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培训方案例子(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医疗质量培训方案例子(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疗质量培训方案范文1

1 医务人员科技档案素养不足现状分析

医务人员轻视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

⒈大部分的医务人员对做好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及其利用价值的认识不到位,平时只注重医疗科研工作,轻视科研资料的归档,错误地认为:自己在医疗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一定要归档,归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储备形式,是发展现代科学和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国家的财富,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擅自处理或自己保存。

2、医疗科技档案存在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档案室设备简陋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医疗科技档案材料,已完成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材料没有随时归档,即使是代表医院科技实力的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和部分获奖成果材料也因医务科研人员的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归档或缺失。呈现出“四多四少”:即一般性医疗技术材料多,关键性医疗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专业医疗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少;复印件多,原件少。

3、医务人员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在年会上宣读的文章、在学术会议上交流的文章,总是私自保管,没有意识要及时复印交医院档案室统一收集到“刊登论文”档案中去。

4、考取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医院档案人员会要求其配合填写“医疗专家简介”时,个别医务人员会不认真填写,马虎应付,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为医疗队伍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根本不了解“医疗专家简介”是归档的有实体的编研资料,对提高科研档案的质量和临床工作的指导性工作的作用。

这些现状,客观上因为医疗工作多、任务重,主观上是缺乏牢固的档案意识和对做好科技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不强而造成的,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发展。

2 加强科技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科技档案工作正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医疗科技档案工作平时做好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做到常做常新。基于科研档案工作出现的种种不足,结合医疗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科技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是做好医院科技档案工作的首要措施。

开展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档案意识

鉴于医务人员对科研档案认识的不足,在医院内举办科研档案的宣传已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利用横额、宣传栏、OA网、医院网站加强《档案法》、《广东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考核标准》和《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正确认识科研档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保证科研档案的安全和归档质量。

举办科技档案归档技术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的档案业务水平

如何把握科研档案与医疗科研活动的关系,遵照档案管理的分类原则、归档范围,是提高科研档案质量的关键。如: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档案类别设置就有八个一级类目,即党政工团档案(代号:A)、基建档案(代号:B)、设备档案(代号:C)、会计档案(代号:D)、已故人员档案(代号:E)、特殊载体类档案(代号:F,包括声像档案[1照片;2录音带;3录像带;4CD;5VCD、DVD]、实物档案[6奖旗、奖杯、奖牌、奖状等;7题词或手稿])、医疗科技档案(代号:G)、专业技术人员考绩档案(代号:H)等。据了解,医务人员都参加过病历档案的知识培训,但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没有参加过科技档案的知识培训。医院从做好科技档案工作、提高科技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正确掌握档案分类原则、归档范围、管理知识及信息开发利用技能,最大限度地融入科研活动中,并贯穿始终,让档案专业知识的触角伸向所有产生档案的地方,以保证科技档案归档工作的规范与合理。

紧贴科研任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医务人员提高甄别能力

近年来,各级医院在“科研兴医、科教兴院”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严把科技档案质量关,把静态的档案变成动态的信息,活化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服务。医务人员是医院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主体,医院要经常聘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对如何甄别研究结果的价值做好方向指导,使医务人员有准确的甄别和判断力,才能够有意识地整理资料形成档案,防止档案的流失。同时,坚持与时俱进,走改革与创新之路,要把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观念真正落实到医疗科技档案实际工作中。

引导医务人员配合开展多种编研活动,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率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对科技档案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面也就越来越广,科技档案也越来越表现其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医院档案工作者要引导医务人员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多种编研活动,使科技档案更好地为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要想加快科学研究的过程,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充分可靠的资料。同时,科技档案在医学活动中为总结前人经验准备了资料,为后人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离不开档案的帮助,有了档案的帮助人们可以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借助于科技档案,后人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促进医学科学进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医疗质量培训方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医疗培训。

医疗质量培训方案范文2

一、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的意义、目标

医疗安全和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旨在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和质量服务意识,增强*一院主人翁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院的优质品牌。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一院的优质品牌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教育对象:全院职工

四、教育形式和总体要求

各科室要高度重视这次医疗安全教育,认认真真查找本科室、本部门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隐患(包括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及其落实执行情况等方面),根据医院的教育主题和服务理念口号确定本科室、本部门的主题和内容,采取调研、讨论(案例剖析讨论)、培训、整改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教育和行动实践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做到科科有行动、人人有触动,使我们的服务让病人感到满意,让病人为之感动。

教育主题:全院行动起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消除医护安全隐患,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

服务理念口号:善待病人善待生命品质是医院的尊严。

五、总体安排

(一)、由党办、职建办负责召开医生、护士、科主任等三个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进行有关医疗安全方面的调研。

(二)、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为主,各科室积极配合参与,对全院职工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的集中教育培训。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1、医生及医技人员的教育培训:

按①副高以上人员;②中、初级职称人员两个层次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按照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同层面人员的培训内容、案例剖析要有所侧重的原则,每批安排三个单元,其中医疗安全现状分析和重申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防范医疗安全隐患为一个单元;有关医疗事故案例分析一个单元;结合医疗诉讼案例进行专题法理教育一个单元。

2、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分层次进行“法律意识与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护理工作环境的安全建立及维持”、“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护士语言行为存在问题及规范”等有关医疗护理安全内容的培训。

3、行政后勤干部的教育培训:

组织案例分析、增强医疗安全管理、服务临床一线意识的专题讲座。时间安排在12月初。

医疗培训方案范文3

系统性的员工培训,第一步应全面掌握医院各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从而有的放矢的提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

医院管理人员的需求一是指医院行政管理层,包括医院院长、副院长以及院级党务干部,其工作重点在于给医院管理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二是各医院临床及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是医院具体各项医疗服务行为的执行者、负责各项医疗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医院正常运行各项任务的具体指挥及操作的一线责任人。研究表明,我国医院管理队伍的主体依旧是由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转岗而来,绝大多数是靠经验来管理,缺乏有效、科学的管理专业知识。而医院领导层的管理职业化水平欠缺。医院决策目标管理、医院经营模式、医院质量控制、人力资源培养管理、医院财务运作运营、医院市场推广、领导理念与领导艺术以及具体项目执行力等学科在目前医院管理中的突显出相当的重要性,而上述各个环节的知识都需要系统完善的学习及培训。

新员工岗前培训的需求近些年由于医院业务快速扩张的需求,新进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新员工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环节、了解医院的人文文化氛围、掌握岗位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是投入到新岗位工作的前提。具体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院史教育、国家的有关卫生领域法律和法规教育、三基培训和院内外急救技术培训、职业道德素养、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等,以上培训项目均能有效地帮助新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信心,缩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并为今后尽快进入医院工作状态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使新员工很大程度地避免其浪费时间或降低犯医疗差错的风险,是医院培训的重要一环。

临床医疗技术人员的需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是医院运行的主要技术骨干,其包括医师、检验师、药剂师、技师和护理人员等。医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除了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外,还应进行其他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因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满足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医疗法制环境的剧烈改变、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大幅提高以及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关注,尤其是近些年医患关系的新形势的变化,诸如此类的新变化都对医疗一线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同时医务人员在掌握基础专业技能的还需要具备本专业创新科研能力、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以及新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的良好维护。鉴于此,医疗新技术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规范化培训、医患关系法制讲座等培训内容一直都是医院培训的主要内容。只有高质量的培训学习,才能从各个方面保证医疗人员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核心人才的需求核心人才即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人才,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重点就是培育核心人才,他们是医院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骨干,以医疗技术人才和服务技术人才为主,他们需要掌握高、精、尖的医学知识与技能,需要传、帮、带的传授能力,这也是对他们培训的方向。医院通常选拔专业水平拔尖,在该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领先实力并能以自己对专业的前沿实力带动本科室其他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这类的学科带头人,对于医院提供的前沿医疗科研培训具有强烈的需求。只有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的大力支持,提供相关的培训内容,才能满足其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需要。因此,医院应针对此需求安排高层次的新技术项目培训。随着我国医学学历教育的提高,一方面高学历人员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但同时普遍临床实践能力缺乏、医疗综合素质不足等现象。因此加大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较短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临床技能积累,同时掌握医疗行业相关的综合知识,对于这一层次人才的培训尤为关键,是医院水平提高的主体工作。

后勤人员的需求管理与保障服务工作是医院系统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医院各项工作及生产生活的基础;医疗服务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施,科研工作的推进,人员饮食、水电气等经常性保障,医院环境卫生的维护,医院建筑用房维修维护。近年来,随着后勤社会化的展开和推进,其中相当多的工作纳入了社会化经营,但后勤保障工作仍然具有服务性、整体性先行性、随机性、计划性、协调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在劳动安全、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突发事件的应急、劳动技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尤为重要。让后勤保障员工牢固树立后勤工作的整体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及法制观念,以完善的保障服务病人。

2培训内容及价值分析

医院管理培训近些年医疗卫生体制的大幅改革及人民物质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于卫生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尚未进入规范化轨道,致使现行的医院管理队伍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要求。因此,加强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树立素质学习、科学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管理人员卫生政策研究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医院事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发展障碍。伴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医院管理人员逐步走向职业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医院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很高的管理学科。只有通过医院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成为了解医学发展趋势、熟悉医院管理、掌握现代化信息技能、同时具有良好领导执行力和创新思维管理综合实力医院管理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医疗市场环境带领医院进行重大发展战略制定执行,同时对医院市场管理和经营运作、经济成本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医疗风险管理,在高水平运行同时保持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并在激烈地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不断领先的优势。

职业文化素养培训医院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文化素养以及医疗伦理道德方面的涵养等相关人文知识都离不开医院职业文化的培训。在完善的职业文化培训下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职业价值观。使每一个员工意识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承载的责任和义务,把责任意识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对医疗事业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要努力营造团结、积极、齐心协力的医院文化,让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医院的战略愿景紧密结合,形成健康、和谐、良性积极的医院文化,让医院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医院文化凝聚力,为医院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软实力”基础。

基本职业技能培训通常指临床一线医疗、医技、护理、医疗技术科研等技能培训。医疗职业技能作为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服务质量水平的基础,一个医院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医疗的先进性。其培训水平的保证与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通过长期良好的培训是医疗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技能,使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医疗工作规范,并能保持在该专业领域内技术领先的地位,可有效地增强医院在患者心中的美誉度。良好的技术技能培训,确保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可让员工及时有效减少由于科研和医疗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工作压力,并能提高员工的职业信心和工作价值的良好认同,从而减少人员不正常的流动和流失,同时也大幅度降低医院运行的医疗风险,并能保障员工的职业稳定和生活保障。所以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可为医院业务多元化、高技术含量发展打下扎实的技术保障。

新技术项目培训新技术项目培训是医院针对各专业领域新技术开展的针对性很强的高精技术培训,为加强学科建设和形成人才梯队而进行的高层次培训。一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会诊、手术示范和建立共同的合作项目;同时,建立一定的资金资助项目举办各类高级别的培训班,邀请该领域省内甚至国内领先的专家进行集中教学培训,并根据人才梯队有计划地选派学科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学习进修,掌握医学前沿医疗技术。此项培训有助于大幅提高新技术在临床一线及时有效的开展,可以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也更地让新技术推广到临床为患者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为医院建立国内外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形成自己特色的医疗技术、打造自己高水平医疗水平队伍奠定雄厚的技术基础。

创新理念培训创新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包括医疗理念的创新、医疗技术的创新、医院管理体制的创新、医院服务意识的创新、医院服务水平的创新。技术创新可以保障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满足日益提高的医疗要求;管理体制创新可以使医院的日常运作高效有序,同时可以克服旧管理方法的弊端;医疗服务理念的创新可以不断提高医院员工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项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邀请院外其他高校教师,企业高管、专业培训人员来授课从而塑造员工全方位的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医学技术和科研创新人才。服务意识创新可将医院服务延伸至院前的预防、健康指导和院后的随访、心理咨询等。总之创新可大幅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利于填补医疗技术的盲点,开拓和占领更好的医疗市场,同时可以让员工的医疗技术及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医院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持。

医疗职业安全及健康培训医疗职业安全是医务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包含医疗职业安全教育、员工健康保护、医疗法律保护、安全实施等培训。保证患者和医院员工的安全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医疗工作人员通过一定课时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全面掌握医疗安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医疗操作技术规范是保证医疗安全的根本保障。同时,该项培训可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安全及人身安全意识,增强保障患者安全意识,维护正常安全的医疗环境,从而弥补不可避免的技术缺陷并规避责任风险。早期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征兆并及时给予干预是降低风险最有效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把医疗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在一线临床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健康的防护也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医学职业暴露的危险严重威胁到医务人员的健康。针对员工的健康保障,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医疗隔离,注意临床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在发现职业暴露后及时科学的处理;总之在保证医疗行为安全的同时,保证医务工作者自身健康和安全,并有意识地通过法律更好地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利。

突发事件应急培训目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例如SARS、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使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上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紧急性及广泛性,稍有疏忽处理不力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医院必须具备高强度而稳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针对突发事件时间紧急、病源复杂、波及面广、传染性强、危险性高及社会危害性广等特点,要求加强医护人员全方位掌握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与技能的要领,这要求医院要开展传染病学、急救医学、中毒医学、灾害医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是当今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让一线人员掌握有效的处理方法,同心协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使医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减少突发事件对人们人身安全的损害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3如何有效开展全员培训

医院全员培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培训工程,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并及时反馈培训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流程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然后结合医院具体实施情况及培训反馈结果作出相应调整。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就是根据不同的医院科室、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不同的培训项目的特性,针对性的分析不同医院员工的培训需求,整体做到个性化的分析,然后依次来制定不同的培训项目,由此可大大避免医院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需求分析步骤通常包括发现不足-提出改进-信息采集-需求分析四个阶段。同时,培训需求分析需从3个方面着手解决即需改进的不足之处、培训对象、培训项目。

培训方案的制定确定培训需求后,就要依此针对性地来制定培训方案。一份科学有效完整的培训方案,对于培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订培训方案根据医院培训目标、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任务等综合考量制定。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费用预算以及总体的培训时间进度等。

培训实施培训实施是一项系统而计划性很强的教育项目。医院培训项目的成功有效的实施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医院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及人力资源部门大力的资金及人力的投入,受培训员工、科室主任、培训教师的统一配合。(2)具有相当实力的培训师资队伍及专门培训机构的统一管理。(3)合理科学的培训进度安排。(4)充足的培训经费预算。(5)完善的培训设施。(6)完整的培训工作记录。笔者认为一个可持续的培训实施,应该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将培训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只有制定一个长期规划的培训方案才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因此医院必须在制定计划时全盘考虑做长期持续的打算,在实施过程中把长期的培训计划分解成年度、半年、季度甚至月培训计划,最终落实到单个培训项目的管理。

医疗质量培训方案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为依据,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通过培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促进基本药物规范合理使用,推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卫生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培训范围

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重点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及培训教材

培训内容:解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讲授《指南》和《处方集》有关业务知识。

四、培训任务

培训采取分级集中培训、指导培训、讨论培训等形式开展。

(一)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培训方案,组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师资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培训考核、效果评估及全市总结材料报送。

(二)各县(市、区)卫生局具体负责将培训覆盖到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体医务人员,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和培训,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和效果评估,并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培训工作总结材料。

(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组织管理本机构的培训工作,按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并组织好本单位医务人员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学习讨论和培训工作。

五、时间安排

全市《处方集》和《指南》培训工作从12月1日开始至年底前结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全覆盖。

市级培训:12月5日前,制定下发培训实施方案。12月10日前,组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二级以上级医疗机构师资人员培训。

县级培训:12月20日前完成。

单位培训:12月30日前。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从维护病人健康权益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的重要性,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的落实。

(二)科学组织实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要求,科学谋划和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确保培训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要做好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的宣传引导工作,普及基本药物知识,转变不合理用药习惯,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医疗质量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病案质量;质量管理;重心前移

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书写质量,其重点是内涵质量,即突出病案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及时性〔2〕。病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病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和实践病案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经验和体会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强化法律意识,注重案例分析

保证病案质量是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的基础和关键。病案质量管理本身就是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3〕。病案作为合法的法律文件,其书写质量关系到患者和医生双方利益,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因此从法律高度规范病案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是医疗安全的基本保障。我院不定期的邀请知名法律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对身边或院外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警示分析,宣传病案质量的法律举证地位,定期开展“精析病例”、“精湛医术谈”等系列精品报告会,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维权意识和证据意识。

2健全质控体系,规范病案管理

为规范病案管理,我院建立了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式的四级病案质量控制体系。一级体系为院级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及医教部主任牵头组成,其任务是确定病案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对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意见。医教部质量管理科作为二级管控体系,负责执行病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制定病案管理的具体计划与执行各项管理措施,负责病案形成过程的全面、全程质量监控。三级管控体系是院病案质量督查专家库,主要对病案内涵质量进行评审和把关。四级管控体系为科室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质控组长、科室质控医师构成,负责病历归档前质控。三年来我院甲级病案率一直保持良好势态(>95%),未按时限要求完成病历书写现象、病历缺陷问题、终末病案乙级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杜绝丙级病历。

3重视环节质量,质控重心前移

强化科室质控小组职能随着收容量的逐年增加,单靠质控医师的大范围全面监控已不现实。遂将质控重心前移,使原先以质量管理科为重心的质控模式,优化为以科室质控小组为主的质控模式。科主任是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对提高病历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每月仔细评审出院病历不小于5份。科室质控组长主要负责该病区的所有出院病历质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予以修正完善。死亡病历、疑难危重病历、重大手术病历、纠纷倾向病历科室内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进行重点质控,每月形成《科室病历质量控制月报表》,上交医疗质量管理科。

加强运行病历质控力度我院实施电子病历系统以来:可以随时监控所有在院病人的医疗记录,从而使质量控制的重点从终末前移到具体的诊疗环节中, 特别是医疗文件的及时性、书写内容的准确性及书写的规范性。还可以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充分发挥事前提醒预防、事中跟踪监督控制,及时发现缺陷、及时解决问题,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改变终末病历质控模式

按照国家军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终末病案质量的控制我们做了大胆探索和改进,取消既往为片面追求甲级病案率而进行返修现象,杜绝了临床医师对终末病历返修的依赖性,促进病案质控重心前移到各科室。

院病案质量督查专家库由18位本院四级以上知名专家组成。对死亡、疑难危重、非计划二次手术、纠纷等重点病案进行例例质控,逐项把关,查找内涵质量缺陷,形成病案质量评价报告,全院通报。

4加强医师培训,规范病案书写

医教部质量管理科每月举办一批“住院医师病案书写及质量控制培训班”,由具有丰富临床管理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和专家进行病案质量的专题讲座,解析病案缺陷的原因,阐述减少缺陷,防范纠纷的有效对策。严抓岗前培训制度,对进修医师、研究生、新招聘住院医师实施上岗准入制度,病历书写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临床工作。

总之,病案管理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规范、注重质量、依法管理的原则〔5〕。良好的病案质量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也体现医院诊疗和管理水准。所以,提升病案质量,是提高医院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施婉玲,病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J].中国病案,(7):16-17.

[2]赵阳,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5):280-281.

[3]朱娅娅,金丽君,许文玲。加强病案管理 促进医疗安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11:77-78

38 925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