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审计案例分析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审计案例分析【第一篇】

该主体工程为砖混结构住宅楼,实际建成建筑面积为14300平方米,包括土建、水、暖、电等工程。配套设备用房为地下一层479平方米。送审工程结算造价不仅包括上级批复的工程建设费用,而且包括该住宅楼工程户外配套工程所发生的费用。

审计目的:了解工程前期管理及其投资计划批复情况。施工招标管理情况。抽查核实工程施工结算,了解工程施工价款结算情况,了解工程竣工决算造价构成情况,了解工程批复计划、概算执行情况,了解工程资金渠道及其资金到位和资金缺口情况,了解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设。

二、审计案例分析

1 审计思路和流程分析。主体工程采取邀请招标。工程招标计价方式采取综合单价法,按(2004)《陕西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计价。按照工程量清单招标原则――综合单价固定不变原则,工程结算造价原则上等于工程竣工图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加上措施项目费及其他项目费用和规费、税金。但经过审前发放审计调查工作记录了解到,该工程在招标时,斜屋面钢结构屋顶尚未出具正式施工图,招标采取的是暂定价,且在基础地基处理过程中发生较大设计变更,由桩基础变更为大开挖基础,因此招标中标报价中的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不能完全适应工程竣工结算造价的计算。经过审前调查及审计思路分析,确定了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合同价调整、变更签证造价审核、施工单位投标价与建设单位现场认价价差审核、甲供材料费用调整、前期油库拆除费用审核、代缴城建稽查费审核,从而审核认定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流程。这一审计思路流程的审计工作量。相对要少得多,且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相对要单纯和简单得多,对于不是从事土建工程专业的审计人员,也相对要容易人手得多。

2 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分析。由于本审计项目是对施工承包单位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而不是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故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侧重于对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程序的设置,即重审价。而对于工程管理过程的审计则侧重于围绕有关工程结算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审计程序的设置。比如对影响工程结算造价的招标过程、工程资金渠道及其资金到位和资金缺口情况的审计。此外,为了让管理层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对于工程前期管理及其工程投资计划批复情况、工程竣工决算造价构成情况、概算执行情况以及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薄弱环节也相应设置了必要的审计程序。

3 工程造价审核原则分析。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主体工程的设计变更和签证的工程量重新组价时,所套用的《2006版陕西省建筑、装饰工程价目表》中的部分定额子目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存在所取费用低于定额费用的情况。经询问了解,系因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投标报价时为了确保低价中标,在编制投标标书时在按定额计价取费的基础上整体下压了工程报价,并分摊到分部分项工程中所致。住宅楼室外配套工程也存在招标时人为压低投标报价,而在送审工程结算报价中又以调增原预算漏报造价的形式增加送审工程结算造价的情况。鉴于存在低价中标的情况,故对该项工程结算造价有关套取定额或价目的审核,确定了“只调减,不调增”的审核原则,对于工程结算造价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低于定额取费的情况,认可其所套取的费用,一律不按定额或价目表子目基价核增工程造价。对于配套工程送审工程结算中调增的原预算漏报的造价,也严格依据招标投标文件及中标合同的约定,不予认可,全部核减。

4 工程造价主要审减情况分析及审计方略。

(1)合同价调整核减情况分析及审计方略。合同价调整核减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点,应特别关注招标文件、招标答疑纪要等文件及中标合同中对合同价及结算价款不能调增项目的约定。该工程结算审计合同价调整核减金额占全部核减金额的%。其中核减合同价款约定不予调增的主体配套工程在招标时人为压低投标报价,而在送审工程结算报价中调增原预算漏报造价万元,其占合同价调整核减金额的%。

在审计中认真审阅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纪要等文件。明确合同价的构成及结算价的调整和扣减项目。特别关注对设备主材提供方的约定以及结算金额的约定,对投标预留金的约定,对施工过程中尚不明确的基础土方工程价款的约定及调整,对工程投标报价定的取费项目的具体规定和结算约定,对工程投标报价中限制取费项目的约定,对投标报价分包项目配合费的规定等。在明确合同价的构成及结算价的调整和扣减项目的基础上,审查原投标预留金,审查中标单位实际支付的四项保险费,审查中标单位原投标资料中分包配合费报价和送审造价中分包配合费,审查前期拆除费用。审查甲供材料表,与招标文件中甲供材料表和招标答疑纪要补遗书记录进行核对,分类复核甲供材料量,确认差异量、价等,审核认定中标合同调整价。

(2)变更签证工程造价核减情况分析及审计方略。变更签证工程造价是工程结算审计的又一重点,该工程结算主要是无签证虚列工程造价,多计工程量等。

在审计中逐一与签证单核对签证工程量,防止无签证虚列工程造价。重点复核金额大的签证单核对签证工程量,核对套用预算定额,核对工程子目名称,核对工程量套取定额单位与定额是否一致,核对定额单价,复核计算合价,利用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核对材料表数据,复核土建工程变更签证材料价差。利用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核查签证工程项目子目的汇总类别,复核签证工程人工土石方工程、一般建筑工程、电气工程取费基数。利用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费用表并与招标文件相关取费规定核对,复核各项取费系数和取费。

对于采取(2004)《陕西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招标计价的工程变更,要复核变更签证重新组价。审核重新组价依据是否合理,复核影响单价计算是否正确。对变更签证费用。与变更签证内容及其工程量、认价、重新组价投标报价清单综合单价进行核对,审核认定变更签证工程造价。复核税金等。

对于变更签证工程。还应到现场查验尚能观察到的设计变更工程内容是否属实。

(3)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审计分析及审计方略。对于施工单位参与投标报价的主要材料报价与认价价差属于比较特殊的工程造价审核。原则上按照招投标资料和工程施工合同有关结算价及风险的规定对这部分差价应不予认可,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存在无法避过的客观因素。导致建设单位对超出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差价予以签字认价的情况。对此,审计中应查阅招投标资料和工程施工合同有关结算价及风险的规定和甲方认价单,对高于投标报价的材料认价索取环境证据和有效证明凭据以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进行审计认定以规避审计风险。

5 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合同价的约定问题分析。《2004版陕西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定》规定:“工程量变更引起的综合单价调

整,其相关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该工程施工中标合同的专用条款。对于发生设计变更、签证工程量的价格适用的计价规范未明确进行约定;合同通用条款有关确定变更价款中规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工程师确认后执行。”但该工程实际发生设计变更引起的综合单价调整时,施工方和建设方未对变更工程量如何计价进行预先约定。且变更签证的工程计价基础综合单价需要重新组价,施工方也未及时提请建设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确认。审计建议,应重视和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有关合同价款的约定方面应特别细致和周到,以避免因无预先约定而产生的结算风险。

(2)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材料调整费用问题分析。送审工程结算中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表送审造价,系投标人自主报价材料建设单位现场认价高于投标报价而增加的工程造价。投标人自主报价材料的投标报价在该工程招标时参与评标打分,其投标报价影响最后的中标结果。该工程中标合同,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合同价款中包括材料费等费用价格的浮动及停窝工费用,且合同价中的风险费用由投标单位自行报价。因此,根据该工程采取的工程量清单招标原则――结算时单价不变以及招标答疑纪要和中标合同的约定。这部分费用应由施工单位承担。但审计中调查了解到:送审工程结算中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表差价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材料价格上涨和因当地村民影响施工而被迫高价采购当地材料所致。该部分材料单价虽属投标人自主报价。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周围环境的特殊原因甲方愿意认价共同承担因外部因素致使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鉴于此反馈意见,审计要求送审单位提供能够反映当时被迫多发生此费用的环境证据以及发包方同意以高于投标报价的价格进行结算的有效签证文件。送审单位应审计要求提供了施工环境受当地村民围堵的照片,但认价单仅有甲方工程管理人员的签字。审计认为:施工方和建设方均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即使甲方愿以认价方式承担因外部因素致使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也应重新通过当初的招标组织和程序进行决策。而不应仅以甲方工程管理人员签字的认价单作为有效依据。

审计案例分析范文【第二篇】

曹计( ),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审计。

关键词:审计案例;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引言

审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拥有理论知识体系关联性强以及实践性强的特点。审计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与审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又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术,提高应用能力。理论结合实践,从而全面地加强对于审计学的认识。传统审计课堂教学中,仅仅针对理论知识的教授是难以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消化与提升。为了提高审计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融入理论教学就成为了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一、现今审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审计课堂教学虽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会引入相关案例。但生硬地“理论阐述”加“案例分析”,同样也难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的效果。经过研究,发现审计课堂教学中有如下问题:

1. 理论与案例结合性不强。目前审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所选择的案例与理论知识联系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不成系统的问题。由于现代审计教学体系的问题,大部分审计教材中所选用的案例多为西方经典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教师以这些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授课,不能够有效地结合中国审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2. 教学队伍结构单一。目前国内高校中审计教师大多接受的是学校教育,而没有真正进行过审计业务操作,缺乏审计实践经验。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审计的基础理论、审计方法、工作流程和技巧都能够掌握,但在缺少实践操作的前提下,将抽象复杂的审计理论整合在实际案例中则成为了一项艰难的任务。审计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的会计课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是审计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提升的关键。

二、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建立方法

1. 拓展审计教学案例。审计案例拥有理论性和实务性两种特性。理论性的审计案例侧重于对于审计理论的诠释,使用者可以通过书籍查阅、网络搜索及新闻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搜集整理;实务性的审计案例则需要具备相关的审计实践经验,对于审计业务处理流程相对熟悉。这部分案例需要使用者亲自参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工作去体验审计实际业务,并对搜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及加工,使其能够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审计案例的搜集、整理与编辑,需要教师集体努力,灵活运用会计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建立系统化的审计案例库。

2. 深化审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在现在的会计专业内,审计课程多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实际上审计学涉及基础与原理、技术与实务、理论与实务等多个独立的知识点,如果仅仅将所有审计相关知识全部整合在一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则很容易造成教学体系结构的紊乱。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可以将审计学拆分为审计学原理和审计学案例两门课程。通过两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区分与衔接,可以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在审计课程考核上,传统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试卷考核的形式,期末试卷的卷面分数占比较大,平时分数则难以得到体现。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之下,学生很容易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在一般高校里,审计课的平时成绩依据主要是出勤率以及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缺乏课堂的讨论以及审计业务模拟、实训等环节。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使之综合反映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三者之间的平衡,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这样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式会引起学生对于审计课程的重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对教学队伍进行结构化建设。根据调查,现今高校内的审计教师多数缺乏审计实践经验,没有亲自参加过审计实际业务。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以系部为单位,采取相应手段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1)利用教师寒暑假或教学任务相对较轻的时间,由校方安排或自己联系进入公司相关岗位或会计师事务等机构进行脱产顶岗实践工作。通过接触实际业务,教师们可以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

(2)鼓励任课教师参加各种与审计相关的在岗学习或其他活动,例如通过网络在线培训、参加交流讲座或组织学术讨论等形式,从实务角度出发,以更深层次为目标去认识审计、了解审计。

(3)从企业或是会计师事务所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 知识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完全作为传授的一方,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选取与当堂审计理论相关联的审计案例,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再进行小组讨论及分工合作。最后,由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情景模拟。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从中抽出2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模拟一个审计案例的情景,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模拟审计情景的时候,中间有意加入一些与审计准则相悖,或不遵循审计准则的行为。表演完后,组织全班其他同学集体并讨论分析情景剧当中的问题,最后由教师来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案例情景模拟的形式,无论从表演上还是从问题讨论上,都能够让全班同学自主参与进来。这种方式比生硬地口述知识点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发地参与到审计学习中来。“学生表演,学生点评”的方式同样也能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案例学习变得轻松直观,学生在近乎于“娱乐”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

在整个模拟环节中,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在学生讨论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式;在讨论完成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给出评价。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和归纳,最终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完成整体的审计教学。

四、课后实践教学

1. 校内审计模拟。审计模拟是对审计实践当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一次统一的整合,为学生在校内就创造出较贴合实际的审计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较为全面的审计工作流程,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审计模拟结合了手工审计环节和审计电算化的内容。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将课本上所学到的审计技术方法在模拟实际情况当中进行应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可以取材于已发生的实务,依照教学需求进行一定量的筛选与增补。手工审计模拟的要求是希望学生能完成从审计的准备工作到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测试,最后撰写审计报的全部过程。通过这种形式,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的在校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审计职能岗位的锻炼机会。

在审计电算化模拟的阶段是通过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当中关键步骤。审计电算化的内容也可以与手工审计互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整个审计课程的结构更加地紧密,学生也能够更完整、更全面地接触审计实践工作。

2. 校外审计实习。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接触实际审计工作之前能够更好地进行准备,为了在未来社会工作中能够实现在校是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做更好的结合。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最终将学校内学习的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校外审计实习可分为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其中,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审计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学校牵头,将学生分批送入会计师事务所,接触真实审计实务。

毕业实习是在毕业前一个学期,由学生外出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学生至少应该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总结

通过对于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使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审计相关课程,并通过审计实验室模拟实训以及顶岗实习,成为具备审计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最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从事审计工作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2]张其镇。案例法:审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审计与理财,2004(7).

审计案例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 审计; 案例教学法; 创新型人才; 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的日益兴起、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日益趋同,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王明珠,2001)。而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无法培养出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笔者从事审计教学工作几年来,常常遇到“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尴尬境况。而在众多探讨审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献中,审计案例教学无疑提供了值得努力的方向。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呼声最高。笔者旨在结合亲身体验,谈谈对审计案例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刘淑芬,2001)。据称曾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中获得巨大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审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有益尝试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导致审计课程严肃性有余而活泼性不足、抽象性有余而形象性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和拓展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有案情、有场景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观点,并参与辩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即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专业胜任能力”中“必要知识”的内涵已大大扩展:从主要具备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到应具备税法、经济、市场、金融、期货、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将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以外,还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快速学习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这一切都对21世纪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专业人才。而案例教学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具有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恰恰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了。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障碍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审计案例教学法在各大高校的运用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笔者根据亲身体验,结合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发现实施审计案例教学仍有如下障碍:

(一)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良好的效果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既不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编自导”的结果,更不是会计查账实务的翻版。笔者认为,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实践性。即审计案例最好来自于审计实践,或由授课教师亲自参与,或由授课教师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而成,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授课教师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2.具有针对性。即好的审计案例还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通过案例教学所揭示的某个知识点或原理,应当与教师所讲授的某个原理或知识点相呼应,使学生所掌握的审计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升华。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笔者发现,选用的审计案例普遍不令人满意,案例要么选自国外,而来自国外的案例大多篇幅较长,脱离中国实情;要么选自国内,而选自国内的案例中,有的只是编者有意设置的错误的会计账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结果审计案例变成了考会计实务,缺乏真实性和吸引力;有的审计案例先虚构一个背景资料,然后完全按照审计实务的步骤编写,只不过有的步骤增加了一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形成的审计案例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而来自证券市场上的活生生的例子,如银广厦、郑百文等大多是审计失败的例子,有时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二)教学课时受到限制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精心准备和充分的课堂讨论,这对现有的审计课时提出了挑战。根据专业、学生层次的不同,审计课程最常见的课时安排有72课时和54课时之分,而审计、会计本科专业一般以72课时较为常见,教材也一般选用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辅导教材(即使选用其他教材,也需增加新审计准则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总量是大致相同的)。据笔者经验,要在72个课时内完成《审计》教材中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教学内容,即使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也是相当紧张的。若采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必须保证(这是由审计理论的丰富性、零散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还需运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尚且不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如何,也不谈学生课堂配合和发挥效果如何,单就课时来说,对案例教学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师资能力不够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既能在学生辩论过于激烈之时适时进入,缓和气氛,又能在遭遇冷场、气氛沉闷之时循循善诱,调动情绪,使课堂讨论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炼总括能力。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方能“站得高、看得远”,其最后的案例点评和总结,才可能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中捕捉、领悟到的知识也才是水到渠成、记忆久远的。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也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审计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这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而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为了利于将来考研,或为了利于出国等等,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持不理解态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却认为“要花费太多课外时间,太累了”。其结果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三、克服审计案例教学实施障碍的举措

为了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克服上述各种障碍:

(一)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二)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笔者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三)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1.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3.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4.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笔者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审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和与多门学科的渗透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计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可行的,是必要的。然而,案例教学法毕竟尚不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用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笔者结合亲身体验,探讨了在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明珠,吴安平。审计创新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1,(5).

[2] 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7,(10).

[3] 马琳英。试论案例教学法及审计学教学案例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4] 刘淑芬。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审计案例分析【第四篇】

关键词:紫鑫药业 审计失败 案例分析

一、紫鑫药业案情介绍

吉林紫鑫药业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药用动植物种养殖为一体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业绩平平,2007年IPO之时,在市场上因竞争力匮乏,销售规模也一直不温不火,业绩更是表现平平。净利润大多在五六千万元左右徘徊。2010年,紫鑫药业因其涉足人参业务创造了惊人的业绩,2010 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 亿元,同比暴增184%,每股收益 元。2011 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再掀狂潮,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净利润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6% 和325%。2011 年8 月16 日发表在中国证券网的《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文章,引爆了紫鑫药业事件。而对紫鑫药业进行审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10年度涉嫌虚假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注协惩戒委员会决定,给予中准所紫鑫药业审计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刘昆、张忠伟通报批评。同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中注协已向中准所发出《整改通知书》,责成中准所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总所对分所的管理,限期进行整改,中注协将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二、紫鑫药业案例分析

(一)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是审计失败的罪魁祸首。

职业怀疑态度意味着审计人员保持一种质疑的精神,对所获证据的有效性进行批判性的评估,同时对与责任方提供的记录或声明书中相互矛盾或者存在疑问的证据保持警惕。

从客户的工商资料调查看,在业绩暴增的2010年,紫鑫药业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是紫鑫药业影子公司;第二大客户亳州千草药业是被紫鑫药业隐匿的孙公司;第三大客户吉林正德药业由紫鑫药业董事长的亲属在实际控制。另外,通化立发人参贸易(第四大客户)、通化文博人参贸易(第五大客户)等多家客户公司的注册时间、地点、注册资本、甚至员工人数均惊人相似。

从财务报表数据来看,2009年紫鑫药业前五名客户累计采购金额仅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而2010年的数据显示,前五大客户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36%的收入。

作为第一大客户的四川平大生物在2010年共采购了万元产品, 同时从应收账款余额披露情况看,这笔采购款应基本全额付清。但是截止2010年12月31日,平大生物总资产9716万元,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1万元,净利润万元,显然让这样的公司拿出7000多万元采购紫鑫药业产品并非易事。而作为2010年第二大客户的亳州千草药业, 其历年盈利情况并不乐观: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万元, 亏损万元;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万元,净利万元。就是这样的公司在2010年对紫鑫药业全额支付了近7000万元的采购款,实在让人费解。

在紫鑫药业的案例中, 中准所应该在其业绩急速增长、股价急速飙升的情况下保持应有的警惕和怀疑,关联交易虚增业绩是上市公司业绩造假的常用手段之一,而且可能因为管理层、治理层的刻意隐瞒而让审计工作变得棘手。

(二)审计测试流程不到位。

1、风险评估程序不到位。作为舞弊高发领域的关联方及其交易,应是注册会计师的重点关注对象。如果中准对其前五大客户有关的信息进行细致分析,也是可以发现其舞弊的。

2、实质性程序不到位。紫鑫药业进入人参行业不到一年,但是利润却增长的如此之快,中准的实质性程序欠缺,尤其是实质性分析程序。

(三)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据了解,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吉林分所此前仍有前科。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2005年9月28日,审计署审计公告,处理了14家审计报告失实或疏漏的会计师事务。其中,吉林某上市公司2003年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总额达亿元,未在年报中披露。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未能指出这一问题。在被审计署点名之后的2006年,中鸿信建元改名为现在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而紫鑫药业2010年报的签字会计师之一刘昆也因在审计*ST吉药2006年年报期间违规买入其股票获利,成为首例注册会计师在限制期内违规交易股票案。

三、审计失败的一些思考

1.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关联方审计中尤为重要

某些关联方交易具有更大的重大错报风险,未按正常的市场交易条款进行,通过广泛而复杂的关系和组织结构进行运作,增加关联方交易复杂程度,信息系统无法有效识别或者汇总被审计单位与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因此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有助于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

2.正确实施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

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对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关联方交易的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应对关联方交易中重大错报风险

38 191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