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关于大力整治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工作方案

云海 分享 时间:

某市加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整治突出问题,提升执法效能,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某某市大力整治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某某市关于大力整治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某某市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大力整治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提升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

3.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杜绝运动式执法、逐利执法等不规范执法现象。

4.优化执法方式,强化科技赋能,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

5.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某某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某某市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突出问题

1.运动式执法问题:日常检查执法过程中,存在日常检查松、专项行动紧的现象,短期内成效明显,但无法长期持续。部分执法人员在专项行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而在日常检查中则相对懈怠。

2.执法不规范问题: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制服与便服混穿、未穿制式皮鞋、着常服未系领带等着装不规范情形。同时,执法案件中检查记录、询问笔录、处罚决定书等文书制作简单,证据收集不充分,对违法事实描述不全面。

3.法制审核把关不严问题:部分法制审核人员未充分发挥案件审核质量把关的作用,且存在法律法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的问题。开展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案件,仅依据告知前的案件审查作为法制审核意见,缺乏全面性和严谨性。

4.业务管理部门支持执法部门力度不够问题:业务管理部门在支持执法部门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执法部门在事实认定等方面存在困难。

5.执法全过程记录落实不到位问题: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未能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要求,仅以现场检查记录、现场调查笔录、现场拍摄照片作为执法全过程记录,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原因分析

1.执法理念滞后:部分执法人员受传统执法理念影响,缺乏创新思维和主动服务意识,导致执法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2.执法能力不足:部分执法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实战经验,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深,执法技能和水平有待提高。

3.监管机制不完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存在监管盲区,导致部分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4.执法保障不足:执法装备和辅助设备不足,执法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执法效率和精准度。

三、整治措施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1.强化政治能力建设:坚持党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行政执法单位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行政执法人员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政执法队伍。

2.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全员轮训,每年对每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同时,邀请技术专家对一线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培训,推动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精准化、便捷化。

3.强化执法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符合执法要求的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暂扣、收回或者注销其行政执法证件。同时,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建设,确保执法公正、廉洁。

(二)完善执法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执法制度: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制度,明确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要求。同时,建立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优化执法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实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同时,加强非现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构建多平台联动、预警、提醒等机制,推动执法方式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3.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建立线索智能推送平台、案件内部审批系统、"环保码"智慧执法监管平台和移动APP后端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信息化系统,提高执法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同时,推广使用无人机、PID和红外热成像仪等新装备,提升执法精准度和效率。

(三)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1.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对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同时,加强执法稽查和案卷评查工作,对执法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确保执法合法、公正、规范。

2.推行柔性执法: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深入推行柔性执法"五张清单"制度,依法免除、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案件。同时,加强执法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公安、检察和审判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同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依法移送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线索。

(四)加强执法保障

1.加大执法投入:加大对生态环境执法的投入力度,加强执法装备和辅助设备的配备和更新升级,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动执法工作智能化、精准化。

2.加强执法宣传: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加强执法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执法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加强执法考核: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考核机制,对执法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估。同时,加强执法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建设,激励执法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5年4月)

成立某某市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分工。同时,召开动员大会,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动员。

(二)自查自纠阶段(2025年5月至6月)

各生态环境执法机构按照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对自身的执法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同时,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集中整治阶段(2025年7月至9月)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和工作指导,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总结评估阶段(2025年10月至11月)

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分析整治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将整治工作总结报告领导小组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某某市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整治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加强责任落实

各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监督检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要加强执法稽查和案卷评查工作,确保执法合法、公正、规范。

(四)加强宣传引导

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加强执法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执法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大力整治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是某某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整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加强总结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制,推动某某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38 4522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