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编制优秀4篇
【导言】此例“预案编制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预案编制【第一篇】
一、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编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在新形势下人们利用档案的意识随着各种法规的实施而增强。编研工作是疾控中心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了编研工作,疾控中心才能通过主动提供档案的编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有助于推动和促进疾病控制工作的广泛开展。从内容上看,要求提供利用的档案,不仅是文书档案,更需要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声像档案及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因此,我们要创造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点的不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疾控中心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就要实现服务观念和工作思路的同步转变。
(二)编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档案编研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档案大部分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老是把原件提供利用,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因此,作为疾控机构档案人员,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管理和编研专业知识,二是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目前的疾病机构档案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因此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和编研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便于后人利用。
二、努力开发档案编研工作新途径
(一)疾控中心档案人员要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任务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及时、准确、广泛地组织档案信息交流,为档案用户提供高效率服务。档案部门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室藏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开展多种层次的编研加工。档案部门如能编制有关的业务依据性文件汇编,就会十分有效地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这种文件汇编既实用,做起来又不难。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而编研工作又是较高形势和较高效能的提高利用的手段,也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面临新形势、新体制,我们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领导决策。疾控中心要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信息,使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劳动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做好档案编研要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化。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决策提供了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疾控中心各部门的电子文件逐渐增多,档案的形式也由单一的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光盘、磁盘等作为信息存储载体的机读档案过度,且数字化档案数量逐年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做到编研材料有特色,为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服务,这是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和进取的需要。然而,由于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年度的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整理档案可以为档案编制各种检索工具,是为了有条理的利用档案,然而要提供可利用的档案,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才能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的效率,使文书档案的管理在提供利用服务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及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能。
(三)应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在一切活动中,人是最活跃的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和保证档案服务的决定因素。档案编研工作对档案人员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人员,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两方面专业知识,一是档案编研专业知识,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建立,电子文档的形成,使档案工作日趋复杂化、技术化。信息化管理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责任感,紧迫感,自觉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熟悉档案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
预案编制【第二篇】
关键词:水库防汛预案编制实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库防汛预案的编制是为了提高水加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水库枢纽工程以及大型建筑物安全度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石堡川水库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洪水演算以及水库调度运行等分析,科学制定水库防汛预案,力保水库和大型骨干工程的安全,最大程度地保障库区下游人民群众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水库工程概况。
石堡川水库概况。石堡川水库位于洛河水系第四大支流—石堡川河上,坝址以上流域面积820km2,河道长,平均比降1:120,多年平均降水量575mm,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为6200万m3,平均入库流量为/s.石堡川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洞、泄洪洞、泄洪底洞和溢洪道组成,水库总库容6220万m3,兴利库容3235万m3,滞洪库容2400万m3,该库输水洞最大泄水流量56 m3/s,承担着灌溉输水任务,并兼有泄洪作用。泄洪洞最大泄洪量300 m3/s,泄洪底洞最大泄洪量为43 m3/s,兼有排沙和泄洪作用,三洞均系三级建筑物,联合泄洪最大泄量为399 m3/s,溢洪道为该水库除险加固时建设工程,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m,设计洪水泄量739 m3/s,校核洪水泄量1539 m3/s。
石堡川水库流域暴雨和洪水特征。石堡川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20Km2,流域主河床长,平均河床比降‰。流域地处黄龙山麓,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受副热带西北气型和副热带西南气流型影响,这种气流型暴雨主要以雷阵雨形式出现,受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动和黄龙山地抬升,常形成局地短历时暴雨,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匀;另一种雨型为连阴雨,历时长,笼罩面积大,强度小。石堡川河流域上游为黄土山区,下游有少量的黄土塬区,石堡川河的洪水主要是由七八月份的暴雨形成的,但也有九十月份的连阴雨形成,从流域的暴雨特性和下垫面条件可知,七八月份局部历时暴雨强度大,降雨不均匀,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小,九十月份阴雨历时长,笼罩面积大,强度小,森林水文效益明显,洪水缓涨缓落,峰小量大。
石堡川水库防汛的地位。溃坝后将危及洛川、白水、宜君、蒲城、大荔等沿石堡川河和洛河群众5000人,淹没农田万余亩,冲毁下游铁路桥3座,公路桥7座,水电站3座,万亩抽水站13处,临时抗旱小型抽水站160处,造成经济损失10000万元以上,溃坝洪水会加大洛河水系的水量,危及到洛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汇洛河口防汛安全。
2、石堡川水库防汛存在问题。石堡川水库经过除险加固,水库病险基本解决,大坝安全防御性能提高,水库调节由年际调节变为多年调节,但是水库防汛又出现了新问题:病险水库竣工尚未验收,汛限水位需用重新确认;下游河道鱼池、莲菜地块等障碍物存在,降低河道安全行洪能力;流域内无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观测系统正在建设之中,调度工作缺乏预测性指导;通讯预警手段落后,防汛物资匮乏,这些问题是石堡川水库防汛预案编制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3、石堡川水库历史洪水灾害及抢险。据调查和相关文献考证,石堡川河1875年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2050m3/s,1933年洪峰流量为1400 m3/s,1965年洪峰流量为650 m3/s,1966年洪峰流量为257 m3/s,石堡川水库自1975年建成,经过近四十年运行,由蓄水到泄空先后有30多次,最高蓄水位,持续60天,坝体运行未发现不良问题。2003年为丰水年,全年降雨量,8月至10月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出现连阴天气,持续降雨68天,降雨量,最大日降雨量,超渗产流形成三次大的洪水过程,形成三次洪峰,最大入库流量 m3/s,汛期泄水共57天,最大泄洪流量 m3/s,共泄洪万m3。
4、水库度汛方式及预报方案
水库报汛方式。石堡川水库设局防汛办和渠首管理站防汛办,局防汛办设防汛专线和局专线各一条,渠首管理站设短波电台及有线电话、无线手机传送水、雨情等信息,流域内由延安市黄龙气象站传递有关水情、雨情等信息,基层各管理站均设有线电话。
水库洪水预报方案。水库采用抗洪能力预报图,进行防洪调度,抗洪能力采用暴雨值,由以下公式计算:PH=10W/CF,其中PH为流域内降雨量,W为可拦截或可抵抗洪水量,C为径流系数,考虑到该流域植被较好,拦蓄力强,干旱,半湿润,湿润,F为流域面积820km2,利用计算值根据目前库水位及流域前期影响雨量值可得出水库防洪能力,根据降雨实况、雨量、降雨历时与降雨径流等数据,预测入库洪水总量,与气象部门预报值相比,若预报值大于允许值,可以及早采取措施,确保大坝安全。
水库工程安全监测。对大坝表面、溢洪道、两岸高边坡的表面进行位移变形监测,对大坝及流域内降雨量、库水位、蒸发、气温、水温、气压、进库流量、库区淤积等环境量进行监测,并对大坝坝体、坝基、大坝绕坝渗漏及溢洪道进行渗流监测,这些项目监测由渠首管理站进行定期检查、巡查,观测工作必须做到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精度,随时观测、随记录、随计算、随校核,做到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次固定资产时间固定,如遇强降雨时,加强观测次数。
5、石堡川水库洪水调度计划
洪水调度原则。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对上、下游防洪作用,即保坝是第一位的任务。首先在满足大坝安全及上下游防洪安全要求的条件下,正确处理防洪与兴利的关系,力求少留专门调洪的库容,使其尽量结合兴利,并通过预报调度重复利用,尽量提高水库综合效益;力求合理核定参数,使所制定的调洪规则和防洪调度方案既安全可靠,又切合实际,便于实施;调洪方式要贯彻“大水多放,小水少放”的原则,下泄流量避免突变,以防下游因准备不足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石堡川每年从5月至11月分为该库汛期,6月份蓄水位927m,蓄水量为2383万m3,7、8月份蓄水位926m,蓄水量为2180万m3,9月份蓄水位927m,蓄水量为2383万m3,10、11月份蓄水位,蓄水量为2860万m3。水库调度方式为:当主汛期库水位上升到926 m时,既认为发生指挥泄令,工作人员打开泄洪底洞,将库水位控制在926m左右,如果库水位继续上升,再打开输水洞泄洪,将水位控制在926 m左右,当水位再次超过926m时,打开泄洪底洞将水位控制在926 m左右,如三洞全开仍不能满足泄洪时允许水库滞洪。
6、石堡川水库抢险调度方案
在水库大坝出现裂缝或坝体有滑坡前兆时,由渠首管理站向局防汛办汇报,局防汛办召集防汛抢险专业技术人员上坝检查,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处理,遏制险情发生。同时由石堡川防汛办向渭南市防汛办汇报,由渭南市防汛办通知石堡川水库下游县、乡镇政府泄洪通知,向淹没区撤离通知,负责下游河道巡查排险工作和交通管制工作。由相关乡镇负责组织下游河道两岸村社做好淹没区群众的安全撤离工作,水库管理站加强监测,密切注视水位、上游来水情况,机电操作人员遵照指令迅速全开放水洞和部分溢洪道闸门进行泄洪。
当险情继续发生时有可能加剧时,由局防汛办结合险情部位及发生类型制定具体抢险方案,必要时邀请上级部门专家进行研究指导,并组织局机关和渠首管理站抢险队员奔赴抢险现场,组织实施抢险任务。
预案编制【第三篇】
关键词:灭火;应急预案;预案编制
引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
一、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业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业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核心要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火灾发生过程中的救援措施,还应该包括火灾发生前的各种准备和火灾发生后的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一)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业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2、指挥与控制
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作出自我防护。
4、通讯
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信网络畅通。
5、火灾监测与评估
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 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8、公共关系
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9、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
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四)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五)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结束语: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直接关系到企业及员工生命安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涉及面多,操作难度和实际阻力有时还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型企业自身具备多部门协同控制,处置灾害事故的同时,应该积极的与当地消防部门学习、交流,并形成联动机制,以具备大型灾害事故发生时,更广泛、更全面的发动一切可发动救援力量,为保证人生安全及国家财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红云分队
参考文献:
[1]《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
预案编制【第四篇】
[关键词]安奎生产 应急预案 编制
一、前言
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各类突发事故能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是在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应急人员职责、应急程序、保障措施等预先做出的安排。
2006年9月20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2009年4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形成有效的指导作用。为此,许多企业积极开展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但是由于技术力量的局限性,不少企业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不完整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简单地罗列出应急的报告程序、报告对象,以及根据损失大小,对事故的分级,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却未能反映。另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将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不少企业只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而应急预案体系中的现场处置方案几乎没有编制。
2、 可操作性差
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而企业在实际编制过程中,这些关键内容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导致预案的可操作性差。比如职责描述不具体,似是而非,容易产生误解,在紧急状况下无法各司其职,出现岗位缺员状态。再如,由于危险源和风险分析不到位,编写人员在编写应急处理措施时,难于把握适度的原则,有的应对措施描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针对性,有的应对措施描述过于具体,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操作。
3、 预案衔接不畅
按照行政级别,应急预案分为国家、省、地市、区县、企业等级别。而作为整个应急体系中的基石的企业级应急预案,如何与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尤为重要。在不少企业的应急预案中,这些内容基本没有。此外,由于危险源和风险分析能力的局限,不少企业应急预案的行动重点、应急联系也缺乏相应的衔接,甚至前后矛盾。
4、 缺乏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预案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应急演练可以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以及检验应急队伍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协调程度。尤其是通过演练及时能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因此,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而不少企业的应急预案被束之高阁,锁进抽屉,或成为应付各级安全生产检查的“挡箭牌”,缺乏组织演练,有的甚至自应急预案编制以来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演练。
5、 缺乏动态管理
应急预案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在紧急情况下的行动纲领,不是编制完成以后就万事大吉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工艺流程、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就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同样也要遵守PDCA螺旋循环模式,通过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对应急预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应急预案能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完善。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企业应急预案未能做到动态管理。
三、把握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素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分为六个步骤:①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②资料收集,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④应急能力评估,⑤编制应急预案,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具体如下图所示:
按照编制应急预案的步骤,编制应急预案应该把握好以下要素:
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关键过程。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有询问法、交谈法、现场观察法、查阅文件记录法、对外交流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对比法等。第二大类是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实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这两大类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才能全面,应急能力评估才具有科学性。而负责危险源和风险分析的人员,应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涵盖生产、工程、维修、设备、安全、环保,甚至行政后勤、财务各部门,从总经理、部门经理、班组长、基层员工代表,全方位参与。参与的方式可以有会议、讨论、调查、内部评审等。应急预案的编制人员应掌握相关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引导应急预寨编制小组成员,结合直接经验分析法,系统地进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在众多的应急预案中都长篇累牍地说明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责,但未明确相关人员指挥链条关系,特别是在相关指挥人员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谁接替指挥,没有明确的描述。最好能通过网络管理图,明确指挥链条和信息传递链条,并明确紧急情况下第一指挥不在现场,谁来接替指挥权。
3、监测与预瞽。在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监测与预警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软件主要是风险管理、风险预报机制,硬件如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4、信息报告与处置。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及时准确报告对后期进行应急处置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必须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首先,要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其次,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最后要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分级响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级响应管理是应急预案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进行分级,一次小范围的事故就要动用全部的人力、物力,必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以下是某企业的分级响应。
6、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能否保证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之一,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等保障,要注意克服应急人员通讯方式少、没有明确专兼职应急队伍、装备的底数不清等问题。
7、应急恢复。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如:①现场保护。应急终止后,现场应急组应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等待事故调查小组的调查取证。②污染物的处理。包括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事故性废水、消防水的污水应急处理。③现场洗消。应急终止后,在不影响事故调查取证的前提下,及时采取稀释、处理、中和、吸附、隔离等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④善后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应立即开展的有关善后工作,包括:受伤人员的救治,伤亡及受影响人员的赔付,污染物的处置、环境治理恢复,生产恢复,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
上一篇:回馈活动方案(案例)(精编5篇)
下一篇:教研活动计划方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