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实用4篇
【导言】此例“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1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主持人 全方位编辑意识 重要性
在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编辑环节与主持人工作关系最为密切。编辑是一个节目的参与者、把关者,而主持人是把全体幕后采编人员的集体劳动成果传递给观众的关键人物。有了编辑的精心策划、撰稿,要想使节目最终呈现良好的播出效果,就要求在播出环节中有一个能够承上启下、衔接各方,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在突发情况和紧急事件面前能果断作出正确判断的主持人。如果主持人没有参与节目的整体构思,就无从谈起衔接各方组织协调,如果主持人对节目的各个环节不熟悉了解,就不可能在突发情况后镇定自若、拿捏有度。所以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只会在播出时播讲编辑写好的稿件,就无法胜任这项灵活多变的工作,不能真正地融入节目中,是随时可能被替代的。
不参与节目后期制作的主持人只是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孤立的一环,在节目中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只是一个尴尬的符号。相反主持人如果在节目的选题策划阶段就参与其中,就会站在整体的角度理解节目的要求和期望达到的效果;在录制完节目后,如果能对自己亲自撰写的导语进行编辑剪接,把需要突出强调的通过后期制作表现出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在节目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性和发挥空间。换个角度说,主持人录节目之前如果知道自己想要的成片什么,心中有数,口播录制时,就会更顺利,避免做无用功。因此,主持人有全方位编辑意识,熟悉节目成型的各个环节有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主持人的全方位编辑意识
全方位编辑意识包括:节目前期策划,润色文字稿件,整体、局部的处理,画面、声音的运用,等等。有人批评主持人“只会念别人的稿子,是生活在编导笼罩下的寄生藤”。这种说法虽然片面,但也确实点出了当下一些主持人的工作缺失。试想,如果这位主持人具备全方位的编辑意识,从节目前期策划、撰稿等都参与其中,同时后期对节目的编排处理也渗透自己的想法,这样他自然对节目整个采制过程了如指掌,这样的主持人主持节目自然酣畅淋漓。
二、主持人如何加强全方位编辑意识呢
1.主持人应积极参与节目的策划。一档节目的出现,首先起源于策划,然后才谈得上主持,否则节目主持就会打乱仗。节目策划确定了节目的选题、定位、结构、节目风格、受众群体等,主持人不从策划开始介入节目,就无法理解节目的来龙去脉,难以在播出时达到预期的效果。主持人的策划包括宏观策划和微观策划两个方面。宏观策划是对节目整体上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包括节目的创意、定位,节目的组织与调度,等等。微观策划是具体到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策划和创意,包括对选定题目确定主题和报道形式等的策划。举个例子,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大型采访节目《岩松看日本》中,充分参与节目,他作为《岩松看日本》的领衔者,从寻找话题、确定采访,到取材采访、完成播出都全面贯穿节目制作始终,不愧为节目的灵魂人物。也正是因为白岩松参与策划、确定选题,所以在他无论主持节目、采访嘉宾还是现场即兴点评才会眼光敏锐、智慧,提问客观公正,点评深刻到位。由此可见,主持人参与策划对更好地驾驭节目,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动性是多么重要。
2.主持人要亲自创作稿件。主持人除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外,还应有较高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写作能力。一般来说,节目主持人都会从事节目相关的文字写作。如新闻节目主持人会写导语、通讯、评论等;知识性节目主持人会写科普文章;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为了适应主持节目的需要,会写播讲稿、解说词、串联词等。如果只会拿编辑稿件播读出来,主持人就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传声筒,是随时可能被取代的。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没有稿件就说不出话来的主持人是不称职的。修改润色文字稿件是主持人的工作需要,也是主持人文字处理能力的表现,包括对自己撰写部分的推敲,对别人撰写部分的修改,使稿件更能传达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并符合自己的语言风格、个性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创作稿件要把握三个方面,即为节目主持服务、文字与声画相融合,同时表达也要适应视听的需要。
电视语言是为“听”而写,在表达上要注意口语化、简明化、具体化、形象化。口语化就是要通俗易懂,符合语法和逻辑。因为电视语言是转瞬即逝的,不像文字停留在眼前可以反复推敲,所以要让观众一听就懂。简明化不等于口语化,那些长篇大论、拐弯抹脚的表达,虽然观众也听得懂,但是冲淡了画面,观众听了心烦,显然不能算是最佳表达。简明化就是要言简意赅,句子成分完整,不用倒装,少用关联词,让观众听了不假思索就能明白。具体化也不难理解,举个例子“气温高达38摄氏度”远比“天气很热”要明确,“掌声持续了三分多种”也比“掌声雷动”要具体。形象化与简明化并不矛盾,它要求语言色彩有表现力,这在一些主持人的解说中更为明显。
3.主持人要熟悉编辑业务。一般的编辑工作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直播节目的编排,参与节目前期工作的选题、构思、列提纲或撰写稿件、串联节目内容,直播时进行现场采录和现场编发;另一种是对录播节目的编辑,除了参加前期准备工作外,主要在后期阶段对摄录的声像素材进行鉴别、筛选,然后进行编排,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节目形态。不论哪一种,编辑的每一步工作都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最终呈现样态。
4.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主持人要具有“现场编辑意识”。主持人在面对摄像机进行播讲时,不仅要照顾现场的场面,而且必须考虑到经过镜头的传达自己怎样出画面,这些画面在电视荧屏上出现,会给观众产生怎样的印象。一般说来,现场主持和报道必须进行“现场编辑”,否则拍回的画面很难进行调整。有时候主持人忘了观众收看,只顾同现场的观众进行交谈,画面拍下来难以编辑,结果显得非常零乱。有时候主持人拿着话筒一个接一个采访,回来剪辑时发现很难处理,同期声带入画面也不好剪辑。因此现场内的观众和屏幕前的受众都要兼顾。
现场编辑意识还包括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大脑处于高度高速运转状态,快速思维,马上作出判断和反应,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使变故巧妙地朝好的方向转化。当前大多电视节目的录制都是一气呵成的,更有相当一部分节目是以直播形式播出的。主持人语言表达上的一点混沌都会给节目的播出和制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会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视听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在整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的相关认知。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2
在对农电视节目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好镜头语言。因为荧屏所面对的观众是农民,我们就要说农民听得懂的话,让他们看能看得懂的画面。那么,在拍摄之前,作为记者,一定做好策划,想拍摄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能够写出分镜头脚本。如果没有新的情况,多数镜头要按照分镜头脚本来拍摄。该是特写镜头的就拍摄特写镜头,该是远景、中景的,就拍远景和中景镜头。
1.远景镜头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
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因为影视画面是通过画面组接表情达意的。远景除了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之外,还可以表现一定的意境。远景镜头画面,表现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10秒。由于电视画面画幅较小,有人主张不用或少用远景。少用是对的,但不能不用。对农电视节目一般在开始交代环境是运用远景镜头。
2.中景镜头是介于远景镜头和特写镜头中间的画面景别
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影视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处理中景画面要注意避免直线条式的死板构图。在对农电视节目中,中景镜头运用较多,主要是运用在科技人员对农民展示一项技术的具体操作和示范上。
3.特写与远景、中景一样,是一种画面景别,是表现人的头像或某些被摄物体细部、视距最近的画面
从形式上看,特写镜头似乎与其他景别的区别只是画幅的大小不同而已,但实际上,特写在刻画人物和表现细节时,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写镜头在农业电视节目中应用最为广泛。例如:大棚内种植的西红柿最易发生霜霉病,可霜霉病是什么样的,怎样判断,这个时候用特写镜头来拍摄,农民很容易直观地认识霜霉病。
远景、中景、特写镜头是电视节目中最常应用的景别,但是怎样能运用好,也是农业电视节目从业者需要认真研究的。不能说全景镜头要少用,就用得很少;也不能说特写镜头最容易让人加深印象就滥用。运用各景别镜头的标准是“让镜头说话”。怎样才能让镜头说好话,那就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选取最适合的镜头,加以组合。好的农业电视节目即使没有画外音,观众一看画面,就应该能看懂节目在“说”什么。而画外音则是画面的有机补充,把画面不能表达的意思说出来。
例如:一个蔬菜大棚内的全景,可以表现出棚里面种植的是西红柿,而中景则可以告诉观众西红柿长势怎么样,如果有病害了,特写则可以突出地告诉人们病害的特征。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是发生了什么病害。如果辅以画外音,就能明确地告诉观众是什么病害。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3
大家下午好!我是经济生活频道的编导、记者xxx,xxx年出生,xxx年毕业于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xxx年xx月进入十堰电视台经济频道。今天我竞选的岗位是经济节目中心副主任。
财经是我过去14年人生经历的关键词,其中三年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系统学习了财税、金融、证券、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30多门实用经济课程,这些都是我扎根于经济新闻的基础。其后的十年,我将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电视工作进行无缝连接。
经济专业优势加上经济类节目十年从业经历改了我,让我对十堰经济整体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十堰经济盘根错节的复杂性、发展的艰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十堰经济美好的发展明天坚信不疑。从业十年,基本上是和财税、金融、证券、期货、统计等众多政府经济部委和企业及企业家打交道,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拥有了大量的人脉、财脉资源。《期货周评》亮相荧屏半年,《今日股评》吸引股民2年,《十堰地税报道》3年搭建和谐征纳桥梁,《十堰十大经济新闻》全程撰写编辑,5年见证十堰经济骄傲。这些栏目和工作平时都由我一个人负责整体运作,不仅得到了合作单位的好评,在社会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十年财经报道经历,获得业界认同。其中论文《经济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荣获市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省广播电视等三等奖;论文《财经报道现实与定位的再思考》荣获市广播电视奖二等奖;合作作品《万人涌入博物馆》荣获市广播电视奖一等奖、湖北省广播电视等二等奖,《希望网校的新烦恼》荣获湖北省五四新闻奖,诸如此类的奖还有很多。由于守信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先后获得十堰优秀青年志愿者、十堰广电系统优秀记者、世界传统武术节报道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如果这次我能竞争上经济节目中心副主任一职,我将按照下面的想法推进我的工作。
①推动经济节目从“有什么”向“为什么”、“怎么办”进步。从时段服务向智识服务进步。
当前我们的电视经济新闻报道大部分比较肤浅,缺乏独立的审视和深刻的思考。过多的数据和专业术语,缺乏起伏的叙述,普通百姓看起来乏味,看不懂,专业人士看了不过瘾。报道不是某个阶段数字叠加出来的经济“成绩单”,就是某个政府部门的经济
工作总结表,数字摆在那里都是冷冰冰的。报道不是某个产品的简单展示,就是企业形象的初级展示,观众看过之后印象不深,反响不大。我们的经济新闻不能还停留在简单的数字播报上,我们需要推动经济节目从“有什么”向“为什么”、“怎么办”进步。怎样才能提供受众喜欢并且实用的经济新闻,关键看我们的记者是否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而对经济大走势的准确判断,则基于一定的经济理论功底,源于对经济规律和客观政策的准确把握。这就要求一名称职的经济新闻记者必须能够用经济学学者的眼光看经济。运用经济学家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大量经济事实背后活生生的经济规律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看经济问题,既看运行,又看发展,既讲量变走势,又讲质量内容。只有这样,经济节目才能做到不仅及时准确地回答经济领域“有什么”,而且正确无误地回答这些“有什么”背后的“为什么”和“怎么办”(怎么样)。
前面讲过我们的经济新闻基本上还停留在时段服务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经济节目从时段服务向智识服务进步(智是智力的智,识是见识的识),从单一的为企业做产品展示、形象展示到为企业发展提供策划等智力支持。现阶段很多企业想发展又看不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或者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何方,不知道如何发展壮大,满足现状的居多。帮助企业宣传、策划、营销,找准企业发展的软肋(lei),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引导企业发展,这需要更多精准到位的深层次智力支持,这些都为我们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再次发展,自己忘记不了同甘共苦的引路人,它已经离不开我们媒体,这为我们广告收入拓展了金光大道。
②带动团队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记者”。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年代,所以首要的还是要加强员工的学习、培训工作,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学习历史,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让记者成为信息员、宣传员,同时又是分析家、观察家。当今电视越来越细化,频道越来越专业化,对记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记者不仅要是其报道领域某一方面的专家,更要是一个杂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我们的记者写出来或者报道出来的经济新闻,让我们的电视观众感觉到经济的生活化,并且经济的生活化无处不在。如同我们报道物价指数cpi10月份上涨了%(这个数字是我们十堰的),也就是说去年10月放在家里的100元钱到现在只能买到元的东西,钱在贬值。通过通
俗语言说经济,让“经济”这样的专业术语、数字跟漂亮、舒服这样的词一样,它通俗可感。它看得见,甚至可以触摸,能摸出你吃饱了或是吃好了,穿暖了还是穿漂亮了。
③整理、优化经济界人、财资源。新闻从业十年,与十堰的经济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众多的企业家成为挚友。这些人、财资源集中在金融、证券、税务、工商界等众多领域,掌控着十堰的经济命脉,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集成者。整理、优化这些人脉、财脉资源,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报道领域,而且还可以为我们的广告创收打开一扇又一扇的大门。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4
李玉平:国内微课程的领航人。他没上过大学,从民办教师、校长、教研员、主任、专业学者到自由学者;从农村到城市;从内蒙到北京……是一位真正的“草根专家”,同时兼深圳龙岗教师进修学校、湛江市教师培训中心、湖北宜昌天问教育等机构高级顾问。
从教30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丰富的经历和多年的积淀让他对教育改革有了非常深入的体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
追问细节,提出三小研究:基于“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
回归简单,首创“微课程”、“AB案”、“微信”,让研究变得简单。
主张快乐,实践“快乐”与“体验”“嵌入”,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文化。
架构系统,系统的建构、系统彼此嵌入,通过系统让发展更平稳与持久。
说起“微课程”,先从我的一段经历讲起。
2001年,我所在的海勃湾区成为内蒙古首批部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大家的热情很高,各种培训也多,但课堂改革并不顺利。新课程的理念大家都认可,就是苦于不知怎么操作,特别是具体的细节,如“小组合作占时间”“学生不会互相帮助”“作业质量不如意”——于是,我们开始了“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2005年,我的工作开始发生变化,先去北京中关村四小,后以自由学者的身份调回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这时各种实验基地多了起来,跟着我们做研究的人也多了起来,这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传播——怎么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大家?
2006年开始,我们开始建设QQ网络论坛、博客……但感觉远远不够,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整段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大家急切地呼唤一种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成果载体;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为新的学习方式创造着新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生了,我理解的它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没有解说。文字在300字左右,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音乐根据内容,以轻音乐为主,画面干净简洁。学习时,大家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引发思考。
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除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学习,还可穿播于学校例会、研讨会其间,简单易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微课程内容——关注细节、深度思考、开拓视野
我们现在说的微课程在教育领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指向教育教学,一类指向学校发展。不论哪一类,内容上都是直指具体问题,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帮助大家开拓视野。
1.教育教学类微课程
这是微课程的主要部分,主要帮助教师发现真问题,推荐真策略,研究真故事。
(1)追问细节——小现象发现真问题
微课程《一张照片》讲了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有人举手,有人没举,一般我们感觉举手的就是会了。如果反问:“真是这样吗?”就会发现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举手”除了可能会了,还有下面可能:“以为会了,但事实上不会”、“本来不会,为了某种功利”、“不确定会不会,只是看到人家举,我也举了”。同样,没有举手的除了“真不会”,还有“不确定是不是正确”、“担心说错、担心同学笑话或教师批评”、“不想回答”多种可能。
教育就这么复杂,这样的剖析会给教师新的思考。不论什么改革,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寻常中发现不寻常——有问题不一定有研究,只有追问到真问题,研究才算得上真正开始。视角的背后就是对教育的理解深度,换句话,小现象微课程将理论化为问题——理论找到了落脚点。
(2)推荐策略——小策略解决大问题
这是最受欢迎的微课程,直接告诉大家教学策略。例如,有打造书香校园的,《书香班级五招》:书香大擂台、书香接力赛、书香海报展、书香小剧院、书香陷阱;基于作业管理的,《假期作业十招》,介绍了十种假期作业:亲情家谱、亲情短信、成长的足迹、春节策划、生活连环画、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长档案等;基于班级管理的,《开学五招》:班级开学典礼、开学相片(档案留痕)、开学礼物(共设蓝图)、自我名片(个性展现)、提醒栏(监督共进)……
策略微课程有新意,让教师在静心思考时又感觉似曾相识。只有基于已有,才能高于已有,提升教师熟悉的策略,才能真正达到改革教育教学的目的。
(3)开发小故事——还原真实情境
“问题”微课程直接追问真问题,“策略”微课程指向问题解决,而“小故事”微课程则是将上面的“问题”与“策略”进行整合,还原真实的教育情境。
《人人都是好班长》是一个班级管理的小故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机会,班主任设置了班长、课代表、电脑管理员等16个职位,让学生竞选,结果班长有9人竞争,可卫生员等没人选,原来学生缺少岗位意识。后来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集体”与“岗位”的关系,同时增加“第二、第三选项”,新班委终于产生了。但新班委刚上任问题就来了:武力管理、脏话训斥,教师开始思考孩子们当班委的目的,组织大家讨论“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研究规则制定,思考“老班委”作用的发挥……
一个学期下来,班委在成长,老师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
微课程从教师的现实问题开始,从大家的习以为常入手,寻找新角度、新方法,而其背后恰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开始——微课程将这种理念不知不觉地浸于故事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润物无声。
简单的故事、复杂的故事,与小现象、小策略整合,再加上“微课程”这种独特的呈现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开拓了一个新的角度。
2.学校发展微课程
微课程还能从校本教研质量提升、研究工具开发、学校品牌打造等方面,帮助学校发展。微课程的内容从教师与学校最基本的需要开始,通过可视化处理,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来自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储粮希望小学的飞老师这样评价微课程:传统的学习方式,地点、时间固定,人要正襟危坐,听上几个小时的报告或者看一个上午的资料,非常疲劳,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微课程则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解决问题方法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微课程学习与使用——简单、多元
来自专家和老师们智慧的“微课程”,因其短小精干、贴近教师、视角独特、深受欢迎。教师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也正在创造着许多独特的使用方式。
1.快餐式学习
利用各种会前五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启发大家的思考。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因其简单,也没有硬性的任务要求,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例如,内蒙古东胜第八小学利用例会前的几分钟播放微课程,下表是其9月的目录。
也有学校开始“每周一课”——基于网络,每周给大家推荐一节微课程,供教师们自主学习,如山东省淄博市第七小学上学期推荐的微课程:《悟本的孩子》、《一封求助信》、《漂流日记》、《教研五招》、《真问题与假问题》、《心情管理员》、《募捐诚信》等。
2.深度研究
教师们在自主学习微课程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基于微课程的主题教研活动,下面是山东临沂实验小学基于微课程的教研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习素材:微课程《心情管理员》
活动流程:
A.提出问题:学生情绪管理中,有什么问题?
B.播放微课程。
C.思考与讨论:①微课程中的情绪管理方式与我们常用的有什么不同?②如果我们要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应对?
D.总结梳理(略)。
E.拓展阅读《学习是什么?》
一次教研,引发了学校班级文化的深度变革,徐红云老师这样说到:“看《心情管理员》以前我关注孩子学到的知识有多少,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情。这半年下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每个孩子不管能力大小,都很有信心,也学会处理不愉快的情绪,关心其他同学了。”
目前,微学习网基本成型,我们正在基于此建设“微学习生态系统”,集学习培训、研讨活动、交流互动于一体,让教师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争取用一种新的成长系统与教师一起成长。
微课程制作—起点低、易操作
有了多元、简单、关注细节、贴近教学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从容制作微课程了。微课程成型要经历两大步:素材的选择与加工、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素材的选择与再加工。
1.素材的选择与加工
微课程素材的来源一类是自己的,还有一类是其他人的。下面主要讲前者。
(1)“策略”微课程
基于具体操作的推荐策略微课程,分“单一策略”与“组合策略”两类。
单一策略微课程:基于一个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如“四色笔”“思维导图”等。这类策略有新意,操作相对有难度,所以介绍比较详细。
单一策略微课程基本结构:引入—如何使用—注意事项。
组合策略微课程:基于某一主题的若干策略或方法,形成策略包(方法包),它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例如,《趣味假期作业》介绍了“亲情家谱、亲情短信、成长的足迹、春节策划、生活连环画、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长档案”等一组八个策略。
此类微课程基本结构:总体引入—逐一介绍—策略总结。
策略微课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两类:
策略表述过于含混,理念与策略混淆。以调动兴趣为例,“调动兴趣”就不如“游戏调动”,而“游戏调动”不如“解手链”“捉手指”“对口令”等具体形式。
策略创新不足,大家比较熟悉,缺少创意。比如,奖励学生的“小红花”或“加分”策略就不如“免写作业”“与好友坐一天”“20清零”等策略。
(2)“小现象”微课程
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合作……都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本类微课程便是基于具体的小现象,深度剖析,进而引起反思。微课程《不的思考》讲了一个很少研究的细节: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说话”、“不要做小动作”,如果只讲“不……”,而没有讲应该怎么做,学生记住的往往是“不”字后面的内容,而忽略“不”本身。
小现象微课程基本结构:情境引入—过程与细节的深度剖析—改进建议。
小现象微课程常见的问题:
选材过于大而多,不具代表性。理想的做法是从一张照片、一件小事、一封信、一段对话等事件入手,以小见大……
剖析肤浅,看不到背后的问题,要通过追问等方式,从习以为常中寻找并发现价值。
(3)“小故事”微课程
将教师实践经历的故事,开发为微课程。小故事微课程分单一情节与复杂情节两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过程,“单一情节微课程”只讲一个独立的故事,没有波折,而“复杂情节微课程”则一波三折。
“单一故事微课程”的结构比较简单,介绍清楚这件事的过程便可。例如,《蛋宝宝》(福建厦门思明区莲花小学设计)讲了一次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拿一个鸡蛋,将它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一天蛋妈妈或蛋爸爸,保护它一天,使其不被摔坏。
“复杂情节微课程”因情节复杂,更接近教育现实,很受大家的欢迎。
小故事微课程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故事理想化、简单化,谈一次话或鼓励一次就可以转变一个学生,缺少过程,缺少对内涵的发掘。
套话多,背景多,真正改革的过程反而少,重点不突出。
(4)过程的价值
一节好的微课程,要有素材的寻找、加工、提升、实践、反思等诸多过程。这个暑假,我收到了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小学孙学梅校长的一集微课程《乐写日记小策略》,中间介绍了七个策略:“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及时批阅、佳作美读、恰当评价、张贴展览、精粹汇编”。这些策略都比较浅,怎么引导教师一步一步深入思考?于是我们开始了研究。
第一步:分类。分类之后便于系统梳理:
写作方式: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
分享方式:佳作美读、张贴展览、精粹汇编。
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及时批阅。
第二步:追问并研究策略。这些策略看了都比较浅,怎么才能深入一层?用了“追问”这个策略。以第一类“写作方式”为例,孙老师提出“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但写什么?于是形成下面的策略:
绘图日记:卡通画趣事画,绘系列编情节。
火星文日记:图形文字,兴趣日记。
幻想日记:天马行空畅想,写系列编小说。
接力日记:小组循环写,悬念接力答。
趣事系列:寻找趣事,汇编成册。
从“师生一起写”到“绘图日记、火星文日记、幻想日记、接力日记、趣事系列”更具体、更容易操作。研究就是这样,追问一层,研究也便深入一层。
接下来,分享方式由“佳作美读、张贴展览、精粹汇编”追问为“故事会、挑战墙、日记伙伴、欣赏卡、日记书”;评价方式也出现五种方式:问候式评语:“小明你好……”讨论式评语:“如果……你看是不是这样?”趣味式评语:“呵呵,我们的小作家……”绘图式评语:“给你一棵小草,呵呵,表扬一下。”提问式评语:“他们当时说了什么?”
微课程开发的过程其实也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了策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制作与可视化处理
当有了基本的素材,接下来便要开始制作PPT:制作中有四个关键的问题:①语言:简洁、富有吸引力;②音乐:多以轻音乐为主,平和、唯美;③画面:简单清晰;④播放时间,根据阅读对象的水平,设计播放时间。下面是微课程的一组基本要求:
(1)字号
基本字号:40±6:用于正文基本叙述。
突出字号:需要重点强调的字或句,可大也可小。如果同页出现大小不同的字,反差控制在±20以内,如小的40,则最大字号不得超出60,防止反差过大。
(2)字体
醒目,字体粗,看得清,鼓励使用方正综艺体、黑体、方正超粗黑简体等。
(3)每页字数与自动播放速度(见下页表)
(4)模板与背景
基本板:纯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
特殊时:红色、黄色等可用,但不做主体色。
(5)图画与布局
图片的风格要统一、人物照片防止中外搅到一起;卡通风格要尽可能统一,不要随意拉长或压扁图。防止图过多,花花绿绿影响视觉。同时明确不用动画。
上一篇:房地产策划案例实用2篇
下一篇:专项施工工程施工方案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