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热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热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第一篇】

作者简介:刘志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郑少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CJA100148)、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SYSX2013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08年以来,广东职教园区建设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功能综合的大型职教园区、资源整合的区域型职教园区、片区整合的专业组合型职教园区三种建设模式。广东职教园区建设采取了政策引导与政府推动、超前规划与科学设计、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产业对接与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创新等策略。未来广东职教园区建设,需要正确处理“整体与个体”的矛盾、形成和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关键词:职教园区;模式;策略;广东

近年来,职教园区因具有集约化发展、资源共享、产业对接等方面的优势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成为一种新型的职教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1];《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把“建设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作为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两份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很多地市先后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广州、清远、肇庆、中山、佛山、东莞、深圳、珠海、惠州等市均制定了不同规模的职教园区建设规划,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职教园区建设。广东全省职教园区规划建设的土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政府资金投入预计超过300亿元,可以说是广东职教发展史上的一项浩大工程。广东职教园区建设以珠三角为中心,以粤东西北地区为支撑,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的选择也各不相同。

一、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模式选择

职教园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园区定位、土地使用、资金投入、产业对接、校企合作等方面,所处区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职业教育资源基础不同、政府支持力度不同,职教园区规划建设的规模和方式也各不相同。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服务面向等方面特征,可以将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功能综合的大型职教园区模式

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和广州教育城是广东省正在规划建设的两个大型职教园区,两个职教园区的总占地面积都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内的学生规模都超过20万人。大型职教园区有几个特点:

一是占地面积大,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多,建设规模巨大。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总占地面积约公顷(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40亿;广州教育城总占地面积公顷(平方公里),同时预留发展延伸用地10平方公里。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计划入驻中职、高职院校17所,分五个组团入驻,园区建成后学生数量预计达到20万人,加上教师、家属和其他服务工作人员,园区人员总规模约为24万人;广州教育城计划入驻6所高职院校、12所中职院校、6所技工学校,分六个组团入驻,学生数量预计达到20万人,园区人口总规模约为26万人。

二是功能综合复杂。清远市省级职教园区的建设目标是“以职业教育产业为驱动引擎,融山、水、林、城为一体,集教育培训、研发孵化、商贸服务、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的多元复合型宜居智慧新区”[2]。园区有非建设用地公顷,基本都是山水自然生态,城市建设用地中,除教学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顷,交通设施用地公顷。整体上是按一个新的城市区域来规划设计的。广州教育城的功能设计也十分复杂,包括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内综合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绿地系统和水系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三是园区定位与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结合。清远市省级职业教育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清远市全面对接珠三角的着力点,推动清远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升级,吸引高素质人才,促进清远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广州教育城的设计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经过精心设计。广州教育城周边的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健康产业园等先进制造业片区对中高级技工形成了强大的需求,为教育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与广州教育城的相互联动,将促进研发创新功能的发展;与此同时,增城副中心核心区(荔城)、中新镇区、镇龙片区等为广州教育城提供了宜居生活保证,最终形成“产-学-研-城”的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3]

(二)资源整合的区域型职教园区模式

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工业经济和外贸经济较为发达,工厂企业众多,各地市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结构,对中高级应用型、技术型、职业型人才需求巨大,但职业教育资源总体还比较薄弱,分布也往往比较分散,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南方职教基地”战略后,这些地市积极行动起来,统筹规划职业教育资源的扩容和提升,建设区域型职业教育园区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中山的五桂山职教园区、东莞的横沥东莞职教城、惠州的惠城区三栋镇职教园区都是比较典型的代表。2009年以来,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冀和粤北山区转移,粤东西北地区的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极大地激发了粤东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需求和发展潜力,部分地市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也在整合职教资源,建设区域型职教园区,湛江的湖光农场职教园区就是其中的代表。区域性职教园区有以下特点:

一是占地面积在500公顷(5000亩)以下,园区入驻院校数量3-5所。区域型职教园区的规模大小与该区域职教资源的整体情况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因此,规划园区大小、集中程度因地而异。中山五桂山职教园区2007年11月开工建设,规划总用地公顷(3000亩),包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区等四大部分。位于横沥镇的东莞职教城2011开工建设,规划用地1500亩,总投资20亿元,包括东莞市技师学院职教城校区、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东莞理工学校职教城校区和职教城公共服务区四大功能模块。[4]惠州三栋职教园区2010年开工建设,规划用地面积3000亩,拥有职校5-8所、在校生达5万人以上。2013年,惠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进驻。

二是功能重点突出,院校组团方式多样化。中山、东莞、惠州工业制造类产业集中,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发展重点是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规模,推进中职教育与产业对接,提升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2011年,中山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万人,中职学校在校学生万人;东莞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万人,中职学校在校学生万人;惠州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万人,中职学校在校学生万人。[5]针对不同的情况,职教园区的功能重点和院校组团方式各不相同。中山市职教园区、惠州职教园区是中、高职院校集中在一个园区发展,相互依托,资源共享;东莞职教园区则将高职园区和中职园区分别规划,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莞理工学院资源共享,中职园区理工学校与技师学院、公共实训中心资源共享。

(三)片区整合的专业组合型职教园区模式

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佛山、珠海等中心城市,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较为完整,有较好的发展基础。2011年,深圳市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所,在校生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在校生万人;佛山市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所,在校生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2所,在校生万人;珠海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所,在校生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11所,在校生共人。[6]这些城市在建设“南方职教基地”的方式上不是以新建职教园区为重点,而是以突出专业集群优势、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体系的匹配度为重点,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来建设集约化、集群式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深圳市把“探索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列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根据规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建设成高级技能与工艺型人才培养基地、中高职衔接和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盐田、龙岗两区组团建设物流、旅游和先进制造业职教基地;宝安、光明两区组团建设服装、汽车、模具和服务业职教基地;福田、罗湖、南山三区组团建设金融事务、电子与信息技术、珠宝和创意产业职教基地。

2010年,佛山市制定《佛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方案》,提出总部加基地的职教园区建设模式。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江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水工业中专、三水理工学校及三水乐平工业园等院校和企业为依托形成总部三水片区;以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广东轻工学院,以及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高级技工学校,连同佛山创意产业园、南海狮山工业园、省技能鉴证中心等企业为依托,形成禅桂片区;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13所中职学校及部分大型企业为依托,形成顺德片区;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明职业技术学校、高明技工学校及高明沧江工业园等企业为依托,形成高明片区。[7]

2011年,珠海市制定《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整合资源,依据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深入把握珠海产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三大专业集群板块,建设集群优势明显的专业集群式职教园区。香洲区(含高新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打造旅游会展、卫生护理、文化创意、计算机软件、金融数据处理等专业;金湾区(含高栏港区)重点建设航空港口石化专业集群,重点开办生物医药、飞机及发动机维修、石油化工、船舶制造和物流管理等专业;斗门区重点建设机电农林专业集群,重点开办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和种植、水产养殖、现代生态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

二、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政策引导与政府推动策略

政策引导和政府主导推动,是职教园区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个政策性文件:其一,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8]。其二,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明确提出“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其三,2010年广东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建设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作为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在上述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纷纷将政策转化为决策,将计划落实到行动,2010年以来,职教园区的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决策,为职教园区的规划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一,省委、省政府,各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园区建设项目,注重顶层设计和及时决策。2011年,省政府同意在清远市规划建设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3月,基地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9月,基地首批项目“两校一中心”(清远市第一中学、清远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12年11月,广州市委办公会议专门探讨广州教育城建设问题,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12月,广州市政府通过《广州教育城建设工作方案》,并成立建设指挥部;2013年底基本完成土地出让和土地整理,并启动一期入驻学校项目的动工建设。2011年,东莞职教城列入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于当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一期项目完工并启用。[9]其二,为加强职教园区建设,各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园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职教基地规划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职教园区建设中的选址、规划、资金、征地、迁建等等复杂的问题,正因为有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配合,强力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才能克服解决职教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无数阻碍和困难,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超前规划与科学设计策略

统筹规划、超前规划是职教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其一,广东省政府和珠三角各地市政府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2011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颁布,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省市两级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0万人,其中转移招生达到40万人。到2020年,全面建成我国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10]。早在2006年,广州就制定了《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珠三角地区各市也都根据本市人口、产业、经济等因素,统一制定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并将职教基地(职教园区)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或重要项目。其二,职教园区选址、发展规模和功能定位的整体规划。职教园区的功能定位比较复杂,不仅要考虑职教园区与职业技术教育整体布局的关系,还要考虑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关系、与产业对接互动的关系、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等等。每一个职教园区建设方案都是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中长期需求的选择。

高标准设计、科学设计是职教园区建设优势高效的基础。职教园区的总体性和控制性规划确定后,园区内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土地使用的优质高效就有赖于科学设计。其一,办学条件设计的高标准。职教园区内职业院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特别是图书馆、实训实验场所、教室、体育设施的生均面积高于国家有关标准。另外,园区内生均拥有的绿地面积也远高于市区院校,确保学生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其二,关注职教园区内的院校的独特个性风格。职教园区多采用组团式进驻方式,组团之间、组团内的院校均考虑其原有专业特色、文化特色设计形成独具个性的建筑风格。其三,重视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科学设计。资源共享理念是职教园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各个职教园区均把公共图书馆、公共技能实训中心、产学合作工厂、公共服务中心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规划设计尽可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各种办学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学校之间、学校与城市之间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以广州教育城为例,一期规划,50%的图书馆、20%的实训校企合作工厂、50%的文体活动中心在共享带建设,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此外,教师公寓、商业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在共享带建设,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11]

(三)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策略

资源整合是避免各自办学的资源重复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职教园区建设本身就是整合、优化职教资源的重要举措。广东职教园区资源整合的重点包括:其一,物质和空间资源整合,主要指职教园区的共享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东莞职教城的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图书馆、剧院、体育中心)分列园区南部的东西两侧。广州职教城制定了共享带专项规划,将公共资源整合集中分布在“两心五带”(即东部和西部两个城校共享中心,学校组团布置五条校共享带)。其二,专业资源整合,主要指职业院校组团进驻前的专业优化调整。职教园区往往采用组团进驻的方式,同一组团的院校专业上一般都存在重复设置的现象,入驻前需要进行专业的优化整合。广州教育城一期入驻交通运输组团、城市建设组团、工业制造与信息化组团共13所院校,学生规模万人。各组团院校组团进驻前,都需制定专业优化组合的整合意见,经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其三,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职教园区建成后,园区内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文化资源、制度资源都具有进一步优化整合的潜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资源整合侧重于内部的资源优化整合,资源共享则更多考虑学校、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共享平台建设。其一,公共实训平台。现代化、高标准、设备先进,与企业生产接轨的现代工业实训中心,是各职教园区的标志性建设项目。其二,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是图书资源、数字资源共享中心。实现一馆资料,全区共享,减少图文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其三,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学术交流中心、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中心、培训管理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其四,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是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技术孵化推广中心等机构。园区内预留的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为校企联合研发、教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四)产业对接与校企合作策略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依托,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依据。建设职教园区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主动对接、深入互动的重要手段。其一,园区建设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清远省级职教园区建设与广东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转移对接;广州教育城建设与周边的科学城、知识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产业资源对接;深圳、佛山、珠海则主要以产业资源的布局来决定职教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布局。其二,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着随意性强、专业设置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园区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机制,依托行业协会力量和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职业岗位标准的变化,为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提供依据。其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就是将生产过程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将生产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作为教学过程的延续,使职业教育和生产过程有机衔接。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主动适应产业和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是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和职教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真正建成并全面运作的职教园区还不多,这里仅以东莞职教园区为例,分析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所作的探索。其一,采用“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出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专门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东莞市技师学院分别与玖龙纸业、珠江啤酒等17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冠名班”协议。其二,建设“模拟工厂”、“校内车间”,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东莞职业城与忠信制模等60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学生实训基地框架协议,引入了企业模式,在学校建立“校内车间”、模拟工厂生产环境等方式,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接轨,实现校企双赢发展。其三,园区或职业院校与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合作,制定长期合作发展协议。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分别与思科系统、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香港职业训练局签订合作发展协议;东莞理工学校分别与保时捷、微软等公司签署相关合作项目协议。其四,与国外企业和培训中心合作。东莞职教城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开办中德合作班,建立HWK和IHK培训鉴定中心、英国ASFI认证中心,与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签署共建“学习型工厂”和培训中心[12],这些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创新策略

职教园区改变了过去职业院校只从自身利益考虑办学和发展的局限性,为园区内院校之间的合作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潜力和空间。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实际的效果,关键在于职教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活力。其一,明确职教园区管委会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服务创新功能。管委会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办学实体,是中间组织和服务平台,主要职责是为政府、园区院校和企业提供信息沟通服务、公共资源服务、园区与社会合作服务。只有把管委会这个服务平台建设好了,才能充分发挥职教园区的优势和活力。其二,职业园区校企合作的平台和制度创新。职教园区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新的校企合作平台,为校企合作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进入园区之前,职业院校只能单独与企业进行协商谈判,往往很难与大型企业合作,职教园区则可以联合多所院校共同与大型企业、国际企业洽谈更高层次的合作项目。其三,人才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的能力之间的对接,一直是困扰职业院校的问题。职教园区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将职业能力的标准要求更快地反馈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并参与人才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教园区为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其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教园内的职业院校组建职教集团,更有利于各种办学资源共享和整合,也更容易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其二,中高职院校联合办学。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合办学有利于拓宽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改革发展。其三,校企一体化办学。随着职教园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走向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将在现代学徒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广东职教园区在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也取得阶段性的建设成就。但是,广东职教园区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会影响到职教园区发展的成效,甚至影响到广东建设南方职教基地的大局。一是要正确对待“整体与个体”的矛盾。职教园区是一个整体,而入驻的职业院校则是独立办学的个体。如果各个院校仅关注自身学校的利益,则职教园区的整体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要形成与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职教园区的发展仅依靠政府的推动和资金投入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理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运作,从而激发职业院校和职业园区的改革活力。三是要创新人才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职教园区应充分发挥园区与产业、企业紧密合作的优势,吸引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并成为职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监督的重要主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Z].2008-12-18.

[2]清远市省级职业教育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R].清远市城乡规划局。2013.

[3]广州教育城总体规划(2013-2020)[R].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10-11.

[4]东莞职教城概况[EB/OL].http:///dgzjc/?act=view&id=14&encode=gbk&idlist=413,2014-12-01.

[5]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山市、东莞市、惠州市)[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14-12-01.

[6]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佛山市、珠海市)[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14-12-01.

[7]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Z].2012-04-18.

[8]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18.

[9]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教育城建设工作方案[Z].2012-12-29.

[10]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Z].2011-06-27.

[11]广州教育城共享带配套服务设施工程项目建议书[R].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014:52-55.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第二篇】

2013年,在国内信息化投资和信息消费需求的推动下,我国软件产业运行将在2012年缓中有降的基础上延续低位趋稳,预计全年增速在22%~25%之间。

以上总体判断基于以下原因:

行业维持相对景气。在日益增长的消费性IT需求及“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IT商机这两大因素的共同驱动下,2013年中国IT支出将大幅增长,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IT产品与服务市场。此外,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物联网专项等产业利好政策,为维持产业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信息化投资仍处高峰期。智慧城市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辐射和带动交通、城市管理、医疗、电力、节能环保、安防等多个领域的政府信息化投资,并推动相关软件企业提高资源投入,成为IT市场背后主要的成长动能。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约120个城市(区)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随着《“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颁布,“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成为国家大力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金宏、金税、金财、金关等金字工程二期、三期持续建设,为面向政府领域的软件企业带来重要发展契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基建项目的万亿元投资使城轨、港口、航道等领域在未来几年将进入信息化投资和建设的高峰,为相关软件企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信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IDC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比达%。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深入整合,使面向消费级的个人移动应用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个人信息消费市场高速增长。同时,消费升级、智能家居、智能汽车以及智能房屋、物业管理将推动产业链中制造业、零售业与服务业快速增长,产生强烈的信息消费需求,推动企业级软硬件及整合服务的成长。

但是,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低迷的国际需求导致软件出口业务持续不振。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软件出口增速始终在20%以下。短期来看,我国软件出口业务持续不振的局面难有大的改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国际业务难以摆脱业务增速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

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的形势短期难以扭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并已在2012年下半年逐渐显现其影响,且将随着宏观经济回升迹象不明显持续到2013年上半年。预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增速仍将低于成本的上升速度,下半年则有望回升。

核心技术被国外掌控,国内企业难于摆脱跟随模式。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企业不得不与国外企业合作,这给了国外企业获取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利益并顺利进入国内市场的机会,国内企业沦为跨国IT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商。随着跨国企业加快进军国内市场,国内企业如果不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快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沦为国外企业附庸的境况仍将持续,难以摆脱被动跟随的发展模式。

恶性竞争频繁发生影响行业有序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缺乏导致捷径取巧的恶性模式盛行,以及互联网用户层面不具备专业分辨能力、缺乏权益维护手段,致使不正当竞争行为频频发生,还反映出专业评判标准缺乏、事件处理机制不完善、约束和惩戒手段较少等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行业管理体系亟待健全、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因此,应采取的对策是:

加快落实税收优惠和企业认定等政策。一是加快服务业务营业税减免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出台,并进一步做好增值税、所得税等财税政策细则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二是加快完善和加强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备案管理的“双软认定”制度,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服务重点业务目录。三是按照国家一系列规划的具体要求,加强宣传,稳步推进各项规划的启动和实施工作。

大力支持重点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一是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支持“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关键支撑软件研发与产业化”、“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挖掘关键技术”等项目,加快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环节,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二是把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重点,加强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三是围绕我国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大力发展社会管理软件产品和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管理软件系统解决方案。

加强推动国产安全可靠软件集成应用。一是以安全可靠办公软件的应用为方向,在有条件的部委、地方政府和重点行业重点推广,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通过安全可靠办公软件在政府信息系统和重点行业的率先应用,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扩大自主创新国产软件专项资金规模,完善政府采购和软件正版化工作具体实施细则,全力支持国产软件产品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提高社会对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助力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应用推广。

加快推进软件名城和软件园区建设。一是继续推进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挥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指导各地方将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建设与智慧城市(园区)、数字城市(园区)建设紧密结合,与地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精准定位,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共进共赢。三是要紧抓产业发展趋势,瞄准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的细分领域,注重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性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链条,推动各环节协同发展。四是要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在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结合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进行创新突破,从多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实现区域软件产业的全面提升。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第三篇】

融入区域积淀案例厚积薄发

许诗军向记者介绍,2012年,太极股份正式启动智慧城市战略,通过在全国多省市脚踏实地的耕耘,已经形成了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智慧海淀顶层设计、北京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北京市政务云平台、智慧榆林顶层设计、智慧延安试点城市建设等诸多实践案例,积淀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解决方案。

把顶层设计作为核心竞争力是太极股份开展智慧城市业务的重要战略。“太极股份绝不把顶层设计当成概念炒作,而是真正通过大量实地走访和研究,依托城市功能定位,借助外脑与内部人才一起,通过5A分析法,从城市特点、竞争力、吸引力、驱动力、信息化提升点线面五个层面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许诗军介绍说,每个城市的突破口都不一样,海南要做的是旅游和服务业,而陕西榆林关注的则是能源产业的两化融合,要找到每个城市的定位和需求做顶层设计,分析现状,匹配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点带面,务求实效,这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城市最迫切的需求,而不能贪大求全。比如通过与某地方领导的详谈,许诗军了解到当地政府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当地果农的苹果一斤多卖一块钱的民生问题,是如何让当地河流、土壤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认为,要做的重点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以环境治理、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实现城市科学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要真心诚意投入、坚持不懈地实干。“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工作。以乌鲁木齐为例,不是说给乌鲁木齐出了一套顶层设计,乌鲁木齐就‘智慧’了。重点应该是如何融入区域经济,我们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成立一个自治区的智慧园区的工程技术中心,来共同拓展市场,带动本地人才培养,带动园区相关的企业成长,拉动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发展,这同时也是在践行央企科技援疆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使命。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太极智慧城市一个事业部到乌鲁木齐出差超过200多人次,一个月光机票就是十几万,这样的区域市场态度需要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的。”许诗军强调,客户看中的是太极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持续服务能力。

统筹集约共享协同融合发展

在许诗军看来,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需要遵循统筹、集约、共享、协同和融合等重要原则,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正好是落实这些原则的重要一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既不是宏观的规划,也不是微观的项目建议书,规划往往比较务虚,项目建议书太局部。而顶层设计就是要把规划和具体项目逻辑、脉络、步骤梳理清楚,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统筹规划,集约式管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这才是顶层设计的意义所在。

智慧园区实施方案【第四篇】

第一章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互联网+产业”融合产业模式为**,面向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的**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台和**对外服务运营*台。将相关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的的整体效益。

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xx港位于,项目总规划用地约3000亩。一期建设用地1303亩,总建筑面积245*方米,投资额约65亿元***。包括农产品物流园、xx港商业综合体、商住配套三个板块;项目主要建设以国际xx文化、国际食品交易为核心,集食品、民俗、文化艺术、金融服务、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配套居住、xx旅游、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群及现代化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并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交易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研发创新基地和国家级特色旅游基地。

结合各类农产品物流园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 建立农产品物流园信息*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管理、信息采集发布、电子结算、质量可追溯、电子**、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物流配送等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园区信息化现状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园区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成为当前园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园区管理支撑、服务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整合应用存在不足;园区企业规模化IT应用、特色化专业示范需要进一步提升。融合前沿技术的智慧园区成为*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

园区管委会部门之间,以及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和应用层次不齐、相对孤立。这导致*部门、企业与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障碍与资源**。

相较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园区信息化投入以及整体信息化应用不足,特别是基于园区管理服务以及SMB应用*台成为园区信息化重要瓶颈。

大多数园区在IT硬件、网络、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基本成形,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奠定了物理基础。

信息化发展趋势

服务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发展,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重视园区网络覆盖程度,网络覆盖已经成为园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宽带、无线、移动的融合,多种接入方式、高带宽,无所不在的网络及其应用已经是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用智慧化

物联网、云计算的规模应用促进信息化的深度化、智慧化。在园区这种大区域管理的过程中,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物流、智能**等管理中,传感技术采集数据和视频信息,帮助园区更高效而合理地进行创新管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企业管理服务*台,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高效运营,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台集约化

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将从分散向集约转变,基于云计算的大*台集约,数据的集*享,是园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台集约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把园区管理内部各个系统集成起来,**入口**认证,数据集中。纵向将园区管理与上级部门、企业对接起来,实现真正的园区公共大*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运营社会化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参与园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运营模式趋向多样化,光靠园区管理者很难完成整体运营,园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园区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园区企业、服务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多方合作共建。

园区信息化建设不仅要解决园区运营办公问题,提高管理效率,更要注重经济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

建设目标

智慧园区是在园区搭建的IT基础设施之上,构建一个基于WEB/Portal的虚拟园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多**等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园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构建**的**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台和对外服务*台,为园区管理者以及企业提供创新管理与运营服务,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资源整合

搭建**入口的信息*台,使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盘活园区内各方角色的资源,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

管理服务

为园区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同时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

企业服务

为产业提供服务。通过企业管理云的搭建和物联网传感技术的配置,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收集、传输和反馈通道。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汇总分析,为园区的安全管理,风险**和应急指挥建立决策***台。

品牌宣传

通过搭建园区门户*台,利用信息检索、虚拟展示等功能,可以让公众了解园区及企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升园区知名度,促进园区品牌宣传,有利于园区形象树立和招商引资。

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科技、智能园区,提升园区层次和服务水*。

第二章智慧园区需求分析

园区涉及主体

园区通常涉及两类主体,即园区管理委员会(或称管理中心)和企业,他们在园区内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管委会一般属于园区租赁者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园区的整体规划、道路建设、用地管理、招商引资、园区居民管理等等。

园区企业一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进驻园区,主要从事食品、民俗、文化艺术、金融服务、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配套居住、xx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工作。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园区主体的`信息化诉求

管委会与企业在管理与生产运营过程中分别存在不同的信息化诉求,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基础通信、园区安全、资源管理等方面

从管委会与企业双方的诉求来看,管委会主要关注如何提升服务水*和工作效率、高效管理园区、成功的招商引资等,归结起来就是使园区效益最大化。而企业主要关注日常生产运作的安全和高效、企业内外部沟通的顺畅、企业产品及形象宣传等,归结起来就是在保障管理与经营活动高效有序的同时使生产成果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然而,满足这两类诉求的信息化**,无非是在基础设施、管理应用、信息沟通这三个领域的信息化。

园区信息化需求

园区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网络覆盖,二是园区管理信息化,三是沟通信息化。

园区对基础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只是对固话和宽带等业务的承载,后期为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不断升级,网络架构不断完善,网络带宽不断加大,从有线过渡到有线与无线的融合,从大网过渡到专网,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从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方便快捷的角度看,管理信息化是必然的需求,随着园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管委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复杂。内外部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推陈出新,管委会需要更贴近工作流程、应用性更强、更综合的新型管理信息化产品,帮助其管理园区内的资源和设施、环境、企业,维持园区的安全高效运作。

同样,沟通领域的信息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早期是一些***站,电子政务,OA系统等成熟的基础应用,然而这些已经不再适应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了,目前园区对网上展厅、视频会议、智能楼宇等信息化应用需求旺盛。

第三章智慧园区*台总体构架

智慧园区弱电系统建设

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及业务扩展需要,弱电系统作为园区信息化基础*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未来各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展,因此在前期规划中,要求弱电系统规划考虑其合理性、前瞻性和冗余性。园区的弱电系统,应能**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和电话系统,还应**视频**、语音广播等系统需要。弱电系统规划组成如下: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网络、业务网络、安防专网),有线电视系统,远程水电抄表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多功能厅、报告厅、圆桌会议室、远程视频会议),无线对讲,一卡通(档位租赁、电子结算、进门收费、综合物业、餐饮售饭)及地下车库管理系统,安全防范(门禁、电子巡更、无线对讲、紧急报警、楼宇对讲),机房工程,供电系统,综合管路系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园区的规模及业务特点将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为综合网和业务网两张网,其中综合网用于承载办公网、电话网、视频**、应急广播等园区管理类系统,业务网用于承载收费类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两网进行物理隔离,或通过网闸、***等技术**,以确保运营类管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转。

综合布线系统

(1)功能简介

为信息网络,**、广播、公共显示等系统提供信息高速公路(物理通路)。

(2)系统设计

1)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的子系统。本设计仅考虑布线不涉及网络设备。

2)本工程计算机和电话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选用 六类电缆,PVC管暗敷。计算机垂直干线选择十二芯室内单模 光缆,电话垂直干线选择三类50大对数电缆,配线架在竖井内明装。竖井内竖向线槽应与水*线槽连接。楼层弱电间安装网络设备。

3)一般按20m2 左右设置一组信息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

(1)系统概述

本系统采用下述层次结构建立计算机网络*台的概念模型:

核心层Core

核心层网络高速互联的主干,由于核心层对互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用冗余组件设计核心层。应具有高可靠性,并且应能快速适应变化。同时实现第三层交换,得已优化分组吞吐量;同时通过核心层与外部网或Internet进行连接。

汇聚层Distribution

汇聚层是网络核心层与接入层的分界点,汇聚层扮演许多角色,包括由于安全性原因**对资源的访问,汇聚层可以配置为VLAN之间的路由。汇总接入层的路由,设计时考虑汇聚层与核心层有冗余的链路。

接入层Access

最终用户的网路接入点。它可以共享、独享或交换带宽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入网的接口。

这种层次型的结构,不仅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并为网管提供良好的基础。

(2)功能简介

为市场业务管理(业务网络)、其他管理和信息查询(综合网络),及**系统(**网络)提供网络*台。

(3)系统设计

综合网络和业务网络

综合网络和业务网络采用物理合一,逻辑隔离的网络架构,两个网络采用网闸和VLAN逻辑隔离,但采用一套硬件网络设备。

本网络系统采用3级星型拓扑结构。在核心网络机房配置万兆核心层交换机,在2个分机房设置上行万兆,下行千兆的汇聚层交换机和全千兆接入层交换机,构成汇聚到核心10000M汇聚, 汇聚到接入千兆,千兆到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

交换机容量考虑10%冗余。

**网络

用于网络型**系统的**网络采用3级星型拓扑结构。在核心网络机房配置万兆核心层交换机,在2个分机房设置上行万兆,下行千兆的汇聚层交换机和全千兆接入层交换机,构成汇聚到核心10000M汇聚,汇聚到接入千兆的网络拓扑结构。

有线电视系统

(1)功能简介

转发*节目

适配SDH网上的电视节目

非实时的自办节目——如NVOD、大片播放、精彩节目回放等。

(2)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数字电视系统。

数字电视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用户端系统。

前端系统有卫星接收机、编码器、复用器、加扰器、QAM 调制器等设备,主要对模拟电视 AV 信号进行数字编码、转换、复用、QAM 调制及加解扰, 使用模拟信号变为能够传输的数字TS 流。

传输系统将前端系统输出的数字 TS 流传输到用户端,供用户接收、收看。本方案将采用 HFC网络作为传输系统。

用户端系统包括机顶盒和电视机,用以将数字 TS 流转化为模拟 AV 信号得 以直接收看。

本系统关键部分为前端系统设备和用户端的机顶盒。它们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 TS 流(或将数字 TS 流转化为模拟信号)的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数字电视系统的好坏。

远程水电抄表系统

(1)功能简介

实现预付费或是远程在线能量管理和计费管理。

(2)系统设计

水电抄表系统分在线式抄表和离线式预付费系统。

其中在线式抄表系统在管理中心利用简捷直观的抄表软件,可以准确地采集基表数据并传给管理中心,自动生成各种数据报表和交、催费通知单,可以对基表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并能有效防止干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实时观察水电用量,可用于分时段,分季节的用水用电量分析。

在线式抄表系统建议水电表集中管理。

离线式预付费抄表系统结构简单,可利用IC充值卡方便的实现水电收费管理。

离线式预付费系统建议水电表安装到户。

本方案建议使用在线式抄表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

(1)功能简介

本广播系统提供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并提供消防广播功能。

(2)系统设计

采用网络型公共广播系统系统,其网络借用综合网络*台,功放到前端采用100V定压传输。

中心机房为消防**室(未明确),功放等设备位于综合网络配线间。

会议系统

(1)功能简介

会议是整个整个XX弱电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电子会议的需要,需建设一套高度集成的现代化会议信息系统,这些高科技的会议设备将为与会**迅速、直观地提供、发布、传输各种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节约费用。多功能会议系统综合利用现代音视频技术、数字化技术、计算机多**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达到完整、高效、及时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效果,与整个弱电的智能化相协调。

(2)系统设计

1)会议室

含如下子系统:

发言系统(可带表决)

音频扩声系统

视频系统

同声传译系统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集中管理系统

2)多功能室

多功能包括舞台表演功能、卡拉OK功能、会议功能、报告厅、电影厅等功能。

含如下子系统:

发言系统(可带表决)

音频扩声系统(带舞台表演和电影功能音频需加强)

视频系统(带舞台表演和电影功能视频需加强)

同声传译系统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卡拉OK系统

舞台灯光系统

集中管理系统

3)报告厅

含如下子系统:

发言系统

音频扩声系统

视频系统

同声传译系统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集中管理系统

无线对讲

(1)功能简介

无线对讲系统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语音传递快捷,使用经济之特点,是实现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无线对讲系统是一个**的以放射式的双频双向自动重复方式通讯系统,解决因使用通讯范围或建筑结构等因素引起的通讯信号无法覆盖,便于在何时何地精准使用于联络如保安、工程、操作及服务的人员,在管理场所内非固定的位置执行职责。

(2)系统设计

本园区不超过2000米的通讯半径,可不设无线通讯基站。如考虑到二期三期的扩展,也可考虑设通讯基站。

本设计未考虑通讯基站,手持机根据实际数量设置。

安全防范系统

视频安防**系统

功能简介

系统主要由摄像部分、图像记录等部分组成,并通过在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实时录像,为消除危害后的**惩罚提供有力的证据。上述各部分由保安**中心进行智能化管理,摄像机配合探测器进行联动,系统对各个区域进行全面**,**中心系统主要由管理服务器、IP网络硬盘录像机及显示设备等组成。

设计说明

(1) 设防区域和部位

在园区的周界、出入口、停车场的通道及出入口、建筑物楼内主要通道、大厅、电梯厅、电梯轿厢、设置视频安防**。

(2) 安装不同类型的网络摄像机,例如;400万像素彩色半球摄像机,400万像素枪式彩色摄像机,电梯专用摄像机,星光级网络高清球形摄像机等**设备。

(3) 视频安防系统采用全网络架构,传输线路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成星型结构布线;显示部分由多套客户端电脑及软件组成,实现视频系统进行图像调用和查看。

(4) 在**中心分别设计了采用了集中存储管理**系统,**画面只传送至各楼层的管理办公室内。

(5) 系统预留室外部分的通道,保证后期室外新增点位可以正常接入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

功能介绍

门禁管理系统是企业安保管理的基础*台,是以无人值守的方式限制人员出入的技术**。CPU卡门禁管理系统是结合了CPU卡智能卡、门禁**器和管理软件的综合管理系统。同时也是集通道安全、自动化**、报警联动等多系统为一体的主动安全防范系统。

设计说明

在综合楼和所在的楼层出入口及关键部门、配套服务楼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

紧急报警系统

功能介绍

防盗报警系统是用探测装置对建筑内外重要地点和区域进行布防,它可以探测非法侵入,并且在探测到有非法侵入时,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一旦报警,可记录入侵的时间、地点,同时向**系统发出信号,录下现场情况。

设计说明部分

确定本系统采用以有线报警为主,结合双鉴探测器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防盗报警系统。为了更加完善防盗报警系统的功能及防范的多层面,报警中心设于**中心,配置一台报警主机,主机接收总线信号,再通过串行接口模块把防区的状态信息传送到**矩阵,主机之间通过接口模块实现联网。由报警系统软件完成所有事件的**和管理,并可连接继电器模块进行联动处理。在各大楼建筑内的楼层出入口(包括楼梯间和电梯前室)等位置设双鉴探测器。

电子巡更系统

功能介绍

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保安巡逻、设备巡检的管理系统。根据巡线方案,在指定路径的关键**点安装电子信息源。保安人员通过巡检记录管理软件设定巡检路线和计划时间表后,把特定编号的巡更机及巡检时间表一起发放到指定的保安人员手中,保安人员按计划巡检。保安人员每次到达巡检点后用巡更机采集信息源信息,巡更机内会记录下保安人员到达的时间和巡检点的特征编码。保安人员根据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通过无线通讯座将每个巡更机中的巡检记录收集汇总存入计算机。管理人员用巡检管理软件汇总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考核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

设计说明

在园区在所有建筑楼层安保关键点设置电子巡更点。

楼宇对讲系统

功能介绍

在提高物业管理水*和维护社会安定起到重大的作用。楼宇对讲系统是当今小区普遍应用的管理**之一。它能够在第一时间以图像、声音形式告知管理和保安人员现场所发生的任何情况,以及业主与访客之间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做出快速反应。对于社区的安全与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

设计说明

生活配套楼采用数字楼宇对讲系统,采用网络架构组成,能够实现每栋单元楼用户与管理中心联网管理的功能。

一卡通(档位租赁、进门收费、综合物业、餐饮售饭)及地下车库管理系统

(1)功能介绍

园区一卡通系统采用了*台+组件的设计思想,覆盖了企业园区内常见应用,包括门禁、考勤、消费、停车场、出入通道、访客、会议签到,电子结算综合物业系统等。用户可将企业内的人、财、物的管理和服务纳入 一卡通*台,**进行管理,完成企业内部的身份认证类应用和消费类应用,同时系统可实现与OA、ERP、MIS、IBMS 等系统灵活对接和数据交换,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机房工程

(1)功能简介

机房工程是一个集装饰、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综合性工程。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智能化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由于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各种微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2)系统设计

本项目包括如下几个机房:XX机房、XX机房、XX分机房。

具体请甲方指定。

含如下子系统:

装修子系统(墙面、吊顶、地板)

防雷及接地子系统(联合接地,信号防雷,电源防雷)

机房供配电子系统(含UPS)

机房综合布线子系统

机房安防子系统(门禁、**)

机房空调、新风子系统

机房环境**系统

机房消防子系统

供电工程

(1)功能简介

众所周知,在公共电网中存在着电源污染较为严重。如:电源过压、欠压、电压下陷、电压浪涌、电压瞬变、电压尖峰、频率偏移、谐波失真等,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一些重要部门的主要机器、设备和仪器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的更显突出。

一方面,UPS是在市电发生故障时(停电或异常时),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定能量的备用电力,从而使我们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确保了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影响,机器、设备、仪器不受损害。另一方面,UPS是确保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享用高质量电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延长了机器、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为保证我们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正常生活不受干扰,以及确保机器设备能安全、正常的运行不受影响。提高在紧急事件电力中断时应对能力,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利于从容地面对电力灾难。

(2)系统设计

所有网络(业务网、综合网、**网)交换机、报警系统、门禁系统、采用UPS集中供电。UPS供电时间为2小时。

综合管路系统

(1)功能简介

综合管路系统是各个智能化弱电系统设备连接及集成的桥梁,由弱电桥架、线管及其相关的辅助材料构成。综合管路系统的设计以弱电系统的整体规划和施工设计为基础,使整个弱电系统达到结构完善、扩充及维护方便的目的。

(2)系统设计

在本项目涉及综合管线配套的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闭路电视**、防盗报警、电子巡更)、UPS系统等子系统。

考虑到安全、高性价比及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有些相近系统的垂直线槽合并,即节省了材料、又便于管理。线槽材料为镀锌铁质线槽,经接地处理后有极强的屏蔽效果。

水*金属线槽:水*部分线槽规格分为100mm100和200mm100mm。(蔬菜大棚和加工配送区)

垂直金属线槽:垂直桥架使用规格分为100mm10mm和200mm100mm。垂直桥架分布在弱电井。(蔬菜大棚和加工配送区)

管路部分:地下暗埋的线管采用110MM波纹管,地上部分所有的穿线管均采用PVC聚氯乙烯管。

垂直线槽位置暂定在弱电井内,该垂直线槽位置将根据将来的结构调整及出墙预留孔位置的确定来进行调整。

智慧园区信息管理*台建设

为了配合公司“打造绿色交易高端批发市场和现代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台”的目标,使客户享受信息化成果,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未来将在园区区建设若干个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系统的实用性、扩展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实用性:在功能方面能满足现有的业务需要即可,在使用方面要使用户(员工、商户)易上手、易操作。

扩展性: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要考虑预留二次开发接口,便于将来业务扩展需要。

***:在园区各个信息化建设环节,将渗入绿色、 环保、 节能的设计理念,在设备设施维护、财务管理、水电管理等角度, 多方面具备“绿色交易” 的衡量标准。

信息管理*台在实现上,以农产品一体化*台为目标,囊括各业务部门需要的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站、OA办公系统、电子结算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园区物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 电子交易系统、 智能配送系统、农产品溯源防伪系统等。农产品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台的建设,整合农产品系统现有的各业务系统模块, 同时各模块根据角色赋权访问、管理。各个业务系统模块在建设的同时,预留与大*台的接口,做到单点登录、 **管理。同时, 信息管理*台将整合各系统的共用信息,如客户信息、资金库等,园区的交易数据将作为市场运营的关键指标,在数据挖掘、商业智能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站

信息*台门户建设,包括园区展示、业务介绍、网上信息采编发布、电子商务、以及业务应用系统接口等。通过园区区***站,提升园区知名度、展示园区信息、展示园区商户信息、发布**法规、发布招商信息。

办公系统

从园区内部企业管理方面来看,园区有必要新建自己的IT系统。建立管委会对企业的服务、支撑、联系*台,**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管理、日常办公的要求,提高上下级沟通、跨部门沟通的效率。OA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集成的协同办公*台,让所有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实现协同工作和知识管理。

与此同时系统**移动办公,满足各种手机终端,提供有基于WAP、Linux、WindowMobile 手机终端操作系统的移动办公系统,提供公文流转、企业通讯录、移动邮件、办公管理(审批)、企业短信等方面的功能模块,**客户端程序自动升级。

(1)建设目标

建立管委会内部协作*台。使**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建立信息发布*台。在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电子**、电子论坛、使内部的规章**、**、技术交流、**事项等能够在企业或机关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单位的发展动态。

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各个单位都存在着大量流程化的工作,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达到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的目的。

实现知识管理。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为建立学习型**打下基础。

辅助办公。实现日常办公、及时通信等日常事务自动化管理。

实现分布式办公。企业单位的地域分布越来越广,移动办公和跨地域办公成为很迫切的一种需求。系统应**多分支机构、跨地域的办公模式以及移动办公,能够很好的解决分布式办公的问题。

(2)系统结构:

电子结算系统(信息点位、软件)

(1)功能简介

1)系统简介:

电子结算系统是批发市场业务管理*台的核心,它掌握批发市场中的。全部市场交易和供求信息,便于为客户提供服务,建立科学、严谨的结算和交易方式,满**易管理、资金结算及市场各项费用的收缴,同时为信息发布提供准确及时的交易信息和供求信息。可实现**结算方式、交易现场结算方式、电子地磅结算方式、进出门收费方式等。

2)系统结构:

电子结算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对账系统、市场统计、客户管理、外设**、银联转账、农残超标追溯。

包括IC卡管理、会员管理、交易管理、交易结算、费用管理、使用者管理、综合统计查询、票据打印、品种管理等部分。

4)系统意义:

本系统在保证交易速度、提高交易效率的基础上,增强了市场管理方对市场运营情况的全面了解;在保障商户资金安全、方便商户****的基础上,提高了商户对市场的信赖程度;公开的交易统计信息促进了农产品的有效交易和流通,丰富了市场的交易功能。

(2)系统设计

1)进门收费

进门收费点位初步设计在八车道进门处。

2)手持收费

每档位一个信息点,用于结算一体机。

其他点位为确定。

3)电子地磅

每档位二个信息点,用于电子地磅。

4)软件

建议甲方另行采购

信息发布系统

(1)功能简介

系统能够及时地将各种信息发布给市场相关的商户、涉农企业、农产品生产者,方便不同层次的用户了解市场信息。系统提供标准信息接口,可方便发布市场各信息*台的相关信息。

具体功能:

行情信息自动发布功能

供求信息自动发布功能

重要通知自动发布功能

交易**自动发布功能

市场介绍自动发布功能

办事指南自动发布功能

气象预报自动发布功能

法律法规自动发布功能

(2)系统设计

在综合楼的外墙设置一台P6全彩屏,面积为 ,用于供求信息发布和行情信息发布,市场介绍等。

在每个市场设置四个查询机(46寸)用于供求信息查询,设置2个5米米的P4全彩屏用于广告信息发布。

园区物流管理系统

主要针对园区区中的各种自然对象和对象间产生的业务关系来进行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对象有:各区域管理企业、设施、设备、经营商品、入驻经营企业、工作人员、买家人员、资金、运输货物、交易活动、合同协议、物业活动、资信活动等。

(功能结构图)

园区仓储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的管理。现代的仓库已经称为物流的中心。物资的存储和运输是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被人们称为“物流的支柱”。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于管理仓库中货物、空间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在仓库中的活动,是对货物的入库、检验、上架、出库及转仓、转储、盘点及其它库内作业的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库存的汇总,减少资金积压。完善的仓储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产品整合,**企业的销售服务,调节供应和需求。

(2)系统功能框架

配送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物流配送系统是按照客户的配送订单需求,到指定的地点提取货物,通过车辆调度、运输等过程,将货物送达指定的目的地的过程。配送系统前端可以与分销系统等ERP子系统互连,也可以单独形成系统,**运行。

(2)系统功能

①车辆动态管理

包括车辆可用状态设定、车辆可用状态查询、车辆动态报告和查询等功能。

②派车计划管理

根据车辆情况、配送要求和配送内容,安排车辆按照一定路线和顺序配送一定的商品。

③行车日志管理

记录运输配送的过程及其发生的成本。

④配送事故管理

提供记录配送事故的发生和直接损失的功能,以及赔偿处理登记和查询,以及责任处理登记和查询等功能。

⑤货物交接管理

记录货物交接情况,并安排被拒收或者未送达货物的处理情况。

⑥货物中转管理

对于需要经过在临时仓库中转后再运输和配送的作业过程进行管理。包括货物临时堆存管理、临时卸货登记、货物分拣装车等功能。

⑦业务单据管理

包括网上业务单据、业务单录入、业务单审核、业务单分解、业务单下发、业务单反馈接收和业务单追踪等功能。

⑧财务结算管理

根据往来业务统计,最终核算与客户的定期结算金额,形成结算账目,并提供按条件统计查询功能。

电子交易系统

(1)系统介绍

电子交易系统是农产品流通业务运行的核心系统,利用现代电子商务**来推动现货交易、网上交易的共同发展。主要为商户提供科学、严谨的供求信息发布、竞价、交易服务。

(2)系统功能

农产品溯源防伪系统

(1)系统介绍

系统综合运用了多种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物流过程的追溯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管理。

(2)功能模块

①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

以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档案信息为基础,实现对基础信息、生产过程信息等的实时记录、生产操作预警,生产档案查询和上传功能。

②农产品流通管理:

以市场准入**为设计基础实行入市申报,对批发市场经营者进行管理,记录其经营产品的交易情况,实现批发市场的全程安全管理。

③农产品质量**管理:

实现相关法律法规、**措施的宣传与**功能;同时完成企业、农产品信息库的组建、管理和查询及分配管理防伪条码等功能。

④农产品质量追溯:

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网站、POS机、短信和智能手机终端于一体的多终端农产品质量追溯。

第四章项目建设理念

(1)创新

在传统园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打破固有思维,创新思路,以超前的眼光预见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势,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水*,打造现代、高效、互动的智慧园区。

(2)咨询

资深IT行业咨询专家,在IT行业战略、商业模式、品牌营销与市场创新方面具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丰富的***与大型企业信息化规划实施项目经验。

(3)专业

专业的团队、专业的技术、专业的流程**,迅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丰富的咨询、实施经验,为园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专业、高品质的服务。

(4)安全

安全与稳定是保障系统高效运作的基础。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充分考虑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以严谨的系统设计、先进的开发技术、规范的服务流程,保障信息*台的安全性。

第五章项目实施效益

(1)管理服务

利用信息共享*台整合园区、企业信息,并且构建相互的信息交换和工作通道,从而形成整体的信息优势和有序的工作机制,让园区管理层能够从战略宏观角度掌握园区建设和运营情况。

(2)企业应用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形势,园区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高效率、高品质服务,提升园区软实力,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助力企业成长。

(3)营销展示

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将产业园区和入驻企业在信息*台上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集中打造具有独特影响力和特色功能的**先进园区信息*台。

智慧园区实施方案【第五篇】

第一章总 则

适用范围

本指南所适用的园区是指由*(民营企业与*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总体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四中、五中、六***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园区提出的新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产业发展,通过全面深化**,充分发挥模式创新在提升园区服务与管理中的作用,围绕基础设施集约化、信息应用*台化、投资运维多元化等目标,推进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管理智能化、沟通高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标准先行

充分结合园区内外部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标准及数据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市级或区级**的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台,整合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生态环保、产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等专项应用,促进园区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发展。

(二)企业主体,需求导向

立足产业发展,以促进企业发展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需求导向,确保提升园区协同管理和集约建设。

(三)*引导,多元参与

在各级*委***下,充分发挥*在**、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园区发展模式。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园区产业特点和特色,突出重点和优势,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第二章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

总体架构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以“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新一代通讯网络等先进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设计,按照分层构架、模块化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包括对事物信息的感知、对人机交互信息的感知和对信息传递的感知,是获取信息的来源;网络层将感知来的信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网络传递;*台层是提供信息处理的能力;应用层提供园区各领域的应用。

关键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云计算重新定义了信息化服务交互的模式,适合在多应用系统环境下,共享物理资源和系统软件资源,以及共享服务资源。

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

物联网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信息感知设备,全面获取位置、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从而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大数据(Big Data)

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具有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分析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通过多源融合和数据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由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是一个信息组件模型,它将信息化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使服务可以通过**和通用的方式调用,有助于形成园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

第三章建设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选择的原则,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满足园区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光纤宽带网络

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千兆进企业、百兆进桌面,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满足园区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园区驻地网的管路、线缆、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GB50373-2006和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1453-2003(2009)的规定,符合网络接入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预留相关数据接口。

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络

建设园区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园区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提供稳定优质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和从提高园区服务品质要求出发,规划园区的无线局域网覆盖系统,实现公共区域及重点场所的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均上联带宽达到20Mbps.

园区应配合电信运营商建设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其建设应符合YD/T5120-2005、YD5191-2009、DG/TJ08-1105-2010的规定。园区的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符合DB31/的规定。应基于同一个无线网络,采用多SSID方案,为各运营商分配**的服务集标识(SSID),并预留园区管理所需的服务集标识;应通过VLAN划分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宽带网络。

公共数据中心

设置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按照园区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通信机房布局规划;汇聚光缆、传输、无线宏站、室内覆盖设备等,满足用户接入,汇聚和转接服务的需求;并按需配置话音、数据业务节点,适当预留通信机房面积,满足各运营商对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园区的通信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机房(园区集中**机房和区域弱电管理机房)、区域内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等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规模,构建园区数据机房或者在运营商租用IDC机房,提供主机托管、整机租赁、虚拟主机、网络存储、软件租用等IT云服务,为园区综合信息管理和园区信息化服务提供支撑环境。

园区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构建安防**机房,用于园区安防、弱电以及消防的集中**。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园区,应对园区集中管理的安防**机房,以及各分区管理的安防**机房进行规划,安防**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底层。

数据采集实施

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传输子系统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终端等构成。传输子系统应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和通信协议,并可使用无线方式接入信息通信网络。

数据采集系统向园区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中心报送业务办公、招商管理、视频**、防盗报警、设施状态、物业服务、资源能源、环境监测、交通状况等信息。

业务支撑体系

建设园区业务支撑体系,保障系统与系统间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在不需要修改感知层和园区应用服务软件等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的条件下,在用户界面、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数据等多层次实现集成。

应用门户集成

提供对多种客户端设备的**;提供与底层认证服务、授权服务、加密服务、签名服务等的调用;提供对于应用服务、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对于服务元数据、流程元数据、信息元数据的搜索功能。对园区内各信息系统、内部系统门户、对外信息系统实现具有**用户权限管理、**信息发布、**搜索引擎等功能的**门户管理。

应用服务集成

按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应用功能的封装,以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耦合程度、不同效率要求的应用集成需要。根据园区自动化**需要,采用**格式接口描述构件,实现园区内安防、智能卡、二维码标示、楼宇自控等数据采集感知层的应用集成。根据园区运营管理的需要,采用总线的基础架构,实现智能抄表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环境**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园区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满足园区应用服务的功能封装,以及不同园区信息化服务的需要。实现**消息服务、**日志服务等应用服务集成。

业务流程集成

提供动态**和可视化与互动功能;可实现常规业务流程的定制要求,并能提供相关的工具组件,支撑常规流程的设计、调试、部署、变更等功能。实现**工作流引擎等业务流程集成。

信息资源集成

**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和连接,包括关系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以及XML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在这些数据源的基础上建立**的数据视图,提供对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复制和数据迁移。根据园区的管理和业务发展需求,构建建筑能耗数据库、交通信息数据库、会展数据库、环境信息数据库、公众服务类数据库、规划管理类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类数据库、商务数据库、政务管理类数据库。实现内部数据传输和交换、**数据存储等信息资源集成。

外部接口

提供各个层次面向外部的标准化交互接口,包括消息传递的格式,传输协议和位置等。外部接口应实现技术中立,可选用XML、JCA、Web Service、BPEL4WS、XDDL等主流技术。根据园区业务、行政管理等需求,提供给相关*、银行、供应商等外部系统交互接口,实现**的开发接口。

安全保护

建立完整的安全架构,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提供**监管服务管理,基于应用日志和系统日志等提供应用安全服务;提供**安全机制管理,可以**认证授权(CA)、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多种安全措施,并可以与**身份认证相结合,实现**的安全服务。

两化融合支撑体系

有针对性的建设企业制造执行系统(EMS)、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等集成应用。结合园区特点,鼓励开展智慧工厂(智能制造)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和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建设基于产品智能化在线检测、在线维护、在线增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系统建设。

园区管理*台

园区事务管理

通过应用信息化**,提供园区各部门的办公效率。

(1)综合信息门户

依托公共数据中心,汇集园区简介、企业宣传、项目招商、**法规、产业资讯、活动通知、生活服务等各类可*息,集中**发布。提供园区事务咨询办理、投诉建议、进度查询与结构推送等在线服务。

**可*息网站、短信、WAP、微信、微博等跨*台发布,**特定对象分类信息的智能推送。**个人电脑(PC)、*板电脑(PAD)、智能手机等多终端访问。**通过单点登录方式,进入园区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等业务系统处理相关事务。

(2)办公管理

建设或共享使用地理(GIS)、建(构)筑物、经济、法人、信用等园区基础数据库。建立电子文档管理**,实现园区规章**、电子期刊、业务资源等的共享使用。实现公文报批、事务审批等自动流转和网上办理。实现基于各种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原创办公和移动办公。

融合语音、消息、视频等综合通信**,将电子邮件、系统消息、手机短信、视频电话等相结合,实现信息及时、准确送达。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类整合园区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式”信息展现、经济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

(3)招商管理

利用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分析项目发展潜力、环境影响、资源需求等基础数据,开展合规准入评估;智能匹配和推送招商**、基础设施、园区产业链配套企业信息,开展产业链招商。

开展项目从登记、审核、签约到落地、实施等全流程在线跟踪和服务。对项目状态、经济运行、科技创新、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归集,自动生成相关统计数据报表。

利用入驻企业人员、税收、生产时间和能耗等数据综合分析和预判企业经营状态及发展趋势,为下阶段园区主动服务和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基于GIS和BIM系统,动态掌握企业分布、投入产出、园区资产使用状态等资源现状信息,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

综合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能源、照明、空调等重点物业设施的实时感知,根据设施状态主动提供物业服务。对物资、人员等资源进行动态调度,实现资源服务需求预测和存量预警。

在线受理服务申请,自动分配作业任务;实时跟踪服务状态,及时获取用户反馈。

(2)安防管理

部署电子围栏、红外探测器、视频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实现非法侵入声光报警和信息传输,**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设备管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跨线检测、禁入区域检测、人脸识别与自动跟踪、拥挤报警、遗物报警等功能。**基于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巡更签到、路线调度、信息采集等智能巡更管理。

建设安防集中调度*台,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园区人员分布、道路状况、电力负荷等运行数据,并通过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与120、110、119等紧急救护系统联动。

建设公共广播系统,实施园区办公区域、停车场、食堂等多区域广播,实现手机屏、LED显示屏、电视屏等跨屏信息发布,以及广播,短信,网站、电子邮件等多渠道信息发布。

园区的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应负荷GB/T50314-2006,园区的经济广播系统应符合GB/T 50314-2006,其中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设计应符合JGJ 16-2008的规定在园区公共区域和智能建筑中布设扬声器,并与消防报警系统实现联动运行。

(3)交通管理

使用道路诱导、信号**、实时交通信息推送等信息化**实现智能道路管理;**出租车、班车、工程车等智能调度。实时获取园区停车位信息,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动态展示;**停车位在线查询、预定、付费等;**基于近场通信(NFC)、位置服务(LBS)、室内导航等技术智能寻车。

(4)地下管线(网)管理

对已建成园区,建设园区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开展管网设施分类管理、图档管理、附加记录信息管理、图示化设施管理、设施设备展开图、管网设施查询定位、管网设施综合查询、数据统计;对园区地下管网的安全性,包含爆管关阀分析、火灾抢险分析、管线预警分析等,实时反映管网设备运行情况。

对园区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改造施工等提供横、纵断面分析,管网净距分析、管网覆土分析、范围拆迁分析等辅助决策。

生态环保

(1)能源计划与管理

开展园区对电力、天然气、新能源等多种形式能源的规划工作,对园区内各类能耗数据(如用电、供暖、供冷、用水、燃气等)进行分类、分项、分区域采集,可在入驻企业电表、水表、燃气表等旁安置采集器,针对各入驻企业的能源数据进行集中远程抄表;建议在分散的每块能耗表旁安置一个采集器,较集中的能耗表可共用一个采集器。开展能耗分析,结合不同的能耗价格和环境信息,实现园区内各类主要配电设备、用能设备的远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对能源使用策略进行优化管理,同时帮助用户进行能源消费分析,形成节能**策略,降低能源费用。

(2)环境**

在园区环境监测点安置水质污染检测仪、大气污染监测仪、噪声污染监测仪及传输终端设备等智能设备;通过自动采集**点的环境数据,全面实时记录、跟踪环境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估园区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动态发布各种环境信息,自动检测重大危险源、污染源等出现的异常变化,及时预警。

(3)绿色能源利用

建设园区组员信息*台,为企业提供再生资源供求信息和在线交易服务。鼓励根据园区内电网规划,综合考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部署,布置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源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保护装置等设施,利用在再生绿色清洁能源形成分布式供电,提供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量。

公共服务系统

企业服务

(1)信息化服务

搭建信息化通用办公环境,围绕企业服务器、办公系统、应用软件等信息化需求,发展园区云公共服务*台,为企业提供硬件租赁、数据托管、软件租用等服务,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和员工随时随地轻松办公。

鼓励建设“双向互动”型行业云服务*台,**园区云服务*台使用企业向云端上传个性化、多样化应用软件,以及产品模型、工艺设计等知识库资源,为其他*台用户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

(2)会议、会展服务

集约建设公共呼叫中心、公共展示中心(数字展厅)、公共商务中心、公共会议中心等具有较高信息通信能级的公用设施,满足商务会展、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的应用需求。

(3)培训与外包服务

围绕信息化应用基础技能,开展培训和教育服务。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呼叫中心、企业资源管理、报关等业务外包服务,为园区内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提供运作管理服务。

(4)电子商务

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服务*台,实现商务门户、主机存储、商业软件、电子支付、移动商务等电子商务环节的集成应用。

(5)区域物流

从园区整体层面布局共同配送体系,依托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台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合理化、高效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6)综合服务

以云服务*台为载体,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园区内外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法律、金融**、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资源的集聚,构筑完美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生活服务

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员工生活服务体系,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信息资讯,为员工营造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1)身份识别服务

推进基于园区智能卡、近场通信(NFC)等员工身份识别技术应用。有条件的园区可部署指纹识别、视网膜与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集成基于员工身份识别的生活服务应用,包括门禁、考勤、车辆通行等访问服务,以及生活消费、超市购物、停车计费等支付服务。

(2)员工信息服务

建设员工网上社区,员工及时、准确的获取由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企业、社团、商业机构、物业等发布的资讯信息。促进园区社交网络形成。**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信息技术推送园区生活类、周边服务类等信息。推广各类与员工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应用,满足企业员工教育、医疗、网上叫车、快递代收、预约取件等应用需求。

(3)广播电视服务

在宿舍楼内每个房间预留有线电视终端,在餐厅、咖啡茶座等公共休闲场所配置电视终端。园区的有线电视及*系统建设,应符合GB/T 50314-2006 中 和 的规定。

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在园区公共区域和智能建筑中布设扬声器,并与消防报警系统实现联动。园区的紧急广播系统应符合 GB/T 50314-2006,其中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设计应符合 JGJ16-2008 的规定。

产业服务

依托园区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信息*台,实现园区企业项目联合承包和企业间的项目转包。推动企业产业链互动信息化应用发展,以线上信息互动线下合作交流。**园区间制造设备、商务信息共享,实现不同园区梯度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等的对接。

产业发展

(1)两化深度融合

针对园区功能和定位,深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等企业集成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DF)建设。

大力倡导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基于产品智能化的在线检测、在线维护、在线增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

(2)新业态发展

在园区企业间推广协同创新、按需制造、众包生产、众业协同、网络制造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协同模式发展,促进网络制造、异业联盟、*台经济、众包众融等新经济业态发展。

第四章保障措施

管理机制保障

建立健全园区服务机制,明确服务与运维管理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和规范。可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设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园区经营主体“五位一体”的发展推进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共同响应、分工协作,逐步形成*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智慧园区建设与运营模式。

标准保障

建立智慧园区标准化体系。完善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为园区运维、产业服务和员工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保障园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

38 674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