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优秀18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估,优化招聘与激励机制,促进职业发展与交流,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如何实现更好的效果?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为落实学校党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校整体发展阶段性目标,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等文件精神,按照《湖北经济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总体部署,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学校“升级进位”为目标引领,按照“引、育、转、退、稳”五字建设方针,尊重教师事业发展选择权,推行准聘、长聘制,加强聘期考核,做强增量,发挥高端引领作用,做优存量,激活内生动力,促进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和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真学者、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为学校完成阶段性发展目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发展,教师队伍规模达到学校“升级进位”阶段性目标要求,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三个重点学科引育3名左右学科领军人才和20名左右科研为主岗博士,每年引进30-50名教学科研并重岗博士;遴选聘任15名左右腾龙学者;在校内遴选10名第一层次人才(讲席教授)、60名第二层次人才(讲席副教授)、100名第三层次人才(助理教授)。通过引进和培养,构建以学科领军人才为核心,以腾龙学者、楚天学子等国家、省级人才为骨干,以三层次人才为重点,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一流师资队伍,提升队伍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

按照一流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创新人才政策,激活体制机制,在“引、育、转、退、稳”上着力,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引:做大师资队伍总量,重点引进高端人才

按照“需求导向、市场机制、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重点引进一批学校急需高端人才,发挥高端引领、批量跟进作用,做大做强师资队伍。

1.重点学科领军人才引进计划

到2020年,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三个重点学科引育3名左右学科领军人才,带动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国内一流学科,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学科领军人才常年选聘,聘期四年,合同管理。

(1)聘用条件

选聘的重点学科领军人才需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组织和协调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具体包括现就职于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著名研究机构的资深研究员,或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级科研平台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或人文社科领域国内外公认的拔尖人才等具有与此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2)岗位职责

重点学科领军人才在聘请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科进位目标,以学校为署名单位完成一批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组建一支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3)岗位待遇

实行年薪制,年薪100万起,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提供校内120-150㎡左右的过渡性住房;提供50—3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提供80—150万元的安家费,帮助解决配偶、子女户口随迁和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4)考核管理

签订聘任合同,实行聘期目标考核,考核分年度考查和聘期考核。年薪的80%按月发放,剩余20%聘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对第二年年度考查中履职无进展、预期成果不明显聘任者,停发50%年薪,聘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补放。

(5)聘用方式

重点学科领军人才可以采用全职引进,也可以采用半全职、柔性引进的方式。

2.科研为主岗博士引进计划

到2020年,引进培养20名能产出原创性、创新性成果的科研为主岗博士,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科研为主岗博士校外常年招聘、校内两年选聘一次。按照岗位职责不同,分a、b、c三类岗位,实行准聘、长聘制,聘期五年,合同管理。

(1)聘用条件

选聘的科研为主岗博士应是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知名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年龄不超过40周岁,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治学严谨,身心健康,能胜任科研岗位工作要求。

(2)岗位职责

科研为主岗博士每年承担本学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2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课时总数不少于80课时,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

(3)岗位待遇

科研为主岗博士实行年薪制。a类岗位博士年薪50万元,b类岗位博士年薪40万元,c类岗位博士年薪30万元。年薪的80%按月平均发放,剩余20%聘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提供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根据科研进展情况分年度发放。安家费20-30万元,提供过渡性住房。协助解决配偶、子女户口随迁和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4)考核管理

科研为主岗博士按照聘任合同实行聘期目标考核,考核分年度考查和聘期考核。对第三年年度考查中研究无进展、预期成果不明显人员,减发50%年薪,聘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补放。b类、c类科研为主岗博士聘期考核时可申请上一层次岗位标准考核,考核合格者享受补发更高层次岗位差额年薪。

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转入编制类岗位,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续聘;校内教师考核不合格者,转回原岗位。

3.教学科研并重岗博士引进计划

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每年引进30—50名左右教学科研并重岗博士,实现教师队伍总量增长,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博士化率。

(1)聘用条件

教学科研并重岗博士所学专业须与学校年度引进岗位需求一致或相关,具有较好的教学与科研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2)岗位职责

能够较好胜任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3)岗位待遇

享受博士工资待遇。提供博士津贴万元(1000元/月平均支付),科研启动费5万元,提供校内长住公租房或租房补贴1200元/月(3年),一次性发放安家费5-10万元,紧缺专业10-20万元。

对符合副教授聘任条件者,可通过“绿色通道”特殊评审程序或先聘后评副教授职务,享受相应工资福利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学校第三层次人才(助理教授)计划,入选后享受第三层次人才(助理教授)待遇。

(4)考核管理

按照学校专任教师考核程序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4.对台引智工作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每年继续引进5—10名台湾博士,到2020年,台湾博士达到50名,重点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本硕博专业一致或相近、有副教授职称或相应职位的台湾博士。物色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为我校腾龙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百人计划”等高端人才申报项目储备人选。

(二)育: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重点选拨培养优秀人才

构建“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重点选拔培养优秀人才,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实施“腾龙学者”计划

继续实施“腾龙学者”计划,按照《湖北经济学院腾龙学者遴选管理办法(暂行)》,到2020年在校内外遴选和聘任15名左右教师为我校腾龙学者,作为省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后备人选,造就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带动一批学科赶超国内先进水平。

腾龙学者选聘坚持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校外选聘的腾龙学者聘期为三年,校内遴选产生的腾龙学者聘期为四年。

校外选聘的腾龙学者岗位津贴为每年人民币20—50万元;校内遴选产生的腾龙学者岗位津贴为每年人民币8万元,原待遇不变。岗位津贴的80%按月发放,剩余20%聘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科研启动费20万元,根据科研进展情况分年度拨付。校外选聘的腾龙学者学校提供来校工作和生活用房,并配备工作助手。

腾龙学者按聘任合同实行聘期目标考核,聘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聘期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腾龙学者在聘期内被评为省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人选,腾龙学者聘任合同自动解除,与学校签订更高层次聘任合同,按照就高原则享受待遇。

2.实施“三层次人才”计划

制定并实施三层次人才遴选管理办法,力争到2020年,培养10名能产出重大成果的第一层次人才(讲席教授),60名能产出重要成果的第二层次人才(讲席副教授),100名有学术发展潜力的第三层次人才(助理教授)。

“三层次人才”选聘坚持“择优选拔、宁缺毋滥、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原则,两年遴选一次,聘期四年。

第一层次人才(讲席教授)享受每年人民币6万元的岗位津贴,第二层次人才(讲席副教授)享受每年人民币4万元的岗位津贴,第三层次人才(助理教授)享受每年人民币3万元的岗位津贴,原有校内待遇保持不变。岗位津贴的80%按月发放,剩余20%聘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聘期内根据学术活动需要可以享受不超过3个月的学术休假,优先推荐代表学校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

三层次人才按聘任合同实行聘期目标考核,考核分期中考查和聘期考核。期中考查中研究无进展、预期成果不明显人员,停发岗位津贴,聘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补发。聘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聘期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

第二、三层次人才(讲席副教授、助理教授)在聘期内晋升上一级职称,终止原有聘任合同,可申请后续聘期享受上一层次人才岗位津贴,按上一层次人才考核标准进行聘期考核。第二、三层次人才聘期考核时可申请按上一层次人才标准考核,考核合格人员享受补发更高层次岗位差额津贴。

3.实施教学荣誉奖励计划

完善并实施《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与绩效激励办法》和《湖北经济学院教学奖励办法》,健全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与绩效激励机制,选拔培养一批经院教学杰出人才和教学名师,增强教师教学责任感和荣誉感,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投身教学、潜心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支持、合作研究等方式,鼓励青年博士教师进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延续博士期间的课题研究,强化科研能力培养;继续实施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重点资助海外博士后研究,促进青年教师学术与国际接轨,提升学术素养。

5.实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完善教师发展中心功能,严格实施教师终身学习与考核办法,建设管理好教师终身学习档案。严格实施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管理办法,实行全体专任教师聘期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整合校内外师资培训资源,实行分类分层培训。修订完善教师进修学习、挂职锻炼等政策,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6.深入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贯彻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高校教师职称改革精神,抓住职称评审权下放等政策机遇,制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与办法,建立“高质量、多元化”综合评价机制,提高职称评审条件标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作用,把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引导教师潜心教学、醉心科研。

7.完善教师聘期分类考核管理办法

修订完善《湖北经济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聘期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办法,健全考核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提高学术生产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8.加强聘任的高层次人才考核工作

严格按照《湖北经济学院高层次人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聘任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完成工作目标及任务情况,严格年度工作考评和聘期绩效考核。严格学院高层次人才使用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学院年度目标考核结果挂钩。

(三)转:政策引导合理发展,稳步实施“三转”计划

完成教师竞争上岗、转岗分流的制度设计,稳步实施“三转”计划,盘活现有人力资源,给予人才发展选择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转岗条件

(1)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可申请转到实验教学中心或法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2)教书育人经验丰富,适合学生工作的教师,可申请转辅导员岗位,从事学生工作。

(3)教学效果评价不高,科研水平提升空间不大,有一定专业技能或行政管理能力的教师,可申请转其他专业技术岗,或行政管理岗。

2.转岗待遇

(1)转到实验教学中心或法商学院的教师保持原有岗位工资福利待遇,按所在单位标准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2)转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专职学生工作的教师,保持原有岗位工资福利待遇,按辅导员标准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3)转到其他专业技术或行政管理岗位的教师,保持原有工资待遇,按照相应的职务等级享受绩效工资,按所转岗位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四)退: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有序实施“三退”计划

完成教师退出制度设计,有序实施“三退”计划,通过政策引导,让少部分难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需要的老师退出教师队伍。

1.退出条件

(1)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从教师岗位退出,退到人员交流中心。

(2)对专业能力水平不达标,学生和同行评价不高,连续两个学年在全校专任教师学生评教位列后10%者或聘期考核基本合格或不合格者教师,根据《湖北经济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退到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专业能力达标培训。

(3)离退休年龄不到两年的教师,可申请提前退出岗位。

2.退出待遇

(1)因师德师风问题退出到人员交流中心教师,学校发放基本工资。

(2)退到教师发展中心,参加专业能力达标培训的教师,待遇按照《湖北经济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3)提前退出岗位的教师按照退休人员标准享受相应退休工资待遇。

(五)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稳定现有教师队伍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让人才在经院人更有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多一份呵护和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改善教授、副教授等办公条件;兴建青年博士、台湾博士公寓,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学校收入,确保教师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优秀人才“一对一”服务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让他们静心、安心在经院追求事业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平台搭建、人文关怀等措施让人才脱颖而出,留住人才,重点稳定中坚力量。

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部署,实行“一把手”工程。校党委统筹建设规划,督促职能部门和学院落实建设目标任务,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统筹,整合力量,形成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负责制定学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审查、经费投入效益评价等。

人事部门负责按照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建设方案,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科学分解各项任务指标,督促学院加强落实,组织协调人才引进、教师培养等各项管理工作,引导督促学院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师成长环境。

教学、科研、学科、资产、财务及国际合作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合力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二级学院为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院长、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及管理工作。

(一)创新人才引进使用管理办法

提高人才工作考核权重,人才工作纳入各部门和学院年度考核任务目标,未完成年度人才计划,取消年底评优资格;创新科研成果归属管理,鼓励学院推荐优秀博士到相关科研平台从事科研工作,所获科研成果,学院和科研平台双向认可;对引进的学科领军人才,增加岗位,配备专职科研助理。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及工作保障经费,确保拿得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确保优秀人才,特别是要确保重点学科领军人才、科研为主岗博士引进的资金保障。切实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统筹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投入,提高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为学科领军人才和科研为主岗博士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供特殊制度安排,充分发挥高端引领、率先突破的示范带头作用。倡导人文关怀,尊重学者,支持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有利于教师教学科研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人才奖励政策

进一步实施《湖北经济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对重点学科领军人物引进工作优秀单位,奖励性绩效在上年基础上上浮5—10%,调动全校教职员工荐贤纳贤积极性;修订完善《湖北经济学院高层次人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鼓励学院、平台用好用活优秀人才,为优秀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提供服务。

(五)扩宽人才引进渠道

主动与博士培养单位建立沟通渠道,前置人才招聘工作节点,与优秀在读博士建立联系。分地域分学科建立优秀博士、专家学者信息库,持续跟踪优秀人才动向,开展精准引聘工作。探索海外招聘渠道,建立国际招聘网络,加大海外优秀人才招聘力度。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2

2、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和教师档案了解教师现有专业素质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

3、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寻找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和不同规律,了解国内与国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4、行动研究。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中小学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人员要和中小学教师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研究实际工作者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课题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在研究中反思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5、案例研究。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他的成长历程,研究他的成功经验的不足之处,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某些规律。

(十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原则。(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指导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人员还应从整体上通晓现代科学的基础,学习和了解现代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等学科的理论原理和观点。(2)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是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式,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对象是教师自身的“行动”,所以,行动研究是以行动为重要特征的研究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行动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搭建了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更新学科知识,提高相关领域的知识素养(专业知识);

——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注重反思与实践(专业能力);

——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专业能力与专业品质);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民主与平等(专业品质)。

2、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在研究活动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又要使正确的服务方向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贯彻实施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与重大实际问题。(2)要坚持科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研中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大量有事实根据的材料,总结分析研究而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3、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即教育科研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态度,全面系统地占有材料,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应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足够的事实。全面、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材料,首先要考虑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怎样去搜集才能达到全面性要求,作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其次,坚持系统的工作程序,不从主观愿望出发,以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全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事实的来龙去脉。第三,在分析研究中,如发现尚缺什么材料,应认真去寻找和补充,不应主观臆想,采取主观主义的态度。(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求实态度。科研工作者对观察或实验中搜集的事实材料与数据,绝对要如实记录,要按照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处理材料,概括结论,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跟自己的愿望相违背,也必须绝对忠于研究的结果,绝不应以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3)要保证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有最大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首先必须有端正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既实事求是,又不畏艰辛,才能获得可靠而又准确的结果;二是就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三是所搜集得来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典型的,对现象的观察和事实的记录必须是全面的、准确的;四是材料必须得到正确的、科学的处理,分析讨论必须实事求是,推论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五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应力求达到高度的准确性。

4、继承与创造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科研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既要对历史上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教育科研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创造,才能使认识深化,使理论完善和发展。勇于探索,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迷信本本,不迷信权威,敢干冲破守旧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开拓前进。其次,要不断锻炼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克服习惯性思维的障碍,变思考方式的封闭性、单一性、随意性为开放性、多维性和批判性。此外,在科研中善于对待失败,善于在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树立百折不回的恒心。

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均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教育科研中,对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应有定性的分析,而且应有数量的统计。定性常常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则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科研中,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在研究中不仅注意事物的质量,也要注意事物的数量,并要善于运用数量的统计反映事物的质量,使科学研究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实际,细微观察,掌握事物的真象。(2)要在了解事物的质量时,注意事物的数量。任何客观事物,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存在的,没有数量的质量也是不存在的。(3)要正确运用统计和测量的手段。

6、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系统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总体的系统研究,全面地探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7、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原则。人不能离群独居,教师也是一样。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从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种族或民族、社区、年龄、性别、职业、血缘、兴趣、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而且,一个人通常不只属于一个群体,一般都同时是若干群体的成员,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1)应当研究学校中现实教师群体,而不是去研究我们头脑中的教师群体。(2)应当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上去分析教师群体问题,而不能孤立进行研究。(3)要从行动原则出发分析教师群体问题,如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观察教师专业发展情况。(4)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群体,把老师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教研组或学校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十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课题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部分研究论文,教师博客(包括研究人员的博客)。

3、总结阶段: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的结题报告,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

4、最终成果形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十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1)研究人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

(2)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水平较强。

(3)研究人员有很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课题组由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组成,这是本课题能够顺利实施的最强有力的实践保障。

2、课题组织机构与管理

(1)课题组组长:于庆利。

(2)课题组成员:进修学校各部室负责人。

(3)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于庆利,负责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组成员完成相关研究任务,侧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侧重于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框架和实施方案。

子课题由负责人具体落实研究工作,带领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课题组各成员具体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研究和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负责承担的子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安排、活动记录、资料积累和整理等。

3、研究经费预算

根据课题研究的时间长、研究人员多、研究范围广、行动研究涉及的事务多、研究技术手段复杂、研究成果有指导作用等特点,拟提出需要研究经费46000元。本着节约、高效、合理使用经费的原则,研究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1)开题论证费:1000元;(2)行动研究人员差旅费:10000元;(3)调查、研究、指导、小型会议费:10000元;(4)资料(包括统计、抄录、复印等)费:XX元;(5)结题会议费:3000元;(6)网络平台管理、维护费:10000元;(7)专家咨询费:3000元;(8)文集编印费:5000元;(9)其他:XX元

合计人民币:46000元

主要参考文献:略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3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全体教师中推荐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然后由澎湃新闻进行撰稿宣传。为做好推荐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评选范围

全校所有在岗教职工,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以上教师。

二、评选条件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中率先垂范,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1.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2.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德,人格品质高尚,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有扎实学识。既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具备学习、处事、生活、育人的智慧,是智慧型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有仁爱之心。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善于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之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能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5.其他要求。推荐人选必须能够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全校教师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介绍、暗示或强制学生接受家教或到培训机构培训;擅自给学生征订复习资料或推销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过程、评估考核、职称评聘、领导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等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拉票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其他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三、评选推荐名额

根据学校推荐方案,我校每月推荐星教师1名。

四、评选程序、办法

1.学校制定推荐评选方案。内容包括推荐评选的范围条件、办法、程序等等,单位推荐评选方案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学校组织实施推荐评选。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根据单位推荐评选方案,实行层层推荐的方式组织实施评选推荐工作,确定推荐初步人选。

(1)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推荐。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开范围、条件。根据一线教师综合表现情况投票推荐1名“星教师”候选人。

(2)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评议推荐。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结合全体教职工评选推荐情况提出学校推荐初步人选。

3.学校领导班子审定。学校领导班子对推荐评选情况进行审核,研究确定单位推荐人选。

4.学校公示。学校将推荐结果、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在单位明显位置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5.专业媒体撰稿宣传。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4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加强专业发展。教师自我成长,即教师在主观上要有自我专业追求,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并努力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一、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内在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主实践,主动获取外界评价信息,以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1、发展目标

先进的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师正确的教育实践,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忠诚教育事业,确立自己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教师观、学生观。

教师在业务发展上要力争达到三个“一”:一门学科教育,功底厚实;一项专长发展,特色鲜明;一个业余爱好,品味高雅。

2、个人规划

本着“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习”的职业精神,每位老师应该认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规划是一盏明灯,指引教师发展前进的方向;规划是“核能”,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具有强劲的推动力;规划能激励教师自我超越,建立个人愿景,享受职业的幸福。

在认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三年必须制定一次具体的发展规划,规划总体上包括的内容有:个人基本情况、三年发展总目标、现状分析、专业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发展目标、职业发展达成措施等。

3、发展途径

(1)自主学习:制订个人教研学习、专业提高学习计划。一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写读书笔记。

(2)参与教研:积极参与学科校本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同事间的交流,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上好一堂公开课,写好一份教学反思,命好一份试题,上交一份教案。

(3)校本培训: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讲座、沙龙等校本培训活动,做好笔记,写好心得。

(4)教育科研:加强教育实践的反思,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积极撰教学论文,积极申报教育科研课题。

(5)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及时传达学习心得或上汇报课。对省、市、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做到不迟到、不缺勤。

二、校本培训

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师教师教育教学个性化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培训目标

(1)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应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探索教育规律,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与理论,努力促进教师成为创新型教育教学专家。

(3)提高教师课程力。学习积极引导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国家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4)着力构筑“书香校园”。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扎实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打造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师生相伴一生的良好习惯。

2、培训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广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3)教研科研能力培训。

(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3、培训途径

(1)读书自修。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自主学习,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功,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2)课堂观摩。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通过同课异构、“试教——再教”等方式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内化教育教学的理念,促使教师成长。

(3)同伴互助。依托学科组,建立“反思——改进”的备课制度,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评价、学法指导、师生关系、练习设计、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品质培养等方面,通过同伴互助进行实实在在的培训。

(4)校级合作。与周边兄弟学校加强教学交流,开展丰富的教学交流活动,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5)教科研一体。视教研和科研活动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6)讲座会议。定期聘请校内外培训指导教师进行各类专题讲座。通过专家引领,推动教师理解新教育理论方法,理解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7)网络交流。倡导教师建立博客,给教师提供自由阐述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网络上自由记录自己的思考,在交流碰撞中激发学习的欲望、研究的灵感和工作的创造力。

(8)外出考察。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5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校本为训为重点建设方式,通过教育改革和实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良好的身心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充分发展的机会,并提供政策、资源等各种条件支持,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王牌教师。

1、构建工贸中专教师校本培训体系,使学校成为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基地。

2、教师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专业方面比例恰当,结构合理。

3、教师要有正确的智力观、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发展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行正为范。”

4、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学校对外交流的需要,具备基本的外语、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能力。

5、能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开设至少一门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

6、能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建设国家级文明学校的需要,适应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1、实施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根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学校把师德建设放到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制定我校师德规范,广泛开展师德宣传和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考核,严厉惩处以至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并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行为。

2、成立青年班主任研究会,制订计划,实施青年班主任培养工程。学校在青年班主任培养方面通过导师制和带教制,建立学校内部的实践性、研究性培训体制。研究会对青年班主任开设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讲座,青年班主任要按照班级的特点和自己的选择,确立个人的研究计划,通过组织班主任节和班主任论坛等活动,展示青年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师生交流、班级文化和自主设计特色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导师制和带教制,将青年教师的经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竞赛指导、论文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通过有组织的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科研活动,有计划的理论学习活动,有主题的专题性研讨活动,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等,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4、实施我校名师培养工程,学校为优秀教师创设学历进修、职务进修、自行进修,课题研究以及各种专题性、研究性学习进修的条件和机会;对专家型班主任和专家型教师创设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职务培训活动;鼓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个人申报或者参加校内外市级以上的教育得研规划项目,参加各级专题性进修,提供实验研究条件,配备研究助手,资助发表研究成果等途径,支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朝专家型方向发展。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学历大学毕业生和名教师到本校任教,形成搏击名师的先进教师群体。

5、实施中青年干部培养工程,学校从内部管理体制上为中青年干部的行政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发展创造条件,不仅让中青年干部具有按专业分工的组织管理经验,也让中青年干部具有跨专业综合的组织管理经验,努力使我校的中青年干部具有跨专业综合的组织管理经验,努力使我校的中青年干部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校成为后备校级干部培养的基地。

6、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通过专家讲座、个人研修等多种学习形式,使全体教职工干部具有越越本职工作的视野和能力,自觉地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教育发展高度地融合在一起。

7、加强对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鼓励教师了解和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进行形式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所有教师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和效率。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6

为加强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我校师德建设再上台阶,营造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造就一支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信赖的教师队伍,落实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的目标,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根据合肥市教育局对师德教育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我校20xx年度师德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理念,强化师德素养,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学校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完善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次全方位的师德评议机制,引导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现我校提出的以师德提升人格魅力,提升育人水平的目标,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诚信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使我校教师成为执行公民道德的楷模。

三、主要措施:

1、健全师德教育、考核领导小组。建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各部门中层干部、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师德教育考核领导小组,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小组”,对教师师德进行全方位考核,搭建学校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家长、学生对我校教师师德的意见、建议,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设立意见箱、校长信箱,“师德师风监督电话(5145712)”等多种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学校还将通过家访、电话询访、家长会、学生家长问卷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检查学校教职工的师德表现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推进师德教育的全面开展。

2、搞好动员,加强教职工学习。“三八”节期间开好师德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颁布的《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新课改的理论;政治、法律学习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认真对照检查,把学习成果自觉纳入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业务学习要记好学习笔记,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成长,随时做好迎检准备。学校今年将向全校教师征集师德教育论文,以此来强化教师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意识。

3、开展主题活动,助推师德教育取得成效。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每个教职工要在岗位上亮出精彩,党员要争创“党员示范岗”,教师要争创“教师先锋号”,每个教研组、年级组要团结协作,争创“教育服务品牌”。适时在教师中开展“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大讨论和演讲比赛,教师节期间举行全校教师宣誓仪式,听取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等活动。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7

队伍建设方案

2017的各项工作已经开始,本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紧紧围绕这一课题,抓住教师发展这个根本,从管理的创新入手,在搞好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主线,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狠抓学校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建设学习型团队,培养魅力型教师。

通过以校为本的培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任务。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通过以校为本的培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我们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突破口,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面提高教师驾驭素质教育的能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集中组织教师对其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做到对内容的深入领会。同时与教师签订禁止“三乱”、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包保责任书,以“两考三评”为契机,通过师德考核细则,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严格的日常量化考核,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教师中开展评选“师德标兵”活动,通过师德征文和经验交流会深化师德建设,在理论与实践历炼中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品位的教师队伍。

2、营造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坚持校本研修的层次性和多元化,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1)搭建学习的平台,丰富教师的理论内涵,为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以学习为途径,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继续以深化“三新”为重点,结合新课程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学习、结合优质资源学习、结合教学中的随机问题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本学期我们将利用每周五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对新课程相关的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学习,让教师更深入地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组织教师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分层引领的方法(校本培训引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外出学习汇报引领),同时引领教师读书,丰厚底蕴。倡导教师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采取指定读书与自主读书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给教师推荐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订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等杂志阅读,学校从网上下载有价值的材料印发给教师阅读。同时要求教师进行自主读书40学时。为检验学习效果,学校将组织教师基本素质测试和理论知识测试,以此促进教师基本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集中培训,从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不断提高骨干队伍的素质。同时每月组织一次教师对《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依法执教的能力。

(二)、大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在三个方面组织加强,大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提高骨干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优先扩大师范专、本科的进修规模,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对部分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实行脱产培训、进修,优化骨干教师队伍结构。

2、大力推进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健全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发动全体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提高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等为主要内容,特别需要把培训全体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的地位。坚持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改进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3、、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为重点,对这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分别制订不同条件,层层选拔,依次提高。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选拔评比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也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

(三)、努力提高班主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全面直接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教师。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德育处通过组织外出学习、每月集体培训和班主任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力争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熟练的业务知识,注重对班主任工作研究,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具有示范性,得到绝大多数师生、家长好评的班主任队伍。

2、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结对子活动.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集体研讨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鼓励班主任利用各种

渠道学习搜集各种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导处具体操作执行,负责日常事务及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金永波

副组长:杨文静

组员:曾嘉张晶晶

谭丽君及各教研组组长

2、制度保障:

以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教学事件认定及处理方法等。

3、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款,在公用和人员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队伍建设。

4、监督保障:

根据规划,落实责任制,加强总结和考核评价。每学年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加强监督。有关信息及时反馈沟通,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接受上级部门的专项检查。

谭家场学校

2017年3月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8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以“提高质量、突出创新、强化特色”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双师素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行业专家引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全面提升人才汇集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遵循以下“四个满足”的原则:

1、满足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

2、满足新建专业和专业特色凝练的需要;

3、满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

4、满足提升教学质量、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需要。

(一)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使良好的师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二)建立灵活而富有竞争的用人机制

1、建立高层次人才稳定机制,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环境留人的氛围。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措施,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

2、专任教师、辅导员要做好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落实职业规划中的每一条,帮助他们尽快达到规划目标。给于创新平台,创造机会使教师能够迅速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工作,积极撰写和发表论文、论著,编写教材等。

3、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使人才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合理制定教师岗位和工作量。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减轻教师工作量,适当控制教师总数,特别是大力推进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演示课的普及。

2、以专业特色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

创建专业(课程)教学特色团队(如:从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特色专业中选拔);完善并修订特聘岗位聘用制度,加强校级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首席技师的培养,同时创造条件引进和聘用高层次创新型创业人才。

3、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通过计划有效的专业培训和学历学位、出国等进修,提高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的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教师、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岗位培训达到一定比例。

4、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专业课教师应能熟练开出本学科教学实验项目和实训课程,对实验仪器设备能熟练操作运用;加强40岁以下的青年技能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工作;聘请行业协会、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充实到兼职教师库,提高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一)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制、激励制度,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工作机制,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年度考核首要条件,把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以及年度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重点引进专业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1、人才引进

(1)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重点引进学科建设中紧缺的人才。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等教改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合理,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引领职业教育方向的优秀专业(课程)特色团队。从2011年开始着手进行专业(课程)团队的师资结构调整和配置,经过1~2年的打造,逐步形成我校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如: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特色专业)。

(2)实行师资队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制订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管理模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技能)人员,或从校外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人才培养

(1)坚持执行新教师上岗前培训制度,配置导师带教,完善带教制度。对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新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精品课程、教法等培训;组织优秀教师上公开示范课;双师素质教师实践教学演示课等。

(2)鼓励理论和技能教师进行学历学位进修。

(3)专任辅导员队伍:专任辅导员学生工作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达到一定比例(如: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其他各项资格认证等),逐步培养专家型辅导员;能够对所带学生给予专业引导,并能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和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

(4)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①根据各系部门的教学和专业特色,制定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全员培训计划。

②重视和加强市级及以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实现培训模式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衔接,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吻合。

(5)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持续培养和挂职锻炼等激励机制。

①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产学研结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

②对技能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的培养,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师进行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

③制定合理的职称聘任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专业课教师逐步完成双师素质培养和转型。

(三)实施教师教学实训能力提升计划,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和社会实践制度。

1、加强校企合作。选派教师到大型企业、其它学校培训,了解最新技术,增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2、学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教育培训交流工作,使教师加深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明确专业建设的重点,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在各专业中逐步培养力行业领军人物。

3、搭载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积极组织教师指导学生或自己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亚龙杯”电工电子技术大赛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杯”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别技能大赛,依托此平台,使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在技能竞赛及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以培养出适合职业大赛的领军人物和名师。

4、加强与国内外职业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合作,互派师资进行交流学习:

5、加强学际间的交流培训,利用本校及上海其他职业学校的整体优势,实行资源共享、人才整合、优势互补。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成立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学院(校)党政负责人亲自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计划地确保多渠道筹措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专款专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9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进一步加强xx市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以“以德立教、德识相长”为活动主题,以“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为活动宗旨。将在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网上专题讨论活动。

一、讨论专题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

2、师德建设的管理、监督与评价

3、师德教育和培训的方式与内容

4、学生心目中的师德师风

二、参与对象:

全体教师(含离退休教师)、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等。

三、活动地点:

xx师范大学。

四、时间安排

20xx年xx月x日—20xx年xx月xx日

各专题在线讨论时间: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xx月x日-xx月x日

2、师德建设的管理、监督与评价xx月x日-xx月x日

3、师德教育和培训的方式与内容xx月x日-xx月xx日

4、学生心目中的师德师风xx月xx日-xx月xx日

五、活动要求

教师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学生、家长参与讨论活动,全体师生踊跃登陆上海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网中的“专题论坛”,按要求完成注册,积极参与网上专题讨论,要倡导广大师生发表深思熟虑的观点,提出可行性建议,讲真话、讲实话,各抒己见,明辨是非,感悟心声。

学校将此次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与学校的教师政治学习、党团员活动及实施师德建设的其它各项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师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人员参与多个专题自由讨论。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0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放在学校管理的突出位置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教师队伍中,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团结合作,共同进取。而打造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学校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管理的突出位置。多年来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我校教师构成来看,除了少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分配来的以外,不少都是这几年由其他学校调入的(有两所是学校质量差无生源调整合并过来的教师、还有幼儿学校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的自身素质,师德修养,文化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怎样把这些不同个性化的个体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这是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铸师魂、炼师能、育师德的发展目标。经过这几年努力,我校基本上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做法是:

一、抓学习,提高对师德建设的认识。

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支配着教师的其他素质,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而更应该是“人师”,他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青少年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所以教师应是现代政治思想的自觉拥护者和传播者,故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用高尚的理论武装自己。我们组织教师先后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法律法规。把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我们按照区委和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我们还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自己寻找喜欢的书籍,每月学校也向教师推荐一些好文章和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微博。学校把教师的读书所感、教学论文、教师随笔、经验材料等装订成册,让教师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引导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逐步树立科学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二、抓制度,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的约束。学校先后制定了《邱小师德考核细则》、《邱小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邱小教师奖惩方案》等,我们还根据教育局提出的《师德提升战略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把师德建设的要素分解为对教师日常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上班时间不串岗、不闲聊、不坐着讲课、课堂不接打手机、上班不准饮酒等都充实到制度里面。学校还向教师发出《八做十不》的倡议,并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公开向家长承诺,以保证制度和要求的落实。通过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再好的制度也只有在执行的基础上才具有意义,否则就是一纸空文。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到位是没有用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是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这一主要环节。我们在执行制度中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平等的原则

学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教职工。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做到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教师,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该严厉批评一定要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批评完后,领导和教师还是平等的,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经常与他们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制度逐步加以完善。

第二,公正合理的原则

执行制度一定要公正,不能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对教师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

第三,“奖罚”分明的原则

对于自觉或不自觉违反制度的人,要做到奖罚分明,以便更好的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运用“奖罚”已经成为我们激励和规范教职工行为的经常性措施。对教师的“奖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在实施中做到“奖罚”有据、“奖罚”有度、“奖罚”公平。

三、抓班子,做教师的表率,首先,班子要率先垂范。率先垂范对于我们班子来说,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品质;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力量。所以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师生的榜样。把率先垂范意识贯穿到我们工作的始终,自觉做遵章守纪的示范者,自觉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自觉做提高教学质量的带头人,校长不要仅仅依靠行政权力,而要尽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教师、引导教师、激励教师,让全体教师紧紧团结在学校班子周围,形成坚强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工作全面进步。

其次,让班子成为团队的核心。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团队,一所学校要想搞好,仅靠一个校长不行,一定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团队的核心。把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合作、平实亲和、领导有力的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处处示范,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我们确立了班子“讲理、讲情、讲法”的行事风格,鼓励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第三,对班子严格要求,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我们要求班子成员必须做到:

1、以身作则,处处做教师的楷模。

2、团结合作,作风扎实。既分工明确,又相互支持。每天都想工作、干工作、干好工作。

3、做事公平、公正、无私。要让教师感到个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都能得到认可、得到荣誉。

4、高要求、高眼界,对事业与生活充满激情。特别是校长要想人所未想,行人所未至,这样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把团队凝聚在一起,才能带领团队、发挥合力、不断攀升。

5、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达到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深刻的思想道德内涵,再内化成自己的修养、气质和魅力。

四、抓课堂,提升业务水平。

教师要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多年来我们把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重点放在了课堂。立足课堂,让知识在课堂中绽放,让师爱在课堂中闪光。关注课堂,让生命在课堂中愉悦,让高效在课堂中呈现。每学期领导都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时间进行听课—跟踪听课、有针对性听课,听过关课、达标课、样板课、创新课等。

我们每听一节课都要及时的进行反馈,真诚的和教师交流,耐心的指导,无私的帮助。共性问题以业务讲座的形式集中指导。然后再听,再讲,反反复复,以促进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

五、抓活动,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学校开展“铸师魂、炼师能、育师德”的系列教育活动。召开“爱与责任”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进行“爱心育人”的演讲比赛,开展师德大讨论。使教师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激发了广大教师奋发向上、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热情,在省、市、区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每次活动老师们都争先恐后的参加,因为教师渴望进步,渴望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作为领导应尽可能的为他们铺路、搭桥,为他们指导、策划,为他们把关、掌舵,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他们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满足教师这种成就的需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迅速成长。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成功之路。学校在教师成长中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得到了成长。

学校曾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标准化学校、省优秀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准化学校、新课改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科研先进单位、科学技术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每天锻炼一小时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优秀课间操先进单位、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科普示范校、区优胜单位等光荣称号。

我们深信,只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从一点一滴做起,扎扎实实的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校各项工作终将硕果累累。我们愿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的明天做出更大贡献。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1

12.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编制、人社部门对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资源配置,依法履行教师的资格认定、招录聘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学校负责教学岗位设置、教师竞聘任用、工作安排、考核管理、绩效工资发放等职能。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据芜湖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探索完善职称评定的条件,把职称评定作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杠杆。

13.实行教职工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动态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存量盘活”的原则,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学校(教学点)变化,在省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适时核定,动态调整;人社部门负责核定本辖区所属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总量及其结构比例;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根据学校核定编制数提出岗位设置的具体意见,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制订本校岗位设置方案,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社部门核准。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师的聘用管理制度,建立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学校要完善用人制度,建立年度岗位计划、教师竞聘上岗方案,完善教学岗位、教师聘用审批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教职工岗位聘用人员的核准,经同级人社部门认定后兑现工资待遇。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2

1、以“专业、智慧、奉献”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弘扬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

2、抓实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培养,提要求,压担子,使组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发挥他们在学校整体工作推进中的桥梁作用。

3、强化青年教师培养,进行学校骨干教师新一轮申报,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信念坚定、发展潜能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设立学校管理岗位的后备队伍,为学校中层干部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以“师德规范承诺书”为依托,使教师一言一行都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带着梦想启航—杨浦区水丰路小学分校教师工作指南》为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再一次学习师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身边教师的榜样作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旋律,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向全体教师介绍组内两位的“金爱心教师”,作为学期结束时评选校级“金爱心教师”的依据和人选。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制度,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

2、定期召开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要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好学科的掌门人和全组老师的榜样。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目标,形成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团队,进行组室建设,形成各组特色,组内成员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心情愉悦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地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3、开展新一轮的校级骨干、星级和新秀教师申报,加大校级骨干的奖励制度,每学年评选一次校级优秀骨干,在期末考核中进行奖励。设立学校后备干部培养计划,鼓励35周岁以下的教师勇敢走上管理岗位,选出3位教师进行挂职锻炼。每学年依据岗位职责和绩效对全体干部教师进行考核,根据业绩和教师特长形成校内合理流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4、配合教导处开展好青年教师汇报课竞赛。依托青年教师沙龙,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发挥青年人的科研先导作用,强化课题意识、研究意识、行动意识、成果意识,以科研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要求90后的老师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完成学业的有奖励机制。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3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思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及专业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工程团队引导、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年轻教师书友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通过设计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创建良好的学习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

2、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通过建立由校级领导、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蹲点和由市县名师、省教坛新秀、市“三坛”、县专业骨干组成的名师工作室、参与式工作坊、学科研究小组和跨学科合作小组,实施学习共同体扁平化管理,指导、激励学习型团队开展研讨活动,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各具进取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为教师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造就一支拥有“爱岗与责任、爱生与敬业、爱心与感恩、合作与共赢”的教师团队。

4、谋求一种“自主自觉,合作和睦,开拓进取,探究创新”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合作文化。每位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坚持走“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之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作为各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毕生追求。

三、建设原则

1、学校需要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把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需要、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2、自主修炼与团队集训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20xx―20xx)》,把教师自主修炼计划、团队集训计划和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教师个体发展优势”的教师队伍。

3、个性发展与差异成长相结合原则:根据学校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师团队要求,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差异性成长相结合,通过聚焦教师教学行为方式改革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新课堂,发挥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实施“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方案,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教师个性特征和差异发展规律的多元梯级团队。

4、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把教师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特别在课堂变革、校本教研、教书育人、课程开发、选修课程执教能力和教师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苍中校本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四、强化学习组织系统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根据《苍南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观课议课、团队研课、全员赛课、探究冷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2、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教师〔xx〕175号)、《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温教师〔20xx〕61号)精神,引导各教研组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方便并增加本校教师参与“读书、实践、反思”的机会,推进我县校本教研、教研联盟活动的深入开展。

3、创立年教师书友会。建立由热爱读书、有志于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的年轻教师组成的群众性的“以读书和汇谈为主,以实践和反思为辅”的年轻教师书友会(学习共同体),以“读书、实践、思考”为共同行动目标,开展读书沙龙、头脑风暴、深度汇谈、自我反思、实践磨练、同伴互助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重读书汇谈、重实践磨练、重反思整改、重互助提高”的浓郁氛围,努力让“读书、反思、实践”成为我们年轻教师的一种习惯。

五、建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1、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优化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责。由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市名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各学科的县名师、市“三坛”教师、县府级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代表担任学术委员,负责全校的学术研究指导、骨干教师(含优质课)推选及论文评选的仲裁工作。

2、组建市县名师和市“三坛”等工作室。聘请工作室顾问(外聘省特级教师、市名师或内聘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学科领衔人,建立工作室网站和博客,签订学校和学科工作室,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协议,结合市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出台学校学科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领衔人和成员的职责,落实工作室和领衔人、成员的考核办法。实施市、县、校层级管理,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省市县级课题研究,确保各梯级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成长。

3、组建参与式工作坊。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团队,组建青年教师参与式工作坊(即不同层级的学科研究小组或跨学科合作小组),并邀请老教师以嘉宾身份出席指导。落实人员、场地、时间和召集人,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实践磨练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志趣和爱好。建立工作坊博客或QQ群,建立网络个人工作室,方便所有教师参与网络交流、资源共享与个人信息资料的储存管理。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杨道想校长任组长,黄斯敏副校长、林敏副校长任副组长,林辉华、庄传快、林德祥、陈庆锐、叶怀欣为成员。校长是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全面负责。

2、教科室作为负责本校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职能科室,统筹安排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参加学习、研究和培训活动,负责做好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多元梯级团队考核评估工作;教务处、校办协助做好“读书、实践、思考”和“教学、教研、师训”的各项活动计划安排及评价工作。

3、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原则上梯级团队建设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大契机来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体党员教师佩戴党徽主动亮明身份,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学校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将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的选拔标准,建立一支优秀的党支部书记队伍。积极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

2.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的平台,建立和健全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青年党员学习社建设,引导全体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3.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增强教师的公职人员意识。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其中每年暑期集中师德培训学习不得少于40学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运用《台州市公职人员不文明交通及公共环境卫生违法行为曝光抄告制度(试行)》和公民道德诚信体系的教育警示作用,对违反政治纪律、违悖师德师风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二、加强教师纪律作风建设

1.加强教师舆论引导。教师作为学生成才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牢记“国家公职人员”身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校因工作需要建立的各类微信群应有校级领导参加,全体教师要谨慎加入各种生活类微信群,做到不传播和发布未经核实的各类消息和言论,树立新时代教师良好形象。

2.强化正风肃纪态势。大力推进“清廉教育”,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警示约谈,增强广大党员教师廉洁自律意识,实施廉政建设关口前移,促进教师遵纪守规、廉洁从教。坚持查纠并举,加强对“酒局、牌局”“违规收受礼金礼品”、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利用“微商”网络载体盈利等各类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路桥区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保持整治各类违规问题的高压态势。

3.落实干部出国(境)管理制度。按规定做好教师因私出国(境)审核和证照管理工作。完善教师外出管理,学校教师因工作需要外出学习培训的,按程序严格办理审批手续。

三、加强教师待遇权益保障

1.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深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体现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作出突出业绩的教师倾斜的政策导向。健全联动增长机制,从2019年开始,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落实五险一金,落实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人均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政策要求,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机制。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确立教师主人翁地位,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教职工人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3.完善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开展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楷模和农村教育突出贡献奖等综合先进评选,做好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优秀教师代表和教书育人杰出代表的先进事迹,树立教师职业良好形象,弘扬楷模身上的正能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

四、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加强职高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水平。加大招聘和培养力度,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全面实施职高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以具有潜能的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海外研修和国内高端培训,加强本土领军人才培养,搭建高质量教师发展平台。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重点骨干企业挂职,支持企业工程技术骨干、高级管理人才和各类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

2.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追求“幸福教育”为目标,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档次。大力加强初中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我区中考质量,实现普高线、平均分的较大幅度提高,近期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并尽快跻身全市第一方阵。小学阶段在城区建成一批优质名牌学校的基础上,城乡联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要高标准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搭建有效平台,加快名优教师成长。

3.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向职高和学前教育延伸,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实行单独评审。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卫星班教学和管理等工作量较大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倾斜。

4.以提高公办园入园率为目标,尽快补齐学前教育师资短板。加强市区对接,抢抓地方院校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持机会,建立一支数量足够、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幼师队伍,尽早实现幼儿园教师100%持证上岗。努力提升园本培训水平,加大现有在岗教师(含在岗非编教师)培训力度,积极为名园长争取高端培训机会,积极培训一批骨干园长。

5.大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行动。提高教师入职标准。招聘幼儿园教师学历不低于专科,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不低于本科。现有学历合格教师提升一个学历层次。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大幅提升初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经费可参照《台州社会事业人才发展三十条》有关政策执行。尝试与普通高校联合开展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工作。

6.用好教育人才政策,积极引才、留才。进一步发挥区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履职考核制度,开展教育人才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台州市名师名校长的引领辐射作用。建立中小学知名专家工作站,倾力培养教育家式的台州教育人才。加快推进市级校本研训示范基地建设,夯实教育人才成长的基础平台。积极开展柔性引才活动,全面兑现人才待遇政策,努力引进并留住特级教师等高端人才。

五、全面推进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1.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建立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管理体系。积极争取区编制部门支持,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等带来的新情况,深化教师编制改革,盘活用好教师资源,适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变化,进行动态核编。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统筹,动态调配中小学教师编制。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2.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素养,遴选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符合路桥教育实际情况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使之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学校领导人员的任职条件和资格,规范选拔任用工作。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校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深化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改革。全面确立“凭业绩说话”的理念,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把握教师职业特点,加快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加大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探索落实学校职称评审自主权。进一步明确教育管理系列职评要求。加强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支持力度,对一专多能、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乡村学校教师允许按全科学科申报。完善职称评价体制,突出对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一线实践经历、工作业绩以及校本研训的考察。

六、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1.强化组织保障。局党委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满腔热情关心广大教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教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抓实工作。局党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党政要定期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

2.强化经费保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之一。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工作环境。按规定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政策并覆盖非编教师。落实任教满30年教师享受更多公共服务权益的有关政策。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确保教师安心专心从教。

3.强化督查问责。教育督导和组织人事科室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督查督导,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列入对学校综合责任目标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稳定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尊师、爱师、护师、帮师、育师的良好氛围,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确保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深化改革。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分类施策。立足市情实际,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考虑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教师。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能够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变革需要,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

1、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实抓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健全教师党支部建设标准,将教师党支部建在一线。要确保小规模学校党支部的活动经费。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

2、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轮训。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

3、注重教师党员发展与培养。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加强对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引导教师党员追求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促进形成党员教师模范遵守师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的良好风尚。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

4、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加强党员教师日常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

5、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学校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党建重要内容,市委组织部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市教育局党委担负直接责任,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

(二)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6、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戈壁钢城,办好雄关教育。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

7、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入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

(三)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8、弘扬高尚师德。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

9、健全师德监督考评体系。将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抓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省教育厅《实施细则》的落实,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师德失范处理结果信息库,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人社局

10、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宣传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

(四)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11、加强高层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对学校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业绩特别突出人才方面的比例。服务人才强市战略和高水平学校建设,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扶持计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等市级教育人才计划实施力度,落实好《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实施培养选拔“雄关名师”“雄关名班主任”、教育“双名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计划,汇聚培养一大批教育教学名家名师。挑选和培育学校高层次人才要突出教书育人。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配合部门:市人社局

12、建设专业化职业化校长队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规范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加快校长后备人才的培养储备,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择优选派到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党外教师干部进入校长队伍。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

(五)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3、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整合现有资源,强化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建设专业化教师培训者队伍,搭建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平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投入;按照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2。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各类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列支教师培训经费。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配合部门:市委编办

14、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分级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五年计划,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计划。转变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政府外事办

15、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每5年遴选2—3名专业带头人或具有绝招绝技的工匠之师,建立名师工作室或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支持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规模以上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一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教学团队和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进一步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根据专业特点,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5年要累积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的实践经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须先实践再上岗。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研修访学制度。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政府外事办

(六)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

16、创新和规范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配备。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统筹考虑脱产进修、产休假、特殊教育、高考改革、实验示范教学等因素,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健全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教师补充机制,着重解决师资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对规模较小的村小学、教学点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动态调整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和财政部门备案。按照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凡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

牵头部门:市委编办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17、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名师、名校长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认真落实高级职称“凡晋必下”制度,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具有帮扶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1年以上的经历。深入实施学校发展联盟工程,积极推动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的联盟模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行教师城乡轮岗交流、关系随转交流、挂职培训交流、名师引领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和学校对口支教制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学区(镇)内教师走教制度。落实银龄讲学计划和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和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18、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加大统筹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名师、名校长、公费师范生和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规定,统筹管理全市教师招聘、分配和动态调整。民办学校必须聘任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教师。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19、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在现有岗位基础上,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中级、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总体提高5%,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坚持向一线、向农村倾斜,侧重考察实际工作能力,适当放宽学历、专业和任职年限要求,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表现、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着力拓展一线和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人社部门实行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教育部门按照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等情况动态管理、统筹使用,并报人社部门备案。强化教师考核,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受聘任教、晋升职称、实施奖惩的依据,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建立完善教师职业行业退出机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暂缓注册、注册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注册不合格的教师,不得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20、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招聘办法,逐步建立“经费包干、按岗聘用、动态管理”的教师聘用机制,引进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办法,将产教融合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评价。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七)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1、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学校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落实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公办学校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严格资格准入,提高入职标准。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逐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加强对新入职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师范教育专业培训。完善教师职业保护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保障教师的法定权利,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依法清退不合格教师。提高教师职业形象,规范教师言行,教师应衣着得体,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工作期间统一着装或着正装。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

22、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制定调整机关公务员收入分配政策时要统筹考虑中小学教师,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我市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全市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23、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认真落实《嘉峪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和乡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将农村教师活动中心、食堂、卫浴设施和学校周边水电路改造建设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专项规划和部门工作方案,持续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4、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逐步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应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25、完善职业院校收入分配机制。建立体现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内,设立双师型教师岗位津贴和特殊工种教师岗位津贴,扩大职业院校收入分配自主权,职业院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职业院校依法取得的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26、完善教师住房和医疗保障机制。将符合我市住房保障条件的学校教师(新就业大学生及引进人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享受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为农村教师住宿的过渡用房,周转使用。教师的医疗同全市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每年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每年按照在职教师5%左右的比例,安排优秀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全市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7、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建立并完善名优教师评选表彰体系,开展园丁奖、教学成果奖、特级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面向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专业性认定活动,为教师搭建阶梯式专业成长平台。获得省级及以上综合性双先表彰者,在当年年度考核中可直接确定为“优秀”,不占本单位年度“优秀”指标。建立荣誉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表彰机制,激励优秀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开展教师表彰奖励活动。

突出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落实教师对“三重一大”等学校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发展上优先考虑,工作上优先支持,投入上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市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二)明确任务清单。组织部门负责指导教师队伍党的建设、重大人才项目实施等。宣传部门负责指导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教师楷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编制部门负责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教育部门负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定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完善支出保障机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人社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负责组织推进教师队伍工资待遇和职称评聘政策改革工作的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三)强化经费保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经费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加强教师队伍宣传,文艺生产创作部门、单位要创作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文学艺术作品,树立教师先进典型,宣传教师良好职业形象。

(五)严格考核问责。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6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乡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永加中心校督导评估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本规划立足于学校督导体制的完善,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制定本规划。

二、目标任务

通过督导评估进一步端正学校的办学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督导评估组织实施

学校加强督导评估工作的领导,成立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主体计划和督导评估方案,认真组织好学校自评,教师自评、他评、学生与教师互评,填好自评报千册和学生综合评价手册。

四、方法与时间安排

新一轮的评估周期为三年,即20xx年至20xx年,学校评估每年8月前完成,教师每年7月份评估,学生每学期末由教师评估,评估要客观公正。

五、评估结果的处理及运用

对评估结果优秀的学校、教师、学生予以奖励,对评估居后的学校、教师,限期改进,并将评价结果与结构工资挂钩。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7

师资队伍三年建设方案

(2013年—2015年)

为加强专业部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部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专业需要的教师队伍,根据我校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我专业部师资建设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和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争取到2015年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适当、专兼结合、富有活力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我部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培训专业教师的机制,实行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轮训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和学历提升。使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其中所有任课教师均要求达到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三年内培养一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系统内骨干教师,一名校内骨干教师。所有专业课教师均有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技术资格证书。

促进我部教师队伍建设。

(三)队伍结构:是一支由专家、高级讲师、讲师、工程师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师资队伍,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二、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为保障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教学部应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立校、人才兴校的思想。要明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应作为专业部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把教师队伍专业化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治本之策。

2.根据《个人岗位职责》、《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实行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的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相对科学合理并适当向骨干教师倾斜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依规管理教师队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形成师资建设保障机制。

3.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团队协作、敬业奉献、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教师继承老教师、老专家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忠诚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4、按照《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规定,保证专业教师每3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跟班实践3个月以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调查了解企业与社会对人才要求数量与质量特点。实践考核记录表进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称职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5.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师资培养培训成效。(1)每年以行动研究为导向、以专题为纽带组织一次说课活动,突出信息、思路、观念和能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2)每年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基本保证每个教师三年内能有一次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和职业指导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6.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规范并拓宽进人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地引进和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聘请熟悉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

7、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实际生产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培养多名熟悉企业工作程序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协助专业带头人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

8、通过培训、调研、学习考察、参与企业生产、共同研发生产项目等措施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实践能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带领专业教学团队开展专业建设和生产服务。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8

如何确保我校教师队伍持续稳定地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名优教师更多地涌现,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问题。为此,我们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如下规划。

一、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师德为先原则。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为先的原则,尽快树立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追求是队伍建设的核心。

2、制度创新原则。制度创新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营造教师渴求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教师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条件与空间,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队伍优化机制。

3、整体性原则。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4、自主性原则。教师为达到任职标准,满足工作要求,实现职务晋升,就要把握机会,自觉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以及其它学习、进修活动。学校大力提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活动。

二、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

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优秀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质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三、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工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2、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

3、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开展“减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研究,不断积累实践性经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4、加强队伍管理。

5、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形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干部队伍。

38 4028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