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汇聚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汇聚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__级研究生新生__,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我们20__级全体研究生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相聚在这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即将踏上一段崭新的征程。
其实,早在四年前,我就踏入了艺术与设计学院,感受到了学院浓厚的艺术氛围,也领略到了老师独特的艺术家风采,他们的淡泊,他们的超脱,他们优秀的专业素养,他们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都让我充满了崇敬与向往。在这个严谨治学,学风扎实的学习氛围中我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度过四年最美的时光,并在老师们教育和指导下,如愿保送研究生,在我热爱的学院里继续深造。我们学院具有浓浓的艺术氛围,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体系,拥有一支充满热情,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教师作品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各项比赛中,屡次获奖,一级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达一百多篇。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一系列高水平的竞赛中也有突出表现。
同时,学院也着力推进同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邀请设计一线的大师开设演讲和讲座,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更前沿的平台,使我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动态,设计思潮。这一切,都在默默的吸引着我,感染着我,使我对研究生阶段深入的学习充满向往,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下定了留下来继续深造的决心。我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导师那里学到更多的本领,武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人才。今天,我们能够聚首在此,就是我们和这所学院的缘分。我们会加倍珍惜眼前的机会,牢牢把握身边丰富的资源,加倍努力,为自己书写一个全新的未来。
最后,我衷心的祝愿我们大家在矿大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收获真知与理想,就像诗人海子所写,过完这些年,我们打开门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结在深深地地下。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二篇】
全体新同学,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河北医科大学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全体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医科大学表示衷心地祝贺!对同学们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表示良好的祝愿!
学校的高楼掩盖了校园的局促,但掩盖不住学校跌宕起伏的百年历史。
我校的前身是由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于1894年在天津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北洋医学堂。之后的百多年中,学校辗转跋涉、砥砺前行,与国家和民族一道经受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磨难和洗礼。
学校数易校址,数度分合,因抗日救国还曾停办十年,成为中国近现代医学教育史的见证者、实践者、书写者。时代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医大师生对理想的追求和使命的坚守,一代代医大师生以高尚的品德、深厚的情怀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践行着“明德博学、行方智圆”的校训。
国家危难之际,我校师生投笔从戎,舍身报国,组成抗日救护队奔赴前线,他们中有孙中山先生的保健医生——上官悟尘,有博士将军——殷希彭等杰出代表;和平年代,我们潜心为学、辛勤耕耘,在河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一个自主培养了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五所医院,下设14个二级学院,1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42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实现了医学门类全覆盖,学校具有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
全校系统共有教职工13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0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燕赵学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青年千人计划”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1名,省管优秀专家40名,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省级中青年专家112名,博士生导师113人,硕士生导师千余名。
学校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三级专科医院,共开设编制床位近10000张。
学校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基础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医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工程中心等22个,省级研究所6个,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资助单位。此外,学校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共计8种。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法国等8个国家的20所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聘请了30余名外国专家担任学校的名誉职务,有留学生近500人在校学习。
各位新同学的到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今日医大,因为你们到来,焕发出无限光彩,我相信明日医大,必能因你们而更加繁荣辉煌。
同学们,你们已经跨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我国正在进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时代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更迫切的需求。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你们一定要准确定位、志存高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历史责任,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同学们,30多年前,我本人和你们一样,站在研究生学习的新起点上。今天,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你们的学长和朋友,在你们即将开启新的学术旅程之时,向你们提出几点希望,与你们共勉:
首先,做学问先做人。同学们有的已参加过工作,有的是从校门走进校门。
无论来自何方,希望你们在校学习期间,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品格、勇于探索的信念和豁达包容的精神。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结合起来,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要成为社会的表率。
其次,要培养科学精神,学会科学方法,掌握研究技能,提升创新能力。
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挑战,要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无畏和执着,不迷信书本,不盲从前人,不被旧的思维框架所束缚。研究生是学习做“研究”的,研究贵在创新,创新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善于辨证思维,既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系统深入的专业能力。同学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必须有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的冲动,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
同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培养,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是核心。希望你们在学习中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要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意识,勇于超越自己的老师;要关注社会进步,关注学科前沿,既要认真学习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注重学习边缘交叉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最后,要修身立德。
一所大学如何回馈社会?最根本的,是培养能够致力于社会进步与公共福祉的卓越人才。如果我们造就的只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培养的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不仅是大学的失败,也是社会的悲哀。大学不仅是学术的殿堂,而且还以高尚的道德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成为社会公德与良知的捍卫者、提升者。
在日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在学术界出现一些浮躁之风的情形下,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追求真理的纯粹,坚决守住学术道德的底线,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去除功利、远离浮躁,坚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谨为学,诚信为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同学们,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学校也正在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加快推进发展。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都对你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希望你们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用青春与汗水、知识与毅力创造河北医科大学光辉的未来,用智慧和热情谱写人生最美好的华章!今年国家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机制进行了改革,我校有600多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各医院培养,欢迎你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多来学校走一走、看一看。
马上就是中秋佳节,在此,提前祝各位同学、老师及你们的亲人,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各位研究生新同学:
欢迎你们来到复旦大学继续你们的求学深造之路!
在这座古朴宁静的校园里,有你们可以流连的优美的环境,我想这也是我对这个学校热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这是进入我们眼帘和心灵的第一幕。复旦也有你们可以徜徉的学术氛围,更有许多值得你们结识和交往的良师益友,他们将陪伴你们度过一段非常美好的精神岁月,并成为你们宝贵的人生财富。
作为研究生,你们和本科生相比的话,当然更加成熟,而这种成熟或许更适合于你们静下心来探讨那些需要叩问自己内心的问题。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大家选择了念研究生,但是大家今天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何而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深奥,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规划。而复旦的氛围也支撑同学们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更何况在座的学生当中,有博士生,有硕士生,硕士生里头又有学术性的学位生和专业学位生,不同类型的学生当然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不过尽管这些客观上的差异是存在的,我们仍然可以找出大家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学校在接下去对你们的培养当中学术研究将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方式。
这一点从你们的名称——研究生就能够得到一种非常好的体现。
讲到学术研究,我们就会有一个疑问,因为有人可能会讲我毕业以后并不想从事学术研究。这可以理解,因为真正能够从事或者有需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并不是大多数,而只是一小部分人。所以我今天的讲话并不希望我是号召大家去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我想号召大家的是希望有一颗从事学术研究的心灵,因为不管到哪里,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你们都会面对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研究的。因此研究生这个阶段,对你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也是一种技能的训练。
正因为如此,无论你们是什么专业,无论你今后将会从事什么职业,但作为学校来讲我们都是希望通过学术研究来培养你们,培养你们成为能够在各行各业里面具有创新精神,而且有担当的这样一种年轻人。
所以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讲,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十分特殊,而且十分重要的阶段。对此我有体会,因为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比以往任何阶段都赋予了你们自主学习的这样一种氛围,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会更大。你们的课程将会更少,因此你们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将会比你们前面更多。你们摆脱了各种方面的,包括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你的各种限制。
所以这段时间给你们创造了最大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对你们说来是十分宝贵的,因为要给你们这个自由,目的就是希望把你们培养成为积极而富有创新的思维习惯。
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说现代的教育方法很容易扼杀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而如果没有自由,那么这种好奇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夭折。因此爱因斯坦强调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那种依赖训练,依赖外界权威,依赖那种追逐名利的教育实在是要优越得多。
其实教育家怀特海德把青年人的智力发展分成三个阶段,首先当然是对事物建立模糊的认识,有所启悟的阶段,其次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阶段,最后则是对各类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阶段。对青年人的心智发展而言,前两个阶段是重要的基础而已,最后的综合运用的阶段则是更加关键。
如果做不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那么我们所学的知识就仅仅处在一种被记忆和相互隔离的状态,不仅无法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更无法帮助我们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而我认为训练和帮助我们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个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从事一段扎实而又严谨的学术研究,尽管学术不一定成为你的终身职业。
因为学术研究是一种驱动力、建构力很强的学习活动,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推动我们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主动去涉猎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拓展和充实我们的知识结构。
基于这样的知识结构我们能够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概念框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相对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并逐步形成一贯的稳定的看法。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更加独立和自由的思想状态,也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术研究是一种需要行动力、创造力和持续的学习活动,学术研究的工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向前发展的'是研究者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其中也包括了一种持久力,一种耐心。因为学术研究往往都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而成功是建立在大量失败的基础上,而且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查阅资料,做实验,还是搞研究,写报告都需要我们沉稳踏实地做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放弃,不浮躁、不懈怠,用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把研究推向深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有可能有创造性的发现和发展,分析和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从而为事物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学术研究还是一种互动性、合作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对当今的学术,在大学里的每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富有经验的老师与富有想象力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开展专业性的、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活动,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大学里极为重要的学习优势。
正如教育家纽曼所说过的当一大群青年人敏锐、开放、富有同情心、善于观察,他们走到一起,并且自由的相互交流,他们肯定就会彼此得到学习。
所有的交谈就是对每一个人的一系列的讲座,日复一日的从他们自己那里得到了种种的新的观念、观点和新的思想材料,独特的判断原则和行动的原则。
在我当研究生导师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规律,这个学生他毕业的时候学术研究的成就或者他做得好坏,论文的质量跟他入学时候的考试成绩关联性并不大。但是跟一点因素的关联性很大,凡是跟他的同学能够友好相处,凡是跟导师有足够的沟通交流的,那么他的学术研究,他的论文必定会达到最佳的地步。
因此我认为同学之间的学术探讨将有助于培养我们一种很好的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这种学术的交流当中,大家会努力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把他人的思想听明白,然后共同追溯理论的根源,进行逻辑的推演。
在遇到分歧的时候,大家不会有意气之争,也不会寻求表面上的和谐,而是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努力在更深的层次上来认真分析,达成共识。这一种理性平和的交流既有建设性又有包容性,它是我们在多元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里面需要具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明素质和领导能力。
正因为学术研究具有上述的特征,所以我坚定地认为,一段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会很好地塑造我们的心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社会,更加清晰地思考和表达自身的想法,更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加善于交流与合作,并且养成我们全面综合的做事能力和严谨踏实的做事的习惯。因此无论你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们今后进入哪个知识领域或者是职业的领域,这些重要的能力和品质都是极其有效的通行证。
所以让我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今天各位同学是为何而来,作为校长和一位研究生导师,我真诚地希望你们是为研究而来,是为学术而来。希望你们通过一段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让自己成长为具有全面素质和专业特长的新人才。为学术而来,但不一定是为学术而去。
但为学术而来,你一定是为研究问题而去,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从事什么领域,你将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我们复旦之所以能够享誉海内外,之所以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来学习深造,关键在于我们所培养的人都能够满足我们国家、民族对未来的需要。而我们培养的一代代复旦人,都能够认真践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传承弘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磨砺自己,服务国家、成就学校。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我们必须自觉承担起这个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衷心期待各位新同学,能够和广大的师生员工一起努力,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来学习,为促进复旦大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再一次表示复旦欢迎你们,同时复旦也祝福你们!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对201x届新入学的研究生同学们表达最诚挚的欢迎。欢迎大家加入微固的大家庭!
从今天开始,大家就要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了。经过了四年本科或是更长时间的大学学习,想必大家对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规划都有了初步的打算。但是大家又没有认真考虑过,未来几年的研究生学习对你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许研究生学习是通向更好工作的道路,是迈向出国留学的桥梁,是获得社会认同的凭证。但在我看来这只是短期的意义。如果大家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研究生学习对于你们人生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它是你们人生中的一次系统培训。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的本质不同,是你们要学会解决从未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学习已经成型的经典。打个比方来讲,你们要从一个听从命令的士兵,转变为一个发号施令的将军。在我看来,研究课题本身的成败,远没有这场培训对你们人格和能力的塑造来得重要。在座的诸位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研究生学习对于大家都会是宝贵的财富。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应磨炼并具备三个重要的品质。第一是远大的志向,第二是执着的热情,第三是坚定的意志。在这里我不想讲太多它们多么重要的话,只想和大家分享我经历的三个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并不伟大,都是和大家一样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志向的。20xx年,当我开始在清华的研究生生活时,我的导师冯嘉猷教授向我介绍了一位师兄的硕士毕业论文。这位师兄在20xx年到20xx年间从事的是硅化物材料的研究。我惊讶的发现,他花了很大的工夫在镍硅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上。当时半导体产业还没有推出90纳米工艺,钴硅材料的研究仍然是主流。但这位师兄敏锐的觉察到了未来的发展,立下了解决未来问题的志向。8年后,我在micron公司的一次例会上再次看到了他的工作,一位来自中国台湾半导体代工厂的工程师采用了和他几乎一样的方法,实现了生产中镍硅化物的热稳定。当我告诉大家这个技术的来源时,在座的工程师无不惊讶这一成果是来自于一位仅仅从事两年研究的硕士生。同学们,志向的远近决定了成就的大小。不仅在学术界如此,在工业界,在商界,在政界,在各行各业也是如此。这位师兄叫,现在在美国x大学任助理教授。希望大家和我一样,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热情的。20xx年,当我进入麻省理工学习时,我清华的一位同班同学yyy正在为他的项目策划书奋战。大家知道,研究生学习通常是做导师交给的项目,但是我这位同学却独辟蹊径的自己策划和申请项目,为自己的研究生或支付工资和生活费。这一切来源于他对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热情。光学领域的非标记传感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对于环境生物监测技术都有重大意义。我的这位同学正是从中找到了极大的热情和动力。在与导师协商之后,他开始了一次次的预实验和一次次的项目申请。作为研究生写申请书谈何容易。我经常看到他半夜两三点多还在教学楼和超净间之间奔波。正是这种执着的热情,让他在研究生阶段就获得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能源部的资助。现在他已是拥有两百多万美元在研经费,近十位研究生的美国yyyy大学助理教授了。同学们,热情总是能激发人意想不到的潜能。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也能找到让自己全情投入的切入点。今年yyy教授已被评为我们学院的协议教授,希望以后大家有机会能多和他交流。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意志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大家的身边。20xx年,当我刚刚回到电子科大任教的时候,一位光电学院的本科生找到了我,想做我的毕业设计学生。我当时正犹豫有些设备未到位的问题,担心是否能支持他的毕设研究。但是在接下来的四个月中,这位同学展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为了清洁一个真空设备,它可以工作到半夜12点,为了弄懂一个未解的知识点,它可以到图书馆阅读十余本参考书。他主动要求用全英文写作本科毕业论文。他的毕设论文第一章被我打回去四次,但每次他都百折不挠的学习和修改,而每一次我都看到他明显的进步。就是凭这样的坚定意志,他在毕业时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工作,发表了1篇sci期刊论文,并用全英文论文为自己的本科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学们,没有坚定的意志,很多事情看起来都是不可能的,再远大的志向,也要脚踏实地的奋斗努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体会这种精神带来的力量。这位同学叫zzz,现在在中科院zzzz所开始硕士研究,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我和他联络。
我的三个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领悟呢?研究生的生活从今天起就要在大家的面前铺展开来,我希望大家能全情的投入自己的身心,实现品质和能力的升华。三四年后,无论你们走向什么样的岗位,研究生经历都会成为你们力量的源泉和难忘的回忆。
祝大家新学期学习研究愉快!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四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河北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一, 进一步调整思想状态,增强认识水平。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1篇表面文章,是1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二、要尽快进入研究状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五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迎接新入学的xxx名硕士研究生,xxx名博士研究生。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步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家庭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xxxx年开始培养首批研究生,至今已有xx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是建国后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54家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至今已为社会输送研究生5066名。目前我校研究生授权学科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拥有的学科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3位,农林高校第2位。此外学校还具有4个类型的专业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随着同学们的到校,今年我校各类研究生数量达到5767名,其中学历研究生人数达到4195名,博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000名。
我校通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雄厚的学科积累,为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11个。近年来投入10多亿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亿余元加强了各学科仪器设备建设。xx年科技项目经费超过1。2亿元。这些为同学们翱翔科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
通过严格要求,我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13年毕业的研究生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41篇,是xx年毕业生收录量(9篇)的4倍多。8月29日我到北京参加"985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讲,教育部将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核心是深化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关系,目的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同学们,跨入研究生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献身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趁此机会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说到底是一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是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大举措,在最近又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未来15年我国的科技方针确定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要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国家计划到20xx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其重点包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已经开始谋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校已经参与到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这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同学们施展才华,奉献社会的重大机遇。希望同学们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做科技创新的弄潮儿。
进入21世纪,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交叉融合态势加剧,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古老的农业科学成为最活跃,最具有吸引力的学科之一。如今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高新技术已被看作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等成为热点。新闻媒体日前报道,日本科学家从葡糖酸菌中提取出生成"护心辅酶"基因,将这种基因植入水稻中,培育出富含护心辅酶的转基因水稻。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跟踪发展趋势,大胆创新。
要高度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使自己将要从事的研究课题具有针对性,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如我国旱区农业发展受干旱缺水与生态脆弱两大因素制约,抗逆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旱区生态修复技术,旱区农林有害生物治理技术,旱区畜禽品种改良及快速扩繁技术,旱区畜禽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等都是需求的'重点。可以说,农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很多,都可以做出大文章,大成果。
同学们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学科间交叉融合,渗透在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上越来越重要。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在尽快熟悉和掌握本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促进自己的研究课题成为多学科的结合点。目前科学研究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极端方向发展,在更大或更小的尺度上使用常规的技术和手段已很难实现新的发现和创造,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来研究科学问题。
学术贵在创新,大学精神的真谛是独立思维。同学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必须有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的冲动,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要敢于对旧理论,旧观念进行质疑和突破,对权威进行挑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由思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有关专家总结出创新的八大要素,也许对同学们将来的创新活动有启发:一是要进入前沿研究,二是要掌握现有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形成创新意识;四是要形成激发性的环境;五是要处于高激发态;是要进入专注性思维;七是要善于演绎推广;八是要学会总结升华。
上个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通报了三起科技工作者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其中一起就是一位研究生论文抄袭。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见诸于报刊,不乏伪造实验数据,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不乏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不乏急功近利的现象。你们刚刚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对此不可不察。要切记崇尚科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求真务实乃科学研究的真髓,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务必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自觉维护健康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令人敬仰的学术圣地,真正的大学应该崇尚纯真,远离世俗。
同学们,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研究生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希望大家奋发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为把我校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六篇】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下午好!
今天,我们因交大而结缘,因学术而相聚。从此刻开始,交大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轨车书”、“交通成和”将成为我们共同的人生使命。作为xx交大的第65任校长,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成为新一代交大人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xx交通大学是一所伟大的学校。说她伟大是因为她首开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先河,享有“东方康奈尔”的美誉;说她伟大是因为她竢实扬华,培养了茅以升、林同炎、竺可桢、黄万里等多位彪炳史册的科学大师和工程泰斗,培养了以57位海内外院士、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30余万优秀人才,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说她伟大是因为她自强不息,历经18次迁校和5万里跋涉,虽历经坎坷却始终薪火相传,深刻融入国家、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说她伟大,还因为她为打造“中国高铁”这张金灿灿的名片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当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和“数字化战略”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工科登峰”、“理科强基”、“文科跨越”和“生命振兴”四大行动计划,正加速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今日交大正以更具实力的学科平台、更具国际化的学术环境、更加厚重的大学文化,迎接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莘莘学子。
大学是关乎学问的,从根本上讲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什么是研究?“研者,磨也;究者,穷尽也”,研究就是持之以恒地探求真理。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题中之义,追求学术本位,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有的本然价值。没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大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交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同学们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同时,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你们即将开启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之际,我和大家共勉一句话:视学术为志业。
为什么说是志业,而不是职业,甚至也不是事业?志业、事业、职业差别何在?概言之,职业(profession)是“身、生”所迫,是为衣食生计;事业(cause)则受“情、意”所驱,由情感、意志、信仰和抱负引导;志业(aspiration)固然可简单理解为“志向与事业”,但它根本上是“心、灵”使然,是一种让内心变得更加淡定从容的执念。《说文解字》曰:“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志业超越功利,追随本心,不忘初心。
20世纪中国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学人梁漱溟,说自己一生都只有志业而没有职业,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心想之事。今天,之所以重提将学术作为志业,旨在强调在当下这个越来越物质、功利和浮躁的社会,要“为学术而生”,而不要“靠学术而活”。须知,一个真正视学术为志业的人,绝不会把学术异化为谋求功名利禄的工具,而是将学术看成自己的生命,只为探寻和遇见更好的世界——这恰是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推崇的。
要真正做到视学术为志业,需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力戒浮躁,耐得住寂寞。
做学问就得板凳甘坐十年冷,就得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耐心和恒心。年青学子应向竹子学习,要熬过那“三厘米”。周知,竹子开始要用整整四年的时间才长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迅猛生长,仅用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开初的四年竹子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同样,做学问需要扎根,需要储备,需要厚积薄发。2015年5月14日,科学界权威期刊《自然》宣布:数学界的重大猜想已被敲开大门。一位名叫张益唐的中国人,证明了存在无数多个素数对,且每一对中的素数之差不超过七千万。这一孪生素数猜想的破冰性工作,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数学神话的背后,是一位孤独数学家的长期执着。在取得这一突破性成果之时,年近六旬、志业清敏的张益唐先生还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讲师,且经济上穷困潦倒,但他始终宠辱不惊、初衷不改。即使现在已成为世界重量级数学家,他仍然低调淡定。“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如是说。张益唐先生的精神及成就,对青年学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正能量。他的故事昭示我们:只有视学术为志业,才能淡然面对生活的清苦、社会的功利,才能克服物欲的诱惑和内心的欲望,才能战胜科研之路的艰难险阻。
二是踏实勤奋,孜孜以求。
《尚书·周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需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的努力。做学问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需外绝声华,内无假借,潜心钻研,持之以恒,惟此,学问局面方能逐步展开。当代中国史学大家钱穆,一生以学术为志业,从18岁起就致力于学术,以后研究、讲学、教育、著述70余年未尝中断,为历史研究和教育劳心尽瘁。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穷其一生精力撰写百科式著作《日知录》,他手不释卷,记事必求贯通,引证浩繁,精严过人,并自谓“生平之志与业,皆在其中”。这些大师的毅力和精神,非常值得青年学子效仿。
三是锤炼对问题的感受力和学术质感。
爱因斯坦曾讲,在科学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本质、更重要。牛顿因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实每天也有无数“苹果”落向他人。差异在于有多少人能像牛顿一样意识并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朝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飞”。现在,学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周遭丰富、鲜活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习而不察、浑然不觉,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实践和社会变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味埋首于自我世界,习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范式到范式,几近丧失了对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其研究成果若去掉洋洋洒洒的文献综述、晦涩艰深的数理工具和貌似精当的标新模型,理论的空洞和思想的苍白立马可见,更可叹的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非常值得学界警惕。
今年上半年,有1篇硕士论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一名社会学的研究生以“生命历程”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母亲因企业破产,经过抗争之后选择买断工龄,并在一所中学从事保洁员的故事。再普通不过的下岗再就业的经历,之所以成为研究对象并登上学术之堂,就在于作者从看似不起眼的个体活动,管窥中国发展转型、社会变革的时代大背景。这篇论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对平凡现象敏锐的感知能力。由此可知,研究对象并非一定“高大上”,若能见微知著,小事情也许就蕴含着洞悉自然与社会的大文章。
四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无力制造蒸汽机车,当时我校孙竹生教授就已着力研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20世纪80年代,在国产机车速度不到100km/h之时,孙竹生教授又开始研究牵引动力和重载运输。他的研究总是大大超前时代。同时,孙教授治学严谨,审慎论证,其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意义重大,而且为二三十年后形成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孙教授的学术人生启示我们,要敢于打破旧有观念束缚,挣破旧有体系牢笼,敢于质疑、反思、检讨、追问、解构乃至颠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胆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将假设或可能进行充分论证。
五是平正笃实,求真务实。
“学问观其会通,性行归于平正”是学者追求的境界。为此,在治学态度上,要力争成为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既融贯中西、通释古今,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择善固执,不倚傍前贤时俊,坚持自己的学术路向。在治学精神上,追求学问精纯、缜密、谨严,思想疏通知远,识力深透。在探究工具理性的同时,注重价值理性,关切理性背后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发展各种知性美德。在学术操守上,矢志不渝地捍卫学术尊严,力戒学术功利,遵循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尤其要对沽名钓誉、曲学阿世、趋炎附势高度警醒,保持学人应有的风骨和气节。
同学们!硕者,大也;博者,广也。从学士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改变的不单单是称号,更重要的是称号下的意义。希望大家从心底热爱学术,有做学问的真性情,秉承对学术的挚爱和诚笃,肩负时代使命,努力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成为具有学术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思想影响力的栋梁之才!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座的4134名同学顺利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我代表学校,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每一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导师,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向支持鼓励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最近,我与你们中的一些同学座谈,感受到你们都充满了青春的理想和激情。同学们有的将继续追求学术,有的要投身经济建设,有的将扎根西部和基层,还有的想自主创业。在告别校园步入社会之初,可能会有同学觉得自己身上带着清华的光环,顶着博士、硕士的帽子,有一种优越感。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清华从来就没有光环,清华只有求真务实、行胜于言的传统。我们尊敬和怀念的陈寅恪先生,当年受聘清华国学院时,没有文凭、没有著作等世俗的光环,却因学识广博而被尊为“教授的教授”、“全中国最博学的人”。“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为了新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曾化名“王京”长达17年,像王先生这样的清华人“以身许国”所绽放的光芒,“比一千颗太阳还亮”。在座有一名硕士毕业生,当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清华,6年后在江苏省选调生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今天之后就要赴基层工作。有人问他:“你以后到工作岗位上,以前的光环都会褪下,害怕被学校忘记吗?”他回答说:“每年这么多毕业生,如果母校都记住的话,内存也不够啊!对我来说,与其被清华记住,不如被人民记住。”我相信,你们也会和这位同学一样,褪掉光环,静下心来,靠创新、实干、担当,用知识、智慧、热情来造福社会、书写人生。
从今天起,同学们无论干哪一行,也无论站在什么舞台上,我们都有着“清华人”这个共同的称谓。清华的声誉是前辈清华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是清华精神文化的长期积淀,而不是浮华虚无的光环。即便有所谓的光环,也不过是外在的形,是虚有的名。只有把清华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才能抛弃本不存在的清华光环,做一个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的清华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在面对困惑与迷茫的时候,在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候,我们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用责任和奉献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理想指引下坚定前行。正如最近xx学长语重心长的嘱咐:“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只想着一路上鲜花铺路。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要越挫越奋、自强不息。”清华人要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干什么;不在于你当什么,而在于你做出什么;更不在于你曾经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希望大家走出校园以后坚守理想、坚定信念,在社会这所大学中继续磨练成长,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在顺境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矢志不移,始终坚持原则,永远乐观向上。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们都将会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为社会进步留下你们的印记,为清华声誉增添你们的光彩。
同学们,家人对你们寄予厚望,母校对你们寄予厚望,祖国和人民更对你们寄予厚望。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清华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永远支持你们、永远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xx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这沁人心脾的金秋时节,xx迎来了 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来自六大洲46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209人,其中硕士生3293人,平均年龄岁,最小的只有18岁;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龄岁,最年长一位同学48岁,这让我想到知识的魅力与求索的执著。目前,xx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达到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1。多年来,新同学平均年龄基本稳定,但这两年,xx新生超过了8000人,这是一个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识的群体,她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也预示着xx和国家的无限生机,需要我们共同激发和珍惜。
刚才的视频短片《筑梦xx》,给了我们很多回味与遐想。王宇和张晨两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刘红教授以铸就月宫之梦中的研究感悟和实践讲述了导师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学们,从统计数据看,你们不仅在过去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从竞争中胜出,为xx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们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学来自外校,更会丰富并融入xx的文化和精神!你们中,还有许多我熟悉的同学,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你们热爱学习、品学兼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曾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了荣誉,经常在国内外科技与学科竞赛中获奖,如航空学院的郭阳和孙义成同学分别获得欧洲大学生航模和英国航模赛冠军,张啸迟同学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的丁丽婷同学去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曲安琪同学已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同时,你们还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如陈晓波、王军杰等同学,以及17位从西部载誉归来的支教团成员,他们刚刚获得宁夏和新疆的嘉奖。
同学们,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创新驱动是当代发展的特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持续催生着传统学科焕发新的生机,推动着国际大科学合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愈加强烈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来解决。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会催生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历史还告诉我们,强国崛起与发展无一不依赖其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的什么样的大学基本决定了其现在和发展的能力,而大学的能力则取决于其所传承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的竞争力。
常听人说,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输,而较少关注如何才能赢,如何才能引领,这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勇气。大学如此,个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扬长补短、发现并创造竞争优势,去做到最好?我想,xx人只有追求敢为人先的与众不同,才能把握住赢的机遇,也才能输的少、赢得多,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真正的成功更在于主动把握转折点并坚定的前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被动响应。也许,各位曾回顾自己的许多经历,也许你会发现,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而过往中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人、几件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是那样攸关,难以释怀。也许,那正是一次转折点或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心点。
今天,为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转折点,我用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研究生阶段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 25-35岁期间是人生中最富创造与激情的时期,许多科学家和著名学者的成功大多源于研究生期间的发现及其养成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动力学创始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罗意,32岁时以“物质波理论”获博士学位,并以此在37岁获1929年诺贝尔奖;量子物理学家康普顿,24岁获博士学位,并持续探索7年,发现了x射线散射效应,33岁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据统计分析,要成为一流科学家,没有博士阶段的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转型期,是从以获取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到创造知识的`主动学习转变。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标志则是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转变,是丰富想象力的筑梦阶段,这仍是人生的一次转型。而你们在xx的转型之路,将在思想的碰撞和执著中,经受质疑和实践的考验;你们的研究也许会在兴奋和挫折中起伏,但它会铸就你们探索的胆识和理性的思维;或许你们还将经历选择与等待中的困惑与焦虑,但它会使你们收获一份勇气与坚定。
当前,学科知识的深度分化与高度融合是当代科技与发展的特点,没有人能够成为万能学者;即使在同一领域,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完善,一个人或团队也已经很难获得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成功。这些变化对学者和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需要我们理清并主动把握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我理解,我们既需要从只做项目到做学术研究转变,又需要多学科合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创造知识,这是研究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我们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和国际化的开放多元合作平台,理性地认清和把握自己优势和发展重点,让大学的价值充分发挥,挑战科技的极限。我认为,对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都重要,但对于杰出的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创造的价值却远大于知识应用的价值。在我看来,0到1的距离远大于1到1万的距离!因此,保持对未知问题的冲动和永恒追求才是知识创造的源泉;而且,进行有价值的研究打开的不仅是一扇门,她将引导我们把全部知识、能力和勇气融入其中,去探索和发现智慧的宝藏。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各位选择xx的原因,而无论今后各位在何种岗位,研究生时代的思考与行动将与你们的成功成正比,因为,这是你最富创造和激情的难忘时代。
第二个问题是,成为xx人的你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建校以来,xx始终坚守育人为先、学术至上的价值追求,把大学的精神与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的使命融为一体。建校伊始,xx没有自己的校园和校舍,学生在工棚里上课,在路灯下读书,但艰苦的条件却锻造出xx人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首届毕业生中,培养出以王永志、钟群鹏、陈懋章、戚发轫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楷模和李沛瑶、朱开轩等领导人。60年多来,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15万海内外校友不断拓展xx的骄傲和自豪,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xx人崇尚知识,其血脉中永恒不变的基因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价值观。在这里,你们与富有创新激情和梦想的学者相互学习和交流,与勤奋、聪明的同龄人砥砺前行,共同致力于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这是你们实现人生转型的最宝贵财富,也是xx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的目标追求。
近十年来,xx不断刷新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的记录,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一批国家级奖励,去年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今年有望再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特别是去年,赵沁平、张广军、张军等3位教授因其杰出的科技贡献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杰出学者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xx创造了巨大荣誉,例如王华明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实现了“3d打印,让中国飞机中国造”;房建成教授及其团队在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后,不畏艰难,毅然开始了原子陀螺技术的探索;还有,刚才发言的刘红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系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现在的xx,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
上述杰出的成果不仅表达了xx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而且其背后有着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特别是师生置身于共同创造知识的过程更是xx最难忘、最珍贵的。在xx,研究生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五年来,先后有50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70余人获得国家级成果奖。今年毕业的材料学院博士生陈海宁同学,致力于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刘祥龙同学,突破了大规模图像搜索技术,并应用于医学图像与大数据处理,在国际重要会议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牛晓旭和侯潇逸同学,关于创业者伦理矛盾的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学案例库推荐收藏;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卢瑞娜同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奖励和图展,出版了9本儿童图画书。
xx人敢为人先,这是激发创新活力和人才培养的灵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并持续优化与“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适应的“三个课堂”,以实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品质的和谐统一。学校坚持学问至上,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初步建立了以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科研布局。今年,学校以国际化和深化改革为主题,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胆识,融入到社会和世界中,建设我们的“大xx”,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提升,更加满怀信心地实践“有温度的教育、有高度的研究、有广度的合作”,坚定地向着建设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发展和机制双重转型,通过人事政策、资源配置和全成本核算等机制改革,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通过一流师资队伍与重要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以及访学交流、学位互授和国际暑期学校等培养机制,为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能力的创新、创业、创造性人才提供基础。
今年6月,我以视野、勇气、心态三个关键词作为本科毕业生的临别赠言。今天,也与你们分享和共勉。我理解,视野决定方向,目标源于视野,这是一种智慧;勇气,因其难得而可贵,勇气能坚定信念,这是一种品质;第三个是心态,因为通往成功之路往往是困难而寂寞的,需要一种境界。
xx人不可能靠继承历史和荣誉而持续成功,成功是要把握机遇,赢在转折点,更要创造机遇,敢拼才能赢!我真诚地希望,所有xx人都能拥有志存高远的视野、不畏艰险的勇气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实践个人和xx的梦想!
同学们,一代人才一代使命,xx未来的新篇章要靠xx人续写!我相信,转变观念可以改变人生轨迹,我也相信,提高执行力可以提升人生品质。但我更相信,如果xx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
祝愿各位在xx转型、超越,并创造未来!
谢谢各位!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武汉理工大学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领导和老师,向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深造,表示衷心祝贺和热烈欢迎!
每年的9月都是大学收获的季节,各方青年才俊汇聚大学,为大学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是每一所大学引以为荣的时刻,与这种荣耀相伴的也有一种大学责任。有人说,大学要对永恒做出承诺,面对你们,武汉理工大学应该有怎样的责任和承诺?你们奔着美好的前程而来,我们将如何助你们一臂之力?你们有自己向往的学科、老师以及学术目标,但这些还不是大学承诺本身。我一直认为,大学的承诺最核心的应该是你们的“立身成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立身成人”才是我们教育的重大责任和大学的根本承诺。
同学们作为研究生再一次跨入大学校门,身心已经历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心理上已告别了梦幻年代,这是你们知识积累和人生经历的必然;二是年龄上已跨入了人生最重要的创造期。这种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1831年,大学刚毕业年仅22岁的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历经5年的环球考察,孕育了生物进化论思想;1844年,年仅26岁的马克思起草了《哲学经济学手稿》,1847年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如果我们不认真地回顾这些历史,同学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些划时代的思想,这些构成我们现代人世界观的理论,竟都出自于你们的同龄阶段,也就是你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你们的身上究竟蕴藏着怎样惊人的财富?你们可曾真正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几千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有一些基本的判定。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是你们今后面临的第一个人生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台阶。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心鞭策,也是一种巨大压力。背负着这样一种财富和压力,面临着这样一个人生关口,你们将如何应对?面临着这样一个人生台阶,你们将如何实现跨越?今天我想与你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以成就你们的而立之年。
如何认识你们身上蕴藏的财富?我最近看到两项著名的调查结果。一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对万名年龄在17-85岁的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3岁的人感觉最为自由和幸福,认为“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成熟却没有经历根本性挫折”。二是美国经济研究局通过对万名专利产品发明人的调查,结果发现29岁的人最为耀眼,认为“人确实需要近30年时间,了解学习现有知识,作为发展新概念的基础,从而创造人生第一个震撼性的意念。”这两项调查客观地说明了30岁之前是人生创造的黄金时期,这也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所说的“而立之年”的内在因素。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入校的年龄大部分在23岁左右,通过硕士、博士阶段学习,也就到29岁上下,你们面临的正是而立之年前的这7年左右时间,可以想象你们身上所蕴藏的这种巨大财富。这种财富究竟是什么?我把它归结为“三个无限”,即“无限想象”、“无限行动”、“无限可能”。
是因为你们站在一个最为自由的起点,有时代眼光,有人生视野,有精神高度,也就是说已有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已经给你们的想象力插上了可以腾飞的翅膀,而想象力恰恰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是因为你们尚未经历人生大的挫折,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已有的知识和人生经历给了你们披荆斩棘的强大武器,想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不会盲目。行动是理想与成功之间的桥梁,行动的能力是一个人年龄、勇气、知识、经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造化之功恰恰把这种“无限行动”的能力赋予了你们这个年龄和层次的人。
是因为你们拥有的无限想象和无限行动,将打造一个无法预知的自我和无法预知的世界。你们有理由给自己以无限的期待。试想,如果没有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伟大创造,我们可能仍然生活在一个神权和皇权的宿命世界而自生自灭。正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大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才可能实现。
“三个无限”是你们身上蕴藏的财富,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和开发好自己所拥有的巨大财富,真正为实现“三十而立”做好准备?我想送同学们三句话,也就是你们立身成人的“三种境界”。
这是我每年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都要重复的一句话。同学们要想掌握和开发好自身的无限想象力,就要做到“心所至,无所不至。”这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类之所以有永无止境的真理追求,之所以不断解开自然和社会之谜,是因为拥有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广阔的心灵世界。古往今来,人类的心灵所激发的想象力和使命感,让我们的无数先驱投身于伟大的创造活动,使人类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点燃了智慧的灯塔,推动了历史发展。他们那一颗颗伟大的心灵仍然照亮着后人创造之路,激励着后人前进的脚步。遵循心灵的指引,激发想象的活力,到达创造的极限,心所至,无所不至,这就是作为一个理工大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成书于三千多年前《周易》中的一句千古名言,伴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全部历史。同学们要想真正拥有无限的行动力,还是要回到这条千年古训上来,真正做到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行动能力的一种经典表述。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催生一个崭新的世界,特别是正在崛起的古老中国正处于一个“需要巨人和产生巨人”的伟大时代。总结和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对这个伟大时代高度概括和完美的描述。武汉理工大学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就是以我们每一个理工大人的共同追求来铸就这个“中国梦”。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充分把握你们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国家的发展需要你们成为杰出人才;“地利”就是大学的发展需要你们有杰出表现;“人和”就是你们的巨大财富需要造福于时代。因此,自强不息,实现个人梦,成就大学梦,托起中国梦,这是时代对你们的要求。
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感受,也是很多有识之士的经验之谈。你们确实拥有“无限可能”,但美好的结果往往是漫长的等待和出人意料的惊喜,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学校都是如此。今年4月,世界三大权威大学排名机构之一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周刊》的大学排名出炉,中国大陆高校仅15所入围亚洲100强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名列亚洲百强大学第58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泰晤士报教育周刊》主编在解释武汉理工大学入围的原因时说:“论文引用率和国家级研究设施成就了武汉理工大学。”这是一个客观的描述,因为它反映的是我校学科几十年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材料学科,以1987年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标志,进入交叉、融合、创新与国际化的进程,其中一批又一批年轻学者包括很多研究生的不懈奋斗和追求,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么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想象这种奋斗和追求带给学校的变化。学校的进步是一种鲜活的启示,也为你们未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你们能够把握自己,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成功就一定会拜访你们。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以“立志于学,三十而立”为题来谈你们所面临的研究生学习这段关键人生,也是有感而发。所谓“三十而立”,我们的古人有很明确标准,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就是要“立德”、“立功”、“立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是要“为人”、“处世”、“做学问”。在去年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我曾谈到“成功的边界”,要求同学们深刻把握你们的时代所需之处、视野所及之处、精神所达之处,尽力拓展你们成功的边界。今天我所说的“三个无限”和“三种境界”,就是为你们尽力拓展成功的边界提供一种思想。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地去实践它。
亲爱的同学们,时代在呼唤着你们,世界在注视着你们,成功在等待着你们。我相信,你们一定做好了充分准备,你们一定不会辜负这份命运的关切。
再一次祝贺你们、欢迎你们、祝福你们!
朱崇实校长在厦门大学2015届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向在座的2015级557位博士生同学和2995位硕士生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在座的3000多位新同学中,有一部分曾经在厦门大学这个校园里学习过,大多数是第一次迈入这个美丽的校园。不论是否曾经在厦门大学学习过,今天,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翻开自己人生新的一页,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发起新的冲击!作为同龄人中知识层次最高、思想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我相信在座各位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有美好的理想和规划。我由衷地期望在座各位的美好理想和规划都能圆满地实现,为此我想与各位交流一下我对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我想谈一谈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里,本科生、研究生都属于学生,因此都还处于学习的阶段。但关键的是,同属学生,我们要认识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最基本的说,本科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低级阶段,其学习要求仍以接受和汲取知识为主,所以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对本科生的要求都比较明确,例如哈佛大学为其本科生制定的五项标准是:1、必须能够清晰而明白地写作;2、应该对认识和理解世界、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3、必须对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并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安排自己的生活;4、了解并思考过道德和伦理问题,在做道德选择时具有正确判断的能力;5、在某些知识领域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这五条标准中可以看出,哈佛大学对本科生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并把握已有的文明,并正确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那么研究生呢?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基本上没有对研究生的培养设定明确的标准,但是一致的培养模式就是让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学习。因此,可以这么说,对于研究生来说,其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或探索,他与本科生的学习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汲取,而是主动的研究与探索。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他要学习知识、感悟知识、还要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由于种种的原因,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包括厦门大学)最大的不足在于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本科教育的简单时间延续,研究生是五、六或五、六、七、八、九年级的本科生。可以说,这种状况,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最大差距。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但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作为国家创新力量主要来源的研究生群体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一种状况如果不能改变,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让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让学会研究与探索、热爱研究与探索成为我们研究生的自觉追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对这个问题不能再展开讨论,在这里我只是希望在座的2015级新同学从今天开始,就把研究与探索作为自己的追求,把导师作为自己的朋友,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与导师就你感兴趣或感到迷惑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让创造性的思维成为研究生的思维习惯。当然,学校将尽最大的可能来保证研究生能有这样的一个学习氛围与条件。
第二,我想谈一谈研究生的人生目标。这是一个大话题,又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这是一个让人感觉空泛的话题,其实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什么是研究生的人生目标?如果有人问我,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要成为社会精英!什么是社会精英?社会精英就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而又愿意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社会精英是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社会精英又是现实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会非常坚忍地去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社会精英不一定是领导,但他一定是领袖,他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在他的身边总能聚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跟他一道为理想而奋斗。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精英。在座各位都是有理想、有才干的青年。去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共有15000多人报考厦门大学,只有2000多人被录取;博士研究生考试,厦大也是报考人数最多、最热门的学校之一,因此可以说,在座各位是有志青年的佼佼者,所以,我对你们的远大抱负和卓越才干毫不怀疑。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我还希望我们的研究生能更加宽容、更加感恩!研究生是社会的宠儿,就单个群体来说,社会对研究生这个群体的培养所耗费的成本肯定是最高的,除了你们的家庭,你们的政府、你们的社会、你们的学校都为你们的成长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有些研究生过于自我,他们把自己的成功都看作是个人天赋和自我奋斗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因此,这些同学一有胜利,只愿独享,因为他认为这胜利是自己的个人所得;一有挫折,便怨天忧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挫折都是他人不好的结果。这样的同学是不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他缺乏社会精英的基本素质。社会精英应该具有的个人特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宽容与感恩,知道宽容、知道感恩,他才会善待这个社会,报效这个社会。我再次期望在座的各位都有这样的情怀!
第三,我想谈一谈研究生体育锻炼。我在bbs上看过一个帖子,写的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较,我在准备今天的讲话稿时想去查一下这个帖子,可惜我上网的技术不行,没有查到。这个帖子给我留下的大致印象是:本科生生龙活虎,研究生暮气沉沉;本科生一切好奇,研究生一切知道;一到研究生,好象都成为了小老头、小老太了,背也驼了,走300米路就冒汗,爬4层楼就气喘,到了研究生一切都惨不忍睹。在bbs上说话总是有点夸张,但这个帖子看完后,我脑子确实在想研究生的体育锻炼问题。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的同志,他们告诉我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上研究生的比赛成绩一般都不如本科生,我听了有点失望。我想,单从年龄上看,这是不应该的,有资料显示,一个青年人,通常在22岁到26岁时,体能是处于巅峰状态!刘翔1983年出生,今年24岁,他创造最好成绩时,与在座很多同学年龄相近;姚明1980年出生,今年27岁,可以说他目前的体能状态比20岁时更好!因此,为什么研究生比赛成绩不如本科生,只有一个解释了,就是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不够,自然走路冒汗,爬楼气喘了。
同学们到了研究生阶段,要考虑的问题多了,烦恼也多了,任务也重了,自然而然,容易放弃体育锻炼。但这是非常不对的!越是烦恼多,越要锻炼,一锻炼,烦恼就没了;越是任务重,越要锻炼,一锻炼,任务就轻了!身体是根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们很难承受今后自己要面对的激烈竞争和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们根本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放弃体育锻炼,学历越高,越要热爱体育锻炼。厦大的校园很美,依山傍海,四季如春,是锻炼身体最佳场所。在这样的校园里若不锻炼身体,以后终生都要后悔。因此,象我们运动场上悬挂的那幅大标语所说的那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同学们、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翻开自己人生篇章新的一页,我衷心祝愿各位能把这一页写得更好、更美!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七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材料学院的20__级博士生蔡靖。
首先,我谨代表厦门大学全体在读研究生向各位师弟、师妹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你们的加入,使古朴美丽的南方之强焕发出更加充沛的青春活力与激情。
年华似水,走过了树树凤凰花开,在厦大的七年,我有幸与母校一起成长,见证了两岸三地办学新格局的开辟与发展;见证了八十五周年校庆的辉煌与成功,也见证了学校在向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与收获。厦大的舒适生活与深厚的学术底蕴,相得益彰,这里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科研平台,更有一流的住宿、生活条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相信也将为在座的各位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新平台。
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明确目标,虚心学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不断拓宽知识面,勇于在传承中创新,恪守学术道德。因此,没有严谨勤奋、求真务实的态度,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很难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老生代表,我也曾坐在台下,历经本科、硕士、博士的开学典礼,今天,有幸走到台上,不想过多的重复与前辈们相似的种种科研学习体会,毕竟文理有别,不同的专业,学习方式各异。只想提出3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第一,你关心自己的身体吗。
有句话,烂熟于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不应拿年轻的身体作无谓的资本去挥霍,也许道理人人都懂,却常等到痛定思痛,才明白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让我们从日常中的点滴做起,告别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牢记实验室安全,这样才能以最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生活当中。
第二,你还保有几分激情。
都说读研后,常常是容颜未老,心已沧桑。也许这一辈子,你会越来越关心房价会不会降,孩子该去读哪所学校,但正如白岩松说过的,当你发现,一辈子没那么几年为国家、为民族热泪盈眶过,你会对不起你这辈子。回想今年,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从“多难兴邦”到“百年盛事”,我们哭过、笑过、呐喊过,正是这种激情,化成一种责任与使命,会让你成为推动中国这列火车头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
第三,你对厦大的感情有多深。
不论你来自哪里,首先请用接下来的几年爱上这片土地,她不仅有着激励一代又一代南强学子的四种精神——“爱国、革命、自强、科学”,更有着“侨、台、特、海”的独特韵味,她的美丽,在生活,在细微,在悠然,在点滴知味,请你用心去感受、去发现。
因为,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子们的认同和回报,而只有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才会让你真正的融入这个大家庭,同荣辱,共奋进。无论这份归属感是来自一片沙滩、一泓湖水、几片青砖绿瓦和掩映其间的凤凰花,还是来自实验室里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几句勉励的话语。
有人说,生活不像炒菜,要所有料备齐了才开始,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也有人说,读研就像吃菜,桌上什么菜都有,吃到什么,就是自己的本事了。今天,对于在座的各位同学来说,即将迎来一顿新的人生大餐!请告别昨天,它是一张底片,多少遗憾也都变成美丽;把握今天,它是一个脚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需要你去传承发扬;而展望明天,定是一个梦想,总有一片天空属于自己!
衷心祝愿你们在厦大的每一天快乐,幸福!
谢谢!
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第八篇】
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如果有机会上台发言,我们要提前准备好发言稿!这是网友分享的“研究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汇聚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植物病理专业xx级硕士新生,我叫本站。
很荣幸能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九月,我们相聚在xx大学的校园,用火一样的热情去迎接即将来临的新挑战。
请同学们环视下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就是在考研大战中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
回首往事,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坚守在书桌旁伏案苦读的我们;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独自走在回宿舍路上的我们;那个寒风凛冽的清晨,断然钻出温暖被窝的我们……考研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曾经我们还在考场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现在我们为了实现梦想聚在一起。
来到了xx大学,来到了资源环境学院。
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有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有一批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更有如家人般温暖的老师和同学。
多年来学院在学术科研上硕果累累,向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严寒或酷暑任何的困难都不停歇我们求知的脚步。
20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xx年华诞,中华崛起,祖国富强,让我们倍感骄傲。
也让我感受到青年人肩负的社会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农人。
让我们在这里,和睦相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自立自强。
让我们发扬华农人“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成长为有知识有担当的青年,一同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严谨的,也不乏快乐。
我们要正确树立人生目标,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劳逸结合。
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即将到来的xx大学x年校庆献礼。
最后,以一首歌词与大家共勉“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们的未来不是梦,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三年充实而无悔的研究生生活!祝愿我们的资环我们的华农,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大家晚上好!
九月珠海如画里,南海之滨吐芳华。
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吉林大学,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员工,向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获得吉林大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广东省委省政府、珠海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一直以来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本世纪初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开设的战略窗口。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也是在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新体制,由吉林大学和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
美丽的吉珠校园,椰风海韵、风光旖旎。
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十年的奋力拼搏,这所校园已经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完备的育人基地,成为广大莘莘学子潜心学习、茁壮成长的理想家园。
同学们,十年风雨话沧桑,青史无言载辉煌。
今年恰好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院10周年。
十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教育厅、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合作双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珠海学院始终坚持爱国勤奋,和谐创新的院训精神,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强特色、居一流的办学定位。
大胆进行运行机制、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国际合作以及一系列内涵式协同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良好办学声誉的新型大学,累计已向社会输送了近3万名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学院还累计承担省部级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203项,合同金额达2300多万元,为推进珠海市乃至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迎来7000多名本科新生的同时,又欣喜地迎来了由吉林大学和珠海学院联合培养的首批16名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学院在人才培养层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新提高。
据有关报道,今年3月,中国校友会网公布了2014年中国综合类独立学院排行榜,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位列榜首,并荣获2014年中国五星级独立学院美誉,跻身中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珠海学院已经成为全国同类高校的一面旗帜。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生院,一直秉承在改革中求发展、竞争中求领先的办学理念,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27名博士研究生、213名硕士研究生。
刚刚我们又为10名博士研究生和22名硕士研究生授予了学位,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做出不凡的'业绩。
吉林大学作为珠海学院的主办单位和依托母体,作为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院的主办单位,始终坚持让党和国家满意、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最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国际高水平学科数量达到9个,获得国家级三大奖成果数量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据有关报道,吉林大学在一些重要的大学评价中一直位居国内前10名,在国际上目前已接近世界前300强。
在新形势下,吉林大学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珠海校区的发展,使学校的这个战略窗口在促进学校国内国外的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持续地支持珠海学院的发展。
希望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院进一步着力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珠海市乃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相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和南方研究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同学们,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它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小到改变着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和工作学习,大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将使人类进入一个持续创新的全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们的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可以说,你们适逢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你们也正在见证和亲历这个伟大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将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有更高的标准。
你们将拥有更多机会,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创造将成为这个时代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新要求。
珠海学院顺应时代趋势、满足国家需求、适应市场需要的办学定位也将为你们每个人的成才成长提供独具特色的舞台和环境。
同学们,你们是当代青年中最富有朝气、活力和梦想的代表,是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同学们应该认清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融入时代发展,努力有所作为。
作为吉林大学的校长和你们的师长,我真心地希望大家在大学这一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崇礼立德、克己修身,立学致知、勤思笃行,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铸就辉煌!
最后,值此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上一篇:法学专业调查报告民事优质4篇
下一篇:迎国庆的广播稿范例最新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