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兑换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货币兑换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货币兑换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必然要求。针对人民币资本账户尚存在管制的现状,本文通过重新界定货币国际化与货币自由兑换的关系,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举凡大国经济,均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持有浓厚兴趣。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影响力日益提高、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这些都使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目前,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尚存在管制的情况下,探寻人民币的国际化策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货币国际化与货币自由兑换关系的再认识

在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中,对“国际货币”的理解是个关键。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和扩大的结果,最初是依赖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自由货币”。但随着经贸发展和政府的经济干预职能的强化,货币就越来越依赖于政府信用和政治权力的支撑,“自由货币”逐渐过渡到“国家货币”。而国际性货币是随着各个经济体合作和依赖关系的加强,由某国货币突破该国国界进入流通范围形成的。

最初的国际货币本是信用货币,凭借其银行券身份可自由兑换成金银而被人们信任。但黄金非货币化后,国际货币因退化成不兑换纸币,其本身价值微乎其微,已经不可能有自由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以及世界货币的职能。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对应于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国际货币也就可以分别使用于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和国际投资三大领域。因此,从货币的需求和货币购买力的角度,国际货币可定义为在世界市场上被普遍接受并使用的,能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三大领域中承担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的货币。

从国际货币的定义出发,所谓货币国际化是指某种货币由国内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从货币国际化的程度上看,有部分国际化和完全国际化之分。部分国际化是指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有限的作用,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或贮藏手段;完全国际化是指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中,既是流通手段、又是支付手段、而且还是贮藏手段。笔者认为只有完全国际化的货币才能称之为国际货币。

而货币的自由兑换是指一国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货币,不受限制地按市场汇率兑换成他国货币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第二阶段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三阶段是政府对并不发生跨国交易的、境内居民的本外币自由兑换也不进行限制,即充分的可兑换阶段。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即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理论工作者把货币自由兑换作为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其实这是由于混淆了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概念形成的误区。根据上文我们对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概念的界定可知,货币自由兑换是国内货币转变成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实现自由兑换的货币才能在国际经济中充分地发挥货币职能。相反,由于货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果,货币的自由化是有层次的,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国内货币向国际货币转变的成长过程,也是有阶段性的,两者有着时空上的伸缩弹性,因而可以在时间空间上同步推进。所以货币自由兑换并非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在货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之前,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策略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资本项目管制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和政治实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符合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的确立,表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国家政治力量的体现,也是一种潜在的国际经济资源。

人民币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由于理论误区的存在,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受到极大限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早在1996年底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前几年,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中开始流通。如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是唯一能接受的支付和结算货币,而且还形成非正规汇市行情;有的国家(如越南,缅甸),人民币甚至可以全国通用。香港澳门回归后,人民币俨然已成为当地的合法货币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远快于人民币自由化进程。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严格受限于资本账户的可兑换。从主要国际货币的形成历史看,一国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经济规模以及外贸规模在世界总量中占的比重大;在世界政治中具有较强的地位且能保持长期的稳定;该国货币的价值长期稳定且国际信誉良好;货币和金融市场发达等。结合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不难看出人民币的国际化已初步具有了现实基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强劲,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仅次于美、日和欧盟。商品进出口大幅增长并持续保持顺差,国外对华直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2002年后我国年吸引外资都在500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此外,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资产已突破2万亿人民币。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猛,国家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一。充足的国际储备为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打下了基础。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强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我国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996年12月,我国成为IMF“第八条款”国,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法规,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规范和保障,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欧洲国家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走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平均花费了16-20年的时间,因此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此,从目前到资本项目全面开放之前,我国宜结合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1.继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根本上是该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越不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各种外部风险的影响,其货币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给交易者带来的信心越足。另外,规模大的经济实体在国际交易中的规模往往也大,交易规模的大小与交易成本的高低成反向变动关系,交易规模越大,交易成本越低,给货币使用者带来的收益也越大。因此,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减少人民币开放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选好今后的工作方向,挖掘增长潜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谋求周边贸易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与这些国家的边境贸易额不断扩大,人民币计价的直接投资也开始出现。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发展与这些国家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投资,把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近期的阶段性目标。为此,我们应加强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研究相关策略。具体实施上,我国可有选择地建立自由贸易区、投资自由化等形式的合作机制,鼓励和推动在与我国边境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与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并通过签订正式协议的方式,建立有约束力的规则,使人民币境外流通由民间走向官方,率先在周边接壤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3.积极稳妥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还不具备同时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但这并不妨碍我国有选择、分步骤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具体的策略安排上,我国可以从资本账户的具体子项和具体国别两个维度,选择资本账户的某些子项,适度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同时选择人民币流通范围较广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试点区域,间接地推动与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4.加快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建设。只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才能为交易者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货币和资金到该市场上,从而为该国货币的国际化创造条件。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目前要做的是:(1)加快人民币国债市场的国际化。国际化的国债市场一方面可作为一个可靠的“资产池”,吸收境外人民币回流,解决突然的回流可能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支持。(2)建设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我国应积极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境外人民币业务。积极创造条件,在一些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推动其金融市场功能的国际化。(3)建设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中国可以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把香港培育成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发行国际化的人民币债券,提供人民币的贸易信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5.加强和改进我国的金融监管能力。(1)积极消除金融隐患。近些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始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银行资产质量不高、地方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立法和执法疲软等。这些金融隐患不消除,将严重削弱我国的金融监管能力。(2)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改变现行的以封闭型、分散型为特点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和健全一体化的开放性金融监管体系,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的有效监管,形成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保证货币国际化目标顺利实现。(3)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制度。要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统计和监测制度的研究,防范和减少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货币政策决策和保持金融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钟伟。略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J].世界经济,2003,(3).

[3]李瑶。非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J].金融研究,2003,(8).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5篇货币兑换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货币兑换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货币兑换范文2

西班牙现在通行货币为欧元,西班牙是用欧元兑换人民币的,两者汇率也是每天都变化的,应以每天汇率实时更新为准。

欧元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欧元的19会员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来源:文章屋网 )

货币兑换范文3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必要性;条件分析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逐步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人民币自由兑换已经成为一项新的重大任务,这项任务直接影响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与接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涵义

从传统意义上讲,最初的货币自由兑换即指可以将纸币按照确定的比率兑换成黄金。然而,伴随金本位制的瓦解以及浮动汇率制的实施,货币自由兑换如今是指国际经济活动中一国货币的使用既不受限制、同时可以自由兑换成任何外国货币。

依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所谓自由兑换就是没有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作为检验一国货币是否具备可兑换性。根据该规定,成员国不予限制国际账户下的交易资金,这不属于歧视性安排,也不是多重汇率制度,它有义务随时依照别国要求换回本国在经常来往中结存的货币,这就叫可兑换货币。

货币在兑换过程中自由兑换程度不尽相同,依据于此,IMF将国际收支下的货币兑换分成两种形式:⑴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⑵资本账户下可自由兑换,其中第1种属于最低层次兑换形式,而第2种则属于高层次兑换形式。经常账户兑换形式是指与外贸、贷款本金偿还、投资折旧以及合理的生活费用汇款等相关的本外币兑换,并且这些兑换不被限制。而对于资本账户兑换形式,IMF并没有提出严格界定,但人们通常把资本账户兑换形式认为是取消关于短期金融资本以及投资所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兑换限制,确保资本实现出入境自由。但是,具体实践过程中,一些国际储备货币仍然会对资本账户兑换形成不可缺少的限制,控制外国直接投资的组成以及外债规模,然而这些控制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自由兑换性。

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

当前,人民币自由兑换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和响应。货币自由兑换对于国内外价格体系实现接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进而使得国内外市场可以有效融合,加速推进资源有效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有效改进产业结构,充分强化生产效率。货币自由兑换也是金融国际化的关键环节,同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人民币至今无法自由兑换,这是与我国整体实力在世界环境中的影响力极不相称的,所以,中国十分有必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1.经济增长对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必然性的要求

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历程中,投资对其起到了绝对的推动作用,投资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有利的财政政策,而另一方面则是受到民间投资力度加速上升的积极推动。投资增长还包含一部分主要来源,那就是外商投资,并且这部分投资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自从我国加入到WTO以后,依照最惠国原则,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前来投资的手段遭遇了瓶颈。为此,我国就要想办法从吸引外商间接投资的方向展开突破,而目前外来资金的重要源泉就是流动于全球的大量热钱。结合上述情况仔细分析,要想大量引入增量资金,根本的渠道就是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另外为了处理中国存在的庞大银行坏账,也急需考虑引进增量资金才能尽快加以解决。

2.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需要

不能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与中国自身经济贸易大国的地位不对称的。所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货币的实际需求。货币也是国家权力的一个象征部分,一个国家的货币没有在世界上实现自由流通,相当于货币领域的不被承认。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是实现货币的一个必然步骤。

3.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打击外汇黑市、解决灰色交易、改善金融秩序的必要

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不统一,极容易导致黑市交易等不良社会现象的涌现。一旦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汇率便能够结合市场供求在较宽幅度内自由波动,这样便可以给予外汇黑市沉重的打击,使金融秩序得以充分改善,以便于金融市场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利益服务。

三、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条件

1.应该具备充足的外汇储备

为了能够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兑换要求,有效预防国际性贷币投机,让外汇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国家政府一定需要具备强大的国际储备,其中外汇储备至关重要。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亿美元,相对较为充足。

2.应该具备稳固的经济基础以及足够的实力

国家必须拥有坚强的实力,能够足以应付货币自由兑换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并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币值基础。近些年,我国GDP呈现高速的增长趋势,且人民币长期处在硬货币地位,自1994年实行汇价并轨,且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进行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对外币值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因此,也为货币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提供了基本保障。此外,稳定的汇率水平也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后保持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条件。

3.要有发达的银行体系和宏观金融的稳定

人民币如果想要实现世界性货币的职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发达的银行体系。虽然我国国有银行不断进行着制度改革,但是其中还有众多问题等待解决,比如不良资产较多、业务创新能力较弱、激励制度不够健全、政企没有完全分离等问题,所以,急需不断构建完善的、规范的、国际化的银行体系。另外,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完善的状态为人民币自由兑换造成极大的阻碍,而外汇市场属于金融市场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宏观金融缺乏稳定,外汇市场亦将无法和谐发展,也就难以避免外汇市场中的货币自由兑换可能引起的风险冲击。我国在对短期利率的调节与运用方面较为缺乏灵活性,然而,短期利率其实对于宏观金融市场的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注重加强短期利率的合理变动,变动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适当低于或者高于中长期利率皆可。但是,我国的短期利率一直坚持低于中长期利率,在存款与贷款方面都是如此。

4.要有较高的国际信用

人民币如果想要成为世界货币,拥有足够的国际信用同样十分重要。我国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方面一直坚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战略,对于国际信用严格把持,坚决履行国际义务,这在经济危机来临时期足可以得到有效的证明。经济危机时期,我国曾使用大量资金对外国进行援助,为防止危机无线恶化蔓延做出伟大牺牲。坚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5.人民币自由兑换对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随着我国民族资本被国外市场逐渐接纳的现状来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国外市场正在对我国货币权力逐步给予肯定。与此同时,说明民族资本的输出能够成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有利条件。并且,民族资本也是促进中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国家之间民族资本充分流通,怎样提高民族资本的对外输出自然成为一个凸现出来的重要问题。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谈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毫无疑问会给我国带来诸多益处,例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得到降低、减少使用外币时造成的财富流失等。当然又同时可能难以规避一些风险,如果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实现自由兑换,那么也会使国际性投机增加潜在的风险,加大我国金融遭受外来冲击的可能性;同时人民币被伪造的风险也会加大,增加管理难度,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反通货膨胀的难度。从银行的角度分析,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加熟悉国际业务,并逐步向国际化发展迈进。但是,一旦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大大地方便了本外币资金的充分转换,结果能够很好地弥补外资银行的资金缺陷,为外资银行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外资银行在防范和处理汇率风险以及产品的创新方面较之中国具有显著优势。而我国国内银行既没有国际网络运用、新业务开发以及运营管理上的优势,更主要的是,我们难以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培养出大量精通银行各项业务的专业型人才。

总而言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有利有弊。当前,基于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条件以及良好外汇储备基础,并且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大好态势,加之金融与民族资本的顺利开放,上述条件表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看似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看,我国银行体系仍存在部分缺陷,金融市场依然不够健全,看似在较短的时期内无法彻底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不过,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仍然需要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的方针,特别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从有条件的可兑换开始,逐步过渡到完全可兑换。进一步讲,可遵循“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策略,即:先放宽长期资本流出流入的管制,再放宽短期资本流出流入的管制;先放开直接投资的管制,再放开对间接投资的管制;先放开对境外筹资的管制,再放开对非居民境内筹资的管制;先放开对非金融机构的管制,再放开对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的管制等。人民币自由兑换不是一项简单的课题,必须通过精心的计划,加强各部门配合,提高各项急需具备的条件的指标,最终构建出系统的战略计划,为充分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提供强大的后援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冲。关于现阶段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和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几个难题[J].中国城市金融,2014(4)

[3]刘昊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的外汇储备[J].南方经济,2014(6)

[4]和萍。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及步骤田[J].市场经济研究,2013(6)

货币兑换范文4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阻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含义

目前,对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说法,学术界对此各执己见。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②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这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键;③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能否实现全球自由兑换的通用标准。[1]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分析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现有优势条件分析

1.外部优势条件分析

(1)近年来,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陷入走入低谷的情势,而人民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借此,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促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与兑换,以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

(2)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走出国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同步的必然之路。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使得东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步增加。由于人民币币值稳定,资产收益率较高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信任。由此可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区域化的可行性。

2.内部优势条件分析

(1)稳定的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中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2)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在过去20年中平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倍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充足的货币储备

根据通行的估计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中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截止到2008年11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接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当充足,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制约条件分析

1.金融市场落后

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可自由兑换,人民币的跨国流动以及自由兑换大大受限,人民币离岸市场缺乏,外国投资者获取、转让人民币困难,制约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也很滞后,无论是资产总量、交易规模,还是金融产品的品种、质量以及金融创新能力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2.汇率、利率未完全市场化

利率和汇率作为货币的使用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是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货币的共同特征。汇率是本币和外币之间的转换价格,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该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较为客观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而我国目前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尚在进行,离全面市场化仍有一段距离。

3.金融监管水平滞后

货币国际化将使一国的金融风险增加,这就要求该国政府要有很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如具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拥有丰富的宏观调控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巧,并成熟运用政策工具进行调控。但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应对经济变化的经验不足,至今未有过处理大的银行系统性危机的经历。

与此同时,国际政治斗争的愈演愈烈及美元惯性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造成障碍等国际性现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巨大阻碍。

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利弊分析

(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利益

1.有利于降低我国的汇率风险,有效规避外贸风险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使我国的进出口商、国内对外投资人在经常项目下的资金结算都可通过人民币进行,只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有利于解降低当前海量外汇储备的风险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以及为应对汇率波动的宏观金融风险导致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大。从而导致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能使我国适当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摆脱依附美元,规避捆绑美元所致的损失,对保持我国人民币币值稳定产生重要影响。[3]

3.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深化,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

人民币资产的规模交易以及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的最终货币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进了金融市场深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将会有更多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我国金融部门会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可以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言权。

(二)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弊端

1.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2.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和频繁波动

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进程中,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越来越多,我国境内的银行无法准确确定非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存量,面临着集中反存和大量提现的压力。造成人民币持续升值,大规模的套汇,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更加频繁。汇率升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对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我国经济来说有较大影响。

3.加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况且,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应对国际风险方面的建设和经验略显不足,随着金融体系的逐步开放,国家对汇率和资本项目的管制都会慢慢放松,由此带来的国际投机以及各种金融风险的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是相当大的威胁。

四、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推进对策

(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是基础性条件,而币值稳定是以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为支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此外,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除了应增强经济实力外,还应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故现阶段仍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水平,增强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进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

(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诸多问题,我国应加强公司治理制度的建设,通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及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业的作用和地位。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伴随的是洗钱、货币流通速度不确定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削弱等风险,这必然要求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及金融监管水平,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提升我国金融监管水平。

(三)有层次、分步骤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已在港澳台流通使用,但是所使用的货币不统一始终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大障碍。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欧元一体化模式整合“一国三币”, 先实现大陆、香港、澳门的货币统一,在亚洲经济区域内扩大人民币的计价范围和使用程度,提高人民币的地位,积极参与亚洲经济合作,为人民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人民币亚洲化。[4]最后,再考虑,以实现中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

五、结语

一国货币的自由兑换,对货币发行国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会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在享有世界“铸币税”权益的同时,也将使本国的金融体系更趋市场化、国际化。虽然,人民币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结算、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国际资本市场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仍鲜见人民币踪影这一现实来判断,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人民币欲跻身国际金融舞台,扮演主要国际货币的角色,还需耐心等待时机。

参考文献:

[1]刘彬。货币国际化规律探索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D].兰州商学院硕士论文,2008,4.

[2]朱孟楠,陈。进化博弈论视角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12).

货币兑换范文5

货币是国家经济主权的体现,因此相当多国家发行本国货币并要求在本国境内的经济交易使用本币支付,外国货币必须兑换成本国货币在本国才具有购买力。例外的是,实行美元化或欧元化等的国家,本国不再发行货币,允许美元或欧元在该国境内使用。另外,也有一些中小国家,允许在本国境内使用外国货币。当人民币发挥诸如美元、欧元的作用,被其它国家广泛接受并用于跨国交易的支付结算以及官方储备时,人民币才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现钞、非现钞形式以及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品在境外流通并被非居民持有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人民币从境内持有使用到被非居民持有使用的过程,因此,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存在差异。通常,将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国际投资和国际借贷中使用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纳入其它国家官方储备范围。当人民币完成这三个层次的国际化后,人民币即成为国际货币。根据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分析,货币国际化一般是从本国货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开始,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国际借贷和国际投资等跨境交易使用本国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是被其它国家普遍用于官方储备,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本文对有关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出如下观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前提

1.货币国际化与货币可兑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是适用范围和状态不同。货币可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可以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其它国家货币,或者反向操作。根据国际间经济交易的限制划分,货币可兑换可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货币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可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在外国之间或者本国与外国之间相互购买和支付,即本国可用本币向第二国支付,第二国可用此货币向第三国购买商品,第三国可用该货币向第四国投资:本国货币为非居民广泛接受。目前世界上许多种货币都实现了可兑换,但只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少数几种货币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国际化。

二是实现的过程不同。货币可兑换取决于货币发行国政府决策,属于政策供给决定的,政府可决定该国货币随时可兑换,而国际化则取决于货币之间的竞争,并非政府政策就可以决定,为需求导向。

理论上两者并不互为前提,但是持有一种不可兑换的货币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持有者的潜在成本。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高级阶段必然要求该国货币可兑换,但未完全可兑换并不妨碍该国货币的部分国际化,这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货币可兑换为货币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货币国际化是可兑换的肯定和发展。

2.人民币可兑换不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充分条件。

如前所述,人民币可兑换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判断,即根据人民币可兑换后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决定是否实现可兑换,而人民币国际化虽然也需要政府推动,但能够国际化还是取决于国际货币之间的竞争,因此,人民币可兑换并不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前提,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必然对可兑换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如国际化后必然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3.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取决于人民币可兑换的程度。目前履行国际货币职能的均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货币之间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货币不可兑换意味着持有这种货币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增加持有这种货币的成本,进而削弱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愿望。如果人民币更广泛地实现自由兑换,居民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跨境借贷,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可以投资境内金融市场,这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还不具备完全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但是,在人民币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借贷等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计价结算功能。当然,人民币广泛用于储备货币及国际经济交易的结算还是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

4.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可兑换的关系。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资本项目没有彻底开放,人民币不能完全可自由兑换,也就不可能完全国际化。应该看到,货币国际化比资本项目自由化包括更多内容,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香港早已实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化,港币可以自由兑换,但却不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货币,甚至不能说是真正国际化的货币。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美元,但并不能在世界各地买到港元,如在中东地区根本买不到港元。而且,实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国家并不一定希望实现本国货币的国际化。例如,新加坡很早已实现了新元的完全可兑换,但在相当长时间内新加坡对新元的国际化采取的是不鼓励政策。

二、人民币用于边贸结算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分析

人民币用于边贸结算的现状,不难发现现行的人民币边贸结算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安排,与主流国际贸易结算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边贸结算大多以人民币现钞方式进行,而没有采用采取银行汇款及信用证、托收方式等非现金方式。二是采用了两国央行代表双边政府签约方式以及商业银行对开账户方式来确定人民币的结算地位,类似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部分东欧国家间开展的记账贸易模式,而未纳入银行主流结算渠道。因此,人民币用于边贸结算虽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但其本身与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很大距离。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

用于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与国际借贷、国际投资可以同步进行,无须界限分明,错失良机这是因为:一是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是建立在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贸易基础之上的,是有着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厚实的物质基础的,也是应运实体经济需要而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二是用于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属于经常账户交易范畴。我国于19%年就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的可兑换,因此人民币用于货物贸易国际结算在法理上是没有障碍的。只是在现行法律上仍受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三是货物贸易的国际结算是当今主流国际货币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功能,是一项基础性金融服务。货币的国际化应该从此功能开始。

四、发挥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作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离岸金融市场是为规避货币发行国的管制发展起来的,当时的离岸金融中心都是建立在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地方并由他国来发起建立。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目的,是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前往交易其它国家的货币,以在确保本国货币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下发展国际金融业务。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境外离岸中心的竞争,在本国由非居民参与的本外币离岸交易也逐渐出现,如日本、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人民币是中国的本币,在中国外汇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情况下,由中国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就目前发展情况看,金融机构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的本外币账户均可以在符合监管要求(如短债指标、会计系统上区分账户等)的情况下开立,设立离岸账户的条件已不复存在。此外,国际上己瞄住我国的金融资源,CME推出了人民币衍生品交易,新加坡交易所推出针对我国A股市场的A50股指期货,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人民币NDF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己成为影响中国人民币汇率远期定价的主要因素。在境外人民币市场日益壮大之际,在考虑在国内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不大且未必有吸引力,现实的考虑是允许非居民直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投资。

五、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关系

如前面分析的,国际货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否则持有这种货币的高成本导致其不可能被广泛接受,而自由兑换的货币一般采取的都是浮动汇率制,因为自由兑换意味着供求不固定,那么价格也就不能固定,否则失去价格调节机制会出现供求不平衡的情况,这种货币面临投机冲击将无法保证自由兑换了。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非居民可以开放式的赎回外币,内在要求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因为,跨境人民币的流动及其相伴的汇兑活动,势必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更大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降低投机资金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

六、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现实可能性

本文研究的是人民币为何和如何成为国际货币,但是未来的国际货币是主权货币,还是一种与主权无关的货币,是一个理论上存在争议的问题。创造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现实可操作性值得商榷。

1.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2.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

3.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4.从短期来看,由于意识形态和国情不同,国家之间在财政货币政策上的统一非常困难,而且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具有决定权,为了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不可能放弃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地位,因此,超主权货币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超主权货币的最大障碍是货币本身缺乏价值基础保障,一旦国际政策发生不协调,这种货币并没有国家主权的保障,购买力将难以实现。而诸如美元、欧元或日元等主权货币,尽管其价值存在不稳定因素,但仍可以在货币发行国实现购买力,缺乏价值保障可能是超主权货币发展的最大障碍。换言之,如果超主权货币得不到主权国家政府的法律保障和国际政策安排保障,它得不到广泛认同和接受,因而不会有产生的现实可能性。

[2]黄泽民等:《货币银行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赵海宽:《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4]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新金融》,2005年第8期。

[5]《亚太十国支付结算体系》: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

48 523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