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论文(汇总4篇)
【导言】此例“大学生体育论文(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体育论文【第一篇】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体育锻炼有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等作用,并针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在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问题上,处于接触社会临界点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地被发现,这些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是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着重地分析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几种情绪的积极影响,希望能让更多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锻炼行为来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使自己能真正肩负起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
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一)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表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且还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美的状态。”这也促成了目前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bio—psycho—social)医学模式。学者张德根据这个“健康”的定义将健康总结为两部分:一是生理健康,即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及有完整的生理状态;二是心理健康,即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他将个体在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总结为心理健康。这也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具体解释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心理问题谈健康是片面的。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尚不统一。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存在极端的健康,因为那是精神的完美状态;而极端的障碍是精神病的状态。绝大多数人都是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殷恒蝉等在阐述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时认为:人们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常常具有完善性,指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反映了社会对个体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学者张长力等认为心理健康的要点包括:(1)正确的自我意识;(2)正视现实,适应社会;(3)和谐的人际关系;(4)智力正常;(5)情绪自控;(6)积极的人生态度;(7)人格完整统一;(8)个人能力能得到发挥;(9)适当满足个人需要;(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性别特征。必须指出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它具有时效性、特殊性等等特点,因为人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复杂而又不断在变化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其特殊性,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其处在一个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的时期,对社会的接触比较少。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确定为5个方面,即情绪稳定性标准、焦虑标准、人际关系和谐性标准、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标准、心理适应性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刘列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归纳如下:(1)热爱生活,乐于学习;(2)情绪稳定,心情愉快;(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4)自知之明,接受自我;(5)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6)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要反映的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要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而要获得健康只能是依靠大学生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小视,2000年诸杰等人对2086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反应不正常。毕秀淑等人在2003年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得出:有%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强迫、偏执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是比较严重的,在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健康第一”思想已成为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各级学校的指导思想。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该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发挥体育锻炼特有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进行体育活动,从生理上来看,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心理上来看,能陶冶情操,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疏导。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早在1993年吕红斌就有了“在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可与标准的心理疗法相类似”的结论。这种心理效应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身体活动(physicalactivity)产生的短期情绪效益;二是身体锻炼(physicalexercise)产生的长期情绪效益。国内学者毛志雄、韩旭将这两种情绪效应(moodenhancement)总结如下:身体活动可产生的情绪效益:第一,与于心境状态的改善有关;第二,可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第三,活动中可产生诸如流畅(flow)和跑步者高潮(the13Linnet’shigh)等良好情绪。而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它与心理自我良好感(psychologicalwell—being)有正相关;第二,长期身体锻炼对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从具体的属性来看,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都属于体育锻炼,它们只是体育锻炼中不同的表述,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是有促进作用的。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降低抑郁
抑郁是一种对不良刺激发生长时间的沮丧感受反应的情绪改变。人们在事业上、情感上受挫折时会出现抑郁,在各种灾害后也会出现抑郁。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大学生群体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其患病率为%~%。约13%~20%的人一生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
1990年,North等人对1969~1989年的80个研究进行锻炼与抑郁关系的元分析表明:一次性运动活动和长期的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均可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比放松练习和其他愉快活动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这些表明体育锻炼对降低抑郁的作用是明显的,而且适合降低抑郁的运动类型也是比较广泛的。
国内学者曾芊等人在1995年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降低抑郁性的心理障碍效能十分明显。2004年何颖等对240名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论为:16周的体育锻炼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其改善抑郁的程度因锻炼类型和性别而存在差异,采用力量训练和健身操锻炼行为方式的效果最为突出。欧阳文珍研究表明:在集体心理咨询中对大学生进行低心率的运动游戏训练并且辅以理性情绪疗法,是治疗轻度抑郁倾向的良好途径。
因此,可以说体育锻炼是有降低抑郁的作用的,只是利用什么样的锻炼方式才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我们去探索。
(二)缓解焦虑
焦虑是对刺激产生不适当的严重和长时间的恐惧、焦急和忧虑反应的情绪和情感异常。2002年金雯等人研究表明:大强度的一次性运动(75%V02peak)可明显降低状态焦虑。薛林峰等(2004)研究得出:太极拳对学习焦虑的改善作用明显。胡望洋等人(2004)对31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得出:体育锻炼对减少或消除青春期大学生的连续性焦虑是十分有效的。
有一项研究对1960—1989年间进行的104项有关体育活动对焦虑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活动量必须长于20分钟,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长期的和一次性的有氧练习均可有效地降低焦虑状态,但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地降低焦虑,而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从上面的资料分析可以发现,有氧运动对焦虑的缓解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在无氧运动对焦虑的作用问题上,不同的学者还是持不同的意见,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分析。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对焦虑是有缓解作用的。
(三)提高自尊
自尊是一种最能反映运动对心理效益的最有潜力的变量。自尊心常被视为唯一最重要的心理良好感的测量指标。
有研究证明体育活动对提高自尊是有帮助的,我国学者吕红斌对国外相关研究总结说: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能提高自尊,这种效果至少能持续6—20周,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都可以见到这种效果。1998年赵淑英等对一系列的研究进行综述得出:运动与自尊心成正相关,且自尊心低的人表现更强。杨剑等在论文《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2002年)中总结说道:经28周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身体自尊均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良好情绪体验得到提高。张立敏等(2004)进行一项关于自尊的研究得出:通过3个月的身体锻炼,受试者自我观念的有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与身体有关的自我概念。
体育锻炼对提高自尊的作用是明显的,这是因为通过体育锻炼,锻炼者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情绪得到宣泄,而随着体育锻炼对形体的改变,这种改变应是让体型更加健美,提高人的自信,让一些消极的情绪得到宣泄,使锻炼者的心理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这些无形之中都将提高人的自尊。
五、建议
1.现在我国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国内关于体育锻炼的概念有很多,如体育锻炼、体育活动、身体活动、健身活动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应该统一概念,这对于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体育论文【第二篇】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大学体育论文【第三篇】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一)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大学体育论文【第四篇】
我校艺体学生共开设四个学期的英语,统一征订使用的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全新版1~3册。第一学期,笔者在实验班并没有马上使用这个教材,而是以《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为蓝本,以基础英语和口语交际为主要教学内容,从48个音标开始,让学生首先学会自己拼读单词,并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内把初中课本中的单词全部复习背记,做到会读、会认、会写。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词汇后,再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日常口语和语言基础知识,他们的听力、口语水平逐渐上升,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采用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这种情境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情境教学是21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学习篮球章节中的投篮方式、篮球规则和裁判员手势时,我们把学生带到篮球场进行实地演习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几种投篮术语和犯规动作的英语表达方式。然后再请一些学生当裁判,一些学生当运动员进行比赛。这样,既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又能将学到的英语运用到实践中。
2.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学习Swimming章节时,课前老师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了解SwimmingVocabulary(游泳运动的基本词汇)、theOriginofSwimmingasaSport(游泳比赛的起源)、theFourKindsofCompetitiveSwimmingandtheirFeatures(四种竞技游泳技术的英语名称及特点)、theSwim-mingCompetitionArenaEtiquette(游泳比赛的赛事观赛礼仪)等内容。还要求学生PleaseSaySomethingaboutYourFavoriteswimmingStar(s)(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游泳明星)。课堂上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些话题开展讨论交流,然后邀请部分同学在全班做简单陈述,然后老师再进行概括和总结。本章还学习了两段关于游泳的情景会话,学生便两人一组模仿各种情景开展情景对话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占了2/3,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不仅提供了精彩激烈的体育赛事,而且还营造了一个直观形象、加深学生理解记忆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之前,我们首先安排学习了足球的相关词汇和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上一届南非世界杯(2010FIFAWorldCupSouthAfrica)的相关视频,学生们对南非的一些主要城市和相关知识(如城市名称、气候、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人口、主要产业等)增加了了解,对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32个国家的名称又有了一次复习和巩固的机会。大家还记得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出师并不利,第一场比赛就爆冷输给了实力远不及自己的瑞士队,报道中是这么说的:AtthelastdayofthefirstroundofWorldCUP2010,SwitzerlandwonthegamewithSpaintoproduceanunexpectedwinner.(在2010年世界杯首轮小组赛的最后一天,瑞士队爆冷击败了西班牙队。)所谓“冷门”就是不受人关注,没料到会获胜,所以可以翻作anunexpectedwinner,出人意料之外的赢家。而“爆”就是制造的意思,所以是produce。对于爆冷门获胜的选手,我们往往会称他们为“黑马”,英语就是darkhorse。于是“爆冷门”又有另外一个说法:tobeadarkhorse,成为黑马。然后让学生翻译第16节亚运会的这条新闻:在50米蛙泳中,谢智爆冷击败了日本队在亚运会游泳项目中的最大焦点人物北岛康介。
三、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实验班大学英语的考试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革的总体原则是重视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10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试成绩40%。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听讲情况和参与课堂活动情况综合评定而成;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只考查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专门用途英语。如: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要求他们用英语表达,或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如设计组织一次社区运动会,用英语写出组织方案。有些任务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有些任务则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四、教革特色
1.由重英语学科知识传授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变,树立了满足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发展需要的意识。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了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意识。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充分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识。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了训练意识。
5.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综合素质的教育思想。
五、教改效果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
两年来该班英语课学生的出勤率为100%,所有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口、笔头表达比较流畅。
通过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回答、进行的对话表演模拟裁判的工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用英语简单交流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这样的口、笔头表达能力是难能可贵的。
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待加强。
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确实差,词汇量太小,体育方面的专业词汇几乎为零,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改试验的进程和效果。希望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专业强化的同时,不能松懈或放弃英语学习。
2.大外老师的知识面有待拓宽。
上一篇:税收筹划论文【范例4篇】
下一篇:社会心理学论文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