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的工作方案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的工作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科学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巩固均衡教育成果,提高教育发展质量,特别是推动城乡教育提质增效、发展振兴,根据《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推进、分类实施工作总基调,坚持"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改革方向,紧紧围绕加快建设XX战略部署,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瓶颈,促进城乡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按照"3个4"(即四个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集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小学低段、幼儿园向人口聚集区集中。四个到位:寄宿制学校建设到位;教师均衡配置到位;教育兜底保障到位;体制机制配套到位;四个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闲置资产效益得到提升)的路径和目标稳步实施"1+4"工程(即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工程、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城乡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闲置校舍利用工程),2027年制定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2026年至2027年逐步完成全县初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教师队伍结构基本优化,闲置校舍得到有效利用;2027年,全面完成"1+4"工程目标任务,学校硬件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教学软件水平得到大力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质均衡,基本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构建起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长远规划,预留空间。科学预判人口转移趋势和区域教育资源,有效扩大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适度集中,提高效益。按照"实用、安全、节俭"和"初中进中心集镇,中心小学进镇,小学低段、幼儿园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有序整合教育资源,补齐短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评估、积极稳妥,既要防止过急过快合并学校导致学生上学难、无学上,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
保障公平,兜住底线。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妥善处理好学生就学和教师分流工作,切实保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主要内容
(一)实施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工程
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两个目标", 主动适应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按照适度超前规划、相对集中办学"两个思路",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从人口变化、地理交通、办学成本、教育质量 "四个维度"出发,科学制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1.储备城区和中心集镇建设项目
一是扩大城区就学空间,将城区现有空间规划教育用地予以法定控制,并适当超前建设学校。二是在XX镇、西平镇等中心集镇国土空间规划教育用地,储备学校建设用地。
2.职业教育布局规划
将XX职中的XX、琴泉、城西三个校区合并到XX县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推进职业技术学校后续建设工程,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启动职教二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化主体办学模式,建设产教深度整合,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按照"一校一策、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办好XX中学、XX中学、XX一中3所普通高级中学,将XX一中办成普职融通综合性高中,努力扩大高中教育资源。办好XX中学实验学校,实行公民办高中"两轮驱动"。
4.初级中学布局调整规划
按照"合理布局、效益最大"的原则,突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全部集中在中心集镇和县城所在地,逐步撤并教学质量低、生源相对较少的农村薄弱学校。打破乡镇地域限制,统筹设置片区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规模不足600人的初级中学原则上不独立设置。20XX年全县现有公办初级中学49所,布局调整后设初中学校16所,其中改扩建新增1所,保留并改扩建15所,撤并34所。
5.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提高效益"的原则,调整九年一贯制学校布局。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布局调整后有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其中在城区五里梁规划新建1所,撤并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10所。
6.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坚持城乡并重,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着力构建以城镇小学、乡镇中心校为主,普通小学为辅的多元协调发展的小学新格局,农村小学主要向集镇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区域集中,对中心集镇布点合理、基础设施好、发展具有一定潜力、教育质量较高、群众反映较好的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撤并100人以下的小学和30人以下的教学班。全县现有小学阶段学校1XX所(含九年一贯制小学部10所),布局调整后有小学41所,其中新建中心小学2所,保留并改扩建中心小学39所,撤并80所。
7.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特教中心统筹协调全县特殊教育工作,以XX县特殊教育学校为基础,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学生培训职能,其他义务教育学校做好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
8.学前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按照"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素质提高"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推行幼儿园聘用人员"两自一包"(自主招聘、自主管理、经费包干)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利用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改扩建独立园,保留和新增附设幼儿园,逐步推进幼儿园标准化改扩建工程。
(二)实施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工程
全面推进中心镇和城乡结合部寄宿制集中规模办学及学校建设。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要求,新建一批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好配套设施,确保"需住尽住";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拓展安全寄宿空间,重点加强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吃、住、学、活动等方面的基本条件,保障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应住尽住"。
(三)实施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在教师补充、配备使用、待遇保障、业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发力,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一是全面推行"县管校聘",按照《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推行由县教体局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并报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备案,提高教师配置的灵活性,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二是把好撤并学校教师队伍重组契机,设置教师分流过渡期,合理分流教师,通过学校和教师双向选择方式,整合教师资源,逐步消化超编教师。三是根据教师队伍实际核定编制和岗位,采取班师比、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考虑生病、产假、年龄等因素,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适当上浮增核编制,确保开齐开足课程,补充年轻教师,建好教师梯队。四是探索适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方式,重点考核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技能,解决"笔试高分讲课低能"问题,探索面向高等师范院校直接考核招聘教师的办法,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师范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五是实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走教制",采取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城乡教师走教所需经费,缓解城乡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不足问题。六是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争创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双名工程"、跨区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加大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保障力度,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大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实施城乡学校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制定出台教育质量提升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城乡学校积极争创示范校,整体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二是推行集团化办学,采用"名校托新校""强校带弱校""老校建新校"等办学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三是推动一校化发展,采用"一校多点""城区卫星校"等方式,建立"统一建制、统一管理、统筹教师、统一考核"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四是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远程教育教研"作用,实现课堂、课程、教研同步化。五是强化教学教研、教育科研。建立"一心多点"的学科群,打造区域优质特色化课程体系;成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联盟,动态监测教育质量水平;设立城乡教育质量提升科研专项,大力促进校本研修,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六是健全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奖的作用,参照公务员系数考核方式,实行差异化考核,大力激发学校提升质量的活力。
(五)实施闲置资产利用工程
布局调整后,在对学校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建档立册的基础上,实施闲置资产利用工程,学校的经费、课桌、仪器、图书、办公用品等可动产,在校点合并前由县教体局安排人员进行清理登记分配到资源短缺学校,学校校舍努力实现功能转换、保值增值,创新供给、满足需求。一是对于所处地段较好、设备功能齐全、有学前教育入学需要的学校,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二是对于偏远、破旧、利用价值低的学校,由县教体局登记造册移交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进行资产处置,将部分处置收益用于学校改扩建工程。三是对部分闲置校舍进行功能改造,用于建设中小学劳动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四是对于海外、企业、爱心资金捐建、援建的学校,在撤并处置时充分征求捐赠方的意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成立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体局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布局调整领导小组。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学校的布局对于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学校布局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依托当地党委政府,村(居)委员会开展布局调整动员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和阻挠情绪,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使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保障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按照"先建后撤"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优先投入,保证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 按省"重点工程递进培养、重大项目储备管理、重要资金以奖代补"的项目支持精神,落实五里梁和城北片区教育用地指标,通过容缺审批、社会资本代建、提前使用闲置资产处置收益等方式,储备和新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重大教育投资项目和专款,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按照学校布局规划,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学校的建设与改造。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解决寄宿制学校运行成本,加强校舍建设和设备设施添置,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布局调整取得实效。切实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配足专(兼)职工勤人员,搞好安全和日常生活管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为师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科学规划,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完善机制,保障学校配套建设用地。城镇规划要统筹考虑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按照学校布局规划留足留好学校建设用地,创造条件优先供地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论证机制和小区开发前置条件,落实配套学校、幼儿园规划。
(五)强化风险防控,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严格学校撤并程序,按照"规划论证--征求意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公开公示"的程序,认真做好风险防控,审慎实施学校撤并。2027年至2029年,扎实稳妥、分期分批推进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确保工作平稳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