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艺美术专业论文1

美术教育的社会使命这一命题是张道一先生1989年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上的1篇论文题目,也是他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的肺腑之言,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对美术教育现状的关心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造就了人的使命感,人类的使命感又促进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张道一先生已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已形成自己独到的美术教育理论,他从1952年起任教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到1995年在东南大学创办艺术学院,已培养众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国内访问学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虽然在严酷的磨难中历经艰辛,但始终没能被命运征服,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依然忠诚地耕耘。从美术的启蒙教育、审美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到参与制定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规划,张道一先生都以极强的社会使命感、务实的教育责任感,梳理着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关心着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的栋梁之材。

张道一先生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宏伟事业,它在社会的各部门中带有基础的性质。一般地说,教育本身不直接在社会上产生效益,而是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效益(社会的、经济的)才会显现出来。研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调理相互的关系,以利全面发展,又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就美术教育的问题他又明确指出:作为体现美育重要手段之一的美术,如何认识又怎样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思想并不统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成绩当然是明显的,只是冷静思考起来,缺少整体的把握,多注重微观而忽略宏观,重技巧而轻理论。如果孤立地评估一门具体课程,收效颇大,但对整体结构却失去平衡。这样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果实很多,不少带有苦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关干工艺美术教育及其设计观念

80年代初,张道一先生对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刚刚复苏时所碰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十分关切,曾多次到工艺美术院校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讲座,发表有关工艺美术在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的许多言论,同时也阐述了他对当时工艺美术教育的观点,明确指出工艺美术教育应首先解决专业思想问题,树立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张道一先生认为各种艺术门类的社会功能作用,本来就存在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但若以此度彼,或是把这些问题等同起来,不仅会导致在设计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也必然造成工艺美术事业的损失。在工艺美术领域,长期存在的以“画画”为主导思想的观念应该打破,从而形成一个以现代设计观念为主导思想的工艺美术新领域。他还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了工艺美术的本质及其实用因素,正是因为实用性,才决定了工艺美术同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它所涉及的各种造物品类,同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画画”中心论的社会偏见和对工艺美术的误解,唯一解决的办法,张道一先生指出,应从教育入手,调整教学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创建适合工艺美术教学自身规律的教育体系。

我国的“学堂”式的教育形式开创于本世纪初,图案教学先设立在师范学校,为手工劳作课程之一,后来才逐步完善。“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才开始创办实业教育,为了使国民能在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使教育同步发展,从而创立了新型的工艺美术教育体制。当时,一些有志于工艺美术事业的人士,先后到工业比较发达的欧洲和日本学习,同时也将他们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形式带回国内,将西方一些古典设计风格和德国新兴的设计观念直接接受过来。1949年以来,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基本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工艺美术系或专业,成立了一些多学科综合性的工艺美术院校,使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从幼稚走向成熟。张道一先生自80年代以来,以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主线,拓展到工艺美术教育的诸方面进行研讨,为我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从理论上建立了自身的体系,从教育观念上提出新论点,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补充了新内容。在工艺美术教育及其设计观念的创建中,张道一先生为此做出了贡献,同时他和同代学者一样也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针对我国一度出现的“百袖衣式”的教学结构,张道一先生曾撰文指出:教育目标不明确,更不可能制订出有力的教学措施和合理的教学结构。也就是说,工艺美术教育的对象、目标、市场、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是制定和完善教学结构的关键。他认为,一个学科的教学结构,就好比是一部结构严谨的机器,虽然齿轮有大有小,转动有快有慢,但是必须和谐地运作,才能组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机体。针对工艺美术教学存在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授课内容与专业分工等问题,他认为这是百袖衣式的碎片连缀而造成的后果,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需要增补或调换“齿轮”,调整教学结构,完善教学规划,使工艺美术教学这部机器向着更协调的方面发展。

在工艺美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学中,有关绘画课的设置及课时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也表明工艺美术基础教学结构与专业教学结构如何统一的问题尚有待解释。张道一先生主张“画”与“工”的量度,是建立在最终教育目的之上的,建立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就必须从纯绘画专业思想上转过来,也就是说以工艺美术为主体而谈绘画,在这里绘画是基础之一,而不是主体,这是专业性质所导致的,并非是排斥绘画的因素,只不过绘画在这门学科中所担任的不是主角而已。如他所说,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绘画“关键是画什么,怎样画,和带着什么目的去画,即立足点站在哪里”。工艺美术和绘画同属美术学科,因此两者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绘画就是基础训练的共性之一,但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现在讨论问题的焦点,不在于要不要画,而是不能以“画画”来代替“设计”的问题。关于工艺美术教学中设计课与绘画课所占比重和它所应有的位置,一些专业至今还存在结构上的偏差,张道一先生早在80年代初就发表如此鲜明的辩证观点,至今仍有着现实的意义,也是我们在当前工艺美术教学中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关于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二一”理论构建

张道一先生在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教学工作中,对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直颇为关心,80年代末他提出了“一二一”教学的构想,为我国高等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照。所谓“一二一”教学法,即在四年学制中,一年打基础,两年攻专业,一年加强修养。这个教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现状仍不健全、不够科学的情况下提出的,它将克服一些长期受着美术教育一统的偏见。科学的理论建构,将有效地提高高等工艺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具体措施即:入学后的第一年从两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写实的描绘能力培养,二是设计的匠意训练。入学后的第二、三年进人各专业工作室,在专业设计教师和教学辅导人员的指导下,分专题完成设计教学的主题课。与常规教学计划不同的是,张道一先生还着重提出最后一年的修养课,它包括一般史论、专业史论和选修自己所攻读的专业知识,研究与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相关的各门学科,并深人基层对生产、市场、管理、设计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撰写本专业既有理论又有实效的应用型论文。

为使“一二一”教学方案在高等工艺美术专业得以实施,张道一先生明确指出,改变我们目前工艺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创造必备的条件,具体创见如下:

1·从招生做起,彻底改变现行的繁琐考试。必须保证高考课程的合格成绩,废除以掩盖文化课不及格为借口的浮动不定的“分数线”,各门课程均须达到60分以上。总的说是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面试,注意对艺术灵性与悟性的发掘。

2·改变包下来的办法,采取逐年择优升级,实行淘汰制,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和示范作品、参考作品。制定严格的评定教学质量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4·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设计和生产的观念。彻底纠正以“画画”为指导的教学思想,逐渐使教师在设计与制作上成为全能,并研究教学法。

5·优化“双向选择”,在第四年即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单位的合作。

四、关于工艺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

张道一先生针对我国一个时期工艺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多次从教育的宏观构架中寻找原因,发〖〗表了一些带有创见性的言论,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他还围绕工艺美术教学中基础课与基本训练的关系,专业课与创作设计的关系,史论课与知识结构的关系等三个方面,为解决和完善在教育中所存在的矛盾,对各个方面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

l·“在艺术上,凡基础都带有共性,不仅要学得全面,也要学得踏实,否则就无法适应进一步创作设计的需要。对于某些共性较强的基础课,己经提出的‘专业基础’、‘结合专业’以及‘为专业设计服务’等,是不恰当的。”张道一善于从艺术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以实证为依据,阐述基础教学与专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基础教育是学科需要的必修课之一,不仅是小专业范围的直接基础课目、基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服务于专业的先导,而应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治学能力的手段之一。他从全面概念的基础教育出发,提出了四点要求:(1)基础的写实描绘技能。不仅靠素描、水粉、水彩课教学,还应从广度上拓展;(2)基础图案的设计。这种基础训练与素描、水粉课有所不同,它具有形象思维的因素,要打破“四大变化和三大构成”百袖衣式的结构,抓住形象思维的规律实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训练;(3)配色训练。在研究色标与色谱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知识;(4)基本制图法。培养学生制图学的基本技能。这四个方面较为准确地论述了我国基础课与基础训练的改革方向,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

2·专业课是针对工艺美术学科设置每个专业范围的课程。张道一先生主张,专业没有必要分得过细过多,因为从事物的性质来分析,其科目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必须把一些相近或相同的专业相对归类。他认为“就世界范围来说,以现代工业为主体,以机器大生产为手段的艺术设计,分成三大块是可取的。这三大块是:围绕商品的装潢所做的设计,为各种机械制品的塑造所做的设计,和为配置室内外环境所做的设计”。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课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加以条理,纳入高等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科目之一。就专业课的分工,他着重强调要加强五个方面的横向联系,使专业课的分类不流于一般,而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使之更为充实、更为完善。

1创作设计的艺术思考。美与用的辩证统一,审美的意匠与功能机构的发挥。

2人体的研究。即人与物与环境的关系。

3材料的研究。各种造物材料的性能、结构,及对物品的适应。

4工艺的研究。各种工艺手段、技术特点、加工方式,对设计的局限,及设计对工艺、材料的适应。

5消费心理和市场物资的研究。

3·史论课与工艺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我国现有院校所忽视的重点课程,如何将工艺美术史论纳入专业教学之中,从“共同课”中脱胎出来,是一些院校和相关专业院系所困惑的问题之一。张道一先生曾对目前学生入学前文化素养偏低、入学后又不重视补习的现实问题,提出要提高师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加强史论课规律的研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他还从历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阐述了专业史论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使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中国工艺文献知识,增长一些理论的思辩能力,从传统的工艺思想和科学思想中汲取营养,理顺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创作新工艺的需求。他还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阐释了工艺与科技、实用与审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工艺美术理论与知识结构在教育中占着重要位置的结论。五、关于师范美术教育

张道一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多个春秋,曾执教于师范学院,对我国现行的师范美术教育工作有着较强的责任感,1986年在《美术》杂志第5朔撰文《塑造人的大业》,评述了中国师范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美术教育是整个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张道一先生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学龄前儿童教育,其二是中小学教育,其三是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普通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虽同属一个层次,但其教育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简而言之,美术院校以培养美术家、画家和专门的设计师为主,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则不同,它以培养“幼师”、“中师”师资为主,其任务是培养那些直接服务于各个层次教育所需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而我国的美术教育的现状又恰恰混同于普通美术教育,从招生考试到授课内容,除毕业实习课安排之外,其它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均与普通美术教育相同。所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想从事美术创作,没有从事美术教育的意识,久而久之,造成了美术师资贫乏,大量毕业生改行的恶性循环。鉴于此,张道一先生曾指出:“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系,严格地说应当称作‘美术教育系’,唯其如此,才能纳入到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从而看出它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为此,张道一先生根据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只有将美术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既有原则又能变通的科学方法,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使之成为一门教育科学,并提出了具体举措: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规律。其中美术教育的位置、美术教师的具体职责自会分明。

教育原理: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儿童和青少年在道德品质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教育工程学:面对受教育者的各个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性格、智力、技能和专长等的设计,以促使其更快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全部过程,也应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学法: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前者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后者则分别研究每一课的以上特点,美术教育便是一个分科。

教育见习: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现行教学进行观察与分析,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实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工作,以验证理论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张道一先生关于师范美术教育的思想在目前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阐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即师范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教育家,而不是培养艺术家,师范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带动全社会美育的提高,培养各层次教育所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六、关于艺术学教育

我国的艺术院校,培养了大量的著名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当我们回顾历史、肯定成绩的同时,又可以看出,艺术教育结构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即在实践和理论这一对关系上,艺术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的不足”。艺术教育主要侧重于艺术技巧、艺术语言的训练,也就是说,无论是表演、演奏、绘画、雕刻,还是工艺设计,往往在具体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最大,而对于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完善提高则相对较为薄弱。虽然艺术院校一般都开设艺术史论课,但都是为创作服务,为了艺术实践增加知识和修养。也有零星的艺术院校设立了艺术史系、科,但常常是孤立进行,如美术史论、音乐史论等,彼此之间并无大的联系,也只是作为一间单科来设置,并为自己本专业服务。而对于艺术学的宏观思考及整体研究和艺术学的全面教育,不仅显得薄弱,而且备受忽视。

张道一先生在《艺术学研究》发刊辞中指出,要探讨艺术发展的原理和规律,研究艺术实践和艺术现象以及各门类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必须建立艺术学并重视艺术学的综合教育。没有艺术活动和艺术实践固然谈不到艺术的学问,然而只有艺术的创作和实践也不能等同于艺术学的建立。长期以来,艺术界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艺、轻研究的状况十分普遍,因而造成了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失衡。鉴于这种状况,张道一先生倡导建立中国的“艺术学”,并同时在东南大学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艺术学系。艺术学系以艺术学为重点开展教学和研究,从而为我国高等学校中填补了一个学科空白。张道一先生将艺术学系设立在综合性大学,是与艺术学的发展建设和艺术学教育分不开的。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工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大学,在80年代曾创建艺术系,其重点是培养实践人才,80年代后新建的艺术学系其重点在艺术理论的研究,这是一种合理的历史上升。张道一先生认为:“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进行艺术学研究,设在综合性大学中更有利于发展。他可以与其他多种人文科学相互影响,也可以与自然科学沟通。由于艺术学的研究带有综合的性质,又属于人文科学的理论范畴,在科研、教学和培养人才方面,艺术学系与艺术院校便形成了自然的分工,并产生互补的关系,无疑对于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将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张道一先生是将艺术学教育作为一间综合的人文科学教育来对待的,这正是艺术学教育区别于专门的艺术门类单科教育之所在。我们以为,张道一先生的艺术学教育思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提倡美育或者说对于普遍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对于艺术学的研究和教育,张道一先生将其分作九个方面:艺术原理、中外艺术史、艺术美学、艺术评论、艺术分类学、比较艺术学、艺术文献学、艺术教育学、民间艺术学,对这九个方面,张道一先生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其中,艺术教育学包括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整体结构,它可以分成儿个层次的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通大学艺术教育,高等和中等专门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可以看出,普通大学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是张道一先生艺术教育思想更为宽泛的延伸,它进一步将艺术学教育从专门的艺术教育拓展到全社会的艺术教育,这也是艺术学教育作为一间综合性人文学科的体现。另外,张道一先生还指出,在上述基础上,艺术学将与多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的、边缘的新学科,如中国艺术思维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伦理学、宗教艺术学、艺术考古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市场学、工业艺术学、环境艺术学等,这些相关的学科也是艺术学研究和艺术学教育应该涉及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工艺美术论文的相关认知。

工艺美术专业论文2

凡是心绪烦躁的时候,就想换个境界。于是就翻到《破山寺后禅院》一首,诗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么宽松随意,常建就把一切说清楚了,说真切了。于是我与常建沟通了,于是心绪也平静了不少。心平如水,能够深入思考。最近,需要思考的一个题目是:关于长三角16+n城市工艺美术产学研高峰论坛的讨论。这是一个大题目,事关上海工艺美术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向。心不静致,是万万不能够应答的。于是,就读了唐诗,唐诗确实是文化艺术殿堂里的宝物。

众所周知,工艺美术范畴之广,门类多,是任何其它艺术不能同比的。上至国家博物馆中恭敬收藏的文物珍宝,下及老城隍庙内地摊摆放的民俗玩意,都是工艺美术品。不论文化内涵高低,不论风格品味雅俗,不论材质用料贵贱,都能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各种各样的人喜爱、承认、接受、交换,这就是工艺美术品与其它艺术品的不同之处。面对种类丰富的工艺美术品,人们可以欣赏、摆玩、收藏,也可以馈赠亲友,即时使用。人类除了“食为天”之外,天生也需要精神享受的。精神享受的境界高低无关紧要,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随乡入俗。领域宽广的工艺美术品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此。当然,要生产制作出有艺术魅力的高端工艺美术精品,首先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

我在写给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关于举办“大师工作室”的构思计划中提到:当今中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全面改革发展的盛世时代。经济方面的国家战略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再以“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市场”。教育方面的国家战略是:加大创新,争取突破,上海要为全国教育改革探索新经验。我们如果能够借助时代的动力,结合上述两项国家战略,认真发展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就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上海的都市产业积极培养出一批既有文化专业知识,又具熟练动手能力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可以祈愿,在这样的专业人群中一定会涌现出很多工艺美术家,他们会带着美轮美奂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堂堂堂正正踏进现代艺术殿堂,让世界刮目相看,让人类社会继续体味伟大的中国文明。

过去,我们讲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提到“学以致用”的程度就停顿了。这个“学以致用”,是指仅仅能够参予生产制作,并不是指生产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能为民众所喜爱,能为市场所接受,没有进入“学以致用”的终端。学生在课堂里读了几年书,有条件的参加了劳动生产实践活动,看上去又懂专业,又能动手参予生产活动了,但是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对于企业而言,至多还是一个高级学徒,受企业的欢迎程度,远没有到热烈的争抢状态。因为企业没有加入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对企业的工作责任是陌生的,对市场的游戏规则更是一无所知。同时在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制作方面,他们的动手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艺术设计理念往往远离工艺美术品的创意实用性以及工艺制作顺序的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设计制作什么产品?什么产品是市场欢迎的好东西?感觉几乎是零。这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个人能力和智慧的开发、培养、提高与生产制作、社会需要和市场反映不协调,不合作。如果说一个学生在学习工艺美术设计时充分借助了现有的软件信息,那么在生产过程中,他一定会首先搬出他习惯使用的方法,借鉴甚至照搬软件中的信息。殊不知,软件中的信息,往往是过去的、积累的、使用过的,而动态的市场却非常需要新的创意。新的创意的产生,没有新方法,还是要靠仔细观察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是要靠下苦功夫,多动脑子。在创意设计方面,人脑的主观想象永远是第一位的,电脑信息的参考辅助却是第二位的。因为在课堂内和实践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学生对自然人文的深入观察体会,其它学识的输入根植,以及个人艺术心理活动的推波助澜,社会环境的现实影响等等信息都拷贝在优秀学生的大脑皮层中,而不在U盘内。在第一学期中,就要让骄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树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概念,让他们明明白白去学习将来可以派上用场的知识,让他们想象将来制作的工艺美术产品将如何受到社会的欢迎,如何受到市场的欢迎,如何被不同的人群按照自由的选择去欣赏、接受,并且购买、收藏。这就需要研究调整工艺美术的“教育大纲”,就需要改变教学内容,就要让企业、市场加入教育。要知道,一件工艺品被人们慎重的、认真的用其它有价值的商品去交换,这是做一件事的成功结果,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意义重大。对于学生的学习目的而言,对于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而言,是真正进入了“学以致用”的终端。最完美的教育结果是各方面都不浪费,教育资源不浪费、时间资源不浪费、人才资源不浪费,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学习、培养;工艺美术行业的传承保护、创意提高;工艺美术品的制作生产、品牌开发,市场调研都是中国未来都市经济亮点的新课题。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评判以上所有的工艺美术课题,那么就可以知道,我们谈“人才培养”,实际上是指“大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其中除了培养学生,还要培训教师、教育领导者、企业经营者、行业指导者、以及与工艺美术有关的市场人等等。以上全部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密切互动,包括学习、讨论、研究、合作、协调,大大有助于把“学以致用”提高到工艺美术终端的“市场消化”。可想而知,市场可以接受并且消化的工艺美术品一定是好东西,而能够制作生产好东西的人才,一定接受过系统实用的好教育。当然,中国特色的“团购消费”并不是我所指的“市场消化”。

其次,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参予工艺美术产学研的探讨,理由是充分的。因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实际上不是一套教条的一对一的结论,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货币、利润、商业和金融的学问,也不单是对人类竞争行为的研究。千万不要误解,经济学理论并不是假设人人自私,物质至上,目光短浅、不负责任、一心向钱看。实际上,经济学专门研究人们对任何事物的选择及无意的结果,三百六十行中的各行各业都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研究,所以,我们也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推动工艺美术产学研一体化的讨论研究。经济学大师凯恩斯认为:思维方式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在分析事物时得出正确的结论。它可以概括为如此的一套概念:即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预期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自由的选择。我们讨论工艺美术产学研一体化,不是就在讨论个体的行为和群体的合作吗?不就是在讨论教育的终端目的以及不浪费资源成本吗?在产学研中包含了很多的个体,譬如工艺美术专业的每个学生,他们的每个老师,工艺美术工作室的每个研究人员,每一位教授;工艺美术企业的每一个生产工人,每一个工艺师,以及他们的经理;工艺美术品市场上的每一位推销员以及他们各自面对的每一位客户。群体则包括学校、工作室、工厂、市场。试想一下,以上所指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以及每一个个体与每一个群体之间,如果没有提倡鼓励合作的科学制度,人们是不能享受到人类文明的种种好处的。我们知道,人类受用的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产品,需要经过复杂而相互关联的生产活动才能制造出来。举陶瓷器皿为例:人们最初将陶土从山上取出并运送到陶厂,厂里的陶工需将粗糙的陶土加工成精细的陶瓷原料,然后按设计图示来打胚制胎、成型阴干,再由画工点缀合适的美观的釉彩图案,最后由窑工负责入窑焙烧。生产顺序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产出完美产品,为了这个美好的希望,每一步工序必须仔细严格控制,每一位陶工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即使如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开窑时,能有少量精品已是重大的收益了。“民窑”如此,“官窑”更甚。最后瓷器还要卖出去。我们决不能老是制作“孤芳自赏”的产品。试想一下大的方面,如果工艺美术产学研之间没有紧密的合作,没有一体化的联系互动,各自单独进行,加上每个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缺少系统的、精确的、完整的专业定向培养,把学习培养与生产制作分开看待,把生产制作与市场消化隔离开来,学校为招生而开办,工作室为象牙塔中的宠物而不食人间烟火,工厂由于经济学的基础名词,而单纯的急功近利组织生产,社会个体行为的缺乏方向,社会群体行为之间缺乏合作,社会合唱团的每一个成员各拉各的琴,各唱各的调,有时还各摆各的“谱”。于是,学生们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工厂找不到优秀的学生,市场找不到满意的厂家,买家则很难找到当代工艺美术精品……我们的专业杂志,仍在讲述过去的美丽故事,仍在介绍古代的伟大文明,昨天的灿烂文物,西洋的美妙珍宝……而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仍然缺乏国际认同的响亮品牌,依旧不能堂堂正正的踏进艺术殿堂……

工艺美术的现状说明了群体合作的核心问题:这就是其中存在的大量互不相同甚至互不兼容的个性计划。而缺乏协调的专业化只能通向混乱之路。

工艺美术专业论文3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从事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相关专业(以下统称“工艺美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工艺美术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浙人专〔2005〕108号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一、正常申报条件

申报工艺美术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2、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年以上。

3、获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后,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2年以上。

4、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后,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4年以上。

5、获得双学士学位从事工艺美术工作4年以上。

二、破格申报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艺美术师4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艺美术师不满4年,具备下列6项条件中的2项者,可以破格申报工艺美术职务任职资格。

1、市(厅)级二等以上本行业获奖作品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2、获市(厅)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者(不含协会、团体授予的称号);或属市(厅)级拔尖人才。

3、独创或作为主要助手参加设计制作的作品在省级以上正式的展览评比、专业竞赛中获得大奖(金奖、银奖、一等奖、二等奖)(含宁波市级金奖、一等奖)。

4、独创或主持设计制作的作品在市级及以上重要馆陈设,或被市以上博物馆(珍宝馆、美术馆)收藏,或在市(厅)级以上重要项目、重大活动中设计中标。

5、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1篇以上有价值的论文并被收入论文集者;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以上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6、在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成绩较大,为地方行业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其产品在近两年内平均年创汇6万美元以上或销售收入5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三、越级申报条件

越级申报指虽没有初级资格,但符合相关条件,可以越级申报工艺美术师资格。

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或相近专业,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5年(属传统工艺美术和服装设计专业的,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4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6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或相近专业,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7年(属传统工艺美术和服装设计专业的,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6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8年。

后学历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专业对口或相近专业,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5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6年,其中学历取得后从事专业工作年限必须满2年;后学历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专业对口或相近专业,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7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8年,其中学历取得后从事专业工作年限必须满3年。学历取得前后的专业工作年限可以相加计算。

四、直接申报条件

直接申报指虽未达到规定学历,但符合相关条件,不需要破格,可以直接申报。

申报条件为:属传统工艺美术和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后,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6年以上。其它专业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后,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8年以上。

五、特殊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三点者可特殊申报工艺美术师资格评审:

1、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以上。

2、个人技艺(特艺)超众并在业内享有盛誉。

3、在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业绩特别显著、贡献特别突出(独创或作为主要助手参加设计制作的作品获部级奖项;省级金奖或一等奖;宁波市市级金奖或一等奖两项)。

以上越级申报、直接申报和特殊申报仅限于在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凡直接申报特殊申报和破格申报的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同行专家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参加评审。

六、市经委、各县(市)区可根据本行业、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工艺美术系列初级申报条件。

工艺美术专业论文4

产业发展趋向

工艺美术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进一步发掘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做好对传统精髓的继承。传承,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发展的根本。世界各国的工艺美术异彩纷呈,各具优势。借鉴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优秀部分,吸收先进技术,传统工艺美术才能有新的发展。借鉴,是甘肃工艺美术发展的途径。艺术不应该仅仅是美术馆的展示,而应该用来装点人们的生活。工艺美术的起源就是日常生活器物。以前皇家专用的贵重器具现在也可以成为普通百姓的家居装饰。亲民,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发展的重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中国文化不竭的动力。工艺美术大师们在求异引导的前提下,发现艺术发展的规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通过对当代生活及社会活动的深度观察与慎密思考,创作出新的工艺美术作品。创新,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支撑和引领创新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保证。

甘肃高校工艺美术发展

1高校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我国高校早期就建立了以工艺美术为主的教学研方向。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中央美术学院的图案系中独立出来,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所工艺美术最高学府的成立,并成为全国第一所综合性、多专业的工艺美术本科院校。随后,全国地方性艺术院校纷纷相继设立了工艺美术系科或专业,同时我国还相继建立了一批中等工艺美术专科和技工学校,形成了高等美术院校教育、中等工艺美术学校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具体专业方向有陶瓷、染织、漆艺、装潢等等。而艺术设计专业是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出现了“艺术设计学”的称谓,这期间全国艺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在教学思想上开始向“艺术设计”靠拢,并纷纷将学科更名为艺术设计。甘肃省各大专院校中有几十所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艺美术发展现状

2.1工艺美术与教学

在教学方面,高校中开设工艺美术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民间美术、装饰美工、图案、漆画、染织、壁毯编制、雕塑、篆刻、堆绣与壁画、陶艺等,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唐卡)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透视学、艺术概论、藏族宗教发展史、藏族美术史、艺术解剖学、藏族民俗、藏族历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藏族图案、工笔重彩人物、工笔花鸟、唐卡线描、唐卡构图学、藏画色彩、堆绣与壁画、藏传佛教神像体系。学生系统地学习藏族绘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正确认识和理解藏传绘画的优秀传统,掌握唐卡艺术特有的造型规律、审美特点、表现技法,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手段,较熟练地运用藏传绘画的艺术形式进行创造,具备本专业创作与设计的基本素质。为甘肃省以及周边藏传佛教地区的绘画、工艺美术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后备力量。

2.2工艺美术与科研

近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校科研成果的获奖数量再次表明:高校的科研力量已经占据了国内科研领域的半壁江山,在工艺美术研究方面也是如此。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对艺术类专项基金资助下,甘肃省各高校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田卫戈主持完成的甘肃省社科项目“甘肃民俗艺术资源及发展项目评估体系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管兰生主持完成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俗艺术素质教育研究”;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玲主持完成的甘肃省社科项目“甘肃区域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专项研究,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和高校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报告分析、研究成果转化等高层次的专业指导。近年来甘肃省各类艺术设计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大力开展工作室教学已成为艺术设计类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许多院校改革的步伐很大,并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学院教学系统建制以系部为单位,下设教学工作室。一般分为准工作室制、完全工作室制、模拟工作室制三种。准工作室制是指,在大学一、二年级时,由各专业系部统一安排学习专业基础课程。

从大三后开始进入工作室,由工作室组织专业设计教学,直至毕业。完全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入校后,大一的基础教育即开始选课学习,从大二选择进入一个工作室,直至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室,实行工作室主持人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模拟工作室制是指,学院的所有教室都赋予工作室的概念。将课堂模拟成为设计工作室,大量使用模拟项目教学法,课堂上的教师不再只是讲授理论,而是与学生进行讨论式的教学和研究。以兰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扎染艺术工作室为例。工作室负责人管兰生,专业从事民间美术理论研究、扎染艺术研究与制作。工作室由教师牵头参与实际的创作活动,为学生创造与社会接轨的机会,使学生能尽快的适应社会,也可以使教学和社会活动联系起来,为学校、社会带来效益。

2.3工艺美术与专业竞赛

高校教学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通过参与比赛,激发教师、学生的兴趣,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师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参加专业竞赛,师生在方案论证、系统设计、新材料应用、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参与竞赛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赛,将师生的创意、创新点融入到工艺美术的创作中,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造型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甚至在图案纹样、图形创意等很多细节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3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高校工艺美术的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工艺美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用科研实践培养拔尖工艺美术创新人才;加强分类指导和有组织创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高校在国家工艺美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实现高校科技协调持续发展。高校工艺美术研究要面向产业建设主战场、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这根红线一脉相承,贯穿始终。战略重点和中心任务,随着国内外工艺美术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提高甘肃省工艺美术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甘肃高校工艺美术创新能力

1创新团队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根据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技术专长等有利于创新成果产生的各项因素,以学术带头人为领导,以科研创新为目的,以研发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学术组织。甘肃各大专院校中,以建立健全产学研团队作为发展核心。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拥有较强实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包括教授五名、副教授八名、讲师三十二名、高级工程师以名、博士两名、硕士三十一名、在读博士两名、在读硕士七名,平均年龄不足40岁,是一个活力充沛的教学科研团队。坚实的学术背景、浓厚的科研气氛,使得团队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团队成员教师,在科技创新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和原动力。学院成立以管兰生教授为带头人的专项教学与科研团队,研究传统艺术与创新。其中管兰生负责民间美术以扎染艺术和民间手工艺为主要研究和创作方向;成员梁艳负责工艺美术以掐丝漆艺葫芦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和创新方向等。研究成果以学术专著、学术论文、社科项目申报、调研报告、专业竞赛、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呈现,将研究成果直接面向社会,对甘肃省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2创新平台

开放和交流是师生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和信息的重要平台。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师生参与国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大师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建立起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研究的运作机制,拓宽教学研的学术平台。创新人才培养,要建立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并通过引进科研创新人员,建立健全团队专业组成,提高团队整体教学研素质。

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学院近年来先后邀请中央美院靳尚谊教授、俄罗斯列德涅夫•瓦教授和瓦西里耶娃•阿博士、美国玛斯金格姆大学孙焱和罗伯特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奚传绩教授、《中国美术教育》副主编崔卫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宗贤院长、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吉晓民院长、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崔毅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尧伊教授、香港职专设计学院考察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学院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还是《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省美学研究会、甘肃省文史馆等多个国内学术机构和组织的重要成员单位和理事单位,为学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交流和沟通平台。

3创新环境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环境的硬件设施,是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点。甘肃省高校近几年在优化配置利于教学研衔接、配置效率优先、服务同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逐步建立起科技创新良性循环。科技创新新政策、新机制等是科技创新环境的软件条件,是发挥支撑创新能力的各种资源运行效率的保证。甘肃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已逐步搭建起创新合作、创新协作平台,实现创新共赢,为甘肃省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48 516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