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校企合作方案
【导读】此篇优秀范例“『整理』校企合作方案”是由网友“冠军”整理分享的,便您参考学习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校企合作方案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积极联系,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组长:崔作让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组长:霍宇平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直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我校已积极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内容。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内容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通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内容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 篇2: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专业.专注.
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专业.专注.
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专业.专注. 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专业.专注. 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专业.专注.
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校和各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校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 篇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进取联系,构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
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资料、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景,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向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
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校已进取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景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资料。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资料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经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资料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必须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 篇4: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出处: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励志名言警句)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八大心态)
(一)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办公室
20xx年XX月XX日
校企合作方案 篇5: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xxxx年)》文件中关于“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xxxx-xxxx年)》之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推进计划,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河南省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我校在现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将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校企合作,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充实内涵,着力提升学校招生就业、专业教学、行业培训等方面工作水平,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多赢”的目标,特制订如下校企合作工作攻坚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以专业及课程建设、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打造“双师型”队伍、加强订单培养、优化招生就业体系等为载体,畅通校企沟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努力实现学校各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有效服务,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
立足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以我校强项专业为基础,面向本省、珠三角及港澳等地区拓展定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以信息产业、行业和省内知名企业为依托,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互利共赢的原则,瞄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选择生产设备先进、核心技术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创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积极寻求企业在资金、设备和师资的投入,积极拓展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变招工为招生,把学校办成大企(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拓展学校办学模式创新,加大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工作力度,逐步由人才输出到产品输出,建立起校企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理论、实践教学大纲,学校在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按企业的要求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为人才培养“埋单”。
其表现形式包括:“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产品项目为基础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学校“汉恩班”、“中兴班”便是成功的例子,其特点在于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由学校选拔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学计划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课程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它主要适用于大型“用工式”传统企业。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合作:依托学校教学资源,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与企业共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定点挂靠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现场;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通过专家进课堂、作学术讲座等形式把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直接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
其表现形式为教育部推行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以及对企业兼职教师配备要求,这是以学校需求为主题的合作模式。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合作:学校依托企业的资金扶持和实物捐赠,建立较完备的校内实训实验室;也可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把企业作为学校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逐步形成校企合作有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将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建成就业基地,以提高学生就业率。
我校与日东电工(苏州)有限公司、鑫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康讯电子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慧通商务(深圳)有限公司等合作均为该模式,其主要为企业用工、学生实习提供通道。
4、技术应用与开发方面的合作:在企业投入资金的情况下,根据企业需求,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企业科研人员共同进行科技攻关、技术开发等。
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根据某项产品需求进行设计与加工。我校动漫专业已开展类似项目合作。
5、员工培训方面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学校为合作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也可为企业员工开展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办理由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其表现形式为“跟单式”培养,体现出职业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这是我校开展培训工作的一个切入点。
6、信息交流合作。企业为学校反馈人才需求信息、技术信息等,学校为企业提供学术科研信息和理论咨询。
其表现形式为一个辅助的合作项目内容。
7、其他方面的合作。如: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工学技术比武将是职业教育技能比赛的发展趋势。让企业职工中的能工巧匠和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共同竞争,在校学生可以看到一线技术工人是什么样的操作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观摩模式,这对比赛标准设计以及改革实训和技能培训都是很好的引导。
在合作内容上,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并非局限于某一方面,通常为多个模式共同体现,或多个合作内容的交叉进行,我校可选择与单个企业全面合作,也可就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合作。
四、校企合作的方法步骤
第一、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建立由校领导、校办、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培训中心等部门以及各系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校企合作工作全过程实施领导、指导、协调和监督审核。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部署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各专门工作组,具体负责收集和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行业产业发展趋势,认真调研企业诉求、职业岗位变化情况,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加强沟通与协调,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档案资源库。收集、整理校企合作企业的相关资料,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方面的各种图片及文本资料。
第三、总结校企合作现有状况并进行分析。认真总结学校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情况,订单培养情况,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共建情况,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情况,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员承担教学或实践教学情况,校企合作模式情况等多方面资料,寻找不足与差距,提出解决办法或思路。
近几年,我校先后与德中机电专业技术(河南)有限公司、思科(中国)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风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汉恩、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公司合作,初步建立了联合办学、工学结合的新机制。其中的“德中班”、“中兴班”、“汉恩班”、“思科班”等订单式培养的特色班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交流得到深化,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篇3: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篇6: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加强在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宗旨,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完善学校“美术、艺术”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和专业教学研究。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就业能力与就业机会,我公司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建立专业的影像动画培训班,课余培训在校和社会专业人才合作共赢利。
(二)互动原则。 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我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模式
(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一个“数码运营中心”)
职能:
1、承接广告、媒体制作、艺术创作等商业需求
2、举办培训班,给在校学生和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提升培养(可分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
3、给学校的对应专业学生做实训的场所,真正的把所学习的`知识利用起来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我公司在视频专业领域人员经验和各种代理厂家产品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学校建立“苹果校园体验中心”
通过建立体验中心,让学生和教师能最快速和最直接的接触到,苹果的新科技和新设计产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在电子艺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三)勤工俭学:给有需要的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进企业对上岗前进行岗位上岗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业务知识,操作知识的提升,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公司前身北京捷成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8月23日,20xx年10月28日整体变更为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成股份)。捷成股份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软件企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人民政府联合认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
捷成股份专门从事音视频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是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专业音视频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提供商之一。主要市场为广电行业,并涵盖部队、互联网科技公司、政府机关、科研院校、事业单位及其他音视频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高标清非编制作网解决方案、全台多元异构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全台网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和全台统一监测与监控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等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以及部队、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气象局等多家行业用户。捷成股份作为三网融合的生力军还参与了央视国际网络、浙江华数、深圳天威视讯等三网融合平台的建设。
捷成股份还积极参与多个国标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公司是国家广电总局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论坛执行委员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
捷成股份秉持“融合领先科技,铸就卓越品牌,诚信开拓进取,勤奋严谨创新”的理念,致力于音视频领域的信息技术创新,公司的多个产品和实施项目先后荣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多个“科技创新一等奖”,还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多个奖项。是业内“广播电视十大民族品牌奖”、“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奖”等多项大奖的获得者。 捷成股份于20xx年2月22日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182),是业内第一家独立上市的企业。捷成股份将利用这一契机抓住我国广电行业及其他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和三网融合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融合领先科技,开拓进取创新,为广电行业的大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校企合作方案 篇7:
一、产业集群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
产业集群中校企合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知识与经济紧密结合,没有知识的不断生产,就没有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企业并不具备技术创新的所有优势,比如技术人才、最新科学和技术成果等。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这种固有的特点,要求产业集群中高校与企业必须合作,共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因为在产业集群中只有两者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和科技,企业在资金和设备等各自的优势,使其资源得到最佳的互补和配置,才能最快地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商品直至占领市场,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集群优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在现代社会里,产业集群下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由于各方学者研究视角的差异,对产业集群中校企合作动机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主要有资源理论、学习理论。
资源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所有资源分为两大类:财产资源和知识资源。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常感觉到自身资源的缺乏,尤其是隐性的和基本知识的资源。由于知识和信息壁垒的存在,知识资源不容易模仿和替代,新的知识资源可以给企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力。而在产业集群中高校是产生新思想、新技术,为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源泉,高校拥有这种不能完全模仿和缺乏替代品的知识资源,同时由于高校缺乏科研经费和管理人才,这就促使企业与高校积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
学习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人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地,高校不仅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有新的知识,同样高校在企业管理方面也有许多新的知识和理念,这促进了产业集群中企业与高校合作,努力提高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员工素质。通过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了学习和使用新知识以保持竞争力的学习途径。而且由于高校也寻求培养复合型知识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向企业学习实际的管理经验,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增加科研目的经济价值。通过合作,产业集群中企业与高校可以更直接的互相学习,加强获得学习能力的机会,实现合作双方共同进步。
二、产业集群校企合作影响力分析
从产业集群中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力看:
其一、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技术水平。产业集群中校企合作使得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解决自身生产实际中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获取专业技术,同时利用高校的仪器设备,提高产品性能,完善工艺流程,获得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构思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其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企业的竞争既是人才的竞争,校企合作可使企业的人员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而且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研究者和高校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吸引优秀人才。
其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捕捉商业机遇。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及时了解高校最新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特别是高校在一些应用科学领域的研究,比如新材料领域,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外部前沿领域的进展,捕捉商机,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校企合作对学校的影响力看:
其一、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产业界的资助。世界上许多国家产业集群中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并不能满足高校教育、研究开发的需要,高校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获得资金以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购买必要的仪器设备,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这也是高校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的主要目的。
其二、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增加科研项目的经济价值。校企合作可使学校了解社会需要以及企业的现实技术需求,使高校研究开发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与产业界科技人员接触,促进信息交流,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经验,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其三、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改变封闭式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使得高校走出象牙塔,给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际培训机会。
一方面,学生可到有关合作企业中实地学习,了解企业生产和工作流程,参与新项目的研究。
另一方面,可聘请企业中的专家给学生授课,加快知识交流,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其四、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使学校的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生产管理,提高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未来产业集群中校企合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20xx年7月,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具体有四个方面:
(1)限时完成高校全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尽快在高校企业中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尽快组建国有独资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建立新型的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规范高校企业的经营行为,致力于提高高校科技企业的管理水平、运营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4)规范高校的投资和经营活动,规避学校风险。
在未来的产业集群校企合作中,除了上述国家规定的改革外,未来产业集群下校企合作如果希望有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可能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切实的改变。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制定详实而可行的研发规划体系
在产业集群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校企合作机制;这不但必要而且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发展模式。在每一项具体的研发计划中,校企双方协商后的共同目标是规划执行的`起点,也是整个计划的核心,需要获取全体合作人员的认同,同心协力朝着目标迈进。可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突破是校企合作过程的终结点,同时也是评价计划完成与否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2、建立以互动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在产业集群校企合作中建立积极又灵活的三层互动机制来满足合作伙伴之间协调与其它需要。其一是决策层的战略性互动机制,确保企业与大学双方的相关高级官员沟通顺畅,相互比较透彻了解彼此的能力、组织结构、相关情况;第二个层次是中间管理层的探索性互动机制。由企业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大学的部门负责人与主要研究人员之间就共同的研究利益及研究兴趣进行探讨,这些探讨对广泛利用大学的资源、创造性的新发现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第三个层次是项目执行层的互动机制,大学与企业的研究人员执行某一项特定的研究任务时,企业要与大学建立工作网络,以加强研究人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急反馈。
3、建立以利益分配为核心的保障机制
利益的分配与风险的承担是产业集群下校企合作中最普遍又最难解决的问题。利益的分配与风险的承担中关键的是要实现公平。建立明确的利益分配方案,是产业集群下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确保计划可以顺利高效完成,而且也规避面对最终成果可能的纠纷。风险的承担同样也要考虑到校企双方的特点,与利益分配结合起来,制定出更为适当的协调机制。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我国加入WTO的严峻考验,面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生的巨大社会需求,面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集群校企合作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以高度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担负起高校科技创新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任,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好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企合作方案 篇8: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经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资料、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资料,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供给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景,安排学生实习资料,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本事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供给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资料: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资料、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供给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供给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供给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ID复印件,如甲方供给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供给《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必须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校企合作方案 篇9: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 篇10: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内容
1、学生校外实习: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与企业签订,企业从学校接收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学生实习毕业时,企业可优先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生产一线人员。
2、在职员工培训:当合作企业需要培训在职员工时,学校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培训专业和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培训教师由学校安排或聘任,教材由学校提供。可以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应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合文体竞赛、工程技术竞赛等方式,加强校企沟通,增进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科研、学习相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学校办公室、市场研发部、就业处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上一篇:精编小学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下一篇:半日活动设计方案『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