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下册3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下册3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下册篇1
《观察物体》: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
(一)主体性。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刀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同学生一起观察,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
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我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改变——将教材第4页例2图改成我女儿房间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作为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找准知识的衔接点,巧妙过渡到新课教学。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及面向每个方向时自己前后左右的各个方向,让学生对所学旧知在头脑中进行了回忆。紧接着我又让学生练习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描述着自己房间的摆设。在学生已经充分交流完后,我话语一转:“你们想知道我女儿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吗?”学生们整齐而又响亮的答语,将课堂带入新课的教学,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改变教材的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学。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统一”规定。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接着大家又按照通常使用绘制地图的方法重新绘图。
品友互动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经历了“遇到困难——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当最后我把女儿房间的图片及示意图出示时,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增加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一的第4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下册篇2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体现?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习题去巩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在笔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办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进呢?
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中国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
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
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
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点屏出示:在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中,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你能根据这这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98+25=)
在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的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和本课重点无关的两栏大胆舍弃,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在进位的过程中,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不管老师如何提醒,如何强调,总是有学生忘记。如果我把这个进位的1编成一个小故事,学生是不是印象会更深刻呢?
在讲完例题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关于这个进位1还有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听吗?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一齐大声的说:想!我马上娓娓道来:今天是猪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生日,这不,猴哥也来了。孙悟空高兴地对猪八戒说:“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准备送给你一个生日礼物。”猪八戒听到有礼物送给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忙问:“是什么礼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孙悟空说:“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给你。”八戒听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独家看门的武器吗?你为什么要送给我呀?”“我听说你最近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可是你总是忘记加上进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来,进位的时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别忘记了。”边讲着故事,我边用黄色粉笔在进位的地方写一个1。学生个个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对进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练习的巩固中,我提醒的语言变成了“同学们别忘记了满十加上孙悟空的金箍棒哦”。从作业的反馈中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这也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垫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综观整节课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是我这节课一大硬伤。
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更愿意理解成:在数学教学上我要做一个思想者,更要做一个践行者。多去积累以提高自我素养,多去学习以提高自我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下册篇3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计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 算 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 ”的写法,“四舍五入”法 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如果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创设一个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在平时计算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判断,如43+18=51 对吗?
(2)让学生学会估数,因为在估算中,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一定要明确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上一篇:领导班子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4篇
下一篇:入党时支部大会指出的优缺点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