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

聚焦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到20__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1、健全机构。(1)乡镇(街道)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乡级防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负责乡级防指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乡级防办),一般为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配备必要专业人员。乡级防办主任一般由分管应急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2)在应急响应期间,乡级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3)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村(社区)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小组(以下简称村级防汛小组)。

2、压实责任。(1)建立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2)乡级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3)乡、村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乡级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乡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4、全面排查。(1)县级防指要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专业指导,配合乡级防指对辖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水库、尾矿库、山塘、低洼易涝区(点)、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工矿企业、沿河道路、桥梁、渡口、隧道、地下空间、下穿立交、下沉式建筑、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2)乡级防指会同县级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

5、清单管理。(1)乡级防指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县级防指统一标示牌材质、外观、内容等。(2)乡级防指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乡级防指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县级防指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6、监测预警。(1)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密、优化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局,做到村(社区)有关联雨量站;乡、村要配合做好站点管护。(2)乡镇(街道)要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乡级防汛责任人、村级防汛小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3)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7、转移避险。(1)乡级防指要会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明确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增强刚性约束。(2)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对辖区内老人、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一对一”责任人。(3)村(社区)向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4)乡级防指要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组织、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5)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争取时间,做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8、应急处置。(1)乡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乡、村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乡级防指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9、信息报送。(1)乡镇(街道)、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级防指。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

10、应急队伍。(1)乡镇(街道)、村(社区)整合辖区民兵、消防救援站人员、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人员、企事业单位青壮年干部职工等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工作。(2)乡镇(街道)按不少于50人、村(社区)按不少于1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县级防指统一基层应急队伍外观标识和服装,提升队伍荣誉感。(3)乡镇(街道)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4)鼓励县级防指依托基础好的乡级应急队伍,建设区域应急队伍。

11、物资储备。(1)乡镇(街道)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2)县级防指根据保护对象、灾害特点,明确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物资储备品种、数量,乡、村应按要求储备到位。(3)有条件的地区可视需要配备汽(柴)油发电机、排水泵等大件应急设备,暴雨洪涝灾害易发、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乡、村配备卫星通信设备。

12、避险设施。(1)乡镇(街道)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乡级避灾安置中心。(2)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3)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要在村组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13、应急预案。(1)乡、村两级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村(社区)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3)县级防指对乡级预案审查,乡级防指对村级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审查,乡级预案和村级预案、暴雨洪涝风险图由乡级政府批准印发,其中乡级预案报县级防指备案。

14、信息化支撑。(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乡、村级防汛责任人。(2)乡级防指将防汛责任人、风险隐患部位、需转移对象、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3)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贯通到乡镇(街道),推动乡镇(街道)配备无人机和操作员,做到指挥调度可视化。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

15、培训演练。(1)乡级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2)乡镇(街道)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3)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

16、宣传教育。(1)乡级防指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村(社区)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17、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乡镇(街道)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单位、行政村要根据本工作方案,进行摸底调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各项任务。全面开展自排自查工作,对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分析存在的不足,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建设内容,细化目标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试点建设。__镇、__镇和__镇要在20__年7月底前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8月底前由县级防指组织自评,9月底前由设区市防指组织复核,省防办组织开展试点建设调研评估。

(三)全面推进。在调研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标准化建设,20__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8月底前完成县级自评,10月底前完成市级复核,12月底前省防办组织抽查,全面总结经验。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

镇(街道)、村(社区)是防汛抗旱措施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提升镇、村两级水旱灾害应对能力,打牢基层基础,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

聚焦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到20__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1、健全机构。(1)镇(街道)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镇(街道)级防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负责镇(街道)级防指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镇(街道)级防办),一般为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配备必要专业人员。镇(街道)级防办主任一般由分管应急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2)在应急响应期间,镇(街道)级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3)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村(社区)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小组(以下简称村级防汛小组)。

2、压实责任。(1)建立县领导包镇(街道)、镇(街道)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2)镇(街道)级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3)镇(街道)、村(社区)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镇(街道)级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镇(街道)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4、全面排查。(1)县级防指办要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专业指导,配合镇(街道)级防指对辖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水库、尾矿库、山塘、低洼易涝区(点)、涉山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工矿企业、沿河道路、桥梁、渡口、隧道、地下空间、下穿立交、下沉式建筑、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2)镇(街道)级防指会同县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

5、清单管理。(1)镇(街道)级防指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县级防指办统一标示牌材质、外观、内容等。(2)镇(街道)级防指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镇(街道)级防指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县级防指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6、监测预警。(1)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密、优化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局,做到村(社区)有关联雨量站;镇(街道)、村(社区)要配合做好站点管护。(2)镇(街道)要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镇(街道)级防汛责任人、村级防汛小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3)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7、转移避险。(1)镇(街道)级防指要会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明确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增强刚性约束。(2)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对辖区内老人、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一对一”责任人。(3)村(社区)向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4)镇(街道)级防指要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组织、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5)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争取时间,做到镇自为战、村自为战,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8、应急处置。(1)镇(街道)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镇(街道)、村(社区)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镇(街道)级防指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9、信息报送。(1)镇(街道)、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镇(街道)。镇(街道)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级防指。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

10、应急队伍。(1)镇(街道)、村(社区)整合辖区民兵、消防救援站人员、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人员、企事业单位青壮年干部职工等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工作。(2)镇(街道)按不少于50人、村(社区)按不少于1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县级防指办统一基层应急队伍外观标识和服装,提升队伍荣誉感。(3)镇(街道)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4)依托基础好的镇(街道)级应急队伍,建设区域应急队伍。

11、物资储备。(1)镇(街道)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2)县级防指根据保护对象、灾害特点,明确各镇(街道)、村(社区)物资储备品种、数量,并按要求储备到位。(3)有条件的地区可视需要配备汽(柴)油发电机、排水泵等大件应急设备,暴雨洪涝灾害易发、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镇、村配备卫星通信设备。

12、避险设施。(1)镇(街道)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镇(街道)级避灾安置中心。(2)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3)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要在村组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13、应急预案。(1)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村(社区)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3)县防指对镇(街道)级预案审查,镇(街道)级防指对村级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审查,镇(街道)级预案和村级预案、暴雨洪涝风险图由镇政府(街道办)批准印发,其中镇(街道)预案报县防指备案。

14、信息化支撑。(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镇、村级防汛责任人。(2)镇(街道)级防指将防汛责任人、风险隐患部位、需转移对象、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3)推动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贯通到镇(街道),推动镇(街道)配备无人机和操作员,做到指挥调度可视化。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

15、培训演练。(1)镇(街道)级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2)镇(街道)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3)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

16、宣传教育。(1)镇(街道)级防指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村(社区)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17、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镇(街道)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根据全县灾害特点和防汛抗旱任务,明确需要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镇(街道)名录(附后),20__年3月底前制定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筛选2—3个重点镇(街道)先行试点,开展标准化建设。

(二)试点建设。试点镇(街道)要在20__年7月底前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8月底前由县级防指组织自评,9月底前由市防指复核,做好省防办组织试点建设调研评估准备工作。

(三)全面推进。在调研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标准化建设,20__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8月底前完成县级自评,10月底前完成市级复核,12月底前省防办抽查验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把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分管领导要及时研究部署,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防办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压实主体责任。县防指办要加强指导、督促、检查,要组织专门力量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各镇(街道)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要按照标准具体负责落实到位。

(三)落实经费保障。要统筹资金,加大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投入,保障相关经费落实到位,并争取中央自然灾害救灾等资金,促进工作开展。

(四)加强督导评估。各镇(街道)要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纳入年度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加强督导评估,针对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创新解决办法,保证建设成效。县防办要跟踪各地建设进展,不定期通报推进情况。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3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两级水旱灾害应对能力,打牢基层基础,根据《__省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__防指〔20__〕__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

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到20__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

1、健全组织机构。(1)各乡镇(街道)要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乡镇防指),由党委(党工委)或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负责乡镇防指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乡镇防办),一般为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配备必要专业人员。乡镇防办主任一般由分管应急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2)在应急响应期间,乡镇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3)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村(社区)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小组(以下简称村级防汛小组)。

2、压实各方责任。(1)各乡镇(街道)要建立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2)乡镇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逐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3)乡镇(街道)、村(社区)防汛责任人每年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机制。(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确值班职责,严格执行乡镇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2)乡镇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

4、全面排查隐患。(1)乡镇防指要对辖区洪涝灾害风险区、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点)、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工矿企业、沿河道路、桥梁、渡口、地下空间、下沉式建筑、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2)乡镇防指应会同县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对辖区内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

5、清单闭环管理。(1)乡镇防指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由县防指统一标示牌材质、外观、内容等。(2)乡镇防指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3)乡镇防指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县防指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

6、监测预警预报。(1)县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做好雨量、水位、地质灾害监测;乡镇(街道)、村(社区)要配合做好站点管护。(2)乡镇(街道)要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乡镇防汛责任人、村级防汛小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3)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电话、短信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7、及时转移避险。(1)乡镇防指要会同县行业主管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明确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增强刚性约束。(2)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对辖区内老人、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一对一”责任人。(3)村(社区)向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何时转、谁来转、往哪转、怎么转”。(4)乡镇防指要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组织、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5)转移避险工作应积极主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争取时间,做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果断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避险。

8、加强应急处置。(1)乡镇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要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2)应急响应期间,乡镇(街道)、村(社区)负责组织本地群众性巡查队伍和应急队伍按有关规定开展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3)乡镇防指根据有关规定,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9、信息收集报送。(1)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2)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防指。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

10、抓好队伍建设。(1)乡镇(街道)、村(社区)整合辖区民兵、应急消防救援队员、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人员、企事业单位青壮年干部职工等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灾情险情先期处置工作。(2)乡镇(街道)按不少于50人、村(社区)按不少于15人的标准分别组建基层应急队伍。由县防指统一外观标识和服装,提升队伍荣誉感。(3)各乡镇(街道)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4)县防指将依托基础好的乡镇(街道)应急队伍,建设区域应急队伍。

11、强化物资储备。(1)乡镇(街道)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2)县级防指根据保护对象、灾害特点,明确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物资储备品种、数量,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按要求储备到位。(3)有条件的地区可视需要配备汽(柴)油发电机、排水泵等大件应急设备,暴雨洪涝灾害易发、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乡、村配备卫星通信设备。

12、设置避险设施。(1)各乡镇(街道)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乡级避灾安置中心。(2)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3)完善避灾点布局,根据需要在村组增设一批紧急临时避灾点,保障紧急情况所需。

13、完善应急预案。(1)乡、村两级要编制、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2)村(社区)要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区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点等信息。(3)县防指对乡镇预案审查,乡镇防指对村级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审查,乡镇预案和村级预案、暴雨洪涝风险图由乡镇政府批准印发,其中乡镇预案报县防指备案。

14、强化信息支撑。(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乡、村两级防汛责任人。(2)乡镇防指将防汛责任人、风险隐患部位、需转移对象、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3)推动县应急指挥中心贯通到乡镇(街道),推动乡镇(街道)配备无人机和操作员,做到指挥调度可视化。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

15、加强培训演练。(1)乡镇防指应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2)各乡镇(街道)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3)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

16、加大宣传力度。(1)乡镇防指应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村(社区)应将暴雨洪涝风险图等张贴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广泛告知群众。

17、做好总结评估。(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乡镇(街道)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应及时组织复盘总结。(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明确实施范围。所有乡镇(街道)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开展标准化达标建设,沿洪、泉河七个乡镇(街道):__乡、__镇、__镇、__镇、__街道、__街道、__街道为重点乡镇(街道)。

(二)加快试点建设。其中__乡、__镇、__街道要在20__年7月底前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8月底前由县防指组织自评,9月底前由市防指组织复核,省防办组织开展试点建设调研评估。

(三)切实全面推进。在调研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标准化建设,20__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8月底前完成县级自评,10月底前完成市级复核,12月底前省防办组织抽查。

四、组织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街道)要把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及时研究部署;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防办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落实主体责任。县防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组织专门力量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各乡镇(街道)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要按照标准具体负责落实到位。

(三)统筹保障资金。各乡镇(街道)要统筹资金,加大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投入,保障相关经费落实到位;对工作推进有力的地方,省级将统筹中央自然灾害救灾等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四)定期督导考评。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纳入年度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加强督导评估,针对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创新解决办法,保证建设成效。县防办将跟踪各乡镇(街道)建设进展,不定期通报推进情况。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4

街道、村(居)是防汛抗旱措施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提升街道、村(居)两级水旱灾害应对能力,打牢基层基础。根据《__省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经区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区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__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

聚焦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20__年__、__街道先行开展并完成试点工作,其它街道20__年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完善组织责任网,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1、健全机构。

(1)健全完善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以下简称街道防指),由街道党工委或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街道防指办事机构(以下简称街道防办),一般为应急管理职能机构,承担防汛抗旱日常工作职责,同时配备必要专业人员,街道防办主任一般由分管应急管理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

(2)在应急响应期间,街道防指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3)健全完善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村(居)防汛抗旱工作组(以下简称村级防汛抗旱组)。

2、压实责任。

(1)建立区级领导包保街道、街道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包保具体职责。

(2)街道防指根据辖区灾情特点,结合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防汛责任网格,逐个落实责任人,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

(3)汛前及时调整充实街道防指、街道防指办、村级防汛抗旱组人员,进一步理清职责、明确分工,并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实行责任告知制度,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

(1)制定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制,村级防汛组应急响应期间实行24小时巡查值守,明确值班值守岗位职责。街道防指、村级防汛抗旱组应有固定办公、值班场所,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重要制度要上墙。

(2)制定巡查报告制度。应急响应期间,明确专人,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定明确的巡查路线、巡查频次、记录巡查内容,发现隐患第一时间逐级报告险情类别、时间、地点、灾情损失、危害程度等,协助相关人员进行险情处置。

(3)制定隐患关停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街道防指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按照权限,决定采取“三停”(停工、停业、停课)措施,必要时撤离转移群众,第一要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健全完善风险防控网,筑牢防汛安全底线。

4、应急预案。

(1)街道、村(居)两级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预案要一圩一预案,一村一预案。预案应急根据险情特点侧重职责分解、巡查值守、险情处置、信息传播、险情灾情报告、人员转移安置等具体措施。

(2)村(居)预案图表化,编制村级暴雨洪涝风险图,标明风险范围、隐患点位置、居住人员数量及分布,网格责任人、转移路线、避灾安置点等信息。

(3)实行预案逐级审查,区防指对街道级预案进行审查,街道对村(居)预案和暴雨洪涝风险图进行审查,街道与村(居)预案由街道批准印发,街道预案报区防指备案。

5、隐患排查。

(1)街道防指要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危旧房屋、排水设施、河道、堤防、低洼易涝区(点)、学校、养老院、工矿企业、沿河道路、桥梁、渡口、地下空间、下穿立交、下沉式建筑、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制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清单。

(2)街道防指会同区级水利、自然资源与规划、住建交通等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对象,制定转移人员清单,确定转移路线,落实安置点。

(3)村(居)要配合街道防指和区级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风险隐患按排查清单整改。

6、风险管控。

(1)街道防指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在高风险区(部位)设立明显标示牌,区防指统一标示牌材质、外观、内容等。

(2)街道防指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制定应急度汛措施。

(3)街道防指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

(4)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区防指备案。

(三)健全完善抢险救援网,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7、监测预警。

(1)水利、气象部门统筹建设辖区内水文、气象基础设施,要将上下游、左右岸及辖区的监测预警信息接入区级防汛系统,街道确保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级防汛抗旱组和各网格责任人。

(2)村(居)要有关联雨量站,有条件的设置简易雨量筒、水尺等监测设施;在高风险的地质灾害、城乡积涝等灾害点或风险区要设置专业监测设备。

(3)村(居)按要求配备应急广播、警报器、铜锣等报警设备,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

(4)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基层防汛责任人接到预警后,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措施。未反馈的,预警发布单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防汛责任人,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8、转移避险。

(1)街道防指要会同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险情等级,明确受威胁人员“准备转移”“立即转移”条件。

(2)建立转移责任人与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

(3)街道防指要建立人员安全转移制度,应急期间在规定时间内各类防汛责任人100%进岗履职、危险区域人员100%撤离、危旧房屋和户外施工人员100%转移。

(4)落实上级风险提示各项措施,并及时反馈。

9、避险设施。

(1)街道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规范化避灾安置中心。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居)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

(2)合理布局避灾安置点,避灾安置点应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明确分工。避灾安置点要满足抗震、防火等相关规范技术,主体建筑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选择已有公共建筑物设立为避灾安置场所的,应做好场所房屋质量安全鉴定工作,必要时应进行加固。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必要的安全和消防设施,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保障安置人员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在显目位置和主要道口需设置避灾安置场所标识牌、指示牌,标注应急撤离路线、人员疏导标志和避灾安置场所功能分区标志,方便群众识别。

10、信息报送。

(1)建立灾害信息员制度,街道、村(居)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负责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灾情损失评估核查、灾后恢复进展信息等;

(2)村(居)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灾情险情上报街道;

(3)街道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区防指。

(四)健全完善基础功能网,提高应急保障水平。

11、应急队伍。

(1)街道要有效整合辖区内应急力量,组建1支不少于5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村(居)组建1支不少于15人的防汛抢险小分队,承担防汛抢险救灾和抗旱有关任务。

(2)区防指统一基层应急队伍外观标识和服装,提升队伍荣誉感。街道、村(居)应急队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专项训练。

(3)街道应为参与一线巡查的防汛责任人和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为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鼓励街道防指依托基础好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区域应急队伍。

12、物资储备。

(1)街道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米的防汛救灾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

(2)村(居)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米的防汛救灾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

(3)根据当地实际,明确街道和所辖各村(居)的具体储备标准,备齐并及时补充消耗的应急物资。

(4)多灾易灾街道、村(居)实现卫星电话、排水泵、应急发电机等“三大件”落地落实。

(5)基层防汛责任人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13、培训演练。

(1)街道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

(2)街道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居)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

(3)做好培训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

14、信息化支撑。

(1)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街道、村(居)防汛责任人。

(2)街道防指将防汛责任人、风险隐患部位、需转移对象、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录入相关系统。

(五)健全完善运行保障网,推动体系长效运行。

15、宣传教育。

(1)街道防指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防汛抗旱救灾知识进学校、进村(居)、进企业。

(2)防汛责任人要熟悉预案,了解辖区内风险区、危险区、隐患点,掌握救援队伍和物资。

(3)村级责任人要熟悉风险区、危险区人员信息及人员转移方案。

(4)人员转移责任人要熟悉需转移人员名单、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

(5)群众要熟悉转移路线以及避灾安置场所位置。

16、运行保障。

(1)街道防办和村级防汛抗旱组要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

(2)落实防汛抗旱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3)落实网格责任人报酬和抢险救援人员的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资金。

17、总结评估。

(1)发生较大以上险情灾情后,街道防指在组织做好防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复盘总结。

(2)加强复盘总结成果运用,完善相关制度,补齐能力短板,夯实工程基础,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区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区防指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完成。

区应急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和协调标准化建设有关工作。指导督促基层落实灾害信息员、防汛物资储备管理、避灾安置场所和抢险队伍建设、抢险演练,明确责任任务。

区财政局:做好标准化建设资金保障,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和长效管理所需的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_分局:指导督促基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整改,指导地质灾害隐患责任网格划定和责任人落实,明确整改任务、职责和危险区域转移阈值。

区住房建设交通局:指导督促基层开展城乡危房的风险排查;主城区排涝水系、管网的建设。落实网格责任人和整改措施,

区农业农村水务局:指导督促基层开展水利工程隐患排查和整改。指导基层水利员、堤防、危险区网格划定和责任人落实,明确整改任务、职责和危险区域转移阈值。

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做好工作,确保我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四、实施步骤

根据市防指工作要求,我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总体工作分五个阶段逐步开展,分阶段建设任务如下:

(一)组织准备阶段(20__年3月-4月上旬)。完成《__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编制和工作计划制定,健全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完成建设前期准备。

(二)试点建设阶段(20__年4月上旬-5月下旬)。全面动员部署,__、__街道作为试点,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力争在全市先行先试,确保试点街道及所辖村级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主汛期可投入实战应用。其他各街道参照方案试行,明年全面开展建设达标。

(三)整改提升阶段(20__年6月上旬-7月下旬)。开展汛期试运行,开展复盘评估,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出亮点,巩固提升基层防汛抗旱能力,确保试点街道及所辖各村级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在7月底前基本完成。

(四)考核验收阶段(20__年8月上旬-9月下旬)。区防指在各街道自验的基础上,8月底前组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自评,并于9月底前接受市防指复核,年底前接受省防指验收。

(五)全面推进阶段(20__年起)。在调研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街道、村(居)开展标准化建设,20__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建立健全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全面巩固完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防汛抗旱救灾整体能力。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防指统筹推进我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各街道防指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要把推进标准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建设与长效管理标准,精心组织实施。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在区防指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基层防汛抗旱相关工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二)狠抓引领示范。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涉及内容多、涵盖面广,各街道、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全面铺开、一个不漏,个个达标的要求,狠抓引领示范,切实解决防汛难点问题,做到建设与管理量质并重。每个街道需要建立不少于2个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示范村(居),起到引领示范效应。要倒排时间节点、有效整合资源、齐创建设亮点,积极打造基层防汛__样本。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街道要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和长效管理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规定时限完成标准化建设的,通过上级验收达标后,区防指将对街道、村(居)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与管理工作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四)强化考核督查。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实行分级考核验收制度,考核以街道为单位自评,区防办具体验收,市防办复核,省防办抽验的方式进行。区防办将每月组织一次实地督查,并汇总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对建设进度较慢、问题突出的街道和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将进行通报。各街道的标准化建设情况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在规定时间内,未通过抽验的街道予以通报,并由区防指进行督办,限期完成。

38 2726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