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精彩8篇)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这些活动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精彩8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1:
一、方案名称:水资源的探究
二、方案背景与目标
1、心理和日常生活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注意个人饮食,环境卫生,身体健康不再只是说说而已。同时随着市场的繁荣,人们交流增多,外出活动频繁,很多学生和亲人外出甚至是家庭都是买水或饮料解渴,商店里,商场内出现的水各种各样,于是很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它们有什么区别?人们应该喝什么样的水才能有益于健康呢?现在的水资源情况怎样?
2、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1)现在到处都有生产水的厂家;
(2)饮水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学生开展调查,并且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
3、活动需求分析:
(1)要与水厂,校医或校外医生,饮用水经销商或商场等取得联系。
(2)邀请有关专家对活动进行指导。
(3)与学校行政部门取得联系,必要时在课时、经费、用车等方面给予安排考虑。
4、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能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对课题探究过程与方法,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负责任的社会态度,促进学生自我保健,健康成长,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合作精神,能互相交流活动的心得,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对象:三年级1个班
活动人数:40人
四、方案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主要内容:围绕
(1)各种各样的水有什么区别?
(2)人类对饮用的水要求是什么?
(3)饮水与健康的关系?饮用不同的水(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等)有区别吗?
(4)在市场的水能否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
(5) 现在身边水资源的变化及原因?
(6)倡议保护水资源,关注饮水健康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
活动方式:
(1)采访水厂的专家(各种水的区别);
(2)向校外医生咨询(各种饮用水与健康的关系等);
(3)走访与考察(向长辈们了解饮水源的变化,考察水域等);
(4)调查本校学生饮水情况;
(5)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6)分析,总结。
2、活动难点、重点、创新点
难点:水域考察,调查采访时对有关专业术语,概念理解。
重点:水域考察,各种的水的区别,饮用不同种水与健康的关系等。
创新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因此,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3、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联系姜堰市二水厂,姜堰市梁徐卫生院,梁徐饮用水经销商等。
(2)上网、到学校图书室查阅有关水资源等方面的资料。
(3)联系学校行政部门,申请经费、用车等方面器材。
4、活动过程和步骤
(1)座谈、讨论:确立本次活动的调查,访谈主题及内容。
(2)进行调查,访谈:
a、采访水厂专家(各种水的区别)
b、向校外医生咨询(饮用不同种水与健康的关系等)
c、走访长辈们了解本地饮水源及饮用水的变化;
(3)实地考察:水域水质,市场上销售水情况;
(4)问卷调查:本校学生饮水情况;
(5)学生小组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考察心得。
(6)倡议保护水资源,关注饮水与健康问题等。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在调查过程出现不理解术语,如果时间不允许,就课外再查找资料解决。
(2)对水质的成分认识中年级学生较难,本活动过程主要以定性认识为主。
(3)分析,总结时中年级的`学生综合知识不够,教师要多加引导。
这些一般要根据当时情况去解决:如活动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课外知识,活动中根据实际问题采用适当方法去处理,活动后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学习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探索解决,倡导学习在“做中学”。
6、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1)活动照片,调查表格,调查取得资料,分析总结等展示;
(2)活动心得与感受的交流;
(3)向全校学生,社区宣传“保护水资源”专题知识(小报,板报,广播等)。
7、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1)能制定有关采访、考察、调查计划,并能做到及时调整;
(2)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咨询有关方面专家、资深人员等,并能作好记录;
(3)能对记录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4)敢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想办法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
(5)学生能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6)能将自己活动成果与大家交流、展示。
8、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
(1)开展调查与考察,使学生能体验对课题探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使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负责任的社会态度;
(3)使学生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4)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合作精神,能互相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方法、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2:
内容与要求
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发现鞋底的秘密,有探索鞋底秘密的兴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重点
发现鞋底花纹、功能的不同。
活动难点
理解摩擦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kt板,ppt。
活动流程
交流发现——感知讨论——留疑引探
活动过程
1、交流发现。
(1)前几天,姚果言穿了一双新鞋,他呀可喜欢了。你们喜欢自己的鞋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归纳:原来有的鞋子鞋面的颜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样子很特别,有的鞋子穿起来很方便……。
(3)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发现的秘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么秘密呢?(幼儿观察回答)
(4)你们的鞋底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鞋子)
(5)幼儿交流发现的鞋底的.秘密(图案、线条等)。
(6)小结:原来每双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纹,有的是线条、有的是图案等。(ppt演示)
2、感知讨论。
(1)为什么鞋底都要有花纹呢?(幼儿猜测:好看……)
(2)如果鞋底没有花纹会怎么样呢?(幼儿继续猜测)
(3)我们来做个实验:
介绍实验方法:用kt板贴在鞋掌部位,然后在地上搓搓,是什么感觉?然后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么感觉。
思考:两次搓地板的感觉一样吗?有花纹是什么感觉?没有花纹是什么感觉?
(4)幼儿实验。
(5)幼儿交流。
(6)小结:原来鞋底有了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师还带来了几双特别的鞋子,看看:这些是什么鞋子?它的鞋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幼儿交流。
(3)梳理:钉鞋的鞋底有钉子,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使运动员跑步更稳;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轮子或者刀子,可以减少摩擦力,可以让人走路走得更快,但这种鞋子也比较危险,要经过训练才可以穿。
(4)小结:原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设计成了各种样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让人走路更稳、更安全,而有的减少摩擦力,让人走得更快。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减少摩擦力的吗?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和充气玩具因为充气而变鼓。
2、探索各种充气方法。
3、只有与同伴合作,才能抓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
2、脚踏式打气筒,多种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展示充气气球和未充气气球。
这个气球又圆又胖。这个气球肚子扁了,好像没吃过饭。
2、老师手里拿着未充气的气球,引出了“气球爱吃什么”。
问:气球喜欢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胖?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老师:空气中有一种奇怪的脾气,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如何让气球吃饱,不让空气溜走?
2、老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如何绑住“气球嘴”,防止空气溜走。
3、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孩子们,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绑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展示充气玩具。
气球也有很多朋友喜欢吃空气,就像气球一样。我们也会帮助他们,让他们吃得又圆又胖。
2、孩子们可以自由地一起吹充气玩具,在充满空气后触摸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孩子们玩这些充气玩具。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4:
活动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要一提起玩具,就会想到商场里那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玩具。很多学生家里已堆放了一箱一箱的从小玩到现在的玩具,他们对很多玩具如数家珍,见惯不怪,而对爷爷奶奶辈自制玩具充满了好奇,抓住这一契机,就让学生参与一次自制玩具的活动吧。
设计理念
在小学科技活动中,科学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要让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从身边的小处去感受,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玩具”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发展个性、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这项活动的方式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适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是有益的拓展和延伸。
活动目标
1、培养敏感的科学触觉,训练动手技能,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分析能力。
2、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科学实践方法,善于从身边进行科学实践。
3、培养进行科学实践的勇气,意志力和耐心,促进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参加人员
活动辅导老师:四年级科学老师
活动参与学生:四年级全体学生
2、学生可准备的材料
⑴、收集废旧物,变废为宝。
纸类 线类 布类 橡胶、塑料制品 瓶罐 瓶盖 吸管、雪糕棒
⑵、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类(农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动物类(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残留物,如贝壳、羽毛、蛋壳、骨骼、珊瑚等)
活动计划
我们进行的活动把焦点放在生活中常见的事实,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最后解决问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用敏感的心灵去寻找最真实的科学道理,改善我们的生活。
1、活动步骤及完成时间
9月20日-9月21日 制定活动计划
9月22日-9月23日 查找相关材料,设计小组活动方案。
9月24日-9月28日 学生讨论可行方案
9月29日-9月30日 学生动手制作
10月8日-10月10日 完成实践报告
2、活动形式
活动参加人员为四年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3、活动要求
①各小组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②组员每天及时向组长汇报活动进展情况。
活动实施情况
一、问题的形成。
经常看到学生带玩具到学校来玩,并且互相攀比,谁的玩具好,谁的玩具贵,这时的我心里总有那么一点颤动。现在的学生并不缺少玩的东西,他们缺少的是动手的能力,创造性的能力。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看我们怎样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去感知、认知、实践。
二、分组制定计划3---4为一个小组,选择好材料。
纸类(可利用普通纸、包装纸、挂历纸等制成拼图、头饰、交通工具、花瓶、家具等)
线类(用毛线、绒线等编织小动物、包、头套、花等)
布类(可制作小布书、多用袋、娃娃、服饰、沙袋等)
橡胶、塑料制品(用旧轮胎、篮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装盒等可制成秋千、话筒、小飞机、小汽车等)
瓶罐(用塑料饮料瓶、药瓶、易拉罐、食品罐等制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
瓶盖(各种大小不一的瓶盖可制成转盘、拨浪鼓、棋、积木等)
吸管、雪糕棒(可制作木房子、运动器械、桌面玩具等)
植物类(农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动物类(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残留物,如贝壳、羽毛、蛋壳、骨骼、珊瑚等)
三、指导制作玩具。
1、从材料自身的特点出发,考虑自制玩具的可能性
体积:体表的外形像什么?怎样巧妙利用?
容积:内部是否有容积?怎样利用?
截面:其横截面、纵截面的形状和内层结构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累加或重叠组合后是否可以利用?
2、从所需制作的玩具出发,考虑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技巧:
⑴根据材料的性质选用合适的辅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制中可用大头针、牙签连接、镶嵌;而玉米皮、秸秆制作中就需要用绳、线,贝壳、蛋壳、石子要用水、彩色笔帮助组合造型;而玉米皮、长叶草、柳条等只有用编结技法才能充分表现其特色。
⑵制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壳表面呈鱼鳞状,制作时,便可以利用其作鱼身、鸟身、插入松针作小刺猬等,都比较生动形象。
⑶制作后的玩具应该美观安全,并尽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制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制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个生命体,制作成玩具后要设法保存其生命力。
四、活动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制玩具这一活动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趣,每天向老师汇报着他们的'制作情况。面对学生亲手制作的玩具,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我深深的体会到。
1、“自制”玩具是一个动脑、动手,调动孩子全员积极参与的过程。
从确定做什么,找什么材料、制定计划、尝试制作,不断修改、补充,最后形成一个与最初想法较一致的“玩具”。这个过程,本来就是“玩”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玩”的过程,它使孩子主动参与及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励了孩子的创造与实践。
2、自制玩具过程有利于孩子了解“玩具”。
在提问想了解玩具那方面的知识时,有些学生提出了想了解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有了自制玩具这个过程,可以使孩子明白地了解玩具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3、自制玩具创造了多人参与的可能性。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则,并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则。
2、激发孩子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孩子发现规律。
1、老师穿条纹上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老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什么?
2、展示斑马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图案规律。
3、展示条形旗的图片,引导孩子发现规律。
二、启发孩子用符号记录规律。
老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记录下来?
1、儿童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单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则(如:01010101,□○□○□○)或记录物体的.主要特征(如:蓝白、蓝白、蓝白)。
孩子们试着用自己的符号记录下来。
4、孩子们交流和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规律,并尝试记录下来。
四、儿童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各种规律的事物和现象。(如人行横道、周期轮回规律、四季轮回规律等。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6:
活动主题:
体验、创新、成长——走近低碳生活
活动时间
10月份。
具体要求
一、科技小发明:
1、参赛对象:全校各班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每班上交3份科技小发明实物和作品介绍。
2、作品要求: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创新、实用,贴近生活。注意作品要区别于普通的小制作,要有首创性。
3、上交时间:10月28日放学前
4、上交地点:科学组老师处
二、科技小论文:
1、参赛对象:3-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开展评选活动,每班上交3篇小论文。
2、作品要求:观察类、考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等的方式写一份小报告。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
1)探究过程要完整,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
2)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图解,照片等。
3、上交时间:10月28日放学前
4、上交地点:科学组老师处
三、科技实践活动:
1、参赛对象:3-6年级,各班整理一份带有科普性质的实践活动案例或报告。
2、作品要求: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份,附完整的原始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
3、上交时间:10月28日放学前
4、上交地点:科学组
四、少儿“七巧科技”系列活动
由科学组蔡潇桢老师组织学生训练,并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鹿城区“智力七巧板”现场竞赛和“智力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评比。
比赛内容:
1.“智力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评比。活动的主题为“我的梦想”;个人、团体多副组合图案创新作品可提前准备并将作品拍成照片衬在a4纸上,可以配上颜色、背景等;注明作品的名称、由多少副七巧板组成;同时附上200字左右的说明。
2.上交作品时间:10月28日
3.上交地点:校区大队部最后汇总到科学组老师处
五、少年儿童幻想画
一、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二、活动主题:创新、体验、成长
三、活动内容:科学幻想画面向6—14周岁的中小学生,主题围绕本届大赛的中心内容,画种不限,参展作品规格为4开(38cm×54cm)的纸或其他材料,横竖均可,除油画作品应自备画框外,其他作品无须装裱,限个人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四、参赛办法:
1、作品一律在背面右下角写上班级、姓名、作品名称以及创意简介(150字以内)。于10月25号前上交两边大队部,每班不限上交作品数量,但是严格上交时间,只对按时上交的`作品作评比,逾期不予参赛。
2、美术组将通过评选产生校级各奖项,并挑选个别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最后推选相对名额进行上报。
3、联系人: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
4、备注:1)参赛绘画作品请在赛后11月12日前去大队部取回,逾期不予保管,作废处理。
2)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或与众不同的材料创作。
六、家庭实验室活动
家庭实验室计划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科学老师要充分发动3-6年级的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利用家庭中的阳台、书房、客厅等空闲的地方建立家庭实验室,让学生都有参加科学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形成的科学能力、素养延伸到课外。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月亮时圆时缺一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3、说说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帮助孩子了解月亮时圆时缺的事实。
活动难点:帮助孩子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自制夜晚背景图,月亮变化图,游戏相关的各种小衣服卡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眼中的月亮
教师引导孩子回想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小朋友都见没见过月亮啊?见过那见过的月亮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各抒己见,说一说思考的结果(能体现《纲要》中说的:”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听听月亮姑娘的故事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见过的月亮,那我们都是在什么时候见过月亮的呢?为什么晚上才能见过月亮呢?我们的月亮姑娘最近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展示图片让孩子们所说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然后教师在孩子们讲述的基础上扩充故事
三、想想月亮姑娘
月亮姑娘有没有做成衣裳啊?那个小朋友知道月亮为什么没有做成衣裳啊?
那小朋友说说看,为什么月亮姑娘只能晚上才能出来啊?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姑娘没有衣裳可怎么出门啊!她能不能出门?(没有衣服是不能出门的,小朋友们出门来上幼儿园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对不对?)
总结: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服,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能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篇8:
活动目的
为创设浓郁科学教育氛围,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的大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感受生活离不开科技创新,体验科技活动过程的快乐,提高科学素养。
活动主题
体验创新成长
活动口号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改变世界
活动思路
1、面向全体,重在参与。积极宣传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2、以渗透为引导,以活动开展为强化推进,形成科技教育长效机制。
3、以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突出科技创新,突出动手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扩大普及面。
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第一阶段(11月1日——11月5日)启动宣传阶段
1、制定科技节方案 (责任部门:德艺处)
2、11月5日利用升旗仪式召开动员大会(责任部门:大队部)
第二阶段(11月6日——11月28日)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11月29日——30日)活动总结表彰阶段
活动内容
1、搭建“摩天大楼”
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座“摩天大楼”,越高越好。
材料:1米长木条2根。
工具:剪刀一把、直尺1把、铅笔1支、裁剪刀1把、细胶带1卷、胶水1支、纸、橡皮(工具自带)
制作要求:
a、不允许把木条竖向破开,以达到增加木条长度的目的,允许木条横向截断,用给定的胶水和胶带进行连接;
b、自行设计结构和形状;
c、制作时间20分钟,测试时间为1分钟。
评分规则:测试时,选手将作品直立在测试区域(室外,有风),要求结构稳定,
维持在10秒钟以上不倒;测量“大厦“的高度,以2个团队的合计高
度排出名次。各班推选两个团队(每个团队3人,男女搭配)参赛。
比赛时间:透明教室
比赛地点:11月19日中午12:00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
2、科普知识竞赛
每班选派5名学生组成代表队,进行科普知识的必答、抢答。以5名学生的总成绩排定名次。
比赛时间:11月20日中午12:00
比赛地点:电脑房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
3、搭建“滑梯”
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滑梯模型,可以令玻璃弹珠在上面滚动。
材料:彩色打印纸8张,吸管(直径6毫米、长270毫米的带弯头pp管)
10根,胶带1卷、胶棒1只,玻璃弹珠1个。
工具:直尺1把、美工刀1把、剪刀1把。(工具自带)
制作要求:a、滑道模型必须能平稳直立在测试台上,否则不计分;b、玻璃弹珠必须在滑道上能够滚动,中途掉落或停止滚动不计分;c、滑道的形状不限;d、胶带只能用于吸管接触点的连接加固,不得成为构成其结构的部分。不符合该项规定不计分。
评分规则:将玻璃弹珠放好,方可测量;玻璃弹珠从滑道模型上开始滚动时计时,测2次,取最长时间作为本次成绩。按照时间长短,按照团体总分排出名次。各班推选两个团队(每个团队3人,男女搭配)参赛。
比赛时间:11月21日中午12:00
比赛地点:透明教室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
4、制作“牙签高塔”
制作要求:在40分钟内利用100根牙签和1根胡萝卜搭建尽可能高的结构。搭建
高者优胜。
评比规则:每队3位选手合作,每班可组建2队参赛(男女搭配)。每队3位选手中有1人要负责切胡萝卜方块,注意安全,防止受伤。比赛结束后,参赛选手需清理现场后离开。根据现场卫生和合作情况以及团体“塔”高排出名次。
比赛时间:11月22日中午12:00
比赛地点:透明教室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
上一篇:环境整治的方案【最新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