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三中心一平台”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构建三中心一平台,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服务效能,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与协同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三中心一平台”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XX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三中心一平台"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市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要求,全面推进以提升我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目标的"三中心一平台"建设,根据《XX市基层治理体系"三中心一平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X届八次全会、市委X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两手抓,将区各职能部门工作重心下移,提升乡(街道)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将"三中心一平台"工作作为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抓手,与"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深度融合,做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不断提高我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把党的旗帜插在网格里。让党的领导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使红色元素充满基层,让广大党员群众有信仰、有追求、有方向、有力量。把党的组织建在网格里。在所有网格建立党组织,把网格内所有党员都编入支部或党小组,作为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以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把党的活动开展在网格里。积极探索街道、社区党员下沉网格工作机制,以"双联双创"和"5+N"主题党日活动等为载体,在网格内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党建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把党的宗旨落实在网格里。通过"三中心一平台"建设,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在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基层治理的各个网格。
(二)坚持权责一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理顺权责关系,探索乡(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区直各部门与乡(街道)条块职责边界,确保各自职能归位、各司其职、依法履职。按照"点""面"结合的方式,在大兴办事处、午朝门办事处试点推行乡(街道)层面机构改革,实行"四办一委一队一所四中心"机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在全区全面推开。
(三)坚持互联互通。坚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推进平台管理信息融合和数据资源交换共享。通过全域"一张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工作闭环中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行政效能。
(四)坚持统一标准。区"三中心一平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全盘规划,XX乡、XX乡、XX办事处、XX办事处、X办事处、XX镇借鉴学习大兴试点经验,按照市社会治理体系"三中心一平台"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标准同步建设。
三、工作目标
以党建为引领,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乡(街道)现有各类网格资源和各派驻部门的工作力量及职能并延伸到社区,构建综合治理、综合监督、综合执法、综合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平台,形成社会治理"一张网"新格局。区、乡(街道)分别设置综合指挥中心、指挥室,负责对一个平台的统一调度和事项分类督办,形成矩阵式结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推进管理信息融合和数据资源共享,建立职能清晰、权责统一、功能集成、扁平一体、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居民自治、社会参与等制度机制,鼓励各类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党政群协商共治的良好社会格局。将纪检监督、"两代表一委员"监督、群众监督融入社会治理"三中心一平台"进行实时监督,实现干部提神、工作提速、管理提效、服务提质,全面提升我区社会治理水平。
四、重点任务
(一)成立XX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部
XX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部指挥长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副指挥长由区委组织部长、区纪委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城市执法的副区长担任。主要职责: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上下贯通、全面连通"的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明确划分区、乡(街道)事权,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同时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和制度建设,让党委政府决策更科学、部门权责更协调、监督检查更全面、平台运行更高效,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更到位。
(二)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室)"
区、乡(街道)分别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指挥室,纵向统一综合管理,负责对各平台的统一调度和事项分类督办,形成矩阵式结构。发挥综合指挥中心(室)信息枢纽作用,形成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主要任务是受理、协调、交办、督办、反馈部门流转及乡(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上报的社会治理信息和网格事项,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各执法主体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整治。同时,利用大数据深层次分析XX区社会治理现状和动态,对重大事项研判预警。
乡(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依托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设置,负责人由党委副书记兼任,统筹协调"一个平台"及区域内各条块的管理服务力量,负责处置反馈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交办或村(社区)、网格上报的待办事项,形成信息汇总、综合研判、流转督办、绩效评估的工作闭环。
(三)建设"一个平台"
--综合治理平台。统筹司法、人武、公安、法院、信访、民政、宗教、应急、消防等工作力量,形成统一的综合治理平台,承担基层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禁毒戒毒、司法调解、突发事件上报、反邪教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深化社会治理"一张网"工作体系,加强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推动基层平安创建落到实处。
--综合监督平台。统筹食药、工商、文化旅游等市场监督管理力量,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平台,承担面向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职能。通过加强与农业、卫生和计划生育、畜牧等部门的协作联动,维护市场秩序,改善营商环境,保障经济主体正常开展活动。
--便民服务平台。统筹医疗卫生、民政救助、法律服务、农业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职能,形成统一的便民服务平台。承担基层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通过政务服务网的延伸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全覆盖,把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各类事项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纳入并延伸至村(社区)。
(四)推进全科网格建设
--统一网格布局。将网格作为乡(街道)基本的管理单元,统一划分,统一编码。网格的划分以地理分界线为边界,重点参照人、地、物、单位、组织等基本要素,网格的大小要与网格管理力量相匹配,与一个平台相兼容。加强网格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格调整的相关制度,对不便于管理服务的网格及时进行优化调整。要将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实现网格全区域全覆盖。网格的划分由区委政法委负责。
--统一网格员名称。按照"多网合一、一员多职"的模式,最大限度将乡(街道)工作力量下沉,同时,进一步整合社会治理在村(社区)的各类协辅人员,建立全科网格员队伍,名称统一为全科网格员,由乡(街道)统筹管理,人员不足部分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每个网格的网格员队伍由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员组成,根据工作量统筹配置到网格,同时吸纳社会志愿者加入网格员队伍。网格长是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总责任人,由村(社区)干部担任,协调组织专兼职网格员开展网格管理服务。
--统一经费支出。在现有经费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将区财政及各业务部门拨付的各类网格经费(包括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统一拨付乡(街道)财政并由其支付,工作人员的薪酬、奖励等由"三中心一平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统一信息采集和信息系统。建立网格事务准入制,规范标准,理清任务,信息采集范围和信息采集内容按照XX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规定的"44+N"事项进行规范化操作。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指导乡(街道)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交换共享,确保信息系统实时互通。
--统一业务培训。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网格员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网格巡查、信息采集、事件上报等。同时对部分适合网格员初期处置办结的事项,赋予其关闭事项的权限。由所在乡(街道)依据网格员的职责和工作实效实行分类考核和奖惩。
(五)加快信息集成汇合
打通信息孤岛,跨层级、跨部门、跨平台整合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化集成统筹和数据交换共享,形成基础数据库,横向实现各部门的信息贯通,纵向实现区、乡(办事处)、村(社区)三级联通,切实做到基层治理信息"一个端口进、一个端口出"。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注重开放性,既能够兼容各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又便于系统的升级、应用空间和服务功能的拓展。加快推进网格内人口、住房、企业、公共建筑、事件处理和网格员等基础信息,以及医院、学校、应急资源等相关信息,尽快实现一键点击即可全部呈现相关图层实时内容。
把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打造成党委政府的值班室、应急指挥室,将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城管系统、综合治理系统等集成进入综合指挥中心,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协同调度、应急联动等方面功能。同时,逐步将便民服务事项查询、空气质量监测等民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综合执法仪等物联网智能设备与XX市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对接,不断丰富系统功能。将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河湖管理等部门现有的业务APP整合纳入智慧治理系统,整体移交给全科网格员队伍使用。网格员统一配备装有"网格通"APP软件的智能手机,实现日常巡逻轨迹可查,发现问题可随时处理或上报,为网格员之间协作联动、接受统一调度指挥、考勤考核等方面发挥实效。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切实发挥监控视频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理顺基层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与"三中心一平台"相适应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区直各部门将资源、服务和管理等重心下移。将司法、公安、工商、食药等部门派驻在乡(街道)的机构实行双重领导,加强条块融合和乡(街道)统筹协调。派驻机构的业务领导由上级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由所在乡(街道)统筹安排。对责任主体明确的执法监管问题,由派驻机构负责处置,乡(街道)负责配合和监督;对职责交叉、需多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由乡(街道)综合协调。派驻机构负责人的调动、职务任免,上级部门要事先与所在乡(街道)进行酝酿沟通,调整前须征得所在乡(街道)同意。派驻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奖励和岗位调整,以所在乡(街道)为主、派出部门为辅。
(七)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网格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网格划分调整和网格员队伍的聘用、使用、考核、奖惩等机制,社区第一书记作为网格指导员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二是建立信息流转机制。加快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共享,统一采集、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反馈、统一考核。三是建立闭环处置机制。综合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协调,实行"问题收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处理反馈-核实结项-综合评价"等都在系统平台的闭环内实现单向循环。四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统筹管理和协调指挥,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判重大问题。五是建立协作配合机制。重大疑难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纠纷案件和执法管理事项,由综合指挥中心统一调配人员力量,协调各部门共同处置。六是建立派驻部门属地管理考核机制。制定出台对部门派驻机构的考核规定,由乡(街道)对派驻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考核。七是建立各类党组织向属地街工委报到机制。八是建立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机制。乡(街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区委区政府授权,履行相应职能,除乡(街道)职责清单以及治理、监督、执法、便民服务等工作以外,其他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向乡(街道)安排工作。九是建立乡(街道)职责清单准入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涉及清单调整的,需要履行相关审核程序。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区"三中心一平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统筹有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通报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各阶段工作。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部门)根据职责和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把"三中心一平台"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区委书记、乡(街道)书记、村(社区)书记"三级书记"亲自抓的工作格局。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对各自的"三中心一平台"工作负领导责任,切实承担平台建设和方案制定完善等任务,建立健全指挥协调、事项处置、考核问责等运转机制和乡(街道)机构与派驻机构协作配合机制,细化工作考核、人员管理等措施和办法。尽快形成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良好协作机制,杜绝"中梗阻"现象,使"三中心一平台"早建成、快生效。
(二)强化考核奖惩。区纪委监察委、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深改办等部门成立专项督导检查组,定期对各部门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进度开展专项督查。区委、区政府将把"三中心一平台"工作推进、任务完成、网格事项办结数量等情况列入对乡(街道)和区直各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体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对工作开展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给予奖励,对进度缓慢、工作不力的实施挂牌督办。
(三)加大宣传引导。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对"三中心一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专题报道,聚焦热点,总结经验。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事项上报、运转、处置、反馈的运行模式,以及"三中心一平台"在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基层运行机制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推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推进"三中心一平台"建设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稿件)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