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预案 医疗应急预案(4篇)
【导言】此例“医疗应急预案 医疗应急预案(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疗废物应急预案1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
应急方案
为了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地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制定本方案。切实按国家法规管理,做到防范在先、准备在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和危害。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相关机构的组织协调,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落实医务人员防护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杜绝和预防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完善监控信息报告,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防止因暴露于医疗废物而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应急方案(一)组织领导
在南通市卫生局领导下,各医院成立环保管理领导小组,其中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制定,医疗废物产生、暂存、转运流程的确认和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方案的实施,以保证医疗废物的科学、规范、有序、有效的处置与管理。实行院、科二级管理,责任到人。
(二)强化培训
全院医务人员特别是从事和接触并处理医疗废物的医、护、员、工等要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其他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操作规程等,以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程度和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监管部门负责督查指导。
(三)健康宣教
全院要认真开展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院报、简讯、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宣传及管理指导。
(四)消毒防护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岗位管理责任制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警示标志醒目。自觉执行内部运送及医疗废物转交手续及登记规定。
(五)应急能力
1、认真贯彻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疗废物管理办法》,自觉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防流失:在加强医疗废物各环节管理力度的前提下,保卫科负责对医院废物出门进行督查,严格把好出门关,防止医疗废物流失社会,建交举报电话及登记,一旦接到举报,及时与环保领导小组联系,监控部门负责限时核实,严肃处理。
3、防泄漏、防扩散、防意外事故发生:
(1)凡接触烈性传染病病人的感染性废物必须做到就进初步消毒后—双层黄色塑料袋包扎—封闭并挂放警示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后运送,接触者须严密做好自身防护。(隔离衣、鞋、围裙、袖套、防护镜、口罩、帽子、手套等,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环境消毒和清洁,同时做好个人卫生处置)(2)凡接触、运送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废弃的化学性废物,必须做到单独收集,双层红色塑料袋包扎防渗漏,轻拿轻放防撞击,并远离火种,医疗废物暂存处备灭火器,以防万一,相关处理人员必须经培训后熟练操作。
(3)凡收集锐器医疗废物容器,必须做到防渗、防漏、耐刺,接触者在收集、运送、交接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防刺伤等。
(4)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或容器要严密有盖,便于装卸、清洗,并能做到运送时不污染道路、空气。
(5)一旦发生因医疗废物引发人员损伤和意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在2小时内上报监控部门登记备案,并做好追踪调查。
(6)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履行职责,负责组织培训,指导、督查、处理、报告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必要时进行现场卫生学监测。
(六)疫情报告
1、医院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在第一现场向医疗机构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救治并开展调查等。一旦确认,应当在48小时内向当地县级卫生局主管部门、环境保护局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当地县级卫生局主管部门、环境保护局主管部门报告。
2、县级卫生局主管部门每月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3、医院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病人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发生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卫生局主管部门、环保局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4、县级卫生局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
阳光医院感染办 2014年3月19日修订
医疗废物应急预案2
观卫发201825号
观音镇中心卫生院关于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各科室 各村卫生室: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镇发生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其他突发事件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指导和规范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应对能力,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依靠科学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对公众健康和国家财产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秩序,特制订本预案。一、工作原则: 组织领导,机构配合;预防为主,规范管理;科学应对,分级负责。二、制定依据: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成立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三)职责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指导做好突发事件时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履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四、预警与报告 发现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立即向院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报告。接到突发事故信息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随时报告态势进展情况。对可能造成传染病发生、暴发和流行的,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五、应急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县卫生局、环保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六、强化保障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对所辖区域的村卫生室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同时上报。七、做好物质储备,保障经费 要合理安排应急工作经费,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消杀药械等物资。附件观音镇中心卫生院医疗废物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彭昌山 卫生院院长 负责医院全面工作
副组长:李吉国 许仁国 金意琴 卫生院副院长 具体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成 员:胡先忠 梅桂珍 储小丽 张红英 丁长山 余清澈 杨吉林 王 琳 徐辉军 及各村村医
下设办公室:李瑞任办公室主任
2018
监督电话:6481227 观音镇中心卫生院 年4月4日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3
医疗救助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员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确保突发医疗事件的救治得到有序、有效的进行,依据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指挥体系
院长、主管院长
↓
职能部门
↓
各科主任、护士长
各级职责:
(一)院长或主管院长:根据突发医疗事件实际情况,启动我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负责筹建和指挥我院应对突发医疗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工作。
(二)职能部门:在院长和院医疗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做好各自主管的工作。(详见“组织协调与后勤保障”)
(三)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突发医疗事件相关知识培训、人员的调配、现场急救的技术指导,并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与医院管理部门协调一致,听从指挥。
二、医疗救治
(一)地点:
1.急诊科区域、ICU、相关病区;
2.如有大量病人同时需要救治时,启用病区示教室(已做好必要的准备); 3.传染病病人在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防门诊。(二)人员:
1.急诊医护人员、相关科室医技骨干为主;
2.如伤员较多,由医务科、护理部调动相应科室的医护人员; 3.如需到院外(事故现场)救治,启用院急救小分队。三、组织协调与后勤保障
1.医务科 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正常医疗工作和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包括:医务人员的调配、救治场所的安排、组织专家会诊等); 2.护理部 负责护理人员的总调配工作(保证应急状态下护理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后勤、保卫科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调配一定人力协助做好物资和设施的搬动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急救区域、突发事件发生地(院内)和救治地的安全保卫工作,协助疏导病人和家属,以创造良好的救治环境。4.设备科 主要负责应急物资和设施的准备,如抢救设备、监护设备的准备,并保证设备的运行善良好,同时保证随时满足临床的需要;
5.内、外、骨、妇、儿科等临床科室 负责将适宜的急诊病人收入院,开放绿色通道,并在医务科的组织、协调下参与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6.药剂科 负责急救药品的准备,并保证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随时提供临床应用;
7.医技科 主要应做好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的准备,及时出具报告; 8.院感、防保科 负责救治场所的消毒隔离、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传染病报卡的收集和上报等工作。
四、上报程序和时限
1.上报程序
急诊科值班医生、相关科室医生
↓
急诊科主任、相关科主任(二线班)
↓
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 值班院长 ↓
卫计委医政股或局值班室 2.上报时限:在抢救病人同时,逐级上报领导。根据卫计委的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时,同时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五、注意事项
1.事件发生后,在积极抢救的同时,电话通知本科主任及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迅速到达事现场。
2.及时通知行政、医疗主管部门(分管院长、行政总值班、医务科)。3.确定首诊首科负责制。
4.需急诊手术者应立刻送手术室。危重病人应收到各相应专科或ICU进行抢救治疗。组织对病员的输送人员,对重伤员需指定专人守护。轻病人相对集中安置,进行治疗。
5.通知医院宣传科,进行必需的摄影、摄像工作,一方面可及时做总结,另一方面能为医院留档。若有媒体到场,必须由医院指定发言人负责解释。
6.每次突发医疗事件处理之后,各科室要认真总结应急处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误的教训。
医疗应急预案4
一、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护理急救工作规定
(一)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科主任及护理部、医务科报告;夜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护理部在接到重大急救报告后,除积极组织人力实施救护工作外,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对重大急救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三)启动护理急救小分队和护理急救梯队。
(四)重大意外伤害急救程序
(五)院内急救程序
(1)伤病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做好应急处理。(2)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3)急诊科护士人力不足时,由护理部或总值班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急救工作。
(4)由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转科等工作。
(5)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就近科室应就地进行抢救,并迅速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前往参加急救或将患者转至急诊科进一步急救,同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协助组织抢救。
二、常见急性化学中毒的抢救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中毒的抢救治疗原则。遇有中毒病人,应有专人组织抢救工作,做好人员以及物品的准备。
(二)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清除毒物:①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清新处;②皮肤、黏膜接触中毒者,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③对于口服中毒者,非腐蚀剂可用洗胃机进行洗胃,如为腐蚀剂,时间短、腐蚀不重者可插胃管进行小量手工洗胃,然后注入黏膜保护剂。
对于病情危重的应立即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呼吸衰竭的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休克的立即进行补液、补血等。
(三)根据接触的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1)有机磷中毒者应用复能剂和阿托品;(2)亚硝酸盐中毒者应用亚甲蓝;(3)急性乙醇中毒者应用纳洛酮;(4)氟乙酰胺中毒者应用乙酰胺;
(5)氰化物中毒者应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等。(四)对症支持治疗:
(1)对于呼吸道灼伤者应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肺水肿;
(2)消化道腐蚀性损伤者应禁食,给予深静脉高营养,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适时用氧;
(五)密切观察患者中毒症状的改善、解毒药物的反应以及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等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六)积极做好各种中毒的防治工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各种化学物质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预防以及一旦发生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措施。程序
中毒 → 组织抢救 → 清除毒物 → 解毒药物 → 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病情 → 健康教育指导
三、急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抢救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二)护士接到批量食物中毒病人通知后,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随时与120现场人员保持联系,根据中毒人员多少,通知护理急救小分队队员各就各位,必要时启动医院大型应急抢救系统。
(三)病人到达急诊科后,立即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诊,较重者送抢救室进行抢救,轻者送急诊观察病房。
(四)护士立即协助医师作出诊断,遵医嘱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催吐 无呕吐者可催吐:机械性刺激或用催吐剂。
2.洗胃 立即用温开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澄清液为止。收集第一次洗出的胃内容物送检。
3.导泻 中毒时间较长者,可给硫酸钠15~30g,一次口服。对吐泻严重的病人,可不用洗胃、催吐、导泻。
(五)对吐、泻较重,丢失大量水分者,根据失水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凡能饮水者,应尽力鼓励病人多喝糖盐水,淡盐水等,不能饮水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六)对腹痛、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阿托品肌内注射。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如有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
(七)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八)做好病人登记及抢救护理记录。程序
分诊 → 协助医师作出诊断 → 催吐 → 洗胃 → 收集胃内容物送检 → 导泻 → 建立静脉通道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对症处理 → 观察病情 → 做好护理记录
二十三、洗胃过程中洗胃机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应先关闭洗胃机,分离胃管,流出胃内容物,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
(二)将备用洗胃机,立即推至患者床旁,连接胃管继续洗胃。(三)若备用洗胃机也在应用,立即用量筒或50 ml空针进行灌洗,直至洗胃液澄清无味。
(四)立即通知维修组,维修洗胃机。程序
关洗胃机 → 分离胃管 → 流出胃内容物 → 接备用洗胃机或量筒 → 继续洗胃 → 观察病情 → 通
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及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以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和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
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坚持以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落脚点,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坚持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关键点,充分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促进护理工作适应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2012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覆盖60%以上的病房,并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在全院推广;6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要率先垂范,在全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认真组织实施。地方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对辖区内医院实施目标化管理。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掌握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注重各项措施的可持续性和实效性,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检查指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采取暗访、不定期检查、现场点评、回访患者、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检查,并与医院评审评价、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相结合,客观评价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的实际效果,注重患者和社会的反映。加强对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指导,纠正工作偏差,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作法和经验。
3.强化对口帮扶。指导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县级医院改革护理模式、加强护理科学管理、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县级医院护士队伍建设,落实护士配置标准,充实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确保优质护理服务顺利推进。
4.开展宣传培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总结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广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鼓励各医院进行改革创新,积累有益经验,营造推动护理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各级医院管理者和护理管理者的培训,统一思想认识,领会工作实质,掌握实践方法,提高护理科学化管理水平。
5.发挥质控中心作用。加强各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能力建设,指导质控中心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收集、统计和分析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服务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抽查复核,组织开展护理专业人员培训,通过发挥护理质控中心的作用,督促工作有效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深化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2)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3)加强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细化工作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责任护士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要求开展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中医和民族医护理特色优势。
(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色,责任护士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5)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鼓励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将常规随访、专科随访和专病随访相结合,在医院层面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急危重症患者转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将康复期住院患者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双向转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护士科学管理。
(1)保证临床护士配备。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2)合理调整护理人力。根据工作量、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护理人力,加床或者危重症患者较多时,及时增加护士数量;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遇有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时,保证护士的应急调配。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
(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绩效考核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向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加大护理培训力度。医院制定并实施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和管理培训等,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5)探索实施岗位管理。结合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制定岗位目录、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逐步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
3.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1)切实落实护士编制。医院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护士编制,不得随意减少编制内护士职数,不得随意增加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医院的服务规模、床位数量等发生变化时,应当合理调整护士配置数量并保证编制的落实。
(2)保证护士福利待遇。医院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的规定,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公正。
(3)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建立健全支持保障系统,减少病房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形成全院各部门服务于临床的格局,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对推广优质护理的组织领导,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两年来的实施经验,制定本辖区、本医院2012年具体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主要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的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于5月20日前分别报送卫生部医政司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加强部门协调。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和参与,采取多种方式推广交流,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医院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部署,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和护理管理方式方面勇于实践,重视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逐步建立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