕带,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用绿色腕带。根据腕带的颜色,以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救治。

重症患者在抢救室救治,急诊抢救室内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救护队员由急诊科业务精、技术硬的护士负责,使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安置。急诊科的护士都具有掌握心电监护、除颤仪、洗胃机、呼吸机等各种抢救仪器操作能力,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患者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及时给氧,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食物中毒的患者及时给予催吐导泻,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给予包扎、固定,并有预见性的给予留置导尿,备皮、输血等护理措施,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由院领导签字,开展绿色通道,对危重患者实行先救治后记账的原则,由从其他科室派来的医护人员护送到辅助科室检查和化验。

正确分珍,及时分流,患者在急诊处理后若生命体征稳定的需专科处理的,应及时向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联系,做好接收患者及急救工作,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同意和合作,转运途中由专人搬运和护送,做好病情交接工作,护士职责明确,有章可循,快速有序,为抢救伤员赢的时间。

做好患者的抢救记录工作,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的姓名、抢救开始结束时间、生命体征及救护措施。

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对于老人、儿童及情绪波动较大的应与其正确沟通,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论

进一步完善急诊科工作制度,完善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成批伤员的分诊、诊治,转运环节的规章流程及各级护理人员在群体性伤害事件中岗位职责等。护士平时熟悉应急预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使各项抢救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培养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在灾害性群伤事件中的应急能力,要求急诊科平时加强忧患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救治预案,定期组织急救演练,培养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抢救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掌握突发群伤性事件病情及护理特点,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对伤员的问题具有准确的判断。护士要有预见性地观察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变化时,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最有效的护理,因此,要全面培养急诊护士预见性病情观察能力,使护士以预见性思维方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

加强物资储备工作,备齐各种急救物品及药品,急救器械及急救物品一定要专人管理,定点定置,定期检查,定期消毒灭菌,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建立灵敏的指挥系统,由院长组成的院总值班24小时全天值班,急诊科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一旦有突发事件出现,总值班发出紧急呼叫信息,组织人员迅速抢救。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技巧,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东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1):51.

2Pintar T,Collar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esthesiol Clin North America,2003,21:453-464.

3Kandolf R,Klingel K,Zell R,et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teroviral heart disease:acute and persistent Immunol Immunopathol,1993,68(2):153.

放射科应急预案【第二篇】

第一条为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环境保护条例》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我市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第三条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成立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主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和市环保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各成员单位职责

市公安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对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工作,清理和维护交通秩序,维护事发地社会治安,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市财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所需的通讯和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应急交通工具等经费,确保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市建设局负责协调和指导涉及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确保城市供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垃圾与污水处理、公共客运、园林绿化等安全正常运行。

市交通局负责为应急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畅通的运输通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

市水利局负责配合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生活用水水源安全。

市农牧局负责配合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草场、农田、渔业水域、野生水生生物、畜禽养殖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配合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森林、林地、野生陆生动物及林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为地方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市气象局负责向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提供环境应急所需的气象数据。

第六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主要由环境监理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组成。

第七条各县(区)政府应由主管领导负责,组建与市级机构相对应的应急指挥系统。

第三章预测预报

第八条市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市内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境外但有可能对我市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九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市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第十条市、县(区)应急指挥部力、公室应指定联络员、公布值班电话,落实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保证能随时联系,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第十一条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要求报送,并抄送同级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一)I级(特大):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II级(重大):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三)Ⅲ级(较大):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Ⅳ级(一般):发生3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第十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已经发生,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预警公告:达到III级预警标准时,由市人民政府负责预警公告;达到II级及以上预警标准时,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授权负责预警公告。

第十四条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大(1级响应)、重大(11级响应)、较大(111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Ⅱ级及以上应急响应由市应急指挥部上报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部得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初步确定事件性质、级别,提出庐动应急预案、启动预案级别的建议,逐级上报,并请示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后,应急指挥部要尽快组织实施,并成立由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政府领导参加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行动。

(一)应急准备工作

开通市应急指挥部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同时报省环保局: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参加、指导观场应急救援。

(二)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指挥部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刘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判定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环保、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三)处置措施

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相关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物物种安全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实施:船舶、港口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按交通部制定的《中国船舶污染应急计划》组织实施;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放射性废物辐射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

(四)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五)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第十六条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一)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市、县(区)应急指挥部要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较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将环境事件报省政府,并抄送省环保局。

(三)应急过程评价。参与一般环境事件和较大环境事件,配合特大、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过程评价。

评价的基本依据:一是环境应急过程记录;二是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三是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四是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五是公众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应涵盖以下内容:一是环境事件等级;二是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四是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五是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六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七是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八是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第五章后期处置

放射科应急预案【第三篇】

一、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二、抢救工作应由临床医生护士、科**、护士长负责**和指挥,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

三、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抢救纪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四、专人保管急救、抢救药品、器械,随时检查,随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放射科应急预案【第四篇】

关键词鼻咽肿瘤舌下神经辐射损伤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以及综合治疗的应用,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人们对生存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该病常以发音、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笔者对可能影响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的防治。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997年8月~1998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26例,男性234例,女性92例;中位年龄岁(16~79岁)。病理类型:低分化鳞癌304例,泡状核细胞癌19例,未分化癌3例。按鼻咽癌1992福州分期标准[1]:Ⅰ期7例,Ⅱ期73例,Ⅲ期160例,Ⅳ期86例。

仪器Clinic1800型高能直线加速器(美国瓦里安);Clinic6/100型低能直线加速器(美国瓦里安);T-1000型钴-60治疗机(加拿大Theratron);Stabilipan型深部线治疗机(德国西门子)。

方法鼻咽部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MV线或60Coγ线照射:266例先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切线野照射DT36~40G,后改为双耳前野+全颈切线野照射(A放疗方案);60例为全程采用双耳前野+全颈切线野照射(B放疗方案)。鼻咽照射总剂量为70~82G,其中32例接受颅底野加量照射4~10G;上颈部照射48~76G,颈部无淋巴结转移者上颈部照射48~50G,有转移者切线野照射后以200kV深部线(半价层为)或9MeV电子线补量照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分割方法。91例患者配合使用顺铂(DDP)加5-氟尿嘧啶(5-Fu)方案行诱导化疗和/或辅助化疗2~3个周期。用药量为DDP80mg/m2,5-Fu1000mg/m2。

诊断依据(1)较长潜伏期(≥3个月);(2)舌下神经损伤:单侧损伤者,患侧舌肌无力,伸舌偏向患侧,并有舌肌萎缩及肌纤维震颤,可伴有言语不清及偶发呛咳;双侧损伤者,发音、吞咽及咀嚼很困难,双侧舌肌萎缩,伸舌无力;(3)不伴持续性头痛;(4)临床表现稳定或进展缓慢,持续>1年。

统计学处理以Ecel软件收集、整理资料。采用软件对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的因素及数量化情况见表1。

表1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略)

如单侧舌下神经损伤者取损伤侧上颈部的照射剂量,如双侧均损伤者取较低照射剂量一侧颈部,如双侧均无损伤者取较高照射剂量一侧颈部。#:上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分级参照评价标准[2]。

2结果

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率326例鼻咽癌患者中,舌下神经损伤34例,发生率%;其中双侧损伤11例。潜伏期为10~84个月,中位潜伏期39个月。

多因素分析用向后删除法,Entrα=,Removalα=的水准下,筛选出N分期、上颈部照射剂量、上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分级三个因素与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有关(表2)。患者的平均N分期、平均上颈部照射剂量和上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分级情况见表3。

表2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表3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影响因素的平均值(略)

3讨论

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低,潜伏期较长[3]。本组病例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中位潜伏期较短,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魏宝清研究发现,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与照射技术有明显关系;1970年代以来国内普遍采用耳前野+颈前切线野照射,使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从%~%上升到%~%[4]。罗伟等进行前瞻性研究,对采用同一、综合面颈联合野与常规方案(面颈分野)治疗鼻咽癌进行比较,发现改进方案后不但提高了生存率,而且后组颅神经放射损伤(3/62)低于常规方案治疗(10/62)[5]。本组病例分析表明,面颈联合野的应用与否与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无关,可能是由于笔者仅在放射治疗的前半程应用面颈联合野照射36~40G,后半程仍然采用耳前野+前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全颈切线野与耳前野后下角的重叠区仍然受到高分割量及高总剂量的照射,导致颈动脉鞘区高剂量,引起该区软组织纤维化,压迫、牵拉引起后组颅神经损伤,特别是舌下神经损伤。

放射科应急预案【第五篇】

1、指导思想。这部分强调制订、执行此预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总的原则与理念。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认识上提高了、**了,全公司上下才能行动上重视和**,拧成一股绳,确保预案实施的力度和效果。

2、**架构。这部分是将有限的人力合理分工配置,包括****、一线的机构与成员、后勤人员、办公室值班人员等,只有**架构清晰,才能确保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同时亦要注意分工中有合作,走活一盘棋。

3、信息网络。这亦是预案的重要内容,包括与各部门横向联系的方式与责任人,也包括公司内部紧急状态下的联系方式。如内容较多,可只在正文部分简述,将具体的人员名单、电话号码、单位、地址等作为附件列后。

4、具体任务、措施和步骤。这部分是预案的实质性核心部分,通常是将保户单位划分成若干责任区,每一责任区形成一个章节,各自围绕任务、措施、步骤分别阐述。

38 3104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