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课题研究方案精彩2篇
通过分层教学方法,提升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课题研究方案”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课题研究方案 篇1
一、研究缘起(提出问题)
大学毕业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接近五个年头了,学生们也从懵懂的一年级到拥有自己思想的五年级,可是,我的教学确进入到了一个迷茫的时期。一次一次的单元测试,一次一次的期末质量检测,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成绩相差越来越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曾经问过学校里有经验的老教师,他告诉我这是正常的现象,两个班总会有一个班成绩差点。可是,我的差距不只是一点点。就拿五年级上册的期末质量检测来说吧,两个班级的平均分相差11分之多,中位数相差也有8分之多,我认为这不是必然的现象,也不是一般的现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相信一定是教学工作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于是,我把我的注意力又拉回到了日常的教学中去,我发现我的教学工作并不细致,没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评价方式。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理解力欠佳的学生我都用同一个作业,同一个要求。让一批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对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认识到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于是我把我的目光投向分层教学这一即陌生又熟悉的名词。
带着我的疑惑我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利用关键词搜索方法搜索了从1979-xxxx年关于分层教学的所有研究一共832项,其中关于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有144项。通过对文献的学习,我发现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分层教学的研究都是比较广泛的。在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在国内分层教学的思想当然是源于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国内奋战在教育前线的老师和研究者们都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尝试。但是,笔者发现,一般的分层教学都在中学以及以上年级段中进行尝试,很少有人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只有9项。因此,我决定在借鉴和学习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的将班内式分层教学尝试于小学高年级段的教学中去。
二、研究内容
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差异,研究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
在教学设计中,研究如何进行分层目标的制定。
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巩固练习和作业布置及批改中,研究如何进行分层要求。
在日常数学评价中,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三、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班内式分层教学的尝试,研究班内分层教学对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难度的影响,并且考察分层教学能否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增加数学学习兴趣,减低数学学习难度。
四、研究对象
温州市星五小学五年级一班、二班一共96名学生。
五、研究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
六、研究方法
本次小课题研究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献研究法,以“分层教学”和“数学”为主题词,多方搜集资料。学习他人关于分层教学的的经验和知识,并且根据他们的参考文献多方面搜集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使自己熟悉分层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整理、提炼、归纳,并形成文字(论文等),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研究的经验或成果,及时在教学中应用,建构“班内分层教学”的有效方式。行动研究有三个基本程序,一是计划,二是实施,三是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中及时的做到这三步。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搜集相关的分层教学资料以及国内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进行理论学习,完成文献综述,明确分层教学的概念,以及他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制定、论证课题实施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调查学生基本情况a、调查学生数学学习兴趣;b、分析学生成绩,做好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2月)
(1)、根据准备阶段的理论学习和对学生的调查,将学生进行分层,并且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2)、继续理论学习并且钻研教材和课程目标,做到将学期的教学目标分层。
(3)、备课分层,在日常的教学备课中尝试,将课时目标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学生作业分层布置、对学生分层辅导、评价。
(4)、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时刻进行理论学习,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补充修改自己的教学过程。
(5)、每一节课时教学都做好反思和体会,记录好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教学的经验和不足,以便自己改进教学方式。
(6)、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结束之后,统计学生成绩情况,分析学生的得失,与学生做好交流并且记录学生们对于分层教学的感受。进行阶段性反思与总结,深入研究,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7)、学期结束,及时做好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学习难度的问卷调查,进行电脑统计利用教育统计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整理资料,对有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八、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这次小课题研究,希望能在教学上有所改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拉近两个班的数学学习成绩。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及时的对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案例、论文和读书笔记等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尝试》课题研究方案 篇2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7人,其中一人有智力障碍,其余52名孩子属于正常孩子。但这些孩子因智力不同,所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不同。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的发展,现提出分层次教学。
诚然,在同一年级的学生中,存在这种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和动机状态等方面的层次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按成绩分布、男女比例平均分配的分班规则,加之现行教学规模过大等因素,使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层次性差异。如果按这种分班模式,要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实施针对性因才施教几乎是不可能。因此,必须冲破这种“平均主义“的思维方式,引进分层次教学班的形式,才可能弥补班组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实现因才施教。
分层次教学指的是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程度、能力或学生的选择分班授课。这些班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这些班级学生在中学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认识
教学模式来源于教学实践,是教学实践经验.抽象化的理论概括。因而模式的特色就是教学的特色。
教师和学生是作为教学这个整体中具有同等地位的两个独立部分,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激励,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弱到强,从无所谓到感兴趣,直到内化为一种内在的需要甚至渴望,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力。
“双基”传授、方法指导与能力培养,甚至于情感环境的营造,都离不开教师的导。不言而喻,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的“导”学过程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导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爱学”到“会学”直到“学会”。在这里,导是服务于学生这一主体的,主体的状态决定了导的程序,而教师的'导又会引起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发生学习状态上的相应改变,这就是教学双边性原则所决定的师生相互作用过程。
教学过程从目的与内容的确定到评价反馈,从本质上说都是实践过程,因此,重视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认识、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融会成强大的教学魅力,感染和熏陶着学生,而所有这些要内化到学生的人格整体中去,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我们认为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激励、“双基”导学、方法指导和智能培养,才能真正做到因才施教,塑造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完整人格。
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要求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才施教。在我们的教学模式结构图中,教学目的与内容的确定就是以教学评价所反馈的学生发展水平为依据的。由于目前对学生发展水平全面而准确的测评与定位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所以,我们以简略实用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动机发展水平大至按3个层次分列如下:
处在C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最大,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学过程中应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理解所学知识、如何掌握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实践环节上除了加强“双基”规范演练外,还要多提供略有变化的情境,同时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引导,要求并带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练习。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在“情”、“导”、“实践”三个环节上表现为“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
处在B层次的学生学习从众性强,往往学习方法会有不当之处,而致命弱点是做事缺乏毅力与恒心,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时刻为他们鼓励打气,使到他们萌生出一种对社会要有所作为的观念,有不甘人后的精神。在导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能急于冒进,以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逐步学会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在实践还节上应是立足课本,适当补充,注重讲审题、讲思路、讲规律、讲延伸、讲答题技巧,通过选讲“小、巧、灵”的题目,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去认识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所以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情”、“导”、“实践”三个环节上表现为“争上游、夯基础、并肩走”。
对处在A层次的学生,应注意尽力把学生稳定的兴趣逐步确定为一种终身的志向;在导学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在实践环节上则让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只在非常必要时稍加点拔让学生自己领悟其精妙之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情”、“导”、“实践”三个环节上表现为“立志向、导探索、自己走”。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怎样保证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又能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大家都感到难以协调,更需一个心理的准备。在每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会认真分析这一方案能否实施,也有的教师表示这样才能充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才能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把53名学生分为A生(高素质)、B班(中等水平)、C生(基础欠扎实)。对C生的教学一要耐心、二要仔细、三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学中要更直观、更具体、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这些学生能得到与他们程度相适应的教学,心情舒畅、学有所得。
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呢?即对B、C生的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上敢于放弃一些内容,降低一些要求,再不要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未扎实的情况下,急于冒进,而应循序渐进把教学目标订在适合学生层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我们对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初步有了进一步共识:
1.教学目标分层。A、B、C生的教学目标不同:
(1)A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B生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C班学生能模仿课本例题,做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
(2)对A生着重提高其思维品质,对B生着眼于使用知识的培养,对C生立足对知识掌握和记忆。
(3)A生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B生应做到基础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热情;C生应对数学学习减少恐惧,肯记肯做,做到记忆好定义、公式和使用它们的方法。根据以上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C生应是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B生是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A生是深化熟练大纲的教学要求。
2.教学内容分层:A、B、C生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相同。在此基础上,A生着重于提高,B生着重于理解,C生着重于模仿。A生由于能较快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能有较多的时间用于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拓宽知识面;B生的教学则以教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C生的教学则以教授基础知识为主,此外,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补缺、补差。
3.教学方法分层:根据A、B、C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A生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生则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原则应该是:教育学生,不到他苦思苦想而仍然领悟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几个方面,就不再教他新的内容。
C生则采用“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感兴趣。
4.作业分层:我们老师从一开始就清楚作业不能一刀切,对于A层次的学生应该加大训练量,争取每日都有相应教学内容的提高题;在B层次布置作业时,则掌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兴趣、夯实基础的原则;对于C层次的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数量就较少而且难度是较低的,但C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通过一次的作业练习就悟通、理解,还应有一个重复再练的过程。以上四点的分层次认识是经过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实践慢慢有所体会而形成的,并且把这些认识观点带到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
四、分层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需完善的地方
总结上面所述,我论述了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目标、内容、教法、课堂上时间的怎样安排和怎样进行评价的问题,这是进行教学的框架,是一种教学的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做法。分层教学发展的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而具体到每节课怎样安排,怎样组织则是关键,要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五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设问、精心设计练习、精心研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检测题目。要求老师在教学形式上要不断充实和改变提高,力求适应学生。怎样才能做到五个精心,除了要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这关键之外,就是要强调老师们的再学习,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进行老师们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与评价,即要进行互相之间的听课、评课,做到优良教法的自觉良性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缺少了互相之间的学习、交流、评价、监控,往往就会产生夜郎自大的现象,或会成为井底之蛙。
分层教学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以给学生学习成功的回报来正向激励学生。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一份教案,一张试卷,一种训练方式,一个标准面对全体学生的做法,这样老师们非得动一番脑筋不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层次的学生只要按相应要求去做,努力完成各自的练习,都能在“各自的发展区”中拿A,多些实施“成功”教育,把学习的欢快愉悦还给学生,那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教学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分层教学发展的方向教师要优化。要真正做到变教书为育人,教育目的不是选“好人”来教,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去教“好人”。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的说理、动员的能力更强,要真心关爱他们的成长,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要更化老师的心血,而这方面往往是我们无去做的。
“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三方面是互促互补,互为因果的,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授予和学生的接受,而在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教其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一句话,教师做主导,学生做主体,训练做主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