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汇聚(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汇聚(优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第一篇】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方案》强调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国际接轨、统筹推进的原则,明确了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

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

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

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大力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方案》明确改革将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从20xx到20xx年,主要是推进改革的试点工作,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同时对现行标准体系进行全面清理和复审;第二阶段从2017到2018年,主要是稳妥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第三阶段从2019到2020年,基本建成新型标准体系,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蓬勃发展,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标准化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与市场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

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

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

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

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

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

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

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四是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

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类标准之间需要衔接配套。

很多标准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由于缺乏权威、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越“难产”。

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尚未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格局。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必须切实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二、改革的总体要求

标准化工作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保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的基本供给。

二是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

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

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既发挥好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又充分发挥国务院各部门在相关领域内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的作用。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

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合理统筹改革优先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改革措施

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

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一)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

(二)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

在标准体系上,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标准范围上,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

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组织实施和监督;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统一立项和编号,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开展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

强化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

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

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

核、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军工领域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

在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在标准范围上,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荐性国家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重点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

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统筹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矛盾。

简化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修订周期。

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文本。

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

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提高广泛性、代表性,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

(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

在工作推进上,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

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五)放开搞活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

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增强话语权。

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加强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

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

四、组织实施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方法,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标准化工作改革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xx-20xx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

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0xx年6月底前完成)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对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集中开展滞后老化标准的复审和修订,解决标准缺失、矛盾交叉等问题。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优化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周期。

改进推荐性行业和地方标准备案制度,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后评估。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按照强制性标准制定原则和范围,对不再适用的强制性标准予以废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选择具备标准化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改革试点。

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视同完成备案。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文件。

建立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定总数的50%。

(20xx年完成)

——确有必要强制的现行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逐步整合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7年完成)

——进一步明晰推荐性标准制定范围,厘清各类标准间的关系,逐步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

(2018年完成)

——培育若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建立团体标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2017年完成)

——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基本完善并全面实施。

(2017年完成)

——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2018年完成)

——理顺并建立协同、权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体制。

(2020年完成)

——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限定在公益类范围,形成协调配套、简化高效的推荐性标准管理体制。

(2020年完成)

——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发展较为成熟,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创新发展的需求。

(2020年完成)

——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数量显著增多,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标准互认数量大幅增加,我国标准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2020年完成)

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

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

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

核、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军工领域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

在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在标准范围上,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荐性国家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重点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

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统筹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矛盾。

简化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修订周期。

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文本。

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

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提高广泛性、代表性,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

(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

在工作推进上,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

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五)放开搞活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

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增强话语权。

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加强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

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

四、组织实施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方法,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标准化工作改革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xx-20xx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

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0xx年6月底前完成)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对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集中开展滞后老化标准的复审和修订,解决标准缺失、矛盾交叉等问题。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优化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周期。

改进推荐性行业和地方标准备案制度,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后评估。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按照强制性标准制定原则和范围,对不再适用的强制性标准予以废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选择具备标准化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改革试点。

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视同完成备案。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第二篇】

20xx年至20xx年度,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xx市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举全区之力,积极引导、督促全区旅行社、星级酒店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标准化试点创建的任务。在旅游标准化创建的过程中,我区的旅游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旅游环境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秩序大幅度改善。在xx的指导和督促下,xx公司被确定为首批“青岛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1年度,共接待游客xx人,投诉率显著下降,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根据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试点工作部署的要求,我们做了以下一系列工作:

一、统一思想,领导高度重视

领导的重视与思想的统一是标准化创建顺利开展的前提。标准化启动之初,充分认识到旅游局在标准化试点单位创建过程中的推动与督促作用,为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分管局长高度重视,将标准化创建摆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及时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各项工作的开展;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讨论上级有关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文件要求,明确标准化创建的意义和要求,统一思想,为星级饭店、旅行社日后的创建工作提供指导。

二、加强指导,健全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标准化创建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上级对旅游局工作的要求,我局成立了标准化创建的领导小组,由副局长牵头,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积极推动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开展。按照旅游标准化试点的工作内容和步骤,秉承着高效高质完成区旅游企业标准化试点创建的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分解到个人,以确保将目标落到实处。指导小组定期将相关的创建材料发放到各个试点企业,加强对试点企业的指导与督查。这一过程中,注意对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的总结与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指导水平。

三、突出重点,完善标准体系

对xx市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吸收、发展是旅游标准化创建取得成功的核心。标准化的创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找好切入点。根据国家、省、市旅游行业标准化创建的有关要求,结合旅行社、星级饭店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xx的指导性作用,协助、督促企业建立与自身情况相符的标准化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xx一共抓了x家企业作为标准化试点企业,分别为xx,采取学习考察的方式,组织企业参观在标准化方面比较成熟的企业,加强行业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为企业创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化提供借鉴。

四、加强宣传,增强贯彻力度

全区的重视与参与,是旅游标准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依据标准化文件的要求,采取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等方式,深入向旅游行业宣传旅游标准化的重要性,增强旅游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全区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根据本区标准化工作的总部署方案,确定试点企业具体事项的完成时限,根据《全国标准化试点企业评估表》的要求,我局除了定期对试点企业的完成情况展开有针对性得考核与指导,增强企业实施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外;还将标准化创建的范围扩大到四方区整个旅游行业,真正实现了上下联动,全面展开的标准化创建的初衷。

五、强化落实,创建成效突出

坚持统一部署,条条块块分解任务,推动、督促企业将标准化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是创建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定期从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两个层面评价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效果,吸收经验,总结不足,确保创建工作中指导方向的正确性。统一评估验收标准,协助各试点企业实现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向自身标准的转化工作,创建自身需要的标准体系。整个标准化创建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区旅游标准化非试点企业终期评估申报材料提交率已经达xx,全区旅游标准覆盖率达到xx。

旅游标准化的创建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挑战,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在试点创建工作中,我们在思路和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会认真总结这次创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上级对我区旅游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提出的意见,加强对全区旅行社及星级酒店的指导和督促,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标准化长效机制,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第三篇】

为持续深化“一创双优”活动,进一步激励各科室、部门拉高标杆,提高标准,晋位升级,奋力赶超,推动全局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局党组决定,围绕“选目标、找差距、定标准、抓提升、创一流”,在全局推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水平。

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推行标准化管理提升工作标准的意义

工作粗枝大叶、不用心,怕苦怕累,不敢担当,满足于一般化、差不多、过得去;遇事只说办不成,不说怎么办,缺乏创一流、争第一的精神;有的甚至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影响了工作,造成了浪费,贻误了发展。

这些现象和问题,与市委对干部作风的要求极不相符,与“一创双优”活动的要求严重背离,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影响“二三五”赶超目标的顺利实现。

推进标准化管理,提升工作标准,就是要求牢固树立高标准意识和争第一思想,凡事找准定位、拉高标杆、提高标准;就是要坚持“六超”精神,凡事以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去经营、去运作;就是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凡事精益求精、精心运作、注重质量、抓好落实,做到学有榜样、干有标准、做有标尺,干则必好、干则必成。

二、推行标准化管理提升工作标准的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引导各科室、各部门不断强化高标准意识,精心制定工作标准,严格执行工作标准,以具体带动全局。

做到各项工作立足于高、立足于细、立足于实、立足于做,在全局形成以对标定位为核心,以规范操作为重点、以落实考评为动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运行。

(二)具体目标

1、党员干部高标准意识不断强化。

围绕推动濮阳赶超发展,激励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敢于争先的志气和勇当一流的豪气,不断增强精品意识,坚持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形成敢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努力把工作干到最好、干到极致的精神,逐步使人人讲标准、事事讲标准的意识深入人心。

2、工作标准显著提升。

围绕“选目标、找差距、定标准、抓提升、创一流”的要求,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作高标准推进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境界,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重新审视本地本部门本行业职能职责,细化量化工作标准,抓好创新和提升,认真解决没标准、没遵循、没法检验考核的问题。

3、各项工作标准得到严格执行。

牢固树立“用心、担当、效率、一流”的理念,从每一项工作干起,每一件事情做起,主动加压,严格执行标准,切实做到单项工作创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

积极践行“阳光、真诚、简单、责任、激情”的干部文化,打造一支“敢同强者比,敢向高处攀,敢与勇者争”的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濮阳各项工作创新创优的层次和品位。

三、活动主体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二级单位。

四、工作方法步骤

(一)选目标,广泛开展与先进对标活动。

各科室、各部门要通过向上级部门了解,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深入考察了解全国、全省、全系统范围的先进单位,多方查找学习目标,锁定工作标准在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单位为学习标杆,全面掌握学习标杆单位的工作标准,进行全面对标,做到学有榜样、学有目标。

要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重点从工作标准、工作作风、效能建设、社会影响、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和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学习赶超,力争把标杆立好、学好。

各科室、各单位要确定一至两个单位为标杆,把标杆单位的工作标准、经验做法列入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台账,确定目标、措施、节点,明确步骤、责任人。

(二)找差距,查找工作标准方面存在问题。

各科室、各部门要以创新思想观念为突破口,深入学习市委员会书记段喜中在鄢陵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提高工作标准的重要论述,学习《濮阳日报》关于提高工作标准的重要评论。

认真分析自身工作是否达到了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标准,是否达到了上级部门制定的标准,距离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标准还有多大差距。

同时,深刻查找本科室、部门干部职工是否存在对工作不用心、不在乎的问题,是否存工作推进慢、质量要求低的现象,是否缺乏创一流、争第一的精神,是否存在低标准、低境界、低素质、低效率的情况。

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对照标杆单位和目标,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三)定标杆,制定完善高层次的工作标准。

各科室、各部门要结合学习讨论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结合锁定的标杆单位的工作标准,制定自身工作标准,对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怎样确保达标、如不达标将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要予以明确。

原来工作标准低的,要结合对标活动,制定更高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工作标准,确保在全市、全省、全国领先;没有工作标准的,要结合实际,按照自我加压的要求,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全面制定层次高、易操作的具体工作标准。

各项标准要简明扼要,写入台账,作为半年、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

(四)促公开,向社会承诺工作标准。

各科室、各部门要将向标杆单位学习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制定的新工作标准,在全局宣传栏进行公布。

局“一创双优”活动办公室要把各科室的工作标准在局网站、宣传版面、电子屏上分期分批公布,广泛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五)抓落实,严格执行工作标准。

各科室、各部门对于制定的新工作标准,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做到人人熟悉标准,人人遵守标准。

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增强高标准意识,始终坚持高标准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标准决策、高标准推进、高标准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负责的勇气、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推动本地本部门工作上水平。

四、保障措施

推行工作标准化管理是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要把推进标准化管理摆在开展“一创双优”活动的突出位置,切实搞好两者的结合、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各科室、各部门要把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一创双优”活动一项重要的单项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局成立推行工作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耀卿、林宪革

副组长:孙自忍、苏义强、李莉君、杜俊英、张金霞

成 员: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

(二)强化指导,明确责任。

各科室、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切实抓好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力求创出新特色,抓出新亮点,做出新成效。

制定具体明确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措施、推进步骤和目标要求,经局“一创双优”活动办把关后,报市“一创双优”督导组审核。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科室、各单位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宣传,把工作任务进展、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用简报、信息、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出去。

(四)勇于创新实战,敢于创先争优。

要强化大局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完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勇当发挥排头兵、服务先锋队;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工作求突破,创新工作谋实效,确保目标考核进入省、市前列。

各科室、各单位推进标准化工作台账,于8月10日前报局“一创双优”活动办公室(并附电子版)。

对不按规定、要求、时限完成的将通报批评。

标准化工作推行方案

关于下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切实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第四篇】

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质量达标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是煤矿提高水平、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只有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标准,使公司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才能够适应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进入20xx年,我们紧紧围绕公司的总体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以机电“三基”工作为基础,以安全技术会诊为突破口,狠抓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建设与完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实现机电全面达标。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机电系统“三基”调研为基础,开展机电标准化整治活动20xx年初,根据集团公司相关文件要求,在机电系统开展了“三基”调研活动,对规程制度的执行、人员业务操作素质及现场设备使用等方面深入队组作业现场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开展了机电标准化整治活动。活动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1)各单位结合新的规章制度和现场实际,重新对现场各项机电管理制度和责任制进行了修订、完善,并组织员工进行重新学习,以求做到了有章可循、责任明确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如为了确保主扇操作的安全,我们依据电工操作票的模式,对主扇操作记录进行了规范。

2)随着井下千米钻机、双巷掘进工艺和设备点检系统等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机电部牵头组织专业人员对各有关单位的管理操作人员进行了学习培训,及时的修改、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在设备使用现场进行了跟班指导,确保设备及工艺上的安全作业。

3)强化安全理念教育。将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个人。为了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管理办法和措施的落实,机电部协同职教部门对综采维修电工、井下电钳工、电焊工、特种设备操作等工种进行上岗培训,有效的提升机电操作工的技术水平。

4)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质量标准化的要求,机电部在“三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太井“六大系统”建设,开展了机电标准化整治活动。重点对井下管线吊挂、井下中中央变电所等进行集中整治。

2、加强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测和管理,强化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机电系统涉及到煤矿安全及整个矿井的生产。做好设备的管理和预防性检修工作,才能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和长周期运转。

1)年初根据在用设备使用情况编制20xx年大型及特种设备的年检计划,并按计划要求进行检测,保证了这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2)根据设备运行季节性的要求,编制了“五一”、“十一”等节日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在雨季前组织对供电系统设备进行“春检”。5月上旬,协助晋城市防雷减灾中心对全公司生产、生活防雷接地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测,确保供电系统内部在雷雨季节中安全供电。在冬季来临前,协同有关单位组织对供暖、供水等防冻保暖系统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长平斜井井筒冬季供暖不足造成井筒结冰的问题,今年增加井筒附近安装热风炉,解决了斜井井筒防冻。

3)依据强化“三基”工作的文件精神要求,我们对各单位设备巡检、班检、日检、定检等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和集中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效果。

4)为进一步强化设备的预防性检测手段,我们结合我矿井下现场实际环境及机电事故隐患分析,在井下现场先后投入应用了机电设备点检系统、红外线测温仪和成像仪、提升机性能检测仪、钢丝绳在线检测仪和钢丝绳芯皮带在线检测仪钢丝等检测设备,通过这些科学检测手段,大大提升机电设备管理维护,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5)每月定期检查检修空压机房、主提升绞车、主通风机、主皮带、变电所等各大机房中各类设备。

6)完善设备台帐、设备计划、设备管理,整理机电电缆仓库、开关仓库。

3、以深入开展“五个零”事故活动为切入点,强化机电系统现场的运行监督检查。

1)每月至少三次组织机电专项检查,以加强机电系统的日常隐患排查工作。本年度全年共查机电隐患4568条,其中轻微隐患2739条,一般隐患1829条,无严重隐患,并督促有关单位进行了整改,整改率达100%。本年度在集团公司的机电质量标准化检查中,获得了两次第二的好成绩。

2)本年度机电设备的“四率”指标完成情况:机电设备完好率:95。7%,机电设备待修率:2。42%,机电设备事故率:0。8%,机电设备失爆率:0,相比去年有所提高。

3)本年度6kv以上供电系统无计划停电次数和监测监控系统误报警次数分别比去年下降了10%。4)加强、规范设备管理,如完善电缆管线等各类标志牌的张贴。5)标准化验收和机电检查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进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降低设备失爆率,提高井下安全系数。设备失爆率有了很大程度下降,较大程度地扼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特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机电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在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上争取再上一台阶。

2)以机电专项整治和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为契机,以“五个零”事故活动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机电“三基”工作。

3)加强机电队伍建设,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机电工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懂管理、会操作的机电队伍。

4)以生产衔接为主线,严格按照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做好各头面的机电标准化工作,重点抓好4304、4311大采高工作面和1311、2308、1313综放工作面和各掘进头面的设备安装标准化工作。

5)以优化井下排水系统为侧重点,完善井下管线的标准化布置工作。

6)每月召开机电标准化工作例会,了解和协调解决当前机电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难点,并结合实际安排部署下一步机电标准工作。

7)对双巷掘进工艺的标准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包括规程制度的完善和队伍建设的管理完善)。

8)抓好井下煤开采各项机电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保证工程的有序展开,施工安全。

9)继续完善地面大型固定和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管理制度,抓好日常维护检修和检测工作,重点抓好长平副立井提升机液压和电控系统改造工程,争取6月份前保质保量完成;同时抓好长平主扇风机主机和电控系统改造,以及釜山副立井提升机减速器更换安装工作。

10)充分调动机电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为机电员工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在企业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使机电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深入基层队组和现场,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井下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等系统的使用情况,减少漏报或误报现场,保证系统完善、监测有效。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20xx年时光已经匆匆溜走。回顾以往,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总体方针目标,努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狠抓管理,努力实现了机电系统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

长平公司机电部。

20xx年12月21日。

旅游标准化工作方案【第五篇】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传达和学习上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指示精神,安排和部署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各项工作,工作总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第二阶段:为检查整改阶段。

结合实际落实自查整改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要求组织实施各项质量工作标准,完善各项基础工作,提高我站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第三阶段:为自评考核阶段。认真落实自评考核工作,按照公司自评要求不断完善生产施工的各个环节,不断的持续改进,促进安全工作管理规范操作,行为规范。

38 2785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