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最新8篇】

零零七 分享 时间:

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方案应包括基础设施升级、教学资源整合、师生培训、信息安全保障及智能管理系统的引入,促进教育公平与教学质量提升。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最新8篇】”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我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校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应确保学生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逐步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观念。使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②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辅导工作,不断积累辅导经验

③开展学生电脑小制作活动,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④组织成立“电脑兴趣小组”,做到有辅导老师,有活动安排,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2.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的教职工队伍。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以中级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3.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工作: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的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非常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6、加强学校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校园网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学校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校内资源库系统、在线教学系统、德育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近期内重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硬件层面:应加强管理,及时监控,确保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服务。

②软件层面:加强学校主页建设,确保学校主页拥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对外宣传,一是为扩充各个子系统作相应的准备。

③逐步开展各教研组、部门的网页建设;给有兴趣的教师以适当的培训,大力提倡教师建设个人主页。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教研组、部门主页建设,两年内有三到五个的教师主页。逐步建设学校行政办公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实现无纸化办公,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使全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上个新台阶。

本《方案》主要是为落实学校发展远景规划中提出的有关学校信息化目标而制定的,每学年应根据本《方案》提出的目标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做到有步骤、急缓有序,逐步推进,力争能早日完成。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2:

对于校园网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几个环节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应用。

一、校园网络的组成

校园网不是一个自运作和自封闭的系统,也不是一个对因特网完全开放的系统,而是一个在与外界交流信息过程中保持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其中学校办公网、虚拟图书馆、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一般各自为一小型局域网,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与若干台微机工作站组成。

二、校园网络基本框架

虚拟图书馆

将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资源服务器上,或通过Video服务器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源。学生与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的对资料进行查询、检索和使用。

电子备课室

为教师提供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工具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环境。它由采集压缩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光盘制作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服务器和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组成。

学校办公网

通过在校园网上运行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日常的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如学生学籍管理、课程安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同时可在网上进行信息。

其他应用

如校园卡系统,利用校园网和智能卡(IC卡)技术,形成学校内部完整的校园卡系统,通过一张IC卡,可以作为学生证、上机证、借书证、电话卡、就餐卡等,使学校全面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三、校园网络的规划

如果只考虑校园网建设的网络拓扑和如何施工的方案,而不考虑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培训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如何应用校园网络,那么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方案是不完整的。因此,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校园网应用方案。

1.建设原则选择

校园网络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应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在网络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2.网络技术选择

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3.结构化布线策略

校园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只要先打好路基,才能修起通畅的高速公路。

4.建设内容选择

中小学校园网络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网络主干建设外,学校应根据经费、现有基础及人员情况详细分析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建设项目。

四、校园网的资源建设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各类资源;

图书情报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

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

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五、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建设完成以后,保障工作成为与资源建设并重的任务。它涉及到:

校园网的管理

许多学校设有电教中心,但是传统的电教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校园网的管理需要。

日常维护

随着校园网功能的不断拓展,日常的维护工作变得十分庞杂,网站上所有栏目都需要定期更新,而且不同栏目还要由不同的人来负责,这些工作并不是一两名计算机教师就可以完成的。

技术人员培训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3: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依据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建设的要求,针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规章制度。

2、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全校100%的教师能较熟练地使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校园网将成为校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6、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7、协助学校各教研组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教研组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教研组的任何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科室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具有开拓创新的工程,是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锐意进取的一项新的事业。这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组织领导必须有力到位。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经费投入

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加大教育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年度预、决算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和发展。

3、建章立制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查核对和保养维修工作,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完善电教器材的管理制度(出借制度、使用制度和赔偿制度);保障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等系统使用率高;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分权限参与网站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有具体应用的评估、考核和奖励机制,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4:

一、现状分析:

校区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二、发展目标: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三、工作措施: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建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成长。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9、选取部分班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加快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步伐。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5:

一、规划背景

扬州技师学院的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化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统一规划,按照规划的方案逐步实施。因此,前期的建设方案规划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意义,公司根据在多所高校与校方配合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经验,结合扬州技师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该方案对扬州技师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单位给出数字化校园整体规划的方式和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供校方参考。

二、规划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主流的信息化技术,为学校规划一个适合学校发展需要,并在技术上选取一个相对领先,成熟的方案。

规划的方案必须要顺应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要顺应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为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信息化保障。如复旦大学是要建设成国内名牌,国际一流的高校,其建设的数字化校园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实力。因此复旦大学采取了向港、澳、台等发达地区的著名大学学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式,在规划时,着重考虑了如何移至发达地区的建设模式,并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范学校现有的管理,行政工作方式,实现不同部门间深层次的耦合和交互。而南师大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国内重点,国际知名的高校,所以数字化校园工程在规划时重点考虑了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校在现有教学、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

规划的方案必须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系

数字化校园的技术选型和实现要点,需要选取目前信息行业中先进的技术体系,保证规划的数字化校园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在建成后的若干年内可以持续的升级,避免因为体系的选型而造成的平台过时。在实现方法上,也应该参考目前信息化建设中各个行业的先进手段,不管是应用到企业的还是政府部门的方案,都可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参考手法。

规划的方案要适应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使学校尽快完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引入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上。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大多处于从校园网和部门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向整体数字化校园转行的阶段,对于这类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的重点是设计一个数字化校园整个框架,通过集成,兼容前期学校投资建设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各个时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对明显落后于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

规划的方案要与学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匹配,保证规划的数字化校园是可实现,可建设的。

数字化校园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有多种方式。对于有足够人力和财力保障的学校,可以采用整体重建的.方式,采用新的统一建设的系统和平台替换学校前期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个系统间深层次的整合,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大的URP系统;但对于更多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在规划时针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现状,确定建设的内容和方式,首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搭建基础性的框架,并为后续的建设奠定基础,完成了这个工作,再逐步实施对各种部门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

三、建设内容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的规划,要从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组织建设3个层次上,考察扬州技师学院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和各个层次上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

环境建设的规划

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IDC中心等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提。

在进行方案规划时,需要全面的考察现有的环境是否符合数字化校园整体的需求,哪些地方还不足,尤其在IDC的规划上,对于数字化校园需要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设备要作出配置的估算,并结合学校的投入情况,确定IDC建设的方案。

资源建设的规划

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主要是规划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内容,以及应用系统与应用平台的集成方案。

应用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平台、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在对应用平台进行规划时,首先需要确定这三个数字化校园在支撑平台在扬州技师学院是否有需求:共享数据平台主要实现各个部门间数据的共享使用;身份认证平台为全校的师生用户提供唯一的校园网数字身份;信息门户平台为师生用户访问全校的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入口。同时,还应该考虑平台提供支撑服务的方式,是面向全校数据、用户的集中管理还是有重点,有选择的进行集中。

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研究生系统、财务系统等。这些系统在各个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并且在建设时间上,系统的结构上,对外服务上各异。对应用系统的规划首先应该调研现有的系统是否符合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特征,也就是是否面向全校师生提供WEB服务。符合这个特征的,一般采用以少量的改造对其进行升级的方式实现和应用平台的集成。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系统结构比较陈旧的系统,就实现和应用平台的集成就需要以新的系统替代原有系统。所以,对应用平台的规划应该从现状和需求的调研开始,结合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运行框架,确定建设的方式。

组织建设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在建设开始前,必须对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的领导机构、监督队伍、实施队伍进行详细的设计,并争取到 学校主要领导的同意,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氛围。达到整体工程人人参与的良好的效果。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还应该考虑对用户的培训,所以在前期要考虑师生,尤其是教职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具体建设方案上,可以采取学校与公司的合作方式,完成用户的培训。

四、建设阶段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阶段一般划分为3个,但在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的建设内容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学校对数字化校园的需求和基础不同。

大多数的学校在一期工程中首先实现应用平台的建设,并和各个应用系统集成集成,在二期工程中采用应用平台提供的技术框架,统一的重建落后的应用系统,在三期工程使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开发更多的师生服务。

而在另一些学校,由于对公共数据的要求较为强烈,因此一期工程首先完成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建设的内容以确定数据标准,定义数据格式和数据来源为主,要求各个部门使用这套标准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库实现部分数据的共享;在第二阶段,以前期积累的数据为主,通过建设信息门户和身份认证系统实现数据的全面利用和用户的统一管理,并在第二阶段中完成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在第三阶段中,再完成应用系统的重建。

还有一些学校在因为建设时间的关系,在一期工程中快速的完成信息门户平台和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再在第二阶段中完成全校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随着开放型一卡通系统的出现,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的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方案逐渐出现,因此一些学校将开放型一卡通系统和应用平台的建设放在第一阶段,确保这两个重点工程的质量,后续再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扬州技师学院在建设阶段的规划上,需要针对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各项功能特点需求的紧迫程度,划分建设的阶段。公司建议数字化校园的切入点考虑以基础平台的建设为主,实现现有系统的集成并为后续建设的系统提供标准和规范。

建议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注:以上计划为建议的建设计划,具体实施计划以规划完成后双方共同讨论确定的计划为准。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6: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信息化环境建设,必须站在数字化校的园建设理念和高度上,对校园网系统、图书系统、教师备课系统、语音电话、多媒体教学、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安防监控、一卡-通等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办公等各项应用,建立一个统一的校园数字化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信息化校园的各项子系统的建设。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人人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人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氛围;增强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从事教育创新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使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解决新课改中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进一步挖掘多媒体教学的各项功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办公、管理、教学、服务、学习等各方面工作的促进作用,提高办公自动化管理水平,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幅度提高各中现代技术教育装备和功能室的使用率,使广大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及网络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具体目标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搭建服务平台。

四、当前现状

20xx年完成校园网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主干100兆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100核心交换机,现有2台服务器,没有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校园网已基本覆盖整个校园。

(一)硬件设施现状

1、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2台服务器、13台交换机、2台路由器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校校通(100M)。由于长时间工作,目前设备大都已经老化。

2、校园计算机现状 学校共有计算机112台。各教室、实验室、行政办公室、计算机房、都设有网络终端接口。学生用计算机80台,教师用计算机30台。

3、学生计算机房

学校有二个计算机房共80台计算机,其中一个机房计算机是2004年配置的,硬件老旧

只能在维修中使用。

4、电子阅览室:无

5、语音室:无

6、闭路电视系统:无法使用。闭路电视系统两台调制器已坏,另外几台因调制器老化导致输出信号不理想。部分录象机和VCD机已经损坏,严重影响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摄象机M9000已报废。无数码机。

7、多媒体教室3

8、录播室及系统:无。

(二)软件设施现状

学校网站为静态网站,更新工作量大。无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三)人员素质现状

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

五、需求分析

(一)硬件设施需求

1、学生机更新换代。

2、建设电子阅览室。

3、完善校园有线电视网。

4、建设录播室、及报告厅

5、完善校园广播网

6、建设多媒体教室。

(二)软件设施需求

建设动态校园网站、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

(三)人员素质需求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六、实施策略

(一)硬件设施建设实施策略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的。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教室计算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AOD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出口宽度:我们的设想是:除校校通外,学校还应有相当带宽的网络出口,保证学校数百台电脑和因特网的'数据交换。同时还应有相当数量的服务器用于校园网的各种功能的开发。

(二)软件设施建设实施策略

我们的设想是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因为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否则,网络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教师资源的优势,我们设想开设机器人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数字化实验室。最终形成完善的行政办公系统(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网上请假审批、网上工资签单、教育教学信息的网上传输等)、教学支持系统(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调课等等)、德育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

(三)人员素质建设实施策略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七、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我们将认真、主动地做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交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持;密切沟通社会各界,拓宽资金融汇渠道;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切实加强对校园数字技术中硬件的投入力度,共同为数字化校园的实现提供优秀的资金平台。

2、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

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出口宽度,保证学校数所有电脑和因特网的数据交换。同时还应有相当数量的服务器用于校园网的各种功能的开发。我们的设想是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因为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7: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教师全员培训

只有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懂得山阳区教育网资源库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充分体现资源库的价值。对教师的培训要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应做到:应先易后难。

由于教师一般都没有计算机基础,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一定要进行认真规划。按照先易后难,以初级为重点,逐步加深分层次的原则,

首先是培训内容紧扣教学实际,从电脑操作基本要领教起,从打字、修改课件、制作课件,到独立运用,由易到难,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其次,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市区级组织的高级培训;校内骨干教师和水平较高的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培训中老年教师。通过分层培训,力争让所有教师都能顺利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课件等资源,并能加工、整合课件以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初级班可开设Windowsxp、Word、IE 等课程;提高班可开设Excel 、FrontPage 、PowerPoint;课件制作班可进行flash等的学习;

(2)培训要有计划分期分批,保证重点。

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外出学习、取经等途径,引导一线教师学习新经验、拓宽新思想、激发新动力、掌握新技能。采取年终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广大教师的培训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

(3)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精讲”是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教学需要,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作精辟的讲解,使教师能从丰富多采、纷繁复杂的培训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并腾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基本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

学科教师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制度,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2、利用购买和山阳区教育网资源库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主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延续学校无价的教学资源财富。教师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出现教师集体开发课件,共享课件的好现象。

3、积极倡导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

4、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三、具体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

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

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平台。

规范备课、教案、课件、题库等管理,使老师间和师生间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四、当前现状

(1)、硬件设施现状

目前我校办学基础条件良好,学校教室、办公室和信息化教室宽敞明亮,师资力量雄厚,但作为实施信息化很重要的一环:设备―计算机,却是十年前购买的'陈旧机器,尽管不停地维护,但还是故障频发,早已不能满足学校日常的工作需要;学校仅有的一个计算机房,也因机器老化,使整个机房处于停用状态,严重影响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和教师的正常培训任务。

(2)人员素质现状

目前学校信息化教学已经深入人心,学校教师人人参与,45岁以前年轻教师还进行每月一次的信息化培训,积极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不断地学到的信息化先进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并结合本学科特点推陈出新,研发新课件,开发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新教法、新学法。

五、需求分析

(1)硬件设施需求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的会再多,通知再具体,没有必要的硬设施,学校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目前学校正在想方设法购置必要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但因一些原因,至今仍是纸上谈兵。我们学校是城区学校,但缺乏城区学校基本的硬件设施,预计不久的将来,在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会有一个好的改观。

(2)软件设施需求

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靠的是广大老师的辛勤付出,只有老师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信息化技术的开展才会水到渠成。现在我校信息化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每月一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使广大老师受益匪浅,但广大一线教师,每天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整天钻研技术问题,面对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需要得到上级有关部门技术方面更贴心的直到和帮助。

六、网络管理

1、充分认识加强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学校网站是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实施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展现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学校信息发布和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新要求和广大师生对网络信息化进程的新期待,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不断提高学校网站建设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好学校网站的优势与作用,已成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3、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4、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5、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七、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开展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学校教务处及相关领导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八、制度保障

1、加强专用室和专用设备管理。

微机室、电教室、办公室的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确保电教设备工作正常,对相关人员作好考核。

2、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信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业务水平,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扎扎实实地工作。

本学期,学校领导将不定期地深入课堂听课,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面向全校上一堂公开课;同时对于兴趣小组的辅导、学校校本培训、网站的建设、维护与管理上要多下功夫,确保电教工作顺利进行。

3、加大校园网络、资源库建设,实现网络无纸化办公,丰实学校政务信息、教师博客、资源库等栏目,尽情展现学校整体风貌,重视网站细节管理,层层把关,严格上传资料,精中选精,优中选优,集体备课、精品课堂、学生作品、交流互动平台等专栏建设,培训网站工作人员,提升资源库管理技能,努力做成界面新颖、服务专业、导向正确的省内知名网站、精品网站,形成学校的站个性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新的一年,我们学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学校网络平台教育继续走在全区前列。

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篇8: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飞速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以及VR(虚拟现实)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关注度最高、应用广泛延伸、影响深远的关键性技术,是各个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把手。资讯水平的高低成为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教学信息化、VR(虚拟化)是当前人类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人类在最短时间里、最大空间内获取最多知识、资讯与动手能力,加速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教育技术信息化、虚拟化的普及程度的高低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发展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校园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校园网络之上,以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实现学校从环境(教室、机房、实训室等)、资源(音像图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试题等等)、到活动(包括教学、实训、各项管理、各种服务、政务办公等)的.全部过程都信息化、无纸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训效果、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现状

当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校园信息化概念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认为硬件建设起来信息化即告成功。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就突击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课件,电子教案,或者就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做为“填充物”。看起来内容很丰满,可是却是华而不实的假、大、空。这种一切不从实际出发,不从教育、教学出发,不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出发的短视,只能使多媒体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仅限于上网查找资料的功能;有的学校因教室硬件缺乏而将业已建成的数字语音室、数字多媒体教室移作它用。

然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软硬件结合,形成合力,更需要每一位教职工人人参与。软件的使用能力至关重要,不懂就会惧用;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软件的培训应该走在前头。只有老师会用了,才能让教师体会到高效、简洁的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颖的教学方法。所以应该使得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在软件应用方面各负其责,同时与专业的教育软件企业形成更细致的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三、 校园信息化建设举措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网络环境、应用软件系统、人员及教育信息资源的配置。校园信息化建设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息化方案制定与主要硬件投入阶段。学校成立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规划方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负责经费筹措与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为信息化硬件继续建设与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整合阶段。

细化如下:

1、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工作团队,提升信息化能力。要加强信息教育、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与学习使用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创造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的责任心与教学软件的应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

2、加大信息化、风格化建设投资力度,把重点放在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层面,目前各个学校的硬件建设能满足教学、管理的基本需求,以后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加强系统维护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软件应用方面也要增强建设力度,把重心放在信息化应用方面。

3、通过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在数量和整体规划方面有待提高。建立以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为信息化应用平台,以此平台为主导,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视投入资金的多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丰富信息化应用的资源,是我们目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的关键所在。

4、建立一套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综合性校级应用的、无纸化网络办公平台,从而就能实现校内行政办公、教学管理等综合应用,以达到校内日常工作业务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5、重点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网络办公平台以及云存储平台,逐步建立教师档案信息管理、教师教学量化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分管理、招生信息管理、教师日常管理、学生心理测评及预警管理等,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6、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形成“人人参与,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以信息化手段办公、教学,形成帮、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7、建立自身特色的校本学科信息化资源体系。以教学、教育资源库、试题库、仿真实验、实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图书室信息化管理、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平台为核心,综合现有的各种资源库,开发精品课程,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资源需求,丰富学生自学资源。

8、建立制度化更新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各种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及各种即时信息平台。从而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量少,人员参与活跃度不高,信息更新慢的情况,尝试在各年级和各学科中培养一批骨干老师及先进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及时更新,加快频率。建设学校管理平台,通过对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各部门利用后台管理,及时、更新各类信息,提供公共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逐步实现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充分发挥网络及云平台高效、即时的优势,使电子课件管理、各种文件传输、师生相互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总之,在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中,校园信息化概念绝对不能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其后的学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库、虚拟实训平台、数字图书馆、学校网站、信息化工作团队等等的建立和形成,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更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难度更大、进度缓慢,短期内无法完成,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最后,信息数字化后被存入计算机系统及云平台,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使之发挥最大作用,是校园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只有搞好硬件建设之后的软件建设,才是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8 345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