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方案通用15篇
制定详细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强化薄弱科目,注重知识梳理与真题训练,保持良好心态,适度调整压力。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高三复习方案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高三复习方案 篇1
(1)高三政治教师集体备课和共同探讨问题,营造协作氛围,避免各自为政。寻找在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上的交汇点,增加教学与复习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
(2)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规律的把握,同时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格式,书写,答主观题要做到术语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以增加非智力因素得分。高考答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标准答案与学生的答案悬殊太大,学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准、不优、不简,层次不清、东拉西扯,卷面不整洁,字迹不清楚。
(3)最后一周,返朴归真,回归教材。熟记核心概念原理。
(4)在综合训练阶段,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题、审题要仔细、慎重。
对“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应当特别仔细、认真阅读,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对新颖的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只要耐心多读几遍,熟能生巧,就能找到解问题的办法。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阅读题目时注意区别显现信息与隐蔽信息。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弄清题目内容是属于教材的哪一部分,然后再根据题意认真作答。
第二、答题要确切、简练,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
第三、建议学生按顺序和“先易后难”的.原则作答。当然,考场上合理的分配时间也是应试成功的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加强定时训练,使学生视个人实际把握答题速度。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落实是成功的关键。我相信,在学校和年级的正确领导和统一组织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6月,一定是我们收获成功的季节。
高三复习方案 篇2
树立信心,激发潜能
对刚刚跨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同学们应当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加以归纳总结,提高应试能力。
高三复习阶段会有很多次的单元、综合考试,在不同的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常常是波动的,有时很好,有时可能会不理想,但是,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同学们都要正确的认识。考试成绩好,但不能骄傲,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通过本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气馁,应当学会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才能使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少,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分段复习,合理规划
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上,不一定要有书面的复习计划,与老师的安排基本一致即可。但为了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家可以快于老师1课时的复习进度。适当的提前复习,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加以钻研;还可以与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实在搞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高三复习可以做如下粗略计划:
第一阶段:从开学到20xx年2月底,进行基础知识复习(由于各个学校的进度不一样,时间会有所差异)。按教材的章节顺序,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记忆,重视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并熟练地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简单的综合题目,每一章结束后,可以结合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概念图,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另外,每一单元结束后,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份单元练习,对照答案自我批改,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单元练习资料的选择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阶段:从20xx年3月初到4月底,为专题复习。一般可以将高中生物的全部内容分成九个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及生命历程;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实验与探究。复习目标是着力培养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从20xx年5月初到高考前,查漏补缺、综合强化。这一阶段要有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制订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要保证在高考前完成第三阶段需要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复习目标是以单元板块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纲,以适应性训练为主,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抓好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强化综合科目的训练,加强对思维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总结和指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后期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
高三复习方案 篇3
带过高三的老师们都知道考前一个月学生的心理调节最重要,可是如何调节,可是个难题,这不,我们复习班年级组专门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平时和高考一个样 高三复习班心理调节讨论会。
绝大多数老师包括我在内仅仅知道思想工作很重要,这一段的思想工作尤其重要,可如何使学生在高考时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具体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多数同志一抹黑。
这次讨论中,翟老师和郭老师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又一次清楚了自己同这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距离。
翟老师德高望重,是原来的教务主任和工会主席。组长先请翟老师给指点一下。翟老师说:我是数学老师,我就数学考试的一些情况说一下。有许多同学在考前一个小时还在做数学题,生怕在考场上遇到不会的题,另外还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在这一个小时里碰上一两道题。大家想,复习班的同学都学了四年了,四年都碰不上原题,一个小时等碰上吗?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使自己疲惫不堪。这也是许多同学在考场上做不出平时会做的题的重要原因。再说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应该说我们平时学的已经差不多了,这段时期仅仅是巩固熟练,可有些同学觉得这一段时期必须多记点多做点,高考心理《平时和高考一个样 高三复习班心理调节讨论会》。大家想,四年的东西这一个月能学过来吗?这样做只能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这种最后拼一把的思想要不得。
翟老师还说,最后一段时间千万不要扣特别难的题,有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不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碰上个把难题并不怕,怕的是把会的题给忘了。考场上一道特别难的题不会做并不一定会造成紧张的情绪,一旦会做的类型不会做了,那才叫紧张。最后说一句话,功夫要下在平时,把平时当成高考,这样在考场上就不会太紧张了。
翟老师说完后,其他老师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轮到郭老师发言了。
郭老师我很熟悉,我觉得郭老师在调整学生考前心理状态上很有一套。
郭老师先肯定了翟老师的发言,他把翟老师的“把平时当成高考”说得更具体。郭老师说:问题一定要在平时力解决,平时要有好的习惯,要有高考的状态。比如,高考是限时作限量的题目,平时也要限定时间完成限量的任务。比如平时考试时要做好充分准备,该准备的文具一定要准备好,做题的过程中不和其他学生说话,不借东西,不去上厕所,这些都是高考时要求的。考完之后就去玩,不对答案,不想这一科。
郭老师强调,考前不做无用功。有些同学经常把卡涂错,这不是粗心,这是自己精力没有集中。考前一般有十分钟,这十分钟就是涂卡,集中精力还能涂错?多检查几遍,还能出错?这些好习惯都要在平时养成。
郭老师说,平时考试以及平时自己做题要养成三轮答题法的习惯。先做容易的`,然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中等难度的题上,难题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可大胆放弃。要知道别人也做不出来,甚至程度好的同学也是这样,难道平时考试没见过这种情况吗?关于会做的题出错的问题,郭老师说,这是一个坏习惯,考试时碰到这些题即使慢也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很难在检查时检查出来。
关于怎样消除考试时的紧张心理,郭老师说要大胆休息三十秒。郭老师对佛教颇有研究,他说平心静气很管用,平时也应抽出时间像高僧坐禅一样休息一小会儿。不要怕自己静不下心,只要你去练习肯定有效果。
郭老师是物理老师,他说,关于理综考试,我们不妨拆开去考。综合卷尽管叫做综合,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综合起来,还是各科是各科。做题时做物理时只做物理,化学只是化学,生物只是生物,这样一拆,就会更容易集中精力。集中精力了,失误就少了。
郭老师的发言我很赞同,其实多数同学考不好,发挥失常,就是失误多。如果把失误丢分减少一半,或者减少三分之一,那学生的成绩就相当可观了。
因为讨论会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所以郭老师没有说更多。郭老师最后强调说,平时考试和高考是一样的。我知道郭老师肚子里还有许多好点子,我对郭老师说,希望他在高考前给我们班学生做一次报告,郭老师答应了。
这个会尽管短,但我觉得颇有收获,遂记之。这次会的中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平时和高考应一样!”
高三复习方案 篇4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 无机元素化合物 概念和理论(二) 有机化学 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 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高三复习方案 篇5
弊端1:喜欢钻研偏难怪题
表现: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偏题、怪题、难题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
解药: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不考偏难、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一个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弊端2:题目做的越多越好
表现:许多同学漫无目的的做题,做得都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
解药: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要多做一些基础题,还要注意一些规范的表述。
弊端3: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表现: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化就难有头绪,各知识之间就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那些地方自己没有学好,心中无数。
解药:第一轮复习以后,应在各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归纳,不仅可以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那些有难度的题提供一些可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弊端4:不注意抓住学科体系重点
表现:有些同学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学得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
解药:当基础知识和方法复习一轮以后,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来学。这里的重点是一方面抓住重点学科学习,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应予以重视,促进学科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要理清学科内的终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各个知识的板块内容,要能够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有所掌握,高质量的训练好一些相关的题目,不贪多、只求精。
弊端5: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表现:有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上不去,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解药:先要明确看书和做题的三个境界
看 书
第一境界“记”,记住那些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
第二境界“联”,就是将现在所学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
第三境界“用”,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解题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
解 题
第一境界“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境界“思”,就是解题以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境界“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提升到这种境界,看书时候多想应用,设想应用这些知识时的情形,做好配套练习,做题时候多想书本和知识联系,这样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弊端6:不善于总结归纳
表现: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结果,拼命做题,认为做多了、接触面就广了,题型练得多了,方法就多了,居然还有一些高三老师也一直这样认为。其实题海茫茫能做得完吗?
解药:复习中,我们应该总结和归纳一些知识系统,也要归纳和总结存在的问题,形成错题档案,还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重要解题思路,并总结哪些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弊端7:学习计划不合理
表现:有些同学糊里糊涂的过日子,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兴趣出发,或者干脆把学习任务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为止,这时候新任务就来了,导致自己无所适从。
解药: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内学习的大体安排。其二是短期计划,常常为天计划,可以具体设计自己的时间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制定好以后严格执行。并使自己过得充实起来。第三是整体的计划,包括成绩的分数,名次等,这样使自己永远会有目标。
弊端8:根据个人喜好下功夫
表现:许多学生学科发展不平衡,只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只对某个老师所教的课感兴趣。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或者对自己不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漫不关心,导致成绩无法提高、学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解药:要想提高总分,应在弱势学科和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学科上多下功夫。
弊端9:纠错屡犯,成绩难以提高
表现:有些同学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的习惯,所以没有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一味的认为自己没有记住。
解药:在纠错过程中,既要总结错误原因,更要分析其原因,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改变条件和问题,使错误的答案变成正确的答案。同时,要抓住典型对正确解题进行分析,对答案进行检验。事实证明,练习是实践,分析是升华,只做不分析,练习往往走过场。要分析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等。
弊端10: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表现:高考当前,有的学生因为过度紧张导致状态不佳,甚至病倒。
解药:考前要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过度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二是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导致过度劳累,这些方面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以后再做总结。
高三复习方案 篇6
一、以三个指导思想为依据
1.依据复习要求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 历史教学 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依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进行了第二年,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要掌握基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把握历史规律。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要以“人文性”为主。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 素质教育 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要创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
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8月上旬-9月下旬(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下旬-11月上旬(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1月中-12月下旬(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元月-20xx年3月中旬(45课时):复习选修Ⅰ、Ⅲ。
同时,结合学校周考练进行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二、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和要求
1.复习时间
(1)时间安排:20xx年8月2日—20xx年3月中旬。(如上)
2. 详细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
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
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考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第五环节――周考练:结合学校周考练安培,特别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如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高三复习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本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学情分析
本届我校高三文科10个班,7个普通班,3个音美班,基础较差。存在三大问题1、学习主动精神太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而倾向于死记硬背,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3、做题能力太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严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时间安排与阶段目标
一轮时间:从20xx年5月底—20xx年2月初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轮时间:从2月初——5月初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参加保定市和周边地区的模拟考试,做好总结分析。
三轮时间:5月初至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编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重难点、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备课组必须认真研读“三纲”,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复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逐步转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3、潜心研究备课内容。备课要认真关注“三情”、“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4、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
第二、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3、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高三复习方案 篇8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ァ岸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二轮复习的依据
1.一轮复习的情况2.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3.考试大纲的要求4.学生学情
二、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三、四两个月,总课时大约为50节左右。
三、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四、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本专题应补充初中生物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双受精现象;还可分出种子的萌发和形成专题、胚胎干细胞专题。
专题五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包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基因工程简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现代进化理论。
本专题也是高考重点之一,可分出遗传物质基础专题、遗传规律专题、变异专题、育种专题、进化专题:遗传物质基础专题适当阅读新教材、新课标的有关内容,如苏教版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作适当拓展,如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遗传密码的破译等。遗传规律专题要选择经典进行训练,教会学生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分析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别,概率计算等。育种专题要把三本书中所涉及的所有育种方法进行归类整理、比较,通过实例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
包括: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与生物圈。
本专题是高考常考点,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要深化,可以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展开,理清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还要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态因素、种群、群落等知识。
专题七微生物及发酵工程
包括: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如微生物专题中可分出培养基专题:包括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无土栽培培养液、病毒培养基,将九类培养基进行整理、归类、比较,找出九类培养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微生物生长曲线要与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相联系。
专题八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根据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属于高考范围的生物学实验有18个,其中研究性课题3个、实习1个。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实验逐一复习,明确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的基本要求,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步骤等,特别是实验目的、原理要引起重视。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分析,实验考核既有书本实验、又有实验知识迁移的实验。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二轮复习阶段,要以实验带复习。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卷分析,研究性学习越来越重视,20__年可能进一步加强,通过考改支持并促进新课程的改革。
五、二轮复习复习建议
1.进一步夯实基础:
强调双基,强调基础,进一步坚持以本为本,在《考试说明》的范围内组织复习,面向基础题,面向中档题,面向高考题中的前110分;应静下心来梳理课本,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读背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以本为本:
①读:首先是泛读即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②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方法等要背熟。
③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语言答题。
形成网络:二轮复习应把三本书中的生物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归类、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应用脑图法、分支法形成自己知识网络图。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C3C4植物、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是必考点,化合物、生殖发育、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二轮复习中要抓住主干,突出重点。
2.提高能力
05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生物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
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
2.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
3.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
4.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
5.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以上五种能力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也体现了考试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级加强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生物学科的第二轮复习中,要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解题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非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
①图表题:包括图象题、图解题、表格题及综合题。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②曲线题
曲线的一般解法: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变化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实验题训练: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④应用题训练: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神舟六号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热点,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
①加强变式题训练:
(样干题)从渗透作用角度分析,糖尿病人的尿量较常人
A多B少C一样D无法确定
答案:A。
(变式题)(多选)下列情况中,可使尿量增加的是
A.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时
B.代谢抑制物根皮苷使肾小管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发生障碍时
C.盐丢失过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
D.使用甘露醇(一种肾小球能够滤出而不能重吸收的药物)由静脉注入血液
答案:BCD。
②一题多解的训练:
例题: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病之一的概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ad+bcB、1-ac-bdC、a+c-2acD、b+d-2bd
解法1:先做出图1来验证A表达式,其中大圆]
ad
ac
bc
表示整个后代,左小圆表示患甲病,右小圆表示患
乙病,则两小圆的交集部分表示患甲、乙两种病(ac)
bd
两小圆除去交集部分表示只患甲病(ad)或乙病(bc),
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d+bc。依次类推,可以用此方
法依次验证余下三个表达式的正确性。
解法2: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患甲病×不患乙病+患乙病×不患甲病;或1—正常—患两种病;根据题意:a+b=1,c+d=1,代入A或B,利用消元法即可得到C、D两项。
解法3:数字代入法。假设a=b=c=d=,代入ABCD四个选项其值都是,所以四个选项均正确。
。应试能力训练: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教师可选择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按高考要求进行考试,认真评讲,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在距高考还有3个月的时间中,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穿插适当的综合训练,如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
从江苏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03年江苏高考出现了不按书本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的题型,这就是说:实验题考核不仅要学生搞清书中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告诉学生不按这个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特别是实验中药品的剂量、时间,剂量正常用多少?多点少点实验结果怎样?换成其他药品会出现什么变化?时间长短会引起现象出现哪些变化?实验设计题一定要教会学生充分考虑对比(或对照)、等量和一个变量三大原则。结果预测讨论题也要强化题型训练,如讨论实验结果出现的几种情况时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则……;”。
强化实验题题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即:对比(或对照)、等量和单一变量。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二种: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前不知结果,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则……;”。验证性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材料用具,实验仪器使用,实验安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模考的方向,要加强训练。
4.用生物学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
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
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5.生物进化的观点;
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大家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把知识点归纳、整合起来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习提纲。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5.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的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6.收集信息,研究信息
一是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二是要收集高考信息。随着时间推移,高考信息越来越多,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和筛选。对有些信息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三是注意高考方向,如课改方向、高考方向、上海方向。从03年起江苏自主命题,今年成立了考试院,上海自主命题己搞了好多年,己趋向成熟,因此,近几年上海高考卷要引起高度重视。
7.克服四种偏向:
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二轮复习切忌丢开课本,做难题、偏题、怪题。
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一知半解.
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克服题海战,生物题很多,题海无边,要以质取胜,做一题会一题。
高三复习方案 篇9
内容提要:在高三复习中,教师通过清楚生物图形的特点,主要运用多对比、多引导、适当变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结合运用边讲边绘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设问读图法、填空法、以图析文及以图析图法、纠错法、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使其领悟生物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发展其思维能力,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培养学生分析生物图形的能力。
关键词:高三复习 图形教学 分析图形的能力
高考题中,有关图形的分析和作答的题目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此容易失分。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主要与其观察、思维、运用知识能力有关。高三复习怎样进行图形教学,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呢?我认为可围绕以下三大方面展开图形教学。
一.清楚生物图形的特点,这对教学有着指导的作用。
生物图形采用符号和注记,不仅能把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储存和浓缩了大量的信息。图形往往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唤起学习动机。这些是文字描述无法比拟的。
二.主要教学方式。
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由具体转化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由于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趋向性、序列性、灵活性和差异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图形的感受、储存和处理,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采用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知识、分析图形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教学方式:
1.多对比。这里的对比是指图与图的对比,图与文字知识的对比。对于出现两个以上图形的题目,学生普遍感到解题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找到分析的切入点及难以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复习时把图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找到分析图形的切入点及培养串联知识的能力。如把“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与“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对比复习,并设计相关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葡萄糖“切入”,把两个不同主干联系起来,进而串联两者的区别,充分挖掘简约图形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把文字知识用图形的方式反映出来。通过图图对比,图文、文图的互换,不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图形的特点、规律及图形与文字的联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由此得到良好培养。通过对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只从概念上理解,学生印象不深。配以对比强烈、差异明显的图形,学生在脑海中深深“印”下了两者发生时期和具体变化的不同。“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染色体结构变异与交叉互换”等可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
2.多引导。对于复杂的.图形,学生很难发现当中主要信息,教学时应多引导。如“碳循环”图,既有无机环境,又有生物群落;既有光合作用,又有细胞呼吸;既有自然界,又有人类活动。学生目不暇接,不得要领。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为什么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循环形式?图中箭头的含义?生物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假如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参与,循环是否能进行?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联系?层层启发,步步诱导,有利于知识的“零存整取”,把死图读活,使学生的知识点不断流动、延伸,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从静态转化到动态,把复杂的表象转化为便于理解、记忆的内容。
3.适当变式,使单一的图形综合化。心理学认为“运用变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1】。学生在分析图形时,有时会把各种符号视作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的图形语言,这样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同时,应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加以引申、变式,以利于开拓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其思维灵活性。以“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图为例。在多数学生看来,该图只是表示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而已。如何把这单一的图形转化为有机联系的综合体呢?可设置以下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图中的含氮碱基分别是A、G 、C、T,该脱氧核苷酸的正确读法依次是什么?假如图中的脱氧核糖被核糖取代,其他碱基有何变化?从以上方面你能看出DNA和RNA化学组成的不同在哪里?由此可见,组成核酸的碱基和核苷酸分别有几种?通过对图形的引申和变式,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具体教学方法。
1.边讲边绘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进行图形教学,大多会出现这些情况:整个图形一起出现,图面繁多,不能突出教师在某一时间所教的内容,学生观察的对象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的“点”上;学生往往只看、听,往往不绘图;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痛苦:思维跟不上多媒体播映的速度。教师边讲边绘,教学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的思维与教学内容高度同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学得容易,兴趣自然就高;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绘,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强化知觉效果及提高记忆效率。由于绘图过程的动态性不强,同时黑板的空间有限,往往难把多个生物学过程一起呈现,所以在小结时可利用多媒体把生物学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呈现。这样,“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2】,既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又可使学生对生物学过程的整体性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复杂的图形,可只手绘反映其主要特点的简图,然后配以对媒体图形进行教学。
2.设问读图法,即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联系、有启发的问题来分析图形。该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提示、互补和深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图形的关键信息和隐藏信息,学会找到分析图形的切入点。该法适用于分析反映概念、成因、原理、规律的图形的教学。
3.填空法,教师可有意画出不完整的图让学生补充,有的只写文字不标箭头,有的只标箭头不写文字,学生完成填图补图的训练。该法把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以图形的方式反映出来,使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不同生物结构、生物学现象的关系,而且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免疫调节”等内容的复习。
4.以图析图法。该法主要用于解题。一些题目在分析时只用文字表达显得?嗦难懂,这时可运用以图析图的方法。如对下图的分析:
有些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没注意纵坐标的含义,认为b—c段代表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d—e段代表末期。为避免学生误解,教师可先指出b—c段代表一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分子即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d—e段代表一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5.纠错法,即要求学生“抓出”图形的错误之处。其优点在于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对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及正确记忆,培养其观察细致、分析全面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6.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分析图形,原因之一是不能把图形及所含信息与已学知识相联系。“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过程。”【3】复习时,利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把已学知识重新组织,使之系统化。为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还需通过练习等方式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终使学生在分析图形时,特别是流程图时,能把图形放入一定的知识联系中去检索,有效提取图中所含信息并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
总之,在高三复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使其领悟生物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发展其思维能力,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的目的。
高三复习方案 篇10
语文:加强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
学生可利用寒假加强课外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做些读书笔记,书读得越多越好,通过读书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写有意义的论文。练一练钢笔字,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数学:巩固知识点
数学学科需要加强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把握好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层次,分清楚哪些是了解的,哪些是理解的,哪些是掌握的,哪些是运用的等等。
要制定定时、定量的复习计划相应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考生在寒假期间,一是要把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巩固,第二是要准备开学后的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这也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加强课后练习,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些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要的是精,而不是多。 英语:坚持阅读练习
英语科——要注意大作文话题性的梳理、阅读速度训练。听力是广州地区学生相对比较有优势的,如听力比较薄弱需要增加精听的训练;切忌抓住什么模拟题做什么,缺乏清晰的指引性练习。
考生应每天坚持阅读和听力的训练。听力训练则可采取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训练。“有意识训练”指的是用心听材料,碰到听不懂或理解错的部分可以在事后对照答案和参考,切忌自以为听懂了大意却抓不住关键信息的做法。“无意识训练”是指给自己一个英语的环境,有意无意地获取一些信息,比如听英语歌,看几部经典英语原版电影。
高三复习方案 篇11
一、一轮复习的目标
一轮复习就是对高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得梳理与复习,一轮复习的直接目标是解决高考中的基础题。其指导思想是全面(知识复习要到边到沿)、扎实(熟练记忆,准确理解)、系统(即系统整理知识,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灵活(基本题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熟练应用,熟能生巧)。
二、把握住高考的方向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高考命题人的重要标准)。
在考试标准中,明确说明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高考所要考查的基本知识点及其要求层次,要考查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题型比例,甚至对题目的能力要求都有说明。教师只有熟悉考试标准,复习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措施:每周大集备时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研究高考要求与命题方向;每天通过小集备研讨本节课应如何围绕《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设计课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为了缩小我们与高考命题人对高考标准认识的差异,就要熟悉和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掌握高考试题的结构与特征,明确哪些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已经出现,那些还从未涉及过,哪些知识点常考常新,逐一排查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措施:每人一本2x年的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讲每一部分时先把本年的高考试题做一遍;同时把新课标地区的高考试题(共10套)每周做一或两套。
三、对两类课型的要求:
Ⅰ、复习课
复习课,是高三数学复习的主要的课型。在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把握好复习的关键,明确每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达到的目标,讲什么,如何讲。
(一)复习基础知识,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1)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虽然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但往往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知识间没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这样就会限制学生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的提取,导致已有的知识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使其构建起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认知体系,从而在解题活动中才能迅速激活有关的数学知识。
(2)注重概念本质,发展数学思维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我们要特别重视数学概念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概念本质。“磨刀不误砍柴工”,要重视概念的复习,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例题讲解
(1)例题讲解前,让学生阅读教材,并预习完成复习资料上的基础训练题,从而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弄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带着问题听课,为听好课作好保证。同时教师课前要对学生的资料或学案进行批阅,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讲解中,尽量让学生陈述或板演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表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可以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3)精心讲解,突出解法的发现。即思路是如何打通的,解法是如何发现的。让学生明确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处理方法,明确解题的各个环节,熟悉各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识别与转换,并恰当选用合理简洁的算理和算法。
(4)运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形结合,多用图形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画图用图的意识;有时可努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知识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三)注意问题: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
课本中的知识是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探索获得的成果,是知识的精华。教材中的例题,大都经过严格地精编,基础又典型,是我们提高复习效率的良好载体。我们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如片面追求难题、搞综合提高。事实上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多的试题是课本上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得来的。
2、利用变式教学,培养数学能力。
通过“变式训练”,将问题不断归类、变式,逐步深化,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完善认知结构的一个极好机会。
3、多小结。小结并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把单元、章节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出现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有机联系起来,使其真正形成一条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线。
4、多概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压缩、简化,使知识易于记忆。比如总结一些口决,可以方便了学生记忆,同时又提高学生复习数学的兴趣。
5、多类比,多联系。有比较才有鉴别。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复习课是夯实学生基础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对每一个概念,定理,公式,性质,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每一道习题都要真正让学生吃透搞清。习题的选取与讲解切不可只针对巧题,难题,我们能“讲得出有滋有味”的题,而应从“不起眼”的题抓起,从学生“最需要”的题讲起。
7、“要想多得分,就得少失分”,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要找出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补上学生的知识漏洞,层层分解,循序渐进,不断强化。
8、尖子生的培养要“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课堂教学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既可以营造整体学生的学习氛围,又能培养出更优的尖子生。
Ⅱ、讲评课
每个单元或专题结束后都要进行单元检测,检测题的设计要求覆盖面要广,尽量涉及到各个知识点。可以前挂,但不要后连。对于讲评,逐题讲解不可取,既耽误优等生,又浪费精力,也不能起到讲评课突出重点、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我们要求是分类讲评,即可按题目类型或错误原因等来进行分类。
注意问题:
1、课前的准备
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做好测试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选择题,每一小题的错误率是多少,哪些学生的错误较多,而对于主观性题目,分别统计出每一小题的得分量,然后再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以便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一般说来,统计中错误最多的应是试卷评讲的重点,我们要对典型错例进行分析、评讲。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可以“点到即止”,有些则要“仔细分析”。
3、一些试题有多种解法,对于这类题,应通过讲评予以展示不同的解法。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上讲台说出自己正确的解法,让其体验“小老师”的成功感,既能激发“尖子生”探索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了要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外,教师自身还应寻找多种解法。不能简单地罗列解法,而是重在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总结其不同的特点,从中揭示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4、要注重讲评课上对学生的应试指导与学法指导。
5、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进行不同班级差别分析,落实到每一个问题上面,学习借鉴正答率的班级是如何讲解的。
6、做好讲评后的后续工作
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适当换上“新衣”,是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常用途径,将试卷上的某些试题改造后留下给学生再思考,可进一步扩大讲评的效果,为此我们由张艳丽老师具体负责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在每次编制大练习题时都适当加入以前的错题,以起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四、落实一轮复习效果的保证措施
Ⅰ、教师方面:
1、强化合作意识。
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加强集备,坚持做到“四定”、“五备”、“四统一”。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五备”: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
“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
2、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充发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教师多听课,多请教;发挥年轻教师的干劲,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思维敏捷、思路灵活的优势,号召老教师也要多听课,多学习。做到有空就听,每听必评,每评必细。不光要说优点,更要说出本节课的不足,以待改进。
Ⅱ、学生方面:
1、对边缘生的帮扶
成立偏科生小组,定期交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选定偏科生和小组长,让他们的作业单独收交,特别关注他们的答题习惯和思维误区,每周至少一次面批面改。让学生学会解题是目的,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比如从110到120分),帮助学生制定措施,找出症结所在。
2、学科反馈
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需要;在作业批改时通过写批语等形式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提问、让学生举手、学生板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必要时可以配合年级进行问卷调查。
3、教学措施
(1)学案采用“两次收交”的方式:第一次是看学生预习情况;第二次收交是了解学生课堂听课及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改错本定期检查,以督促学生对平时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对于改错本上再出现的错误要面批,保证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
(3)大练习后实行“满分卷”方式。让学生把大练习作错的题目在附页上更正后,与原来的试卷一并上交,督促大练习的效果落到实处。
(4)学案、大练习题实行签名负责制。本着谁出题谁负责的原则,每次出题要先做一遍,保证少出或不出错误,也便于控制题目的难度,做到有的放失。
五、对学生学法的要求
在数学学习方面要求学生做好如下几点:
1、树立超前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不同于学新课,它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精练、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复习时最好走在老师的前头,对知识的整理,例、习题的解答以及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的总结都尽量提前完成,然后再根据老师的讲解,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及时弥补和加强。
2、上课专心听讲,课后科学复习
听要抓住重点和关键,简要的记好听课笔记(记那些原来不懂或有疑惑的问题),切记只听不记或只记不听,每天做数学作业之前,均应先复习当天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这不但巩固了当天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发现学习中的盲点,以便及时解决。对每一组题,做完后都要认真的总结、反思,克服不复习讲课内容,只忙于做作业和做后不思考的不良习惯。
3、认真对待错题,做好二次过关和满分卷
对每次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解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人都有思维定势,原来的错误纠正的不彻底,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出现错误后,及时纠正,并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知识理解的错误,计算错误,方法选择上的错误,还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从而积累考试经验,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
4、重视“通性通法”
“通法”是指那些带规律性,适用性广的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高考试题中的大多数问题使用的方法都是高中教材中强调的重要方法。
5、提高解题速度及准确性
高考是120分钟做160分钟的题,所以,高考竞争从某些意义上讲就是时间的竞争。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努力提高解题速度及准确性,不仅要熟练、准确,而且要简捷、迅速,防止只快不准和只准不快。在做题解答时,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可罗索重复,更不要画蛇添足,即要写明“得分点”。同时,帮助学生总结答题技巧,进行限时训练,都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速度的方法。
6、解完数学题后,让学生主动思考:
(1)该问题在求解过程中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这些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感到熟悉吗?
(2)题目的条件我用完了吗?在求解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3)该问题还有没有较为简捷地求解途径,如何实施它?
(4)通过该问题的求解我得到了什么?我有什么感悟?
(5)该问题能进行推广吗?在复习过程中,如果能多问几个为什么,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我们运算简捷、推理机敏,也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总之,在高三的数学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让学生参与,多与学生交流,努力营造合谐的师生关系,同时狠抓基础,死抓落实。给学生留出自主时间。并继续发扬我们数学组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夺取高三复习的最终胜利。
高三复习方案 篇12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二轮冲刺前,应静下心来对照考纲逐一阅读课本,落实考点,不要有遗漏,尤其对名词、概念、原理等要认真阅读,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兵来将挡,以不变应万变。
查漏补缺,清理盲点。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自己记不住、搞不准的知识,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及时解决复习中面临的疑问,争取不再存在知识上的`盲点。
演练高考真题。演练高考真题时最好不要去看答案,而应该自己想出或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再和给出的参考答案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注意两个答案的区别。要明白命题人给出那样的答案思路在哪里,自己当时做题的思路在哪里。然后再找出思路差异的原因,必要时让老师帮助分析。
注意总结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进一步理解知识;如果是审题不严密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从而应对万变的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多管齐下、学生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高三复习方案 篇13
内容提要:在高三复习中,教师通过清楚生物图形的特点,主要运用多对比、多引导、适当变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结合运用边讲边绘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设问读图法、填空法、以图析文及以图析图法、纠错法、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使其领悟生物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发展其思维能力,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培养学生分析生物图形的能力。
关键词:高三复习 图形教学 分析图形的能力
高考题中,有关图形的分析和作答的题目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此容易失分。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主要与其观察、思维、运用知识能力有关。高三复习怎样进行图形教学,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呢?我认为可围绕以下三大方面展开图形教学。
一.清楚生物图形的特点,这对教学有着指导的作用。
生物图形采用符号和注记,不仅能把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储存和浓缩了大量的信息。图形往往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唤起学习动机。这些是文字描述无法比拟的。
二.主要教学方式。
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由具体转化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由于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趋向性、序列性、灵活性和差异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图形的感受、储存和处理,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采用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知识、分析图形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教学方式:
1.多对比。这里的对比是指图与图的对比,图与文字知识的对比。对于出现两个以上图形的题目,学生普遍感到解题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找到分析的切入点及难以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复习时把图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找到分析图形的切入点及培养串联知识的能力。如把“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与“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对比复习,并设计相关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葡萄糖“切入”,把两个不同主干联系起来,进而串联两者的区别,充分挖掘简约图形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把文字知识用图形的方式反映出来。通过图图对比,图文、文图的互换,不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图形的特点、规律及图形与文字的联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由此得到良好培养。通过对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只从概念上理解,学生印象不深。配以对比强烈、差异明显的图形,学生在脑海中深深“印”下了两者发生时期和具体变化的不同。“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染色体结构变异与交叉互换”等可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
2.多引导。对于复杂的图形,学生很难发现当中主要信息,教学时应多引导。如“碳循环”图,既有无机环境,又有生物群落;既有光合作用,又有细胞呼吸;既有自然界,又有人类活动。学生目不暇接,不得要领。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为什么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循环形式?图中箭头的含义?生物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假如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参与,循环是否能进行?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联系?层层启发,步步诱导,有利于知识的“零存整取”,把死图读活,使学生的知识点不断流动、延伸,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从静态转化到动态,把复杂的表象转化为便于理解、记忆的内容。
3.适当变式,使单一的图形综合化。心理学认为“运用变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1】。学生在分析图形时,有时会把各种符号视作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的图形语言,这样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同时,应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加以引申、变式,以利于开拓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其思维灵活性。以“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图为例。在多数学生看来,该图只是表示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而已。如何把这单一的图形转化为有机联系的综合体呢?可设置以下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图中的含氮碱基分别是A、G 、C、T,该脱氧核苷酸的正确读法依次是什么?假如图中的脱氧核糖被核糖取代,其他碱基有何变化?从以上方面你能看出DNA和RNA化学组成的不同在哪里?由此可见,组成核酸的碱基和核苷酸分别有几种?通过对图形的引申和变式,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具体教学方法。
1.边讲边绘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进行图形教学,大多会出现这些情况:整个图形一起出现,图面繁多,不能突出教师在某一时间所教的内容,学生观察的对象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的“点”上;学生往往只看、听,往往不绘图;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痛苦:思维跟不上多媒体播映的速度。教师边讲边绘,教学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的思维与教学内容高度同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学得容易,兴趣自然就高;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绘,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强化知觉效果及提高记忆效率。由于绘图过程的动态性不强,同时黑板的空间有限,往往难把多个生物学过程一起呈现,所以在小结时可利用多媒体把生物学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呈现。这样,“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2】,既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又可使学生对生物学过程的整体性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复杂的图形,可只手绘反映其主要特点的简图,然后配以对媒体图形进行教学。
2.设问读图法,即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联系、有启发的问题来分析图形。该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提示、互补和深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图形的关键信息和隐藏信息,学会找到分析图形的'切入点。该法适用于分析反映概念、成因、原理、规律的图形的教学。
3.填空法,教师可有意画出不完整的图让学生补充,有的只写文字不标箭头,有的只标箭头不写文字,学生完成填图补图的训练。该法把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以图形的方式反映出来,使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不同生物结构、生物学现象的关系,而且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免疫调节”等内容的复习。
4.以图析图法。该法主要用于解题。一些题目在分析时只用文字表达显得?嗦难懂,这时可运用以图析图的方法。如对下图的分析:
有些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没注意纵坐标的含义,认为b—c段代表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d—e段代表末期。为避免学生误解,教师可先指出b—c段代表一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分子即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d—e段代表一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5.纠错法,即要求学生“抓出”图形的错误之处。其优点在于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对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及正确记忆,培养其观察细致、分析全面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6.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分析图形,原因之一是不能把图形及所含信息与已学知识相联系。“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过程。”【3】复习时,利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把已学知识重新组织,使之系统化。为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还需通过练习等方式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终使学生在分析图形时,特别是流程图时,能把图形放入一定的知识联系中去检索,有效提取图中所含信息并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
总之,在高三复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使其领悟生物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发展其思维能力,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1】、【2】、【3】均来自陈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20xx年8月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分别来自第84页、第254页、第268页。
高三复习方案 篇14
一、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数学题很多源于课本,因此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注重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演变训练,将课本内容延伸、提高。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并且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养成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
二、不依靠题海取胜,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由于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要避免题海战术,教学要精心备课,选择典型例题,使学生少走弯路。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题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应足够重视,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要特别重视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三、分层辅导,强化训练
1.对于优生(90分以上),我们组建了培优班,由6个文科班中的数学前40-50名同学组成,培优的目的主要是能使这些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数学成绩稳定在115分左右,部分学生能超过125分。培优是对重点知识内容深化,是使他们既能熟练掌握,又能灵活应用,并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化、固化。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应试技巧。
2.对于中等生(65-90分,比例较大),我们组建了两个提高班。主要针对中上等学生和只有数学单科较弱的.中等学生群体,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改变数学拖后腿的现象。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我们十分的重视。提高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养,以强化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为主,讲解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的基础题得分技巧。对重点、难点、疑点、误点、弱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
3.对于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主要集中在2,5,6班,数学成绩在30分以下),我们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以课本为主,强化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加以理解,要求记忆、默写,并会简单应用。6个文科班中,有的班级(3、4班),每天晚修或下午自习课,抽出半小时的时间专门学数学,数学课代表或数学老师组织学生默写数学公式、法则,或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有的班级在课室专门搞了“数学角”,每天提供数学公式,概念及解题技巧,强迫学生学数学。几个周下来,很有收获。
除此之外,我们每周有周测,出两套难度不同的试卷(A、B卷),对于数学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是一套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测试卷(A卷),80分为满分,48分合格,效果非常好,这部分学生学数学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按照教育局最新方案,我们告诉数学差的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只要达40—50分,那么总成绩一定可以达专B线的(若是高职,必是专A),用以提高每个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四、总体复习安排:
月14日-2月上旬,完成第一轮复习,按章节系统复习,以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为目标。我们以《全品高考数学复习方案》为主要复习资料,其最大特点就是“听课手册+活页的作业手册”,非常适合学生练习和测验。另外,我们普通班老师还用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xx高考备考指南数学(文科)系统复习用书”,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学生普遍感觉这本书的题目比较温和,基础性强,而不是面目可憎,无从下手。
2.每周一考: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是我们文科数学周考时间,以主干知识为重点,注重选、填题的训练,特别是速度和解题技巧。因此,每次测试题目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月中下旬-3月中旬(广一模之前),把复习过的知识重新“回炉”进行全面、滚动复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对小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的强化。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
月上旬-高考,最后综合训练,穿插专题、专项复习,查漏补缺、纠错,高考全真模拟,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发放一份我们备课组自己编写的“高考数学知识点考前再回顾”。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这一轮复习以仿真卷为主,一定要注意试卷的仿真性,把握好试卷的难度和梯度,掌握考试时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不断总结考试经验与考试技能,真正高考时不慌神,沉着冷静,创造性地考出高水平。
高三复习方案 篇15
1.注重解题思路突破两大热考题型
实验题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实验题不仅分值比例大,而且呈现形式愈加灵活多样,且常作为高考理科综合卷的压轴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实验过程的科学设计及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等高层次能力。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该类试题取材广泛,考查内容丰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在二轮复习中进行适当演练,熟悉此类试题是不可缺少的,下面通过实例加以分析。
典例1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
材料用具: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若干,琼脂块若干,量角器及胚芽鞘培养所需的容器,清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预期结果:
解析本题是验证性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因变量是胚芽鞘弯曲的角度,在实验设计中应将无关变量控制成相同,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答案:第一步:将琼脂块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和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第二步:将含有不同浓度吲哚乙酸的琼脂切成小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顶端的一侧第三步:放在适宜的相同条件下,生长一段时间后,记录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的角度预期结果:在较低浓度时,随着吲哚乙酸浓度升高,胚芽鞘弯曲角度增大;超过一定浓度后,随着吲哚乙酸浓度升高,胚芽鞘弯曲角度减小,甚至向相反方向弯曲
解题思路分析:首先要区分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然后要弄清实验原理,找出各种变量(特别是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取手段,注意体现对照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选取实验材料,梳理实验步骤(一般分三步,一是取材编号,二是处理对照,三是观察记录)。在结果预测上,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假设既定,那么结果的预测应是与实验的假设相一致;如果是探究性实验,那么就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而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都必须作出预测和分析。
上一篇:农民工欠薪处理方案精彩3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