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工作管理(精选4篇)
【导言】此例“协同工作管理(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协同工作管理【第一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协同管理;管理背景
建设工程项目是建筑行业生存及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企业必须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做到对各方面工作的统筹规划,促进工程项目的进行。由于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材料、人员、设备等,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协同管理好整个复杂的工程系统较为困难。因为牵涉的范围太广,所需的资源过多,管理者难以系统地兼顾全局,难免会出现纰漏。在这各方面结合的过程中,做好协同管理能有效达到统筹各个方面,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规划,融合成一个整体,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优化整个项目的运作,使利益最大化[1]。随着我国住建部推出了一系列对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通知,各省建筑行业积极开展建设信息化建筑平台,针对市场管理、质量安全监督、信用评估、审查资格、招投标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对建筑行业行情动态的实时监测,保证业内的信息化交流,发挥协同管理的积极作用。协调管理就是在解除对资源约束的基础上,将整个项目环节统一科学化,充分发挥出人、物、财的价值,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是指通过高效、科学的组织安排,提高项目管理整体质量,对工程进行持续性管理,完成整个建筑项目。在这一过程中,为达到优化项目运作的目的,最大可能地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协调工作,通过信息、人员、工作流程等的协调协同,来满足工程运作各环节的需求,达到系统的管理目标,完成工程任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协调管理的运用
技术管理水平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企业应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评估,在满足项目硬性条件的基础上,对项目风险、资金风险、施工风险等进行前期的预算评估,与项目方进行沟通交流,将整个建设计划展现给项目方,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及项目方的建议要求,完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过程中,对项目方、施工单位、建筑企业及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对整个项目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与补充[3]。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科学指导,协调各部门及施工程序的,同时适当引入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队伍,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及提高项目质量。
整体管理质量
协调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能有效提升整体管理质量,优化项目运作。运用协调管理的能够有效沟通各部门单位,将信息传导的问题减少到最低,同时针对工程项目运作中出现的管理体系漏洞给予及时解决,并通过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整个项目管理质量。在面对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等问题时,协调管理可做到提前预防及及时处理,对整个工程项目做到有效把控。协调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各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流,促进建设团队专业化发展,提高整个项目质量。在面对工程项目中日益增多的矛盾纠纷时,高效的协调管理能使之更为和谐,有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建筑效率。协调管理在充分发挥各资源效用的同时,也对各部门之间的矛盾给予及时解决,消除了管理与施工之间的矛盾,使各施工建筑队伍相互交流、相互进步。协调管理的应用,促进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妥善处理了项目建设中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升了整体管理质量。
信息数据交流
协同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更多的是对数据及信息的交流。在项目进行时,由于牵涉的范围较广,导致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出现延时性,信息不能较快的到达相应单位,当项目中一环出现状况时,负责单位短时间内难以通知到相关部门,致使和这一环节有联系的工程全面瘫痪或延期,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无法顺利运作。协调管理可以缩短各部门交流渠道,使得信息及数据能够被快速的传递及处理,保证各部门、各环节畅通。协调管理可以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不仅包括单一工程的管理及施工人员,也可加入建筑行业人员,使工作人员了解到最新的行业信息,同时公开化的信息平台,有助于管理人员整合工作环节的有效信息,掌握项目进展,并能对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协调处理。协调管理能引入更专业化的施工单位,把控整个项目节奏,消除因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沟通不善带来的危害。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协调管理的作用
整合处理数据信息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整合处理数据信息有助于提高整个项目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管理也逐渐走向数据化、信息化,对建筑行业出现的创新技术和材料进行整合处理,加强整体行业建设。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管理工作,在政府相关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检单位等部门沟通交流协调工作时,需做到信息协调管理。由于牵扯的部门较多,交流的渠道及联络人较杂,导致在信息处理上存在差异,缺乏有效沟通和及时沟通,会对整个工程进展造成阻碍。紧急的的通知没有传达到,协调的部门没有联系上,该停止施工的项目依然在施工,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出现严重偏差[4]。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协调管理能够合理处理及协调有关信息,整合相关数据,对项目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矛盾进行把控。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加强各工作人员的交流探讨,加强各管理部门时效反应能力,使得对整个工程项目具有预警和反应处理的措施,优化项目运作。同时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既达到建立与其他单位的外部友好协调工作,又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整合处理数据信息,将工程项目中各繁杂无序的信息数据置入科学规律的信息平台,确保数据信息的及时有效。
协调各部门工作内容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牵涉的部门较多,导致管理人员需对这些单位的业务范畴及相互关系有清楚的认知,其中有些部门单位的业务工作具有重复性和关联性,在项目进行时,往往会涉及到两个及多个部门,有时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有时则需要单独交给一个部门进行。因此,需要设立单独的协调管理部门,对各单位进行协调,使该停止的施工环节停止,使该加快的环节加快,保证各单位工作内容相互辅助,相互支持。这些部门就像人体上的器官,各器官正常运作才能确保人体健康,当一个器官出现问题时如鼻塞,这时就需要嘴巴去辅助呼吸,维持正常生理。在一个工程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各部门组成了一个涵盖资源、管理、技术的复杂系统,各部门协调出现任何的失误,都会对整个项目进程及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协调好各部门的各种业务,做好适时的串联及分离,保持各部门间的高效配合,做到科学联动。在协调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项目各环节做到规范化管理,利用数据和软件平台将各部门有机联合到一起,确保项目的正常运作,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效率及质量。
及时响应处理
一个项目工程是一个长时间,庞大资源合理堆积的过程,在经历项目招投标、组织计划、材料供给、风险监测、施工运行,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完成对目标的建设。这其中涉及到众多部门、多种技术,中间可能产生各种意外、准备不足、计划改变等随机事件,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协同管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逐一的解决或缓解。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协同管理主要是针对项目各环节及涉及到的元素进行时效性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份人力、物力,将整个项目作为一个大型系统,维持各环节顺利运行。进行协同管理可以针对同一目标,将各资源充分调动,使各部门协同配合完成建设任务。过程中,协同管理既可以增强各部门联系,促进部门间的交流配合,又能降低反应不及时所带来的危害,管理者能够按照情况变化做出最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项目顺利运作。在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5–10]。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协调管理必须先建立独立负责的管理部门,在实施标准化管理后,与各部门及单位建立实时性沟通交流渠道,将各部门及资源串联起来,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调动一切资源。协调管理的基础是管理人员具有应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协调各方决定的权利,针对意外情况的发生,能采取符合规范的应急性措施,确保整体项目正常运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个牵扯众多部门、需要大量资源、耗时长久的建设工程项目中,为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应高效运用协同管理,针对项目中繁杂工序及错乱的信息、事件,管理者应协调好各部门、各资源,保证项目的顺利运作。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协调管理能有效理清繁多的数据及信息,保证消息的及时传递,同时各部门间进行协调沟通,配合好项目各环节工作。对项目进行协调管理,运用各种方法对项目涉及到的元素进行管控,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做好预防应对措施,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方金寿,方国安,赵艳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协同研究[J].建筑知识,2017,37(6):114–116.
[2]曾芃椋。分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协同管理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7,23(3):162–163.
[3]黄莹,周福新,李清立。基于质量链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协同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4):116–120.
[4]马婕。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模型构建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6.
[5]刘星。基于BIM的工程项目信息协同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6]贾现召,康振强,王永飞。建设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建筑经济,2015,36(9):47–51.
[7]李艳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J].建筑技术,2016,47(6):565–567.
[8]张海燕。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中的建筑信息模型运用探讨[J].建筑技术,2017,48(8):876–878.
[9]李维,曹闵,杨震卿,等。基于建造全过程中数据库平台的BIM技术[J].建筑技术,2016,47(8):711–712.
协同工作管理【第二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实践
随着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协同工作模型已广泛应用到各个建筑设计环节,其在整体规划设计、住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水平和效率,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虽然协同工作模型已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是我国尚未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模型设计理论,从而限制了协同工作模型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深入发展。
1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内涵与模型类型
(1)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内涵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为了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完整的呈现出来,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模型来实现,设计师通过这个工作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的查看自己的设计内容,从而提升设计方案的三维效果,使设计师从中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协同工作模型可以为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内部成员之间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提升设计效果,达到设计目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与其他工作模型相比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其将流程模型、虚拟模型、资源管理模型等多个模型种类集合起来,使建筑设计方案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通过协同工作模型,无法在二维空间上展示的建筑结构可以在模型构造的三维空间上得到展示,设计师可以以此为参考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使设计师更好的掌握空间关系。总之,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是通过一个虚拟的模型平台将整体空间关系展现出来,同时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和建筑功能。(2)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类型工作模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常规的分类标准,即应用目的可以将工作模型分为设计模型和表现模型两大类。设计模型是在平面设计图及其他设计资料的基础上所制造出来的模型,主要作用是辅助设计师在整体上掌握建筑结构关系,设计模型并不会呈现出详细的建筑细节,而表现模型则恰好相反。表现模型重点呈现的是建筑细节,包括建筑的美观性和形象性,表现模型设计对制作的精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表现模型所表达的正是完整的建筑形态和功能。
2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原则及流程
(1)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原则。协同工作模型的设计应当严格遵循以下原则:①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设计虽然只占建筑周期的10%甚至更少,但是建筑设计的影响却贯穿于建筑周期的90%甚至更多时间里,因此,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模型要体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达到提高建筑效果,节约资源和能源,降低建筑成本的目的。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使协同工作模型得到更长久的应用。②群体决策原则。协同工作模型的重点和核心在于“协同”两字,这也是协同工作模型与其他工作模型相比的优势所在。协同工作模型应当为全员参与、群体决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工作平台,并能合理解决设计人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化异质性为协同性。③满足客户需求。协同工作模型除需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帮助外,还可以向客户展现设计方案,因此,协同工作模型所呈现出的效果要能满足客户的观看需求。此外,在受到客户的设计委托后,设计师应当能够借助协同工作模型更加便捷的完成设计任务。(2)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流程。在协同工作模型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构建组织模型→构建过程模型→构建信息平台的流程开展设计工作。①构建组织模型。构建组织模型的目的在于建立合理有序的组织结构,从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构建组织模型时要始终考虑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利用现有的设计资源消除组织之间的障碍,提高各部门沟通协作的效率,提高设计效果。组织模型的构建一般采用“矩阵法”,也就是将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机构按照矩阵的方式组织结合起来,结合之后的组织结构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各职能部门内部的人员能够随时抽调,由结合后的组织结构统一管理和调配,待工程项目完结后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再复位或到其他的工程项目组织机构中工作。②构建过程模型。组织结构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过程重构模型的设计,在协同工作模型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在过程模型构建过程中应当运用过程重构的理论方法。过程重构需要依次经过建筑策划、设计问题研讨、建筑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等几个环节。③构建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是信息交流的媒介,一般采用视觉图形语言,补充以语言文字。为了保证信息交流的顺畅性,在构建信息平台时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化建模,这也是决定协同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不仅可以借助Web提供组织模型和过程重构模型的支撑环境,而且还可以借助Interanet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3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实践应用——以某大学图书馆方案设计为例
某大学在校址扩建中拟对图书馆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图书馆方案设计中引入协同工作模型,该工作模型将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包含在服务器内的核心文件和建筑资料,第二个层次是具体的工作分区,第三个层次是每个成员被分配得到的本机工作。在该模型的协调下,每个团队成员都有各自明确的权限和角色划分,而且在登陆工作平台时需要按照各自的角色分配和权限登陆相应的项目。设计团队成员被分为五种角色:管理员可以下发文件实现文件共享,为其他成员登陆创造便利;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体协调工作;成员可拷贝共享的文件并在自己的主机上进行设计操作;批注者可以增加设计元素或要求其他成员进行修改;观察者只能在登陆后共享文件但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包括修改。在登陆工程前,每个设计者都需要选定一个擅长的工作区,相互之间不能重叠,项目工作区分工方法有很多种,鉴于该校图书馆的设计要求,协同工作模型拟采用划分楼层的方法区分各个工作区,如1层的中文阅览室为工作区A,2层的外文阅览室为工作区B,3层的专业阅览室为工作区C,诸如此类。在发送文件、接收文件或修改时,各个工作区的设计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确保团队文件的实时更新,任何成员发送到服务器的修改文件不能自动更新,而且其他成员也无法修改这些文件,只能进行接收或其他操作。协同工作模型在图书馆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为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的精准度,保证图书馆建设项目在既定的工期内完成。结语协同工作模型在某大学图书馆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中的实践效果充分体现了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当积极提升模型设计的创新水平,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协同工作管理【第三篇】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提出运用约束理论这一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来考察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从而实现电子政务加约束理论的政府公共管理信息化新境界。
电子政务及其主要内容
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争相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国际公共行政改革的一个新亮点或者说新动向。电子政府或者电子政务,已成为新世纪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之一。
根据美国IBM/Lotus公司技术白皮书中的描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即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从内部网(Intranet)延伸到政府机关间交换网(Extranet)乃至因特网(Internet)。电子政务能够使网络在发挥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从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电子政务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信息交换系统与协同工作系统。
(一)信息交换系统的主要内容
第一,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包括办公套件、多媒体处理工具、网络应用工具以及各种政务专用软件。这些软件运行在办公业务网和办公业务资源网上,处理来自政府公众信息网、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的信息,输出的信息存储到电子信息资源库。第二,数据共享子系统,包括数据集成软件、应用集成软件、电子政务专用中间件等。由于电子政务系统数据资源开放、信息共享等特点,使得在传统等级森严的层次管理中所形成的“信息孤岛”的联合得以实现,从而为电子政务所体现的“扁平式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第三,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专用软件子系统,包括数据标准化软件、业务映像软件以及协同工作调度软件。由于原有的各类办公软件只是对单个政府职能部门政务流程的映像,缺乏协同工作机制,因此需要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专用软件子系统将各个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的政务流程映像为一个统一的软件模型,并将其在网络中实现。
(二)协同工作系统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务数据集成与挖掘系统。数据挖掘就是在一些事实或观察数据的集合中寻找模式的决策支持过程。根据不同的数据挖掘对象,数据挖掘分为内容挖掘、结构挖掘以及用法挖掘等三个部分。第二,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政务协同工作平台借助于资讯工程技术、集成化思想,构筑了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并为决策层开发了主管信息系统与主管支持系统。这需要系统平台的支持,更依赖于多源数据的采集、建库、维护、更新,及最终对资料的管理、统计、分析。因此,可围绕网络环境中政府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等应用为内容,建立基于数据库基础上的政府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第三,应用集成技术系统。由于多年来各政府部门各自为战形成的信息孤岛,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处理和协同工作的要求,必须通过集成技术在系统中架设数据和应用的“桥梁”,使整个系统能够具备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能力,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的信息化要求。第四,安全保障系统。这是电子政务中的重要环节,整个系统安全的设计,必须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全方位来考虑。约束理论内涵
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简称TOC)是在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简称OPT)的基础之上,由美籍以色列裔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Dr.EliyahuM·Goldratt和Cox等人于1986年在其所著的《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按照美国生产及库存管理协会(APICS)下属的“约束管理”研究小组(CMSIG)给出的定义,约束理论(TOC)“可以被看作是一套管理理念与管理工具的集合”。它“把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存的或者潜伏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Constraints),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约束’,使得企业的改进方向与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目的”。
E·M·Goldratt认为,(营利性)企业的目标即在于“能够在现在和将来持续地赚钱”。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提出了关于产销率、库存和运营成本的评价指标、TOC的九条基本原则(FundamentalPrinciples)、五个核心步骤(FocusingSteps)以及包含六棵逻辑树的思维流程(ThinkingProcess)等等,作为一整套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从而为TOC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是产生于生产制造业的环境下,但作为一种整体性、联系性和发展演化性的系统观的具体体现,尤其是随着其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TOC的应用范围已经从单纯的生产经营管理扩展到了包括政府、教育、医疗等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在内的更广泛领域。例如,H·WilliamDettmer曾明确提出,对于诸如政府、国防、医疗和教育等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来说,他们的目标则在于“通过改善自身的性能来为社会提供尽量多的服务”。这为运用约束理论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工具分析研究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基于约束理论的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我国学者刘惠军(2001)曾详细阐述了电子政务在促使政府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提高政府办公和决策效率、推进政务公开、整合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公务员科技素质、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从技术系统建设、应用与体制创新等各方面给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本文认为,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应服从于政府的职能的发挥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即“通过改善自身的性能来为社会提供尽量多的服务”。因此说,所有相关的工作,都应服从或服务于这一核心的目的。而检验电子政务建设是否有效,也应以此作为标准。
围绕政府职能这一总的目标,将TOC的基本思想方法运用于电子政务建设,就是要将TOC的一整套基本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应用于整个电子政务建设全过程,并将强调整体性、联系性和发展变化性的系统观来起总的指导思想,通过识别发现和提升其中所存在的“瓶颈”环节,来使得“政府服务于公众”这一目标得到最大化地实现。就是要认识到,电子政务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地将“政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过程无纸化,对外管理服务网络化”作为根本目的,不是简单地实现政府“公共管理电子化”,而是在整个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随着这种外部环境电子化、信息化的变化,必然要伴随着政府运作管理中的“潜规则”变化,伴随着政府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流程的革新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技术支撑。网络技术是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的核心,包括计算机辅助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信息系统、智能管理系统等在内的网络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共同实现了电子政务管理的程序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整合。在网络管理模式下,政府机构的每一个部门,由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打破了原有的地域、层级、部门上的限制,减少了部门之间的冲突,促使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让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流通、共享,使公众享受到无组织边界的政府服务。
服务。服务的理念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管理理念。在这种理念下,公众和企业等团体组织是政府管理机构的客户,政府要确定服务标准,向客户作出承诺。这使得政府的职能由控制型转向控制—服务型。
交互。在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下,公众和企业等团体组织利用网络与政府打交道,将改变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层次进行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任何个人、企业和团体组织,都可以直接通过交互式的技术手段表达和传递信息,政府与公众和企业等团体组织可以直接的交流沟通。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行使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政策信息,也可通过网络收集、分析反映社会状况以及公众和企业等团体组织需求、意见的数据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可靠、更客观的科学依据。
开放。开放的特征一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让社会和公众容易获得政府信息,为公众获得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二是指管理和沟通的渠道公开,便于公众办事和监督。
知识化。与传统的以日常事务为主的政务活动不同,在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中贯穿着一种知识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作为当代管理理论之一的约束理论,提出将其应用于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实践,通过政府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来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的核心目的,以更有效地发挥政府服务公众的职能。但限于篇幅,这里尚没有涉及具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问题,这将成为笔者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寿志勤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综述[J].预测,(6)
2.孙毅。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CoxJ.著。齐若兰译。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M].上海三联书店,1999
4.王玉荣。瓶颈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曹凌,耿鹏。电子政务模式探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
协同工作管理【第四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营销实践
1引言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应该紧紧围绕新时代国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培养政治思想过硬、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则、熟谙经营、具备国际视野和企业家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中要结合“创新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发展目标,以“教、学、做、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理念,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此为抓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提升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进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围绕新时代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关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规划的时候需要注重完善实训项目体系,通过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衔接,实现专业能力的内涵提升;同时要注重专业实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螺旋式发展;同时需紧密结合实际,推动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特色发展培养人才。开展项目运作活动是进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为建设导向,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实训载体,构建集企业市场调查、市场策划、营销推广、销售业务、创业一体化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在企业仿真型真项目中进行实践实习。真项目运作的模式同时还创新职业教育的模式,探索各方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吸引“政校行企”各方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聚焦于探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达到打破壁垒,促进校内外资源整合,使校校、校企、政校等多方的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项目运作实践活动的设计
项目运作实践活动就是让未来在经营管理人员全方位参与到新时代真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来,老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以市场营销为核心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往来关系。利用该体系开展营销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认知企业市场营销这一核心职能及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学生们通过真项目运作,学习提高在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从事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工作所需具备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在协同工作中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开展项目运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而且项目运作的成功必须依靠团队。为了让真项目运作更加契合实际,可以组织参与者组建一个模拟公司。老师在开展真项目运作活动前进行宣传和动员,向学生介绍活动的具体安排、要求、规则、流程等,创立模拟公司进行真项目运作实践活动。在组建模拟公司中,通过提名以及自荐方式,产生若干名模拟公司总经理候选人。每位候选人演讲,由大家投票选举模拟公司总经理,接着由各个模拟公司总经理挑选员工,挑选的原则是双方自愿,勿以朋友亲疏进行挑选,否则影响模拟公司的经营和业绩,也影响朋友感情。总经理先挑副总人选,副总负责协助老总管理、协调公司各项事务。总经理在挑选过程中,若碰到被意向人选拒绝的情况,宜尽量现场说服他/她加入。在公司负责人产生后,可以根据真项目运作的需要,由模拟公司负责人通过提名的方式,决定模拟公司内相关部门或者项目小组的负责人。
3项目运作实践活动的开展
项目运作的实践活动就是基于职业需要的典型任务,面向岗位,用企业真实状况,将企业培训员工多年打磨并被认证为有效的典型任务提练,将企业岗前培训前置至学校,让学生毕业时即打造成企业合格的适用人才。通过真项目运作实践教学打造具备市场营销及相关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能力,具备职业化素养、胜任企业对企业营销任务的职业操作技能以及相关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专业化营销人才。真项目运作以企业典型业务为主线,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的业务和市场环境中进行任务演练。在项目运作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力求与实际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在真项目运作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企业市场经营的全过程。运作项目的模拟公司组建后,每个模拟公司要召开会议,选定主要的经营方向,提交项目运作计划和公司经营思路。相关的专业教师指导团队将为模拟公司提供指导,从寻找市场机会、联系目标企业、开展创业训练,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与监督。本活动的指导老师可以将真项目运作结合专业课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实训课程,围绕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岗位技能展开,例如,结合市场调研、推销业务、营销推广、市场策划和市场销售等技能,主动对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真项目运作实践活动在平时长期开展,各个模拟公司也可以在有关实训周以模拟市场的形式集中开展活动,同学们可以结合真项目为企业开展调研、策划、推广和销售活动。在真项目实践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应该明确,真项目运作实践训练活动主要是磨炼提升专业技能,积累工作和创业经验,在和企业合作的时候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主要诉求点,不以收费为主要目的。如果我们的工作确定能够帮助企业,欢迎企业自愿给学生提供交通、误餐补助,教师不收企业和学生费用。在项目运作实践训练活动过程中,相关专业和指导老师可以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给学生在智力、实训室和物资等资源方面的支持,本活动的指导教师对真项目运作实践训练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巡查与监督。
4项目运作实践活动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们建议具有持续性的项目可以长期开展下去,参与者可以自愿加入已有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管理层可以每年或者每两年进行换届。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咨询、顾问等方式在学校外帮助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消费者群体不仅限于校内师生员工,也有真实的社会市场,让学生能体验到更丰富的经营环境。指导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联合校外企业,利用学校的各个实践教育基地和创业工作室的资源,进一步孵化创业项目,使学生在真项目运作实践训练活动中的经验能够升华提高。鼓励学生通过真项目活动申报相关的实践课题和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不定期或者定期的巡查活动发现优秀创业训练项目。各个指导老师要求一段时期内模拟公司报告真项目运作实践训练活动的经营状况,指导老师点评各个公司的运作查情况,评定活动的优秀公司团队,表彰优秀团队并给予奖励。对项目运作优秀的项目以及经营情况特别出色的团队,项目的指导教师团队将鼓励、优先推荐和指导他们参加县市各级以上的各类技能竞赛和创业大赛。为各个团队搭建真项目运作经验总结和分享的平台,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对各个团队的表现进行点评,促进学生真项目运作能力的提高和创业经验的积累。在真项目创业训练活动同时,邀请创业校友举办创业经验总结分享会等,使得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覆盖面广,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体验的机会。持续开展真项目运作实践训练,培养出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指导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指导教师团队,为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创业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基于项目运作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认知社会上各类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所需具备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在协同工作中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最终有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红。谈“项目引导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的实践[J].成功(教育),2009(01):184-185.
2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27-31.
3陈海龙。项目教学法在营销策划专业中的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01):71-74.
4陈雪钧。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13-116.
下一篇:关于村委委员就职演讲稿范文3篇