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范例优推5篇
【导言】此例“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范例优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第一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 探讨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案例的具体剖析,引导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本科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作出探讨。
1 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开课频率大、生员对象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它是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课频率大、生员对象广。
内容“一强,两多”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使用的管理工作,是公司金融、会计核算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上其特点是“一强,两多”,即政策性强、公式多、财务指标多。具体表现在:①政策性强。企业的投、融资和股利政策离不开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的影响。②公式多、财务指标多。企业的投、融资和股利政策80%以上的内容需要用公式计算相关财务指标。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财务管理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是从西方引进的,在教学中既要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又要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本科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鉴于财务管理课程本身的特点,目前许多高校就财务管理的教学都在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理论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众多的方法中,其中案例教学法为人们普遍所采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源于1917年的美国哈佛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就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也逐步被其它大学所仿效,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时至今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案例教学仍被教育界所广泛推崇。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在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也在不同程度地运用案例教学,并且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适合的案例和案例的设计难度较大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现代财务管理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是从西方引进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系统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目前还没有,从而使财务管理教学本质上仍停留于理论教学而难以指导实践。
目前现有教材中的一些财务管理案例存在的普遍问题是:①缺乏综合案例,只局限于知识点案例,只能起到强化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②只注重定性研究,不注重定量分析。综合案例只注重定性研究,不注重定量分析,缺乏直观感和可操作性,无法体现财务管理的效果,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③案例教材往往是“案例—分析要点—点评”三步曲,缺乏系统性、引导性,学生面对案例,要么无从下手,要么直接查看“分析要点”和“点评”,不能起到案例教学的“温故知新—引导思维—实际分析—提高能力”的作用。
课时不够,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好 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各高校在压缩专业课学时的背景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时不够,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的关系不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处理不好。具体表现为:①课时紧张,只能完成按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案例教学,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回归传统教学。②注重案例分析,但忽略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述,虽然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偏少,并没有真正达到通过对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使学生了解实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3 本科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实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判断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分析和解剖,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查阅资料、课堂发言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弥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对学生在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人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针对目前本科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适合的案例和案例的设计难度较大;课时不够,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好等问题,笔者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特点作如下探讨:
案例的选取与设计要做到有对象性、典型性、针对性、专业知识含量高。
对象性。即教学对象及案例教学设计的选择性。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它是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课频率大、生员对象广。因此案例的选取与设计一定要考虑生员对象,不能单一。对于经济管理类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员来讲,相关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课开得少,相关基础知识知道的也少,因此案例要简单、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案例要精,综合案例的多少主要看课时是否充裕而定。从能起到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进而起到案例教学的“温故知新—引导思维—实际分析—提高能力”的作用。而对于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员来讲,相关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课开得多,相关基础知识知道的也多,因此案例要综合、除必要的知识点案例外,综合案例要多,专业性要强。目的是能起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作用,进而起到案例教学的“温故知新—引导思维—实际分析—提高能力”的作用。
典型性。指案例应选取典型案例。财务管理教学政策性强。企业的投、融资和股利政策离不开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的影响。选取典型的实务案例进行分析,能起到提起学生兴趣,提高其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针对性。案例选取要与各章节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有针对性,如果有定量计算的理论讲述,案例中一定要有配套计算。从而能起到强化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专业知识含量高。指案例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性,不要只有故事情节,而缺乏知识性。
课时不够,在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必须辅以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上其特点是“一强,两多”,即政策性强、公式多、财务指标多。企业的投、融资和股利政策80%以上的内容需要用公式计算相关财务指标。
结合这一特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要有系统的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没有扎实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单纯的案例教学是涵盖不了繁琐而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达不到正真的知识传授的效果,因此,课时不够,在安排时间上应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但是,必须辅以案例教学。
在课堂理论教学时,要适时辅以案例教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适时选用、设计案例,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编号: 200710
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第二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托与租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已经成诸多经济学科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但如何在《信托与租赁》课程中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直是困扰许多金融学教师和学生的重要问题。
一、《信托与租赁》课程的特点
《信托与租赁》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属金融专业的重要分支,主要负责系统地讲授商业银行信托与租赁业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它不仅是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
《信托与租赁》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托业务,具体阐述信托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信托的起源与发展,信托的职能与作用,信托的种类以及主要信托业务; 第二部分是租赁业务,具体阐述租赁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租赁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租赁的资金筹措,租赁项目的管理,租金及相关费用的计算及其他业务。一般要求学生先修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具备一定的金融学专业知识。
如何讲授《信托与租赁》课程,培养企业需要的相关人才,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长期以来《信托与租赁》的教学基本上以理论学习为主,而对学生解决信托与租赁业务的操作程序、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训练几乎没有。而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准备和讨论,来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信托与租赁》中应用案例教学,将更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消化专业知识,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专业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介绍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870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训练中,后经由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的推广,逐渐扩展到商业、医学和管理学的教育领域中,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学中[1]。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从此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被广泛地运用到不同学科的教育中,也成为进一步改革本科教育,解决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希望所在。
国际上以案例教学而著称的哈佛工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其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2]。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方法。小劳伦斯·E·列恩()[3]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在我国,王珏辉(2007)[4]认为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萧毅鸿等(2012)[5]认为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背景材料为出发点,在教师培训者的引导与组织下,学习者通过调研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王永桂等(2013)[6]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平台、以问题为基础、以讨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的特点如表1所示。
综合来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对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所感悟和认识,并且对一些难以掌握的理论,也能有所理解。
三、案例教学在《信托与租赁》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托与租赁》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挑选案例,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讨论和进行总结。而学生则需要阅读相关案例资料、思考其中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讲解、辩论和表达,承担了更多的学习任务。显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方和引导方。
然而受课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为了学生能更快的掌握信托与租赁的相关专业知识,会不自觉的主导了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有时教师会将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和观点讲解一遍,不给学生充分自由讨论的空间;或是放任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没有进行相应的引导、提示和总结,这就使案例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或是害怕自己的观点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而不愿意参加讨论,这些都会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
(二)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对开展案例教学的制约
虽然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引入了案例教学法,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体制,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迟迟难以推进。一种观点认为本科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能可以在日后工作培养,而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适用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无用武之地。也有人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事例教学”,只是传统教学的一个补充,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目前的案例教学依然注重结论的获得,轻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同时,在现行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都是围绕考试的内容进行的,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预成的,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必须掌握与考试有关的内容。那么在现行考试体制未变的情况下,案例教学耗时耗力,可能会被教师和学生所排斥。
(三)《信托与租赁》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问题
要使用案例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因为案例的适宜性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8]。案例需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问题性等特征。多年来,我国在信托与租赁领域出现了不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典型案例素材,但这些案例都处于动态发展和变迁过程之中,收集到相对稳定又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比较困难。
目前,对信托与租赁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仍存在不足,案例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9]。有些教学中直接引用国外的案例,由于国内外经济制度和环境的差异,国外的案例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国情,这就增加了学生分析案例的难度。有的虽然使用国内自编的案例,但这些自编的案例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具有典型性和时效性的国内知名企业案例比较匮乏,且许多企业案例并不对外公开,这给案例的搜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对案例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为节约时间,会逐一说明其中的知识点,使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成了摆设,似乎只要知道了相应的规则,事实就很容易得出结论,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也无从谈起。
四、《信托与租赁》案例教学体系创新的主要设想
(一)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信托与租赁》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案例教学基本方法和案例教学保障措施等基本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社会关注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信托的种类和分类这种比较容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提前布置求解性案例让学生调研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评价;对于信托的资金筹措和管理这类比较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可采取教师提前布置经验介绍性的示范性案例让学生学习和分析,在课堂上以“学生问、教师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目前还存在争议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案例让学生研究思考,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的等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案例教学进行严密的组织,一般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构成,如下表2:
表2 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步骤 项目名称 注意事项
1 案例选择 教师要慎重地选择合适的案例,注意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启发性及难易程度;
2 教学准备 教师要熟悉案例的相关内容和背景知识,并进行事先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要提前阅读和思考案例,对案例有一定的理解
3 课堂讨论 可采用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讨论内容可包括影响因素分析、方案比较和选择、最终实施方案等几方面
4 效果评估 可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要求学生写出书面研究报告,可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案例教学,都是为了能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信托与租赁》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以便于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托与租赁中的实务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这不意味着它不涉及到任何理论,其内容性质决定它必须要首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7]。比如,在讲述租赁项目的管理的时候,需要对租赁的定义与特征、种类与分类、租赁的资金筹措、租金及相关费用的计算等概念和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对最基本的概念及各个环节的内容等都不了解的话,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就无从下手,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同时,在《信托与租赁》课程考核中,要针对案例教学制定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考核标准。可以将期末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先将考核标准告知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采取将每个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时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加入案例分析题型或是辅以论文、口试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10]。
(三)丰富《信托与租赁》案例类型,保证案例教学需要
首先,要在充实传统理解性案例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创新型案例。传统案例一般都比较简单,用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和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目前,我们已处在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还必须增加知识创新型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信托与租赁行业的发展变化和重大事件,及时抽选出适当案例,确保紧跟社会热点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其次,还可以将一些暂时还没有最佳解决方案的案例,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或是作为科研项目的一部分,运用案例研究法来完成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的原创性,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论文抄袭现象,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一批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编写适合本科教学需要特别是本校使用的《信托与租赁》案例库。案例的编写,既可以参考他人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也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去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编写案例可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忠如。试论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2] Studies i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M].New York: Longman,1997.
[3]小劳伦斯·E· 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王珏辉。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实验视角[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5]萧毅鸿,周献中,凌海风,唐建。案例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师教育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
[6]王永桂,刘洪,汪远旺。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定位与行为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3).
[7]黄爱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
[8]吴升。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界,2010(8).
[9]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3(3).
[10]程鸣,冯梅芝。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2013(5).
基金项目: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信托与租赁》(项目编号:KCP2013-05)。
作者简介:
高晓燕(1964—),女,河北鹿泉人,博士,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亚明(1973—),男,湖北赤壁人,博士,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第三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教学;讲解活动;思考;认识
数学学科离不开案例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目标、教学意图、能力培养等,可以借助于数学案例这一载体有效渗透,可以借助于案例教学进行深刻的展示。教学工作者在数学案例讲解过程中,需要综合多方面教学因素,借助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案例讲解活动。教育功能学指出,案例讲解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过程承担着教授解析数学案例方法技能,肩负着锻炼培养数学学习素养等方面的“责任”。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技能及素养的目标要求更加鲜明和严格,高中数学教师更加要切实做好案例讲解活动。本人现结合案例讲解亲身感悟,对高中数学案例讲解活动开展阐述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案例讲解应体现双向特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活动
教育运动学认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双边互动的发展进程,教师与学生借助于教学介质进行双边互动、共同合作的双向活动。案例讲解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忽视案例讲解过程的双向特点,采用教师向学生的单边教学方式,高中生难以融入到案例讲解活动之中,难以全身心投入解析案例活动,难以遥相呼应双边互动活动。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案例讲解同样要遵循教学活动双边特性,将讲解案例过程变为师生交流探讨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互助中,有序探知数学案例,有效探析数学问题,深入判断归纳,主体特性得到展现,数学技能获得提升。
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案例教学中,教师围绕找寻该案例的解题思路这一“任务”,组织高中生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与高中生进行对话沟通,共同互动等活动,让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语言引导下和点拨下,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方面案例条件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条件中展示的内容以及解题要求与所揭示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解题途径和推导过程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促进解题思路教学的进程。
二、案例讲解应延长探究过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活动
教育实践学认为,案例讲解就其本质而言,实际就是探索、研究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中,既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又离不开学生的深入探析,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过程。实践证明,学习对象在动手实践探析获取的策略技能比教师直接告知的解题策略技能的认知度和掌握度更为深刻和显著。因此,案例讲解过程要摒弃教师直接告知的讲解模式,将高中生引入到探究研析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的实践之中,组织高中生开展探知问题条件、推导解题过程、确定解题思路以及总结解题方法等实践活动,让高中生在循序渐进的渐进式、递进式探索研究、分析思考中,对解题策略方法有本质性的理解和掌握。
如“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案例课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为:“理解并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的解题方法策略”。高中数学教师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利用高中生主体特性所呈现出来的主体能动特性,采用学生探究、教师指点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组织高中生感知“已知直线l经过点P12,1,倾斜角α=π6,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θ-π4(1)写出直线l的参数方程,并把圆C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设l与圆C相交于两点A,B,求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案例活动,高中生在自主阅读和研析问题案例内容中,认识到:“本题主要考查对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之间的互化问题”。此时,教师要求高中生根据案例解答要求,结合条件关系,开展问题解答过程的推导过程,高中生通过思考分析,共同研析,通过推导活动认识到:“第一小题解答时,需要运用直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第二小题需要根据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建立方程式,再根据韦达定理求得答案”。教师根据分析活动强调指出:“要准确理解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高中生经过小组共同合作探析,归纳得到其解题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知解析案例的方法,而是将解析方法融入到案例讲解活动之中,通过实时点拨,学生探析等活动,实现高中生对探析案例的深刻认知和掌握。
三、案例讲解应注重知识延伸,采用拓展式教学活动
数学案例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生动概括和集中体现,案例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丰富性和深刻性。通过数学案例这一“镜子”,可以举一反三,看到许多、丰富的数学知识点内容以及他们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数学案例的这些特性,为高中数学教师培养高中生综合应用能力提供了“条件”。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讲解案例,不能停留在现有案例表面之上,而应深刻深刻挖掘案例所隐含的深刻丰富数学知识点内容,引导高中生进行探知和找寻,并设置出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训练,以此提升高中生数学知识素养和综合运用数学技能。如在“已知一个函数f(x)=12ax2+2x-lnx,如果函数f(x)在区间13,2上是增函数,试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案例讲解中,教师在讲解案例活动后,根据该案例所隐含的“利用导数求取函数的极值”、“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所隐含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设置类似案例进行巩固练习,切实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思维和运用能力。
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第四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行动导向 启发式教学 新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06-01
1 行动导向及启发式教学法的由来及在内科案例教学中的可行性
(1)行动导向教学是由德国引进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符合高职生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智能特点;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1]。行动导向教学法特点主要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任务设计法等。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为途径,以师生互动的合作为方式,以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内科案例教学正是遵循“资讯、计划、实施、决策、检查、评价”的六步教学法,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的计划和执行计划,独立的评估计划,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尽管行动导向教学由德国引进中国已有了较长时间,在其他教学领域探索和实施已经很成熟,但在医学教育领域却属于起步阶段,高职医学教育岗位能力定位明确,工作过程较一致,所以同样适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领衔倡导了新时期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30多年来的艰辛探索与实践,这一实验研究已结出累累硕果,并构建起“现代中国启发式教学新体系”。启发式教学的新理念深植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广阔的土地上,大力促进广大中小学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结合高职临床医学生的行业资格标准,岗位能力需求,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更应该具有其肥沃的土地和强大的教育生命力。
2 传统内科案例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内科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知识和方法的核心体现,案例教学是内科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的要求。以往的内科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及引导法,讲解等,老师只注重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而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及建构知识的能力。
探究行动导向和启发式教学在案例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对高职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应该有着深远的影响。选择典型案例带进课堂,创设情境,融入“资讯、计划、实施、决策、检查、评价”体系所需要的教学任务和项目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构建能力。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对所学的问题能够提出假设并加以分析,还要通过当前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自己所清楚的事物相联系,并努力思考这种联系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体能动性。
3 内科案例行动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
将一次案例分析课(4个学时)分为以下几个时段进行:
组织会议(一):选择典型病例:问题,学生分组,在老师引导下进一步思考、拟定所知、未知和须知问题和分配实际任务―― 创设病房情境,体现项目导向。(30分钟)
自由讨论时段(一):搜寻和查阅资料,开始建构初步的解题方案,进一步分析核心议题―― 体现任务驱动,问题启发,实施计划,情境、协作过程。(60分钟)
组织会议(二):导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集中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难题,协助学生定制探讨方案―― 体现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20分钟)
自由讨论时段(二):学生继续阅读查找和剖析资料,在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制定更精细的解题方案,准备汇报内容―― 体现决策、实施、检查过程,协作精神,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40分钟)
组织会议(三):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答辩,互相观摩,导师进行探究和给予评价―― 体现检查与评价过程,会话沟通能力。(30分钟)
这“三次会议”和两次“自由讨论时段”的全过程实施,重点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塑造团队协作的精神;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和启发式教学法的目标。
总而言之,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尤其是近些年来,无论是现代生产技术还是经济文化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着,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全面素质的发展探究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在进行着,然而对于现代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说,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创设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全程的参与度;构件主体性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全程参与。加上教师多元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正与当今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纲要、新课标精神相吻合。我们内科教研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培养和加强。基于高职医学生临床职业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将行动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其内涵将更深的得到诠释和赋予生命!
参考文献
[1] 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52-154.
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第五篇】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相关举措
“国际金融”课程研究国际货币信用关系和资金融通规律[1],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点。首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包含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如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等),又包括实务知识和操作的介绍(如外汇交易、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等),还有相关政策的研究(如汇率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需要运用到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其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宏、微观层面更透彻地认识经济生活、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强调对与国际金融业务相关的经济事务、涉外企业管理等工作所必备的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理解和应用[2]。如面对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复杂局面,如何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实现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而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这一事实,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并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问题,都是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3]。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越发重要。近年来,我们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探索性地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改革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国际化
首先,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遵循国际标准。国外经院流派教材以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下册)“国际金融”部分为代表,涵盖汇率和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内容,并在第六版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全球化的冲击等新内容;商学院流派的教材则更侧重微观与实务,以布特勒的《国际金融学》为例,突出了国际金融市场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内容[4]。近两年,美国次贷危机对货币金融危机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等教学内容形成了冲击,国外课堂教学有将此部分内容分量加重的趋势。在参考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国际金融“宏观与政策”、“微观与实务”、“创新与监管”三大内容模块。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我们做到了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其次,大幅增加对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合作等内容的讨论。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金融本土化和区域化研究趋势明显。以人民币汇率为例,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本土化问题,也是全球关注的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因此人民币汇率问题及区域金融合作应成为国际金融课程重点探讨的内容,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相关焦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课程内容有意识地突出“面向东盟”的特点。广西是中国与东盟经贸文化联系的桥头堡,高校具有研究和探讨东盟相关问题的区位优势。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大量引入东盟国家相关案例以外,还利用学生来源国际化的特点,让金融专业的留学生以课堂报告的方式制作课件介绍越南、泰国等国家的金融体系情况。
(二)教学手段多元化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各高校商科专业最流行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类典型案例中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判断、决策的机会,提高分析和创新能力。由于接触新知识的角度从传统的“演绎”变成了“归纳”,学习难度下降不少,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轨迹也更符合人类的本性。“国际金融”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平时不容易有机会接触到,理解难度大。如果能够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将具体的知识点和世界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核心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从“看热闹”转向“看门道”。例如在讲解“衍生金融工具”时,可加入美国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历次金融风暴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由此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在讲授汇率变化的影响时,可结合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教训,讨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可能影响;又如在外汇风险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部分,可加入华为、中兴等明星企业的真实案例,使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模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第二,重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感式的页面展示教学内容,学生的感受直观,既能丰富课程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播放一些贴近重大国际金融事件的视频、音频文件,可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深受学生欢迎。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5],有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添加最新的统计资料、案例等信息,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知识。通过建立国际金融课程网站,让学生实现网络自助学习,在线查阅课程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等。通过开设教学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形成完整的互动知识体系。答疑问题和教师的回答和分析都被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可以形成独立的教学知识库,对课堂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6]。第三,优化实训环节,实现情景化教学。为配合国际金融的理论学习,在金融综合实验中设立了外汇交易等实训模块,通过在实验室里对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进行仿真模拟,制造出身临其境进行实际买卖的氛围,有益于增加学生对证券、外汇等市场运行机理和具体金融产品交易的感性认识。通过模拟学习,有效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使其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快适应环境。第四,建设国际化的实践基地。培养国际化的专门人才,要广泛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营造有利于国际化的人才成长环境。在利用国外资源方面,我们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根据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互换、交流、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走出国门,接受国外多元文化的教育,扩展视野,充分享受国际教育资源。在利用国内资源方面,与银行、证券等行业的企业、机构密切联系,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利用广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学生派往南洋银行、淡马锡银行等东盟国家在华金融机构进行参观和实习,收到良好效果。
(三)教学语言双语化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内在要求。在教育部2001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理念,业已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国际金融涉及的众多专业术语,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理论表达的能力,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世界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也将为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英语基础。由于东盟国家广泛采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在面向东盟的金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教学语言的双语化改革一直受到格外的重视。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双语教学的两种尝试。如果任课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同时学生也有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那么安排采用国际金融原版教材进行授课。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则要求老师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多使用英语词汇。特别是国际金融的有关概念,都应将其英文名称标注在中文名称的后面。在讲解有关汇票、本票、支票、信用证等内容时,要对照全英文的票据样本分析它们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8]。
二、今后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金融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实施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坚持面向东盟的国际化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这些不足也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金融学专业教材建设要突出面向东盟的特点教材是进行教学的知识载体和基本工具,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关系。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和地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际金融及其相关领域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以及新的解决方案。之前的国际金融理论在持续深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新的金融理论。例如汇率决定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各国金融政策协调理论等,均在最近20年间取得了非凡成就。为方便学生系统认识这些新问题并接收新的成果,需要对现有金融教材及时进行更新。在中国-东盟框架下,国际金融热点不断涌现,例如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9年的越南金融危机、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以及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等。近两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加剧了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局面,成为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热点。在此背景下,发挥广西东盟研究优势,推出面向东盟的金融学专业系列教材,成为金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教材的出版,除了成为学生学习和了解国际金融前沿问题的重要保障,也构成广西加强面向东盟特色和扩大经济金融学科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完善教材建设的同时,还应鼓励进行双语教学精品课的尝试,充分发挥双语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突出作用。
(二)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合作,拓宽交流平台教师队伍国际化是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经济学、金融学的扎实专业理论功底,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还要具有高级商务管理的丰富实战经验。传统型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建设由“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组成的新型师资队伍。具体可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激励措施:
1.创造机会并提供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强调教师对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获取。依托现有与东盟国家知名大学的联系,尝试建立教师之间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的定期互派制度。
2.派出教师轮流到金融、经济领域的实际工作和决策部门挂职锻炼,或面向全社会招聘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级经贸商旅管理人才到学院举办小型讲座或授课,形成结构合理,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上一篇:微信活动方案(案例)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