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参考8篇】
【导言】此例“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参考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第一篇】
关键词:教学模块;评价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德育课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在教学实际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教课难,学生学习烦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作为教改的执行者和主力军,积极的探索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一 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心灵的教育,同时,还要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但教师要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的“解读权”,可以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结论、不一样的评价,但必须要坚持正面引导。教师的最终目的是监督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道德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的观念要改变,不要站在一个高处去要求学生怎么样。例如:当你要求学生不要吸烟时,校园里还有叼着烟卷的老师。这时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承认坏现象,强调好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追求好的、摒弃坏的才是关键所在。
现今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追求独特的个性心理促使他们敏感、叛逆。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不要一味的规劝和要求,而是理解、支持和引导。同时作为教师更不能用自己的观点、态度去代替、包办,要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在热情和融洽中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使德育课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双向的心灵的滋养、专业的成长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切入点。作为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要灵活的把握。当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德育课教材是新编版本,针对过去老旧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创新,例如:《哲学与人生》一书,多以事例的形式出现,浅显易懂。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分析创设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虽然现行教材增添了很多新意,但没有脱离旧教材的几大板块,仍然需要我们合理的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寻找更科学、更有效、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三 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针对职高德育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结合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选择案例时,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闪光点,选择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在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依照程序维权”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中央12法制频道中的一段案例——“杰克维权”来分析。案例讲述了美国人杰克是个中国迷,来中国旅游时被中国商贩以不公正的待遇讹诈了一块钱,他找到当地派出所维权的故事。这样的案例既吸引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增加了案例的可信度和专业性,引起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强调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探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表达和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把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反馈——作业”的几个教学环节,变成“我说案例——新知讨论——课堂领悟——话题总结”四个模块。
“我说案例”。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中“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做的。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搜集一般违法方面的案例的任务,课上利用5分钟进行交流,学生搜集了很多,“公交车上看见小偷偷东西”、“看见有人乱丢垃圾”、“有人持刀抢劫”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案例,我给他们做了一一点评,确认了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引出了新课的内容。通过“我说案例”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在班级活动中自我表现的能力。
“新知讨论”。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有价值的案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还以“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是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了解治安管理及处罚,加强自身修养,抵制诱惑,能够分辨是非,辨别违法行为。因此我利用书上所提到的系统的案例进行了讨论。讨论一:公交车上因为抢座孕妇被打一例的三个观点,一是犯罪。二是犯错,没必要罚。三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决定是正确的。通过三个观点的讨论,同学对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有了了解。讨论二:镜头一,宠物狗乱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镜头二,偷窥女厕并拍照被抓获。镜头三,拦截索要街上孩子的零用钱,无故割坏街上孩子的书包。问题: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这是什么行为?应该怎么办?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违法和处罚的问题,认识了身边的不良行为,提高了防范意识,体会到了抵制违法行为的重要意义。
“课堂领悟”。一是理论知识的领悟,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二是思想上的领悟,我今天受到了哪些教育?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各抒己见。主要谈论一下新知识的掌握和领悟情况,然后我做分析强化。
“话题总结”。“关注学生”扯话题,把学校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拓展知识”选话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这一模块,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掌握指导实践。我要求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做分析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评论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进而达到辨别是非,杜绝不良行为的境界。提出一个问题:遇到这类事情我们该怎么办?通过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与这些行为做斗争。另外布置任务,课下搜集有关黄、赌、毒方面的案例,了解其危害,为“拓展知识”选择话题讨论。
四 教师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职高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在建立评价机制时要注重激励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文化课知识的考核评价应该采取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题型,例如:取消期中考试,用平时课堂和课业完成情况来代替,并以期末综合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对待。而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语,家庭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形式。学生还可以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并阐明态度,若表现良好,可以重评或奖励。其中,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协商,在交互学习和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例如:教师评价时,可以以开班会的形式,与学生讨论行为的对与错,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落后错误的行为给予批评,并给学生申诉和改正的机会,最终成为书面评价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进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整个德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执行者和主力军,教师的改变会给改革带来极高的成效,因此教师要不断利用教材去创新,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模式,变成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而不是传递者,进而促进德育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第二篇】
关键词案例法;中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怎样才能够让这门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他们的今后的职业道德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让学生能够从内心认同与喜欢教师的所说、所讲。职业道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占了整个教材篇幅的1/5左右,根据职业道德课教材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分析与体会案例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教师结合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典型案例,从而突出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分析、评价等,让学习那个设身处地的站在具体情境中,去积极的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堂上采用案例法,将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生职业道德课中的应用
收集案例,激发兴趣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而恰当的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教师的表达鞭辟入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的精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必须准备充足的教学案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看报、收看法制节目和电视新闻、上网浏览等方式收集方法的案例,从而让每一堂课都有精彩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同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自己收集案例,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案例,养成主动阅读相关书报、收看法制节目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在分析、整理案例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精选案例,让教学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法不是案例越多越好,教学的目标不是案例本身,而是希望通过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案例的数量和内容应当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案例要精挑细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案例的难度应当和中职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不同的案例可能涉及到的是不同职业,但是都应当力求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此外,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应当具有时效性,反映当前社会的热点职业道德与法的问题,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去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如,教师再列举“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案例来讲解“隐私权”,就和现在90后的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太符合了。而改成“偷看他人QQ留言”、“偷看他人E-mail”等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符合。这样的例子能够快速引发学生对隐私权的关注与学习,从而学会尊重他人隐私,维护自身隐私权。
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展示精挑细选后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第一,展示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展示案例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单纯的文字叙述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恪守职业道德”的教学中,教材中选择的是刘姝威—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例,典型而具有针对性的事迹对职业道德教育是很好的模范。但是,教学中的文字叙述感染力不够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为此,教师可以下载相关视频,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声情并茂的讲解、图文并茂的画面,让刘姝威这个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了,典型的事例变得生动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都受到了其感染。第二,分析案例。展示案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然后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学会取长补短,学会与人合作;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一起评价案例,总结方法,提炼知识,深化主题。
知行统一,提升素养
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让学生有意识的根据已学知识来指导生活中的言行,将内在知识外化为行动,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才真正实现了。如,教学中,教师可列举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邮递员王顺友的事迹,20年里,他没有延误一个班期,没有弄丢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这样一位平凡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更能够给人触动,令人动容,催人奋进。这样的事例能够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一起发展,让理论指导他们的言行,内化为一种道德意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小结
将案例巧妙的贯穿于中职生职业道德课之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在一次次的案例分析与评价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矫正自身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让学生主动做一个恪守职业道德、学法、知法、守法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胡卫芳。实效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05).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第三篇】
1.整体性构建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研究
2.济南市城区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当前幼儿园德育误区及对策
4.幼儿德育新理念——后现代视野下幼儿园德育实验研究
5.试论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
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7.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8.现代幼儿园德育教学方法之我见
9.育人为本德育立园共同成长幼儿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点滴谈
10.农村幼儿园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11.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12.新时期幼儿园德育教学思考
13.《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发前后中国幼儿德育的比较
14.幼儿园德育有效性的提高途径分析
15.借用陶行知德育思想及方法来指导幼儿园德育活动
16.幼儿园德育教育
17.关于当前幼儿园德育教学的思考
18.试论幼儿园德育环境之创设
19.“有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对幼儿园德育现状的剖析
20.契机”与“情境”——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的发现与整合
21.关于幼儿园德育课的一些思考
22.谈幼儿园德育
23.幼儿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究
24.奏响幼儿园德育五部曲
25.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幼儿园德育的误区与对策
28.“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活动创新研讨会暨优秀案例征集启动会召开
29.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30.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
31.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32.幼儿园德育之我见
33.对幼儿园德育的思考
34.幼儿园德育教育之创新
35.当前幼儿园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3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7.如何提高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性
38.幼儿园德育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39.多途径培育幼儿园德育之花
40.角色理论在幼儿园德育中的运用
41.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
42. 幼儿园德育案例
43.幼儿园德育的目标与途径
44.浅谈如何培育幼儿园德育之花
45.几种社会学方法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启示
46.我国幼儿园德育所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47.寓德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幼儿园德育游园会初探
48.北京市召开幼儿园德育经验交流会
49.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幼儿园的德育改革
50.初探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渗透
51.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52. 幼儿园德育初探
53.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54.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好孩子——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德育中的运用
55.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导下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
56.幼儿园德育工作案例及剖析
57.浅谈形成合力的幼儿园德育
58.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施
59.幼儿园德育策略刍议
60.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61.广州市幼儿园德育系统工程方案
62. 春风化雨润蓓蕾——幼儿园德育的生活化教育之我见
63.德”在心中“德”在行动——也谈幼儿园德育中教师的作用
64.幼儿园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之我见
65.陶冶情感培养习惯——农村幼儿园德育工作体会
66.幼儿园德育初探
67.幼儿园德育大纲(试用)
68.农村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69.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70.幼儿园德育教育
71.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72.幼儿园德育初探
年幼儿园德育总结5篇
74.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5.德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7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7.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78.幼儿园德育心得体会
79.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80.幼儿园德育工作材料
81.幼儿园德育工作
82.幼儿园德育教案:生命只有一次
83.幼儿园德育教育案例4篇
84.幼儿园的品德教育_品德教育
85.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86.《幼儿园德育论文》_精选优秀范文10篇
87.幼儿德育小故事幼儿园德育故事_儿童故事
88.《弟子规》在小学德育中的功用
89.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90.幼儿园德育教育经验分享
91.幼儿园德育工作汇报
92.幼儿园德育案例分析
93.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94.幼儿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95.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
96.幼儿园德育教学案例
97.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98.幼儿园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第四篇】
[关键词]大学生;营销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117-04
1前言
营销道德教育(Marketing Ethics Education),一般是指面向个人和群体传授营销道德经验、培养营销道德技能、提示营销道德风险、倡导道德营销理念、告知营销道德权利保护等一系列提高营销道德素质的社会活动。营销道德教育通常包括学校的营销道德教育、家庭的营销道德教育、社会的营销道德教育及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自我营销道德教育。
欧洲和美国的教育改革家们一度认为,“靠法律、民主就可以解决一切,而不是个人的道德自律”。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酿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贿赂、逃税、金融欺诈、非法的政治捐款、欺骗性广告、价格共谋、产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违背道德的行为,一度阻滞了经济的发展,之后各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关注营销道德教育。美国专门研究如何实施营销道德教育的学科——“营销道德教育理论”逐渐形成,并在许多大学的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得以推广、实施。英国提出了“由道德教育解决道德问题”的口号,并在一些大学设立了营销道德教育的研究机构和课程。日本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实现目标的“智、德、体”顺序改为“德、智、体”,并呼吁学校道德教育应与其他学科有相同的地位,设置为必修课。
2实施营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营销道德滑坡的普遍问题
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太多的不道德的行为,催生“毒豆芽”、“洗衣粉油条”、“苏丹红”、“三聚氰胺”、“假酒”、“假药”、毒“胶囊”、“瘦肉精”等纷纷浮出水面,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不仁”(成思危,2008)的市场营销实践,甚至达到社会不能容忍的地步。
每天喝的矿泉水有可能是自来水,因为有人见过“送水站”往桶里加自来水。生产“地沟油”者认为反正自己的孩子不吃“地沟油”,别人的孩子吃,管它的,只要赚钱就行。生产“三聚氰胺奶粉”的人认为,我的孩子绝对不喝牛奶。结果生产“地沟油”者喝牛奶,生产“三聚氰胺奶粉”者吃“地沟油”。“易子而毒”我们每天吃的每一种食物都可能是不安全的。大部分国人的化学概念都在违法食品一而再再而三的查出、曝光中得到了强化,但记者们很忙,曝光的毕竟是少数。
营销道德危机的潜在问题
在大学校园中,一方面目前学生商业道德滑坡倾向严重。贫困学生资助难以瞄准,家庭收入证明常常失真,平分助学资金时有发生;校园中的盗版教材是学生的首选;在三个年级820人参加的营销模拟实践课程中,有801人选择销售“地沟油”赚取更大利润。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思想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繁忙,思想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而商业道德、营销伦理教育并不是思想教育的重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种意识流的冲击,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承担的任务和工作方法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单纯思想教育课程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要求教师“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掘思想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3营销道德培养的可能性问题
营销道德教育是全方位的,但以大学生为支点的营销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可以逐步辐射全社会。大学生是一个向社会过渡和影响社会的群体,在中国社会中也是一个相对高素质的群体。从1998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持续地实施扩招,2003年全国国内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1900万人,在校人数规模位于世界首位。2011年全年研究生、本专科、中等职业毕业在校生共计万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迈进大众化的阶段已经十年。“人之初、性本善”,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决定其道德素质的可塑性更高,众多的大学生数量决定其向家庭、社会的传播可能性更大。
4营销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利用一些可能的方式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提高营销道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培养人才首先在于教书育人,摆在人才培养首要位置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市场营销教学是研究企业市场营销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营销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及营销战略与战术的决策能力。它能充分体现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人文管理的思想,可以实现营销道德教育进课堂的操作。本操作通过“实践调查、比较、案例分析、风险分析、提高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来完成。
调查学习过程
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之一,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了解营销道德的现状,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培养商业精神、重树商业道德。实施调查的学生为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五个班,前后共6808人,教学实践时间三年左右。
(1)调查方法:抽象与实证分析结合;抽样调查、专项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相结合;纵向、横向调查和队列连续性调查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多样形式结合;系统科学运用。以解决命题证实和证伪矛盾问题。借鉴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资料信息库。其过程为:
(2)调查内容:
一是校外调查内容——不良市场道德行为调查;
二是校内调查内容——营销道德教育调查。
到批发市场、食堂、小卖部等学生消费场所调查营销道德问题,并通过网络进行心灵沟通与学习互动;校内问卷调研,先后分三次共发放问卷52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164份,回收率为99%,针对其中有关《大学生营销道德教育调查问卷》的问题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验证和修正。这一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经过调查、分析和讨论,提高同学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完善,廉洁文化、重塑商业精神并提出一些建议。
数据分析(仅选择部分典型性调查内容分析其危害性)抛光大米调查
“业内人士称:油抛光大米已成潜规则”。把陈化大米、低等级大米或者生霉等质次的大米,通过抛光、打蜡、添加人工色素、香精等添加剂,使大米看起来很好看,从而高价销售,以此牟取暴利。目前也有人用正常的新鲜大米抛光、打蜡、加入添加剂,使大米亮、白、滑、香,以欺骗偏爱于漂亮大米的顾客。这种大米通常摸起来很光滑,而且不会有遗留的米糠灰,但会产生碎米损耗,造成浪费,损失营养成分,米中的油脂很容易酸败。长期食用对人体是有很大危害的。2011年卫生部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中可使用的添加剂包括淀粉磷酸酯钠、双乙酸钠和脱乙酰甲壳素三种防腐添加剂,也就是说除此之外其他的任何添加剂均为非法添加。(谢衠同学)在昆明地区购买了部分散装大米进行实验研究、其他同学进行多次复查。(见表1)
小学校周围的零食调查
抽样调查云南省25所小学周边,发放问卷526份,包括零食小摊、农村小卖铺、县城街道上的小摊点,小学生喜欢消费的食品存在较大问题,且购买过此类商品的小学生比例很大。
购买过以下食品的被调查小学生所占的比重(图2)
抗生素类药品销售调查
调查对象为昆明市52家药品零售店,发放问卷508份。
磺胺类、阿莫西林、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在52家药店设有专柜,但不用出示处方100%可以购买;其中有34%的人因为医院的诊疗费过高而自行购买抗生素类的药品;约有一半的人因为对抗生素类的药品的错误认识,而购买抗生素类的药品。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抗生素类的药品的人数占74%,只有26%的人不使用抗生素类的药品。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人知道使用抗生素类的药品会有副作用;有28%的人认为使用抗生素类的药品是安全的;而有21%的人对使用抗生素类药品的知识不了解。
滥用抗生素的危险最主要的是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接近一半以上的病人都在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在消灭细菌的同时,人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导致二重感染,导致使用抗生素无效,死亡率提高;滥用抗生素,还可以减少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也就是人体随着抗生素的用量增多,对抗生素产生了依赖,自身对环境的抵抗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会导致身体器官损伤,导致二重伤害。如肝、肾损害,耳毒性等。尤其是小儿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各种器官发育不正常,甚至导致婴儿身体机能衰竭而死亡。类药品。有的病人有医生处方,但是也存在医生滥用抗生素类的药品的情况;虽然有超过一半的人知道使用抗生素类的药品会有副作用,但是因为为对抗生素类的药品的错误认识及医院的诊疗费过高等原因,仍然使用抗生素类的药品。国家规定(2007年),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向病人销售抗生素类的药品,但是,药店就没有执行国家的这项规定。抗生素的营销与购买的便利性是导致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产生原因之一。
比较及调查结果分析
比较分析
一是对比长、短期行为和效果。充分利用实践调查的成果,结合企业在营销中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品牌建设问题,充分认识纯化官风、民风,净化社会风气,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是对比、借鉴国内外经验。比如:“日本的地沟油去哪里了?”、“美国:乱用乱卖得关门”、“德国:每桶泔水都有‘身份证’”等。国外很多国家和企业在经历了严重贪污、腐败的阵痛后逐步、有效地建立起了整套反腐倡廉体系和企业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文化与体制,他们的社会营销建设、实践、推广等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对比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比如:三鹿奶粉案例、绿A案例,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快意生活、快速成长;改变“灌输式”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方式,实践方式,使可以使教育形象化、生动化。
典型问题分析(仅选择部分典型性调查和学习内容)
校内调查问题1:“商道”及营销之道是就是“赚钱”(公司利益最大化)还是要“赚取人心之道”(社会利益最大化)。
在大量的案例分析前后进行两次调查,得到不同结果(见表3、表4)。
一开始同学们认为营销就是要赚钱,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问题,社会利益与品牌价值的关系。在社会营销时代,社会的利益大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引申为个人利益重要还是社会利益重要。
调查表明大学生是需要教育的,也是可以教育的。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大部分同学选择社会(国家)利益即长远利益。
分析前90%同学们认为生产者市场最大的卖点就是行贿,只有行贿才能达成批量购买行为。
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和风险计算(期望值、标注差,变化系数)随着制度建设、时间的推移、财富的增加行贿的风险会增大,而不能去做,也不值得去做行贿。因此有75%的同学打消了通过行贿达成交易的念头。改变某些观念可能很难,但重要是开始去改变了。
风险教育
营销道德教育就是要明确信仰,创新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教育,进行风险警示。营销道德败坏必然会付出代价。2009年2月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我国一直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因为“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的解决,“光批评,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研究解决制度问题。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就要解决生产的诸种关系问题,也就是各种制度问题,不单是要解决一个所有制问题。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13)”。完善制度打击营销失德,降低不道德行为的风险。
总之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大学教育是德之教育,市场营销的学习必遵德、修德,积小德养大德。
参考文献:
[1]周济。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4-10-21.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第五篇】
厘清学科德育的几个问题
1. 关于课程德育与学科德育的范畴
课程德育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类课程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教育,包括地方和校本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德育在教学目标上,不是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它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建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内容要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不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科德育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实现学科德育的过程化。这一界定把研究从德育角度引入学科角度,从学科自身来研究学科德育,拓宽了对学科德育内涵的认识。
2. 关于学科德育的基本方法
一是显性结合,即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联系。二是隐性挖掘,即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相关的寓德内容。目前,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探究、体验、合作等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寓德因素。三是动态生成,即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寓德内容。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规划,这是预设的,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方式、角度等都是未知的,因此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过程中可能蕴含着一定的寓德因素。
3. 关于学科德育和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关系
一是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新课改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并且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展示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二是学科德育的部分内容不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制定时即有的,而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交往中生成的。基于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教和学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过程,教学在本质上是具有道德性质的。
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学科德育实践
1. 研制与实验“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制了《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德育的指导工作意见》,为教师教学提供宏观性的教学导向,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每个学科如何依据教学内容挖掘寓德点?实施学科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如何评价学科德育实施的效果?为此,基教研中心为27个中小学学科研制了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主要内容:一是学科德育范畴,简要、清晰地阐释了该学科德育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方面,基本是源于对新课程中情感类目标的分析和提炼;二是学科德育主要内容、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主要以表格的形式,以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蓝本,着重分析、挖掘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可能承载的德育点及德育目标,并提出了教学活动及教学资源建议;三是学科德育教学案例及评析,列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科德育案例片段,并从德育实施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析。《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宏观性的教学指导,在研制—实验—征求意见—修订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突显了在基础教育领域有效实施学科德育的可行性,对一线教师教书育人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2. 依托研究实验基地开展针对性研究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研究中确定了丰台、顺义、西城为学科德育研究的市级实验基地。我们还建立了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统筹规划,市区(县)校共同承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的三级研究网络。依据区县和学校的特点,确定丰台区的研究重点为中小学学科德育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顺义区的研究重点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培养,结合新课程改革地方课程的编写和研究,编制与课程相适应的配套地方(乡土)教材,西城区则结合区域性资源,开展课内外教学研究。
3. 研制典型案例,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科德育的新方式
在各学科层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每年推出具有引导和示范价值的学科德育教学研究课例;编辑出版了以教研员和教师的学科德育研究论文、优秀教学案例描述、教学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德育案例集》和课例集锦,通过各学科教研员和教学专家点评的形式,启发一线教师潜心研究学科德育问题,加强有效实施学科德育研究,引导各学科教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初步形成北京市开展学科德育的经验
北京市开展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效,其主要的经验有:
加强研究,营造氛围。注重理论学习、注重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引导全体教师人人关心德育,科学实施德育,提升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广大教师自觉地将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使学习知识与培养思想道德情操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同时学会做人,充分发挥了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的作用。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范文【第六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德育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02-01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德育课的主要目标是有针对性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常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目前中职的德育课教学却面临许多困难。如何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案例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具体的案例为素材,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再由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将案例总结提升为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动性。案例教学旨在将怙燥乏味的理论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表现出来,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得到对理论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的理解;二是参与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参与度高,老师通过展现案例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互动性。案例教学强调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互动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案例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应用到中职的德育课教学中,有以下必要:
1.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都是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结果当然就是学生对德育课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而案例教学从学生需要出发,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分析,讨论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形成“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僵化学习方法,对相关教学内容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了事,结果当然是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压抑,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案例教学从具体的案例入手,通过具体、典型的案例来串联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讨论,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而能让学生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理解并记牢,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实践中,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只需要接受这些知识,考试时能记住并回答“标准答案”就可以,忽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案例教学重视的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重视通过分析、讨论案例来获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逐步地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案例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有着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析角色,明确各自的责任。在具体实践案例教学前,需要对各个角色进行分析和定位。必须明确的是,贯穿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三个角色应是老师,案例和学生。首先,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是整个课堂的组织中心,老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和组织者的角色。其次,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因此案例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的成效。最后,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重要执行者,它们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只有明确了以上三个角色的责任,老师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案例教学更为顺利。
2.控制案例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还要将案例的难度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案例教学开展。难度过高,学生无法认识、理解和解决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难度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进行思考分析就能找出答案,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控制案例的难度也是案例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只有把握好难度,案例教学才可以顺利开展。
3.老师精心组织并总结点评。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相互影响。这种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教师不仅要有效控制时间进度,还需要把握和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在经过讨论后,教师还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第七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09-01
教无定法,适合中职德育课教学用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度的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所教内容特点不拘一格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充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作业一名中职的德育课教师通过在课堂中的实践,对案例教学法来谈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案例教学适用于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
职业中学的德育课堂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规范行为创造了条件,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德育课堂,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德育课亲和力的有效形式。案例教学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因此其实用性、操作性强,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引发思维,启迪思想、碰撞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及实践
案例教学法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取得学生的配合。
1、教师要首先认识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
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以案例为主带出知识,借助案例展开知识认知、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案例还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主动参与、主动感悟的一种手段。
2、教师事先布置题目重视阅读指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辅导
现在的中职学生,虽然文化素质相对于普高学生是差一点,但其能力和水平还是可以自主地阅读德育课程教材的,(但也有极个别连阅读都有问题),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图文并茂、体例活泼、语言浅显易懂。正文深入浅出、贴近职高生的语言表述,其中设有互动项目,配有图表或漫画的“课首案例”和“学以致用”,学生完全可以读懂教材的文字,因而每堂课前均可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先行预习,,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多少,问题设计的知识深度、广度来加以辅导。并给与相应的评价。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而且改变老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程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真正得学习主人。
3、重在学生参与,重在讨论过程
现在的中职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完善,现行德育教材,特别注重针对性、实教性和时代感,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配了不少生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说一说、议一议要求学生从现实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表现自己,在思辨和教师指导中学知识、炼才干、获感悟。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或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和整理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笔者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的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案例“以花为伴—小于的花样年华”开始,让学生分析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并设置问题一:小于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问题二:在小于的经历中有哪些属于园艺专业毕业生横向发展即转岗的职业,有哪些属于园艺专业毕业生纵向发展即晋升的职业?问题三:小于获得了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她为什么能够把园艺公司越做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本案例分析小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启发学生归纳出这些证书在她的职业发展期过程中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尽早准备力争早日拿到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求职无忧。
4、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备课、教法、课堂驾驭、组织和应变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在选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做到(1)备教材。这种备教材主要是指教师要熟悉案例情节和本课内容,以及前后内容的关系;梳理案例情节与教学内容的哪些要点、观念对应,甚至案例情节还可能与本课以后的哪些要点、观念对应。(2)备方法。备方法主要是指设计出使用案例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使用方法,多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体验等特点。它对案例的使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观赏了多媒体演示案例后,组织学生根据案例展开讨论,设计互动项目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归纳案例受到的启迪,即案例涉及要点、观念,再由教师补充案例涉及要点、观念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另外利用小品形式、形象的三大养成目标。并由“男生做高贵绅士,女生成温雅淑女”育人目标拓展到全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每名学生学会鞠躬礼仪,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质的变化,学生们一个个变得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尊师重道在校园里得到了彰扬。
为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学校于2009年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三名工程”,即:听名曲,学名人,读名著。让全校师生:听名曲----使自己的心灵徜徉于音乐的世界,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学名人----使自己的生活中闪烁着榜样的身影,为正义而来,为真理而战,激扬阅历,磨砺斗志;读名著----使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追古溯今,参透人生,体味生命,厚重底蕴。
为保证“三名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规定,每周学习一支名曲,每学月学习一位名人,研读一部名著。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第八篇】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从生活实践中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这便是案例教学。然而,大多数案例都是经过教育工作者们的精心挑选,不仅需要符合课堂内的教学内容,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学生真正的启迪,也必须考虑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并且案例的选择应当是积极进取的,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将书本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的事实案例,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改善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低效率现象,在实际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增长,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师提出一个案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步步深入分析时,学生也能跟随着教师的一步步解析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结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教师只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单调地重复理论知识,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尚为薄弱,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养成思想品德课就是听着老师枯燥的陈述的错误想法。
3.加强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学生抛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案例,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避免造成学生与社会的脱节,解决中国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问题,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仔细筛选案例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空间是非常广泛的,从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小打小闹到新闻头条上的时政热点都能够被教师采用为课堂案例,教师应当善于从这些案例中找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根据教学状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2.深入剖析案例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有限,所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案例的学习理解,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但这个对案例的讲解过程绝对不能完全由教师包办,否则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限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日益富强的祖国》这一课内容时,教师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句子:“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同学们乍一看这句话就被这些数字和专有名词绕糊涂了,所以教师在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GD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又是什么呢?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将这些专业难懂的解释转化成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话语,比如说GDP就是一个衡量经济状况的指标,如果GDP上涨的话,就说明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富裕了,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学生们就能从上边那句新闻中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正在不断发展,日益富强。
3.合作讨论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合作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发表各自的观点,还需要进行互相辩论,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补充。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