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1

输液反应

一、诊断标准

1.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2.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

3.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4.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二、治疗方案

输液反应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等常见的症状,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当患者出现静滴过程中或静滴结束时出现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明确病因,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抗过敏,激素,对症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及并发症的产生,挽救病人生命。

给予监测四大生命体征(监护仪),常规检查血常规、指尖血糖、出凝血时间、肾功、离子、心电图。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2)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

(3)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体温升至℃以上给予肌

注2ml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4)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非那根(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立即肌注(小儿/kg/次)。

(5)激素(地塞米松)治疗,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5mg/kg/次)。

(6)如果出现肢端发凉或皮肤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针5mg(小儿/kg/次),SBP

(8)患者病情平稳后向患者解释输液反应,患者入院时应反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完整记录在病案中,在静滴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沟通静脉输液药物相关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知情后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在医生护士均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静滴治疗。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消瘀软膏或疏风软膏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红光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

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三、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 1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四、总结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 15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 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原因分析 把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四种,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培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它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他质量问题。病人因素:经检测无其他原因可循。

3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预防

(1)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

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改善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用%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4)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2

**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处理医院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简称输液反应),建立健全输液反应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减少输液反应对医院造成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定义

输液不良反应系指因输液而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最常见的输液反应: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药物被微生物污染而造成的全身感染等。

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是指静脉输液中加入的相关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引起的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或寒战反应,其作用强弱与输入的热原量有关。热原主要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以及输液生产时被污染,经消毒灭菌后被杀死破坏的微生物,热原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量的脂多糖类物质。

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指同一批号的同一药品,在近7~15

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反应的人数超过10人,或同一批次大输液,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热原反应的人数超过15人,或在同一科室近7天内出现输液反应超过10人;且有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或出现1例以上死亡病例的输液不良事件;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突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

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指同一批号的同一药品,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反应的人数超过5人,或同一批次大输液,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热原反应的人数超过10人,或在同一科室近7天内出现输液反应超过5人,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见滥用行为的药品输液事件。

三、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两大类。其中甲型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所致,其反应可预测,一般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死亡率低;乙型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是一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如变态反应。输液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道反应、神经反应、头晕胸闷、听神经损害、腹泻、腹痛、疼痛、局部组织渗漏、发红、恶心呕吐、水疱、坏死等不良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居首位,占50%。

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外源性热原进入人体后,激活血液循环中巨噬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使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促使前列腺素E释放刺激下丘脑冷觉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从而引起热原反

应。输液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寒战、怕冷、头痛、恶心、呕吐等以及输液热原反应所致的并发症,如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渗漏、坏死、血栓等。

三、组织体系

成立**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医务处处长、药剂科主任任副组长,临床药学室为日常事务处理机构,药学、临床医学、医疗技术、护理学等专家为小组成员。

组长负责全面决策输液反应应急处臵工作。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突发药品不良事件应急处臵工作。临床药学室(相当于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协助建立输液反应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整理、总结与评估工作,并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四、预警和处臵

(一)临床药学室定期对临床上报的所有输液反应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分析的输液反应涉及的药物、反应类型、临床表现、用法用量、涉及药物批号、滴注速度、患者疾病状况、发生输液反应相应的病区等信息。分析输液反应发生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若存在明显相关性应及时汇报组长或副组长,并在院内网进行预警。

(二)一旦出现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及时分析病例具体情况,并初步出具输液反应事件处臵意见。组长应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分析具体输液反应事件,若属实,则应及时停用该批次药品或大输液,并及时通知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药品具体生产厂商。将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的具体总结报告在院内网公布,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三)对出现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的药品,临床药学室组织人员进行同批号药品在本医疗机构使用中的情况进行追溯,将追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是否有可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出现,若有,则将该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列为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进行处臵(见下一条)。

(四)一旦出现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可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进行会诊、分析、抢救等相关措施,若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则应及时通知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使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可疑的突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信息,确保其处于主动地位,使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临床药学室定期分析本医疗机构出现的各种输液反应,对在我院使用过程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较多,虽然未构成突发普通/严重输液反应事件,但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可提出淘汰该药品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的方案(方案提交药事委员会讨论,若确实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现象,应予以淘汰)。

(六)对出现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相关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治

疗,采取相应措施,在医疗条件不够情况下应及时请上级医院医生会诊或及时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五、总结

应急领导小组在突发输液不良事件后应组织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总结报告报市卫生局、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附件1:**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分管领导

副组长:医务处领导、药剂科主任 组 员: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3

二、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一)发热反应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

3、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及时对症处理。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该药物输入,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备查,查找反应原因。(二)急性肺水肿

1、当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保持输液管道通畅,并通知医生。

2、镇静。遵医嘱注射吗啡5-10mg或度冷丁50-100 mg。使患者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

3、吸氧。高流量给氧6-8L/min,给30%-50%酒精湿化后用鼻导管吸入,从而改善通气。

4.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

5、利尿。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防止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钾血症和低血容量。6、遵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但要注意勿引起低血压。7、遵医嘱应用强心药。

8、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9、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应做到:

(1)安慰患者和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2)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三)静脉炎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宜慢,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3.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4.选择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的中药治疗,局部外敷。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液中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有专人在旁守护。

3.一旦发生空气栓塞,立即让病人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以便气 4 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 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抢救流程:

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检——如家属有异议——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封存。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4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输液反应

一、诊断标准

1.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2.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

3.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4.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二、治疗方案

输液反应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等常见的症状,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当患者出现静滴过程中或静滴结束时出现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明确病因,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抗过敏,激素,对症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及并发症的产生,挽救病人生命。

给予监测四大生命体征(监护仪),常规检查血常规、指尖血糖、出凝血时间、肾功、离子、心电图。

(一)发热反应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2)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

(3)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体温升至℃以上给予肌注2ml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4)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非那根(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立即肌注(小儿/kg/次)。

(5)激素(地塞米松)治疗,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5mg/kg/次)。(6)如果出现肢端发凉或皮肤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针5mg(小儿/kg/次),SBP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7)针刺合谷、内关穴。

(8)患者病情平稳后向患者解释输液反应,患者入院时应重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完整记录在病案中,在静滴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沟通静脉输液药物相关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知情后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在医生护士均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静滴治疗。(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进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

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

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消瘀软膏或疏风软膏外敷,每日

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红光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三、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 1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因此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因此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四、总结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它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 15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 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原因分析 把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四种,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培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它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它质量问题。病人因素:经检测无其它原因可循。

3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一般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预防

(1)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改进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用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当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4)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特别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2020年4月19日

38 2992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