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理辅导方案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疫情心理辅导方案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一心理疏导方案【第一篇】

为做好我校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学生心理状况的波动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尽快以健康的心态迎接返校的学习和生活,结合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生返校复学心理辅导及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意识到位、职责到位、保障到位,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以学校“四级联动心理防护机制”为依托开展工作,以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单位为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以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以辅导员为依托的院系心理工作负责人为骨干,以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以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体,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1)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疫情及返校期间网络心理咨询和学生返校后的心理咨询形式的衔接工作;持续开通学生网上预约咨询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不同需求;将网络咨询和地面咨询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确保心理咨询室全天候开放,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值班,保证学生有心理咨询需求时可以求助有门;

(2)做好疫情期间心理防护宣传工作。联合宣传部及校团委,面向广大学生,通过制作心理防护宣传栏、公众平台心理科普文章分享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广大师生戴好“心理口罩”;

(3)针对全院非毕业班学生开展心理筛查工作。正式返校复学前,组织全院非毕业班学生运用心理测评系统进行线上心理测试,测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测试后,心理中心对学生心理测试结果进行筛查,将筛查结果中Ⅰ类人群分为A类、B类和C类。心理中心对接各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负责人,根据学生心理分级分类情况,反馈中心指导意见,共同进行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跟踪监护、精细帮扶。通过心理咨询、常规的心理疏导、朋辈互助建立等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

(4)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春季心理筛查工作。心理中心组织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负责人和带班辅导员对七类重点人群(上学期新生心理测评所筛选出学生;毕业班不能毕业学生;大一挂科学生;大二、大三以及毕业班多门课程不及格学生;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失恋学生;曾进行过心理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和建档工作,掌握被排查学生近况,提出相关指导意见;

(5)配合、协助二级学院开展危机干预。畅通危机干预渠道,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个体的识别与及时干预,充分利用学校“四级联动心理防护机制”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及时识别心理危机学生个体,做到危机干预工作链条运转及时、快速、合力。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转介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因心理疾病休学返校的学生,按照复学的规定,出具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诊断后,再由学校心理中心进行二次评估后,办理复学手续;

(6)开展辅导员心理帮扶技巧培训。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烦躁、孤独等过度情绪应激反应,心理中心将面向所有辅导员开展如何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如何应对进行心理帮扶技巧的培训;

(7)开展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帮扶技巧培训。组织各班级心理委员学习疫情心理防护知识,学会识别同学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同学的心理动态,教会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方法,帮助同学理性对待当前疫情,避免产生恐慌情绪及其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各二级学院及辅导员:

(1)开展一对一心理访谈及回访工作。根据返校前心理筛查测试所筛查出来的Ⅰ类学生及上述七类重点人群的学生,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访谈,进一步了解被排查学生心理状况,并根据学生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及其他帮助。对出现心理危机状况的重点人员,上报心理中心安排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

(2)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尤其是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要及时与家长共同了解学生返校前后的情绪、行为变化,在危机出现时,征得家长的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避免恶性的事件发生。对高度易感人群,开通快速、及时的转介通道,对不能有效处置的心理危机个案要及时转介专业医疗机构;

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疫情期间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各二级学院需针对不同群体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的覆盖面,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解决疫情期间遇到的心理困扰;

(4)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各二级学院需开展为期一周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与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持续深化“生活观、生命观、生态观”教育为主线的“三生”教育。

(5)活动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负责人收集活动方案、图片及总结并报送至学校心理中心。

(三)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信息员:

(1)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及同寝室室友返校后的心理状况;

(2)做好朋辈帮扶、危机识别和抗疫知识、心理调适方法的普及和活动宣传工作;

(3)全方位保障学生返校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4)对班级或宿舍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向辅导员及心理中心反馈,避免恶性的事件的发生。

对一心理疏导方案【第二篇】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防控防指[20]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服务的通知》(教办学函[20]号)精神,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开展疫情防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对象

根据师生实际,采用四级目标人群分级服务,具体如下:

第一级:确诊患者;第二级:疑似患者;第三级:个居家隔离人员;第四级:普通大众。

二、具体实施

(一)开展线上科普教育

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疫情心理防护知识宣传与教育,针对性推出并转发权威发布的'有关疫情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相关信息,并组织各学院及时转发推送,引导师生做好“抗疫”防护。

(二)开通抗疫情心理专线

1、学校热线。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紧急开通心理服务热线,热线电话及各号码对应服务时间已于微信公众号公布,我校师生如有需要均可拨打。

2、扬州热线。有需要的师生也可拨打扬州市24小时疫情应对心理援助热线。

注意:扬州市热线服务主要针对因肺炎疫情出现较为紧急状况、急需情绪缓解人群,如您情况尚可,请将时间留给更需要的人。

(三)开通网络心理疏导

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对应心理服务热线,开通网络心理疏导“QQ”在线服务,并通过各院心理辅导员公布给全校师生。

(四)组织人员,网络培训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校级及院级大学生心协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晴联络员进行疫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线上培训,认真学习教育部司政司组织的《高校心理援助热线》和《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应对》专题讲座、中国科协发布的《疫情传播期间心理防护指南》等文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心理危机防护干预能力,增强师生心理自助、朋辈互助能力,充分发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作用,相互支持,传递正能量。

(五)启动危机干预机制

发布《致全校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启动“宿舍心晴联络员-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四级联防联控体系,组织宿舍心晴员及时填写《宿舍心晴联络表》,由心理委员进行学生心理动态每周统计,并上报至心理辅导员,由心理辅导员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开展初步心理疏导,及时干预。

(六)做好开学后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采用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心理测评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同时进行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对于筛选出的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个体,组织开展心理疏导与干预、跟踪回访,定期提交心理测试及干预回访报告。

对一心理疏导方案【第三篇】

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促进患者身体与心理同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维护隔离人员、家属心理健康,营造相互关怀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提升群众防控知识水平,增强防护技能,减轻因认知不足所致的恐惧,减少、消除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歧视与排斥等行为。

(二)以互联网络平台为基础,推进互联网+社会心理服务,为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提供线上心理支持和服务,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渡过困难期,恢复社会功能。

(三)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建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提供情绪引导、心理辅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社会支持网络修复等服务,改善社区环境,恢复社区秩序,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促进社会稳定。

二、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队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各区县防疫指挥部要成立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导小组,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分工负责,各街道(乡镇)明确1名领导负责辖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指定专人统筹协调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各街道(乡镇)根据受疫情影响情况,在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心理专干;在街道(乡镇)设置社会工作站,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社会工作者,负责辖区群众社会心理健康工作。有条件的,可建立由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等组成的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队,采取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心理服务专业力量联动服务方式开展工作。

(二)建立对口指导机制。各地按照已有精神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机制,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口联系的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派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线下和转介服务。根据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心理专干可联系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进社区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发现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可能有精神卫生问题时,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等应当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由精神科医生提供精神医学诊疗服务。

(四)开展人员培训和督导。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应当派具备心理援助技术能力的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心理专干等人员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分别对街道和社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督导。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团队协作、分工负责。所有工作须在本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进行,各类人员实行团队协作,明确成员分工与配合。未经允许个人不得擅自开展任何形式的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二)严守心理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伦理原则、保密要求。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个人和家庭隐私包括个人信息、生活轨迹、家庭情况等严格保密;设专人负责服务对象档案管理并签署保密协定。

(三)分类分级。结合各社区实际状况,采用分类、分级处理。对不同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具有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干预。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广泛开展科普宣教。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权威媒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提升公众知识水平,增强防控能力。发放心理健康服务宣传材料,提供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心理热线电话号码、心理支持网络平台二维码等支持性资源,帮助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自我心理调适。组织专家通过媒体、视频、网络授课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介绍温馨家庭氛围、团结社区关系对个体渡过难关的帮助和意义,鼓励大众互帮互助,消除歧视。

(二)在医院和隔离点开展心理评估和疏导。患者、隔离人员在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期间,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主动向其推荐心理自评工具(如,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牵头研发的“强肺心理支持系统”),鼓励有需要者寻求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有条件的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对患者、隔离人员开展集体心理疏导。对评估后发现心理问题风险较高的,协调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干预。

(三)保证心理疏导与治疗连续性。对在定点医院已经使用精神科药物干预的。患者,如评估需要继续给予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定点医院应当将患者相关治疗信息记入出院信息单中,交康复驿站或隔离点继续维持治疗。对评估需要继续治疗的,康复驿站或隔离点在其离开时,应当将相关治疗信息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继续予以治疗。

(四)为有需求的居家人员提供社会和心理支持。社区应当鼓励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主动寻求社会和心理支持,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与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对评估后发现心理问题风险较高的,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提供心理和社会工作服务,建立和激活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其恢复生活信心。

(五)开展困难人员生活扶助与支持。对有具体生活困难的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专干等,应当主动向街道(乡镇)和社区汇报,协助申请困难救助,链接援助资源,同时寻求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帮助或支持。

(六)加强病亡者家属关爱和心理支持。对病亡者家属,心理专干、社会工作者要主动为其提供哀伤辅导、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服务,加强关心关爱,引导其宣泄哀伤情绪,帮助顺利渡过哀伤期,恢复正常生活。必要时,联系心理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支持。

(七)及时发现处置高危风险。对发现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风险的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相关专业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向街道(乡镇)负责领导报告并通报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专干等人员要增加走访密度,告知其家人紧急联系电话。由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等介入进行危机干预,持续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必要时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

疫情心理辅导方案【第四篇】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为了帮助全校师生在心理上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积极预防,减缓和控制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我校制订了《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学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开通针对疫情的'心理支持电话热线咨询服务。

二、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

为积极落实教体局的要求,围绕外出和从外地返回的学生,建立针对性心理服务制度,班主任进行摸底,要求各班级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即各班主任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主动沟通,了解思想和心理状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如果察觉学生心理出现高危症状,及时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进行心理干预,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各年级学生管理网络平台,发布权威消息,通知学生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等科普知识,以确保学生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四、拟定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根据目前疫情的变化趋势,学校心理咨询室拟定了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将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热线咨询、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38 247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