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数字贸易【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全球数字贸易【第一篇】

世贸组织20年到底得在何处,失在何处,各个成员都会从切身利益来考察。也就是说,160个世贸成员会得出160个不同的答案。真正有实用价值的评价就是从多边贸易体系的历史进步的角度,寻找最具包容性、互利共赢的发展趋势,使其发扬光大,成为所有国家自觉遵守的共同规则。这可能太理想化了,但相信在各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中,最终会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结果。当前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不是已经给人们带来希望了吗?

世贸之“得”

《世界贸易组织历史与未来》一书在追索世贸组织的渊源时称,“有些人认为世贸组织的诞生是冷战结束带来的‘和平红利’的组成部分”。这一评价并不符合事实。冷战两方之一,华沙条约组织1989年之后确实解体了,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依然如故,冷战心态仍然根深蒂固。冷战至今也没有结束。而导致世贸组织诞生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早在1986年就已经发动。更确切地说“和平红利”是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从而自主采取开放贸易政策、利用贸易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

乌拉圭回合无论从参加方和谈判议题规模看,都是盛况空前的。乌拉圭回合以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只有九十多个,主管范围只限于货物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而今,世贸组织成员已增加到160个,世贸规则已涵盖世界贸易的98%。其职责范围已从单纯的货物贸易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扩及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贸易与发展问题等广泛领域。

从形式上看,世贸组织已经是一个普世公认的国际贸易组织。但它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组织。它是由英美主导的关贸总协定演变过来,沿用了其基本规则。乌拉圭回合谈判实际上也是由美欧加日四方,即所谓“四强”所主导。

成立20年来,世贸组织既有成就,也有缺失。

论成就,它确立了开放、透明、稳定、以规则为基础,又能有效裁处贸易争端的多边贸易制度,基本上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历史潮流,将贸易保护主义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2008-2009年金融危机之前的20年中,全球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验证了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的论断。众多发展中国家自主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开放贸易和外国投资,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年均收入增长仅为%,本世纪初提升为%,新兴经济更高达%,发达国家年均收入增长仅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大幅收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产值总额和贸易总额中首次超过50%。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有很大提高,全球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挑战。

世贸之“失”

论缺失,世贸最大的缺失是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发挥好全球贸易主平台的功能。多哈回合谈判迁延岁月达13年仍无结果,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长此以往,多边贸易制度有被边际化之忧。

多边贸易制度被人遗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发达国家没有做好应对全球经济贸易结构大变革的心理准备,不考虑自身经济结构失衡,没有采取必要的结构调整措施,而是试图通过排他性的自贸区,重新夺回制定全球贸易规则的独断权。众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免遭边际化,也只好争先恐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若遵循世贸组织相关规则,避免排斥第三方,是可以做到与多边贸易体系相辅相成的。但现实情况并非都如此,美国主导TTP谈判就有明显的排他性。在高度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排他性安排解决不了发达国家结构失衡问题,只有寻求新的增长因素才能恢复增长。这有赖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带来全球需求总量大幅提高。

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主张自贸区建设要坚持开放性、透明性和非排他性,使其与多边贸易制度相辅相成,这是非常明智的策略。多边贸易体系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性,首先是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和稳定性,以共同遵守的规则为基础,不受成员国政权更替的影响,有可行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公平解决贸易争端,维持开放贸易,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2013年12月,世贸组织巴厘部长级会议宣言及一揽子协议给蛰伏18年的世贸组织带来了重新振作的希望。所有世贸成员应该珍惜这一绝好机会,力推早日结束多哈回合谈判,促进全球经济重回正常增长轨道。

中国应“继续前进”

对中国而言,多边贸易体系和自贸区都很重要,前者可避免贸易问题政治化,后者可绕开多边贸易体系决策迟缓的缺陷,更快地达成开放市场协议。中国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二十年来以高速经济增长为全球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中国仍一直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支撑全球经济早日复苏。中国理所当然也应该享受进入全球市场的平等权利。中国应该当仁不让在全球经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特别要力推多哈回合圆满结束,实现全球市场更加开放。中国的很多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应该实行进取型发展方略,而不是畏首畏尾的保守政策。令人费解的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人们反而觉得无事可做。全球市场非常庞大,为何不去争取?

贸易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互利双赢的交易。中国有两个行业特别值得一提。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和信息产业都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并且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做后盾,但在世贸组织讲坛却无声无息。二者均同政府采购协议密切相关。但第一大贸易国至今还不是政府采购协议签字国。这意味着中国无权进入一万七千多亿美元的政府采购市场。若中国是政府采购协议签字国,中国企业中标墨西哥高铁案或许不至于被宣布无效。中国高铁也有意打入美国市场,但中国未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美国法律允许中国企业投标吗?

全球数字贸易【第二篇】

关键词:供给侧;ICT服务增值;数字经济;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54-05

数字经济作为世界创新和包容性增长的动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的共识,而数字经济战略的制定往往会使得这些国家在数字信息革命浪潮下占据国际制高点[1](衡量数字经济主要是基础技术设施、IT和通信部门投资、电子商务和宽带普及率等)。2016年举办的杭州G20峰会,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主持并起草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如今,全球约有25亿人连接互联网,预计2020年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40亿人,2016年G20集F成员互联网经济规模达到万亿美元,平均E-GDP增长率为%,超出其GDP平均增长率5%以上。2010―2016年全球E-GDP平均增长率为11%,发达国家为8%、新兴经济体为18%。在数字经济不断驱动下,全球有28个国家制定了数字经济战略,分别是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土耳其、英国、埃及、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虽然一些国家并未制定整体数字经济战略,但数字经济内容被包含在国家宽带战略、电子政务战略和网络安全战略和国家创新战略之中。数字经济将是未来增长最快,也最具潜力的领域。

一、全球ICT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背离

纵观全球主要国家信息、通信和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产品贸易,其整体贸易中比重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这与经济全球化下生产网络的片段化和分散化趋势比较吻合[2]。与此相反,ICT服务贸易占各国服务贸易比重却普遍呈现上升趋势,表明ICT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货物贸易方面,从出口看,2013年ICT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中国、韩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色列、爱沙尼亚、荷兰、美国和日本(如下页表1所示)。与2000年相比,有6个国家ICT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是智利、捷克、波兰、斯洛伐克、中国和俄罗斯。从进口看,2013年ICT产品进口占整体进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美国、荷兰、日本、爱沙尼亚、韩国和瑞典。与2000年相比,2013年有六个国家的ICT产品进口占整体进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服务贸易方面,从出口看,2013年 ICT服务贸易出口占整体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印度、法国、爱尔兰、中国、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较2000年相比,2013年有4个国家的ICT服务贸易出口占整体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有所下降,分别是印度、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冰岛;而增长较快的国家则分别是爱尔兰、比利时、巴西、西班牙、中国、芬兰和卢森堡(见下页表1)。

二、全球ICT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

选取上述38个国家的最终ICT服务业需求作为研究对象,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国家、非OECD国家、中国、印度、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ICT服务业对该38个国家的最终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ICT服务业自我增值贡献占比偏高且自给自足模式明显

在全球生产片段化趋势下,ICT服务业增值的自我贡献部分占整体需求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以OECD国家平均值来看,由1995年的%下降至2011年的%(如下页表2所示)。虽然呈现出小幅度下降,但是阶段性平均值一直在70%以上;相对于OECD国家,BRICS国家(包括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ICT服务业增值的自我贡献占整体需求比重则同样较高,由1995年的%上升至2011年的%,中国增幅相对较大,由1995年的%上升到2011年的%。ICT服务业的自我贡献率较高往往代表着该类服务业封闭度相对较高,其国内呈现典型的自给自足[3]。

(二)ICT服务业增值贡献表现出显著的区域集中性

以澳大利亚为例,1995年其ICT服务业自我增值为亿美元,2000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2000―2011年平均增速为%,相对于全球对澳大利亚贡献的平均增速%基本持平。但是,中国在其中所体现的参与度却较高,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11年中国ICT服务业对澳大利亚最终需求的贡献值达到亿美元。OECD国家ICT服务业对澳大利亚整体需求的贡献年均为%,非OECD国家对其年均贡献为%,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为APEC)国家则为%,东盟国家是%,北美自贸区国家是%。

(三)发展中国家ICT服务对中国需求贡献的地域集中度和发展相似度较高

在对中国贡献较大的国家或集团中,APEC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东亚国家位居前列(如本文表3所示)。相对于1995年的ICT贡献值,2011年ICT贡献值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马来西亚、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排名靠前的均为发展中经济体,分别是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CT服务业对中国贡献的增长速度较慢,如西班牙、荷兰、法国、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可见,发展中国家的ICT服务对中国的贡献增速远超发达国家经济体。

三、全球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

从供给侧角度看,上述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28个国家努力改善、提供通信技术设施质量,促进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变革[4],其目标共性主要体现在:支持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研究和开发,促进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建立,吸引风险资本投资对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5]。各国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接幸韵录父龇矫妫

一是普遍加强国内ICT基础设施建设。各国普遍将国内宽带容量和速度,提高宽带覆盖面积进而更好连接较为偏远的地区。这些国家对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都设定了目标,比如,加拿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亿加元使至少28万个加拿大家庭的宽带接入速度达到5兆比特每秒;美国国会考虑60亿美元的联邦拨款计划,以支持国内建设无线、互操作的宽带公共安全网络。提高宽带基础设施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6],这些国家通过建设包括海底电缆在内的国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或者区域分布数据中心以鼓励和支持建设互联网的分布交换和备份系统[7]。

二是加速ICT新技术、商品和服务创新。这方面内容包括加速ICT研究和开发项目的培育,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是技术投资的优先领域,如开发超级计算机、发展云计算、深化大数据和信息网络分析;促进区域性或全球性ICT标准统一[8],例如,欧盟为了实现成员国任何新的IT设备和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和服务的无缝交互链接进入,启动了互操作性标准建设;鼓励吸引外国资本对ICT领域进行投资,有些国家通过引入全球性竞争较强的风险投资改善ICT产业投资效应,或者鼓励初创型企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或者有针对性支持ICT创始公司在本国设立企业等[9];扩大ICT产品和服务出口,例如墨西哥数字经济战略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IT设备出口国,并且IT产值要在全球居第四位。

三是建设数据开放和电子政府。数据开放的重点主要是政府以及公共部门的数据向民众开放,为民众和企业提供跨境数据服务[10]。通过建设一站式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确保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在一定权限下进行数据访问,实现普通商业数据为国家层面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11]。一些国家也通过建设数字信任来完善国家管理,例如建立居民数字身份识别和电子审批系统等。

四是开展数字身份和电子认证。公民电子身份体系建设,包括移动数字身份体系、推进公民电子身份识别认证跨境下的可操作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高度安全和有效的电子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便为公民和私营部门提供移动设备参与下的高效和可使用性[12]。同时,加强个人和机构数字号码的分配和设计,以便系统快速准确地对身份识别和验证。根据目前对于数据需求特征,合理合法设置行业数据知情标准,以确保政府可以对需要了解的关键行业数据进行获取、分析或者公开[13]。另外,开展电子文档验证服务,例如数字签名验证。

五是维护数字隐私和安全。数字信任是数字经济战略的目标和核心所在,而隐私保护是建设数字信任的基础。上述各国数字经济战略几乎都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并将隐私保护视同于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其做法主要有:提倡公司在使用和公布传播信息资料的自律性,公布和践行数字公民行为准则[14];出台最先进最有效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和企业的核心敏感资料,比如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专门成立机构来检测ICT技术的进步和技术形式的变革,及时修订落后法律和规章制度以符合技术进步要求,并且对已违反法律规定的相关方面实施制裁和惩戒;开展数字风险监测和预防研究,比如,政府与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创新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大力支持网络安全的相关研究等。

六是促进ICT与教育、医疗和运输结合。在加强ICT与教育融合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和改进驾驭系统的有效性,重视对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建设投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推广和改善在线学习环境,为方便民众在图书馆使用相关数据而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辅助或高效快捷的宽带解决方案。在ICT技术手段与医疗体系结合方面,加速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提供在线健康和医疗保健预定,全面普及建设老年人等医疗电子档案,扩大远程医疗保险和福利范围,汇总研究和分析远程电子医疗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制约电子医疗推广的制度障碍[15]。在ICT与运输物流结合方面,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交通体系。

七是促进信息包容和提升数字职业技能。促进信息包容方面,不断扩大对宽带接入服务不足的地区进行扶持,特别是辅助家庭弱势的社会群体,政府加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水平,提高网上风险自我防范意识教育、网上机会识别能力和捕捉能力[16]。提升数字职业技能方面,提升数字化素养以帮助女性回归工作岗位,以Web为基础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加大对数字培训机构公共资金支持,扩宽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提高ICT技术培训课程的数量,提高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毕业生数量和水平,以及提高政府公务员数字技能。

四、对中国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国家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而我国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应积极从供给侧角度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并逐渐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引擎。从以上主要国家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核心和实施路径看,可对我国数字经济战略的制定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培育国内数字市场。我国应大力培育国内数字经济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数字经济的管理上,政府监管和引导定位不是放松而是加强,在为数字经济参与方提供开放数据共享平台的同时,提供公开透明、法制化的市场环境。通过共享基础数据源方式促进数字经济参与方享有平等市场准入地位,进而降低参与的进入壁垒,扩大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是大力发展ICT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要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宽带服务支持,更要加快对最先进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跨越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鸿沟,努力ICT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主导权。建立国内统一的高标准的ICT技术设施网络,为国内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数字信息共享和分享型支持。

三是加速ICT新技术和商品及服务创新。我国应为数字技术的革新项目提供资金激励,并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共享开放式平台,这要在研发领域率先实现数字和信息的开放共享,降低企业数据重复搜集和数据库建设的成本。

四是建设强大的数字开放平台,促进电子政府服务体系的形成,不断丰富服务层次和内容,全面铺开数字城市网和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是开展公民和企业数字身份数据库建设。大力拓展数字身份的识别和认证体系建设,为深化公民和企业的其他相关数据的采集形成构建平台。

六是继续加大维护数字隐私和数字安全。大力开展确保数字隐私和数字安全的技术研发,高度确保对数字经济参与者的数字信息保护。

七是促进ICT与其他民生领域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切实可行的实用性技术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利用数字经济改善民生领域或助推其他产业,如智能制造业发展。

八是通过人力培训和开发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参与者的数字职业技能水平,强调数字经济的普惠性,特备是要重视和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数字包容支持建设。

参考文献:

[1] ,MS Ho, from the US growth resurgenc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5):453-470.

[2] , The roles of electricity and ICT in economic growth: Case Finland[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8,

(3):270-287.

[3] ,,, identity: How users value the attributes of online identifiers[J].Information Economics &

Policy,2006,(4):405-422.

[4]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New Economy[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2,(2):211-244.

[5]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002-1037.

[6] Dynamo and the Computer: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Modern Productivity Paradox[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2):355-361.

[7] 何枭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战略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3,(3):39-43.

[8] 闫世刚。数字内容产业国际发展模式比较及借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04-107.

[9] ,KJ Stiro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2):109-115.

[10] ,DE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5):477-503.

[11] 李忠民,周S颖。美国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及我国的对策思考[J].全球化,2014,(11):60-72.

[12] 李忠民,周维颖,田仲他。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6):131-144.

[13] 张娜。我国数字经济现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22-23.

[14] 彭德雷。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与中国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15,(2):39-44.

[15] ,,,, Are ICT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 [J].Review of Income & Wealth,

2011,(1):33-57.

数字贸易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数字化 网络 国际贸易 教学

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校园网建设并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各高校的网络环境越来越成熟,这些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网络支持。另外,教育部已明确把数字化教学作为对高校进行水平评估的一项考核指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合同履行的一系列流程以及一般贸易做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学习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听课,而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在目前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学生应该把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切实全面地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背景

( 一)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过去,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还不普及,教学硬件及软件设备还不够完善时,老师们侧重以书本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除此之外,很多老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教书,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意义的空洞的练习,这些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后,很多连基本的贸易操作都不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距离企业期望相差太远,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及高职招生。在这种情况下, 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充分意识到培养实操性人才的重要性。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并实习的机会并不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以网络为窗口,获取更多资料和信息;以网络为平台,模拟实践操作,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方面的不足。

( 二)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百度百科对“多媒体”的定义概括如下: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其中这三性是多媒体技术的精髓,借助于这三种特性,人们可以主动地进行检索、提问和回答,为实务教学带来非常大的益处,因此被广泛使用于教育领域中。

( 三) 网络时代对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要求

现在,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网络提供支持,这点在国际贸易工作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如贸易公司之间,贸易公司与银行、保险公司、物流公司、海关、商检和政府等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往来、网络会议以及广告宣传等。涉外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即可获得贸易投资机会和完成相关进出口履约手续的申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工作效率。从事国际贸易事务的企业,大多数都在线开展了全球业务,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间贸易往来的一种快捷有效的重要途径。因此,电子商务时代需要的是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资源最大的优势是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把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分有效地融合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去,势必可以突破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局限性。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优势,建议如下。

(一)建立模拟操作平台

由于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和实习的机会很少,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将更加实用可行,为学生提供了模拟操作的平台。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从寻找客户到交易谈判到合同的履行,涉及到函电写作、成本核算、价格换算、合同签订及制单审单等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国际贸易各业务环节的实施也是通过网络手段,因此通过网络模拟操作平台,学生可以较为真实的体验实际工作。

(二)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既要时时关注行业背景和产品知识,也需要关注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的修订和应用,通过互联网,能够及时快速地掌握相关信息,这是书本难以做到的。国际贸易实务的任课教师可以建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网站,在网站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上传或者链接有用的信息和资源,通过浏览网站和资源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网站,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可以加入其它相关论坛进行交流和学习。

(三)建立毕业论文交流平台

毕业设计(论文)网站已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外语与旅游系四届学生中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只有查阅大量的资料、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经验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通过毕业论文交流平台公开并展示自己的论文,无形中形成一种压力,而且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并相互监督,有效避免抄袭现象,同时也方便教师及时修改审阅。 除此之外,老师和学生如果发现好的论文资源都可以传到该网站上,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也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交流。这些资源可供教师和学生作为论文或课题研究的来源并指导实际工作。

三、数字化教学的模式探析

首先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网站作为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辅助教学,网站应涵盖的内容可参考图1。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的付出和努力都会直接体现在网页上,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研究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整合在一起,形成学习共同体,促成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和改进,给教师提供机会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形成对内容、课程和学习者的新的认知和观念。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已经建立了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网站,网址如下:http:///course/?id=62,此网站2010年建立,通过两年多的使用,教师和学生都深刻感受到网站的建立对教学和学习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网站辅助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讲授型

讲授型模式是目前网络教育课程实施中被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模式。教师课前准备好授课材料,包括课件、教案、音频、视频或图片等,每堂课结束,教师就把相应的资料到网站上,供学生课后复习及参考。

(二)因材施教型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课堂上教师肯定无法全部兼顾,通过网络平台,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QQ、E-mail或者论坛交流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更多的学生排疑解难,掌握知识。

(三) 探究型

所谓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信息查找的方向,指导学生查找、收集、分析相关信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正确有效的途径,寻找正确的答案。

(四)协作型

利用网络,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且需要通过虚拟交易平台,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进行业务沟通,教师主要扮演师傅或者导师的角色,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四种模式应该穿插使用,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

四、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各种限制因素,学生很难有机会深入企业、工厂或相关部门亲身体验和感受真实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利用数字校园环境,模拟实训室设置商检、海关、银行、保险公司、货代公司和工厂等各国际贸易相关单位,并配合相应的图片和单证,使学生能感受到比较真实的业务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网络教学的效果。通过模拟操作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长此以往,毕业后才能更好地与实际工作接轨。

参考文献

[1] 郑贵庆。 高校数字化教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2(10).

[2] 原玲玲。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

[3] 刘瑶。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网络外贸论坛的运用[J]. 电子商务,2009(11).

数字贸易范文【第四篇】

“中国制造”优势渐失、临危转型之际,备受关注的“中国服务”,近日再报隐忧。

9月27日,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551亿美元,这是“中国服务”赤字连续第三个季度快速上涨,赤字规模已经与2011年全年水平相当。

所谓服务贸易,即服务以及服务产品的进出口,包括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等等。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而服务贸易作为跨境的服务业,日益成为中国转变经济与外贸发展方式的着眼点与风向标。

然而中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增长的同时,逆差持续扩大,如果坐视服务赤字进一步攀升,不但中国商品贸易所积累的顺差将被吞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型也可能成为一纸空谈。

旅游成服务贸易最大赤字来源

2013年上半年,中国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项下逆差进一步恶化,拖累了“中国服务”的整体表现。

10月1日,时值中国国庆长假,从韩国仁川到德国法兰克福,从加拿大多伦多到澳大利亚悉尼,从南非开普敦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各地为接待纷至沓来的中国游客,一片忙碌。清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检票处门前,中国旅行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北京的游客赵小姐对记者表示,“除帝国大厦,旅行社还安排了参观华尔街,乘船游览自由女神像。”如赵小姐一般,众多中国游客在境外所产生的消费,积累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形成了“中国服务”的巨大逆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达357亿美元,同比攀升64%,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赤字来源。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中国旅游业贸易逆差之所以快速激增,记者采访的数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于中国游客出境游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明显滞后,换言之,“钱都让国外旅行社赚走了”。

以中国旅行社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出境游业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然而中旅总社北京公司营销总部总经理李兵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公司出境游利润率尚不足10%,境外许多国家及地区都有明确规定,地接社必须为当地旅行社,这意味着中国旅行社开展出境游业务,必须在当地注册成立分公司,否则就要与当地旅行社合作,使其充当地接社的角色。

为适应这一要求,中旅的跨国机构网络布局已经开始,美中旅、加中旅等分公司相继成立,然而对于中国两万余家旅行社,特别是中小旅行社而言,没有国际分支机构,则很难分得中国出境游的“蛋糕”,与境外本地地接社的捆绑式合作,使中国旅游业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与“中国制造”外需下滑不同,“中国服务”常常面临有市场、无生意的尴尬境遇。

上半年,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运输业。数据显示,1—6月中国商品进出口同比增长%,而与此同时,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增长几乎为零。就在商品进出口增长带动国际运输需求快速增加的同时,中国物流企业却因国际化滞后而错失订单,多数新增服务订单被境外企业争得,这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现为中国运输服务进口增长,赤字增加。

仅上半年,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赤字增长达263亿美元,仅次于旅游业。中国国际货运协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中国货代企业有能力在海外投资建设港口、机场、仓储设施的尚在少数,这使得中国货代企业很难承接食品类、鲜活产品、大宗商品等货运订单,对于存在这类运输需求的企业,将订单交予境外公司,“进口”境外公司运输服务,成为唯一选择。短期内,中国运输业服务进口大于出口的趋势很难改变。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中国服务贸易项下赤字新增551亿美元,若赤字增速不减,今年年底,“中国服务”赤字将在有数据统计以来,第一次站上千亿美元大关。多位外贸专业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下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回落可能性不大。

国务院总理在近期讲话中表示,必须在着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同时,促进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据悉,相关政府部门不久前已开始深入各省份调研,寻求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之策,促进服务贸易收支平衡。

金融等高端服务或成未来更大

“失血点”

相比国际分支机构缺失所造成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赤字,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金融、咨询、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还相对较低,服务贸易发展有赖于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非朝夕之功。

9月8日商务部在厦门举办的“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中外贸易专家济济一堂,一组数据引人注目:目前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约80%,韩国为70%,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重平均已超过50%,而中国则只有%。中国服务业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滞后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为服务贸易赤字进一步攀升埋下了隐忧。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建筑、通信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超过60%。相比之下,金融、咨询、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则相对较小,尤其是金融服务,上半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仅28亿美元,逆差2亿美元,与逆差357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进出口形成鲜明对比。1—6月份,中国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端服务业,贸易逆差增长超过170亿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企业缺乏国际分支机构不同,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相比,风险定价能力较弱,在不少中资银行开设有分行的国家及地区,中国“走出去”的服务、制造企业仍会选择汇丰、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若想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水平,则需增强中资银行风险定价能力,而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与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课题研究的倪月菊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相比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对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开放程度依然较低,使得中国金融等服务贸易额偏低。随着未来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际竞争力较差的金融、保险等行业暴露在跨国竞争之中,其贸易逆差势必将快速扩大,高端服务贸易逆差将成为“中国服务”更大的失血点。

下一轮“赤字”冲击波逼近

就在中国传统服务贸易、高端服务贸易双向“失血”难禁之时,国际下一轮“赤字”冲击波已然逼近。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6月,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增加2亿美元,至191亿美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玉辉看来,金融、教育、医疗、传媒是美国的优势产业,美国正在积极推进这些高端服务业的可贸易化,作为其5年贸易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支点。

所谓服务业可贸易化,即通过新兴技术为载体,使传统意义上很难实现跨境交易的服务行业,变得可以贸易,在各国之间形成进出口。

9月8日“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表示,近来兴起的服务数字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服务业的形态。举例来说,传统的医疗服务,此前必须面对面交付,从而很难形成服务的进出口。例如中国人在中国,很难享受到美国医生面对面的医疗服务。然而,如今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的方式下,通过电脑屏幕等,医疗服务开始在全球各地实现顺畅的跨境交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服务业实现可贸易化。例如通过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平台,全球的一切知识产品几乎都可以实现跨境交易。近日,苹果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App Store已拥有90万款App,超过500亿次下载量。上线5年以来,App Store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巨额的销售利润,而这一切反映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则表现为巨额的美国服务出口与顺差。

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等新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新兴服务比重则快速上升。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优势的金融、咨询、医疗等产业,希望在全球,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

近期,美、日、欧等在华商会纷纷呼吁加快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水平,日前中国日本商会《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3年白皮书》,希望进一步开放中国服务业,如银行、咨询、电信等等。9月5日,中国美国商会在《中国服务业的挑战与机遇》报告中,对中国金融、快递、医疗等12个服务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开放建议。

与此同时,借助美欧TTIP与美日TPP等自由贸易谈判,美国正在WTO之外另起炉灶,构建全球新的贸易规则,拓展新兴服务市场。

48 865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