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样例(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样例(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一篇】

本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九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操作题、提出问题和应用题,可以说这七道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试卷。

我班这次平均分,优秀率100%,考得还算不错。这次考试,从组织考试到阅卷,每位教师都很重视。老师们的想法是用这份试卷检验一下前段学习的教学质量,查漏补缺,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检测面广。

试卷由基础题和新型题构成,这些题以多种形式出现,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填空题的错题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和第5和第7小题。第3小题是含糖率的问题,本来教师上课时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听讲状态可能不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座。第5小题考查的是找规律的问题,这一点在复习时有些疏漏,再加上孩子们没有真正的去算一算,因此出现了问题。第七小题用比解决问题是特殊的给出一部分求另一份。强调的还是不够,学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复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2、难易适度。

总体看来,本章试卷难易适中,考查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简算的最后一题,对于减法结合律的运用仍有出错,其他计算是由于不认真,在我看来,这是学生能力不够的体现。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具有创造性,既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而并解答这一块,使得好多不审题的问题同学吃了大亏,这也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应用题的第七大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单位转化的掌握情况,认真的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启示,体现了“难易适度”的原则。

在本次试卷当中,我们也查找到了诸多不足:

(1)个别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较多,计算能力仍有待提高。(2)学生审题太马虎,个别学生不假思索便将答案写出,应用题的第一题学生忽视了做题时要抓住单位“1”,故列式出错。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并解答,11名同学没有解答,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

((4)解决问题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多加练习,相信孩子们会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测验出现的不足之处,我将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学,好学。

1、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努力充实自己,之后再去拓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我想这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二篇】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日,一道趣味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齐思考这道题。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先共有运动员×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10),根据“原先参赛总人数×115+10=此刻参赛总人数×223”的关系式得出×=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我承认,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方面,我还不如妈妈;可是,难道这道题就只能用解方程这一种方法来求解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说过:掌握了比例法,能够使问题简单化,甚至能够把六年级的数学题变为二年级的那么简单!这道题目中有变量,也有不变量。哈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以不变量或者中间量做单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对于这道题,不变量是其他学校的参赛人数。所以,用1-115=1415算出原先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1:14。然而这个学校增加10人后,那总人数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223=2123算出此刻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2:21。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1:14=3:42。

(现)某校:其他=2:21=4:42。

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能够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3=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1=10人。用4×10=40就算出这个学校此刻的参赛人数;(4+42)×10=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妈妈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拍拍自我脑门,连声说着:“我怎样没想到呢?”之后,当我说出:“数学王教师说了,如果看到应用题只明白列方程的话,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后,妈妈来了句:“太伤自尊了!”就假装不理我了。

经过这道趣味的数学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难题不要怕,进取思考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任何题都能被解决。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三篇】

在我们每一个人中,都有自己的愿望,我的愿望是想当科学试验家。

当一个科学家,就是为了造福人类,给人类一个美好的家园。

我好想当一名科学家,每当看到道路旁的垃圾时,我就想发明一个清洁机器人。如果看到一处垃圾,它就会跑到垃圾跟前去把垃圾吃掉的。这样不仅可以给机器人充电,也可以美化环境。它的身后有一个向汽车一样的排气管,吃进去的垃圾臭气净化以后从后面排出新鲜空气。可惜我这些做不到。

我好想当一名科学家,每当看到河水被污染时,我就想发明一个出臭水河机器人。如果看到哪一条河被污染了。他就潜到河里,把所有的臭水吸到他的肚子里,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让机器人的肚子里清洗一下,还可以帮机器人充电,甚至还可以排放出清新的河水。这样的话,人类就不因为很多河水而得到很多疾病了。可惜这一切我做不到。

我好想当一名科学家,每当看到那果园里的农夫忙着丰收时,就想发明一个果园机器人。每到丰收时,他就会运动起来,把一个个的水果收到筐里。你说什么,没有电怎没办?没事,如果机器人没电时就会拿起地上的烂水果吃。吃到肚子里就会把水果化成糖巴塘化成电。这样不仅可以给机器人充电,还可以不招苍蝇。可惜我这些做不到。

我好想.....

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努力让我的愿望实现。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四篇】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两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记得三年级,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超市,超市此刻正在搞春节打折活动,每件商品的折数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袋旺旺大礼包,净含量是628克,原价35元,此刻打八折,可是打八折怎样算呢?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打八折就是乘以,也就是35×=28(元)。我恍然大悟。我准备把这袋旺旺大礼包买下来,可是,妈妈告诉我,可能后面的旺旺大礼包更便宜,要去后面看看。走着走着,果然,我又看见了卖旺旺大礼包的,净含量是650克,原价40元,此刻也打八折。这下,我犯了愁,净含量不一样,原价也不一样,哪个划算呢?我又问妈妈。妈妈告诉我35×=28(元),40×=32(元),一袋是628克,现价28元,另一袋是650克,现价32元。用28628≈,32650≈,》,所以第二袋划算一点儿,于是,我们买下了第二袋。经过这次购物,我明白了怎样计算打折数,怎样计算哪种物品更划算一些。

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能够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才能获胜,我想:这肯定是一道数学策略问题,不能盲目地去报,里面肯定有数学问题,用1+3=4,1004=25,我不能当第一个报的,只能当最终一个报的,她报×个数,我就报(4—×)个数,就能够获胜,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报数,显然,她没有思考获胜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报数,到了最终,我果然报到了100,我获胜了。原先这道数学问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问题,需要思考,才能获胜。到了六年级,我也学到了这类知识,只可是,更加难了,经过这次游玩,我喜欢上了对策问题,也更加爱思考,寻找数学中的奥秘。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简便,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仅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仅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五篇】

本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九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操作题、提出问题和应用题,可以说这七道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试卷。

我班这次平均分,优秀率100%,考得还算不错。这次考试,从组织考试到阅卷,每位教师都很重视。老师们的想法是用这份试卷检验一下前段学习的教学质量,查漏补缺,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检测面广。

试卷由基础题和新型题构成,这些题以多种形式出现,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填空题的错题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和第5和第7小题。第3小题是含糖率的问题,本来教师上课时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听讲状态可能不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座。第5小题考查的是找规律的问题,这一点在复习时有些疏漏,再加上孩子们没有真正的去算一算,因此出现了问题。第七小题用比解决问题是特殊的给出一部分求另一份。强调的还是不够,学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复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2、难易适度。

总体看来,本章试卷难易适中,考查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简算的最后一题,对于减法结合律的运用仍有出错,其他计算是由于不认真,在我看来,这是学生能力不够的体现。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具有创造性,既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而并解答这一块,使得好多不审题的问题同学吃了大亏,这也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应用题的第七大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单位转化的掌握情况,认真的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启示,体现了“难易适度”的原则。

在本次试卷当中,我们也查找到了诸多不足:

(1)个别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较多,计算能力仍有待提高。(2)学生审题太马虎,个别学生不假思索便将答案写出,应用题的第一题学生忽视了做题时要抓住单位“1”,故列式出错。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并解答,11名同学没有解答,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

((4)解决问题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多加练习,相信孩子们会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测验出现的不足之处,我将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学,好学。

1、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努力充实自己,之后再去拓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我想这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六篇】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而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老师。梦想可以有好几个,而我们一定要向梦想一步一步靠近。

每一次讲科学课我都是孜孜不倦的恨不得自己都是一个科学老师了,老师布置的试验我都是认认真真的完成,我觉的做实验很有趣,不管什么实验我都有去做,当我做完每一次都是很有感受的,比如说:做完实验我都和爸爸交流交流不管我做的好不好爸爸都会表扬我的。

在学校里我们讨论着每个人的梦想是什么,有想当飞行员,律师,歌星,演员......我小时候还有个梦想是翻译,那是想的是因为给别的外国人翻译我们中文是和自豪的'一件事情,因为我是一个英文好,汉语又好,在别人面前我也可以吹吹了。可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太单纯了,因为太小了不懂事只是一个笑话,只要我给别人说人家都说有妄想症,不可能,而我却给他们顶嘴说你们有什么证明说我没有本事是一个翻译啊,你们知道未来么,真是的,不给你们好了,拜拜!

我相信在我成为科学老师之前我一定会遇到种种麻烦的,但是我肯定会对我的目标去奋斗的,别人说的是对我好的我一定会吸取教训,对我不好的,比如说:“你不要去在妄想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些话我会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是,有什么都不会打破我的梦想。

我想信一切皆有可能,加油!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七篇】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八篇】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1只涉一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数量的一部分,属于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在这里用线段图帮助学生题意,明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从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学生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课让学生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学生在画线段图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正确地确定单位1

教学过程备注

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教师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全班与教师一起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理解题意,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为:2500=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做一做。

这是一道关于两个量之间的,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解答时,教师也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然后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的部分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48 200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