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汇聚(精选8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汇聚(精选8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篇】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同学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课件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小朋友,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二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同学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同学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同学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同学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实物投影仪一台。
a)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同学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同学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身手,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溢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协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同学的,你们有信心吗?
b)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研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同学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同学在相互启迪中自俺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身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同学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三篇】
1、通过操作学习,让孩子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合作交流、互相学习能力。
3、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分类,并养成生活习惯有条有理。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各种水果卡片、铅笔。
各种文具盒、各类书、若干个瓶子、各种玩具。
一、创设问题情景
1、在讲台上倒出各种杂物(瓶子、玩具、书、文具盒各若干件),让孩子感受到教室杂乱的讲台。
2、引出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瞧,现在在我们的讲台上堆放了许多东西呀?
师: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好不好?(生:不舒服、乱七八糟等。)
师:那你说该怎么办好呢?(生:把东西分类放好;玩具一类、书一类、文具一类、瓶子一类。)
师:谁能把这堆东西分类摆放好?(请四位孩子上来整理。)
师:现在的讲台与刚才的讲台相比怎样?(生:整齐了、舒服了,美观了。)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给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比如说,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这堆瓶子进行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
1、师:现在请看看是什么(组长拿出(1)号信封,倒在桌面上)
(生答:水果卡片。)
2、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水果卡片来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分类前先提几点要求:
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的?然后再小组动手交流。
2)静静地听同学发表想法,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补充。
3)商量一下,如果上来给大家汇报。
3、等孩子操作完后,请孩子汇报。
4、请一组孩子上来汇报,教师指导。
5、请不同分法的小组继续上来汇报。
出现的分类标准有: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水果种类分。
6、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没有发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分同一类物品,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7、现在我们再动手按其他小组的方法再来分一分。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分类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处处接触到分类,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分花。要求:想一想,你能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这4朵花,我们找到了两种分法,颜色、品种(或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
2、考眼力: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应用练习,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41页第5题)
4、小比赛:
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按什么样的分类标准分享的“实用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汇聚(精选8篇)”,知识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能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事?
生1: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
生2: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
生3: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四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一些和购物有关的知识。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受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各种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上,我用童话故事情境作为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地去认识人民币,积极地去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快乐地参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设计以故事为主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在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中获得初步的购物经验。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课件,实物教具,人民币,实物商品等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咱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来学习数学知识好吗?
2、结合课件讲故事:有一天,羊村要举行运动会,羊村长把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获奖选手要发的奖品。可是,羊村长遇到了一个难题,每个小动物要的礼品各不相同。喜羊羊要一个文具盒;懒羊羊想要好吃的食物;沸羊羊想要一根跳绳;美羊羊想要一个发卡。羊村长一下子找不到这么多奖品,它该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忙想想办法吗?(发钱)
3、谈话:对,发钱最好。有了钱,小羊们就可以买到它们各自喜欢的东西了。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钱?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什么?
4、谈话:对,现在我们中国国家使用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1、相互介绍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在你们的学具盒里有一些人民币,找出你认识的,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相介绍人民币)
(2)请学生做光荣的小老师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结合课件进行介绍)
2、重点认识一元纸币。
(1)谈话:刚才小老师带着我们认识了一元人民币。我们发现人民币上的这个“壹”是大写的汉字“壹”,这个“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我们还发现1元人民币上有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2)谈话:请小朋友从学具盒里找出1元的人民币。学生可能拿出:旧版的1元纸币、新版的1元纸币、1元的硬币。
(3)简单介绍新版1元纸币和硬币。
3、区分1元与1角的纸币
(1)出示一角的纸币,老师提问:“这还是一元吗?”
(2)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3)师小结:虽然1元和1角都有一个“1”,但是单位不同,它们可就差远了。
4、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1)谈话:这边还有一些人民币,谁来当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
(2)提问:“大家看最后几枚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板书: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故事继续: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和沸羊羊每人都得到了一个红包,喜羊羊很得意,它说:“哈哈,我有有好多张呢,我是大款啦。”懒羊羊哭了,伤心地说:“我只有一张。”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它们看看,到底拿到了多少钱。
2、学生帮助数一数,发现:喜羊羊得到的是一张1元的人民币,懒羊羊得到的是10张一角的人民币,揭示:1元=10角
3、美羊羊也得到了一元,实物出示,抽一张认认(是5角)。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师全部抽出确认。 (2张)
4、沸羊羊也得到了一元钱,实物出示,抽认认,(有1角的,还有5角的),一共几张呢?全部抽出确认。(6张)
5、小练习:1元 =()角 2元 =( )角
40角=()元 90角=( )元
6、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指名答:1角=10分。
7、播放《一分钱》歌曲。
学生学唱。
三、闯关练习活动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抢答完成。
四、实践活动,运用知识
1、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了钱,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指名交流。
2、小组合作进行购物活动。
组长模仿售货员,小组成员负责购买东西。注意要说出过程,用上文明礼貌用语。
五、实践作业,拓展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回家后,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好吗?
认识人民币
单位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六篇】
1、让同学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 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掌握自身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一、 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俺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研讨,获得新知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俺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俺和小免正准备去参与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同学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俺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同学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同学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同学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同学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 介绍小于号
同学书空,再齐读,
4、 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同学回答,老师小结)
5、 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 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同学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同学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9
(同学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同学完成第11页的1――――4题。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七篇】
96-98页 (9 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习。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八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同学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同学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同学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同学初步认知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3、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同学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身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俺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同学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同学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知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沛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同学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同学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同学活动:说一说在丈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沛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同学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同学认真观察,然后同学与教师一起书空
3、同学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同学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同学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