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具体实施方案(通用14篇)

冠军 分享 时间: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资源配置合理,强化团队协作,定期评估进展,及时调整策略,确保课题顺利推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课题具体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篇1

一、活动时间:

xx~xx完成企业走访调研,xx根据调研情况完成总结报告。

二、调研目的:

为积极加强协会与企业的切实沟通了解,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帮助企业应对困难,破解难题,协助企业更进一步发展。促进我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健康稳步快速的发展。在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上,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对协会去后的工作做进一步的方向指导。

三、调研对象:

协会的各大会员企业

四、调研内容:

(1)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切实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人员结构、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2)了解收集企业在其经营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企业自身在破难解困,转型升级过程中较好的举措和做法;

(3)广泛收集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建议以及对协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咨询企业对《广东城市公交网》网站建设的意见,合力打造行业最新资讯平台。

五、调研要求:

(1)高度重视,把调研走访活动当作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契机,作为应对困难,优化协会服务的工作任务来抓;

(2)调研人员应事先对走访的企业情况进行相关的了解;

(3)根据走访企业的`情况与特点,结合协会人员情况,合理安排调研小组人员,并制作出《企业走访调研小组成员分组表》;

(4)各调查小组人员合理安排组织走访行程,与企业做好相关的联系工作。确保走访调研工作顺利进行;

(5)认真做好走访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广泛收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高度重视;

(6)各调研小组走访结束后要及时梳理收集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分析汇总,得出企业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突出的问题;以及各企业对协会的工作建议和展望。

六、工作步骤:

(1)确定走访调研的企业名单,制作成表;

(2)合理安排企业走访的行程;

(3)确定走访调研小组成员的分配;

(4)提前做好与企业人员的联系工作;

(5)充分准备好走访调研的相应资料;

(6)及时对收集的信息、意见、建议分类汇总,得出总结报告。

七、调研工作安排:略

课题实施方案 篇2

研究背景:

(1)现有教育模式下音乐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式。

在长时间以来,在音乐欣赏的聆听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对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够,音乐聆听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讲解、表述的形式单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现象数不胜数。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参考资料,将学生欣赏音乐后的感受固定化、统一化,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遏止了学生扩散思维,影响了音乐学习的效率,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学习能力很难提高。

(2)音乐欣赏中聆听教学有强大包容性

音乐是无国界的、是相通的,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创设情景,在听赏音乐时可充分利用“通感”效应以及中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的'音乐参与性,在课堂中广泛地开展交往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树立自信,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聆听、学会表述、学会合作。

研究意义: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做到既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特见解,又能和小组或班级成员妥协最终达到统一,可以有效的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情感真谛,发现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从而时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培养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音乐实践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学会尊重、理解、妥协、包容、顾全大局,真正做到“教育育人”的社会成效。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重视小学音乐欣赏课,把感受与聆听放在了所有音乐学习的首位。

课程基本理念的改变“重视音乐实践”改为“强调音乐实践”,同时提倡“音乐欣赏”改为“关注音乐欣赏中聆听”,并加写了“突出音乐特点”。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2月立项、准备阶段: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研读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如《新课程教学设计》、《音乐课程标准》等。明确培养学生音乐聆听习惯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音乐欣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3月到4月研究、实施阶段:

在各班展开调查,了解学生音乐聆听中出现的难题。从激发学生对音乐聆听的兴趣,从课堂、课余兴趣启发,引导多去欣赏音乐。利用学生喜欢电视的特点,由此引导他们聆听一些高雅音乐。音乐聆听也是小学音乐的欣赏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年级的学生对聆听音乐的感受及方法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尝试新的教法,发现学生音乐欣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觉得欣赏课乏味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对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习惯,同时带动学生提高各课学习的兴趣。

第三阶段:5月上旬总结、提升阶段: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学习笔记、研究体会、调查报告、个案分析等材料,撰写有关学生音乐聆听习惯有效性的研究的读书笔记、论文。

第四阶段:6月中旬结题、评审阶段。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

2.学生阅读现状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个案分析等。

3.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课题实施方案 篇3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语文组成员众多,也可以分为两个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学科组长原则上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个人也可以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导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

(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课题实施方案 篇4

一、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界定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龙门中心小学是灵台县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校,

五、六年级学生来自七村六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因而,我校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通过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 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认为,儿童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它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抽象过程从客体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对形成这类物理经验形态的知识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二种是叫逻辑—数理的经验,它发端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它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课堂上学生在教师主导的“问题场”里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等,通过亲自参与操作、活动、游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情节;主动地感受经验获取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进行练习选择的策略研究。

3、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体题组的研究。

4、如何通过设计练习,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5、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6、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实践,阶段性小结。(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 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及相关资料(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前测,调查问卷

(一)。

(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

(6)后测,调查问卷

(二)。

(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

(8) 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解题能力研究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7月)

(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抽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从各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这一部分调查研究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为课题的研究作一个全面了解。

2、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在实施阶段之前和实施阶段之后各设计一套问卷,为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效的数据。

3、观察法:根据研究课题,有选择地针对学困生课堂练习的各种情况,采取研究者或凭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其他摄像、照片等,注视课题研究的现象,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

4、数学法: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一些课题研究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条件:

1、主观条件:课题成员是新课程教材的任教者,并且参加过各级各类关于新课程的培训活动。平时注意积累教科研知识。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2、客观条件: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管理来实施进行。目前我校数学科组也有相关的教研活动,需要将其整合,协调统一,滚动发展,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部分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而相关的教研活动、相关的教师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资源保障,是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充分条件。

资料设备上,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电脑,能够上网查找资料,都申请了数字图书帐号,可以减少我们本地区信息闭塞的劣势的影响。我们熟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帮助研究,学习过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比较法等方法开展研究。

预期成果:

1、论文的撰写。

2、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练习题组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力。

3、通过实验: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4、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杨福林

课题实施方案 篇5

课题名称: 所属项目名称: 课题承担单位: 项目主持单位: 课题负责人: 课题起止时间: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项目下设的课题重点说明在所属项目中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二、课题相关行业、领域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本单位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基础

三、课题任务与目标、考核指标

1、课题任务

课题任务应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责任和完成工作的范围、界限,要对课题全部工作和成果做整体描述,要阐述课题任务在项目任务中的定位、作用及与其他课题的关联方式

2、课题目标

课题目标内容应完整、明确,并能够考查课题完成的程度和实际效果,包括定性、定量两个部分,定性的`内容应概括课题预期效果的几个方面,定量的内容应说明预期效果的程度和范围

3、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应体现课题目标预期完成程度和水平,以及与课题各项研究开发内容预期完成情况的考核、指标体系应系统、完整、客观可检查。其中,对于软件类成果应明确实现的功能和性能等。

说明:目标、考核指标应可查、可测、可看,具有成果的依附形式或载体。目标、考核指标的设置应在充分理解项目任务分解的基础上确定,切实满足项目队课题的要求,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切实满足项目对课题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主要研发内容、关键技术及创新点,对完成课题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充要性

五、课题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

1、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

依据课题任务要求,结合国内外技术发展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论证前应充分分析和阐述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对不同方案和路线加以比较和论证说明

2、课题组织实施与管理措施

课题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措施应能保障课题的正常实施;应能落实课题实施所需配套条件;课题负责人应能切实履行课题管理职责;应能落实课题任务所需的研究团队和配套仪器设备、经费等条件,有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

3、课题委托任务

如有委托研究的任务,受托单位确保委托任务完成的措施;如有多家单位承担课题任务,阐明课题的任务分工及相应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六、课题各年度任务目标、考核指标及研究开发内容完成的计划进度

课题应按季度填写计划进度与阶段目标,阶段任务目标应明确、可考核,并能够满足项目及其他相关课题计划进度的要求,具体年度计划形成表格。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七、课题经费预算(总表)、课题研究所需的配套条件及来源

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其他仪器设备等共享性资源、承担单位的保障措施,包括承诺的研发队伍、资金、研发设备和场地、课题管理等支撑条件。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八、预期成果形式、知识产权归属与管理

九、课题完成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成果推广及产业化方案

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方案应明确课题成果的应用推广领域、拟采取的具体推广措施或推广计划、课题成果的宣传方式,以及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及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的计划。

课题实施方案 篇6

一、课题介绍及研究背景

《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的研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凡在讲台上有过一年半载经历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极力地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自身教学任务很重,没有把工作做到位;家长对这个问题不重视不配合,社会不良习惯侵扰着孩子,所以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位教师,得不到有效解决。再者,尽管很多老师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但很少人对其做系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究竟生活与教育之间能否划为等号,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断然是不能分割的。当下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能以书为伴,以题为友。忽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在学习上提不高,生活上不快乐,最后讨厌一切。这就犯了一个大忌——把生活与学习孤立开来。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在局部使这个问题取得一定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要实现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论证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1)观察现象,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从亲身工作经历中,掌握真实,有效,全面的观察信息。选择10个典型的同学为研究对象,以聊天的形式挖掘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再和班级同学以及其父母沟通。

(2)针对问题分类总结分析。宏观表现反映学生心理变化,宏观表现导致的客观事实,外界事实作用于学生心理,心理作用于外界作用怎样形成良性的.互动。以社会生活——心理作用——学习生活为主线。

(3)提出合理可行办法和意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从规范生活习惯入手,其次才是提炼学习生活中的知识。阐明生活是第一性的观点。使父母明白学习好的前提是让孩子爱家庭,爱自己,爱生活,最后才能爱学习。

(4)后期跟踪观察,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原则:采集信息客观真实性

选择对象具有代表性

分析从现象到本质

方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

问卷法;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选定课题课题论证申报立项

实施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8月

制定方案——3月1日至4月10日

启动开题——4月11日至4月30日

实施研究——5月1日至8月31日

总结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成果总结——9月1日至10月31日

鉴定结题——11月1日至11月30日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以论文形式论证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3)对孩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课题实施方案 篇7

为了推进“低重心,大面积,专题式”的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群众性草根式教育教学研究,使教育科研有效地发挥改进教育教学、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同时帮助教师积累专业生活经验、丰富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育科研真正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经研究决定,我校开展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师小课题研究。

一、基本涵义及定位

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研究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立足校本、贴近教师、植根课堂的有效科研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科研大众化、平民化、草根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小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和参与研究。

二、选题要求

选题本着“小、活、实、短、平、快”的原则进行,一线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小,即研究的范围、问题规模小,内容具体,但问题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能由点及面,实现推而广之,可以围绕问题持续深入滚动研究;活,即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流程简化,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实,即问题是本学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有效上,凸显实效性;短,即周期短;平,即符合教师的实际研究水平,快,即见效快。选题范围主要是研究班级教育管理和学科教育教学,学科教育教学主要是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三、研究周期

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则两至三周,长则三至五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研究方法

一般拟采取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教育观察(课堂观察)、调查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五、课题组成

一般为1—3人,不超过3人,可以是个人课题,也可以是小组课题。

六、操作流程

小课题研究一般可以采取“深入问题场景(课堂)———发现问题和困惑(提出小课题)——分析、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法(研讨对策)——合作实施或个体实践——总结提升”的操作程序。

1.学校沙龙会于每学期期初由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为主题的科研沙龙活动,指导教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小课题,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选题要符合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实效性和推广性等标准。

2.教师收集有关这个问题的相关材料及他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学习,思考和规划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和行动,筹策并制定出行动的计划。

3.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实践,及时记录和收集研究过程的原始真实材料(包括视频材料),写教育教学笔记。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行动反思,调整行动计划。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尽可能把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行为作为一个过程表述,即不是静止描述教育行为,而要说清楚事情的'演变过程,总结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教师及学生行为变化的曲折过程,并尽可能用较为全面的事实表述实际效果。

4.教师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二度研究”),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的材料,准备参加学校或区级的鉴定和评审活动,沙龙会要定期督促、检查研究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召开小课题研讨会,开展小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活动,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5.学校沙龙会要及时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小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开展校内、校际或区级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和评审、成果推广活动,校内、校际活动由学校沙龙会安排。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向学校或区教科室申请结题。结题时主持人须提交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或叙事报告)、《研究工作报告表》、《研究成果申报表》各一份(包括附件:结题研究课教案或主题教育方案)。

6.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成果推广形式,搭建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如开展课堂研讨、科研沙龙、小课题成果交流会、小课题论文评比等活动;汇编《小课题研究课题通讯》、《小课题结题报告集》、《教师小课题感言集》、《教师小课题论文集》、《教师反思、评课集》等文本资料。

七、成果表达方式

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研究成果。小课题研究倡导多样有效的成果表达方式,一般可以采用行为(教学)和文字方式,文字除研究报告外,可以采用教育教学的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个案报告等方式,经典或优秀的活动方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程资源、学生作品等也可作为成果表达形式。

八、管理要求

1.学校层面的小课题管理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实施,区级小课题的申报和管理由学校教科室对上报课题进行指导,并择优(小、实、新)上报区教科室。

2.区级小课题申报时间和区级科研课题申报时间一致,研究方案字数在1000字左右,研究报告字数在20xx左右,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课题研究报告表样式见附件。

3.建立小课题管理制度。

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学校教科室须依据制度来规范执行,让制度在具体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效性。探索制定《小课题管理办法》、《小课题结题鉴定评审制度》等制度,从把握到实施,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有效地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把小课题研究与对学校的考核、督评及对教师的考评挂起钩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保证小课题研究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课题实施方案 篇8

xxxx年5月,我校被凉州区教育局确定为全区重点试验校之一,参与“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课题的试验实施工作。根据凉州区教育局“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课题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我校选择“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子课题开展研究实验工作。为了扎实做好本课题研究试验工作,特制定本课题研究试验工作,特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作为全球通用的英语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英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决定把小学英语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对小学开设英语课做了具体的指导、督促且规范了规范。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战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协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我校英语教学现状:英语课时开设缺乏,英语教师短缺,各学段教材不统一,教学衔接不好,学生学习过程出现断层现象严重,年级之间的衔接断层。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的学生甚至感觉英语就是天书,无从下手,最后导致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如何在有效的四十分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语课的学习中来,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英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探索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有效的战略、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发明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耐久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乃至终生学习英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综合素质,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4、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发和研究,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学校的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

5、进一步探索学生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个阶段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了解这个阶段外语学习的基本特点。

6、进一步探索在课堂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7、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毅力;

8、进一步探究如何坚持学生学习英语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9、进一步熟悉学生的特点,学习语言的特点,学习语言中存在的共性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的教学战略、模式和方法;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并在全校推广;

2、进一步丰富、验证、发展和实施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校本教研。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战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协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人本主义学习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沛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协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与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发明,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3)、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达到知识、技能、道德、人格的和谐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界定和理论假设

课题的界定: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兴趣的发生既受主观因素影响,也与客观条件有关。有吸引力的事物能够引人注意,这是客观条件的作用;个人知识经验的丰富性,教养水平的高低,这些主观因素对兴趣的发生也起重要作用。兴趣也和主客观特性是否相适应有关。研究标明,中等难度的任务,往往与个体能力相适应,最容易引起人的兴趣。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激发不了人们的好奇心;过难的问题会使人望而生畏,信心缺乏。它们都难于引起人的兴趣。

课题实施方案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倡导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拓展。

2、 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上阶段试行课堂发展性语言评价的实验,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校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因此制定五个“W”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决定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办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实际能力,确立了学校总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这五个“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学什么)

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理解所学的知识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now-why

(为什么要学)

从个人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提出所学知识有关含义与什么相关的推测

已有知识经验的推测引起争议

Know-how

(怎样学)

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

从知识的意义出发寻求运用知识、经验与新知的关系

对怎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Know-who

(与谁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筛选-获取),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Know-where

(何处搜集,用在何处)

搜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调查、电话、网络),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的交流

整个学习内容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分别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课堂师生交流--课堂生生讨论--课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分别申报和实施子课题(见下表)。学校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建立在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学科 课题 负责人

学校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数学科 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黎素清

语文科 勤积累 促写作 谭炳森

英语科 小学英语双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李桂源

科学科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吴小勇

三、课题研究目的

运用此模式,进行课前准备,课中体现,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此模式相关的五个“W”,使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当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该模式的确立就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爱教乐学、和谐民主、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一种多参与、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讨的乐学课堂情境。

四、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这个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将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互教互学,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以教师意志而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这个教学模式建立,改变部分教师“教教材”的现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准备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终身。

3、课题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执行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把握的两种偏差:

(1) 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过程。

(2) 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对知识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施全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实践--理论,并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补充完善。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能力培养的原则。本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评价、勇于创新,实现“让知识走进生活,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3、师生互动和谐的原则。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4、个性原则。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语感基础、地区特性、学习环境的现实,适当调整课题的宽度和纵深度,以便更本质地进行课题研究。以实验班及其人员为典型例子,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具体材料,包括课堂实施方法、步骤,整理分析个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足,形成自己理论。

六、研究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xx年10月至20xx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xx年10月至20xx年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共识、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审定,并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

2、实施研究阶段: 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为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五个“W”教学模式学习体系方案,学习计划,促进全员参与。开设试点班,选择实验教师,以“五个W”教学新模式为主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并以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进行过程心得体会及小结。以此构建五个“W”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五个“W”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3、总结阶段: 20xx年9月至20xx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这阶段主要是整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类活动记录情况,召开结题会议,分层结题,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学校特色办校的发展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均为课题小组成员,学校的总课题由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落实。分管学科教学的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学科子课题负责人,做到领导重视、全局规划、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我们选择的课题小组成员,从年龄上看,青壮年与青年的结合;从教科研业务水平上看,是经验型与探索、创造型的结合。

3、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从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响力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经费保障。学校从学校的经费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专门保障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开展。

八、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撰写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各个学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点的五个“W”教学模式。

预期完成时间:20xx年3月。

九、最终成果及其应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能自主地搜集知识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年青的教学骨干教师,特别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将试点班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VCD,进行交流,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课题实施方案 篇10

一、研究目标

1.提高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念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也是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方法是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目标。

3.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地理素养不断提高。表现为学生对地理的喜欢程度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目标达成度不断提高。

4.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针对不同的课型,构建若干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或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5.教师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每年都有相关的研究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课题结束时,争取出版一本研究成果---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并通过课题带动,让一部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出现更多的优质课获奖者、教学能手。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当时,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期望以此理念指引教学,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在引入与研究“有效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确两点认识:一是有效教学的支持理念与理论基础,二是我国的文化背景、教学条件、学生学习情况与国外的区别。

就国外有效教学的形成背景而言,它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产物,是工业管理理念引入教育教学的产物。半个世纪过去了,国外人们的管理理念与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了变化,有效教学的内涵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我们必然把有效教学与我们的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简单的模仿、照搬。

现在,理解与阐释“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对“效”字的理解。与“效”相关的主要词条有四个,一是效率,二是效益,三是效能,四是绩效,成绩。

效率是指某一特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它追求的最大的产出(效果)与最小的投入。

效益是指某种有益的效果,即达到合乎目的、主观期望的满足程度。它反映了人们的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效益是评价各种活动的基本指标,其活动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活动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效益形成和影响的时间期限,可分为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凡对事物长期发展甚至终生发展有持续促进作用的,称为长期效益;凡有助于眼前评估的则为短期效益。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绩效又称效绩、业绩,体现于完成的工作,取得的成绩。这种成绩既可以表现为事物变化的结果,也可表现为事物变化的过程或个体的行为。绩效也可以理解为效果。

效能本意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即既能有效地达成目标,又保持这种生产能力。一般来说,效能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积极成果,这些成果应该基本满足该事物所面对的社会的合理要求;第二是高质量的内部结构和人员素质;第三是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收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环境做出更大贡献。由此可见,效能区别于效率的另一个指标是获取的途径、方法不同。

效率、效益、绩效与效能四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其产出有效指标是效果。绩效强调工作所取得的结果,重点表现在量的大小,并且这些成果是通过劳动取得的,既包括有益的成果,又包括无益的成果。效益(成果)是有益的效果。假定某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积压,变成废品,那么这些产品(效果)就没有效益。效益是指系统有效产出(效果)与系统全部投入关系,强调的是有效性。

效益不是效能。效益目标的实现与否并不标明高的效能。效益是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效果的好坏体现着效益的有无,却不一定体现效能的高低。无论是好心办错事,还是坏心办好事都不是高效能的产物。

用“效能观”取代“效率观”、“效益观”、“绩效观”是我们思想的一次重要的超越。“效能观”既重视组织行为的效率,也重视组织行为的效益,同时也密切关注组织内在结构和素质的优化。在这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里,无视效率显然是不理性的,因为没有效率的效能就是不计成本地消耗资源。同时,提高效能就是要能更多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只有在“明确方向”,在满足了社会的要求的前提下,做得越好、越经济,就越有效益。不仅如此,还要关注内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内外都能达到和谐成长与建设,才是有效能的'。

确立教育(教学)“效能观”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它的确立也标志着教育发展观树立了新的价值尺度。为此,研究和贯彻教学效能观既是适应时代发展与需求的新的思想,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需要的一种策略。

有效教学应该是追求高的教学效能的教学,它是指教师协调教学系统因素,有效组织教学,实现教与学一体化,持续地、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目标。其主要指标包括:第一,效果性。高效教学的第一要义是优质教学。第二,发展性。不断改良的认知结构与不断提高的认知能力。高效教学的第二要义是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第三,经济性。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第四,批判性。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只有来自自我批判的力量才是最持久的、最根本的发展动力。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包括兴趣、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

(1)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指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达到发展的最佳效益。学生的发展首先是健康心理的发展,其次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二是全体的学生的共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均衡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追求。三是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认知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性,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2)关注教师的发展

有效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的发展包括敬业精神的发展、专业水平的发展、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学反思与自我批判的发展等综合性发展。

(3)关注效率

从经济学的视角上看,用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产出,即上面提到的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

三、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原则,更具灵活性和导向性。

就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家教学理论(学说)之精华,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风格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

我们认为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策略有:

1.教学氛围愉悦化

建立愉快、喜悦、和谐、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氛围),是成功实施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基础。

(1)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包含下列基本要点:

第一,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因而,—切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言行都是不文明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违法的。

第二,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三,师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四,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从世界观的形成、知识增长、能力培养、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等方面以身作则全面指导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课题实施方案 篇11

一、课题的提出

1、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提出改革、创新幼儿教育,开发科学工作坊,是让幼儿自己去“工作”,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经验的获取,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求知欲、好奇心、主动探索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品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这些可贵的品质与能力正是当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2、新《纲要》理念下的幼儿科学教育需要“自主探究”

20xx年新《纲要》颁布,对“幼儿科学教育”做了精要的说明,其核心就是“自主探究”。它要求教育者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而科学工作坊就创设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讲幼儿听的环境,而是幼儿在做中学,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教师也得以深入到儿童学习过程之中,学习儿童的学习方式,理解儿童是如何理解、认识事物的,从而得到发展。

3、传统的科学发现室急需变革

幼儿园要有专用教室,这是当前教育现代化对幼儿园硬件的要求。许多幼儿园里设有科学发现室等专用活动室,在班级自然角、科学角也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材料,可是大多数活动室很少得到孩子们的光顾,许许多多的材料并没有实现其价值。幼儿是否真正做到了与材料的互动?如果有,教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我们开展研究,建设全新的科学工作坊,充分发挥其功能,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与事物、材料,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探究发现、积累经验,也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现的机会与场所,引导幼儿开展主动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4、是幼儿园持续发展和自身特色形成的需要

我园一直坚持以科学教育为特色,“XX”、“XX”期间开展了幼儿科普启蒙教育和科学教育园本课程建构的研究,“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力争有所突破,深化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同时这种幼儿自主性学习,通过操作和交往,建构自己的经验的活动也是对我园“九五”、“十五”期间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具有独特价值。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界定

“工作”在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指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必须通过“工作”来完成,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在本研究中“工作”指幼儿自发地选择、操作教具自主地学习、交往、探索并在其中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

科学工作坊借助传统意义上的作坊,在材料投放上可以是比较丰富,杂乱、多元化的,其环境布置可以随活动的发展而变化,不断地充实和调整,是动态的、关联的。在空间的设置中,也更关注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小组活动及团体活动的空间、作品展示的空间乃至个人秘密的空间。它在功能定位上更注重让幼儿自主探究,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建构生成。活动形式以探究和交往为主,重视将幼儿工作和学习融合,注重在行动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因此我们所研究的“科学工作坊”是指在幼儿活动的空间里,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工具,配置专业的指导教师,创设出一个探究性的、交往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种可用的材料,采取小组、个人活动形式自主地学习、探索,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在材料提供上,改变以往科发室或科学角由老师预先设计、由老师提供的现象,改由教师根据幼儿兴趣、爱好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准备、提供材料。在师幼讨论、同伴间的交往和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科学探究欲望得以增强,科学经验得到丰富,创造性得到发挥,身心得到发展。

(2)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幼儿不在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任何教育活动都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运用幼儿园科学工作坊这个载体,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提供健康、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积极主动的探索。

3、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他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杜威又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所以我们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就能使儿童在活用中活学各种知识,因此获得的知识就能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建构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的目标、活动内容、环境创设、教师指导策略体系。开发、设计出符合新《纲要》理念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科学工作坊。

2、通过本课题研究,关注幼儿生活,挖掘身边活动资源,帮助幼儿熟悉各种不同的技能、技巧,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科学素养,使幼儿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协助教师们互相切磋,教学相长,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4、通过课题研究,不断生成活动资源,开展系列科学活动,彰显我园的科学特色,提高办园水平。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子课题设计

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目标体系建构研究。

在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充分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开展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目标体系建构研究。研究主要包括幼儿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

2、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材料提供与环境创设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幼儿、家长、教师的需要创设科学工作坊环境;科学工作坊操作材料的获取、有效筛选与投放等,确保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丰富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同时,材料及环境布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提供与环境创设都应该是动态的、关联的,所以要定期对活动材料、环境布置进行调查、评估,研究如何整理、调整和充实,

3、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设置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挖掘幼儿园园本资源,围绕幼儿园课程开发活动主题?选择那些幼儿可以理解、可以参与、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活情境和事件生成活动主题。研究如何根据课程指南和本园、本班实际,对科学工作坊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预设。同时,要把握好“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幼儿及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以适度的回应,及时生成下阶段活动内容。

4、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实施研究

科学工作坊的活动教师如何去引导,幼儿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开展“工作”?在幼儿自主探究活动怎样使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活动时间、人员如何安排?内容过程如何组织?与我园日常教学活动怎样结合?教师如何指导、记录和评价?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5、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内容研究

科学工作坊的活动内容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只作适当调整,它作为兴趣活动,是园本课程的延伸、补充,反过来也必将促进园本课程的丰富和完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观察记录幼儿感兴趣、有价值的活动,形成经验。

6、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相关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

研究如何引导社区、家长参与到科学工作坊的开发中来,为其提供各方面丰富的信息,为环境建设提供帮助,为活动内容提供资源,提供材料或参与到活动中来。

7、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管理与评价研究。

主要尝试开展用质化研究的记录方式做科学工作坊的活动日志记录研究,研究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去观察幼儿,多种形式记录幼儿活动,形成记录、分析、反思的日常工作习惯,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准确评价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更好的改进不足。

子课题设计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我园活动室设置的实际状况,我园科学工作坊主要包括探索、制作、生活、种植四个活动区,各区分别开展以上内容的研究工作,所以按区域设立子课题如下:

1、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探索区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幼儿园科学工作坊制作区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3、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生活区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4、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种植区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瑞吉欧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等,对近年来出版的理论书籍和杂志中的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作比较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对这些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可借鉴的经验,加以验证,并补充完善,形成合理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

2、调查研究法:我们将通过多种调查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本地区幼儿园活动室使用现状,以便进一步制定、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一起制定方案、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并进行教师指导策略的研讨、总结,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4、观察记录法:结合课题实施情况,针对某一次活动、某一幼儿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观察、访谈、日志记录、视频影像记录等方法手段收集研究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结论,指导课题实施改进。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4月)

①成立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②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

③撰写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落实各子课题,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

④召开开题论证会,广泛征求专家组意见。

⑤综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内容,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

2、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建设阶段

①20xx年5月—20xx年6月:启动课题研究,在幼儿园小制作、纸艺、陶艺等兴趣班的基础上,建设探索区、制作区、生活区和种植区,规划各区的场地,明确科学工作坊各区研究目标。

②20xx年7月—20xx年8月:课题组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教师构建科学工作坊各区的目标体系、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③20xx年9月—20xx年10月: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交流各子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研究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材料收集与筛选,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

①20xx年11月—20xx年2月:组织、指导幼儿开展各活动区活动。开展各区活动实施与教师指导的实践研究。

②20xx年3月—20xx年5月:根据研究开展情况,开展家长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结合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不断完善、充实活动内容与材料,更新各区环境布置。

③20xx年6月—20xx年8月:开展园亲子科技节活动。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汇报中期阶段性研究成果。

④20xx年9月—20xx年2月:开展对外开放、展示活动,建设幼儿作品展览厅。

第三阶段:反思阶段

①20xx年3月—20xx年6月:探究以质化研究的方法,开展各活动区活动评价研究。

②20xx年7月—20xx年8月:编撰教师课题研究优秀论文集。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做好结题验收准备。

②继续教师论文集的编撰工作。

③完成各子课题与总课题研究报告。

④邀请领导及专家来园鉴定研究成果。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近年来,我园先后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建构幼儿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和区教育局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幼儿园办园特色的形成、社会的广泛赞誉。

2、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园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园领导愈加重视对教科研的研究与探索。对教科研工作大力支持,身体力行,带头参加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组织教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了课题研究制度、论文评选制度、学习制度等制度,鼓励教师人人参与省级课题研究。

3、幼儿园成立了从园长室-教科室-教研组长-教师四级管理网络,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开展教科研论文评比等。营造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氛围和热情。全园教师按照所属的园教研组参加园级课题以及区级课题的研究,使每位教师都具备了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每年的省、市、区论文评选已成我园常规工作,每次我们都能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教师论文在省“师陶杯”、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教师教科研论文的水平逐年提高,取得较为丰硕成果。

4、围绕本课题,我园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整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幼儿科学教育专著,下载了中国期刊网上的许多与幼儿科学教育、探究式活动、做中学相关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

5、我园为公办园,科研经费有充足的保障。园内设有资料室,资料齐全,更新及时。各班配有电脑,并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连接,研究资料、信息获取方便。

八、预期研究成果

幼儿作品陈列室

亲子活动方案、对外开放活动方案

物化的科学工作坊

《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方案集》

《教师优秀论文集》

《幼儿园科学工作坊开发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马金凤(课题主持人小中高)

吴思英(课题负责人小中高)

蔡伟(组织、实施小一)

刘春英(子课题负责人小高)

王蓉(子课题负责人小高)

钱星球(子课题负责人小高)

包敏玲(子课题负责人小一)

王军玲(参与课题研究小高)

于杰娟(参与课题研究小高)

张纯(参与课题研究小高)

周桂花(参与课题研究小高)

王娟(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朱鸣琴(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宫云菲(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崔玉(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周奕(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鲍庆(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周丹(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彭菊(参与课题研究小一)

课题实施方案 篇12

为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全市小课题主持人的研究精神,根据XX市教科所xx年12月22日文件关于加强小课题研究的动态化管理,我校已上传小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名单,以加强小课题的过程化管理。

一、小课题研究方案检查时,有部分方案没有按时提交,本次征文我校所有的`课题组均按时间要求及时上传(时间要求是),小课题研究工作比较繁琐,但最后结题必须积分规定分数才能结题,衷心希望各课题组对有关要求认真对待,否则工作做了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题主持人要认真阅读XX市教科所“20xx-20xx学xx年度XX市小课题研究时间表”,严格按课题研究时间表完成课题任务,xx年级组长,成员之间要随时相互提醒。教科室不再电话通知,参看学校博客及市教育科所博客。

二、为及时了解市教科所对小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请各主持人每天能及时浏览XX市教科研博客,内有详细的相关要求,更有利于各课题组工作。

三、所有博文如果上级没有特殊要求,请上传者必须按学校文档要求正确美观编辑,以免影响成绩。本次征文有的主持人打分较低与此有很大原因,要原创,不要抄袭。

四、为让各课题组成员了解小课题相关文档评分标准,了解自己打分情况,附表1和2是通报上次检查我校市级

课题实施方案 篇1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20xx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 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园讲座、指导、引领。

4、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5、邀请区教科室领导、专家开题论证,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9月)

XX年3月

1、分析全园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劳动学习习惯)

2、各班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

3、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4、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4月

1、各班进行活动观摩。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

3、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5--6月

1、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3、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 (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3、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市、区的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指导帮助。

2、幼儿园投入一定的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园长,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园骨干教师,有一定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积累。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主题活动方案集

十、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方云琴(园长):课题主持人 小一

2、姚 豫 : 课题研究者。 小高

3、颜春梅:课题研究者。 小一

课题实施方案 篇14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创建高效课堂。结合高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以“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立足教学实际,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原则,全校教师共同参与,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针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实实在在地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实施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3、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三、总体思路

以校为单位,制定校级研究课题,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课题负责人,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研究过程、收集资料等。教师个人以校级课题为参考依据,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出个人研究课题。全校上下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4月上旬)。结合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市教研室制定的“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这一总题为依据,结合我校一年来在实施导学案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校级课题“导学案模式下的小组合作研究”。教师根据这一总题,制定出自己的的子研究课题。

2.申报立项(四月中旬)。校级课题研究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教研室提交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并在校内公布立项的课题。教师个人及时向教导处上报研究的子课题。

3.实施研究(20xx年4月-20xx年5月)。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并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20xx年6月上旬)。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子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校级课题要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向市教研室进行汇报。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5.成果鉴定与推荐(20xx年6月下旬)。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广,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子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督促教师将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子课题研究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校级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子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能力突出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38 4054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