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历史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 历史神话故事的演讲稿范文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历史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第一篇】

大家好!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帐。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此,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地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第二篇】

神话故事是小学语文中身受儿童喜爱的文学题材。如何让神话故事教学发挥应有的。

教育。

上古时期,作为五帝之一的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部族首领,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传说一日她看见瑶光之星穿过月亮,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心有所感,后来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儿子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升天后,就由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即帝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天神重和黎把天和地之间的通道截断。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虽然天和地相距九万里,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沿着天梯一步一步登天,天上的神仙也可以由天梯下到人间。传说中的天梯一种是山,一种是特定的大树。山有昆仑山、肇山和登葆山,树乃是建木。这样,天上人间偶然也有往来,人和神之间还有着某种交流。

但是后来有一个叫蚩尤的恶神来到人间,蛊惑苗民作乱,祸乱人间。黄帝为了使善良的百姓不受伤害,便和蚩尤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历时长久的战斗。在神仙九天玄女的帮助下,黄帝战胜了蚩尤。颛顼接受了蚩尤变乱的教训,觉的神和人不分出界限,可以相互往来,弊多利少,于是命重、黎两人把天地间的通路隔断,叫人上不了天,叫神也不能再随便下地了。

重和黎遵命行事,一个把天托起来,尽力往上推;一个把地按住,努力朝下压。这样一来,本来相隔还不是特别远的天地,从此就相隔遥远了。天地分开之后,颛顼就命令天神重专门。

管理。

天,而命令天神黎专门管理地。黎后来有一个儿子叫做噎,他协助父亲管理日月星辰的运行顺序,以免错乱。后来,噎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神话中的。

时间。

之神。

绝地天通之后,虽然天上的神还可以通过法力下凡,但地上的人却再也没有办法上天去了。

瑶姬是西天王母的小女儿,住在天上的瑶池宫里。她自幼跟三元仙君学道,有一身变化无穷的仙术。后来,她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喜欢游玩。一日,她来到巫山上空,不禁为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不料,有十二条蛟龙正在此兴风作浪,使当地云雨茫茫。瑶姬决心为人间除去恶龙。于是她手指蛟龙,施展法术。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风平浪静后,十二条蛟龙已然化作了十二座大山。

这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四周汪洋一片。为了治理水患,人间司职治水的大禹赶到此地。然而,这里山势高,水势急,治水十分不容易。大禹日夜忧愁。

瑶姬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动,便派侍女传授给他一些法术,同时,还派六位侍臣,施展仙术,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大禹十分感谢神女瑶姬的帮助,就登上巫山,当面致谢。

大禹上到巫山之顶,见到了在游龙、彩凤、白鹤等簇拥下的瑶姬。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说完,又赠予大禹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大禹得了天书,拜谢而去。

水患治理后,瑶姬继续留在巫山过她的神仙日子。她喜欢变幻成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长久的伫立在巫山上观看日出日落,欣赏这美景。她的侍从也化作了一座座山峰,静静的守卫在神女的身旁。

至今,在今天四川巫山一带,还流传着由瑶姬幻化的神女峰的传说。当地百姓尊称瑶姬为“妙用真人”,还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明成祖永乐六年,龙千岳镇守凌霄关。别看老将军时年68岁了,可他一顿饭仍能吃10个大馒头,还能张开昆仑铁胎弓,将裂云箭射人老鹰的眼睛。

凌霄关外乃鞑靼部族的盘踞之地。该部族为元朝从中原溃退后逃到张北草原上的残存势力,其大汗本雅失里,人送绰号血胡狼。

血胡狼当然不甘心被驱一隅的命运,他领着手下时常对凌霄关附近的百姓烧杀抢掠。双方几次交锋,凌霄关人稀兵少,最后被血胡狼的人马团团围困。

这天,血胡狼骑着宝马,在距凌霄关城门300步远的地方站定。普通的弓箭能射出180步就已不错,而龙千岳的一把昆仑铁胎弓能射出240步,300步对于交战双方,都是绝对。

安全。

的距离。

血胡狼望着城楼上白须飘飘的龙千岳大叫道:“龙千岳,你投降吧,只要你献出凌霄关,本可汗一定重封你!”

龙千岳立在城头的帅字旗下,开口回应。可因为有风,声音飘忽,血胡狼听不清楚,只得催动坐骑,前行了20多步……龙千岳一见血胡狼站在了280步开外,便驻马不前,从城堞的下面猛抄起他的昆仑铁胎弓,又将一支裂云箭扣上弓弦,双臂奋力,一声怒吼,那支裂云箭就拖着一声利啸,流星般直奔血胡狼的面门飞了过去。血胡狼还没反应过来,一支穿云大箭已“噗嗤”一声,射中了他的左眼球!

随即,龙千岳在城头一挥大纛旗,城内的兵将骑马举刀,杀将出来。鞑靼部一见大汗受伤,无心恋战,丢下了几千具兵将的尸体,逃回了张北大草原深处。

鞑靼部的军医从血胡狼的眼睛里起出穿云大箭,血胡狼顿时痛昏过去。待他再醒来,已是第三天的晚上,他挣扎着坐起,鞑靼部派出的细作正好回来禀报一一龙千岳的昆仑铁胎弓之所以能把大箭射出了280步,是因为换了新弓弦的缘故。

新弓弦是火鳞蛟的蛟筋。听到火鳞蛟三字,血胡狼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火鳞蛟蛟筋,那可是世上制作弓弦最好的材料。他急忙找来军师黑扎哲,咬牙道:“一定要毁掉昆仑铁胎弓,不然,英勇的鞑靼部将永远被困在茫茫草原中!”

黑扎哲一双眼睛凶光频闪,点点头,转身出了血胡狼的大帐。

而此时的凌霄关城正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中,连着三日宴饮,龙千岳喝得腿都软了。这天晚上他回到卧房,借着桌上明灭的烛光,从床底的木箱里取出红木弓匣,又从弓匣里取出沉甸甸的昆仑铁胎弓。然后一使劲。朱红色的火鳞蛟筋弓弦就被挂在了铁胎弓上,三把满弓一开,老将军已是满头大汗!

龙千岳刚要摘下弓弦,就听房门“咣”一声被踹开,三个蒙面的持刀刺客闯了进来。三把寒光闪闪的弯刀直奔龙千岳砍了过来。

龙千岳急挥手中的大弓和三人相斗,边斗边高叫道:“抓刺客!”

帅府中的护卫听到了龙千岳的呼救声,一个个手提武器冲了进来,那仨刺客一见已无退路,怪叫一声,手中的弯刀更不要命地砍向龙千岳。

龙千岳控弓不稳,火鳞蛟的弓弦“嘣”一声,披砍断了。三名刺客一见斩断了弓弦,兴奋得大叫一声,然后掉转弯刀,自刎身亡。

望着被斩断的火鳞蛟弓弦,龙千岳心疼得直跺脚。这火鳞蛟实在难捉,断了火鳞蛟筋,昆仑铁胎弓就成了一把普通的铁弓,他这凌霄关第一神射手也报废了!

三天后,龙千岳身着便装,领一哨精兵,直奔凌霄关外60里的凌霄山,去捉火鳞蛟。

凌霄山深处有一座恶龙潭,潭中。

生活。

着十几条火鳞蛟。火鳞蛟是一种身长两丈的大水蛇,因为身上长着鲜红的鳞甲而被当地山民称为恶龙。

龙千岳手下的士兵们从马身上取下许多三面网,那网线都是用掺杂着乌金丝线的棕绳拧成,将三面网连在一起,组成了一张大网,然后将大网下到水里,官兵们站到水潭边,敲响铜锣,隐藏在水底下的十几条火鳞蛟吓得四散乱游。

龙千岳领人忙活了三天,竟连一条火鳞蛟都没有捕到。这天下午,从树丛中转出一个背弓的猎户,看着那张沉在水中的捕网呵呵笑了。

那群捕蛟的士兵正为捕不到火鳞蛟犯愁,一见有人讥笑,大为光火,一根绳子,将这大胆的猎户绑了起来。

猎户大叫道:“你们这样怎能捉到火鳞蛟,我要见你们将军!”

正站在岸边看捕蛟的龙千岳听到叫声,急忙过来,一问情况,赶紧放人,然后摸出了十两银子,躬身向猎户问捕蛟之计。猎户道:“军爷,您上次一定是用大网抓住的火鳞蛟吧?火鳞蛟这东西实在狡猾,您抓住了它们的同类,它们就永远记住了捕捉的网具,以后见到同样的网具,就会远远避开!”

那猎户讲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在大网上挂满水草,将网具隐藏起来,麻痹火鳞蛟!

龙千岳一听有理,即命手下在大网上挂满水草,这只伪装好了的大网下到水底,终于有一条慌不择路的老蛟落网了。十几名官兵急忙收绳,一条三四百斤的老蛟就被捕了上来。

杀蛟取筋,编结弓弦,没用半个时辰,九股的蛟筋弓弦就做好了。看着威震边关的巨弓又能发射裂云箭了,那猎户也很激动,他回到栖身的山洞,从洞里取出一个用香樟木雕成的弓盒送给龙千岳。

这弓盒是猎户的父亲留下的。龙千岳的弓盒已被刺客砍碎,看着古色古香的盒子,他自是欢喜不已。他重赏了猎户,日落时分,领着人马回到了凌霄关。

龙千岳走后,那猎户将背上的大弓丢进水潭。他其实正是鞑靼部族的军师黑扎哲。黑扎哲派人斩断了昆仑铁胎弓的弓弦,为的就是跟在龙千岳身后,一举找到火鳞蛟的老巢!

黑扎哲打了个唿哨,300多名鞑靼精兵立马从远处的树林跑来。黑扎哲一指恶龙潭:“将里面的火鳞蛟全部杀光,让龙千岳做不成火鳞蛟弓弦!”

恶龙潭虽只十几亩水面,可是潭深十丈,想将潭底的火鳞蛟杀光也绝非易事!黑扎哲先命人枪扎刀砍,后往水中射箭,但都没效果。最后,黑扎哲眼珠一转,手指着山上一座还冒着青烟的石灰窑,对手下道:“将那烧好的生石灰都取来!”

潭中生活的十几只火鳞蛟都被沸腾的石灰水烫死了。看着一具具火鳞蛟的尸体浮上来,黑扎哲得意洋洋,忙不迭地领着手下到血胡狼那里邀功去了。

凌霄关平静了一个月。成了独眼龙的血胡狼,又领着手下的50000多鞑靼兵将杀了回来。一时间,凌霄关外阴风惨惨,白骨成堆。龙千岳的万把人被困在了凌霄关中,只好紧急求援。明成祖接到前线加急的文书,不敢怠慢,决定御驾亲征。

历史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第三篇】

神话故事应该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神话教学要有语文味,。

教师。

应以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激发其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下面是本站网友为您分享的“实用历史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 历史神话故事的演讲稿范文实用【4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那时,天上住的是雷王。他长着一双灯笼眼,眨起来闪耀着绿光;脊背上长着一对翅膀,抖起来扇动着风暴;两只脚又大又厚,走起路震响着轰轰隆隆的雷声;手上拿着板斧和凿子,这里劈劈,那里戳戳,迸溅的就是电光。

当时有个规矩,人们每年都要给上天供奉些香火,只要供了,就会风调雨顺,就能多收粮食,过好日子。那些香火供给谁?还不是雷王呀!雷王是天上的大神,掌管着地上的风雨。

有一年,雷王在天上闲得无聊,便转悠到下界来了。布伯见是天上的大神,不敢怠慢,东凑西借,给他摆了一桌山珍海味,还上了陈年老酒。

雷王吃得饭饱酒足,起了贪心,绿着眼睛说:“我每年都给你们送风下雨,哪能白送白下?今后我要收租。”

布伯说人们还很穷,饶了大伙吧!雷王不依,头摇得晃晃荡荡。看看犟不过去,布伯想了想,便对雷王说:“交就交吧!你要庄稼的上头,还是要下头?”

雷王想自己住在天上,高高在上,就说:“当然要上头。”

布伯答应他秋天来收租。雷王走了,布伯对大伙说,今年全都种芋头。

众人种了芋头,芋头长得不错,全部长在土里头。秋天来了,雷王按时来收租,布伯指着地上的枝叶,请他拿走。

雷王一看上了当,想发火,可是自己有言在先,说不出嘴,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临走时他对布伯说:“明年我不要上头了,我要下头。”

布伯很爽快地答应了。雷王走后,布伯对大伙说,明年全部都种稻谷。

众人种了稻谷,稻谷长得不错,谷穗沉甸甸压弯了梢头。

秋天来了,雷王按时来收租,布伯指着稻根,请他拿走。雷王一看又上了当,想发火,还是没办法出气,心一横说:“明年我上头、下头都要!”

他想,这么一来肯定布伯要求饶,那后头的事就好商量了,或许还能多分些稻谷。没想到,布伯又爽快答应了。雷王走后,布伯对大伙说,明年全都种苞谷。

众人种了苞谷,苞谷长得很大,壮硕硕的穗子挂在腰身。

秋天来了,雷王按时来收租,布伯指着梢、根,请他拿走。雷王看一眼苞谷,再看一眼梢和根,鼻子都歪到了一边,气哼哼回了天庭。

传说,从前人们身上有一个人眼看不见、通灵性的坏东西三尸神附着。

这三尸神,一天到晚就是搬弄人间是非,说人的坏话。三尸神每个月要到天宫去一次,向玉皇报告人在世上的种种情况。

可是,这三尸神从来都不如实向玉皇禀报,每次都说坏话。不是“张三懒惰”,就是“李四奸刁”;不是“王五偷盗”,就是“铁六抢劫……”从没在玉皇面前说过人的一句好话。

日久天长,玉皇便对人产生了坏印象,很想惩罚人。但惩罚什么人?怎样去惩罚?

玉皇总是拿不定主意。他想,如果完全相信三尸神禀报的情况,那么,世上竟连一个好人也没有了。

这一年,玉皇又听三尸神接连报告说,人又在不断地咒骂天庭,甚至对玉皇也有许多不敬之辞。他这一说,玉皇十分生气,觉得如果再不惩罚人们,就显得天庭太软弱无力了。

于是,他对三尸神和手执钢鞭的王灵官说:“三尸神,你立即下凡,挨家挨户进行巡查,凡是不敬天庭、不奉公守法的坏人,把他们的名字都给我写在墙上。等到大年的晚上,王灵官执钢鞭下凡,只要墙上写了名字的坏人,统统杀掉,一个也不留。”

玉皇的圣旨一下,可乐坏了三尸神。他兴冲冲地回到人间,不问青红皂白,便挨家挨户地往墙上写名字。

这骇人听闻的坏消息,被各家的灶王爷知道了。灶王爷们秉性善良,为人忠厚,是老百姓家的主事神。

于是灶王爷们焦急万分地聚到一起,商议怎样解除这场就要降临到百姓头上的灾难。

议论来,商量去,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既然保全百姓,又能惩治三尸神的非常巧妙的办法:“腊月二十三送灶王这天,每户百姓家的灶王爷,都十分郑重地关照家里的人,一定要他们在大年三十的白天,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直至檐梁墙壁上的陈年垢污,彻底清扫,掸掸干净,迎接新年。”

老百姓们都听了灶王爷的话,高高兴兴地把家里彻底打扫干净了。

到了大年夜晚上,王灵官果然手执钢鞭来到人间。他怒目圆睁,凶神恶煞般地挨家挨户地寻找写在墙上的人名字,以便动手。

可是,王灵官一路查找过去,家家户户的墙壁上干干净净,不要说人名,就连一点蛛丝灰尘都找不到,他哪里知道,三尸神写下的人名,连同灰尘早就统统被扫掉了。

王灵官本来就是个脾气很暴的神,他一看一无所获,非常气愤,便回到天庭狠狠地告了三尸神一状:“三尸神无事生非,毁谤世人。百姓家墙上,没有一家写名字的。”

玉皇闻报大为震怒,立即传旨:“将三尸神绑送前庭,痛打三百大板,再关进天牢,永不释放。”

传说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

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

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啊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乌,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

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

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

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

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

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

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也不符。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南方以竹为筷。

姜子牙为啥叫“姜太公”

姜子牙,即吕尚,周初人。姓姜名望,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因祖先封于吕,所以叫吕尚。

姜太公姜子牙是东海上(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人士。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并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而钓的奇妙方式钓鱼。

姜子牙隐居20xx年,当他83岁时,求贤心切的周文王再度到访,在文王诚意请求下,姜子牙被拜为司马,辅佐文王。因为周文王曾对姜子牙说:“您真是我的太公呀!”所以后人尊称姜子牙为姜太公、太公望。

历史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第四篇】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客人问东户季子的故事:舜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

客人问东户季子

尧年老以后,想把天子之位传给舜。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太相信舜能把天下治理好。

有一个客人拜访诸侯东户季子,交谈中也说起了尧要禅位给舜的事。东户季子认为舜可以胜任天子之职。客人便问:“你根据什么知道舜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呢?”

东户季子说:“尧本来就已经治理好了天下,而舜谈论治理天下的策略符合尧的想法,所以可以知道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客人接着追问:“你虽然知道了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但你又怎么知道他不会借此谋求私利呢?”

季子回答道:“那些能够治理天下的人,一定都是通晓生命本性的人,应该是没有私心的了。”

(《似顺论·有度》)

尧让天下给许由的故事

尧治理天下的时候,许由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于是尧跑到大泽之中拜见了许由,恳切地对他说:“十个太阳都出来了,火把却还不熄灭,这不是徒劳吗?您如果出来做天子,那天下就一定能够大治,我愿意把天下交给您治理。”

许由淡然一笑,推辞道:“您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是因为天下还不太平吧,可是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要说是为了自己吧,可是桃雀在树林中筑巢,树木再多,自 己也只不过是占据一棵树枝而已;水牛到河里喝水,河水再多,自己也只不过是喝饱肚皮罢了。您还是请回吧!我哪里用得着天下呢?”

说罢,许由就去了箕山脚下的颍水北岸,以种田为生,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之事。

(《慎行论·求人》)

许由坚决辞让天下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而是因为对生命的本性有所通晓,从而不想为外物所累。对性命之情有所通晓,就会摒弃不义不洁之利了,这样仁义之道就能得以推行了。

伯成子高辞官的故事:禹不如尧?

尧为天下之主的时候,伯成子高因功高而被立为诸侯。尧年老后把天子之位传给了舜,舜年纪大了以后又将帝位传给了禹。禹即位后不久,伯成子高就辞去了诸侯之位,回到老家种田。禹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往伯成子高的家里见他。禹到达他家的时候,伯成子高正在田里耕种。

禹快步地走到下风头,问道:“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您就已立为诸侯。而现在帝位传到我这里了,您却辞去了诸侯之位。这是为什么呢?”

伯成子高笑了笑,说:“尧当政的时候,没有奖赏而人们却勉力向善,没有惩罚而人们却不敢为非作歹。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怨恨,不知道什么是高兴,就像小孩子 一样和悦。现在您当政,奖赏和惩罚都用得十分频繁,可是人们都在争利而且还不顺服,道德从此也就衰微了,谋求私利的事也从此兴起了,后世的混乱也就从此开 始了。先生您怎么还不走呢?请您不要打扰我的耕种!”

伯成子高说罢,面带和悦之色播种,不再回头看禹。禹也没有办法,只好走了。

(《恃君览·长利》)

他是一代君王夏桀,她是美艳佳人妺喜

有施妹喜,眉目清兮。

妆霓彩衣,袅娜飞兮。

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他是一代君王,她的美足够与江山匹敌。于是,上演了一段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更推进了一段历史残酷的演变。

没有哪段爱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即使他是一代君王夏桀,她是美艳佳人妺喜,也不例外。他们之间,有着剪不断、理不清的情感纠葛。曾几何时,他坐拥江山仍嫌 不够,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哪是普通人能体会、能理解的呢!他时常感觉身体里住着一只猛兽,厮咬着自己的内心,吞噬着自己的温暖。因此这样的夏桀,冷漠、无情 甚至是霸气十足,是理所当然的。

年少气盛的夏桀自比太阳,意一生为王。四方造反让他日日担忧。他也害怕,害怕跌落谷底,害怕人生还未 出现可能就要悄然离去。所以夏桀出兵,想从讨伐战乱中得到一丝快感。其实只是想平复四方躁动之心,换取自己的安宁清净。而攻打有施部落,原因原始而纯粹: 有施占据天时、地利,物产丰富且农业发达,实力超群。若攻打这里,其他四方之王定然心生畏惧,他可稳坐江山宝座。聪慧的男子总是懂得使计谋让江山牢固,懂 得强者自救。对于这种霸气的男子,若最终使酋长屈膝求和,献上牛羊马匹,他定然不屑一顾。就在他重重垂下眼睑,却独独无意一瞥望见她站在不远处,惊恐的眼 神盯着他。夏桀莫名的保护之感涌上心头,一瞬间足够泯灭过去所有疼痛伤害,他需要重生。

一段故事就这样缓缓拉开帷幕。为了她,夏桀开 始了一场浴血奋战。他从小就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懂得想要的人靠祈求是无法得到的。他要赢,更要赢得她的心。一场战争长达几个月,彼此毫不妥协。终难逃 一劫,族人难抵夏桀强烈攻击。自愿请和,献上一批美女,而他心中早有打算。

夏桀知道她是酋长的妹妹,他们要求和,只要将她献上即可。一句话,谈和带走妺喜,没有余地。他对这个女子一见钟情,她那么美,就像一束阳光解冻了他多年冰封的心。

夏桀不是没有见过容貌极美的女子,而没有一人能给他如沐春风般的温和,没有人能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再没有比生存更好的事情。他是王,却也只是个普通的男子,他需要一个女子与她携手向前,嘘寒问暖,关怀体贴。他的心默默柔软起来,她又何尝不是。

妺喜第一次看见夏桀,他远远盯着她。她的心咯噔一下,凝视他时觉得呼吸都急促起来。她只觉在哪里见过他,或许在梦里,或许在前世。妺喜竟然不自觉地对这个男子心存期待。

彼时,妺喜生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没有悲伤、没有疼痛,自得其乐。哥哥宠她、爱她,美好的时日安稳清和,妺喜期待爱情,也期待家庭。却从未想过离开这 里,正因哥哥给予她太多,让她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当哥哥对她说起一切缘由,妺喜没有丝毫犹豫,内心纵有万般不舍。她为那个男子的眼神倾倒,自知自己没有 丝毫的退路。

夏桀终于执手自己心爱的女人,他慌乱地拉着她的手,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此时,他的心中只有她——妺喜。他有多爱她,只有自己清楚。妺喜的美不是过错,更像是上天馈赠她的一份厚礼。她的美也足以让他欣喜若狂,趋之若鹜。

回到王宫后,只因妺喜一句话:宫殿怎会如此陈旧。他就着了魔般地为她另建新宫。夏桀正因为深爱她,不想让她受丝毫怠慢。纵然群臣纷纷反对,对他而言,无疑毫无作用。在这场爱情中,夏桀将一切交付于她,同时也奠定了日后的悲剧。

像夏桀这种孤傲的男子,他的爱直白突出却又夹杂些许生涩。他对她好,好到全天下都愿意成为她的附庸品,好到已经忘却最初的时光她还不爱他。妺喜在夏桀眼中是一块璞玉,需要细心雕琢、认真呵护。

新宫内外装饰有序,妺喜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感觉自己是突然被关进一个笼子中的金丝雀,被人保管,于是心中对夏桀的好感荡然无存。她曾以为他是个不会被牵绊的男子,有思想、有分寸。可当所有想象回归到现实,失望的心情一直存在。

妺喜对他不再有初见时的悸动,更多的是莫名的感觉,喜欢一个人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对一个人改观又是另外一回事。后来的她,再也没有真心地笑过;后来的她,再也难以交付出她的全部真心。

妺喜只觉夏桀的转变,她却不知夏桀此刻只想告诉她:有她在,他又何须仰望他方,她在的地方就是他安全的避所。他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与她三生三世,日日饮 酒,日日陪伴。她的行宫早已充斥着夏桀的气息:他的笑,他的爱,他的'痴,他的狂。生命又岂是几番轮回才尘埃落定,她和他终究不适合。妺喜并不贪恋他给的荣 华锦衣,更不痴迷他的权力江山,她只是不了解他,从开始到最终都不了解。她害怕他终有一日弃她而去,她不知道夏桀爱她能否长达一生。人若寂寞,寻求某种释 放无疑是可怕的。

而她却不以为然,人的感情本身纠结矛盾。妺喜知道夏桀会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这种要求尽管无理取闹,她急于证明她的存 在可颠覆夏桀生活的重心。她做到了,甚至圆满地看到夏桀为了她放弃所有的模样。或许她亦是对他存有爱的,否则她怎么会看他醉酒心疼不已,否则他离开半步, 她便惊慌失措,否则她的心怎么会时而寂寞、时而丰盈。

那日,无意中听到玉帛撕裂的声音。许久未笑的她露出温柔。妺喜从来没有料想到, 为讨她欢心,夏桀甘愿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夏桀变得盲目,昔日孤傲的男子失去了他所有的信念,他那么爱她,偏执地相信她一定会爱他更多。夏桀付出太多,但这 一切妺喜倘若真的接受,那也作罢。他和她互相猜疑,赌气般想看谁爱谁更多。夏桀从各地为妺喜收集各种名贵丝帛,妺喜心中大喜,夏桀终于还是在这场爱情的博 弈中败下阵来。妺喜没有料到,就因她一个微小动作,天下黎民百姓受尽苦难。

后世人皆感叹妺喜红颜祸水。她内心的孤寂谁人可诉,夏桀喜 欢她不是她的错,她出落得惊艳不是她的错。他爱她时,早已走火入魔,如痴如醉。爱情会使人失去理性变得异常敏感,何况夏桀曾是心高气傲的男子,一旦服软, 定是比常人更加难以自拔。妺喜多年后,再回味夏桀的目光,那是她见过最孤独的目光,就像她儿时看过夜空孤寂的月,清寒无比。两个受伤的人,想靠近的时候比 任何时候都难。

妺喜不是没有决定此生和夏桀共度,但她内心始终无法安定。就算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就算有无比庞大的酒池,就算玉帛被撕裂无数次,她也始终将这些当做孤寂生命的调侃,看得越多越心生厌恶。

《列女传·夏桀妺喜传》载:“桀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喜于膝上,听用其言。”那时妺喜入宫几年后,也时常感到疲惫。夜夜笙歌,饮酒作 乐,一件事情一旦反复就让人疲惫。夏桀不理朝政,不关心百姓民生。她是女子没有那么宽阔的野心,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让一个男子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要 她获宠,只要她与她深爱的男子相伴,什么都是过眼云烟。爱情不是失去自我获得肯定,也不是要奉上所有给彼此。爱情是两个相爱的人,执手看世间良辰美景。

夏桀亦是,他也时常疲惫。自妺喜入宫后,她竟然再无从前清澈的眼眸。多少个日夜看她忧愁满面,多少个年月看她寂寥背影,他内心从未有过的失落。那是他夏 桀深爱的女子,她却似乎并不爱他。此后,不间断的猜忌,不间断的害怕,不间断的给予与失去。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得到她的心,他怀疑他最初的决定是否已经 改变她的一生,才使得她无法直面现实,才使得她心中畏惧,无法交付真心。

终于累了、倦了,不想坚持了。夏桀心如浮萍,忽然被人打乱。 再回首时,他的国已慢慢走向衰亡。他没有怪她,正因为动了真情,他才肯放弃过去的年少气盛,才肯真心面对自己,和一个清秀如莲的女子携手一段路途。他知道 为了妺喜他负了天下人,可他自私地想真实地活一次。若不是她,他怎么懂得这个世间存有爱情,存有这般令他心动的人儿。

该来的还是来了,该走的也早已逝去。妺喜不知,他们相伴的时日无多。没有人要去衡量这场爱情中谁对谁错,也没有人刻意要将夏桀作为亡故君主。只是,夏桀没有料想到因为他的爱情,他葬送了江山和性命。

商汤起义,人民早已不堪其苦。夏桀在宫中不知宫外苍生,早已直呼“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他们派出间谍很快取得夏桀的信任, 当她沉醉在他的温柔中,其实早已断送了幸福。他不知,她早已忘却自我,想要赎罪,因为她,天下人民受尽苦难,而今唯有她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可她毕竟对他 还是有情的,纵然亡了国,她想要常伴他左右。

夏桀偕同妺喜逃亡,她的心不知为何终于安定下来。她知道在生死关头,他是爱她的,这一点就足够让她信任这个男子。他们踏上了漫漫逃亡路。一生一世顷刻即逝,他终究不堪忍受这般侮辱,在逃亡中死去。她亦相伴,此后,万年不变。

“桀,人生是不是过于漫长,我们总在流离,也总在失去。”

“妺喜,你可知此生能为你舟车劳顿我自甘愿,苍茫世间,牵你手足矣。”

浮生浮世

妺喜,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公元前18世纪,夏桀发动大军攻打有施部落。有施氏为小国,国弱力薄不敢与夏朝为敌,愿意称臣纳贡。有施部落在灭亡及屈膝之间,有施部落酋长为了复仇而选择了屈膝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妺喜”。

夏桀见妺喜貌美,心中大喜,遂罢兵带妺喜回到王宫。妺喜见王都宫殿陈旧,心中不悦,桀王为了讨好妺喜,造倾宫,筑瑶台,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及瑶台,以此作为离宫,终日饮宴淫尔,不理政事。

妺喜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终于,夏桀受妺喜癖好蛊惑,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被商汤所灭,五百年的夏王朝走向灭亡。

夏启的故事:得人心者得天下

——帝王学当老百姓那就是不是帝王了,他就是老百姓父母官了。夏启做得太对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就是到现代社会做官人民也一样欢迎!

时,夏启夺得帝位天下共愤,其中有一个部族首领叫有扈氏,他首先站出来指责夏启不应当抢夺伯益的王位,并要求夏启把王位立即还给伯益。

夏启不肯,有扈氏一怒之下在一个叫甘泽的地方与夏启打了起来。这一仗,夏启的部队被有扈氏打得七零八落,几乎全军覆没。

夏启身边有一臣建议,赶快重整军队补充人员,准备第二次作战。可是夏启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不少人还不赞成父死子继的规矩,所以才不肯拥护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来参加他的军队,打败对手简直是妄想。

想要得到胜利,首先必须把人心拉向自己这一边来,让人们知道夏启是一个贤能的人,由他来继承王位是符合条件的。

于是夏启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们对他的信任。他吃饭只吃一碗清淡的蔬菜;睡觉只铺一张很薄且又粗糙的旧褥子;除了祭神和祭祖以外,他从不演奏音乐来作为娱乐。他爱护小孩子,尊敬老人。谁有本领,就请来加以重用;谁懂得武艺,就请来叫他带兵打仗。

夏启这样坚持了很久,真的产生了效果,他的声誉大大提高了。人们常常说:“夏启真不愧是夏禹的好儿子,你看他要求自己多么严格,对待别人又多么热情,多么有礼貌,天下就应当交给像他这样的人来治理。以后要是有谁再来和他争王位,我们应当全力保护他才对。”

人们互相传着夏启的好处,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夏启是夏禹的惟一继承人,对于父死子继的天下制度,再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合理了。

看到人心已经倒向他这一边,夏启终于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这一次,有了群众的帮助,夏启把有扈氏打得大败,有扈氏本人也做了俘虏,被放逐到草原地区。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夏启在这里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人心得失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自己暂时不得人心;二是从长计议,为得天下人心,他没有自吹自擂,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从实际做起。

-->

-->

-->

48 1663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