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提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X县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推动X高质量发展规划》,根据《X市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实施方案》,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结合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X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和《推动X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的重大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建设"一区三高地、五个新X"战略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充分发挥政治、资源、人口"三大优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推动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口红利,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促,协调发展,努力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大局、方向、战略、定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社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力资源开发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价值,把培养人、发展人、激励人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质量,推动X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口红利。
--坚持示范引领。立足X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进一步破除制约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大胆创新、真抓实干,注重经验总结,探索形成可示范可复制的"X模式"和经验。
--坚持协同推进。增强系统思维,突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推动政策集成、措施集成、效果集成。做到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持续强化基础教育,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抓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着力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覆盖城乡、协同联动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体系。
(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通过实施"六项行动"、打造"四类平台"、培育"四大品牌",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升,劳动人口人均产值和第三产业人才总量保持稳步增长,人力资源总量规模、质量效能实现跨越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基本建成。
--人力资源质量大幅提升。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20万人,重点人才实现倍增,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人才在部门、行业、城乡分布趋向均衡,人才结构和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基本适应,人才队伍与社会需求基本协调。
--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基本达标,优化专业建设,县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完成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培训 万人以上。
--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万人以上。
--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 94%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全省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7%。
--人力资源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X鲁班""X织工""X康护""X农技"等"X工匠"人力资源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赋能产业发展作用更加明显。X培育"X工匠"技术技能人才达万人以上。
到2035年,人力资源培育体系更为完善、培育能力明显增强、示范效应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红利充分释放,人口优势有效转化为人力优势和竞争优势,全面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
二、实施"六项行动",提升人力资源数量质量
(一)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行动
1.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努力实施中职"强基"工程。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达标创优行动,强化财政、土地、编制等要素保障,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围绕"四化"建设和地方主导产业,优化专业建设,与省内职业院校开展结对帮扶。(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
2.推进职业教育融会贯通。继续实施"3+3"中高职贯通培养,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专业、课程、顶岗实习等有序衔接。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实现结对互通、学籍互转、学分互认、课程互学、教师互聘。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推进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实现技工院校初中段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计划、平台、宣传"四统一"。(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薪酬制度改革,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或者以实习实训为目的举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收入的一定比例可以用于支付教师、企业专家、外聘人员和受教育者的劳动报酬,也可以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支持职业院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职业院校员额制改革,完善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职称职级互认制度,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到2025年,县职业学校按师生比配齐专(兼)职教师总量。(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行"产业园区+企业+职业院校"及"引企入校""引校进企""前店后校"等模式,推动职业技术学院与优强企业合作。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推动校企共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行业协会、骨干企业、职业学校联合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和区域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出台企业和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建立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偿机制,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和集团化办学。(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二)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5.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城乡各类重点就业群体,统筹部门资源,以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开展项目制就业技能培训和落实证书直补政策;围绕全县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技能人才;围绕乡村产业振兴需要,针对基层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精准开展经营管理人员创新创业培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围绕大数据技术、健康照护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等新业态新职业发展需要,精准开展新业态新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赋能新业态新职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万人以上。(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教育科技局、县能源局、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投资促进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各乡镇<街道>)
6.强化职业培训资源供给。加强东西部技能协作,完成"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协作培训万人,推动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和评价考核机制互融互通。(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
(三)实施"智汇X"行动
1.突出"急需紧缺"引才。持续推进"人才强县"引才计划,完善招才引智体制机制,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重点人才信息库,创新"四不唯"引才方式,设置特殊岗位编外引才。依托省人博会、高校巡回招聘、机关事业单位考录考聘、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等渠道,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柔性引才项目,支持用人单位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推进科技创新基地等聚才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
2.突出"强基固本"育才。推进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组织参加市管专家、拔尖人才选拔,建立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东西部协作、统一战线等资源,加大对各级党员干部轮训调训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持证比例和从业人数。选派各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到发达地区挂职、跟班、研修、学习。落实职称系列分类评价制度改革,拓展职称评价范围,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实现高级以上职称人才每年稳步增长。大力实施教师"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完善公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等教师配置标准,建立动态调配机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临床医师培养。
依托对口帮扶资源,建设一批"医疗专家+本地医生"联合诊疗团队。到2025年,完成"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分别不少于200人、1500人;开展全科医生培训20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30人、培养执业(助理)临床医师 300人;选派各行业领域优秀人才75人以上到东部地区科研院所、医院、高校等进行研修学习。(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委编办、县教育科技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工商联)
3.突出"人尽其才"用才。坚持以用为本,逐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人才评价"论资排辈""四唯"等现象,健全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允许在X兼职创新创业、在职创办企业的科研人员可在兼职单位或所创办企业申报职称。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规定在X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人员离岗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对领办创办业绩突出、带动效果强的领创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允许领办创办时间再延长3至6年。(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教育科技局、县财政局)
4.突出"服务质量"留才。健全完善人才薪酬待遇、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综合服务体系,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优才卡"制度、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用好"人才之家"平台和"96567"服务热线。加大"西部之光""甲秀之光""博士服务团"等人才和引智项目争取力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建立顶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培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适当的科研奖励和生活补助机制,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四)实施人才强企培育行动
1.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互动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补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人才,实现"人才赋能企业、企业聚集人才"。积极开展"纳雁归巢"行动,吸引X在外优秀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等方式回乡创新创业。建立以产业提技能、以技能促产业的互动机制,在全县布局一批以轻工纺织、农特产品、包装材料、煤化工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项目。(牵头单位:县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能源局,各乡镇<街道>)
2.壮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拓宽企业引才渠道,引导县内企业积极参加人才博览会等活动,依托省、市、县级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积极开展"校园招聘""人才市场招聘""公开招聘""一事一议"等柔性引才方式,加大财会、金融、工程、食品加工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力度。搭建企业人才提升学历和能力素养平台,鼓励国有企业通过自主办班、联合办班、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业知识、企业管理、融资上市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或行业协会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到2025年,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比达4%,非公有制经济领域高级、中级管理人员占比分别达10%、20%。(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工商联;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3.健全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指导县管国有企业完善学历提升激励机制。推动县管国有企业全面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实现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来纳创办企业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县管国有企业人才向基层一线和在企业间合理流动,薪酬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能源局、县工商联、县投资促进局等)
(五)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
1.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专家库+推广团队+经营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围绕加快推动家禽、食用菌、蔬菜(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技人员服务基层活动、"揭榜挂帅"等项目,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农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到2025年培养农业专业人才100人。(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教育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各乡镇<街道>)
2.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开发。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科技特派员之家",整合科技特派员、事业单位人员到基层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等资源,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开展村集体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确保全县村干部、集体合作社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技能,培养一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3.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聚焦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不断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好用好共享师资库,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积极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分级分类参加各类培训,培育一批高素质基层干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持续推进以易地搬迁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的职业技能规范化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社会工作人才、文化传承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农业经纪人和高素质农民。(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教育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生态移民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各乡镇<街道>)
(六)实施人口素质提升行动
1.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培训教师等方式,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引领薄弱普通高中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支持,实现知名专家担任(兼任)X县职校(院)长全覆盖,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小学学位 万个、初中学位万个、 高中学位万个;在常住人口 3万人以上乡镇建设第 2所公办幼儿园,常住人口 2000人以上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建设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 70%;到2025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师生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委编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商联,各乡镇<街道>)
2.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公益性体育设施,倡导全民运动、全民参与、全民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X"建设,按照国内一流专科标准,建设X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等5个重点专科,确保到2025年前全部建成投用。强化优生优育保障服务,全面推行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测,普及孕期检查,推动全区域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加强产科、儿科能力建设,提升县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完善重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到2025年,全县每千人执业医生数和注册护士数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产前筛查率达80%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98%、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0%以上;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妇幼健康门诊达标率9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全省控制目标。(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县医保局、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
3.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科普作品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渠道,依托科普示范(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平台载体,多元化、精准化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素质教育。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全民文化学习交流阵地。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乡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协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科技局)
二、打造"四类平台",夯实人力资源培育基础
围绕发展功能定位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夯实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础,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专业化发展。
(一)打造党政人才培育平台。发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县社会主义学校)党政人才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提升党政人才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按照内培外引、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全系统培育一批、柔性引进一批、外聘一批、选聘一批"四个一批"方式,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适合、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具有时代特征、X特色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红九军团枪杆岩遗址、厍东关乡陶营村等现场教学点建设,挖掘全县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等教育资源,发挥现场教学的积极作用。搭建线上培育平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需施教,继续组织参加"建设X示范区学习大讲堂",利用"贵州网院"办好网络专题培训班。抓好专业培育平台,加强与县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形成"叫得响、推得广、走得出"的特色专业品牌。(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责任单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
<街道>)(二)打造技能人才培育平台。X县围绕农产品加工、育婴、养老等建成1个公共实训基地。(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三)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依托"X市全口径劳动力信息分析应用平台"建设人才资源数据库,同步健全信息发布、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产业集群、就业供需对接融合。(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县直单位,各乡镇<街道>)
(四)打造教育医疗服务平台。一是实施"三个一批"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6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8 所、普通高中学校 1所。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示范特色发展。二是力争在2024年建成投用1个县域医疗中心,推进县级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推进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及门急诊率。到202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升到90%,基层就诊率提升到65%,建立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就诊满意率。到2023年,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二期项目建设,县妇幼保健院实现搬迁;推动县人民医院开展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实施阳长镇卫生院、化作乡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牵头单位:县教育科技局、县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培育"四大品牌",壮大"X工匠"人才队伍
聚焦壮大"X工匠"人才队伍,围绕"四化"建设布局,选择一批支撑产业强、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工资待遇高的职业工种,建立产业、企业、院校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每年分级分领域开展好"技能练兵大比武"活动,选拔并命名一批"最美X工匠",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地域特色、人文特征、专业特长、技术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形成既有X资源特点、又有市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品牌。
(一)培育"X鲁班"品牌。利用从业人员多、民族器具制作技艺精湛的优势,围绕本地工程建筑、房屋装修、家具制作、民族漆器等行业发展及用工需求,引导职业培训机构、建筑企业、家具(器具)制作企业积极参与,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形成"X鲁班"人力资源品牌。到2025年,培育"X鲁班"万人以上。(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教育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等,各乡镇<街道>)
(二)培育"X织工"品牌。立足园区服装生产加工产业发展和从事纺织行业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围绕晶煌制衣、森雍手提袋、猪场乡凤之梦蜡染刺绣厂、丽多姿民族蜡染刺绣部重点企业,鼓励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精准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育形成"X织工"人力资源品牌。到2025年,培育"X织工"2000人以上。(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X县经开区、县教育科技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妇联、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各乡镇<街道>)
(三)培育"X康护"品牌。围绕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及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引导培训机构及企业积极参与,培育一批服务产业所需的护工、护理、保健、理疗、美容等康养类技术技能人才,形成"X康护"人力资源品牌。到2025年,培育"X康护"人才1500人以上。(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县教育科技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残联等)
(四)培育"X农技"品牌。培育"X农技"品牌。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服务基层、村集体合作社管理人员专项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项目,培养种植养殖、农机操作、农产品加工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紧缺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到2025年,培育"X农技"2000人。(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教育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各乡镇<街道>)
四、切实加强领导,推进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工作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调度、督促落实。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职责和工作分工,对照《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加强上下联动,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目标和配套措施,坚持专班化负责、课题化研究、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解决、闭环化管理。
(二)强化争资争项。用好用活政治机遇,强化"争"的意识,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示范试点上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文件,全力推动支持政策和事项尽快落地。要扎实做好项目资金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县级所需与上级支持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努力使各方面要素资源在X县应得份额的基础上,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更多倾斜支持。
(三)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统筹现行县级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重点项目的支持。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医疗、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服务。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建立职业资格与相应职称、职业等级、学历比照制度。加大各类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开展村级公共就业服务驿站和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加强政企合作,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四)强化督查考核。建立条块结合的"双台账、双销号、双问责"机制,推动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第一时间会商决定、共同解决问题。工作组办公室要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年通报"工作机制,适时对有县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五)强化氛围营造。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中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力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参与、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按规定宽容干部在人力资源开发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