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精选12篇)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价值观,如何有效实施?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根据相关文件通知,统筹推进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校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
(二)具体目标
1.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3.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根据我校确定的“道德铸魂、规范奠基、文化提升、体艺增色”的育人策略,开发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部署,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实施范围
从20xx年11月起,我校各部门、各处室、各学科按照“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全员覆盖,各部门配合,所有学科参与,逐步推进。
四、领导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一一组织学习、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X月一一XX月)。组织学习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出台《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方案》;启动开展第一次思政课建设专题研讨活动。
第二阶段一一组织实施、建设阶段(20xx年X月一一X月)。政教处、各学科制定实施方案,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建设、专项教研教改项目立项等系列活动,阶段性成果随时整理存档,集中力量开展落实。
第三阶段一一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xx年X月一一X月)。总结并凝练前期思政教育教改过程中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表彰奖励优秀成果。
六、实施办法
(一)统思想,提高认识
各处室、各学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思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保长期有效开展。
(二)保障规定课时
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开足道德与法治课和思政课课时,确保每周2-5课时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至少1课时。要将课时严格执行在课表安排中,不得随意挤占德育课时。不得随意占用、挪用或者变相压缩道德与法治课和思政课课时,提前结束课程。
(三)落实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学在依据课程标准、使用好教材的同时,要主动适应课改的要求,着眼于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计划地对思想政治四个模块进行授课,探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同时要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和理论创新成果,将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引进课堂,密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挖掘和整合文本、音像、时政材料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确保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鲜活、有吸引力,学生易学、爱学。
(四)积极实施各学科的思政浸入
各学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学校将开展课程思政浸入方面的专题优质课、示范课比赛,进一步强化对各学科思政教育浸入内容的教学评估,使思政教育浸入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
(五)加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要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配齐师资力量,选拔素质高、个人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按照“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逐步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六)重点开发实施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校本教材学校要以促进学生的思政教育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程,丰富我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德育校本课程包括爱国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校爱家乡教育、安全教育等。学校要认真组织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主要以国旗下的讲话、道德与法治课、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专题教育活动等为主。
(七)重视仪式感教育。
利用重要的仪式和重大的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真正让我们的思政课能够深入学生心里。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工作领导
成立由校长、书记为组长的课程思政教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作为具体责任人,由教务处牵头,协同各部门具体负责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改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改工作。
(二)落实经费支持
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培训,对在思政示范课和竞赛课、校本课程开发中、专项课题建设中的典型提供奖励资金。
(三)提升工作水平
举办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水平。通过校内示范讲、校外交流,形成带动效应。
八、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
2、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课堂。
二、教育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
在能力目标上,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学生现状分析
经过三个星期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生活》比较感兴趣。虽然高二(3)班、高二(4)班的学生底子差一些,但上起课来并没有特别大的困难。高二(1)班、高二(2)班的上课较为轻松,课堂气氛融洽、和谐,不足的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四、教学措施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现状,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㈠认真上好每一课,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文化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㈡继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政治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㈢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阅读有关文化学方面的著作,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使教材上枯燥、乏味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㈣通过网络、教学杂志等媒介,多方收集文化生活的趣味案例,并运用课堂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㈤加强普通话和教学语言艺术的训练,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9周,共计36课时,教授新课21课时,综合探究4课时,校对试卷4课时,复习课3课时。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3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xx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徽文化与徽派建筑”方面研究优势,组织开展徽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x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xx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4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有关部署,本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采取个人分散考察与小组集体考察两种形式进行。
本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进行调查,切实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服装产品与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能力。
1、选题要切合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考察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保证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必要的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切实做到安全第一,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提交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为依据,以提交报告的质量为标准。基本要求:
1、个人分散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本科生假期返校后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考察报告;专科生递交1篇不少于2000字的考察报告。
2、小组集体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察,上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小组考察报告。
3、成绩评定
考试课:百分制
4、报告要求:报告内容观点正确,文献资料丰富可靠,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考察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5、考察材料存档
思政部对上交的考察材料在成绩评定后,分类整理存档,特别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
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考察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江西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对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以小组为单位向指导老师上交集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组织者、参加者、可行措施、有利条件等),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集体活动。
2、实践报告上交时一并上交集体合作的有力证明(集体实践活动的标志性照片、车票、门票等),证明实践报告是集体合作成果。
1、思政部在职全体教师参加,由担任“概论”课老师负责学生动员与活动布置。
2、每个老师负责所任课教学班学生的社会实践考察指导。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指导教师对所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分数。并从其负责指导和批改的实践报告中按2%的比例推荐、参与优秀实践报告评奖。
1、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到新农村生产基地参观,并进行“三农”问题调查。
3、某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
4、某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等)生产经营状况调查。
5、某地(乡、县、市)服装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6、校园文化培育与大学生的参与情况的调查
7、平安校园与大学生日常规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大学生寝室活动状况的调查。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学农”活动。
10、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
11、我院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调查。
12、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党课培训情况的调查。
13、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状况调查。
14、某地(乡、县、市)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的调查。
15、某地(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流行款式变化的调查。
16、某地(乡、县、市)服饰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的调查。
17、某地(区、乡、镇、村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状况调查。
18、某地(乡或镇、村)农民劳务输出状况调查。
19、某社区居民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20、某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5
一、高一政治教学基本状况
第一,教学任务重、高一思想政治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政策及其在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建设成就,肩负着帮忙学生”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潜力,在党的政策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的重任、高一教材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原理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联系的基本知识点较多;与法律,哲学,政治学紧密联系的知识点也很多。
第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由于中考所占分数比例很小,在初中阶段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学生上高中后,既不重视,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门课,学科基础知识薄弱。
第三、学科地位低下、如果不是高考还考这门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政治不合格,学生拿不到毕业证的话,这门学科可能被冲击,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高一政治教学主要措施
(一)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阶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及时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他们构成正确的学科观和学习观,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妨碍青年学生构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给学生造成终身危害、因此,高一政治教师,务必树立强烈的职责心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排除各种障碍,用心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
1、因势利导,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
2、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简单,愉快的.教学氛围
3、疏通思想政治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潜力,激发学习兴趣
4、结合社会热点重点焦点问题,当地经济建设成就,学生生活,巧设疑问,引发争辩。
(二)把教给学生探明事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具体到高一阶段,务必教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原理和方法,观察,思考,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并以此指导,规范个人的经济行为,构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务必深入研究帮忙学生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理,认识规律,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得,深深认识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智慧课、
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认识事物的地位和职能
掌握决定是非的正确标准
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用心因素和消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三)把握好教学的”度”
1、循序渐进,宏观上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梯度
2、劳逸结合,调配好学生精力聚散松紧的张弛度
3、因材施教,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
三、高一政治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教材,共四个单元,十一课,22个课时,第一单元是基础,加强学习,用8个课时讲完,剩余的16个课时,一节一个课时,保证按时按量,以高质量完成。
尖子生培养:
除正常的教学进度外,给他们加一套资料,他们的作业全收全改。每次考试后,找他们谈话,分析成绩,找出不足。考出信心,学出成绩,构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市统考中持续绝对的优势。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6
(一)坚定信仰,加强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指导建设。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分工细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工作制度、思政课堂评价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
优化机构,形成合力。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以思政辅导员为支撑的全校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评价,完善体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课双日志制度,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思政课考评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集体、作为、荣誉等十六个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恪守诚信规范,倾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铸魂强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青老结对,促进成长。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一科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承包制”,学校领导问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名师引领,加快成长。建成吴建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栖霞区思政课名师王英姿来校支教,传授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录播教室优势、北京四中网校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政课案例库、备课资料库。在名师带动和影响下,思政教研风气浓厚,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体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推进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学校领导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课堂观评课活动。
(三)抓好阵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课堂,创新教学。以“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为基础目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精编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微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网络备课等教研活动,思政课课堂质量显著提高,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联盟互助,资源共享。一中教育集团及教育联盟通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演讲赛、“班会观摩课”、“德育沙龙”、“绿色课堂”岗位大练兵、送教到校、名师交流等活动,从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了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资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堂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教室,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丰富载体,打好学生思想政治底色
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四有好老师”演讲、学生评教和“耕牛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有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评选等,促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各类“星级学生”、“五四红旗班、红旗手”“爱心奖”“优秀班团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精细管理,培养习惯。立足立德树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责任、诚信、乐学、合作为主要内容,形成培养“文明、学习、卫生、安全、生活、体艺”六大习惯,实现“文明、健康、好学、有为”育人目标的“六三三三四”德育模式。利用规矩教育月、学生文明督查组的检查督导、问题清单剖析和反馈等形式,及时矫正了学生不良行为。多种形式的宣讲讨论、每周的年级例会、“做懂规矩,守纪律的合格一中学生”等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促进了全校师生规矩意识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主题活动,筑牢底色。通过开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进课堂、“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信仰根植我心”主题教育宣讲、“四爱三有”“崇尚英雄”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学堂”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视频观看、“五四”青春诗会、“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第一课”以及一中讲堂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精神底色。
精品社团,丰富德育。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3个,国旗班、清华筑梦游学团、中科院盐湖之星实践团等已成为精品社团。“启迪之星·助梦游学”活动中,学生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参访京东、商汤科技、青橙创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赴国家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所研究基地实地参观、亲历实验,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追求更高梦想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创新方式,网络助力。开辟校园党建、团建和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开展网上德育主题教育,使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新阵地。
1.可供教师学习和选择的先进典型思政资源比较少;教学考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率不够高,对思政实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2.随着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育人要求,书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服务,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思政课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是思政课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5.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课程建设,丰富德育载体,促进学校各项活动与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内容重构、德育课堂重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一中讲堂、学生社团、体育、艺术类课程,努力实现德育课程体系化。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建强“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与安排,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确保我校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为我校三十周年校庆献礼。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高二政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会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主要完成政治常识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特别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岳阳县一中09届高二文科共7个班,这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班级之间和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学生学习方法较为陈旧,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课堂争取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
2、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强化培优工作,尤其是课堂培优。
4、注重平时的练习和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每次测试试卷的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5、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6、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8
[摘要]高校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如何建设课程思政?如何使课程思政发挥实效?如何解决课程思政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思政课程
[作者简介]周青军(1980—),男,吉林公主岭人,博士,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研究。
导言:
“立德树人”是当今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有过多次精彩论述,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1]。立德树人的重点在于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思想品德的塑造。
目前,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保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技能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主要体现出树人与育才的特征要求[2]。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广泛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但是,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化。本文主要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任务、目标、功能上,都离不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思政课程主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达到立德和育人目的;课程思政主要通过在学习各种专业课程和实际技能的过程中,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对学生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实现树人与育才目的。课程思政不是孤立存在,更不是无中生有,它必须有思政课程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有力补充和实践检验,所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必须有机结合,要做到两方面功能的互相依托,做到立德树人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最大误区是过多地把关注点放在思政,而忽略了所教课程本身。要尊重课程建设规律,课程思政所依附的主体必须是一门优质的精品课程。所以课程本身的内涵建设是核心,应该坚持课程的性质不变、本位不变。如果课程水平较低,或者本身就是水课,这样的课程自身就无法达到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教师要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引领涤荡学生心灵,激励学生立鸿鹄志、做追梦人。让学生在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伦理等。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说教课,更不是对思政课程的简单替代。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每一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课程思政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讲解思政教育内容。课程思政既不能“赶时髦”,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粗暴地把思政课的内容移植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不等同于说教,不能让学生感到唐突和过于刻意。思政元素是真情流露,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课程思政最终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课程思政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做保障。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成长成才,更要德才兼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动态,从学生发展需求、专业问题、社会热点等角度引入思政内容。同时教师本人要身正示范,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身边学生。教师自身品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就是最好的思政元素。相反,如果教师自身三观不正,不可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中,课程思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思政元素跟上时代步伐,要把国家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等及时传递给学生。用最新发生的事件为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发言讨论,使其在课堂讨论中加深对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把一些典型经验与感人事迹变成教学中的“活教材”,把爱国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高校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创新育人方式,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首先高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教学理念等方面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教学,不但要在课上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思政元素,更要重视课下、校内、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最后,高校的各个部门也要做好协同育人工作,将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理念灌输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新格局,形成教育合力。通過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9
12月29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在家校领导李恭进、刘潜、曾泽鑫、陈亮、黄瑞忠、叶军明、肖树辉、张小康等出席会议。党委书记李恭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0年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开创了新局面,为培育德技双馨良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会议全面总结了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围绕思政教育特色、思政工作格局和思政教育路子等方面归纳了我校思政工作成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就下一步工作打算提出了建议。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志平就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新华汇报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梳理了经验启示,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校党委书记李恭进听取汇报后作了讲话。李恭进指出,2020年,在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李恭进要求,要以五项工程建设为抓手,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得更加扎实。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同时建立起统战、宣传、纪委信息员队伍,强化责任担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阵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对思政自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进行全面审查,做到全面汇总无遗漏、信息准确无误差。三是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实现阵地育人功效。
李恭进强调,要以传承红医精神为基本内涵,把红医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育人全过程,让思政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并结合抗疫和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贯穿在教育与生活中,赋予时代特色,形成良好的赣医风尚。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抓手、有载体,真正落细落小到实处,使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学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会人员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奋力谱写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两办、党群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下属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10
为促进我校思政课发展,切实提升我校教师思政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经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在我校在职党员教师中开展“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活动,现将具体的活动安排如下: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时间: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阶段(x月x–x月x日)校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研究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并将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安排表上报教科局党委。
第二阶段:公开展示阶段(x月x—x月x)学校在职党员按照“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活动安排表上的时间进行公开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阶段(x月x日)召开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对这次“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活动进行总结。
地点:1号楼多媒体教室
1、党支部书记要带头讲一节思政课,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每一名党员都按照教科局党委的要求精神,每人选定一个学科常态课,严格遵循学科课程开始要求和教材体系,根据学生学情在充分体现“四个关注”的基础上精心备课,认真讲课.
3、学校分管教学、教研的领导要参与指导备课、磨课、等各个环节,确保思政课的质量。(学校对于优质思政课要全程摄像并存档)
4、活动结束后,党支部要组织讲课的党员教师总结经验,明确得失。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1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____在党的__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____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加强学院思政课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__年本)》、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____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二)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____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
(三)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四)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
(五)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用于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形成“大思政课”格局。
(六)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教师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高主渠道教学质量
1、加强以____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开足开齐思政课,形成必修课为主线、选修课为补充、有序衔接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____思想以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通过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撰写实践报告、论文等方式,完善学生思政课学习评价。
2、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坚持用____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新时代伟大实践,充分挖掘承德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各门思政课。
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运用案例材料,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学实效。积极探索“36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三个课堂”“六种场合”,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系部评价、督导评价组成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过程性评价,用好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考核的重要指标和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聘请思政课退休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5、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同向。一是建立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协同联动机制,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安排相关思政教师到系部,对专业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本地的课程思政资源,融入到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用本地资源、身边事教育学生。各学科在集体备课中,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探讨融入课堂的路径,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二是设立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培育一批示范性强、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成果。凝练课程思政元素,组织编写《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思政元素手册》《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集》等。按照学校及院系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开展课程思政线上优秀教学资源建设,选树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示范团队。各系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所长,凝练课程思政育人特色。
6、深入实施“思政金课研磨打造工程”。一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研磨备课。两校区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每人至少打磨能够代表本人当前最高水平、最大吸引力的精彩课程(不少于一学时)。各教研室和思政联系校领导指导教师认真撰写教案、教学设计,精心制作配套PPT等教学资料,通过课堂试讲、示范课展演、集体备课等活动进行交流展示,不断加以完善,精益求精。二是组织校级磨课练兵。两校区各教研室根据研磨备课情况,择优推选优秀专职思政教师参加校级磨课练兵。学校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校外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等组成导师团,对报送的教师和课程进行遴选,对选出的“准金课”教师给予一对一指导、深入研磨,最终认定一批政治有硬度、思想有高度、理论有深度、历史有厚度、案例有信度、情感有温度,表达有力度的思政金课。录制思政金课视频公开课,丰富精品课程资源,形成示范效应,并推荐相关教师参与市级各类宣讲团、巡讲团活动,为教师提供立体多元的展示舞台,扩大社会影响力。三是进行不定期抽查展示。由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定期从专职思政课教师中随机抽取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对两校区、各教研室磨课成效进行检查。展示题目、内容均由教师自定,重点展示能够体现自身磨课成效的教学内容。确保所有思政课教师全覆盖。
(二)创新开展实践教学
1、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教务处、党群工作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理论社团、学生社区建设、易班教学等纳入教学工作量考核。参照学生专业实训(实习)标准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
2、按照实践教学1学分16学时要求,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按照目标要求,融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项目;组织实施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____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活动。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广泛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理论宣讲、主题读书、科技发明、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要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价,认真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积极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可操作性。
3、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和各级教育部门设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依托塞罕坝机械林场、承德市民族团结展览馆、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与有关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研究和资源开发,协同完成好实践教学任务。
4、大力推进特色思政实践教学项目。一是深入开展“塞罕坝精神进校园”。打造“塞罕坝精神”思政精品示范课,以组歌、组诗、故事讲述等舞台形式呈现一堂“思政大课”,覆盖全部学生;成立“塞罕坝精神研究会”和面向学生的“塞罕坝精神学习会”,通过课题研究、研讨会、社团、二课形式,以理论研讨、学习交流、社团活动、精神宣讲等为载体,弘扬、践行塞罕坝精神。思政课教师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积极推进塞罕坝精神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建设塞罕坝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编写《塞罕坝精神学习读本》,组织塞罕坝精神演讲、征文、微电影、微课、文艺创作、艺术设计等系列活动,发布塞罕坝精神研究及践行的相关课题,开展塞罕坝精神相关的劳动实践课。二是探访承德本地、河北省内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搜集照片、视频、故事等思政课素材,把学生身边的故事讲给学生,引发共鸣,达到思想引领的作用。利用假期安排思政课教师到学生家乡组织当地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挖掘资源,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充实学院思政课资源库。三是利用学院自身资源,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个教研室为主体,打造具有教师自身特色的主题思政实践教学,如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红色影视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利用非遗大师工作室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利用中国精神展厅、党建长廊资源打造中国精神、党史教育实践教学,实现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四是打造日常思政教育品牌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组织专题教育,开展职教学生读党报、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知行大讲堂等活动,组织专题“思政大课”。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将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活动。〔负责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勤处(保卫处)、图书馆〕
5、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抓住网络资源教育主动权。充分利用思政课集体备课平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思政课”公众号、“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公众号”、建好思政课程资源库,依托网络教育阵地,拓宽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开展网络专题调研,动态掌握师生思想状况。加强对网上观点、模糊认识和校园情绪的引导。开设网络思政教育专栏,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运用多媒体平台直播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第一时间向外界提供丰富详实的图文报道,在学校热点事件的新闻宣传上掌握主动权。组建网络思政学习团队和研究团队,与系部合作,开展网络思政课题研究和实践项目,打造一支由思政课教师、教学名师、党政干部组成的网络“领航员”队伍。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科研水平
1、加强教学研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全面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做好教材转化工作,编写好教案,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开展科研,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发挥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优势,积极开展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研究。
2、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同其它院校建立校际协作机制,通过挂职、支教、进修等方式,共同开展教学研讨、共同组织课题研究、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提升教研科研能力。
3、积极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对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进行研究,并申请国家、省、市、校级课题。
4、鼓励思政课教师在思政理论研究学术期刊、学术网站上发表论文。在《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发表论文、评论。
(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1、明确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要求。按照____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修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岗位阵地,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____为核心的____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要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
2、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按照《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积极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加入思政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参与学院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聘请兄弟院校高水平思政教师来校讲座、授课,加强校际之间的联动、交流。
3、强化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为目标,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一是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严格的新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互评制度、集中命题制度等,组织教师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二是实施头雁引领,打造一流团队。聘请全国优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到校或者通过网络会议形式进行示范课、指导教研、科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工作。三是所有教师参加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或课程培训或骨干研修。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一次。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或学习考察活动。专职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每人每4年至少一次。鼓励支持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四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各类思政兴趣小组、社团指导教师,举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读书分享会、主旋律电影赏析交流会等一系列红色活动,带动教师成长。
4、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一是完善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学院教师评价的体系框架内,根据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工作要求,细化评价方案,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实现绩效与考核挂钩。培树思政课教师先进典型,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机制。三是健全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制定实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明确思政系列教师学术成果认定,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围,教学科研成果可以是专著、论文、教学参考资料、调查报告、教书育人经验总结等。四是加大思政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学校荣誉适当向思政教师、辅导员、课程思政优秀人才倾斜,加大思政人才在先进工作者和教学质量奖等相关表彰中的评选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思政人才推荐授予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提高全校对思政人才的认可认同。
四、组织与保障
(一)健全学院党委领导、支持院行政负责实施的领导机制
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组织抓好落实。学院成立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成员:____
(二)建立规范有序、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学院党委书记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带头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委书记、院长长及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的院领导每学期至少听1次思政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学院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作为学院重点课程建设。学院宣传、人事、教务、财务、科研、学工、团委等党政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日常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配齐配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根据课程设置成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____思想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四个教研室,办公用房和教学设备、基本图书资料、国内外主要社科期刊、声像资料、教学课件以及办公设备等,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
(四)强化经费保障
在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常运转各项经费的同时,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确保专款专用。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12
为深入贯彻落实____“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系统构建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创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和全国特殊职业教育思政高地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____思想为指导,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立足面向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办学宗旨,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结合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聚焦立德树人,改革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强化实践育人,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推出一批理论与实践成果、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其中20__年度具体任务包括,省级层面立项4-5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3项思政微课,力争立项1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校级层面立项1个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1个数字思政平台、一批“大思政课”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一批“大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与课程思政研究专项,邀请10名优秀企业家宣讲工匠精神故事。
三、工作举措与任务
(一)推进改革,夯实主渠道教学
1、优化思政课程、教材建设。加强以____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重点围绕____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合我校特色,整理选择性必修课清单,开设选择性必修课1学分。同时加强新形态教材建设,将____在地方工作期间的重大实践、视察地方和学校重要论述融进新形态教材开发中。[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2、开展“思政微课”评比活动。以赛促改,以赛促创,鼓励老师充分挖掘__的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劳模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创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性。建立领导、督导、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配合__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工作,组织校级选拔赛,力争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项及以上。[牵头部门:学工部(团委),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二)创新实践,建设思政大课堂
1、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数字__、美丽__等主题活动,依托我校____思想青年学习社、____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含红色专项赛)等载体,参加省级及以上活动3次(项)。[牵头部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宣传统战部、各教学单位]
2、打造“一系(院)一特色”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三系一院特点和育人目标,深度挖掘院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育人元素,增强其人文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发挥实践教学功能,打造“一系(院)一特色”实践教学基地。重点打造工匠精神、科学精神、信息安全、乡村振兴、体育健康等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与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研究和资源挖掘,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增强教学实效,打造一批“大思政课”特色实践教学基地,邀请10名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进校宣讲工匠精神故事。[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宣传统战部、各教学单位]
(三)集聚资源,搭建思政大平台
1、建设数字思政平台。在我校现有的“课程思政云”网站的基础上,加强集学“习”思想、思政培训、示范课程和资源库四大模块于一体的数字思政平台建设。组织开发一批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讲义供一线教师使用。加强学“习”思想研究,开展线上思政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理论高度。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发优秀思政案例、微课和其它数字资源。[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各教学单位]
2、构建集宣传教育于一体的云平台。加强“__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特教院学工”等微信数字媒体建设,组织开展“大思政课”网络主题教育宣传活动,打造具有浙特教辨识度的思政教育宣传云平台。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利用新生开学季,由校党委书记亲自主讲,组织开展线上线上下“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充分利用好“__经视”“学习强国”等平台,鼓励师生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牵头部门:宣传统战部,配合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学工部(团委)、各教学单位]
(四)多措并举,构建思政大师资
1、建立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库。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兄弟院校党委书记校长、教师名师、专业课骨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担任特聘教授,选聘__工匠、劳动模范等先进代表,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讲解员、志愿者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思政课。同时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建强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大思政教师队伍。[牵头部门:人事处,配合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各教学单位)
2、开展思政名师培育工作。邀请思政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引领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又做好“人师”。开展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思政名师培育、评比活动,校级层面立项1个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设立校级“大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课程思政研究专项,加强思政研究队伍建设与培育。[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五)拓展路径,构建思政大格局
1、实施课程思政“六个一”工程。邀请国内课程思政专家开展专项培训与讲座,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能力。加强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启动“六个一”工程:推出一批理论与实践成果,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省级层面立项4-5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力争立项1个思政精品项目。[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合部门:人事处、各教学单位]
2、开展“三大”常规思政教育活动。以典礼、纪念(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常态化思政教育活动;以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等为载体,组织专题“思政大课”;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开学第一课”等为载体,讲授“思政大课”开展思政教育引导。[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学工部(团委)、各教学单位、后勤管理处]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科研处)统筹,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密切配合,办公室、人事处、宣传统战部、学工部(团委)、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后勤管理处等职能部门配合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领导。教务处(科研处)负责制订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推进措施和组织保障,使各教学单位、各专业或教研室的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牵头部门: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二)加强考核评价
制订“大思政课”建设督查制度,对“大思政课”建设状况进行多维度督导监测。建立多维度的“大思政课”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把“大思政课”建设成效作为教学评价、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等的重要内容,把教师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牵头部门:人事处、纪委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三)出台扶持政策
多部门联动,加大对“大思政课”建设人财物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与教改专项,在大思政队伍建设,思政示范课堂、优秀案例、名师工作室和教学资源库培育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人力、经费、资源等倾斜。[牵头部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各教学单位]
(四)营造良好氛围
全面收集整理“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做法,深入挖掘提炼典型做法和工作模式,拓展宣传渠道,创新传播形式,加强成功经验、优秀案例、各类先进的宣传推广。同时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隐性教育功能。[牵头部门:办公室、宣传统战部,配合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学工部(团委)、各教学单位]
上一篇:学校比学赶超工作方案精选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