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精选3篇】
学校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增强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学校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1
前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反映出了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广东江北中学是一所老牌省重点中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矢志不移地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要素是名师、优生和科学的课程。对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可使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研水平大大提升,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实现向名师的飞跃;实施校本课程,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北中的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化平凡为卓越。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是北中实现飞跃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规则
1、开发与申报
每位北中的'教师都有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义务
(1)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自主制订课程纲要和编写教材。
(2)在开学第一周向学校教导处进行校本课程开设的申报,并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XX学科校本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课程内容》、自编教材、《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评价标准》等。
《课程纲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要求“价值”要反映当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目标”要体现三维一体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
②自编教材和课程安排
对教材的要求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实用价值,有助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排形式可多样性,内容从易到难,课程活动的形式和安排要注意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课时量为18课时。
对课程实施设计的要求:课程实施设计内容包括: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建议、课程完善市场机制所需要的条件支持、班级组成及管理等。
③课程评价建议。课程评价涉及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的评价、成果交流和展示等。
2、审核
在开学第二周,由学校教导处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课题列入《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提供学生进行选择。审核是对课程是还符合以上对课程申报的要求。
3、选课和组建课程学习班
(1)学校将《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发放到各班,相关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在选课时应尽可能征求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意见,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学生有试听一节和重选一次的机会。但在课程进行到第二课时后应稳定下来。
(2)学生选课完成后年级进行汇总登记,将所选课程及学生人数报教导处,所选课程学生人数15人以上,同意开设该校本课程,学校按相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条件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由教导处统一检查。
4、对课程评价
教导处通过学生评议(权重3)、课堂评估(权重4)、教师自评(权重3)对课程本身优劣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过程和终结性评价,合格者给予学分。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2
沙湾小学是龙岗区一级小学,位于南湾街道沙坪北路,占地面积约8850平方米。学校办学底蕴深厚,创办于方案》。
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开展以“实施自主发展教育,形成学生完整人格”为主题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探索一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完整人格形成的新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自主发展型人格的一代新人。
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阶梯式”德育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发展德育体系,让学生体验做人的道理,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诚实的行为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优势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制定德育课程计划时,必须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以及学校外部(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层次性原则
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中注重分层、体现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创造性原则
打破传统教育中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做法带来的束缚,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3
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进老店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巧家县老店中学“善学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引领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特制定此方案:
一、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借鉴它校的基础上已有雏形,如巧家县第三中的教学六环节“一导、二标、三学、四练、五展、六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引领课堂改革,决定实施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县的高效课堂建设。
二、《“善学八步”导学案》指导思想
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立足全县物理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融洽师生关系、深化实验、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高效课堂。
三、《“善学八步”导学案》的基本理念
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深化思维。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善学八步”导学案》的模式框架
《“善学八步”导学案》课堂模式的八个环节是:1、激情导入;2、展示示目标;3、自主学习;4、合作探究;5、展示演练;6、知识梳理;7、达标测评;8、教学反思。
(一)教师通过故事、实验现象等一系列有激情、有悬念等导入新课。
(二)揭示目标,明确重点:
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参的深入研读,结合学情,制定出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并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配以合理的学法指导。
(三)自主学习、完成提纲:
在这一部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题目应为基础题,是教材知识的体现及简单的延伸,应当保证大多数的同学都能会。
(四)当堂检测
(五)合作探究、质疑释疑
在这一部分,教师要预设探究问题,这些问题是预习内容的深化,必须是单个同学不能解决,需要集体商讨,教师引导点拨实验等完成的内容。这些内容先有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设中心发言人,对教师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然后提出本小组共同的困惑,这些困惑既可以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组经过商讨后生发的问题。
(六)小组展示,强化训练
对于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教师要让各小组承担一定的展示任务,其他小组的成员和老师对其展示情况共同进行评价。展示既可以展示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展示经过组内探究,本组遇到的困惑,求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得到彻底解决。作与社会生活、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有关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
(七)评价总结
是知识的延伸、技能的迁移,学生能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
备课老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精编题目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检查学生达标情况,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八)作业巩固及教学反思
最后一部分是教学思考、师生反思,作业巩固等;反思本节的收获、得失、存在的问题,需提高的地方等。
五、《“善学八步”导学案》的活动目标及要求
1、加强备课环节,准确解读教材、课标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按导学案的模式要求,通过“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的基本途径,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力求每一份导学案都被写成符合学生特点的“精品导学案”。
2、加强上课环节,以构建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模式为核心目标,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双主体”课堂教与学的功能为主要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科特点---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引导、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要关注目标教学;体现当堂达标。
3、加强研究环节,采取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等多种课题教研形式,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现场,掌握改进、完善、构建《“善学八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潜心研究,定期深入交流,为实现“精品教案”和“高效课堂”的课改任务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4、深化、优化导学案,服务于一线教学。通过与一线教研组老师们的交流、研讨、修改、完善导学案的细节,更好的指导教学,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上一篇:大学同学会活动方案(优推3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