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方案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调研方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调研报告【第一篇】

一、出头村

1.出头村基本情况

近年来,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肇庆市生态文明村”、“肇庆市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端州平安和谐社区”、“端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多项光荣称号。

2.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

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出头村处于城市郊区,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农民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在端州区结合实际,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之期,出头村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出头村农村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巷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农民住宅面积不断增加,不少人还拥有豪华别墅和私家轿车。村民的福利一年比一年好,年终分红、医疗补助、保健费、养老金等许多城里人也享受不到的待遇也走进了农民家中。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之际,出头村的发展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结合睦岗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出头村的成功可以概括为: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

(1)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一是要发展租赁型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按照端州区区委、区政府“围绕一个主题,全力推进两项重点工作,抓好三个提升”的工作思路,出头村坚持发展工业与城市经济并重不动摇,坚持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资产,建设工业园区和建造适租对路的厂房、楼房、店铺、专业市场等物业,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施有效的资产运营。通过建设物业、招商引资、加强服务发展租赁型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二是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把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列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范围,按照培训农民、服务农民、转移农民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市场经济教育,培训创业技能,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农民走向非农产业。三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农民自有财产性收入。端州区、睦岗镇党委和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外来务工人员,为农民的物业出租引来客户。区镇村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为外来客户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以良好的服务和环境留住客户。

(2)以城市化带动农村统筹城乡建设与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村组自导,结合市场运行的方式,以城市化带动农村,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和财务管理,完善社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依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公示,还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专题和专项审计,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落实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车城娱乐城

1.车城娱乐城基本情况

肇庆车城饮食娱乐城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风华路23号,总占地面积370亩,总建筑面积约98708㎡,已建成集饮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食、住、玩一条龙服务的品牌饮食娱乐城。现有十多家夜(ye)总会,还有多家各具地方特色美食的餐馆以及五星级的商务休闲酒店。车城西区空地约80亩,已规划兴建二手车集市,及构车上牌大楼;余下75亩土地面向各行业火热招商中。建成后的肇庆车城,将成为肇庆乃至粤北地区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亮点。

2.抓住机遇,健全体系

文化市场中的娱乐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重要行业,是广大群众必需的文化需求,也是活跃广大群众的健康有益的场所,也能解决就业人员,增加地方税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该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第二篇】

一、做针对问题的真正研究——展现研究的巨大力量

1.某校调查发现男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所有知识点上年度都大于女学生——再调查其他学校(发现是普遍现象)——找到原因(男生发音不准)和解决办法(字母、音素、音标训练)——一学期后男女学生差异消失。

2.某校发现高中新生学习困难——调查发现高中、初中知识脱节——解决办法(弥补过渡性知识)——再调查发现问题没了,学生学习适应好了。

二、撰写调研报告的意义——展现调查研究的价值

对调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以后,就应该根据数据与信息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使调研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

三、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1.题目

2.摘要

3.引言(或者调查目的)

4.调查对象与方法

5.结果与分析

6.讨论(也可与分析放在一起)

7.结论与建议

8.参考文献

9.附录

四、调查研究报告撰写例谈

1.题目:规范的研究报告,其题目应点明研究方法和主要的研究变量。

例1.成都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变量——成都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研究方法——调查

例2.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及其有效分配模式的调查研究报告

变量——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状况、有效分配模式

研究方法——调查

2.摘要:不是研究报告的缩写,也不是研究报告的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300字,发表论文在200字,最高可达500字。)

是以概括简洁的语言,把报告要解决的问题、得出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所使用的调查技术方法写成内容摘要。

使读者看了摘要后,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让报告更具有说服力,而不是节约版面。

3.引言(或者调查目的):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可用“引言”、“调查目的”,也可不加标题,只在报告的主体部分前面写上一段话。

4.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取样方法、特征(年龄、性别、来源等);

调查工具:如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表、访谈题目或者访谈提纲,现在还应用录音笔、录像工具等。

5.结果与分析

对调查整理后的数据、资料、图表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到画龙点睛的话语,深入推理,主要提炼呈现图表看不到的东西。

6.讨论

也可与分析放在一起。讨论的内容有:问卷的信度,访谈的信度等、讨论也可以指出研究的局限或者进一步深入探访的问题。

7.结论与建议:

小结,归纳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或者观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或者方向。

调研报告【第三篇】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主导我国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其目标是要形成一种“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互动行为方式”的社会状态。而改革开放主导的社会急剧转型使我国社会主体间的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状态之中,各种观念与利益正发生着激烈的碰撞,社会纠纷主体及其内容更加多样及复杂。如何恰当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社会纠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一环。

一、法庭所辖地域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社会震动,导致了矛盾主体的增加,社会矛盾纠纷内容更加广泛多样和复杂20xx年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工作报告。

(一)是婚姻家庭矛盾增加,其中离婚纠纷最为突出。家庭的不和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是纠纷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并大多数为涉法矛盾。从受理纠纷情况看,现在纠纷主要集中在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医疗费以及损害赔偿,债权债务、集资收费等方面,均涉及群众的经济利益,而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

(三)是群体性纠纷突出。在常见的矛盾纠纷中,往往是群众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容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如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无法偿还、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企业改制等关系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情。这些矛盾纠纷处理不好,调解难度增大,对社会的稳定危害也更大。

二、法庭在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

法庭与其他政府工作部门一起,共同担负着地区稳定与维护和谐社会秩序的神圣职责与艰巨任务。在人手少、任务重、责任大的情况下,新兴法庭在庭长李江顺的带领下克难奋进,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调处社会矛盾纠纷职能的积极作用,大力配合社会秩序“百日行动”整治工作,加大执行和解与纠纷调解力度,清理了一批积案、疑案和“执行难”案件,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矛盾消灭于萌芽状态;坚持公正司法,服务社会,对一些经济纠纷和人身损害赔偿中可能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主动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并提出相关司法建议,及时排查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隐患,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同时,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深入发动群众,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建立了一套群策群力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一)以民事审判、调解和执行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社会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整体工程。任何环节细小工作的疏忽和矛盾的产生,都可能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诱发新的矛盾与纠纷。针对这一特点,法庭加大力度清理了一批积案和执行难案,从审判和执行入手,在调解上做文章,实现了“两高一低”:即调解结案率高、执结率高和涉讼信访率低。

(二)积极开展巡回办案、就地办案、就近办案等多种审判活动,建立群策群力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格局。法庭充分利用法律资源优势,加强群众法制宣传,让法律进小区、进单位、进家庭,以案讲法,现场说法,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制止了一批潜在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从法庭的工作实际看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夫妻感情缺乏交流沟通,导致夫妻关系不和,是离婚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表明城乡居民对婚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凝固的婚姻关系与观念已经渐渐被打破;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打工时,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劳资纠纷、损害赔偿纠纷增多;三是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超速行驶、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引发的交通事故;四是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无法偿还、征地、拆迁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呈现出人数多、有组织性和越级上访现

四、做好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的特点,涉及面广、突发性强、群体性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隐患。做好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应采取以下对策:

1、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性质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加以解决。要坚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正视存在的社会矛盾纠纷,不夸大,不缩小,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机制,运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手段,做到有矛盾就解决,有纠纷就化解,达到“定纷止争,团结互助”的目的,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的根本宗旨。

2、基层人民法庭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审判职责,多研究化解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追踪排查制度,发挥好人民法庭的基层基础作用。加大纠纷调解力度,改变“重判决轻调解”解决问题的单一模式,努力追求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做到案结事了,不留后患。

3、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增强基层调委会的整体功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和加强居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加强基层组织与社区、家庭的密切联系,关心和帮助外出务工者的家庭生活,为务工者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和家庭环境,鼓励他们就近外出务工,保持与家庭的紧密联系,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了解,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做到照顾家庭和外出务工两不误

4、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立“阳光政府”,实现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在我国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较大成绩的前提下,更应注重“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要做好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表率,坚持依法行政,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既要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又要防止和减少公务人员违法或不当行政造成对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同时,更应预防和减少新的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

5、要继续加强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观念。要继续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重点放在增强法制观点,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上,这是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本措施和治本之策。

调研报告【第四篇】

一、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处罚的讨论

目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关部门己着手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责令其按规定调整账务,补缴应缴的税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取消应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行政警告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调查报告的范文。上述这些做法对已经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违犯法律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处罚和处分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但是,如果仅仅以事后理的方式来制止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力度是不够的。

会计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管理机构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粉饰经营目标和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腐朽现象,对已产生企业文化腐朽的那些经济组织,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调整只是动其肌肤而难伤其筋骨,而其腐朽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仅对个人加以惩罚,由惩罚个别有罪之人替代经济组织的违法之过是不足以消除影响的,应该同时对企业加以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补偿。另外,一个企业能产生大量的会计假信息是会计主体不到位的表现。企业主体有意干预会计主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组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业,这种缺位和越位情况越严重。处罚己经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对正确的会计主体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实质还存在,新的主角还会重新登场,旧戏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会计假信息的问题只看作是账务调整的问题,在具有严格会计主体概念的企业中,账务调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企业的会计业务置于有组织的厂际会计集体监督之下,是一种既能剥离企业主体侵犯会计主体,又能保证会计主体与企业经营密切沟通的社会监督方式。

二、关于会计主体的到位

笔者认为,防范和化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主要集中在两项管理策略上,一是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保障会计主体的到位;二是要加强会计行为人的素质培养,提高职能水平,提高会计服务质量,有效防范企业主体越位。

会计主体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业主体越位的行为结果。从抽象的关系来讲,会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再生产运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体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财务成果是企业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务成果的表达,则必须通过会计活动来完成。所以,在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上,会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主体的行为在极大的程度上能与企业主体的意志一致,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范文》。

但是二者在经济管理关系上的区别,往往会在管理工作中产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规则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会计主体难以到位。会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经济规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这两个方面;企业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则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项规则。会计主体所遵循的管理规则具有强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业主体遵循的管理规则则具有制度化、灵活性和协商性。以会计核算规则为例,相同的会计核算规则,两个主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的:会计核算原理及规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是条例和命令,会计主体所关心的是会计客体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账面上来;企业主体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债权及债务关系如何摆平衡,企业经济地位如何保障,企业与国家、个人的经济利益如何处理。会计主体讲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和汇总方法为内容的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主体讲究的是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的管理目标。

要使会计主体在企业管理的活动中确保定位,首要的任务是实施管理体制的更新和改造,企业主管会计的地位不应受到企业主体的制约,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财务总监制度及注册会计师制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会计法》强调了企业主管人员同会计人员在执业方面的关系是遵法、护法与业务执法、守法的关系,为确保会计主体独立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是对充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主体定位标准。包括心理定位标准、素质定位标准、环境定位标准和职业定位标准。心理定位是指会计主体在位的思想稳定性和优越感,即会计主体定位的心态平衡感,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主体执业活动意味着知识,文化,技能的高速交流与融合,是会计主体稳定在位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作用的基本条件。从业于会计主体的个体不能只是会算账的机器,而是会把握企业经济信息流通

的“会计人”。素质是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道德水准的综合反映,每个人接受的基础教育和再教育不同,必然表现出个人的素质差异。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对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定位要赋予明确的概念和内涵条件,素质高低之分,反映到会计主体身上,就是对不同的会计知识结构和不同层次的素质要求,实施会计主体合格或资格的定期考核,是确保素质定位的手段。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职位相对固定时,他们总是会置身于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这就必然存在一个会计主体的环境约束问题,环境与会计主体从业者的自我定位有着直接的依附关系,会计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会计环境及其与企业环境的差异,会计上的高手同企业管理上的高手都是由各自的从业环境所造就出来的,如果把两个主体的环境位置互换其位,恐怕谁也难以胜任其责,因此,强调会计主体的环境定位是保证会计主体到位的充分条件。

职业定位是指对会计主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性质的识别和定位,有人对职业定位的种类作过专门的研究,认为职业定位包括技术型定位、管理型定位、创造型定位、自由独立型定位和安全型定位这五种基本类型,这些分类在性质上并不是对职业的好坏之分,而是对职业标准的划分,会计职业应是一种技术型为首,管理型和安全型为辅的职业。作为技术型主体,从业者在会计技能和技术上具有强烈的从业意愿,把希望寄托在继续研究自己的会计专业上;作为管理型主体,具有很好的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控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等管理素质,对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具有长期稳定和安全的心态。总之,保证会计主体的定位,必须首先确认会计主体定位的基本标准,这是选拔会计主体从业人员的标准。

38 244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