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具体实施方案精选9篇

圆圆 分享 时间:

制定详细的接种计划,明确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地点及目标人群,确保信息透明与宣传到位,如何提高接种率?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预防接种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预防接种具体实施方案

篇1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2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预防接种基本服务工作,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逐步均等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预防接种管理项目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保持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含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麻疹疫苗)疫苗高水平的接种率(98%以上)。

(二)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实施工作。

(三)在全乡组织对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1、项目覆盖全乡8个村。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流脑(A群和A+C群)、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继续在全乡范围实施。

2、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兔疫活动覆盖8个行政村、乡镇各机关单位全部目标儿童。

(二)项目内容

1、常规接种

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的常规接种服务。

因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采用过渡期免疫方案: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或麻腮疫苗,不足的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免疫程序,根据分配计划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第3、4剂次,不足部分继续使用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2、脊灰减毒活痪苗强化免疫对象为0—4岁儿童,每名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

3、发生炭疽疫情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应急接种。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按照会宁县卫生局、会宁县疾控中心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16号)要求,乡卫生院已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二)资金安排

中央财政安排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专项资金对国家免疫规划所需疫苗、注射器的购置费用给予补助。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由国家下拨的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标准为:

按照免疫接种程序,每名适龄儿童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需要剂次。每接种1剂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安排2元补助,用于支持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接种补助。

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每剂次补助1元,用于支持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接种补助。

四、项目执行时间

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执行。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执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时拨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各项活动的实施应达到相关技术要求。每项活动结束后,应有评估报告和总结。

(三)要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发放制度,按照补助与绩效挂钩的原则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定期、及时下发补助经费,定期对接种情况进行抽查。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3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到2008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08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 平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4

鉴于当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和各类传染病的防控需求,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保障幼儿园全体儿童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 保持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含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麻疹疫苗)等疫苗的高水平接种率,确保接种率达到98%以上。

2. 切实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实施工作,提高整体免疫水平。

3. 组织对适龄儿童定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确保无免疫空白。

二、工作措施

1. 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对幼儿园内所有适龄儿童进行“五苗”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组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及时接种。

在疫苗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过渡期免疫方案,如使用麻风疫苗替代麻腮风疫苗等,确保接种工作的连续性。

2. 疫苗管理

强化疫苗采购、运输、贮存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确保疫苗质量。

定期对疫苗进行出入库登记和检查,防止过期、破损等情况发生。

3. 接种服务

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流程,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接种场所进行定期消毒,保证接种环境的卫生。

提供优质的接种服务,确保接种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接种质量。

4. 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宣传册等形式,向家长普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5. 监测与评估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接种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措施

1. 组织领导

成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实施、执行及协调工作。

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 经费保障

确保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的充足,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

加强对经费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人员培训

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接种补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要求

1.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执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时拨付。

2. 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发放制度,按照补助与绩效挂钩的原则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3. 按时建立接种卡、接种证,确保建卡率、建证率达到100%,卡证符合率达到100%。

4. 认真落实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及时补种、补证。

5. 严格执行“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注射制度,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幼儿群体的健康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保障我园幼儿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时的健康安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本方案为构建一个快速响应、科学部署、全面覆盖的幼儿应急预防接种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 成立应急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保健医生、班主任及后勤人员为成员,负责整体协调与指挥。

2. 明确各岗位职责,保健医生负责疫苗接种的具体安排与监督,班主任负责家长沟通与幼儿信息统计,后勤人员负责物资准备与现场秩序维护。

三、工作流程

1. 信息收集与评估:密切关注上级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结合本园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2. 家长沟通与宣传: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详细介绍疫苗的种类、接种意义、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 幼儿健康筛查:对接种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接种禁忌症,同时记录幼儿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4. 疫苗接种安排:与当地卫生部门紧密合作,确定接种时间、地点、疫苗种类及数量,确保接种过程安全有序。

5. 接种现场管理:设置清晰的接种流程指示牌,确保接种区域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安排专人负责接种后的观察与记录。

6. 后续跟踪与反馈:接种后,定期收集幼儿的身体反应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异常情况给予专业指导和处理。

四、物资准备与培训

1. 准备充足的疫苗、注射器、消毒用品等必要物资。

2. 组织教职工进行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总结与改进

每次应急预防接种工作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评估工作效果,收集家长和教职工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6

今年4月25日是第__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控传染病 接种疫苗最有效”。 为做好我县20__年免疫规划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主动参与预防接种意识,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__年免疫规划宣传活动的通知》(桂卫办发〔20__〕2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定于4月25日前后一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

各单位要重视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宣传主题,制定具体宣传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做好宣传活动的筹备工作,加强与宣传、教育等部门协作,共同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活动。

二、突出工作重点,营造良好氛围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工作薄弱地乡镇、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实施免疫规划取得的巨大成就,重点宣传广西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科学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工作进展,增强群众对免疫规划的.信心,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形式多样化

各单位要以丰富的宣传形式和“接地气”的宣传内容,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努力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主要宣传方式有:

(一)制作宣传品。

县疾控中心要在活动前印制一批以宣传主题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物品(环保袋5000个)。

(二)悬挂宣传横幅。

活动期间,在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和12个乡镇卫生院大门前显眼位置悬挂宣传主题“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内容的横幅(有LED显示屏的单位可通过电子显示屏在大门口等显眼位置滚动播放宣传主题)。

(三)设立宣传咨询点。

1.举行大型宣传活动。

(1)时间:4月25日上午9:00—12:00。

(2)地点: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大厅门前。

(3)参加人员:县卫生健康局分管领导、疾控股股长,县疾控中心领导班子及免疫科、宣教科等相关科室人员。

(4)活动形式:设立宣传咨询点,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儿童预防接种家长须知》、《接种疫苗,宝宝健康》、《麻疹预防知识》等宣传资料,分发有宣传主题内容的环保袋和在接种大厅内、大门口等位置滚动播放宣传主题、宣传片等形式向各界群众普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

2.设立乡镇宣传咨询点。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当天,各乡镇卫生院要在人群聚集地设立宣传咨询点,以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

(四)电视及LED滚动宣传。

县疾控中心负责联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于4月24日-4月30日期间在田阳有线电视台以电视字幕的形式滚动播放“防控传染病 接种疫苗最有效”宣传主题。

活动期间县疾控中心要在预防接种大厅门前通过电视和LED高清显示屏播放免疫预防接种相关知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提高群众预防接种意识。

(五)制作宣传栏。

各单位在宣传活动期间制作一期围绕宣传主题内容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专栏。

(六)深入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进行面对面宣传。

宣传活动期间各乡镇卫生院应结合年度第一轮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之机,深入到边远村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等预防接种工作相对薄弱的地方,通过口头宣传、分发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从而自觉参与预防接种工作。

五、活动要求

(一)各单位做好资料收集归档,如活动方案、宣传单、宣传小册子、宣传专栏内容、活动照片及活动工作总结等相关工作原始资料要收集存档备查。

(二)请县疾控中心提前做好宣传活动场地布置、宣传品和宣传资料的印制准备等相关工作。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7

为切实依法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防控,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生健康服务工作管理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区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

二、目的

(一)防止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学校的发生和流行,有效保障儿童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二)通过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大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宣传力度及儿童监护人对国家免疫规划的认知程度。

(三)通过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提供相应的免疫接种机会,消除免疫空白。

三、职责分工

(一)教育部门

1、区教育局

负责对辖区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其纳入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和漏种儿童补种工作进行监督,定期开展检查。

2、托幼机构和学校

托幼机构和学校负责入托入学儿童、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具体实施;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学生入学报名程序;参加查验相关的业务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登记儿童免疫信息、督促儿童及时完成补种(补证)及相关报表上报工作;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和补种证明书归入学生个人健康档案,纳入学籍管理;向学生及家长开展多种形式预防接种意义和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卫生部门

1、区卫生局

负责对漏种儿童补种(补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区卫生局应当将漏种儿童补种工作列入常规工作计划,加强与县教育局的沟通和协调,会同开展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的指导;制定具体培训计划,组织辖区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培训工作。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同煤防疫站)

负责补种(补证)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做好辖区内漏种儿童补种(补证)的工作安排;会同教育部门对预防接种单位开展补种和补证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及时收集统计上报儿童补种和补证情况;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工作。

3、区卫生监督所

负责对辖区内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4、预防接种单位

预防接种单位负责对漏种儿童开展补种,对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已种儿童经核对无误后给予补证,将补种或补证信息及时反馈给儿童所在托幼机构或学校,按照要求向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儿童补种和补证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预防接种证查验

1、查验对象

所有入托(入园)儿童和新报名学生(含在学期中间新接收的转园和转学学生),即每学年所有入托儿童、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新转入儿童。

2、查验内容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附件1)中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含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和预防接种证持证情况。

3、免疫规划疫苗漏种的判断标准

预防接种记录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综合判断,有卡有证、无卡有证的以证为准,有卡无证的以卡为准,无卡无证的视为未接种。如果经家长签字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情况调查表(见附件2)有明确的接种次数,可视为有接种证明。

入托儿童、小学一年级漏种判定可参考《入托、入学或转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参考用表》(附件3)。

(二)补种(补证)工作

1、补种(补证)对象

查验中发现未按《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入托、入学及转学儿童,按补种要求开展补种。对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已种儿童经核对无误后给予补证。

2、补种要求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所确定的'12种常规疫苗,实行免费接种。

(1)补种原则

未完成《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补种按《大同市矿区免疫规划疫苗补种标准》(附件4)执行。

(2)优先补种疫苗的建议顺序

入托(转托)儿童:脊灰疫苗、麻疹/麻风/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或A+C群流脑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

入学(转学)儿童:麻疹/麻风/麻腮疫苗、A+C群流脑疫苗、白破疫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

(三)查验及补种(证)时间

1、入托、入学儿童:每年秋季新生入托、入学时实施,9月30日前完成查验(补证),原则上10月底前完成漏种疫苗的首次补种。但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春季开学时开展查验的另行通知。

2、转托(学)儿童:转入后1个月内完成查验(补证)。

五、工作程序

(一)区教育局将本辖区所属《托幼机构和小学名单(教育部门用)》(附件5)提供给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各接种单位组织开展辖区内托幼机构和小学查验人员的培训。

(二)查验及补种(证)程序

1、托幼机构和学校

(1)每年办理新生入托、入学手续时,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和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接种的疫苗种类,要求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入托、入学前应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

(2)在儿童入托、入学报名或转学儿童转入时,收取其预防接种证及复印件进行查验,漏种判定可参考《入托、入学或转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参考用表》(附件3),并将疫苗接种情况如实填写在《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附件6)上,30日内向托幼机构和学校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在查验中发现漏种儿童或无证的儿童,将《入托、入学儿童补种/补证通知单》(附件7)交与儿童监护人,督促家长或监护人立即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种/补证。托幼机构、学校查验人员应在儿童补种(或补证)后复验预防接种证,并将查验补种情况如实补充填写在《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附件6)上。

(4)托幼机构、学校在补种、复验结束后,查验及补种/补证情况于当年10月30日前汇总并填写《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补证)情况汇总表》(附件8)报当地预防接种单位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接种单位

(1)收集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上报的《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附件6),制定补证、补种计划,合理制定疫苗使用计划。

(2)对遗失预防接种证并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经核实无误后给予补证。

(3)对漏种的儿童,按《大同市矿区免疫规划疫苗补种标准》(附件4)规定的原则进行补种,有多种疫苗或针次需补种者,应给予接种预约单。

(4)对流动儿童聚集并且漏种、漏证儿童较多的托幼机构、学校,可设立符合要求的临时接种场所(附件9),尽快完成补种工作。

(5)补种后应将接种信息填写入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和《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附件6),并填写《入托、入学儿童补种/补证反馈单》(附件7),将补种或补证信息及时反馈给儿童所在托幼机构或学校复验。

(6)预防接种单位应将辖区托幼机构和学校《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补证)情况汇总表》(附件8)汇总统计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查验和复验工作结束后,应将预防接种证及时交还给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由托幼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到儿童满22周岁为止。

六、督导与质量评估

(一)区教育局和区卫生局负责制定入托、入学和转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的督导方案,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督导。

(二)区教育局和区卫生局于每年11月份组织开展本辖区查验接种证与补种(证)工作自查评估,11月底前上报自查评估数据和工作总结。

1、评估点选择

将托幼机构、小学分别按新入学学生数排序,随机抽取10%的幼儿园、10%的小学作为评估点。

2、评估指标

(1)教育、卫生部门指标:以区为单位,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接种证查验覆盖率100%;以托幼机构或小学为单位,入学儿童查验率100%;托幼机构、小学培训率100%。

(2)疾控机构指标:接种单位培训率100%。

(3)托幼机构、学校和接种单位指标:以托幼机构或学校为单位,补证率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90%。

3、评估方法

查阅区教育局提供的托幼机构和学校名单、被评估学校入托入学儿童名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附件6)原始登记,《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补证)情况汇总表》(附件7),当年托幼机构和小学入托、入学和转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培训签到表。

根据被评估学校入托、入学儿童名单,每个机构随机抽取30名儿童,核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附件6)原始登记,查看有无漏种儿童及其疫苗补种情况,填写《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抽查表》(附件10)。

4、指标计算方法

(1)查验覆盖率=查验托幼机构和学校数/应查验托幼机构和学校数×100%

(2)入托入学儿童查验率=本学年查验儿童数/本学年入托入学儿童总数×100%

(3)补证率=补证儿童数/无证儿童总数×100%

(4)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某种疫苗补种人数/某种疫苗漏种儿童数×100%

(5)培训率=培训机构数/应培训机构数×100%

七、数据报告时限

每年8月31日前,区教育局向区卫生局提供辖区《托幼机构和小学名单(教育部门用)》(附件5)。

每年10月30日前,各托幼机构、学校将当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补证)情况汇总表》(附件8)报所在地接种单位。

每年11月10日前,各接种单位将《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补证)情况汇总表》(附件8)上报至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分别于每年11月20日、30前汇总后,向上级疾控中心、区教育和区卫生局报告。

八、其他要求

1、每年9月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月(如有特殊情况则安排春季查验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保证在校(园、所)学生健康,保障正常教育秩序的重要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教育和卫生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以确保儿童入托入学查验证和漏种儿童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学校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的作用,及时交流有关工作信息,共同做好我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8

为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动员公众和家庭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免疫规划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免疫规划实施的氛围,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开展预防接种日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免疫规划”是根据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儿童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儿童人群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以致最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此次宣传活动强调家庭有主动为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责任,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除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

“宝宝健康 从接种疫苗开始”。

三、活动时间

20__年__月25日前后一周。

四、活动安排

(一)__月25日上午,省暨__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单位在百盛广场设立宣传点,设展版、发放宣传册、宣传单,宣传4·25宣传日活动主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相关政策、__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方案,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免疫规划针对疾病预防知识等。邀请市领导前往宣传点参加宣传日现场活动,看望慰问现场工作人员。

(二)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在砖瓦厂、建筑工地、中专院校、集贸市场设立宣传咨询点,在开展宣传的同时,为流动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为漏种儿童补种疫苗等。

(三)宣传周期间,以接种门诊为单位组织一次大型街头宣传活动,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等;同时在社区或乡镇开办一期“免疫规划知识家长讲堂”活动,宣讲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相关政策、__市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预防接种知识、免疫规划针对疾病预防知识等,给家长提供一个与接种人员现场交流的机会,提高全面防病意识。

(四)各县区可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儿童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可组织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家长为儿童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五)开展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工作,同时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街头宣传栏等处广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知识。

(六)组织免疫规划专家在宣传周期间接听群众咨询,宣传解释__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方案。

五、宣传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要动员全民参与预防接种的宣传。

(二)突出主题,形式多样。预防接种日宣传一定要主题鲜明,要将“活动内容”中所列的宣传事项逐一量化。

(三)讲究效果,建立机制。要认真总结“宣传周”的成功经验,要通过宣传周建立全年性宣传机制,如预防接种门诊应每月开展一次“家长讲堂”活动等,使预防接种宣传成为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把宣传周活动与当前__市开展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四)市疾控宣传要求:12m×3m展板一块,内容为20__年宣传主题“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1m×2m展板八块,内容为省疾控7张告示牌和宣传主题;10张桌子, 20张供咨询者乘坐的椅子。

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篇 篇9

一、活动主题

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二、活动时间

三、宣传重点

借着宣传周的契机,围绕宣传主题,大力宣传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强调家庭要主动为孩子获得免疫接种。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民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国家免疫规划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二)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开展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关注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情况,开展宣传,发现漏种儿童及时补种。

(三)各小学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各种校园传媒进行宣传。各幼儿园利用健康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负有主动为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责任等相关知识。

(四)请各单位汇总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总结附影像资料,于4月30日前分别通过平台及纸质上报。各街道报至卫生局疾控科(联系人:任旭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报至卫生局社区卫生办(联系人:阿依波里);各学校(幼儿园)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室(联系人:许妮娜电子版通过qq学校卫生工作群上报)。

五、核心信息

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免疫——孩子健康与家庭幸福

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免疫——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

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

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

接种疫苗,宝宝健康

38 4166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