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集【汇集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集【汇集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集【第一篇】
1、积累文言词语,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桃源胜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
2、导练结合,充分体现“练为主线”,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诵读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本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对学习中的疑问作出标记。
3、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吗?
(美、乐、奇)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在导语的铺垫和撩拨之下,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文,体现自主精神,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检测,如字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帮助学生在自读中理解大意,扫除障碍;通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桃源作出初步评价。)
三、分步品味
(一)想象桃源之“美”
1、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
4、小结: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风景秀丽,美在静谧祥和,更美在民风淳朴。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着眼于想象力、表达力和培养、训练。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联下,点拨字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理解桃源之“乐”
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那么“乐”表现在什么地方?
2、自读2、3段,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那些人为什么乐?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对桃源内社会生活的描写,并调动历史知识,得出桃源之乐的根本原因。
4、学生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桃源之乐,并结合古代社会的黑暗现实,理解桃源之乐的社会根由。力求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特征,加深理解课文,进行思维训练。)
(三)评读桃源之“奇”
1、桃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桃源厅在何处呢?
2、评说桃源之“奇”,指导朗读。
评:桃林之奇
山洞之奇
人们之奇
结局之奇
读:读出惊奇语气,读出重音。
3、小结:全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桃源似有而无,似真而幻。作者的描绘令人心驰神往。
(解说: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发现和评论,将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繁密结合。由评读桃源之奇到探索诗人引人入胜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四、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解说:本环节也是学习目标之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的教育。)
五、课堂练习
(一)字词
1、注音: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邑人 诣太守 骥
2、解释下面词的古义和今义: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鲜美
3、解释多义词:舍 寻 志 为 乃
(二)阅读后做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 ,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填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意思是(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一个样式,很相象。
b、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桃源的美好作烘托、铺垫。
c、“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d、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6、“黄发垂髫”指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三)阅读后做题: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将“渔人”“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8、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桃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9、翻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六、拓展延伸
1、欣赏:影视歌曲《神奇的九寨》。
2、课外阅读:《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源行》(王安石)、《桃花溪》(张旭)、《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总说:本教案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结合课件,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引导自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教学中以“美、乐、奇”为切口开始全文的学习,又紧扣“美、乐、奇”收束,课堂练习力求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后延伸,开阔视野,提高理解、鉴赏水平,了解陶渊明的艺术魅力对后世的影响。挺实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集【第二篇】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近年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上。
蔫怵抠撂发怔吃荤
1、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张”鸽子“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说一说:
刷子李“奇”在:行事奇作派奇
泥人张“奇”在:沉稳干练捏泥人的水平高
手艺人必须有手艺
有了本领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4、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问题讨论: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特征写一种行业的手艺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集【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集【第四篇】
[学习任务]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达标任务]
预习之后,独立完成: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 ,字 ,他是现代的 家、 家、 家。
2、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 )冽 (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五)问题:
课内研讨:
(一) 自学反馈
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 精读课文
1、 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 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2、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考: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3、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总结达标]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 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 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 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 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 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 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集【第五篇】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三)展示教学目的
(四)检查预习
1.读著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媲美()挑衅()笃信()迷惘()啮齿()苔藓()前赴后继()
2.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五)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思考题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六)讨论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