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方案格式范例(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第一篇】

一、总体思路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我校的主干专业,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二、合作原则

(1)为企业服务的原则。支持服务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搞好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用人标准和技术需求,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培训,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

(2)校企互利共赢原则。企业保证设备、场地等条件和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企业有优先选择和留住学生的权利,有根据能力部分淘汰学生就业的权利。

(3)校企互动原则。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教学。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招生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合作要求

(一)瞄准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合作。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充分运用好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

(二)坚持合作方式多样化。可以把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技术引进学校,也可以主动送服务上门,送培训到车间、工厂一线;既可以承接企业订单,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数量和规格进行订单培养,还可以共同确定培养计划,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

五、合作模式

(一)“订单”合作模式

实现招生与招聘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践与就业同步。企业根据所需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和培养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的目标。具体有定向培训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二)工学交替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到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顶岗实践模式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联合办学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四)现代学徒制模式

校企招生招聘一体化,双导师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试点合作双方要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岗位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组织教学和评价,开展教学研究。职业学校承担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企业通过师徒形式提供高新技术岗位并承担专业实践教学。

(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调整。

(七)举办企业家沙龙。

学校每年举办企业家沙龙,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由一名校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规范双方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员工选择权,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企业保证设备、场地等条件和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校制定了规范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第二篇】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模式

(一)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三)共建服务平台.由青XXXXX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让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

四、合作方法

(一)校企对接.校企双方找准合作点,自行对接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按协议书要求开展校企合作。

(二)协调指导.校企之间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学校派专人到企业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三)费用计算.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按月支付给学校150元生/月的管理费用。

注:

学校贫困学子需要半工半读或有意愿利用休息时间工作的学子,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置,如寒暑假安置工作,或者短期、零用工,企业按月或按日支付学生工资。2.学生顶岗实习,工资按月支付给学校,学校根据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学费总数,每月扣除一定数额的工资抵顶学费,其余部分有学校发给学生本人。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第三篇】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内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知道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能力,并保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第四篇】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统筹开展湖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落实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视察湖北和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个五年规划和x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推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二)试点原则

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形成各方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试点城市综合承载改革功能和典型示范作用,以城市试点为基础,统筹开展行业企业试点。

优化布局、分层推进。根据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重点支持有建设基础、有改革精神、有带动效应的城市开展试点。不具备综合试点的城市,可先行开展行业、企业试点,并逐步推进到城市综合试点。

问题导向、改革先行。集中力量破除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领域门槛、行业界限、政策壁垒,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不断强化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全要素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力求实效。坚持因地因业制宜,建设试点内容要与产业结构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实事求是、扶优扶强,不搞平衡照顾,真抓实干、力求实效,根据条件成熟程度,分期开展建设试点。

二、试点目标

到x年,通过x年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3个左右湖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形成5个左右特色鲜明的湖北省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培育400个左右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初步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制度框架和激励政策体系。

通过试点,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服务贡献显著增强,打造产教融合“湖北样板”。

三、试点对象

在产业、人口、教育资源相对集聚,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强、科教优势强、改革意愿强、带动效应和承载能力强的城市,试点建设3个左右湖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形成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为龙头牵引,省级试点城市为骨干支撑,向全省辐射示范作用明显的产教融合型城市体系,打造支撑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依托我省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推动和公共服务,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点打造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以激光和智能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以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等5个左右引领全省产教融合改革的湖北省产教融合标杆行业。

围绕支撑服务湖北十大重点产业发展,遴选建设培育400个左右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四、试点任务

充分发挥试点城市承载、试点行业聚合、试点企业主体作用,重点聚焦以下方面先行先试。试点城市要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相适应,试点行业要强化行业协调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服务,试点企业要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和职业培训。

(一)优化完善社会产教融合湖北布局

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联动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同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实施路径和重点项目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湖北十大重点产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推进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

(二)打造人才产教合作培养湖北样板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向社会开放。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以生产性实训为关键环节,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技术类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校企合作构建规范化的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推动大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例。

(三)搭建产教融合服务湖北平台

建立湖北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汇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供求信息,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推动院校向企业购买技术课程和实训教学服务,建立产业导师特聘、教师定期企业实践制度,促进校企双向交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湖北行业产教融合联盟,开展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教育服务,聚合带动各类中小企业参与。探索校企和校地共建产教融合科技园区、众创空间、中试基地,面向小微企业开放服务。

(四)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湖北机制

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等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开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改革试点。允许企业以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与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共建产业学院或二级学院、实训基地和创新基地。鼓励企业加大开发投入力度,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合,设立人才工作站,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推动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

五、试点支持政策

(一)投融资和财政组合激励的牵引

进入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励政策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

1.结构性减税。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缴纳的税收优惠。

2.用地支持。支持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其教研及教学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对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的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按国家相应的政策供应土地。把产教融合谋划储备项目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按程序纳入省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试点城市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用地列入土地供应年度计划。

3.财政投入与抵免。优化政府投入,完善体现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和成本的教育拨款机制。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按规定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4.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保险专门确定费率。

(二)产业和教育政策的牵引

鼓励企业为新增先进产能和新上技术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实训设施,加快培养大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学校共招、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完善“双一流”“双高计划”等项目建设评价为先导,探索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支持各类院校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对成效明显的地方和院校在招生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投资、质量提升加大奖补资金额度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三)政府专项奖补资金的牵引

充分发挥已有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专项引导资金的作用,对承担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尤其是开展育婴师、养老师、护理师培训的高职院校和应用型高等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性激励补贴。

六、试点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

省发改委、教育厅、经信厅、财政厅、人社厅、自然资源厅、国资委、税务局等负责全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的政策统筹、协调推进。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试点城市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积极做好域内建设试点组织实施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深化产教融合督促检查机制,完善企业投入统计调查制度,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加大督查力度,强化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评估公告,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发展理念

加大对产教融合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凝聚学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重视“投资于人”的普遍共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产教融合新局面。

(三)加强示范引领,彰显辐射带动

试点城市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出的经验办法,应积极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报送。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试点城市、行业、企业的改革动向,及时汇总、凝练改革典型经验和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

38 3327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