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方案【通用7篇】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估感染风险,制定预防措施,提升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健康,是否有效?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篇1
一、护理管理
1、印发《江苏省医疗机构护理员培训指南》。(3月)
2、完成二、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经费使用调研,研究制定《江苏省临床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3~4月)
3、委托省护理学会举办护士长(含考官)岗位培训5期,护理部主任培训2期。(护士长培训每季度1期,主任培训上、下半年各1期)(全年)
4、完成128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4月)
5、召开全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推进会,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向基层延伸,表彰优秀护士(或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500名。(5月)
6、组织安排各地区域化消供机构的集中备案及专家指导工作。(上半年)
7、根据20xx年基地评估结果及学员满意度测评,对期满的省级培训基地是否继续承担给予结论。制定《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加强培训基地考核管理。(6月)
8、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常规》、《个案护理》,开展专项检查和临床护士工作能力考核。(7~8月)
9、研究制定《江苏省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评价标准》。(8月)
10、委托省护理学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院等护士管理、业务师资培训2期,提高其护理能力和水平。(9月)
11、开展20xx年护士首次注册和延续注册集中审核工作。(12月)
二、院感管理
1、召开20xx年院感管理工作年会,主要内容为部署评估落实《江苏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xx-20XX)》情况的工作,继续推进落实基层院感防控。(3月,省医院协会+院感办)
2、根据院感专职人员职称晋升现状调研报告,研究有利于专职人员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全年,省院感办)。
3、制定全省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SOP。(上半年,省质控中心)
4、继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每季度对调整例次日感染率小于第10个百分位和调整例次日感染率大于第90个百分位的医院下发书面纠偏通知。必要时进行现场督查与指导。(全年,省质控中心)
5、举办1期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班(3月,省质控中心)。
6、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培训班(4月,省质控中心)。
7、加强指导基层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全年,省专委会)。
8、结合安全注射的国家行动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安全注射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全年,省院感办)
9、举办全省医院感染管理高级培训班(金陵医院感染管理高层论坛)。(8月,省院感办)
10、在试点医院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医院感染成本调研和卫生经济学评价。(全年,省院感办)
11、组织专项督导评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xx-20XX年)》落实情况,重点考核各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的工作能力建设及工作质量。(9月)
12、推进我省腹透基层推广试点项目的落实,确保腹透病例安全和质量达标。(全年,省人民医院、军区总院)
三、急救管理和医疗救治
1、开展《院前急救管理办法》、新版《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解析培训,加强院前急救人员能力素质建设。(上半年)
2、开展院前医疗急救(警灯、警报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整顿院前急救医疗市场。(6月)
3、继续跟进昆山事件后续医疗救治工作。(全年)
4、实行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常态管理,建立健全重症病例病情评估、紧急会诊抢救、重点病例巡诊、远程会诊、特殊病例高级专家坐镇指导等各项制度,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全年)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篇2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作为一诊疗病人和人群聚集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消毒质量监测为检测预防性消毒的消毒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托幼机构内的感染,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保障医疗机构、托幼机构的卫生安全,我科为做好全区的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确保全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托幼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规范开展,现制定20xx年xx区医院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方案,如下:
一、监测目的:
规范我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工作,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
传防科负责消毒质量监测方案的指定与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按时报表。
监测频次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省、市指派任务的医疗机构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并且覆盖所有监测项目,托幼机构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每年监测不少于4家,且覆盖所有监测项目。
三、监测依据:
根据20xx年度南昌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标准中的医疗、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以及南昌市医疗、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对本我区医疗机构、幼托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具体监测评价标准如下:《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xx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xx版)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口腔诊疗器械《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xx版本
:内镜《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xx年版)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xx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20xx年5月第2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xx(托幼机构)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GB/、GB/(托幼机构)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
四、监测范围及内容
范围:辖区内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省市级医疗机构(指令性)100%,区级直接管理的托幼机构100%,合计监测医疗机构40家、托幼机构4家,其中大型医疗机构1年2次,疾控机构一月1次,累计监测69家次。
监测内容:空气:主要包括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手及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器械: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物指示菌片: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紫外线灯:功率;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医院污水:粪大肠菌群、余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餐饮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毛巾床上卧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监测样品
医疗机构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院污水、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紫外线灯、热力灭菌器,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菌、余氯、志贺氏菌、生物指示菌片、粪大肠菌。
托幼机构包括空气、物体表面、餐饮具、保育人员手、毛巾床上卧具。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五、监测时间及频率
上述监测单位分两次开展监测,具体监测时间为3-4月份、下半年10-11月份完成,托幼机构每年监测一次,大型医疗机构每年监测两次,其他医疗机构每年监测一次。
六、监测样品及样品总数
医疗机构: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110件;消毒器械60件;空气150块培养皿;使用中的消毒剂100件;医院污水20件;生物指示菌片100件,合计540件。
托幼机构:空气30件;物体表面及保育人员手30件,茶杯、毛巾等30件;合计90件。
七、监测资料的统计、汇总、反馈及上报
针对上述监测资料的统计,我科由专人负责对监测资料的及时统计汇总及评价,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下达现场指导意见书要求改进,并做好监测报告单的打印、核发工作,同时,全年监测工作总结须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报市疾控中心并妥善保存。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篇3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
②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
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每旬对不明原因肺炎、禽流感、流感、死亡病例等进行主动监测报告,搞好结核病归口管理。
三、输血管理:
1、严格输血申请审查制度。
2、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指征,掌握输血适应症;
3、积极开展成份输血。
4、严格执行输血同意书签字制度。
四、与妇产科共同做好新生儿计划免疫登记造册工作,每旬上报,配合疾控机构搞好计划免疫工作。
五、每月的月末组织一次院感工作会议,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各科室院感工作情况做总结,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篇4
在新的一年里,儿科感染管理小组仍将“二甲评审”为工作重点,提高全科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及管理职能,促进儿科感染管理安全保障,具体计划如下:
一、主要目标:
1、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率达90%以上,培训合格达100%。
2、灭菌合格率达100%、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
3、传染病人隔离率为98%;疫情上报100%;及时率98%;
4、医疗废物回收率100%。
二、保证措施
1科室每月进行自我检测,重点抓好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的操作,并将检查情况纳入考核按规定扣分。要切实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消毒灭菌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降低儿科院内感染危险性。
2制定儿科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
3儿科感染管理小组随时召开会议,分析科内感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总结经验,促进科内感染质控工作的.开展。科室感染小组定期活动并有记录。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专科培训,更新观念,重视医院管理体系。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质控的重要性。
5制定儿科感染监控方案,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方案落实在实处。
6制定儿科感染控制的学习课程表,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及新上岗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讲课及有关感染管理的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篇5
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科以“预防控制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为主题。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持续质量改进。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规范,技术指南的要求。完善和规范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并认真落实。
2、医院感染率≤10%。
3、医院感染漏报率≤20%。
4、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5、紫外线灯管强度(旧:>70uw/cm2;新:>90uw/cm2)。
6、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
7、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8、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现患率≤8%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监测
做好住院患者的全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外科手术部位,ICU住院病人的监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传染病的检查,慢性病的监测,每年一次的现患率调查。
(二)加强质控检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根据仁寿运长医院《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内容》的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对医院的清洁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汇总检查、监测情况,每月在院内科室通报。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向主管领导汇报,并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各临床科室按《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表》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并记录。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着重对供应室清洗、灭菌记录,手术室外科刷手问题,ICU的无菌操作等进行跟踪。
四、强化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采取外出学习,全院集中授课。科内学习和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全院各级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
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指导医务人员卫生安全职业防护工作,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认真落实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确保员工职业安全。
七、加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认真指导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防控任务。
八、加强医院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核工作。
定期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使用级证件进行检查。
仁寿运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20xx-12-20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医院感染监测计划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篇6
医院感染属于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领域,它的发生发展贯穿于诊疗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感染的专业知识培训是医务人员“充电”的一种好方式,通过培训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院感发生的常见原因,主动配合参与院感的预防管理工作,院感管理的培训:
一、全员培训:
1、手卫生规范
2、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3、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4、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5、医院感染职业防护
6、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一、新上岗人员:
1、医疗废物处理
2、多重耐药菌防控
3、手卫生规范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5、职业暴露与防护
二、医务人员:
1、多重耐药菌诊断与防控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护理人员:
1、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
2、防护用品使用
四、后勤总务人员:
医疗废物的处理
五、卫生员:
重点进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洁用具分区使用、分类放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方法;个人防护方法等的培训。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篇7
一、医院感染监测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三、督促检验科
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五、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七、医院改扩建工作
供应室、手术室的改建,应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污染物品的清理、消毒和灭菌必须有明确的循环路线,不能逆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